0.5的爱情语录

来源: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11-12-25 点击:

0.5的爱情语录篇一

在窗体上画一个名称为Timer1的计时器控件,要求每隔0.5秒发生一次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0.5的爱情语录篇二

基本算法语句_5

基本算法语句

教学目标:

通过伪代码学习基本的算法语句,更好地了解算法思想. 教学重点:

如何进行算法分析. 教学难点:

如何进行算法分析.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算法基本语句包括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伪代码

问题:已知某学生一次考试中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的得分分别为85,90,95,试设计适当的算法求出这名学生三科的总分和平均分.

解:sum←0 C←85 M←90 E←95

sum←C+M+E

A←sum /3 Print sum,A end

Ⅱ.讲授新课

例1:设计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通同算法. 设二元一次方程组为

a1x+b1y=c1 (a1b2-a2b1≠0) a2x+b2y=c2

用消元法解得

bc-bc

xa

b-ab

ac-ac yab-ab

21

12

122112

21

用伪代码表示为 用伪代码表示为 Read a1,b1,c1,a2,b2,c2 x ← y ←

b2c1-b1c2

a1b2-a2b1a1c2-a2c1

a1b2-a2b1

Print x,y

例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试用流程图和伪代码表示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的算法. 解:流程图 伪代码

Read a,b,c M ← a+b+c Print M

例3:已知一匀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V1,V2,a,求物体运动的距离s.试编写求解这个问题的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并用伪代码表示这个算法.

V-V解:由题意可知,V2=V1+a t,故运动时间t=aV22-V1212

所以,物体运动的距离s=V1 t+a t= .

22a

据此,可设计算法如下: 将此算法程序用伪代码表示为:

Read V1,V2,a V22-V12

s ←

2a

{0.5的爱情语录}.

Print s End

例4:写出下列用伪代码描述的算法执行后的结果. (1)算法开始 a←2; a←4; a←a+a; 输出a的值; 算法结束 执行结果:( ) 答案:8

(2)算法开始 n←10; i←2; sum←0; while(i≤n) sum←sum+i; i←i+2;

输出sum的值; 算法结束 执行结果:( ) 答案:3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算法语句的灵活准确应用和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化,让学生理解用伪代码表示的算法. Ⅲ.课堂练习

课本P17 1,2,3. Ⅳ.课时小结

Read是输入语句的一种,输入数据还有其它方式;输入语句与赋值语句不同,赋值语句可以将一个代数表达式的赋于一个变量,而输入语句只能读入具体的数据. Ⅴ.课后作业

课本P24 1,2.

基本算法语句(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选择结构的流程图学习条件语句,能用条件语句编写程序. 教学重点:

如何在伪代码中运用条件语句. 教学难点:

如何在伪代码中运用条件语句.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某百货公司为了促销,采用购物打折的优惠办法:每位顾客一次购物 (1)在1000元以上者,按九五折优惠. (2)在2000元以上者,按九折优惠. (3)在3000元以上者,按八五折优惠. (4)在5000元以上者,按八折优惠. 编写程序求优惠价.

解析:设购物款数为x元,优惠价为y元,则优惠付款公式为

x (x1000)

0.95x (1000x2000)

y=0.9x (2000x3000) 0.85x (3000x5000) .0.8x (x5000)

用条件语句表示为: Read x

If x<1000 then y=x Else

If x<2000 then y=0.95x Else

If x<3000 then y=0.9x Else

If x<5000 then y=0.85x Else y=0.8x End if Print y

点评:在准确理解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条件语句的使用. Ⅱ.讲授新课

例1:写出下面流程图所表述的算法的功能并用伪代码表示.

答案:解:输出两个不同的数中小的一个数.用伪代码表示为 Begin Read a,b If a>b then Print b Else Print a End if End

例2:某市电力公司为了鼓励居民用电,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计算电费: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度时,按每度0.57元计算;每月用电超过100度时,其中的100度仍按原标准收费,超过部分每度按0.50元计算.问:如何设计一个计算应交电费的算法?

