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作业答案

来源:记忆力测试 发布时间:2017-04-27 点击:

中国地理作业答案篇一

中国地理测试题(含答案)

中国地理测试题

考试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广东 ②广西 ③云南 ④台湾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这两副对联描绘出了我国四省区的突出特点,读后回答2~4题。

2.以上四句对联描写的分别是( )

A.新疆、黑龙江、海南、云南 B.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

C.内蒙古、宁夏、海南、云南 D.内蒙古、黑龙江、贵州、广西

3.上述四省区季相变化不明显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地貌组合与四省区相对应的是( )

A.冰川地貌、冲积平原、风蚀洼地、火山地貌

B.断层谷、背斜山、沙雕群、盐碱地

C.冲积平原、沙漠、海蚀崖、溶洞群

D.三角洲、蒙古包、红树林、火山岛

右图为我国某一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读图回答5~7题。

5.下列河流中,发源于该区域的是( )

A.塔里木河 B.雅鲁藏布江

C.淮河 D.长江

6.图中甲湖泊水的主要来源是(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土壤水

7.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该省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柑橘、荔枝等为主的林业 B.种植水稻为主的耕作业

C.饲养猪、鸡、鸭为的畜牧业 D.放养羊、马、牛为主的畜牧业

°N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

会经济因素。上海市既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

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

回答8~9题:

8.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

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9.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

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10~12题。

{中国地理作业答案}.

1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②为四川盆地 C.③为黄河谷地 D.④为喜马拉雅山

11.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12.关于⑤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中国地理作业答案}.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中国地理作业答案}.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14.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

原因是 ( )

B.地形平坦 A.土壤肥沃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读下图,回答15~16题。

15.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

因素分别是

( )

A.季风水田农业;土壤贫瘠

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

C.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

D.季风水田农业;光照不足

16.当地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酸雨

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

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

D.风沙危害、寒潮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经纬度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地区西部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该地理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旱地耕作区、水田耕作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暖温带和常绿林、落叶林分界线

C.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第一、二阶梯和农耕区、牧区的分界线

18.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

B.该地区河流冬季没有结冰期

C.该地区河流都有凌汛

D.应继续大面积开垦、发展粮食种植业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剖面线跨度为5个纬度。读图完成第19~20题。

( ) ( )

19. 该地形剖面图的剖面走向大致是(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0. 图中L所在的区域,其农业耕作制度大致是(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21~22题。

{中国地理作业答案}.

2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回答24~25题。

24.这种产业迁移( )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遭成污染

25.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

① 香港地价较高② 内地服务业发达③ 内地工资水平较低④ 香港人口数量居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26~27题。

2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

是( )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

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③污染浪费严重 ④

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2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据下图,判断28题:

28.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 )

A.3条 B.4条

读下图,完成29~30题。

29.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

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30.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资中,运

量较大的物资可能是

A.煤炭 B.机械产品 C.棉花 D.粮食 C.5条 D.2条

中国地理作业答案篇二

中国地理(自然)试题附答案

襄城县实验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地理

一 、填图练习

自东向西按逆时针方向延边的省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黄河干流自上游到下游的省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长江干流自上游到下游的省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珠江干流自上游到下游的省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哪些省区之最„„:

面积最大: 面积最小: 跨经度最多: 跨纬度最多: 岛屿最多:

邻国最多: 海岸线最长: 临省区最多: 跨热量带最多: 跨自然区最多: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 我国地震最多: 管辖海域最广: 少数民族种类最多: 海外华侨最多: 人口总量最多: 人口密度最大:

2.填写五类地形名称(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和主要山脉){中国地理作业答案}.

(1)填写河流名称

;;; ;;; ;; ;。 (2)填写湖泊名称{中国地理作业答案}.

