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游记

来源:记忆力训练 发布时间:2018-05-19 点击:

中考作文游记篇一

游记写作训练

第一单元 山水情韵

表达“写一篇游记”

【训练要求】

作文的要求:“要写清楚游览地点的风光景物特点,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

1.要注意交代清楚游踪

游览一个风景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其路线也可能忽东忽西,来回交叉,重叠反复;但在记叙时,一定要有一个清楚明晰的顺序,让读者明了你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这样,一方面利于读者了解所写景物的地理位置及特征,另一方面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比较完整的整体印象。

2.要突出景物的鲜明特征

不同的风景区,其风景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秀等。在描写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写出区别、写出神韵,使人能产生神往之情。

3.可根据需要适当交代有关景点的知识

游记还应适当对所游之地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简要介绍,使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神往。

4.写出“观感”,融情于景

游记作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的描绘,让人了解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姿,进而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神往和赞叹之情。所以写作时,要突出作者对景观的独特感受,融情于景,使外在的自然风光与作者内心的特殊感受水乳交融,从而更强烈地打动读者。

【导写提示】

本单元所选取五篇山水游记都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浏览山水名胜,并用优美的文辞记录所见所感,是中国古代文人生活中常有的风雅韵事。因而山水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本单元所选的几篇山水游记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梁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北海的早晨》中,作者紧紧抓住“早晨”这一特定的时间段内北海的特点来描写,按照时间顺序,细腻地描绘出时间流程中北海景物的变化,歌颂了美丽大自然和充满朝气的社会生活,从而使和平、充满生机的北海的早晨,在每个读者的心中留下了融融的暖意。

《小石潭记》中,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僻地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白洋潮》这篇小品记叙了作者在白洋村海塘观潮的全过程,以时空为序,由远及近,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白洋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又一个奇观,写出了白洋潮的盛大气势和雄壮之美。

《天目》不同于一般游记,它打破了一般游记以游踪为线索,记叙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的模式,用大量的笔墨重点介绍了天目独特的“七绝”,并将它与其他山进行比较,给读者留下了天目山无景不奇,无物不美的深刻印象。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的感慨。这样的抒写,进一步烘托出了天目山的魅力以及对它的热爱赞美。

从写作上讲,这几篇散文也很有特点,能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

《壶口瀑布》借助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在写景时加以联想

《北海的早晨》多角度描写

《小石潭记》移步换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白洋潮》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天目》写景与议论相间

{中考作文游记}.

【例文引路】

读例文,思考问题。

1.你能理出下面这篇游记的游踪吗?

2.你觉得这篇游记可供自己借鉴的地方有哪些?

保国寺记游

今天是2004年大年初九,天气难得的好,使人真正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于是,我和爸爸妈妈决定一起就近出行,前往家乡附近的保国寺。

保国寺位于宁波北部灵山山腰之上,始建于东汉,现存大殿距今已整整991年。这在南国算是现存最为古远的一处佛家胜地了。据记载,保国寺原名“灵山寺”,原本是为了纪念当时的一对功勋卓

著、隐居灵山后又广施义德的骠骑将军。后改作此名,更能体现这一纪念意义了。所在的灵山,葳蕤秀美,现在已经是周围市民休闲游玩的绝好去处了。

{中考作文游记}.

去往保国寺的车程其实只有20分钟左右,但因为我们出发得较晚,所以下车时已是下午1点多了。加之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因而游人不多,我们正好细细领略山寺的幽静和神秘了。

进了山门,一路拾级而上,人仿佛陷入了绿阴之中。这对我们曾经久居北国的人来说,实在是难得的新奇。北方的春节,山已是萧条得很了,草啊树啊全都是枯黄一片,少了生气。但此刻身处此地,使人恍如已是春意浓郁了。加上路上不时可以看见开得黄灿灿的几株迎春花、含苞欲放的腊梅,真是有了几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境。

