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书房对联

来源:励志文章 发布时间:2016-07-25 点击:

七言书房对联篇一

对联

一帘风雨王维画,四壁云山杜甫诗 一室图书勤阅览,两行对句费琢磨 一枝秃笔心常泰,半卷奇书梦亦香 一窗月影兼花影,满室书香并墨香一室图书皆典雅,百家文墨足风流几上江湖书一卷,窗前灯火月三更人品无瑕玉界地,文章有骨绣屏风人书俱老天真趣,岁月更新烂漫春入妙文章频改得,出神书画偶濡来三面绿云新世界,半间书室小沧桑三春景象辉天地,一室图书鉴古今三尺书斋容世界,一枝秃笔写春秋三间斋室藏书古,万里江山入画新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春风中千古风流今胜昔,一池翰墨笔传神千卷诗书争色彩,万家笔墨竞风流

万里云烟笔下起,千寻瀑布案头生 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 万卷图书天禄上,四时风物月华中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万卷诗书常在眼,一天春色自临门工部文章建安骨,米家图画邺侯书小院月明书韵雅,纱窗风静墨花香小院花香春雨后,一声书韵午晴初小苑诗风笼翠墨,怡亭笔兴拜青藤山川佳色澄悬镜,松竹清阴静读书山川雨露图书室,风月琴尊水竹村门前莫得频来客,床上同观未见书口吟古韵七言绝,笔吐奇葩一室香与贤者游信足乐,集古人文亦大观五更月色来书榻,一片冰心在玉壶五际诗听匡鼎说,八分碑看蔡邕书

天趣偶从言外得,古香常在静中生 天地风光由我写,古今历史任君评 友如作画须求淡,文似看山不喜平 斗斋大雅诗书画,心地长明日月星文姿笔态云山里,画意诗情烟树中文如秋水尘埃净,诗似春云态度妍文笔如春江出峡,心灵似皓月当空文章醉我非关酒,风雅宜人不在山文章得体诗如画,桃李飘香景胜春文能换骨无余法,学到寻源自不疑文经百读初明意,字历千书始见功心清自得诗书味,室雅时间翰墨香心无俗虑精神爽,室有清香智慧开心中常贮千重志,笔底能开顷刻花风送书声来小院,月移花影上珠帘风飏柳烟浮笔架,月移梅影上书窗

风送花香研笔砚,月移竹影上栏杆 日暮清风满衣袖,夜阑寒气入书斋 月圆月缺书常读,云卷云舒笔自挥 月悬绿树遮书屋,风送鲜花落砚池云淡雨稀花世界,意浓情切赋长江云苑喜裁新著稿,风帘闲校旧抄书云护屏山开画卷,雨催花气入诗笺云海奇峰诗意境,水流杂树画源泉不尽波涛归学海,长春花木在书林无穷诗思窗前草,不了功夫架上书无瑕人品清于玉,不俗文章淡若仙为寻妙句搜肠肚,不觉清香到眼眉书分八法中郎秘,赋就三都左氏雄书到极时书似画,画臻妙处画如书书从难解翻成悟,文到无心始见奇书屋风和花正茂,画廊日暖桂生香

书声读落三更月,笔阵扫开万里云 书屏锦绣藏妙意,画景旖旎独匠心 书能化古巧求拙,笔到传神缺补圆 书味本长宜细索,砚田可种勿抛荒 书到心融真有味,事非身历且休言 书无虫蛀因常览,笔有神传赖苦研 书临北宋黄山谷,画学南湘白石翁 书腹能容骐骥走,笔头应效大鹏飞 书倾墨砚三江水,画展黄山一段云 书未读时原有梦,笔经搁后更无诗 书藏文史通今古,笔走龙蛇效柳颜 书藏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居第一流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 长留天地无穷趣,最爱书田不老春 长虹垂地呈书卷,晴岫插天列画屏 水环画室声变细,兰护书窗香更多

七言书房对联篇二

古往今来的绝句对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黑发若知勤学好,白首也能苦练成。

处处红花红处处 重重绿树绿重重

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花,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苏东坡小时候,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应该说,苏东坡的雄心壮志无可非议,但是“天下字”多如牛毛,你能“识遍”吗?“人间书”汗牛充栋,你能“读尽”吗?未免有点儿“狂”啊!

