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山东高考作文

来源:快速阅读题目 发布时间:2012-04-05 点击:

1995年山东高考作文篇一

高考优秀作文 (95)

2008广州高分作文:母亲,我不要您的“不”

从小时候起,母亲您就信仰着“慈母多败儿”的宗旨,一直严厉地要求我,由于有您的理智与成熟,年少无知的我在您无数次的回答“不”中,我避免了很多可能无法挽回的错误,也学会如何处事待人。然而,我已经在世上过了18个春秋,相比起您的人生阅历,可能算不上什么,但您应该知道,我成长了。时代在变,我在变,然而,母亲您口中的“不”依然未变。每一次当我向您提及我的计划和目标时,我几乎可以预测到,您会回答“不”。难道您心目中,我依然只是一个冲动的少年吗?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理智的分析,也逐渐找到了自己人生道路的方向。或者您为我悉心安排了一条理想的道路,但掌握方向的我,哪怕开往了充满风雨的险境,我也将勇敢面对,义无反顾。然而,要我成为您的一个“克隆”,这对我来说多么残忍。还记得某年暑假,我向您提及我要当义工的时候,您慈祥的脸突然充满陌生感,一句决断的“不”,把一个跃跃欲试的我的热情全部驱散。看见了坚决得不容许任何上诉的表情,我只得放弃。然而,当其他同学在当义工后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后,您知道我心里有多心痛和后悔吗?难道你不认为假如您在那时候答应和鼓励我,将会是对我的最大恩赐吗?流失的机会已经无法挽回,我提出只是想让您明白我的感受。您也记得我上高三以来的成就吧。通过自己制订的计划,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在学生会上丰富了阅历和经验。这些事实都告诉您,该对自己的儿子刮目相看了。在我做每一件事之前,我也有细心的考虑,然后再作出决定。当我由于对您的尊重和信任而询问您时,更希望得到母亲您的肯定。您的每一句“不”,都是对我至高无上的指令,正因为如此,母亲您更应该在每一次使用这个权利时,慎重地考虑,不要轻易地驳回我的建议。总有一天,我会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而母亲您不在身边,如果现在您不让我有更多的尝试,将来我凭什么去应付呢?母亲啊,请不要轻易对我说“不”。

【点评】这篇作文的作者紧紧围绕题目,情理交融,写出了自己面对母亲的“成熟和理智”的“教育专制”,从内心发出的“请不要轻易说不”的真诚告白。这是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母亲面对长大的孩子依然轻易地不假思索地说“不”,没有考虑到孩子成长路上的自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一篇说理质朴的作文。作者在晓之以情的同时,动之以理。作者面对母亲的非理性的“轻易”,用“当义工”和“高三进步”的事例,与母亲娓娓“论”来,让人信服。

.

1995年山东高考作文篇二

3、1995年高考语文试题

2010级高考语文试题每周练之三

(199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30分)

1.下列词语中红字的字,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 哺育(bǔ) 拓片(tuò) 嗔怪(chēn) 伺候(cì)

B. 气馁(něi) 禅让(shàn) 重迭(dié) 轮廓(kuò)

C. 殷红(yān) 狙击(jū) 皈依(guī) 屏除(bǐng)

D. 畸形(qí) 歼灭(jiān) 抨击(pēng) 对峙(zhì)

2.下列词语中红字的字或词,字形、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 赔偿(归还) 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 舐(舔)犊情深

B. 遐(远)想 瞩(注视)目 戮力(合力)同心 进退维谷(比喻困境)

C. 勘(校订)误 缀(停止)学 匪(不是)夷所思 蛊惑(迷惑)人心

D. 睿(有远见)智 濒(接近)临 桀骜(倔强)不驯 否(贬斥)极泰来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他____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犹豫、逐步、化装 B.迟疑、逐渐、化妆 C.迟疑、逐渐、化装 D.犹豫、逐步、化妆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 ‚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6.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3分)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B.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C.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D.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8.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的一项是(3分)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飘流记》。 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9.‚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3分)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10.对于下列人物称谓的解说,的一项是(3分)

A.邹君海滨,邹是姓,加‚君‛字表示礼貌,海滨是字。

B.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他的籍贯,萧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C.王忠肃公翱,王是姓,忠肃是谥号,加‚公‛字表示尊敬,翱是名。

D.百里孟明视,百里是姓,孟明是字,其中‚孟‛表示排行第二,视是名。

11.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的一项是(3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二(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为汝家妇,获奉酒扫。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xǐ,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

12.对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 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D.岂汝身致之邪? 致:导致。

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 母何自勤如是邪?