保国寺的自然风光十分秀美,所有景点都缺少气势,但却秀气得可爱。比如山下的“灵龙泉”吧,其实只是一股涓涓细流,但设计者在泉边加上一只“龙头”,让泉水从龙嘴之中“吐”出,就颇有一番趣味了。再如山腰的“毛竹园”,其实只是在满山杂木间点缀了一片南国常见的毛竹而已,但与周围的树木那么相互映衬一下,就可见它的独特风味了。一路上移步换景,每处似乎都有让人忍不住拿出相机取景留念的所在,虽小巧但又不失雅趣,实在是不可多得。

但保国寺毕竟是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文化旨趣、人文内涵当然是我们浏览的重点。像保国寺大殿后的“一碧涵空”池,真的是尽收周围山色风光;水波荡漾处,似乎照得见古代香客的身影了。还有寺里的钟鼓,现在已经成为了游人花钱娱乐的工具,但声声钟鼓悠扬,又怎么不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呢?再有就是“中华历史遗迹展”,荟萃了长城、兵马俑、黄山、庐山等中华悠久历史上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虽说人工雕琢的痕迹太浓,但却着实是游人们了解中华灿烂文化的一处小小园地呢。

离开保国寺时,已是下午4点多了。尽管我们在保国寺逗留的时间不长,但收获和感受却是不少啊!

悟写法:

本文按照游览的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述了小作者游览保国寺的经过,着重表达了游览过程的感受。其中第四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保国寺所在的南国春天的特色。全文语言流畅,描写游览感受细致,给人以“心”临其境的享受。这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个写作特点。

参考提纲:

第一部分(第1~3段):介绍游览的时间和游览地的概况。

第二部分(第4~6段):写游览经过和感受。{中考作文游记}.

第一层:写山门所见及所感。(第4段)

{中考作文游记}.

第二层:写保国寺内的自然风光,突出“秀气”的特点。(第5段)

第三层:写保国寺的文物价值和游赏价值。(第6段)

第三部分(第7段):总括全文,自然收尾。

读例文,思考问题。

神农架游记

为了拓展我的知识面,爸爸答应我暑假去神农架一趟。8月中旬的一天,我们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踏上了神农架之旅。

我们先乘火车到宜昌,再在宜昌乘大约五六个小时的车,便来到神农架的入口——鸭子口。这里的海拔已经是一千八百多米了,与宜昌市区的炎热相反,我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寒意,汽车玻璃也冰凉冰凉的。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又行驶了四十多分钟,到了神农架的最高峰——神农顶。从山上往山脚下望去,植被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山脚是阔叶林,山腰是针叶林,再往高处,草树交错。越往上,树就越来越少,到海拔两千六百多米的地方,就基本上没树了,只剩下了各种各样的草和大熊猫爱吃的箭竹,可惜箭竹都枯死了。到山顶便只有草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山草甸。

神农架最有名的一个景点就是风景垭。这里云雾缭绕,再加上青翠的山峦,似乎仙境一般。听说如果到了秋天,天气好而且没有云雾的话,景色会更加美丽。从这里可以俯视到山腰上红、黄、绿的树叶,他们相互交错,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还能远眺各种奇峰怪石,它们在丛林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幽静、苍莽。{中考作文游记}.

离开风景垭,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往前走,便来到了板壁岩。在这里,我看到了蔷薇、冷杉、黄杨木、红桦等过去我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植物,其中有不少还是珍稀植物。有长了一千年还只有一个成人高的小叶黄杨,过去用来做直升飞机螺旋桨的红桦,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珙桐„„跟随着导游走了一会儿,我们看到一个洞穴。据说这里可能曾有野人出没过。洞穴旁古木参天,树上附着厚厚的一层苔藓。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新鲜呀!

