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秋游沙家浜作文

来源:小学作文 发布时间:2018-07-19 点击:

五年级秋游沙家浜作文篇一

小学作文:美在常熟

美在常熟

说起常熟,我就不由得骄傲起来,因为它是我美丽的家乡,位于江苏 省东北角的常熟市,东倚上海,南连苏州,西邻无锡,北临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常熟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曾还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经济基础雄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常熟还有一段人人皆知,琅琅上口的地方话顺口溜:常熟好地方,山水好风光,尚湖里乘龙舟,虞山上登城墙,兴福寺历史长,沙家浜名气响,方塔公园聚沙园,曾园赵园彩衣堂,吃的地方也蛮多,歇歇脚头蛮便当。小酒咪咪,蟹脚瓣瓣,挑挑马兰头,尝尝香椿头,桂花栗子蓁油面,鸭血糯米八宝饭,大鱼大肉否稀奇,泡杯绿茶最清爽,电视里开茶馆,方言新闻最闹猛,要做常熟老百晓,春来茶馆聚一堂。听了这脍炙人口的顺口溜,你是不是觉得常熟更美了呢?

顺口溜中提到一些景点。常熟的景点可不止这么多,尚湖,虞山,芦苇荡,聚沙公园……多了去了,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常熟简称'虞',得名十里虞山,虞山半麓入城,倒映在尚湖之中,相应生辉,琴川河穿城而过,雅国幽巷点辍其中,构成了山水,城园溶为一体的独特风景,还有家喻户晓的“沙家浜”??使常熟成为江苏省重点旅游城市的一大风景线。沙家浜,因京剧“沙家浜”而家喻户晓。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篷里,抗日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争诗篇。现有芦苇荡教育馆,春来茶馆等景色。沙家浜南邻阳澄湖,是享誉中外的阳澄湖大闸蟹的产地。这就是常熟美中之一??

景美。

常熟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常熟的特产不但有吃的,还有各种工艺。吃的有叫化鸡,鸭血糯,桂花棕子,等等。说到鸭血糯,它的别名叫红莲糯,鸭糯,补血糯,在清朝康熙年间栽培稻中变异而来的一个新型糯稻品种。鸭血糯含蛋白质13.3%,并含有生物 吡咯素,有强壮身体补血之功能。它米皮紫红,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美。桂花栗子为滋养补品,曾列为皇宫内膳“御米”之一,民间常作产妇和体弱者进补。常熟花边又称常熟雕绣,已有70多年历史,是我国著名的手工雕绣抽纱制品之一也是常熟传统出口手工艺品。常熟花边精工细巧,色彩绚丽,雕绣结合,扣贴相配,素雅大方,花色繁多,既是生活用品,又是艺术装饰品,曾获国家金质奖,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

不仅这样,我们常熟这个国际花园城市更是在一天天进步。大街更干净了,交通更好了,环境更美了,等等。常熟变了,变得更美了。 朋友们,让我们走进常熟,去发现常熟的美吧!

五年级秋游沙家浜作文篇二

游南寨山(450字)作文

精选作文:游南寨山(450字)作文 今天,我们一行人在林导的带领下,来到平潭的南寨山游玩。 南寨山上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在林导滔滔不绝的讲解下,这些石头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有的像兵马俑,有的像阿凡提,有的像龟兔赛跑,有的像唐僧问路,还有的像桃园结义·······我们时而在树林丛中穿梭;时而漫步在羊肠小道上;时而走进动物世界;时而又来到四大名著里,真是妙趣横生,玩得开心极了。 林导把原本几簇毫不相关的石头,通过合理的想象,编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龟兔二次赛跑”。兔子不甘心输给乌龟,又和乌龟赛跑,可是跑到中途,它又睡觉了,乌龟又得了第一,兔子羞愧极了,于是就用耳朵遮住了脸。 对于那块像阿凡提的脸的石头上有许多小洞洞,导游是这样解释的:有一次,阿凡提骑着他的小毛驴来到平潭,在这吃起特色小吃——海蛎饼,由于海蛎饼太好吃了,他吃得太多了,结果上火了,让他长满一脸的痘痘,还把他脑子里的智慧都挤到他的鼻子里去了。 我不得不佩服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平潭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还有导游渊博的知识,我今后一定努力学习,让我们祖国山河的灿烂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篇一:《写参观游览的文章》作文教案

◆明确:采用定点观察法,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自上(天空)而下(草地)地观察天空时,发现草原上的天空与别处的天空不一样——清鲜、明朗;观察草地时又由远及近,远处“一碧千里”,近处有“平地”、 “小丘”、 “羊群”。景物有静有动、在草原上诸多景物中,抓住草原上最具代表性的“小丘”、 “羊群”重点观察,写出了草原景色的美丽。

好处:

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注意点:

首先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

其次,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有立体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

②课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柳宗元《小石潭记》)

◆明确:采用移步换景法,用“从小丘西行” “伐竹取道” “下见” 清楚交代行踪路线。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也采用了这种结构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把行踪交代得清清楚楚:台北—嘉义—坐火车进山—阿里山—神木—林区—曲径幽路—看到神木—下山。

好处:

以行踪为线索,表现了不同时间里多种景物的风貌,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注意点: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让读者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最有特色的景物,避免记流水帐。