答案:解:设月用电x度时,应交电费y元,当x≤100和x>100时,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0x100,0.57x

y=

570.5(x100) x100.

所以,计算应交电费的算法可以用伪代码表示为 Begin Read x

If x≤100 then y←0.57x Else

y←57+0.5(x-100) End if Print y End

例3:试用条件语句描述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算法过程,其算法如下: S1 输入工资x(x≤5000); S2 如果x≤800,那么y=0;

如果800<x≤1300,那么y=0.05(x-800); 如果1300<x≤2800,

那么y=25+0.1(x-1300), 否则y=175+0.15(x-2800); S3 输出税收y,结束.

答案:解:这个算法用条件语句描述为 Begin Read x

If x≤800 then y←0

Else if 800<x≤1300 then y←0.05(x-800)

Else if 1300<x≤2800 then y←25+0.1(x-1300) Else

y←175+0.15(x-2800) End if Print y End

例4:在水果产地批发水果,100 kg为批发起点,每100 kg 40元;100 kg至1000 kg 8折优惠;1000 kg至5000 kg,超过1000 kg部分7折优惠;5000 kg至10000 kg,超过5000 kg的部分6折优惠;超过10000 kg,超过部分5折优惠.请写出销售金额y与销售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用伪代码表示计算销售金额的算法.

0.32x 100x1000,0.28x40 1000x5000,

答案:y=

0.24x240 5000x10000,0.2x640 x10000.

这个算法用条件语句描述为

Begin Read x

If 100<x≤1000 then y←0.32x

Else if 1000<x≤5000 then y←0.28x+40

Else if 5000<x≤10000 then y←0.24x+240 Else

y←0.2x+640 End if Print y End Ⅲ.课堂练习

课本P20 1,2,3. Ⅳ.课时小结

算法中的选择结构可以用条件语句实现. if选择结构: if/else选择结构:{0.5的爱情语录}.

Ⅴ.课后作业

课本P24 3,4.

基本算法语句(三)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选择结构的流程图学习条件语句,能用条件语句编写程序. 教学重点:

如何在伪代码中运用条件语句. 教学难点:

如何在伪代码中运用条件语句.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写出计算1+2+3+4+„+100之和的伪代码. 答案:解:此问题可以用循环语句表示为 S←1

For I from 2 to 100 S←S+I End For Print S Ⅱ.讲授新课

例1:依次将十个数输入,要求将其中最大的数打印出来.试用流程图和伪代码表示问题的算法. 用伪代码设计算法如下: Begin Read X max←X

For I from 2 to 10 Read X

If X>max then max←X End if End for Print max End

流程图:

0.5的爱情语录篇三

五年级语文句子练习

五年级句子练习

一、反问句改陈述句

1、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2、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3、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

4、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

5、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6、怎么能忘记老师的关爱呢?

7、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

8、怎么能这样做?

9、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10、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

二、陈述句改反问句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

4、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的。

6、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玲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三、修改病句:

1、少先队员发挥革命传统。

2、小兴安岭的夏天真美丽。

3、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4、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

5、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6、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

7、开学,我们树立了计划,明确了努力方向。

8、爸爸对我说,我小时候,没钱读书。

9、我的抽屉里堆满了许多获奖证书。

10、快毕业了,应该更加刻苦学习

四、缩写句子

1、朝鲜老妈妈的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2、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团长拿着筷子的手激动地抖着。

4、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

5、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的亮晃晃的奖章。

6、李刚的匣子里装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

7、少先队员的红领巾是光荣的标志。

8、英雄的人民驯服了咆哮一时的洪水。

9、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十分艰难地迈着沉重的步伐。

10、我们祖国的崇山峻岭蕴藏着丰富的煤和石油。

1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12、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

