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谚语故事

来源:名言警句 发布时间:2017-09-09 点击:

中国谚语故事篇一

团结勤奋的名言警句成语谚语故事

勤奋的名言

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

3.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4.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5.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富兰克林

6.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

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0. 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

勤奋的成语

1.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2.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习。

3.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

4.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5.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6.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7.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8.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发奋图强,刻苦磨练自己。

9.卧薪尝胆:在柴草上睡觉,饭前先尝尝苦胆。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破釜沉舟:砸碎锅,凿沉船。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勤奋的谚语

1.不想出汗,休想吃饭。

2.不怕贫,就怕勤。

1

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4.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

5.春天不忙,冬天无粮。

6.家有一双勤俭手,一年四季不用愁。

7.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8.脑子怕不用,身子怕不动。

9.要想成功,先下苦功。

10.物要防烂,人要防懒。

勤奋的故事

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2

团结的名言

1.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

2.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3.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6.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7.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9.众人拾柴火焰高。

10.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

团结的成语

1.精诚团结:精诚:真诚。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2.水清无鱼: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3. 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4. 同心协力: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5. 万众一心: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6.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7. 渊鱼丛雀: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原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往别国。现也比喻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

8.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团结的谚语:

1.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 2.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3.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4.船载千斤,掌舵一人。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3

{中国谚语故事}.

5.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6.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7.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8.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9.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10.墙倒众人推。 11.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12.人心齐,泰山移。人和万事兴。 13.人多山倒,力众海移。

1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5.双拳难敌四手。

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7.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18.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19.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20.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21.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22.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23.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24.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5.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26.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27.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团结的故事

天堂和地狱

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 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例,也是讲团结的``

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独霸利益。

4

中国谚语故事篇二

中国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提纲

1.在黑暗的“鸡蛋壳”里,孕育着一个伟大的生命,他是盘古。

2.盘古在“鸡蛋”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年。

3.盘古开天辟地用的是斧子。

4.清的气体变成了天空,混浊的气体变成了大地。

5.盘古的身体一天中变化了9次。

6.经过一万八千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

7.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太阳,有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变成了星星,四肢变成了三山五岳,献血变成了江河湖海,肌肉变成沃野,骨骼变成了花草树木,牙齿变成了石头和金属,精髓变成了珍珠,汗水变成了雨露,呼出的气体变成了轻风和白云。

8.女娲照着自己的样子捏了人。

9.女娲用藤蔓沾上泥浆洒向大地,点点泥浆变成了一个个小人。

10.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共工打败了,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了不周山,所以天出现了一个大窟窿。

11.女娲用五色石补天。

12.斩下了一只大龟的四只脚当作四根柱子。

13.女娲了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

14.“夸父”本事巨人族的名称。

15.夸父追日市委了留住太阳。让北方和南方一样温暖。

16.夸父追日追到禺谷。

17.夸父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还是没解渴,准备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最后渴死在路上了。

18.夸父的精神、毅力一只激励着许多有志之士不断进取。

19.太阳的母亲是东方天帝的妻子。

20.后羿看见十个太阳给百姓带来了苦,决心射掉多余的九个太阳。

21.后羿因射杀太阳,拯救万物,被天帝赐封为天将,与嫦娥结为夫妻。

22.西王母给了后羿一包不死药。

23.嫦娥为了不让小人蓬蒙吃下仙药,自己吃下了仙药,从此与后羿天地两隔。

24.牛郎从小跟哥哥嫂子度日。

25.嫂子为难牛郎,让牛郎赶着九头牛去放,到十头牛才可以回家。

26.老人告诉牛郎伏牛山有一头病倒的老牛。

27.那头牛是天上的灰牛大仙。

28.老牛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

29.老牛帮助牛郎把织女留在了人间。

30.织女教会了人们养蚕、抽丝、织布。

31.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

32.王母娘娘用金簪划出了一天银河,阻隔了牛郎与织女。从此,牛郎织女只有每年的七月初七才可以相会。人们称之为“鹊桥会”