③课件:高高望天树,

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美丽的西双版纳》)

◆明确:采用分类摹写法,五个小标题,五个片段,构建全文,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西双版纳”的“美丽”。分类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但要根据你所要表现的主题进行分类,并且各类之间应有联系,从不同角度去凸显中心。

(2)凸显特点,精雕细刻。

①要仔细观察,认真体味,“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 。

你所见之景往往也是他人所见之景,正可谓“英雄所见略同”,稍不注意,写出来的参观游览的文章便容易变成雷同乏味的说明书或一副游览路线图。所以,要仔细观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洞察景物,体味其独特之美,如《记承天寺夜游》中,仅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就生动地描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形象地展现了明月朗照下的庭院的奇景。 ②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如果眼中之景全部成为笔下之景,所谓“耳目所及,无所不写”,最后只能流于拉杂拖沓。因此,要围绕中心,巧妙剪裁,跳过一般性的过程交代,着重写几个特写镜头,让整篇文章成为几个主要景点活动的有机组合体。从而达到“形散神不散”。如《小石潭记》中,作者写鱼、写四周树木都是为了描写小石潭之清幽。作者用简练传神、富有清韵的笔触,明写鱼,暗写水之清澈;明写四周树木,暗写小石潭之清幽。

③要精雕细刻,理性概括,“他人口中无,唯我笔下有”。

要让你笔下之景比他人笔下之景更传神,就必须学会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景物时尤其要注意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相结合,粗笔勾勒是指从大处着笔,勾

勒出景观的大致轮廓,工笔细描是指从形、声、色等多个方面对某一具体景象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同时还得注意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对景区做全方位的了解,这样才更利于我们对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的特点,做出理性的概括,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景区的本质特征鲜明地提取出来。

(3)情景交融,议论恰当。

课件:游记不能只是客观地描写亭台楼阁或奇山异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融入自我真情,主观地突出景观的特色,将自然风光升华为人文山水。辛弃疾笔下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便是成功的典范。(叶圣陶)

古代游记名篇,作者游踪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形诸笔墨,往往物中有我,景中见情。这样不仅写出了山水的蓬勃生机和无穷妙趣,还能含蓄蕴藉,意味隽永地把作者的身世和人生理想表现出来,达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

①课件: “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此句把清冷幽深的景色与凄凉哀怨的心情融为一体,凸显了作者的孤寂,内心的落寞,使得文章情景交融。

②课件:在风岭之巅,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那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可眼下的连云栈道又使我们领悟到:即使地上本来有路,没有人走了,路,也就没有了。(选自《蜀道游记》的《在连云栈道上》,作者写这条古代的交通要道,如今被废弃冷落时的感慨) ◆这段议论,既点出文章的神魂所在,也道出了生活的哲理,升华文章主旨。游记既要如实反映出一地一景的外象,还要写出它与人类生活相联系的内在精神,山水风物的奇异美妙,大都是人和自然的关系的产物,在他们身上,往往融合了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劳动创造,是人类文明、民族历史的一种沉淀。

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极能触动情感的景物,生发开去,把深刻的道理和感悟寓于信笔所至的景物描摹之中,或勾勒描绘,或叙述联想,或借景抒情,托情言志。

(三)总结归纳,要领指津

(1)紧扣游踪,笔下有序。

(2)凸显特点,精雕细刻。

(3)情景交融,议论恰当。

(四)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课件:九龙口行吟 我曾固执地认为,家乡的九龙口,既无骚人墨客为其吟咏,又少历史典故让它厚重,它不过是泱泱中华的一滴水,平凡如斯,平淡如斯。

国庆前夕,应朋友之约,踏上了去九龙口的汽车,仅十几分钟,就到了九龙口的门户——沙庄。

沙庄的小街两旁错落着乌甍粉墙的民居,偶有一筐绿菱、嫩藕,几篓肥蟹、鲜虾摆在门前,招揽着游人。一条条光滑的石板路在民居之间延伸,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谣,在吟唱岁月的沧桑,走进去恍若隔世。热情的主人早已备好小舟,乘舟向荡心小岛渡去,回望沙庄,我不禁感慨:沙庄的景致也许能与江南的周庄平分秋色,然而周庄的河流是穿镇而过,水已不再是孤立的自然,它早已融入了人类的生活,共同营造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而沙庄在水的面前太渺小,它被挤到了水之一隅,成为孤立的一部分,多少有点“流水绕孤村”的凄凉。

弃舟登岛,伫立九龙楼凝神眺望,只见九条清亮的大河如同九条披鳞的巨龙向四面奔腾而去,远方蓝瓷瓶上沙鸥流转、白帆点点;近处碧玉盘中渔人撒网,残荷照影,想来八百

里洞庭也不过如此!这是造化的神工,更是人类的杰作。朋友说:“秦观到此,恐怕也会欣然忘忧吧!” 这一大片水域使我的心境顿时开阔,我有些后悔,九龙口,我来迟了!