这事被一位老者知道了。一天,他拿来一本小书,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小书一看,有许多字并不认识,这本小书也没见过,不禁十分羞愧。老人取回小书,盯着这副对联看了好一会儿,不禁摇摇头走开了。苏东坡看在眼里,觉得自己的这副对联确实狂了一点,很不应该,于是拿起笔来,在开头多添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一改,没有了原先的“狂”气,变成努力的方向了。从此以后,苏东坡变得谦逊起来,孜孜不倦地识字、读书,终于成为一代大诗人、大文豪。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著书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容,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绿柳舒眉欢新岁 红桃开口笑丰年

长天欢翔比翼鸟 大地喜结连理枝

人生得一知己足已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抓痒不着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今日到北海,明日到南苑,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三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太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楼,您在楼头做寿; 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淘井,我在井底挖泥。

闲看门中月 思耕心上田

古木枯,此木成柴 女子好,少女尤妙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角亮 角:葛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两舟并进,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莫来道者来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非山乎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乾隆出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纪晓岚对

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 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 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话流年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对镜? 国仇未报,负此头颅为人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伤心夜雨,蕉窗点寒灯半盏,替诸生改之乎者也 回首秋风,桂院剩秃笔一枝,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耀武扬威,隔窗子怒门斗两眼 穷奢极欲,提篮儿买豆腐半斤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此? 啐!妾虽长舌,非老贼不到如今!

哼!贱妇愚哉,非吾直上青云,何来彩电? 嗤!莽夫谬矣,是我亲缝绿帽,始得乌纱!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于今辨伪真

史笔炳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志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泣血 墓门凄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一双顽铁,亿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报阴诛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至墓前愧姓秦

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 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天意启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犹留正气参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忠肝若铁石 敢问何为浩然之气,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

侍金銮,谪夜郎,他心中有何得失穷通,但随遇而安;说甚么仙,说甚么狂,说甚么文章身价,上下数千年,只有楚屈平,汉曼倩,晋陶渊明,能仿佛一人胸次 踞危矶,俯长江,这眼前更觉天空地阔,试凭栏远望,不可无诗,不可无酒,不可无奇谈快论,流连四五日,岂惟牛渚月,白纻云,青山烟雨,都收来百尺楼头

谗起七言,千古人才千古恨 快登百尺,一楼风景一楼诗

青山埋忠骨,岂肯折腰事权贵 胸中怀丹心,甘愿低头为庶民

如何邀月问天,想是平生知己少 只可以诗下酒,懒开醉眼看人忙

荐汾阳再造唐家,并无尺土酬功,只落得采石青山,供当日神仙啸傲 喜妃子能谗学士,不是七言感恕,怎脱去名缰利锁,让先生诗酒逍遥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闾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采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一抔土尚巍然,问它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立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会对锯?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踢破磊桥三块石 劈开出路两重山

或入园中,逐出老袁还我国 余行道上,义无回首瞻前途

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天下口 天上口 志在吞吾 人中王 人边王 意图全任

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一目不明 开口便成两片 廿头割断 此身应受八刀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墙上挂珠帘 你说是王家帘 朱家帘 半夜生孩儿 我管他子时乎 亥时乎

妙人儿倪家少女 大言者诸葛一人

古木枯 此木成柴 女子好 少女更妙

三女为奸 二女皆从一女起 五人共伞 小人全靠大人遮

十口心思 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尚赏 赏风赏月赏秋香

晶字三个日,时将有日思无日,日日日,百年三万六千日。 品字三个口,宜当张口且张口,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乔女自然娇 深恶胭脂胶肖脸 止戈才是武 何劳铜铁铸镖锋

竹寺等僧归 双手拜四维罗汉 木门闲可至 两山出大小尖峰

寸土为寺,寺旁言寺,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日在东 月在西 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 女居左 世间配定好字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千里重意若,永言咏黄鹤,士心志未已。

妙人儿倪家少女 钟山寺峙立金童

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 长巾帐内女子好,少女更妙!