33.许仙在断桥与白素贞相识。许仙和白素贞结为夫妻,并一起开了“保和堂”造福百姓。

34.金山寺的法海拆散了许仙夫妻,白素贞一怒之下,水淹金山寺。后来小青打败了法海,救出了白素贞。

35.哪吒的父亲托塔李天王李靖原来在陈塘关做总兵。

36.哪吒的师父是太乙真人。太乙真人给了两件法宝“乾坤圈”和“混天绫”。

37.哪吒打死了龙王三太子,还抽了他的龙筋。

38.老龙王水淹陈塘关,逼迫哪吒抽到自杀。

39.太乙真人用莲花、莲叶和莲藕做了哪吒的身体,放仙池中,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哪吒又活过来了。太乙真人又送了火尖枪和风火轮。

40.精卫是炎帝的女儿,性格开朗,好打抱不平。

41.龙王的儿子和精卫打仗,输了后,精卫在海里游泳时,龙王的儿子兴风作浪淹死了精卫。

42.精卫死后变成了红爪白嘴的小鸟,立志要把大海填平。

43.八仙是神话中的八位神仙: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

44.铁拐李的法宝是拐杖,汉钟离的是响鼓,张果老的是纸毛驴。龙王抓走了蓝采和,吕洞宾用火葫芦把大海烧成一片火海,龙王才下的放了蓝采和。

45.传说“年”是一种怪兽。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上岸作恶。

46.“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47.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中的恶龙是黄龙,故事的主角是玉姑,她为了百姓牺牲了自己。

48.玉姑先去云台观,向云台仙子求救,云台仙子指点玉姑去千里外的鲤鱼洞向鲤鱼仙子求救,鲤鱼仙子把玉姑变成红鲤鱼。

49.黄龙在六月六日被玉姑变成的鲤鱼杀死。玉姑自己也牺牲了,从此留下了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50.祝英台是祝员外的女儿,他女扮男装去杭州读书。

51.祝英台和梁山伯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形影不离。

52.祝英台的父亲把祝英台许配给有钱的马公子,梁山伯伤心病死了。

53.梁山伯坟前,祝英台跳进坟墓化身为蝶。

54.田螺姑娘是天上的水素女,是天帝派来帮助勤劳的谢端的。

55.素女祠就是为了纪念田螺姑娘的。

56.西门豹破了河伯娶亲的案子。

57.西门豹生活在战国时期。

58.河伯娶亲实际上市贪官与巫婆勾结搞得鬼。

59.西门豹将计就计破了这个迷信说法,带百姓兴修水利,从此年年丰收。

60.何仙姑原名叫何琼,出生在广东增城何泰。

61.何琼所在的春冈生产云母,据说云母可以帮助人修道成仙。

62.何琼和吕洞宾是师徒关系。

63.干将是出国最有名的铁匠,莫邪是干将的妻子。

64.干将奉命为楚王铸剑,三年后得剑,楚王杀了干将。

65.莫邪的儿子叫赤鼻,把干将埋在终南山的宝剑挖了出来。准备报仇。

66.壮士帮助赤鼻报仇,条件是要赤鼻的头和宝剑。

67.干将留下的宝剑一把叫干将,一把叫莫邪。

68.月下老人的故事讲的是唐朝韦固的姻缘故事。

69.天狗吃月亮的故事中的目连是个为人善良的男孩,他的母亲为人凶恶。用三百六十只狗肉包子去寺院施斋。天帝惩罚她下十八层地狱,并化为恶狗。目连日夜修炼成为地藏菩萨,就出恶狗。恶狗心理怀恨天帝,就追着太阳、月亮,吞食月亮、太阳,但最怕敲锣击鼓、燃放爆竹的声音。

