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人物作文

来源:快速阅读题目 发布时间:2017-03-25 点击:

中国古代的人物作文篇一

中国古人的“满分作文”

【文史】中国古人的“满分作文”

作者:禾月

明代绘画中所描绘的殿试(公有领域)

科考取士在中国由来已久。承袭千年的科举考试中,古人所面对的可以说只有一种题目:作文。在这一隅天地间,他们又是如何以一支笔、一缕才思,挥洒为国为民的仁人志气,绵延神传文明的千年辉煌?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创立于隋,至清末废除,在延续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中,产生了七百多名状元。古人取士重文采、义理、胸襟,更重道德。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十二月敕:“自今以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或曾为官司科罚,或曾任州府小吏,一事不合入清流者,虽薄有词艺,并不得申送入。” 可以说,状元们多为当时社会的风流高尚之人物。

在千年承袭过程中,科举考试科目多有变化,但大致可分为常科、特科、武举和童子举。常科定期举行,产生明经、进士等,特科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如贤良方正科、博学宏词科、哲人奇士科。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明经、诸科被罢除,因此自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以后的八百三十多年间,常科只以进士一科取士。

另外,不同民族当政时,科举也有不同特色。在辽代,契丹人不许应举。金代专设女真进士科,使用女真文字。元代进士为一科两榜,蒙古、色目人一榜,称为“右榜”,汉人、南人(特指原南宋境内汉人及其它各族)为一榜,称为“左榜”。

科举考试场地——贡院号舍模型(公有领域)

各科取士中,进士最受人尊重、影响力最大。《新唐书Ÿ选举制》载“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在唐代,新科进士更有雁塔题名、曲江流饮、杏园赐宴之盛。唐宣宗李忱就对进士万分羡慕,深以不能参加科考为憾,多次在宫中殿柱上题写“乡贡进士李显龙”、“乡贡进士李某”,自诩进士。

唐Ÿ张柬之:大器晚成

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唐代名人,都是进士出身,如王勃、张九龄、张柬之、王维、颜真卿、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张柬之是唐睿宗永昌元年(698年)贤良方正科状元,他的状元之路颇具戏剧意味。

张柬之出身襄阳张氏,为汉留侯张良之后,世为大族。张柬之自幼便熟读诗书,后入太学,涉猎广博,终登进士。但他官运不济,直到永昌元年65岁时,还只是一介县丞。然而永昌元年,正是武则天改唐建周的前一年,朝廷急需大量人才。当年常科只取进士八人,朝廷令开贤良方正、明堂大礼二科,广致人才,应考者千余人。

科举放榜时的情景(公有领域)

唐代惯例,已取进士者,可以应试诸科,张柬之便参加了此次贤良方正科考试。然而发榜时,他又名列下课。正当张柬之感叹时运不济、灰心于仕途蹉跎时,事情出现转机。因为取人太少,又进行重考。此次张柬之一举夺魁摘得状元,《大唐新语》载他,“自下第升甲科,为天下第一”。

此次贤良方正科有策对两题,其中第一题,问选贤用能之道。张柬之挥毫落笔,洋洋洒洒写就一篇长文。这里节选两段:

“臣闻天者,群物之祖,王者受命于天,故则天而布列职。天生蒸人,树之君长,以司牧之,自非聪明睿哲,齐圣广深,不能使人乐其生,家安其业。陛下德自天宗,慈悯元元,既乐其生,且安其业。臣闻瑞者,上天所以申命人主也。故使麒麟游于囿,风皇集于庭,庆云出,神龙见。其余草本烟露之祥,不可胜纪。陛下日慎一日,虽休勿休,故天申之以祯石,告知以神文。大矣哉!圣人之鸿业也。”

张柬之说,为君之道,要先尊天道。上天指定了人间帝王,也自然安排了文臣武将各领其职,辅佐君主。作为皇上,要慈爱百姓,时时规范自己的德行,这样上天一定会昭示吉祥,使人民得以教化。

在具体选官问题上,张柬之建议皇帝注重地方官员的选拔任命。

“⋯⋯臣以今之刺史,古之十二牧也。今之县令,故之百里君也。有官联焉,有社稷焉,可谓重矣。任非其材,其害亦重矣。昔周宣王欲训其人,问于樊仲曰:„吾欲训人,诸侯谁可者?‟仲曰:„鲁侯肃恭明神,敬事耆老,必咨于故实,问于遗训‟乃立之。晋之名臣亦言,舍人、洗马,一时之高选,台郎、御史,万邦之俊哲。若出于宰牧,颂声兴矣。由此言之,则古牧州宰县者,不易其人也,自非惠训不倦,动简天心者,未可委以五符之重,百里之寄。今则不然多矣,门资擢授,或以勋阶莅职,莫计清浊,无选艺能。负违圣诫,

安肯肃恭明神?