游完板壁岩后,接着我们又游了金猴溪、野人梦苑、了望塔等景点。

这次去神农架,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丰富了我的知识,增长了我的见闻。

悟写法:

本文与《保国寺记游》一样采用了时间顺序记述游览经过。全文叙述清晰,写景生动,抒写感受也较为真切。

参考提纲:

第一部分(第1~2段):写游览的时间、起因和路上所见。

第二部分(第3~6段):写游览见闻。

第一层:写山顶所见。(第3段)

第二层:写风景垭见闻和感受。(第4段)

第三层:写板壁岩和野人洞。(第5段)

第四层:略写游览金猴溪、野人梦苑、了望塔等景点。(第6段)

第三部分(第7段):总写感受,结束全文。

夫子庙的夏夜

上海有一座城隍庙,它坐落在著名的豫园,我去过好多次。南京有一座夫子庙,却是第一次去。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南京。爸爸说:“夫子庙晚上去才好看!”于是,我们选了一个傍晚,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夫子庙。从“状元楼”入口,我们走在了夫子庙的一条古香古色的商业街上,窄窄的马路两旁是一家紧挨一家、各具特色的商店。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每家商店的屋檐下,亮起了一盏盏大红的灯笼,金黄色的霓虹灯勾画出每座仿古建筑的轮廓,给夫子庙增添了节日气氛。爸爸说:“夫子庙天天都在过节,欢迎着中外游客。”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秦淮河。河的南岸有一块巨大的照壁,照壁上“秦淮人家”四个大字倒映在静静的水面上,更增添了夫子庙的独特风情。河上有一艘艘脚踏的、电动的游船,还有一只只用半透明塑料制成的兔子灯,浮在水面上,用来点缀秦淮河;河对岸,是一幢幢明代建筑风格的民宅。{中考作文游记}.

我们租了一艘游船,在秦淮河上荡漾了半小时。不知不觉,肚子饿了,我们来到了幽雅的“香君酒店”。酒店很具特色:窗是细木格子,桌椅是红木的,服务员小姐都穿着漂亮的“古装”。一家三口人只需花上100元,就能品尝十几道小吃。我们一坐下,服务员小姐就端来了“雨花茶”,递给我一本厚厚的菜谱。

“这么多菜!我们肯定吃不了。”爸爸惊叹道。

“少点些菜吧!”妈妈提议,“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中考作文游记篇二

初中生秋天游记作文

放眼望去,马路两旁的树儿整齐地站立在那儿,像沉思的孩子们,静静地伫立在路旁。略带金黄的树叶向着风吹过的方向摇摆着。{中考作文游记}.

桥下的海水也静静地流淌着,无声无息地流向远方。与在岸上玩耍的人们相比,显得有些寂寞。

车还在向前行使,眼前的秋景纷纷映入眼帘。如同走进画廊,无穷无尽的景色使我眼花缭乱。有红的,有绿的饿,有紫的,有黄的,有五颜六色,美极了。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松树上也结满了松果。

观赏完那一幅幅美景,就到了目的地了。

一进大门,那满山的翠绿的花草树木吸引了我,我决定踏那片高高的土地。一路上,虽没有感受到夏天的鸟语花香,却有一丝丝的凉意,似乎感受到秋天!道路上的石壁微有些裂痕,如被秋风吹过一般,干燥极了。石壁上布满了褐色的植物远远望去,像是给石壁穿上了新衣,走进一瞧,却是紧紧贴在石壁上的爬山虎。虽已枯萎,爬山虎仍显得强劲有力,紧紧地贴在石壁上,有些坚强的爬山虎,仍然生机勃勃。

从山路往下看,一切都那么静寂,在秋风中不停地摇摆着,摇摆着。

繁杂而喧闹的城市,只有在这静寂的季节里才能感受到一丝的清闲,一丝的快乐,一丝的哀愁。摆脱的是那一切的压力与负担,得到的只是轻松与自由。

虽说厦门的秋天不易辨别,但在那不远的地方,我看见了到在绿荫下的树,它静静地躺在那儿,没有一点儿呻,就那样渐渐地,渐渐地枯萎,没有一点羡慕的眼光,它倒在人们的视线内,显得是那么的坚强,奔放。

顺道而上,路旁的野草(不知它是花还是草)也长满了紫红色的果实,小小的,圆圆的,十分可爱。

人生,能有几次这样的旅程,在这样的秋风中,静静地悄悄地度过。{中考作文游记}.