甲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 (3) 在图中填注“ 二、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2.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在我国广阔的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下图中“三纵一横”四条线路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路线。读图,完成3~4题。

3.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四季更替最鲜明,四季类型组合也特别丰富。四条线路中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的是 ( )

A.Ⅰ线路 B.Ⅱ线路 C.Ⅲ线路 D.Ⅳ线路 4.甲区域生态建设的合理措施是 ( )

①植树造林 ②种草 ③自然恢复 ④退田还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 ℃积温等值线图(单位:℃),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处数值比周围低,主要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地处盆地 C.地势高 D.云量大 6.图中4 500 ℃这条等值线的东段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 )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7.地理环境的差异往往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大豆、冬小麦 B.四川盆地——小米、油菜 C.青藏地区——青稞、豌豆 D.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甜菜 读下图,回答8~9题。

8.图中①、②两地植被差异为( )

A.①地为落叶阔叶林,②地为常绿阔叶林 B.①地为荒漠,②地为常绿阔叶林 C.①地为草原,②地为落叶阔叶林 D.①地为常绿阔叶林,②地为雨林 9.图示地区内的河流( )

A.一年两次汛期 B.以高山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通航能力强 D.分属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 下图是我国沿某线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10—12题。

10.该线的走向是(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11.图中①处( )

A.为喜马拉雅山 B.在亚欧板块内 C.其冰川属于大陆冰川 D.其南坡降水贫乏 12.图中②处为一大盆地,该盆地( )

A.位于东部季风区 B.内部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至今还没有铁路通过 D.未被列入西部开发的热点地区

中国冬夏季风的进展、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 )

A.雨带停滞 B.冬季风势力强盛 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D.受地形阻挡 14.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 右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据图判断并回答15-16题: 15.甲、乙湖分别是( ) A.洞庭湖,太湖 C.鄱阳湖,太湖

B.太湖,巢湖 D.巢湖,洞庭湖

16.甲湖湖面比上个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 )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导致湖滨土地沙化 C.对乌江调蓄能力减弱 D.对长江调蓄能力减弱

中国地理作业答案篇三

2016南大中国文化地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4

考生答题情况

中国地理作业答案篇四

2015中国文化地理考试答案

2015中国文化地理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4. 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 (2分)

10. 新时期,( )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

中国地理作业答案篇五

《人口地理学》作业答案

《人口地理学》作业答案

一、判断题

1、拉文斯坦认为,短距离迁移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A)

A.√ B.×

2、.现阶段中国人口再生产处于后期扩张阶段。 (B)

A.√ B.×

3、婚姻迁移属于经济性迁移。 (A)

A.√ B.×

4、热带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是山地和高原,而不是平原。(B)

A.√ B.×

5、世界人口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比较低平的平原和丘陵地带。 (B)

A.√ B.×

6、拉文斯坦提出了人口迁移的流转理论。(A)

A.√ B.×

7、出生、死亡和迁移等人口学因素是直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B)

A.√ B.×

8、营养密度:它是指一个地区单位耕地面积上的农业人口数量。(A)

A.√ B.×

9、在劳动年龄人口中,靠社会救济或依附他人为生者不包括在经济活动人口之内。(B)

A.√ B.×

10、16.2003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5%,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A)

A.√ B.×

11、中国人口转变的模式是社会自发转变机制。(A)

A.√ B.×

12、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家庭。(B)

A.√ B.×

13、佛教是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A)

A.√ B.×

14、蒙古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白色、黄褐色,头发为黑色直发。(B)

A.√ B.×

15、人口运动:是指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的过程。(B)

A.√ B.×

16、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中的两种生产指的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 。(A)

A.√ B.×

17、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决定人口分布。(B)

A.√ B.×

18、 农业人口密度:它是指一个地区单位耕地面积上的农业人口数量。(A)

A.√ B.×

19、在劳动年龄人口中,靠社会救济或依附他人为生者不属于经济活动人口。(B)

A.√ B.×

20、发达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多属老年型。(A)

A.√ B.×

21、 日本的人口转变模式属于社会自觉转变机制。(A)

A.√ B.×

22、 人口出生率是指一个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个地区活产婴儿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率。(B)

A.√ B.×

23、人口再生产过程是生物学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B)

A.√ B.×

24、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B)

A.√ B.×

25、 欧罗巴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A)

A.√ B.×

26、自然环境是人口分布的客观自然基础。(B)

A.√ B.×

2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发生了重大逆转,人口由西北半壁迁往东南半壁,由内地和边疆迁往沿海。(B)

A.√ B.×

28、胡焕庸的《中国人口之分布》,提出了从黑龙江省爱珲(现黑河)至云南省大理的人口地理分界线。(A)

A.√ B.×

29、马克思认为现代的强迫移民的性质是生产力压迫人口。 (B)

A.√ B.×

30、在校大学生不属于经济活动人口。 (B)

A.√ B.×

31、2004年,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21.5%,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中国地理作业答案}.