我们又向河荡深处泛舟寻胜,十月的秋风中,到处有芦花飞舞。如血的残阳映着一片胜雪的芦花,是摄影家眼中的最美;而芦花那飘逸灵动的气质早就使它走进《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惜,在如此明亮的秋阳下,我无法领略那空蒙迷离的意境。小船从芦苇荡中钻出,一阵秋风吹过,那数不清的芦竿摇曳起来,恰似秦皇之箭阵、汉武之奇兵。陡然看见芦苇丛中静静站立着一座瞭望塔,我不禁想起,半个世纪前,这里也曾是白洋淀,也曾是沙家浜,抗日的烽火也曾在这里熊熊燃烧过。??谁说九龙口没有故事?真是“不识九龙真面目,只缘身在水乡中”!

原来,文化是人赋予自然的,只要“胸中有丘壑”,眼中之景就会灵动起来,心中之景就会充满诗意!

【注】 “流水绕孤村”出自北宋秦观的《满庭芳》。

师生点评:

(1)紧扣游踪,笔下有序。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乘车去沙庄——乘舟登岛——向河荡深处泛舟寻胜。井然有序,层次清晰。

(2)凸显特点,精雕细刻。

如写登楼远眺,“只见九条清亮的大河如同九条披鳞的巨龙向四面奔腾而去,远方蓝瓷瓶上沙鸥流转、白帆点点;近处碧玉盘中渔人撒网,残荷照影,想来八百里洞庭也不过如此!”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九条大河奔腾的气势,继而用工笔细描,将蓝天喻为蓝瓷瓶,将绿水比作碧玉盘,远景近景,精雕细刻,相得益彰。

(3)情景交融,议论恰当。

文章先描写了沙庄古镇风貌,将其与周庄相比,凸显其不足,这点凄凉其实是作者最初对九龙口不认可的体现,然后从大处描写九龙口磅礴的气势,让自己心灵得到震撼,再从细处以芦花之柔美、芦苇荡之壮美来印证九龙口的文化底蕴与厚重的历史,从而水到渠成生发议论。{五年级秋游沙家浜作文}.

五、设计文题,明确要求

1.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曾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踏访过哪些名人遗迹?请选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一次,以“ 之旅”为题,写一篇游记。

2.我们的家乡姜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天目山遗址、黄龙士故居、三唐万竹园、高二适纪念馆、状元阁、曲江楼、溱潼古镇、溱湖湿地公园?? 请你选择最有感触的一处或几处,写一篇游记,带领远方的朋友神游姜堰,题目自拟。

要求:从以上两个选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字数不少于500字的游记。

篇二:作文

5、《母亲》

母亲卑微如青苔, 庄严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声, 坚如千年的寒玉, 举目时,

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时,

她是莽莽大地。 感恩父母的诗歌大全

6

的脸颊

立身姿

的发{五年级秋游沙家浜作文}.

的四季

生的广

、《父母》 您们如春 用青春哺育我的懵放纵我的顽皮 您们如夏 用心血标立我的人包容我的不羁 您们如秋 秋收的喜悦 无法掩盖您们沧桑您们如冬 不在有傲然挺只剩下那两鬓已白您们的一生如斑斓用心血浇筑着我人《父亲》 朦胧时候 父亲 是一座大山 坐在他肩头 总能看的很远、很远懂事时 父亲 是一棵倔强的弯松 这才发现 我的分量是这样重、

五年级秋游沙家浜作文篇三

南京、苏州、沙家浜5日行程参考5.18初二

{五年级秋游沙家浜作文}.

南京、苏州、沙家浜5日社会实践

发团日期:2015.5.18

祝合作愉快!

五年级秋游沙家浜作文篇四

2010沙家浜风景区导游词

2010沙家浜风景区导游词

(上篇)

开场欢迎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沙家浜风景区参观游览。我们景区现在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我姓X,是沙家浜风景区的讲解员,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做就讲解。

[边走边讲]

现代京剧《沙家浜》的公演,使沙家浜名扬天下,各位慕名而来一定都想知道当年新四军在这江南水乡展开抗日游击战的战斗历程。郭建光、阿庆嫂、胡司令、刁德一等这些剧中人物有生活原型吗?现在还在吗?芦苇荡是什么样子,有多神秘呀?今天我们的沙家浜之旅,您就会获得答案。

[照壁]

大家迎面看到这块对着大门的墙叫照壁。上面的题词告诉我们:“沙家浜的意义在于,在沪宁铁路武进以东直到上海地区(即江南东路)能否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一九三九年五月,新四军六团以江抗名义东进,建立了以阳澄湖为中心的苏常太根据地,以及澄锡虞、嘉定、青浦根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叶飞,1990年5月”

叶飞当年是“新四军”六团的团长,陈毅手下的一员虎将。他是沙家浜抗日游击根据地创建人。题词是1990年5月已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故地重游,在沙家浜芦苇荡边回忆当年的战斗情景,无限感慨,挥笔写下的。题词中的“苏常太”指苏州、常熟东部、太仓,“澄锡虞”是江阴、无锡、常熟西部。

从题词也可看出,广意的“沙家浜”是阳澄湖为中心的,幅员辽阔的苏南水乡地区。那为什么我们这儿能获得“沙家浜”的地名称号呢?1、这儿是当年“江抗”部队重要的活动区域,当时部队的领导机构常驻在这一带,“江抗”的流动“后方医院”、“印报所”、“修枪所”就在此地。2、京剧《沙家浜》是由沪剧《芦荡火种》改变更名而成,当年沪剧《芦荡火种》的主创人员体验生活、采访素材就在我们这里。