妙人儿倪家少女 武士心志在止戈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作战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四维罗 马各骆 罗上骆下罗骑骆 言者诸 豕者猪 诸前猪后诸牵猪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千里重意若,永言咏黄鹤,士心志未已。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看山 山已峻 望水 水乃清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龙门叁级浪。 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歌。 分水桥边分水吃 分分分开 看花亭下看花回 看看看到

蒲叶 桃叶 葡萄叶 草本木本 梅花 桂花 玫瑰花 春香秋香

山美水美春光美宏图更美 人新事新时代新传业愈新

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 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一盏清茶 解解解解元之渴 五言绝诗 施施施施主之才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嫂扫乱柴呼叔束 姨移破桶叫姑箍

风起大寒霜降屋前成小雪 日照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水底月为天上月 眼中人是面前人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无妙小柴胡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七言书房对联}.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 月浮水面捞到水底月还沉

一色水天秋,却难洗三字污秽 双清风月夜,正好分两世精忠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雄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 水冷金寒 火神庙 大兴土木 南腔北调 中军官 什么东西

万瓦千砖 百日造成十字庙 一舟二橹 三人遥过四通桥

一掌擎天 五指三长两短 六合插地 七层四面八方

冰冷酒 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 百头千头万头

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从五步楼 十步阁 望百步大江

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 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

朝朝朝朝朝朝汐 长长长长长长消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乾隆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纪晓岚 四口同固,内口皆归外口管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苏小妹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佛 印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朱元璋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刘 基

三个土头考老者 五家王子弄琵琶

四维罗夕夕多,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 弓长张又又双,张生求红娘,男单女成双 八刀分米粉 千里重金锺

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 长巾帐内女子好,少女更妙

鸟入风中,衔去虫而作凤 马来芦畔,吃尽草以为驴

屑小欺大乃谓尖 愚犬称王便是狂

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太极两仪生四象 春宵一刻值千金

闲看门中月 思耕心上田

一明分日月 五岳各丘山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 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

束棘为薪,截竖开横成四束(李调元) 阊门启户,移多补少作双间(管 家)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长长长长长长长 行行行行行行行

行行,行,行行且止 坐坐,坐,坐坐何防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长发长发长长发 发长发长发发长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反正一样

乐乐乐乐乐乐乐 朝朝朝朝朝朝朝

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 从此前后不得兼顾 父父子子 君君臣臣 自古忠孝难于两全 塔楼亮灯,层层孔明 荷塘抠藕,节节太白

韬略终须绘新图 奋起还得读良书

参出民间疾苦 议定治国方针

悲哉秋之为气 惨矣瑾其可怀

土豪劣绅土崩瓦解 地痞流氓地磨草光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民国、总统)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日送僧归古寺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水冷洒,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 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字头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李调元) 远避迷途退回莲迳返逍遥(抚台大人)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合鸣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天上月圆,地上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游西山拿衣衫衣衫落西山惜善衣衫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狗啃河上(和尚)骨--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佛 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苏 轼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佛 印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莲(连)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萧和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酌洒花间,磨针石上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政户开元,治宏贞观 荒流剑阁,光波利州

鸡饥吃食呼童拾石逐饥鸡 鹤渴抢浆命仆响枪惊渴鹤

七言书房对联篇三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对联】亦称楹联,是我国传统上特有的文学体裁,与汉字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联起源于酒令、进化于骈文、游龙于汉赋、脱胎于律诗。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对仗概念无疑是从律诗中的对仗概念汲取精华,再逐渐摆脱律诗中五言、七言的单句短联约束,进化为八言九言甚至更长的错落有致的句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对联(或称楹联)。

常见对联的分类:

【春联】指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例:琴和瑟静/花好月圆

【寿联】为祝贺生日而作的楹联。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挽联】系由挽词演变而来,用于哀悼死者的楹联,例:哭公只有泪/提笔竟无言

【灯联】指贴挂在灯上的联语。例: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言志联】悬于书房、卧堂等环境表示主人家抱负等楹联。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名胜联】指专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例: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杭州冷泉亭)

【行业联】专为行业特点所撰写的楹联,起着行业广告的作用。例: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

【交际联】指人们用作酬赠交谊的楹联。例: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书画联】指题写在绘画作品上的联语。根据画面上的内容题上切合画面的楹联。 对联的一般规则: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但是本句中的字可以重复。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如果是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是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六)避免尾三连平和孤平,这一点明显是针对下联要求的。