轻理慢法,安肯敬事耆老?取舍自便,安能求之故实?举措纵欲,安能问之遗训?异一时之高材,非万邦之俊杰。欲是多其仆妾,广其资产,齿角两兼,足翼双备,蹈瑕履秽,不顾廉耻,抵网触罗,覆车相次。孔子曰:„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故臣下以为陛下有三皇之人,无三皇之吏也。”

张柬之的两篇策对均获武后赏识,置为状元,自此仕途顺达,历任监察御史、凤阁舍人等职,并在长安四年(704年)官拜宰相。然而,张柬之一直心怀李唐,在他当宰相的第二年(神龙元年),即趁武则天重病之机,发动神龙政变,除掉了宠臣张昌宗和张易之,迫使武则天退位,迎立中宗,改周为唐。张柬之因为复唐有功,在中宗朝再次被拜为宰相。

宋Ÿ文天祥:浩然正气

古时中状元不易,父子同为状元则就更加罕见。我国古代产生过五对父子状元,其中四对都出自宋朝,可见宋人家教谨严。宋朝诸位状元中,最著名的恐怕是南宋末期宝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了。

文天祥状元及第(公有领域)

文天祥自幼聪敏过人,有文曲星下凡之称,被誉为神童。宝祐四年,文天祥到临安参加会试,由于旅途劳顿,直到考前仍深感不适。廷试当天,文天祥强打精神赴考,由于考生众多,被夹在诸进士之间拥挤入门,出了一身大汗,顿觉苏醒。览毕御策题,他便文思泉涌,运笔如飞,洋洋万言,写就一片针砭时弊、大胆革新的策对,深得皇帝赞许,其浩气忠心,亦令人为之动容。宋理宗赵昀钦点文天祥为当科状元,并赐诗勉励。

文天祥像,载于《晩笑堂竹庄画传》(公有领域)

在策对的最后一段,文天祥针对理宗“道久而未洽,化久而未成,天变洊臻,民生寡遂。人才乏而士习浮,国计殚而兵力弱。符泽未清,边备孔棘,岂道不足以御世欤?”之问,提出了“公道”、“直道”之论,劝勉皇帝自我振作,不仅法效汉、唐圣世之治,亦追望远古圣皇之功,以开太平。他说:

“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周道如砥,其直如失‟。自古帝王行道者,无先于此也。臣来自山林,有怀欲吐。陛下怅然疑吾道之迂远,且慨论乎古今功化之深浅,证效之迟速,而若有大不满于今日者。臣则以为非道之罪也,公道不在中书,直道不在台谏,是以陛下行道,用力处虽劳,而未遽食道之抱耳。果使中书得以公道总政要,台谏得以直道纠官邪,则陛下虽端冕凝旒于穆清之上,所谓功化政效,可以立见。何至积三十余年之功力,而志勤道远,渺焉未有际邪?臣始以„不息‟二字为陛下勉,终以„公道‟、„直道‟

为陛下献。陛下万几之暇,

中国古代的人物作文篇二

高考作文名人素材选(中国古代人物)精华版

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读过“三国”的人,一提起“奸雄”,谁都知道是指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 但现实生活中的曹操,却有着对理想的追求,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

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有极高的文学造诣。我们学过的《观苍海》《龟虽寿》《短歌行》等作品都是曹操写的。{中国古代的人物作文}.