[景区导游图]

沙家浜风景区目前占地面积为6000多亩,有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国防教育园、芦苇迷宫、水上休闲活动区、横泾老街影视基地、湿地公园,美食购物区等,每个区域里都有“春来茶馆”,各位可按自己的需要和喜爱挑选,品茶休息。

[东进桥]

现在我们走上的这座桥叫东进桥,全长39米,就是为纪念1939年新四军六团东进抗日。桥宽7.7米,意在不忘“七七芦沟桥事变”,桥两侧有桥栏石36块,这个数字的含意是当年36位伤病员。(在芦苇荡养伤的先后有百多人,保留下来的一份名单是36位新四军伤病员,京剧中用18位伤病员,18棵青松代表。)

站在桥上,我们可以看到宽阔的水面和青青的芦苇荡。这里是阳澄湖水系,地势低洼,芦苇丛生,成了当年掩护新四军的天然屏障和抗日杀敌的好战场。目前,这里的芦苇荡有4000亩。沙家浜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现已成为红色旅游胜地。这一块芦苇荡里还保持着原生态的神秘和迷人,所以说:“到沙家浜不游芦苇迷宫乃憾事也!”(阳澄湖面积18万亩,是这里的45倍。即使整个阳澄湖都长满芦苇荡也难保长期呆在里面而不被敌人消灭。广意的沙家浜是以阳澄湖为中心的幅员辽阔的江南水乡;地方党组织和当地人民群众是永远常青,永远茂盛的芦苇荡。)

[边走边讲]

在我们的左前方是常熟市法制教育中心、廉正教育中心和禁毒教育馆。现在我们先去参观这两个馆【讲解词使用《法制教育馆》、《禁毒教育馆》已有的】

[瞻仰广场]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瞻仰广场,广场占地1万3千3百平方米,由碑亭、柱雕、主体雕塑、锻铜浮雕等部分组成。

纪念亭的碑上是叶飞上将书写“沙家浜”三个大字。碑的另一面记述了常熟党组织领导常熟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历史功绩。各位可以在此留影,是很有沙家浜特色的。(转身讲解)

“芦荡火种、鱼水情深”八个大字体现了沙家浜精神的主题。(这8个字不是名人的题词,字是集古人〈米芾〉的字体)过道两边有18根以简洁的块面造型和强烈的石纹肌理效果对比,造型各异的抽象柱雕。象征了京剧《沙家浜》中18位新四军伤病员,虽然身负重伤仍然顽强不屈,体现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

我们正前方是瞻仰广场的主体雕塑,花岗岩质地,高6.5米、重60多吨。雕塑共刻有5个人物,正前面就是郭建光和阿庆嫂,西侧新四军战士,东侧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队员,背面正在撑船的沙四龙,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深。主体雕塑的四周留有大片的水区,是加强江南水乡的韵味。主体雕塑后面两侧的锻铜浮雕细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沙家浜军民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瞻仰广场的雕塑是由被誉为当代革命题材的著名雕塑家叶毓山设计创作的,叶毓山曾为“毛主席纪念堂”雕塑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像。

N4A这是一块放大的新四军臂章,它是英文the New Fouth Army的缩写,新四军的全称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这“忠魂”下面埋葬着36位伤病员中名叫钱卓云的骨灰。2001年他临终时向家人表达遗愿将骨灰葬在沙家浜的意愿,我们景区接受了。有关钱卓云的故事在展览馆内还要介绍。{五年级秋游沙家浜作文}.

{五年级秋游沙家浜作文}.

[边走边讲]

为了使大家对沙家浜的革命历史,新四军在这儿开展抗日游击战的战斗历程以及后方医院伤病员养伤,现代京剧“沙家浜”的由来等情况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各位请随我一起去参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最初创于1971年,当时称“沙家浜革命传统陈列室”。2001年迁建到沙家浜景区,更名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随着馆藏资料、革命文物的不断丰富,科技发展带来新的展示方式,景区于2006年投资3000多万扩建了新馆。新馆占地6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492平方米。展示采用历史图片、仿真环境、实物展出、半景画、声光电等现代艺术手法,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沙家浜的革命斗争史实。馆名由叶飞题写,叶飞是菲律宾华侨,当年是新四军六团团长,沙家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福建省委书记、海军司令、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务。{五年级秋游沙家浜作文}.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大厅壁画)

走进大厅,迎面我们看到的是幅巨大的玻璃画,宽阔的水面,青青的芦苇荡和散落其中的江南村舍,真实地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阳澄湖地区的水乡风貌。沙家浜抗日斗争的历史就发生在这一方革命热土上。我们抬头可以看到三颗五角星并行,这是寓意了三支部队:叶飞所带领的新四军六团(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以伤病员为骨干成立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常熟的地方抗日武装“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民抗”。大家可以在此画前拍照留念,效果相当好。

(沙家浜的革命基础)

沙家浜是一片革命热土,当年叶飞率新四军六团向沪宁线东路地区进发,能很快的在常熟建立起抗日根据地,这和我们这边很好的革命基础是不开的。常熟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常熟特别支部,在1926年2月成立。这张照片上的青年人就是“特支”第一任书记李强。李强同志原名曾培洪,常熟人,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参加党组织。李强精通无线电,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就是由他在1929年冬组装成功。1949年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用的音响是由他亲自调试的。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过外贸部长、国务院顾问、中顾委员。他还是著名的无线电专家,中科院院士,1996病逝享年92岁。