萧瑟的秋风向我吹来,凉凉的,朝着风向,远处的海与天形成一线,茫茫的,淡淡的。没有鸟儿嬉戏的叫声,依旧上那么的沉寂。

或许,这就是秋本来的最真实的样子吧!这就是秋吗?它似乎与我想象中的不同。没有衰败的景色,有的切是一片生机。

中考作文游记篇三

说走就走七年级游记叙事作文1000字

说走就走七年级游记叙事作文1000字

“听说,只有在旅行途中,才觉得,眼睛和心,是真正活着的。”雯子这样告诉我。忙碌大半年完全没有休息过,终于受不了,找尽理由换来休假。都说6月中下旬的阳朔是最美的,这次终于顺利成行。虽然旺季着实人山人海且物价各种高。我们(P.S:这里的“我们”指蓉、玉米、雯子和me)没有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感天动地的相濡以沫。我们只有像漓江的水那样缓缓流淌的友情岁月,从13岁那年开始的静静陪伴,谢谢你们。我最爱的姐妹(当然也包括惠子,只不过她想在家打游戏)

桂林不仅山水甲天下,桂林米粉也是远近闻名。桂林米粉于桂林人,是早餐的首选,玉米介绍说像我们一样于路过或来桂林旅游的朋友桂林米粉也是吃中的佳选。桂林米粉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圆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嗯嗯,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桂林米粉的风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卤菜粉、酸辣粉、马肉米粉、担子米粉等。吃完桂林米粉后吃货玉米在我耳旁哼哼唧唧,吵着要再来一份。我被吵得受不了了,我们只好又原路返回再吃了一遍桂林米粉,浪费了我们宝贵的5分钟。

我们走着走着,发现在桂林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米粉店。和其他地方米粉店不同的是,桂林有的米粉店要先买票再拿粉,也有拿粉时同时交钱的。价钱一般一两米粉2.5元,二两3元,三两3.5元,以次类推,若是素粉就相应减去5角。拿粉时告诉小工是买卤粉还是汤粉,买这两种的居多,偶尔也会有人买牛腩粉、生菜粉和马肉米粉。雯子被马肉米粉的照片给迷住了,很想吃。我说:“雯,你吃吧,我请客。不过不幸的是我们没有带太多钱,我的意思是我请客,你付钱,ok?”雯子爽快地答应了。买粉时,小工会将粉团放进漏勺,然后浸入热水中,并用筷子搅动,待米粉烫熟,马上倒入印有搪瓷碗中,另一个人负责放卤水、牛肉等料。待次工序完毕,雯子就迫不及待地领走米粉,在一旁有葱花辣椒等配料的桌子上放好配料和猪骨汤,拿了筷子,就可以在店内找到位子坐着吃了。

吃饱喝足之后,我们决定去漓江漂流。今天天气好,景色怎么拍都好看,美中不足的是每年这段时间的水都很混浊。好奇宝宝玉米问:“可是二姐一直在看的游记说春天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倒影,能见倒影的水很清吗?””不知道,但一定比现在清很多就是了。“后来我们看到一块石碑,可以自己照相,也有人帮你免费照相然后拉你去电脑前看照片,

20元一张。蓉拼了命地在用相机拍照,电池没电了,蓉就用她的三星手机拍。”咔嚓咔嚓咔嚓咔嚓“,拍了无数张照片后我们继续前行。

晚上7点半,我们回到住处鑫海酒店。我们几个女孩子轮流洗了个热水澡又敷了面膜已经8点19分,吃饭!我们对这间酒店的食物都比较满意,这顿饭菜有土鸡煲汤、椒盐河鱼、炒豆腐、韭菜煎蛋、炒青菜,蓉兴致大发叫了一杯自酿葡萄酒和一斤自酿米酒喝着,吃香喝辣。雯子举杯道:“还记得我们上次去日本旅行吗?这是我吃的除了亲子盖饭以外的最好吃的旅游区的饭菜了!”我们美美地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

我们悠游自在的吃完饭已经大约晚上10点了,然后回房间休息。房间是玫瑰木房子,隔音效果都比较差。总是在午后弹奏舒伯特的老板夫妇说,如果不想太吵可以订最高一层离楼梯最远处的房间,会安静许多。酒店门口就一片开阔的田地,晚上打开窗户,透过隔虫纱窗听着田边萤虫的叫声入眠,就像睡在田野里一样,让人感觉身心慢慢融入到黑夜里,很宁静„„