【原文再现】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素材评析】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

【适用话题】

曹操爱惜人才,胸怀大志,杰出的军事才能值得大家学习,但是曹操狡诈多变,性格多疑也常常提醒大家,适用话题有“智慧与狡猾”、“理想”、“抱负”及“诚信”、“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人与路”、“谈意气”等。

屈原

屈原所在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他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几起几落的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20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终关心着楚国

的命运,陆续地写出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诗篇,表白了自己不愿与黑暗腐朽的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决心。

高中课文《屈原列传》、《离骚》、《湘夫人》等,都说到屈原。

【原文再现】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摘自《屈原列传》

【素材评析】

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诗中他自己写到:“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这是屈原受到奸臣谗陷,被楚王流放时,在愤激之下而写的。正如司马迁所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所以作诗《离骚》泄愤。但是,屈原的高洁之处,在于他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与谄害,但他总是执著地坚持自己的操守,所以司马迁赞美到:“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适用话题】

适用“肩膀”、“位置与价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责任”、“理想”、“执著”等等。

诸葛亮

诸葛亮,虽手无缚鸡之力,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未出茅庐,已知天下大势将鼎足三分,烧博望,借东风,擒孟获,无不显示他神机妙算的绝顶聪明。故与关羽之“义绝”、曹操之“奸绝”合称三绝。

诸葛亮执法严明,情义深重,勇于自责。有情而不枉法,执法而不忘情。这才是有血有肉的诸葛孔明,这才是真实可信的孔明!看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我们才会由衷赞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我们曾学过《出师表》《失街亭》(《三国演义》)《蜀相》等课文,这些课文都涉及一个人物——诸葛亮。

【原文再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摘自《出师表》

【素材评析】

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际遇,是千古传颂的佳话。人们在甚赞诸葛亮的况世奇才的同时,也甚赞他能报知遇之恩的美德。自从自隆中出山后,就把“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作为毕生已任,正如杜甫所写“三顾频烦天下济,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襟”,无不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而感动。

【适用话题】

诸葛亮博学多才,担任蜀相期间,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为历代君主、官吏、士人和老百姓所称颂。适用话题有:“忠诚”、“谦虚与成就”、“大智若愚与成功”、“肩膀”等。诸葛亮对刘备的忠信历来被大家传为美谈,此事例适合话题“诚信”;诸葛亮不听刘备临终忠告,最终导致街亭失守,此事例适合话题“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认知”等。 司马迁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二十岁时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这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其父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天汉二年(前99),李陵出击匈奴,乒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和润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除《史记》外,司马迁作赋八篇,又撰《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修史的抱负。

高中第六册第四单元,专门用一个单元来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及《史记》中的选文。

【原文再现】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自《报任安书》

【素材评析】

一个人,无论在遇到多大的打击与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继续。但精神是需要支撑的。司马迁之所以能在因他陵事件而受宫刑后,发愤著书,就是因为他为自己寻找到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他们是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孙子、吕不韦和韩非等。而当我们的人生也遇上了难以跨越的坎时,是否也把司马迁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

【适用话题】

中国古代的人物作文篇三

作文人物素材积累参考之古代人物

作文人物素材积累参考之古代人物

一、孙膑:

经典故事:

师从鬼谷子

孙膑,自幼聪慧。不幸幼年丧父,二哥孙虎因兵乱走失。孙膑立志拜师学艺,造福百姓。当时楚国有位学者,姓王名栩,精通兵法,武艺高强,隐居鬼谷山中收徒传艺,世人尊称"鬼谷先生",孙膑于是学艺于鬼谷先生。与孙膑一起学艺的还有庞涓、苏秦、张仪,被后人称为"鬼谷四友"。

因才遭妒 庞涓是其同学,孙膑勤奋好学,为人忠厚,与师兄弟们相处和善。而庞涓却心胸狭窄,骄傲自大,嫉贤妒能。庞涓比孙膑先下山,做了魏惠王的大将军。他自认为才能不及孙膑,就悄悄派人召孙膑到他那里共事。等孙膑到了以后,庞涓设计陷害孙膑,削去了他的两只膝盖骨(古代称为膑摈刑),想使孙膑的才能不得显现于世。这是"孙膑"这一名字的由来。

逃魏奔齐 孙腔被削去了膝盖骨后,成了残疾人,并且是受人贱视的"刑徒"。有一天,他听说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郡城大梁,就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陈说自己的遭遇、行军布阵的策略及政治主张。齐国的使臣大为感动,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带回齐国。{中国古代的人物作文}.