7.6%,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 (A)

A.√ B.×

32、经济性人口迁移往往以男性为主。 (B){中国地理作业答案}.

A.√ B.×

33、道教是世界性宗教。 (A)

A.√ B.×

34、赤道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A)

A.√ B.×

35、人口的本质属性是自然属性。(A)

A.√ B.×

36、马克思认为古代的强迫移民的性质是生产力压迫人口。(A)

A.√ B.×

37、单一从事家务劳动者不属于经济活动人口。(B)

A.√ B.×

38、一般生育率是指一个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个地区活产婴儿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率。 (A)

A.√ B.×

39、人口学因素是造成地区人口分布差异的直接因素。 (B)

A.√ B.×

40、在世界各国之间,人口密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完全成正相关。 (A)

A.√ B.×

41、欧洲的人口转变属于社会自发转变模式。 (B)

A.√ B.×

42、如果人口年龄金字塔的塔形为下宽上尖、呈典型的金字塔状,可以判定该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 (A)

A.√ B.×

43、热带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是高原和山地。(B)

A.√ B.×

44、蒙古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A)

A.√ B.×

45、印度教是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 (A)

A.√ B.×

二、解释题

46、人口地域分布的概念?

答案:人口的地域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

47、营养密度

答案: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耕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48、适度人口

答案:适度人口是指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能带来最大社会效益的相对稳定人口。

49、人口素质的涵义是什么?

答案: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

50、聚落

答案:聚落,又称居民点,是人群居住、生活和从事多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地方。聚落主要由各类建筑物和街道组成,也包括其他一些供人们活动和休息的场所。

51、什么是人口迁移?

答案:所谓人口迁移,指的是人的居住位置发生了跨越某一地区界限的空间移动。

52、什么是经济活动人口?

答案:经济活动人口是指在某一年龄下限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由从业(就业、在业)人员和失业(待业)人员两部分人口组成。

53、农业人口密度?

答案:它是指一个地区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农业人口数量。

54、什么是刘易斯拐点?

答案:所谓“刘易斯拐点”,是指在工业化和人口转变过程中,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不断转移,其数量逐渐减少,最终枯竭,劳动力供求由过剩转变为短缺。

55、什么是一般生育率?

答案:活产婴儿数与育龄妇女平均人数的比率为一般生育率。

56、什么是土地承载力?

答案:按照可以预见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在保持生态系统再生产能力不受破坏的前提下,一定范围的土地能健康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57、比较密度

答案:单位农用地上的人口数量。

58、城市化的涵义是什么?

答案: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地域不断扩大的过程。

59、什么是“逆城市化”?

答案:①城镇人口比重增长缓慢,停滞,甚至下降;②大城市相对比重的降低以及部分大城市人口的绝对减少;③城市人口的郊区化。这些现象被称为“逆城市化” 。

60、什么是劳动力人口?

答案:劳动力人口,或劳动力资源人口,指的是总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那一部分人,而不涉及其参加劳动与否。

61、什么是人种?