70.明朝的会泽县鲁机村的沐定姑娘生性聪明,智慧过人。她发现一种水草取名为“灯草”,批出来的芯叫“灯芯”。靠着这种草编织的各种物品致富,可他们十分保守,不愿传授他人。在沐定姑娘生病是姚大妈帮助了他们,沐定姑娘病好后就把披灯草、编滑席的手艺传给了全村人。

71.愚公家门前的两座大山叫王屋、太行,有一万多长高,七百里宽。挡住了愚公一家的路。愚公决定移山。

72.他们把山石运往渤海。

73.智叟嘲笑愚公的不理智行为,被愚公反问的哑口无言。

74.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命令天神搬走大山,从此愚公一家再不为进出发愁了。

75.人工取火的发明人是“燧人氏”。

76.六合的妈妈在捞潮头鱼时被卷入钱塘江,所以六合决心填了钱塘江,龙王在八月十八和六合讲和,从此不再乱张大潮。人们为了纪念六合,就在六合搬石块的小山上,修了“六和塔”

77.望帝名字叫杜宇,从天上而来,他的妻子叫利。从江源的地井中而来。杜宇自立蜀王,人称望帝。

78.望帝在江边救上岸的尸体在太阳下复活了,名叫鳖灵。是楚国人。是个治水专家。望帝封她为宰相。

79.鳖灵治水前小心谨慎,治水后成了蜀国的英雄,望帝就把帝位让给了鳖灵,鳖灵变得凶残,霸占了望帝的妻子,望帝抑郁而死。化为杜鹃,提醒百姓不要错过农时,人们称它为“布谷鸟”

80.阿里山在宝岛台湾,以前是个不毛之地,大家都叫它“秃山”

81.阿里救的两个姑娘是天帝的女儿,阿里打的老人是老寿星。阿里因次闯祸,天帝降罪把阿里劈得粉身碎骨,秃山却得救了。他的皮肉和头发变成了满山的绿树,两个仙女变成了满山的花草,老寿星的拐杖变成了参天大树。人们把秃山叫作“阿里山”

82.妈祖是一位航海女神,妈祖姓林,住在闽南地区。家里共有兄弟姐妹五个。

83.林姑娘在风暴里晕过去是为了就自己的哥哥。从此,林姑娘被允许驾船出海,她凭借自己的水性和菩萨心肠救了很多人,人们成她为神女、龙女、妈祖。还为他修建了“妈祖庙”

84.书生姓董因为和雷神长得相似,被要求充当了一次雷神,惩治了一个欺负婆婆的恶媳妇,的天帝赏赐可以继续读书。

85.船头为贫人请命的美丽女子其实是观音的化身。她为了对应自己的诺言,把自己的画像赠送给了每一位出钱的人。

86.伏羲是华胥氏和雷神的儿子。他身材高大,聪慧过人。发明了渔网,画出了八卦图。

87.伏羲的女儿叫密妃,掉到河里,后来成了洛水的女神,河神的妻子。

88.伏羲后来成了惯例东方一万二千里土地的神,他有一个人面鸟身的手下

叫勾芒,他一出现人们就知道春天来了。

89.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无道,决心讨伐商朝。

90.姜太公钓鱼的地点是渭水河岸,钓鱼的方式很特别,用的是直钩,而且不放鱼饵。被周武王请入朝堂封为丞相。

91.周文王首先攻打的是密须,最后终于推翻了纣王朝。

92.农历的二月二是天上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又称“春龙节”,这一天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谚语。

93.因武则天当皇帝是天帝下令三年不准降雨,龙王看百姓凄苦,偷偷降雨,遭天帝惩罚,人们为救龙王炒玉米,“金豆”开花。所以每年的二月二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94.月亮上的挂花树生长了几亿万年长势吓人。

95.吴刚脾气火爆,玉帝惩罚吴刚砍伐桂树,桂树看了又长,所以吴刚到现在还在砍呀砍。

96.秦朝时期,有个美丽的女子叫孟姜女,在自家葡萄架下救了逃难的范喜良。

97.孟姜女与范喜良结婚当日,方喜良被抓到长城去做工,孟姜女一路找去得知范喜良已死,哭了三天三夜,把长城哭倒了,看见了自己心爱的丈夫的尸体。

98.从前西湖叫“金牛湖”。湖底住着一头金牛,会吐水

99.杭州琵琶街拐弯的地方有座桥叫“猫儿桥”