这是当年“特支”经常活动的地方——亦爱庐。在常熟古城内,现在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当年中共常熟县委召开会议的地方联珠洞,在虞山上,也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28年4月,石楚材(1907~1929)领导在“文昌阁”内组建成立了沙家浜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领导农民暴动。他背叛了自己的地主家庭,响亮地喊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积极开展抗租抗暴等运动,遭到国民党警察队悬赏通缉。因叛徒出卖,1929年10月19日,石楚材在筹购武器的途中遭国民党警察伏击,身中4弹,伤重被捕。但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10天后牺牲在狱中,年仅23岁。

随着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爆发,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也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序幕。张治中、蔡廷锴、蒋光鼐是淞沪抗战中国民党军队的著名将领。张治中和他的部队驻扎过沙家浜。

1937年11月13日,日本侵略者在常熟长江沿岸登陆,19日常熟沦陷。在此期间,日军烧杀淫掠,罪行累累,全县有三千多平民惨遭杀害,三万余间房屋被毁,城镇一片废墟,疮痍满目。我们在当年日军登陆的徐六泾口矗立了块钟型“毋忘国耻”碑,警钟长鸣,毋忘国耻。

当时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一组侵占常熟的照片,也留下了侵略者的罪证。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常熟人民奋起抗日。1938年5月,中共常熟县委在梅李重建,团结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领导核心成立。不久建立了“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民抗)和“新六梯团”两支队伍,为新四军东进,建立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七位是当年中共常熟县委、“民抗”和“新六梯团”的创建领导人。

(叶飞带领的新四军“江抗”东进)

1939年5月,遵照中共中央“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策略,叶飞率领新四军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名义东进,这是“江抗”东进路线图。从茅山出发,跨过沪宁铁路,来到阳澄湖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图上的横泾就是现在的沙家浜。横泾1981年更名为芦荡,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建沙家浜镇。从图上可以看出发生过好多次战斗,其中震惊中外的有两次:1939年6月,江抗部队夜袭苏州浒墅关火车站,全歼驻扎在那里的一个日军警备小队。还炸毁铁路桥梁一座,铁轨100米。突袭上海虹桥机场,用手榴弹炸毁日军的飞机(4架),沉重地打击了日军。这些战斗震动了江南,上海多家报纸纷纷报道:“京沪线游击队重创日军”。战斗的喜讯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沦陷区人民的心。

这两边是多媒体情景再现了这两次战斗。

这上面是新四军当年在江南水乡留下的珍贵的历史照片。这是当年新四军六团的三位领导(团长叶飞,政治部主任刘飞,副团长吴焜。)这是门口照壁叶飞题词的手稿。

1939年10月,“江抗”部队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挑衅,为了顾全抗日统一战线大局,“江抗”奉命西移。这时部队中有一批重伤病员无法随部队行动。为适应军事战斗行动的需要,为了重伤病员更好地医伤养病,早日康复,重返战场,决定留下一些医护人员组建一个流动的“后方医院”。留下36位伤病员,也就是留下了一把火种。这就是“新四军”伤病员在老百姓家中养伤军民鱼水情深的情景再现。

(新西军“西移”,夏光等36名伤病员名单)

这是在芦苇荡里养伤的36位伤病员的名单。据夏光同志回忆,一次芦苇荡里发大水,冲走了一位同志,连名字都不知道,夏光觉得这样不行,遂马上进行登记,这就留下了第一份伤病员名单。(其实当年曾在后方医院医伤养病的伤病员不止36位,有新四军战士,也有地方武装的。)名单中的夏光、吴志勤两位同志还健在。夏光是组建新江抗时的司令员,剧中郭建光的生活原型之一,今年(2009年)100岁高龄,现在南京军区的干休所休养。吴志勤,86岁高龄,在无锡。这是36位伤病员中部分人员的相片。这张照片上的钱卓云年轻英俊,他的骨灰就是埋葬在瞻仰广场的忠魂下面。这边上面是当时后方医院的领导,盛立解放后担任江苏省卫生厅厅长。上面是当年“江抗”后方医院部分医生、护士的合影,她们都是来自上海的医务人员和青年学生。下面两张设置在农家的后方医院和“民抗”流动医务所的珍贵历史纪录。使我们知道“后方医院”不仅仅只是在芦苇荡里游动。(为防止敌人袭击,后方医院处于经常流动的状态,门板做担架,船只是主要交通工具;早晨可能在这里,下午已离此几十里地了;今晚在芦苇荡,明天已转移到了群众家里。有时轻伤员分散到群众家里,由群众照顾日常生活,医生和护士定时上门换药。我们的战士就是依靠地方党组织和当地人民群众,这永远常青,永远茂盛的芦苇荡的掩护、供养、支持;以机智勇敢的游击战,发展壮大了人民的武装力量,最终打败了日本鬼子。)