赛马显才 孙膑到齐国时,齐威王即位不久。齐国王公贵族常以赛马为乐。有一次,孙膑去看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出主意说:"将军先用下等马和威王的上等马赛,再用上等马和他的中等马赛,用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田忌照做了,结果一负两胜。以往比赛,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这次齐威王对田忌突然赢了自己感到奇怪,就问他用的是什么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召见孙膑,跟他谈论兵法和治国之道,威王衷心信服,"遂以为师"。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赵国出兵攻占了卫国的漆和富丘,卫国原来就依附于魏国,当受到赵国的军事压力后,卫国屈服了。魏惠王为了夺回属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次年,邯郸在久攻之下己岌岌可危,赵国便向齐国求救。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向田忌提出"批亢捣虚"、"疾走大梁"、"攻其所必救"的战略。田忌依计而行,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之地。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泪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魏国发动对韩国的战争。韩国遂派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魏韩两国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孙膑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兵长驱魏境,兵锋直逼大梁。魏国鉴于桂陵之战的教训,遂撤韩国之围,调十万大军,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副,准备与齐军进行一场战{中国古代的人物作文}.

咯性决战。孙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果断引兵东撤。他命令军队进人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庞涓行军三日,特别高兴地说:"我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人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的轻装精锐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不接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成定局,就拔剑白刎,临死说:"遂成竖子之名!"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

回归田园、著书立说 齐宣王拜田忌为右丞相,孙膑为左丞相。不料一些朝中权贵大臣不断向宣王进谗言,宣王起了疑心。孙膑知道后,即劝田忌一同弃官隐居。孙膑回到自己的老家,在这里写成了《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战略思想,这是一部享誉世间的兵家宝书。

回归田园、著书立说 齐宣王拜田忌为右丞相,孙膑为左丞相。不料一些朝中权贵大臣不断向宣王进谗言,宣王起了疑心。孙膑知道后,即劝田忌一同弃官隐居。孙膑回到自己的老家,在这里写成了《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战略思想,这是一部享誉世间的兵家宝书。

【素材运用】

▲话题1:磨难

材料加工:

中国兵法是在天下倾覆、生灵涂炭中概括出来的学问,掌握中国兵法思想有两个必由途径:一是胸怀天下安危,躬身实践,在实践中舍得拿身家性命去拼赌,在腥风血雨中闯荡,获得胜利者自然成为兵法大家:一是潜心兵法研究,身罹磨难,在磨难中体悟兵法思想,在书本上钻研只能掌握中国兵法的皮毛,磨难才出真功夫,身罹磨难才能掌握中国兵法的精髓,在钻研过程中身受磨难,在身受磨难中反复钻研者自然成为兵法通家。舍此两个途径不能掌握中同兵法的精髓,从书本到书本只能掌握中国兵法的言辞,夸夸其谈,无济于事。孙膑就是在研究中国兵法的过程惟一一个躺在辎车上谋划战争策略的大军事家,这不能不让曾经躺在担架上谋划中国革命战略的毛泽东感慨赞叹。(《攻魏救赵千古高手》节选)

▲话题2:理智与良知

材料加工:

鲁迅先生说:"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不革命的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或当作反革命的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并不当作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而己集•小杂感》)暴力在夺取人的生命的同时,也取消了人的终极价值。在权力的平台上,人只是一个任人摆弄的物件。

无论屠杀者寻找如何完美和貌似合理的借口,都难以直面无辜的生命。比寒光闪闪的屠刀更无情的,是可怕的恶的循环。

孙膑虽然没有膑骨,但仇恨使他冲上战场,两块膑骨,像两颗种子,生出两柄复仇利剑。一剑刺出桂陵之战,歼敌两万,俘敌七万。围魏救赵,声震天下。一剑刺出马陵之战,射死庞涓,歼敌三万,俘敌五万。减灶之计,千古流传。可是,他把庞涓射死了,膑骨之痛就没了?以杀止杀、以战止战只是魔鬼逻辑,在你死我活的生存态势中,人类的理智与良知化为乌有。身体的劫难并没有换来心灵的白由,生命变成了复仇的工具。(《刺痛千年的麻木》节选)

▲话题3:转化

材料加工:

鞋的历史,己相当久远。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每一种鞋,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皮靴是战国时孙膑发明的。孙膑被庞涓敲碎了膝盖骨后,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然后缝成高皮靴。孙膑就穿着这种皮靴乘车指挥作战,打败庞涓。尖头鞋发源于法国。据说,是一个伯爵为了掩饰他那双畸形脚而做的。后来人们觉得它的式样新鲜奇特,争相仿效。高跟鞋源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当时,路易十四苦于自己身材矮小,不能在臣民面前充分显示他高贵的气度,就吩咐手下人为他定制了一双高跟鞋。此后法国贵族男女们纷纷仿效,并很快传遍全国乃至欧洲大陆。这些发明怪鞋的人,发明之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本来为掩盖缺陷的作品会转化为时髦的装束。(《鞋的由来》节选)