13、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

14、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15、银色的雪光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16、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17、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

五、把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6、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7、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8、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9、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10、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六、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祖父的年岁很大。祖父的腿脚很灵便。

2、骆驼队走过来了。我们听到悦耳的驼铃声。

3、小华学习刻苦,善于动脑。小华成绩优异。

4、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

5、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把璧交给他。

6、人藏在地道里。不气闷,不嫌暗。

7、小胖墩是个傻大黑粗、动转不灵的孩子。小胖墩却是个摔跤能手。

8、严监生不断气。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

9、王熙凤身量苗条。王熙凤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10、刷子李的绝活外行人不信。连内行人也不信,非说看看不可

七、改为比喻句

1、八年来,您给我们许多温暖。

2、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就好像( )。

3、我的心里难过得( )。

4、少年儿童是( ),老师是( )。

5、秋天,树叶落了。 6、爷爷的手很粗。

7、蝴蝶很漂亮。 8、洪水涌来了。。

9、山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10、节日的北京,人很多。 11、甲虫很美丽。

八、改夸张句

1、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广场上的人多极了。

3、桂花开了,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

4、考场上静得很。

5.、寒风吹到脸上很疼。

6、天安门广场可大了。

7、小溪里的水清得很。

8、大海里的鱼非常多。

9、我们村口有一口古井占了村口很小一块地方。

10、花园里的花真香。

11、他十分愤怒。

九、改双重否定句

1、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2、想让身体健壮,必须加强锻炼。

3、犯罪分子在铁证面前,只好低下了头。

4、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5、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6、勤奋好学的小明和小强均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7、听到了姐姐获奖的喜讯,年迈的父亲激动得手抖动个不停。

8、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头。

9、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10、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十、改为拟人句:

1、麻雀在树上叫。

2、太阳出来了。

3、石榴红了。

4、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5、小草儿发芽了。

6、百灵鸟在树枝叫。

7、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8、果园里,麻雀叽叽叫。 9、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叫起来。 10、知了热得在枝头上叫着“知了,知了!” 11、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12、柳树的枝条随风摆动。 13、河水哗哗的流着。 14、高粱成熟了。 15、蝉儿很爱鸣叫。

十一、扩句

1、喜讯传到学校。 2、列车穿过山谷。3、春风吹遍大地。 4、人们挥舞着鲜花。

5、爸爸是工人。 6、我制订学习计划。 7、柳条拂动着水面。8、小英做作业。

9、路灯发出光芒。 10、小羊走向山坡。 11、战士守卫着边疆。

12、工人建造大楼。 13、农民收割稻子。 14、同学们走向学校。

十二、“把”字句和“被”字句

1、夕阳染红了西天。

2、奇妙的植物猪笼草吃掉了一条蜈蚣。

3、战士们消灭了一批入侵的敌人。

4、孙青在操场上找到了丢失的钢笔。{0.5的爱情语录}.

5、少先队员黄远明搀扶盲人叔叔过了马路。

6、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小芳。

7、医务人员精心地治好了一个个病人。

8、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1.少先队员发挥革命传统。

2.小兴安岭的夏天真美丽。

3.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4.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

5.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6.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

7.开学,我们树立了计划,明确了努力方向。

8.爸爸对我说,我小时候,没钱读书。

9.我的抽屉里堆满了许多获奖证书。

10.快毕业了,应该更加刻苦学习。

01、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

02、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03、经过教育,“FxG”的受害者擦亮了眼睛,增高了认识。

04、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05、上课时,小华的眼睛不转眼地注视着老师。

06、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

07、虽然你学习再好,但是没有骄傲的理由。

08、玛莎穿着一件蓝色的风衣和一顶黄色的帽子。

09、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

10、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群。

11、经过治疗,小明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12、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3、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教育。

14、颐和园所有的景点,我大部分都游览过。

15、在东北的深山里,土煤窑稀稀疏疏星星点点地到处都是。

16、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专心地听老师讲课。{0.5的爱情语录}.