这首由过鉴青作词、黄苇谱曲的《你是游击兵团》:“阳澄湖畔,虞山之麓,三九年的寒冬,36个伤兵病员,高举共产党的旗帜,在暗影笼罩着的鱼米之乡,埋着头流着血啊流着汗,辛苦地耕耘着被野狗蹂躏着的田园„„”,真实再现了1939年“新江抗”在沙家浜地区坚持斗争的革命史实。1943年就被定为新四军6师18旅52团的团歌。(1943年距1939年才4个年头。

这时的记忆应该是很清晰的可靠的。歌词的开头足以佐证历史。)后来成为我军步兵60师175团(“沙家浜团”)的团歌。

“沙家浜传天下,鱼水情好榜样”,1996年4月国防部长迟浩田来沙家浜时的亲笔题词,对沙家浜军民鱼水情深作出了高度评价。

这组铜板画记录了就是当时沙家浜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新四军伤病员的真实故事。 这幅画里一堵人墙掩护新四军伤病员钱卓云。钱卓云当时14岁,上海浦东人,是位小交通员,大家都亲热的叫他“小浦东”。那天,“小浦东”来不及转移,被日本鬼子围在人群之中。日本鬼子在屋顶架了机枪,威胁不交出新四军都要杀死,小浦东担心其他同志,就踮起脚尖张望,周围的五、六个当地老百姓看到后把他的脑袋压下来,悄悄对他说“不要太抛头露面,别引起敌人的怀疑”。为了保护“小浦东”他们始终围在他的身边,成了一堵挡住日本鬼子的“人墙”,最终“小浦东”没被日本人发现。这幅场景是阿庆嫂式的原型人物妇女干部干桂宝驾小船传递情报,在芦苇荡救护和转移伤病员的情景再现。这种小木船机动灵活,是当年水乡的重要交通工具。

1939年11月6日,最早康复的部分伤病员在沙家浜东唐市的土地庙召开会议,学习上级指示,重建武装,坚持原地斗争。成立了“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军司令部”,简称“新江抗”,夏光任司令,杨浩庐任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新江抗成立的第二天,就打了个日伪军伏击,旗开得胜。老百姓奔走相告“江抗部队回来了”。这上面介绍是“新江抗的战绩” 。

由于东路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1940年4月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派谭震林同志(抗日战争时期,谭震林是江南抗日根据地的开拓者。1938年 ,谭震林先后任新四军第二、三支队副司令员, 亲率第三支队在皖南广泛展开游击战争,还打败日寇对清水潭、马家园的进攻, 繁昌保卫战以小胜大,七战七胜,粉碎日寇夺取繁昌、 扫荡皖南的计划,声震江南。解放后,先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带一批团营级干部来到常熟,主持领导东路地区的党、政、军全面工作,建立军政委员会,成立“江抗”东路指挥部。大力发展抗日武装,建立地方政权,巩固发展了以苏、常、太、澄、锡、虞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当年为了便于越过敌人的封锁线,谭震林化名林俊,化妆成商人大老板的模样,由此得了“谭老板”的美名。播放的数字电影《谭老板》,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的那段历史。这是介绍谭震林在沙家浜一带开展抗日斗争活动的照片。

当年确实有不少公开面貌是商店、农民住家、茶馆等,而实际是我们的地下联络站。这是茶馆部分场景再现。当年谭震林曾经到过涵芬阁茶馆。这张涵芬阁茶馆照片是解放初期拍摄的。茶馆老板陈关林是地下党员,在反“清乡”斗争中被日本鬼子杀害。老板娘陈二妹也是地下交通员,大家称呼她关林嫂,是阿庆嫂式的原型人物之一。这照片上的东来茶馆当年也是交通站、联络点。

这张地图展示了苏常太、澄钖虞的地理位置。当年我们的信息传递、人员转移就是依靠散布在各处的以茶馆、商店、农家„„等面貌出现的交通站、联络点来完成的。

(反清乡斗争)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刘少奇任政委,陈毅任代军长,从芦苇荡中诞生的“新江抗”整编为新四军六师十八旅,旅长江渭清(解放后任江苏省委书记),旅政委温玉成(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中将)。

这是当年八字桥战斗的一个场景。自胡肇汉公开投敌后,勾结日(寇)、伪(汪)、顽(固派)经常跟我新四军搞磨擦,在阳澄湖一带抢掠财物,杀害我干部群众。当年谭震林说过,我们最危险的敌人是胡肇汉。新四军部队奋力还击,在八字桥和胡匪展开了激烈战斗,把胡肇汉嚣张气焰打了下去。

1941年7月,日伪纠集重兵对苏常太地区进行残酷的“清乡”,日酋和汉奸头子汪精卫、周佛海亲临常熟指挥压阵,斗争形势骤然严峻。当时有几千名群众被捕,其中包括抗日志士和共产党人。有的受到严刑拷打,有的被活埋,有的被狼狗咬死,有的溺死在河中,苏南抗日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沙家浜人民在反清乡斗争中也作出了巨大牺牲,仅横泾乡(现沙家浜镇)当时被杀害的地方干部和革命群众有70多人,烧毁民房30多间。图片中的朱凡烈士,原名陆慧卿,浙江宁波人。七七事变后她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雪影社”,并把自己富有女性化的名字改为朱凡。对此,她解释说:“朱,红色,代表红军,代表共产党,我要做红色队伍中平凡的一员。”1939年奉命来苏常太从事抗日工作。她曾担任过横泾区(现