100.老皮匠的猫全身光秃秃的,很难看,却是一只金丝猫,能抓玉老鼠。 101.采宝人想用金丝猫抓玉老鼠的事情被瘌痢头啊五知道了,啊五敲昏了老皮匠暴走了金丝猫。但因为方法不对,玉老鼠没抓到,都摔坏了,啊五也掉进钱塘江死了。

102.钱塘江边的巨人,名叫“钱大王”,他有一条铁扁担。他在蜀山烧了三年的盐被龙王融化了,很生气,想要打龙王,龙王答应他两个条件,一是用海水晒出盐赔给“钱大王”,而是涨潮就叫醒“钱大王”,至此,有了“钱塘江”。

中国谚语故事篇三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ok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

品格篇

1.德高望重——富弼,字彦国,北宋洛阳人。他出身贫寒,从小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举止豁达,气度不凡。富弼从二十六岁起开始做官,在他任职的四十多年中,他对北宋王朝尽忠职守,在处理内政外交、边防戍守、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各种事务中,都做出了显著的业绩,因而不断被加官进爵。他曾先后担任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为天子倚重、百官仰慕的名臣。富弼为人恭顺温和,即使当了宰相之后,也不会仗势欺人,每当下属官员或平民百姓来拜见时,他都以礼相待。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隐居洛阳。一次,他坐轿外出经过天津桥时被百姓认出,人们全都聚拢在他的坐轿周围,原本热闹的集市顷刻间变得空无一人。因此,司马光称赞他为“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释 义: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出 处:《晋书·简文三子传》

2.洁身自好——洁身自好——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不与同朝贪官同流合污,被人陷害遭到流放。他常常一边走,一边吟唱着楚国的诗歌,心中牵挂着国家大事。一天,屈原来到湘江边,一个渔夫见到他后惊讶地问:“你不就是屈原大夫吗?为何落到这般地步?”屈原叹息道:“整个世道就像这泛滥的江水一样浑浊,而我却像山泉一样清澈见底。”渔夫故意说:“世道浑浊,你为何不搅动泥沙,推波助澜?何苦洁身自好,遭此下场。”屈原说:“我听说一个人洗头后戴帽,先要掸去帽上的灰尘;洗澡后穿衣先要抖直衣服。我怎么能使自己洁净的身躯被赃物污染呢。”渔夫听这番话后对屈原正直高尚的品格十分敬佩,于是唱着歌,划着船离开了。

释 义:形容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也指顾惜尊重自己,不与他人纠缠。

出 处:《楚辞·渔父》

3.脚踏实地——司马光,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他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主编。这部巨著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司马光青年时代就喜好研究历史,读过不少史书。宋英宗时,他受命主编《通鉴》,前后十九年中,无时无刻不在努力钻研,专心写作。他的工作态度非常严谨,对许多章节都{中国谚语故事}.

做了反复修改。全书编成时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包括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宋神宗将这部书定名为《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京师,住在洛阳独乐园。这段时间里他经常与邵雍闲游谈心。有一次,司马光问邵雍:“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邵雍回答说:“君实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啊!”邵雍对司马光的评价确实恰如其分,不愧是司马光的知己。

释 义 :本义指双脚在地面上站稳,踏踏实实做事。形容做事认识,作风质朴,不虚夸,不浮华,不投机取巧。

出 处:《邵氏见闻录》

4.路不拾遗——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河北大名、馆陶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很着急,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人听了半信半疑,心里话:这可能吗?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于是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

释 义: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国家安定,人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