17、作文写好以后,我们要学会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18、在劳动中,我们的双手弄脏了泥土。

19、听到这个消息,我小声地议论起来。

20、这次到会的只有七十二人左右。

21、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

22、校园里种了月季、海棠、梧桐、松柏等很多树木。

23、儿童商店里的玩具真多,有积木,布娃娃、电动小火车、足球等。

24、星期日,同学们带了面包、鸡蛋、苹果、香蕉、炊具和食品去野炊。

25、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衣。

26、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

27、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的是可耻的。

28、现在市场上商品的数量大大提高了。

29、同学们都说,昨天的活动是愉快的一天。

0.5的爱情语录篇四

六下语文重点句段复习_5

六下语文重点句段复习

第一组 人生感悟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

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一、《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 对句子的理解。

①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结论而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抓住前面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读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这是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

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这是另一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⑤孰为汝多知乎?

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4. 与你议主题: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阐述了两个孩子的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5. 课后习题:

(1)A为是其知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C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两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

读了《学弈》这篇课文,我感受很深,文章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告诫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我们班级的同学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不是人与人之间智力的差别,而是专心与勤奋程度不同而已。

通过对《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的学习,我感受到那种善于观察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也体会到孔子实事求是的为人处世态度,正如孔子自己说的那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就缺少一点独立和创新精神,过于依赖书本和老师,很少有独到的见解,也不善于质疑问难。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该改变一下自己了。

二、《匆匆》

1.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3. 对句子的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0.5的爱情语录}.

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0.5的爱情语录}.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4.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5. 与你议主题:

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解释了既然来到这个世

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6. 课后习题:

(1)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了新奇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个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在时间的海洋里是那么渺小,消失得是那么快。我的成长历程也是如此,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我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即将步入中学的少年,六年时光,转瞬而逝,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仿照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如,“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随着笑声漂流;跑步的时候,日子在脚步声中逝去„„

三、《桃花心木》

1. 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借物喻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 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3. 对句子的理解。

①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这句话为后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铺垫。

②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理解这句话首先要弄清楚“不确定”的意思,可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前面种树人给树浇水没有规律来理解,明白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③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4. 对词语的理解。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了解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和慌张。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的说话,表现出对人的真诚恳切和情意深长。

5. 以前学过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鞋匠的儿子》。

6. 下面这些语句,“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的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对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要联系上下文,前后贯通地反复研读。在理解

的基础上,讨论交流,逐步清晰地认识到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了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树与人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以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借物喻人的方法。

7. 与你议主题:

本文通过记叙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没有规律的事,说明了人在艰苦环境中要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的道理。

8. 课后习题:

(1) 种树人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做法感到奇怪。一是种树人来的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种树人这样做是在培养树苗适应环境下能够顽强的生存。

(2)A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等。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情况,比如,考试成绩下降了,生病了,和朋友发生矛盾了,妈妈下岗了,或者遇到其他的灾难。

B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因为桃花心木在种树人的精心调教下,学会了适应环境,能够在“不确定”中生存,它们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回顾·拓展一》

1.日积月累:具有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说明了人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擂两通鼓,勇气就衰弱了;擂三通鼓,勇气就完结了。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说明做事情应一气呵成的道理。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说明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种树必须培育它的根,教人以德行则必须教养他的思想。说明了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练习了千支曲子后才能知晓音乐的美妙,观看了千支剑后才能识别兵器的好坏。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2.成语故事:“邯郸学步” 原来是形容不要盲目学步,现在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相关成语“东施效颦”。

第二组 中华民风民俗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六、《北京的春节》

1.课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2.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3. 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4. 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5. 对词语的理解。

娴熟:熟练。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6.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7. 除夕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8.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9. 与你议主题

上一篇:17年全国卷高考作文
下一篇:2017保亭政府工作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