沙家浜镇)区委书记。反清乡斗争中被捕后宁死不屈,后来被日军一只脚绑在梅花桩上,一只脚绑在汽艇后面分尸杀害,牺牲时年仅23岁。

这是部分烈士简介和照片。

[走廊里边走边讲]

这橱窗里陈列的是芦苇荡里诞生的这支英雄的部队曾经缴获和使用过的武器。

我们看到了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阳澄湖畔开展抗日游击战的光辉里程。这一出出传奇般的史诗,必然会赢得老战士的回忆,文学家的热情讴歌,艺术家的真情塑造。接下来我们去了解一下京剧《沙家浜》是怎样诞生的。

(京剧《沙家浜》的诞生)

说到京剧《沙家浜》的诞生,就必须介绍这四位。

刘飞是36位伤病员之一,解放后曾担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中将军衔。他有革命回忆录《火种》,其中有《阳澄湖畔》章节。1948年的淮海战场上,时任华野一纵队司令员刘飞对战地记者崔左夫说:“这支部队最早的一批战斗骨干就是留在阳澄湖芦苇荡里的江抗伤病员。他们的经历,以后你可以写一写”。崔左夫记住了首长的指示,以后的年代里,他深入采访,1957年写出了报告文学《血染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坚持敌后斗争和军民鱼水深情的史实,得到更广泛的传颂。上海人民沪剧团,阅读了《血染的姓名》和《阳澄湖畔》产生了创作冲动,于是他们到部队体验生活,到常熟沙家浜那时还叫横泾乡一带,亲访新四军老战士和当年地下党的同志,由剧作家文牧执笔创作了沪剧《芦荡火种》。这是沪剧《芦荡火种》的剧照和主创人员在横泾体验生活的照片。1964年1月沪剧《芦荡火种》进京公演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北京京剧团组建创作班子由作家汪曾祺执笔将沪剧《芦荡火种》改编创作成京剧。这是中央领导观看《芦荡火种》与演员合影。毛主席看了戏,就作出指示,他幽默的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戏是好的,剧名可叫《沙家浜》,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嘛”。于是剧名定为《沙家浜》。

这是京剧《沙家浜》的一组照片。感人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经典的台词、精湛的唱工,轰动全国。反映同类内容的文艺作品有外文版的《沙家浜》,还有交响音乐,电视连续剧等等。有许晴主演阿庆嫂,陈道明扮演刁德一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沙家浜》,是在景区内的横泾老街拍摄完成的,可谓原汁原味。上面是部分剧照。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戏里阿庆嫂、郭建光的生活原型。范惠琴,阿庆嫂的生活原型之一,沙家浜人。当年她是妇女干部,积极掩护新四军伤病员,保护革命的种子。2003年最后一位活着的阿庆嫂式的人物离我们而去。陈二妹,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涵芬阁茶馆老板娘,也是比较典型的阿庆嫂生活原型之一,这张照片是谭震林夫妇俩1982年来常熟时与陈二妹的合影。

郭建光的生活原型有:当年太仓县委书记郭曦晨、常熟县委书记李建模、新江抗司令夏光,三个人名字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郭建光。

剧中的胡司令、刁德一是虚构的人物。但当地人民提到这二个反面人物往往要与当年阳澄湖边的一个土匪司令,一个草头王挂起钩来,此人名叫胡肇汉。胡肇汉,他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粗壮蛮横,倒是比较像剧中阴险狡诈的刁德一。胡肇汉以抗日名义拉起队伍,自任司令。后走向反动,捕杀抗日干部及民众数十人,专与我“新江抗”为敌。解放后胡肇汉接受国民党特务机关派遣,从舟山潜回上海,积极发展反革命特务武装。被我公安机关抓获,判处死刑。1950年12月1日在苏州伏法。

当年从沙家浜芦苇荡里养好伤走出来的“江抗”部队后改编为新四军六师十八旅。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中是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解放大上海等重大战役,转战南北,屡建战功。(1949年1月,部队改编为20军175团,也就是今天的‚沙家浜团‛。后又在抗美援朝的第二、第五次战役和华川前线阻击战中大显雄威。)1998年8月长江暴发特大洪水。济南军区20集团军54651部队即“沙家浜团”,奉命驻守长江大堤石首段。(这年8月9日,长江大堤526段干堤中下部出现多处管涌险情,江水挟着泥沙,喷泉般地往外冒。警调连指导员朱其军、副连长王亚等18名抢险突击队员,个个擅长水性,都是武装泅渡5000米的高手。他们纵身扎入江中,找到管口,然后肩扛沙袋,手拉油布,再潜到4米多深的水中,用油布盖住管口,用沙袋压住油布。全团官兵紧急

五年级秋游沙家浜作文篇五

沙家浜

沙家浜

国庆放假,我们一家人去常熟沙家浜一游。

一到那儿,我就被茫茫的芦苇荡所迷住,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芦苇!

接着,我们就去划船。我看见许多的游船在小河里飘荡,于是我们也就坐上小船顺着芦苇边漂流起来。划船的爷爷带着我们游芦苇迷宫,他一边给我们讲革命故事,一边还从河里给我们摘菱,不一会儿我们就游完了芦苇区。上岸后,我们就去转了一圈竹林,最后还乘着游览车看了整个沙家浜风景区。景区是由革命传统教育、红石民俗文化村、水上活动、水生植物园、运动休闲、农业观光、水产养殖和美食购物等八大功能区组成,以芦苇荡和田园风光为特色,追求自然生态和回归自然。秋风阵阵,苇叶摇曳,鸟儿婉啼,漫步其间,真的可以充分享受到大自然赐予的种种情趣!