中考作文游记篇四

初中游记作文

长城,是我早已向往的去处。“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也要登上万里长城,做一回“好汉”。今年暑假,我如愿以偿饱览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长城风光。

长城耸立在北京西郊,站在长城脚下,远远望去,长城起伏连绵,蜿蜒起伏,盘旋在山梁之上,随着连绵起伏的山脉向前曲曲折折地延伸,像一条巨龙,在云雾缭绕的山峰中飞腾。薄雾中的长城恍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我更好奇那面纱下的瑰丽容颜,看到长城,使人顿时心胸开阔,豪情万丈,迫不及待地向上登去。 我们开始登长城了。再向前,它极为险要,有的斜坡坡度接近垂直,那张满杂草的断壁残垣,又让人想起那烽火连天的古代战场„„长城时而险,时而缓,虽然非常陡峭难行,但风景非常优美,每到达新的一个烽火台,人们都会四处观望,每个烽火台前面都会被人堵得水泄不通。我们顺着巨大的青石台阶往上行,台阶的表面尽管凹凸不平,然而非常光滑。可想而知,有多少双脚曾经走过这里呀!走了一会儿,腿有些不听使唤了,又酸又痛,便靠在城墙边休息。往下一瞧,树木葱茏,郁郁葱葱,墙体顺山势而建,十分险峻,城垛上箭眼斑斑,果然易守难攻。

站在长城上往下看,只见停车场里轿车如虫行人如蚁;往上仰望,蓝天白云,烽火台傲然挺立。远处雪山白雪皑皑,秀色可餐。登长城看起来容易,走起来气喘吁吁,好不容易才走到好汉坡,我累得汗流满面。妈妈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不自满。”听了妈妈的鼓励,我又坚持往上登,终于登上了八达岭长城高处——烽火台。倚栏远眺,山雾似愈加浓厚,墨玉般的树枝枝叶,在山风中摇曳,五色的无名小花装点着绿茵茵的草席;雄伟的万里长城蜿蜒伸向远方,凑成了一幅撼人心灵的壮丽图画。爸爸告诉我:这是古代秦朝,为了防御匈奴的入侵,劳动人民用肩挑手扛,用砖石砌成的。以后逐渐连成了万里长城。

古塞雄关存旧址,九州形胜山河壮。巍巍万里长城将于神州大地长存,将与世界文明常在。

西湖游记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引起了多少人美妙的遐想。今年,我终于如愿走进了暮春的江南。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乍见西湖,我便被它的空灵深深震撼。一叶轻舟从湖面慢慢划过,眼前总晃动着西子盈盈的浅笑,如诗如画的江南、如歌如梦的西湖是不能不令人想到故事的。 霏霏细雨越下越小,船儿也不知不觉来到称为湖中岛、岛中湖的“三潭印月”。三潭印月为西湖十景之一,故有“小瀛州”之称,是一座以“湖中岛、岛中湖”为特色的水上公园。上岛,见四围竹树成林。耳感百声交集,虫鸟乐声,水波激浪声,风拍翠叶声,一齐并发,同奏一交响乐,震撼人之心。

信步走在长长的白堤,恍若流水的记忆静静地流淌。很远的流水、很远的过去穿越时空跃出水面,台湾诗人郑愁予写道:“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似乎每一个与江南有关的故事都蒙上悲情的色彩。由此我想到了白蛇的传说。于千万年之中,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偏偏在这里赶上了。然而这么美丽的邂逅却注定成为一错千年的遗恨,那一泓明净的湖水最终成了女主角深情的泪水,至今仍在不息地流淌。

经过雷峰塔的残垣,我不禁放慢了脚步,耳边似乎传来沉重的叹息,“思悠悠,恨悠悠,恨到何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踏上断桥时,我突然有些了悟:“断桥”在今天看来与其说是一个地理概念,倒不如说是一种悲情更为贴切。那份情致,凄美得令人不忍触摸。

春风、烟雨、江南,诞生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必将一代代延续下去。

上一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作文
下一篇:中国历史人物对联的研究及创作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