出 处:《旧唐书》

5.见贤思齐——老子是楚国的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曾在周朝担任文官,负责古代图书典籍的收藏和管理,但当他看到周王室日渐没落,周王对有识之士的治国之策根本不予理睬后,愤然辞官,开始了讲学活动,在周王朝成了一个很有社会地位和知识渊博的学者。当时孔子在鲁国,正是青年好学的时候,他一面讲学,一面四方求学拜师。有一天,他听到学生南宫敬叔称赞老子是一个有真才韬略的学者,便决定去拜见。孔子请南宫敬叔作引导,不远千里从鲁国去会见老子。孔子经过长途跋涉,带着学生们来到洛邑。老子异常兴奋,特地带着徒弟前去迎接。相见后,尽管年龄相差悬殊,双方稍有几分拘谨,由于孔子的真诚求教,老子还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了治学的道理,并赠给孔子有关的图书典籍,二人从此结为知己。

释 义: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指十分有上进心和进取心。

出 处:《论语·里仁》

6.内助之贤——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着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着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

门缝里偷看,看见她丈夫挥着马鞭,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

当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时,她就责他道:“晏婴身长不满六尺,当了齐国的宰相,而且名闻天下,各国 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态度,还是很谦虚,一点也没有自满的意思;你身长八尺,外表比他雄伟得多,只做了他的驾车人,还洋洋得意,显得很骄傲的样 子,所以你不会发达,只能做些低贱的职务,我实在替你觉得难为情啊!”

御者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蔼,晏婴看见御者突然谦和起来,觉得很奇怪,问他的原因;御者就把妻子所说的一番话老老实实地告诉晏婴。晏婴为他听到谏劝,能够马上改过,是一个值得提拔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大夫的官。

由这内助之贤的故事,后人把它引伸出来,恭维人家有贤淑的妻子。今日一般人对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都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就称他有内助之贤。

释 义: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有进步,提高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

出 处:《宋史·后妃传上·序》

7.糟糠之妻——宋弘,字仲子,东汉初期的名臣,他不仅以清节威德著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的所作所为,也为后世称道。汉光武帝即位以后,宋弘被拜为太中大夫,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他将自己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的俸禄,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而自己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常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替姐姐再找一个好丈夫。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大臣,光武帝想趁此机会看看姐姐态度,于是问道:“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他人无法跟他相比。”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机会把这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颇动了一番脑筋。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自己也不好下台。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 光武帝问宋弘:“我听说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一个人要发了大财,他过去的妻子就会被抛弃,另寻新人,是这样的吧?这是人之常情啊!”

宋弘听了,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他正色回答皇上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听了这话,皇上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了。

同枕之缘几生修来,结为夫妇,就应该终生相守、相敬如宾,怎么能因为一方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呢?更不能嫌妻子老丑而另择新欢。应该牵手走过人生之路,不离不弃、共进共退。

释 义: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出 处:《后汉书·宋弘传》

8.见义勇为——天下有名的巧匠公输般,为楚国制造了一种叫云梯的攻城器械。楚王想要用这种器械攻打宋国。墨子当时正在鲁国,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动身,走了十天十夜直奔楚国的都城,去见公输般。{中国谚语故事}.

墨子对公输般说:“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借你之力杀掉他,请允许我送你十镒黄金作为报酬。”公输般很不高兴,他说:“我义度行事,决不去随意杀人。”墨子起身向公输般拜揖说:“我听说你造了云梯,用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的土地有余而人口不足,现在牺牲本来就不足的人口,去争夺自己已经有余的土地,这不能算是聪明。宋国没有罪而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你明白这些道理却不去谏止,不能算作忠。你不杀一人而准备杀宋国的众人,确实不是一个明智的人。”公输般认为墨子说的很对,但觉的已经答应了楚国,不好反悔。墨子请他引见去见楚王,公输般答应了。