沙家浜的风景真是美极了!

五年级秋游沙家浜作文篇六

沙家浜《智斗》教案

沙 家 浜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京剧知识。

2、理解剧情结构,把握其戏剧冲突。

3、以人物唱段、道白为基点,分析人物形象。

4、分角色朗读演唱。

教学重点:

1、理清结构,把握戏剧冲突。

2、以唱段、道白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戏剧主题。

2、理解戏剧冲突体现的人物特点。

教学课时: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

1、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主要腔调有西皮、二黄。

(西皮活泼、明朗,二黄舒缓、深沉)本文是西皮唱腔。

2、京剧板式泛指其节拍和节奏形式,强拍称为“板”,弱拍称为“眼”。(有板有眼:比喻说话办事有条理)(本文多用摇板和流水两种板式。)

3、《沙家浜》是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成的现代京剧,主要作者汪曾祺。

二、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他的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都曾获奖,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

三、剧情简介及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指导员郭建光带领18个伤病员,在沙家浜镇养伤。他们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鱼水之情。日寇疯狂扫荡,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计企图搜捕新四军伤病员。郭建光率领伤病员暂时隐蔽在芦苇荡里。沙家浜镇的党支部书记阿庆嫂以开茶馆为名,实际上是党的地下联络员,当初胡传魁刚出道时,遇日本皇军追杀,幸得阿庆嫂救他一命。如今,阿庆嫂利用胡传魁、刁德一之间的矛盾,机智地与他们进行了斗争,并在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协助下冲破险阻,终于使18个伤病员安全转移。新四军伤病员安全脱险后,胡一刁当着阿庆嫂的面拷问沙奶奶和革命群众,企图破坏沙家浜的党组织。阿庆嫂和沙奶奶互相掩护,沙奶奶痛斥敌人,阿庆嫂乘机了解敌军司令部虚实。新四军某部主力回兵东进。郭建光率领痊愈归队的战士们,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

四、分角色朗读,熟悉剧情,感受人物形象。(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

五、结构:{五年级秋游沙家浜作文}.

第一部分:主要人物登台亮相

第二部分:一场斗智斗勇的好戏上演

第二、三课时

一、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主要人物登台亮相

阿庆嫂:春来茶馆老板娘,党的地下联络员

胡传葵: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司令

刁德一:胡的参谋长,本乡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

第二部分:一场斗智斗勇的好戏上演

第一回合:猜疑

1、刁德一从哪些方面对阿庆嫂起了猜疑之心?

——身份来历不明、背影不寻常、态度不卑不亢

2、阿庆嫂也机警地看出这位茶客的来意不善:

——“鬼心肠”“鬼花样”“神情不阴不阳”

3、在这回合里,两人都暗暗决定了各自的斗争方针,是什么?

——“访”“防”

刁德一:狡诈(“不简单”“不寻常”)——“访”

阿庆嫂:机警(“鬼心肠”“鬼花样”)——“防”

胡传葵:愚蠢

教师小结:胡传魁、刁德一带领了忠义救国军回到了沙家浜,他们想知道共产党的伤病员都转移到什么时候地方去了,于是来到了阿庆嫂的春来茶馆,刁德一想试探阿庆嫂是不是共产党,而阿庆嫂同时也在试探他们俩是不是真的想打日本鬼子。于是,就在春来茶馆展开了一场没有枪声的斗争。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这三个人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剧中各自的表情、动作、还有他们一人一句唱出自己心中所想的,知道他们在为下面的试探作准备。 第二回合:试探——智斗

刁:假惺惺称赞——指证阿是抗日救国分子

阿:听出话中有话——岔开话题

刁:又生一计——新四军是大树,照应更周详

阿:不慌不忙——来的都是客,避谈新四军

刁:打听伤病员——阿藏了新四军

阿:利用胡传葵——点穿刁德一

1、在这场斗争中,主要冲突体现在阿庆嫂和刁德一之间,胡传葵同是反面人物,为什么没有卷入这场斗争中?

——因为阿庆嫂救过胡传魁的命,所以胡传魁对阿庆嫂是感恩不尽,非常的相信她

2、小结:在这回合里,刁德一怀疑阿庆嫂是共产党员,想试探她的身份,也想通过试探从她的口中知道伤病员躲藏在什么地方?可阿庆嫂很聪明,她并没有上刁德一的当,刁德一的问题被她用几句简单的话就回答过去了。

二、总结:

1、人物形象分析:(三个主要人物各是怎样?用一个字概括。)

阿庆嫂:智(机智勇敢、沉着灵活的英雄形象)

刁德一:猾 (阴险奸诈、诡计多端的汉奸形象)

胡传魁:蠢(粗鲁愚蠢的草包司令形象)

2、戏剧语言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

三、作业

1、练习册

2、小作文:试写一段身边生活中的戏剧冲突

上一篇:五年级半命题作文
下一篇:中考关于微笑作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