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不同 B.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也相同

C.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相同 D.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也不同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 奉洒扫:指从事家务。

B.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 先君:指已经去世的父亲。

C.汝自童子承袭茅土。 承袭茅土:指承袭公候的爵位。

D.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 夜分:指夜尽时分。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5.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3分)

A.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B.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C.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D.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16.①或妄瞋怒②何由济乎(2分)

A.①或者狂妄地发怒;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B.①或者狂妄地发怒;②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C.①或者胡乱地发怒;②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D.①或者胡乱地发怒;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17.①独擅其利②若堕业者(2分)

A.①独自专占其利;②你对正事怠惰 B.①独自专占其利;②如果对正事怠惰

C.①独占擅用其利;②如果对正事怠惰 D.①独占擅用其利;②你对正事怠惰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郑母教子为官清正有关的一组是(3分)

①吾非怒妆,乃愧汝家耳。②在官清恪,未尝问私。③吾亦望汝副其此心。④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

⑤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⑥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19.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母感慨善果是个年幼的孤儿,自己又是寡妇,有慈无威,未能教他懂得礼训,教导他不要心缘骄乐,堕于公政。

B.郑母希望善果应该仿效其父,要在官清恪,不问私事,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做一位无愧于家国的忠勤之士。

C.郑母鼓励善果处理政事应该剖断合理,同时又劝戒他不要妄加瞋怒,行事不允,骄逸堕业,以负荷忠臣之业。

D.郑母认为善果自小袭爵封候,位居三品,但却不是自身致之,要求他能够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以报答天子之恩。 三(1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0-23题。

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5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在探测时,他们试图寻找从极狭窄区域中释放出的强大电波。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

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这37个讯号果真是由外星人发出的吗?

科学家认为,如果在这37个讯号当中包括地球外文明的讯息,那么这就可能是由地球外文明发出的最强或最近的讯号。

20.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2分)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21.‚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意思是(3分)

A.不知道已经接收到的讯号有没有电波源 B.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

C.不能确定电波发出的源头已经接收到了讯号 D.已接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

22.两位学者说,37个讯号‚可能来自地球外文明‛,他们的依据是(3分)

①讯号的波长是宇宙空间极为普通的 ②大多数电波讯号沿着银河系分布 ③每次探寻的时间约为200—400天 ④在庞大的观察资料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 ⑤捕捉到的讯号是离地球最近的

A.①③ B.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23.下列语句不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分)

A.探索宇宙深处的未知讯号 B.地球外的智慧生命在哪里 C.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D.是外星人发出的电波吗

第Ⅱ卷(共90分)

四(1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4-28题。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节录)

吕叔湘

①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②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③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④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唯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课本,就‚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

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24.第一自然段由四句话组成,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根据作者的思路,该段的第一层应划分在哪里?用‚│‛在下面的标记符号中表示。(2分)

①__②__③__④

25.第二自然段在批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时,实际上谈到了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每条不得超过8个字)(6分)

答:第一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

{1995年山东高考作文}.

第二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

26.通观第二自然段,并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40字,注意语句的连贯)(4分)

答:第一点错误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95年山东高考作文}.

27.第三自然段中说‚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并打比方作了说明,这个‚前提‛实际上说的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14字,注意语句的连贯)(3分)

答:实际上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第四自然段末尾说‚教是为了不教‛。下面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中的‚不教‛的?(只写字母即可)(3分)

A.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B.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C.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自己去探索。

D.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E.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F.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29.写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3分)

(1)________________,户枢不蠹。(马总《意林》)

(2)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3)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________,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5)________________,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30.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3分)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华5月28日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写入下表,有几个写几个。

不得体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选用下面表内的资料,就某地区女职工增长人数及增长率,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在后面的空格处续写句子。(6分)

要求:①续写的内容要与上文衔接,句子通顺、连贯;

②数字的表述与书写要正确、规范;

③第一处不得超过14字,第二处不得超过36字。

某地区十分重视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广开就业门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0年到1994年,该地区妇女就业的人数有了显著的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妇女就业的增长率越来越高于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具体数字反映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_______________

六(60分)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32、33题。

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

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

32.任选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象,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黄鹂与鹦鹉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20分)

要求:①对话与《鸟的评说》内容有关,并据此展开想象。

②用对话方式写,不要用概述和转述方式写,不要写成独白或诗歌。

③想象合理,对话内容围绕一个中心。

④可适当描写鸟对话时的神态、心理、动作和口气等。

⑤语言流畅,描写生动,卷面整洁。

33.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40分)

1995年山东高考作文篇三

1995年高考英语满分作文1

1995年高考英语满分作文(十篇)

作文题目

假定你是李华。你和几个朋友约定星期天在人民公园野餐。你们的英国朋友Peter也应邀参加。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给他写封短信,告诉他进公园后如何找到你们。

注意:

1.词数100左右;

2.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

June 1st

Dear Peter,

We’re so glad you’re coming to join us on Sunday.Here is how you can find us.

Li Hua 满分作文(一)

Dear Peter,

We’re so glad you’re coming to join us on Sunday. Here is how you can find us. We are going to have the picnic in People’s Park. When you enter the front gate, walk along the road. And then you’ll meet a bridge, under which there is a little river. Go across the bridge, then turn right when you meet the first crossing. Go clown the road again and cross a little hill. After that, you will see a little wood higher up. Climb up by steps and our picnic place which is just in the wood where there is a beautiful lake nearby. The air there is fresh and it is said to be one of the most wonderful places to go. We are sure to have a good time there. See you then!