答案:人种,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备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三、问答题

62、“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案:逆城市化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生产力高度发达,城乡之间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已没有实质性差异。

(2)第三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占据绝对优势,其生产特点和生产布局条件与前一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第二产业有很大差别,生产发展对人口集中的需求度大大减小。

(3)信息产业和高速交通的大发展,显著缩小了空间距离,特殊地理区位和集聚效应的意义有所降低。

(4)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

(5)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四、论述题

63、我国学者把人种分为哪三种类型?三大人种的主要特征及其分布如何?人种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我国学者把人种分为三种类型:蒙古人种、赤道人种和欧罗巴人种。

蒙古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白色、黄褐色,面部扁平,颧骨较高,鼻梁的高度和宽度属中等,嘴唇厚度适中,胡须和体毛不发达,头发为黑色直发,眼睛的颜色较深。集中分布于亚洲东半部。蒙古人种中还包括美洲印第安人。

赤道人种:皮肤呈黑色或深棕色,头发为黑色卷发,鼻梁宽扁,嘴唇厚而凸出,体毛发达程度中等,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以及南亚、东南亚部分地区。

欧罗巴人种:皮肤颜色浅淡,头发为柔软的波状发或直发,其颜色多呈金黄、亚麻、灰褐等色,嘴唇薄,鼻梁高,鼻尖突出,有的呈鹰钩状,眼睛的颜色较淡,多为蓝色或灰褐色,体形较高大,胡须和体毛发达。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非、西亚、中亚及南亚部分地区。

人种的形成原因:

(1)人种的形成开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的生活受着自然条件的强烈影响。由于地理环境的显著差异,生活在各地的不同人群通过遗传和变异产生出一系列人种上的特征,它们具有明显的适应周围环境的意义。此后,由于自然环境的作用,这些特征被逐步固定下来。

(2)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在地理上总的来说是彼此隔离的,而交流和融合则极少。

(3)人口迁移和异族通婚,由此产生的血缘混杂日趋普遍,对世界人种类型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6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与原因是什么?

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迁移规模不断扩大,迁移方向发

生逆转,由由西北半壁迁向东南半壁,由内地和边疆迁向沿海。

(2)迁移的原因: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空间模式发生逆转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经济形势及其在各省区之间的对比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口迁移主要受到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沿海发展快,生活水平高,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内地经济发展慢,经济水平低,劳动力过剩严重。在沿海的拉力和内地的推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从内地向沿海的迁移流。

65.简述拉文斯坦的人口迁移法则。

答:⑴迁移规模与迁移距离呈逆相关

⑵迁移呈阶梯性

⑶迁移流与反迁移流同时发生。每个主要的迁移流都会产生一个补偿性的反迁移流。 ⑷城乡居民迁移倾向的差异。城市居民比乡村居民较少实行迁移。

⑸性别与迁移。短距离迁移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

⑹经济发展与迁移。交通运输工具与工商业的发展促使人口迁移量增加。

⑺经济动机为主。人口迁移有许多不同的动机,但经济动机占主要成分。

66、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决定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的特点反映了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力分布状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生产力的分布从而决定人口的分布。

⑴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供养人口自身生存和繁衍的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决定了供养人口所必需的物质生产资料。因此,一定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一定地区的人口容量和人口密度。表现在人口的地理分布有明显的历史阶段性,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人口分布的特征。

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反映在产业部门的结构上。不同的产业部门结构对人口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凡以第一产业部门为主的地区,人口分布呈大分散、小集聚状况;而以第二、三产业部门为主的地区,人口分布的集聚程度高,城市人口的比重大。

⑶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促使生产布局不断变化,也必然引起人口的再分布。

67、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1)地形。海拔、地势起伏和坡向等。

(2)气候。光热和水分条件。

(3)水体

(4)土壤、地质和矿产资源

68、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制约因素

答:(1)各地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2)人口分布明显地趋向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少。

(3)人口主要分布于较为低平的地区,人口密度与地面海拔高程呈密切的负相关。 制约中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粮食承载力,工业和商业的地理区位也已开始对中国人口分布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69、影响经济活动人口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生产力发展水平

(2)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相互适应的程度

(3)其他地理、历史和经济结构因素

70、简述影响人口经济活动率的主要因素

答:(1)经济文化、社会福利水平以及产业结构

(2)政治体制、经济政策、社会习俗等

(3)年龄结构

中国地理作业答案篇六

人教版最新地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上一篇:九年级物理有字作业期中
下一篇:五年级作文生活的启示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