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要求奇数字上可平可仄,偶数字上一定要平仄分明,如果上句偶数字是平声字,则下句相应的字就要仄声字。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词性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都不能算是对联。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是同一个意思,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三、对联与对仗的区别:

1、字数不同。诗词中的对仗字数少则三字,多则七字,骈文的对仗字数稍多;而对联则可以突破此限,甚至百字以上。

2、内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不同。诗词中的对仗,大部分写景状物抒情,其内容只是诗词中的一部分,缺乏独立性,它依托上下文而存在;而对联的上下联所组成的内容必须是完整的,通常一副对联就是一个艺术整体,表达一定的主题,具有独立性。如流传的樵夫出句,过路的主考官对句: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出句、对句都巧用合字格,只求对仗工稳,不表达特定主题,对上、对好也就算完成了。此联虽然有趣,但没人张贴悬挂,故这是对仗而非对联也。

3、用途不同。对仗,无论用在诗歌,还是散文,都讲究语言形式工整醒目,声音和谐动听,能增添语言的韵律美。但它终究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对偶修辞方式。

而对联,已是一种具有文学韵味和民族形成的应用文。过去开科取仕,任贤选能常用对联;文人交往,互相题赠也用对联;游览名胜古迹,也会即兴题联;高人雅士求友征婚,有的也采用征联。到了现代,对联的用途更广泛:民间在岁时节令、婚生寿丧、乔迁新居、喜事庆典、行业开张及官方的央视春晚等等,均使用对联来渲染气氛,因为它广为群众喜闻乐见!

对联,在对仗基础上发展而来,兼容并蓄,它将更加枝繁叶茂,摇曳多姿!

综上所述,对偶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手法;对仗是律诗中对偶修辞的习惯说法;对联则是一种以对偶形式组成的应用文体。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七言书房对联篇四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缀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 楹联作家白启寰

一、什么叫对联:

对联又名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辞典》

释),有人将它定义为:“对联是由两组文义相关的对句所组成的联合体”。

早期的春联叫桃符,王安石有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讲的是贴春联

的习俗。

对联旧称楹联,楹就是柱子,古人常把对联悬于楹柱,因此而得名。在旧体诗词中,对

联又被称为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名称的来历。民间则简单地

称对联为对子,创作对联就叫“对对子”。名称不一,实质却是一样的,都指汉语所特有的一

种文体形式。从大的方面讲,古文分为两种--散文和韵文,对联属于韵文,被誉为“诗中

之诗”。后面我们将对这一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作详细的讲解。

其中,第一组称上联,第二组称下联。来源于律诗的四联八句。上联叫出句、初句、对公

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白、对母或对尾。

例如:明朝宰相邱琼山少年就学时,老师为解决学生争座位而出句:“细雨肩头滴”,本

是平淡的句子,而邱琼山对以“青云足下生”,不但赢得了座位,而且表现了才志超群,全联

生色多了。其中的“细雨肩头滴”叫上联、出句、对公或对首,“青云足下生”叫下联、对句、

对母或对尾。上联叫被对句,下联叫对句,所以应说“青云足下生”对“细雨肩头滴”,或说“细

雨肩头滴”对以“青云足下生”。

二、对联的形式

按时间和场合分: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

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春满长征路,花繁民主枝。

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镂刻于木板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

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例如,1979年,杭州的岳飞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朴初,化用岳飞

《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

宏伟的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状志,看

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

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

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称婚联。

如:并蒂新开幸福花,同心永结富裕果。

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

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

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1941年时,马老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周恩来、董必武和邓颖超联名赠送了一幅寿联: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

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

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谓之挽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

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

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三、对联的对法:

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

福如东海 浮舟沧海 两个黄鹂鸣翠柳 春蚕到死丝方尽

寿比南山 立马昆仑 一行白鹭上青天 蜡炬成灰泪始干

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例: 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3.串对:又名流水对,单看上或下联,意思不全,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

意境。 例:

春色满园关不住 人生自古谁无死 纸上得来终觉浅

一枝红杏出墙来 留取丹心照汗青 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对联的特点:

传统的楹联与格律诗一样,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律: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百字长联

详见课本)

2.上下联某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下联词性与上联同位词相同),上下联的句式必须