墨子见到楚王,晓以大义,说的楚王心服口服,但楚王还是说:“公输般为我制造了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墨子于是解下腰带围作城墙,用小木块作为守城的器械,要与公输般较量一番。公输般几次设置了攻城的妙计,墨子则全部加以抵御,公输般只好认输,但却说:“我已经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不过我不想说出来。”墨子说:“我也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方法是什么,我也是不想说出来罢了。”楚王问两人到底在说什么,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死我,杀死了我,宋国就无人能守城,楚国就可以放心的去攻打宋国。可是我已经安排了我的学生300人,带着我设计的守城器械,正在宋国的城墙上等着楚国的进攻呢?所以,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绝懂防守之道的人,楚国还是无法攻破宋国。”于是,楚王放弃了进攻宋国的打算。

墨子成功的劝阻了楚王,便起程回鲁国。途径宋国时,适逢天降大雨,于是想到一个闾门内避雨,看守闾门的人却不让他进去。殊不知,正是墨子刚刚挽救了宋国,使宋人免遭灭顶之灾,实在是宋国的恩人。宋人却毫不知情,而墨子也不求任何回报。

释 义:指见到合乎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

出 处:《论语·为政》

廉政篇

1.励精图治——公元前68年,汉朝名将霍光因病去世。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专权胡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对魏相极度怨恨和恐惧,便假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宣帝得知此事后,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汉宣帝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查和要求各级官员;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魏相领着百官尽职,很符合汉宣帝的心意。汉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

减轻人民负担的有效措施,终于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他在位二十五年使已经衰落的西汉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释 义:指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

出 处:《汉书·魏相传》

2.克己奉公——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颍阳侯。

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祭遵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怀念。

释 义:本义指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出 处:《后汉书·祭遵传》

3.两袖清风—— 于谦是明朝浙江钱塘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不久做了监察御史。他同情百姓疾苦,在任期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明宣宗很赏识他。于谦被破格提升为河南、山西巡抚后,衣食住行仍很俭朴。

明宣宗九岁即位,宦官王振专权。王振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外省官员进京,总要向王振进献礼品。一次,于谦入朝,手下人建议他带着蘑菇等土特产去联络感情。于谦哈哈大笑,提笔写下一手诗,表明他的一身正气:

绢帕蘑菇及钱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释 义: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

出 处:《次韵吴江道中》

中国谚语故事篇四

中国古代法律谚语格言名言精选

中国古代法律谚语格言名言精选

1、法立于上则欲成于下。 苏辙

2、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 苏辙

3、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宋、陈亮

4、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

5、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 张居正

6、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明、庄元臣)

7、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 清、郑观应

8、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9、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苏轼《策别第八》

10、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

1、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2、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管子、法法》

3、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

4、视时而立仪。 《管子,国难》

5、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管子、明法》

6、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管子、法法》

7、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8、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商君书、算地》

9、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商君书、壹言》

10、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商君书、更法》

11、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韩非子、奸劫弑臣》

12、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13、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14、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

15、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16、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17、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18、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孝经、卿大夫章》

19、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20、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汉王符《潜夫论、断讼》)

21、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汉、刘安《淮南子、生术训》)

22、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汉书、王尊传》

23、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24、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25、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晋、葛洪《抱朴子、判子》)

26、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唐、马总《意林、淮南子》)

27、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

28、法出于仪、威于义。 苏轼《王振大理少卿》

29、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苏轼《策别第八》

30、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

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

——拉伦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

——基希曼

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黑格尔

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

——萨维尼

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强森

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 ——哈耶克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

——伯尔曼

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

——陈弘毅

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

——费尔德

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

——边沁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

——滋贺秀兰

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

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

——波斯纳

法律提供保护以对抗专断,它给人们以一种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们不致在未来处于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鲁纳

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 ——庞德

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

——边沁

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 ——拉德布鲁赫

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 ——阿奎那

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 ——亚里士多德

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 ——劳伦·却伯

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

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

——德沃金

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 ——埃利希

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 ——李普曼

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 ——斯宾诺莎

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中国谚语故事}.

——西塞罗

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 ——马基雅弗利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休尼特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上一篇:五年级下册语文名言
下一篇:互相关爱的名言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