▲话题4:妒忌

材料加工:

寓言诗《鸟的评说》讲的是: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总之,众鸟都只会发现对方的缺点:即使是优点,也被认作了缺点。这则寓言诗想告诉人们这么一个道理:应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

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就难以有大作为。战国时的魏将庞捐,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对孙膑才智过人由嫉妒进而心生恶念,使孙膑受了苦刑,而他自己最终也恶有恶报,兵败身亡。三国时的周瑜,年少有为,前途无量,但气量狭小,不是虚心学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优点,而是心生嫉妒,发出了“既生喻,何生亮”的哀叹,最后忧愤而死。

庞涓、周瑜二人本来都可以更有作为,但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心生嫉妒,想挤掉对方,结果不但没学到对方的优点,还断送了前程,赔上了性命。这危害可谓大矣!(《写作中样例教学法的运用》节选)

▲话题5:变通

材料加工:

孙膑归齐以后,先隐居在齐将田忌幕下,在一次赛马游戏中,他用“以盈去虚”的战术,助田忌胜威王而崭露头角,得到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田忌赛马,谁都会称赞孙膑的聪明。孙膑之所以聪明,这与他善于“变通”的思维分不开。在解决问题时,人们较多按常规去思考,为何不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侧面去思考?这样思维就具有了发散性。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联系,因此,应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我们的发散性思维,即从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人手,逐渐养成我们多面向、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善于“变通”的孙膑》节选)

▲ 话题6:低头

材料加工:

“该低头时就低头!”为什么暴风雨过后碗口粗的大树会折断,但纤细的竹子却仍完好无损呢?因为风来则竹弯,风大则竹更弯,风有多大,竹有多弯。而风雨后,竹子仍旧那么直。是啊!竹子一弯风雨过,那人一低头不必要的麻烦不也就过了吗?孙膑一低头,成为一代军事家,否则他也只是黄泉路上一个孤魂野鬼罢了。

总之,做人要忠要义,但不要迂:要善要信,但不要任人欺:要有骨气,但不可太固执:要会变通,但不可太圆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天空之外,你还可有一番作为!(《也说屈原》节选)

二、韩信

【人物事略】

胯下之辱 淮阴有个屠户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档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命运多舛 秦末,项梁起兵反秦,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离楚归汉 韩信离开楚军,投奔刘邦,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己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日仰视,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得到萧何的赏识,却始终不被刘邦所重用,于是乘月而走。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骑上马去追韩信。追上韩信后,萧何问韩信为什么要走,韩信说:“汉王不信任我,不用我,我留在这儿也没什么意思,想去投奔别人。”萧何说:“你先别走,和我一块回去。如果这次汉王再不封你为大将,你再走也不迟呀。”在萧何的再三恳求下,韩信勉强跟萧何回去了。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将领的军事才能。到后来,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韩信

说:"陛下您最多能指挥十万人。"刘邦又间:"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反映出韩信的自信。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邦与韩信议定元年八月吉日,出师东征。当时出征的栈道已被烧毁,不能行军。问韩信该如何进兵,韩信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于是派了兵士几百人,装作去修建栈道,自己却率领三军,悄悄地从南郑出发,偷渡陈仓。

断水塞流,大破联军 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韩信与齐楚联军对峙于潍水。韩信连夜秘密派人装满一万多个沙袋,将潍水上游堵起来,这样下游河水变浅了。次日上午。当齐楚联军刚刚走到河心,韩信暗令埋伏在上游的汉军扒开沙袋,飞泻而下的大水将正在渡河的齐楚联军截为两段,被大水卷走的士兵不计其数。韩信回兵追杀过去,一举全歼了已过河的齐楚联军。齐王逃跑,尤且(齐楚联军主帅)战死,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主帅已死,纷纷弃甲曳兵,落荒而逃。就这样,汉军一举占领了齐国全境。

四面楚歌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该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刘邦以韩信为主将,统一指挥各路大军。项羽指挥十万楚军,从正面向汉军阵地猛攻。韩信采用典型的侧翼攻击战法,令汉军中军稍稍后退,避开楚军锐气,而将两翼展开,实行侧击,然后再令中军推进,一下子完成了合围。人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垓下。项羽眼见大势己去,自剔于乌江边。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 素材运用】

▲ 话题1: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加工:

同一样事情放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评价。在我的记忆里,"能屈能伸”这个词好像就是因为韩信才创造出来的。似乎,"韩信"就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对能屈能伸的最有力的说解: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看看人家韩信,当年能从地痞无赖的胯下爬过去,后来还不是当上了刘邦的大将,比追随汉王多年,身经百战的樊唉和周勃还厉害!