一致。

明月松间照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闭门推出窗前月

清泉石上流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投石冲开水底天

3.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平仄相间和相反。平仄要和谐、

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

是平声。否则拗口。

4.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在《怎样作对联》一文中,作了系统的归纳。作对联,

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

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

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

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五、对联与对偶、对仗的区别

对联在修辞格里叫做对偶。

何为对偶?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读书写字”,“读书”

与“写字”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读书写字”是句中自对,“读

书写字,求学成才”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以“读

书写字,求学成才”为例:“读”、“写”、“求”、“成”都是动词相对;“书”、“字”、“学”、“才”

都是名词相对。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对称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

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对偶。

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北岛的《回答》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

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些对偶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

但是,对偶与对联不能混同。对偶从宽,对联则从严。对联缘出律诗的对仗,而律诗中

的对仗除了要遵从对偶的要求外,还有它自身的规则。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七言书房对联}.

因此,像上面的例子除了“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外,另两例都不能完全合于律诗对仗的

标准。

我们再举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句和对句不但字数相同,结构一致,

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上句“大漠孤烟直”是“仄仄平平仄”,与下句“长河落日圆”的“平

平仄仄平”不是刚好对立吗?这就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了。

五言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悬”,七言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不

平仄严明、对仗工整。对联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我们都

熟悉的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就修辞方面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

{七言书房对联}.

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对“嘴”,

“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头重”对“脚

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联的平仄可以有一点变通,那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意思是碰到单数字,平仄可以放松要求,上联是平声,下联也可以对平声,仄声亦然。但逢

双的数字必须从严。这算是给我们开了一个口子,让我们不必太受拘束。例如上面的例子,

首字就是平平相对。我们再举岳阳楼上一副名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家忧乐注心头 仄平平平仄平平

除第一字和第三字外,其他都是平仄相对,这也是一副工整的对联。可以这样说,凡是

名联,基本上都能符合我们前面所说的要求。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我们的例子中发现对联在

音韵方面的另一特点,那就是“仄起平收”,意思是“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这

又是一条定律,轻易不能违反的。有这样一副老联: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上联最末用“水”字,仄声,下联末字“松”,平声,前后分明,错落有致。如果我们把它

改一下:

福如东海水长流 寿比南山松不老

读起来是不是有点别扭?大家把次序颠倒过来试试:

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东海水长流

是不是又顺了呢?这就是平仄的妙用。老祖宗既然给我们立下了平仄的规矩,必然有它

的不同凡响处。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疑惑:什么是平仄?怎么分清平仄?下面就谈谈汉语的四声。{七言书房对联}.

六、对联的平仄: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一个叫朱异的文人:“你们

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大拍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这里,天

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其中“上去

入”三声又合起来归入仄声一类。

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以上为平声)、

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

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

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

口诀中又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因为一三五是奇位字不影响整句音节的流畅,

二四六偶位字是决定音节的关键字眼,我想平仄歌诀可改为:“平对仄,仄对平,相间二、

三换仄平,可平可仄一三五,偶位句末定要明”,是比较准确些。

对联中一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主要有

(1) 同字相对(虚词)。(2)专有名词相对。(3)文言虚词相对。(4)成语、熟句相对。

名联赏析

(感性知识储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书破万卷神交古人

——清代左宗棠作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

——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1934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陈寅恪出的对联题:

上联: 孙行者 下联:

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位置相同,词性相同

4、平仄相对,音调相谐 5、对联张贴,仄起平收

仄起平收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而

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求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用

平声。如:

上联:春晖盈大地 平平平仄仄

下联:正气满乾坤 仄仄仄平平

同桌试对:

春兰——

落日——

去伪——

花好——

书山——

绿水——

海角—— 月转—— 细雨—— 天文—— 柳暗—— 虎啸—— 水底月 —— 水帘洞 —— 刀子嘴 —— 蚕吐丝—— 辞旧岁 —— 蜂采蜜 —— 情深似海—— 山清水秀—— 望梅止渴 ——

行千里路 ——

改邪归正——

忠言逆耳―― 见风使舵―― 流芳百世―― 狗仗人势―― 雪中送炭―― 福如东海阔—— 冬去山清水秀 ——

1、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 选出最恰当的一项(1987年高考题)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渠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2、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上一篇:三年级女娲造人作文
下一篇:word简历范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