事实上,在强权面前不做任何的抵抗而采取韩信的办法,双膝跪地从别人的裤档下爬过去,只能说是一个有尊严的人的耻辱,算不上什么光荣的事情。试想,如果韩信后来毫无"成就",只是一个浑浑匪熏过日子的小混子,那么,人们会不会转而评价说:"那是一个从年轻时就不知廉耻的东西。"但是,我们却把韩信从地痞无赖的胯下爬过去的行为夸奖成多么了不起的举动,是不是因为韩信后来有权得势了?生活中常常有"豆腐渣"变成"一朵花"的现象,归根结底,都是感情惹的祸。(《可耻的韩信》节选)

▲话题2:转折

材料加工:

韩信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之一,所以刘邦说他:"运百万之军,

中国古代的人物作文篇四

描写历史人物的作文

描写历史人物的作文

中国,这一头沉睡的狮子。

如今中国改头换面了,那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可耻的称号,已被我们伟大的英雄一脚踹开到九霄云外了。

中国,最先有了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但由于清朝腐败,科技已被别的国家抛开,就拿别国侵略时期的时候说吧!敌人的武器远远厉害过我们的武器,那些清朝的炮弹根本不堪一击,最后签下了令人人都咬牙切齿的条约。最后,毛主席推翻了清朝,从那毛主席10月1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新中国开始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正如方志敏同志说的,中国的伟大创造力挥洒自如,从第一颗卫星登上了太空时,就证明了我们中国的力量,我们不是别国中的“东亚病夫”!经过发展,杨利伟叔叔乘着神舟六号登上了太空,在宇宙这个大“沙滩”上留下了一个深刻的脚印,我们中国站起来了,这头睡狮子终于睁开了眼。

奥运也是如此,中国大破了“零”的记录,不再是望着别人带着金牌,而失望地空手而归。而是名列前茅,当申奥成功时,我们全国都雀跃欢呼了,欢呼生响彻云霄,让全世界的人看到我们中国人的高兴的面貌。在很早以前我们就造了长城。难道现在我们要被他们耻笑,不,我们中国人是不会被人奚落的。2008年8月8日是我们中国人的刻骨铭心的日子,中国在世界了出了口气,那“鸟巢”让人惊叹......尽管,我们的“飞人”刘翔没能参赛,但是还有2012年的奥运呢,加油啊!

最后中国荣获了52枚金牌,那成绩令那成千上万的外国人惊叹不已,中国更是威风,现在已是世界上的“奥运强国”

成功来自努力,失败不代表了永远失败。“滴水穿石”,之所以中国能傲然挺立在列国之中,是因为中国持之有恒的坚定的心。那份心不会输给任何人,那份心会由我们这“长江后浪”来延续,像奥运圣火一样,直到海枯石烂,我们也要守护中国,为中国作出贡献!

英雄,中国,我为你感到无比自豪,直到山穷水劲海枯石烂时,我也会对你伸出那引以自豪的大拇指!

我心目中的英雄 刘彤

相信大家,在心目中也有自己的英雄吧!但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是一位乐于助人的英雄——雷锋!

我非常崇拜雷锋,他的所作所为让我依依记在心中,其中有一件事让我感受最深。记得有一次,1961年五月的一天,雷锋因公事到丹东出差,清早五点钟从连部出发,在去抚顺火车站的路上,看到有一位大嫂背着小孩,手还拉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去赶车。天淅淅沥沥地下着雨,他们母子三人都没有穿雨衣。那个小女孩因掉进泥坑里,弄了一身泥,一边走还一边哭。看到这种情况,雷锋立即想道:我军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雷锋急忙上前去,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背小孩的大嫂身上,马上又背起那个小女孩,一同来到火车站。雷锋替她买好了票,又一同上了火车。在车上,雷锋看到那个小女孩,全身衣服没有一点干处,头发还在往下滴水,冻得她直打颤。雷锋自己一身衣服也湿了,他急忙解开外衣,摸摸贴身的那件绒衣还是干的,立即脱了下来,给那个小女孩穿上。听说他们母子三人早晨没吃饭就出来了,雷锋又把自己带的三个馒头送给了他们。上午九点钟,列车到了沈阳,雷锋领着小女孩,把他们母子三人一直送出车站。 雷锋精神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让我学会了要乐于帮助身边有需要的工作者,让我学会了要主动去帮助班里的差生,也让我学到了雷锋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我心目中的英雄就是一位乐于助人的英雄——雷锋!

中国古代的人物作文篇五

高考作文素材之中国古代名人

屈原

屈原所在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他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几起几落的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20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终关心着楚国的命运,陆续地写出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诗篇,表白了自己不愿与黑暗腐朽的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决心。

高中课文《屈原列传》、《离骚》、《湘夫人》等,都说到屈原。

【原文再现】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摘自《屈原列传》

【素材评析】

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诗中他自己写到:“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这是屈原受到奸臣谗陷,被楚王流放时,在愤激之下而写的。正如司马迁所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所以作诗《离骚》泄愤。但是,屈原的高洁之处,在于他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与谄害,但他总是执著地坚持自己的操守,所以司马迁赞美到:“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适用话题】

适用“肩膀”、“位置与价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责任”、“理想”、“执著”等等。

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读过“三国”的人,一提起“奸雄”,谁都知道是指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 但现实生活中的曹操,却有着对理想的追求,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

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有极高的文学造诣。我们学过的《观苍海》《龟虽寿》《短歌行》等作品都是曹操写的。

【原文再现】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中国古代的人物作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素材评析】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

【适用话题】

曹操爱惜人才,胸怀大志,杰出的军事才能值得大家学习,但是曹操狡诈多变,性格多疑也常常提醒大家,适用话题有“智慧与狡猾”、“理想”、“抱负”及“诚信”、“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人与路”、“谈意气”等。

诸葛亮

诸葛亮,虽手无缚鸡之力,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未出茅庐,已知天下大势将鼎足三分,烧博望,借东风,擒孟获,无不显示他神机妙算的绝顶聪明。故与关羽之“义绝”、曹操之“奸绝”合称三绝。

诸葛亮执法严明,情义深重,勇于自责。有情而不枉法,执法而不忘情。这才是有血有肉的诸葛孔明,这才是真实可信的孔明!看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我们才会由衷赞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我们曾学过《出师表》《失街亭》(《三国演义》)《蜀相》等课文,这些课文都涉及一个人物——诸葛亮。

【原文再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摘自《出师表》

【素材评析】

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际遇,是千古传颂的佳话。人们在甚赞诸葛亮的况世奇才的同时,也甚赞他能报知遇之恩的美德。自从自隆中出山后,就把“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作为毕生已任,正如杜甫所写“三顾频烦天下济,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襟”,无不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而感动。

【适用话题】

诸葛亮博学多才,担任蜀相期间,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为历代君主、官吏、士人和老百姓所称颂。适用话题有:“忠诚”、“谦虚与成就”、“大智若愚与成功”、“肩膀”等。诸葛亮对刘备的忠信历来被大家传为美谈,此事例适合话题“诚信”;诸葛亮不听刘备临终忠告,最终导致街亭失守,此事例适合话题“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认知”等。

李白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但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与他不满黑暗现实之间形成剧烈的矛盾。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我们学习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等诗,在高中第五册的第五单元还专门安排了李杜诗歌单元,学习了《蜀道难》、《将进酒》等诗歌。

【原文再现】{中国古代的人物作文}.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中国古代的人物作文篇六

作文素材:古代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作文素材:古代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作文素材:古代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一、李时珍:用坚持谱写中华传奇

【获奖名片】医学泰斗

【评价】

1.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你就是以这样谦逊的姿态和辉煌的成就为中华历史写下一部传奇!

2.一介农夫,怀揣着执着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

【颁奖词】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坚定的信念伴你步入医学圣殿,不懈的努力带你翱翔成功之巅!

【事迹】

李家世代业医,但由于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弃科举做官之路,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最终同意了儿子的要求。

{中国古代的人物作文}.

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表现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农民和渔夫。李时珍为了了解药物,并不满足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罗列诸品,反复谛视”。例如他在写到白花蛇时为了真实细致地了解这种剧毒蛇而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终于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李时珍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并编著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本草纲目》。

上一篇:中考好套的作文
下一篇:中考英语作文范文:世界杯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