Yours, Li Hua 满分作文(二)

Dear Peter,

We’re so glad you’re coming to join us on Sunday. Here is how you can find us. We will have our picnic in the People’s Park. When y

{1995年山东高考作文}.

ou come, enter the park by the Southern gate and walk on till you meet the river. Cross the river by the bridge, and you will see a small hill, walk around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hill. Then you will see a lake. We will be in a small woods just beside the lake. I'm sure you can find us easily. Please come earlier, then we can get together longer.

Yours, Li Hua 满分作文(三)

Dear Peter,

We’re so glad you’re coming to join us on Sunday. Here is how you can find us. We’re going to the People’s Park for a picnic. You can get there by bus. As soon as you go through the main gate of the park, walk along the road until you get to a bridge over the strea

m. Then turn right after crossing the stream. Walking along the road, you’ll reach a hill. Climb the hill and you’ll see a lake, near which there is a small woods where we’ll have our picnic. I think you will have no trouble finding us. Please come.

Yours, Li Hua 满分作文(四)

Dear Peter,

We’re so glad you’re coming to join us on Sunday. Here is how you can find us. After entering the People’s Park from the gate, go along the path and then you’ll find a bridge, go until the crossroad, turn right there and walk on. After a while, you’ll see a hill in front of you. We’ll have our picnic behind the hill, at the edge of the small woods, on the beach of the lake.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coming.

Yours,

Li Hua

满分作文(五)

Dear Peter,

We’re so glad you’re coming to join us on Sunday. Here is how you can find us.

First, go through the front door, then walk straight along the main road. After you cross a small stream, turn right at first crossing. Walk on until you see a hill. Just walk round it to get to the other side, then you will find the picnic place on the west side of a beautiful lake. No difficulty to find us.

Yours,

Li Hua 满分作文(六)

Dear Peter,

We’re so glad you’re coming to join us on Sunday. Here is how you can find us. We will take the picnic in the People’s Park. You can come in it through the main gate, then go straight till the river, and turn right at the bridge. Go down the road, you will see a hill in front of you, climb up it. I’m sure you will like the wonderful sight seen from the top of the hill. Then go down, you will see the woods behind the hill, which with a lake nearby, we will be there. It’s a beautiful place, I promise.

I hope you can find us easily. See you on Sunday.

Yours, Li Hua 满分作文(七)

Dear Peter,

{1995年山东高考作文}.

We’re so glad you’re coming to join us on Sunday. Here is how you can find us. The place is in the People’s Park. After you enter the gate, go straight and cross bridge. Then turn right and walk along the road. Climb over the little hill, and then you’ll see the woods. There is a lake beside it. We’ll have a picnic in the woods, near the lake. I believe you’ll think it a beautiful place. Blue sky, white clouds, green trees and clean water, how nice they are! I’m sure we’ll have a good time. Please arrive on time.

Yours, Li Hua

满分作文(八)

Dear Peter,{1995年山东高考作文}.

We’re so glad you’re coming to join us on Sunday. Here is how you can find us. We will have our picnic in the People’s Park. After you enter the park by the main gate, walk straight until you come to a stream. Then cross the stream and turn right. Walk on and you will come to a hill. Climb up the hill, then go down to the other side, you’ll see a lake. In the small woods near the lake, you can find us waiting for you. I’m sure you’ll have no trouble finding us! Yours, Li Hua 满分作文(九)

Dear Peter,

We’re so glad you’re coming to join us on Sunday. Here is how you can find us.

After your arrival at the Park, enter the gate and walk straight on and go cross the bridge, then turn right. Walk on and go around the small hill to the other side. There you’ll see a small woods. I’m sure you’ll find us where we’ll have our picnic. Don’t be late.

Yours, Li Hua 满分作文(十)

Dear Peter,

We’re so glad you’re coming to join us on Sunday. Here is how you can find us. We’ll have our picnic in the People Park.

After you enter the main gate, go straight. Then you will cross a bridge which is over a stream. When you get to the first crossing, turn right. After some walking, there will be a hill in front of you. Walk around i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hill there is a lake, and we’ll have our picnic in the small forest by the lake. I think you can find us without trouble. Be sure to come. We’ll wait for you. Yours, Li Hua

1995年山东高考作文篇四

1995年高考语文应试失误及新识_3216

1995年高考语文应试失误及新识

张惠君/及树楠/耿寿轩/平恩涛

(天津 张惠君 及树楠 耿寿轩 平恩涛)

1995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基础知识题,涉及到第Ⅰ卷的第一题和第Ⅱ卷的第五题,共计14个小题,分值共 42分,与1994年试题持平。从考查内容看,除词语、句子、标点、文学文化常识、诗词鉴赏、填句默写这些传 统项目外,特别增强了语言得体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甚至在现代文阅读题里,也出现了对阅读内容进行分 条简要概括的试题,突出对考生概括与简明表述能力的考查,这是近二年来语文试题的发展趋势之一。

学生答题情况见下表。这是抽取50份样卷进行测算的结果。

〔表一〕

(附图 {图})

(注:下加线数字为得分人数)

〔表二〕

(附图 {图})

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1.日常教学和总复习时经常总结归纳和反复训练的知识掌握牢固,得分率高和较高。像汉字形音义的辨识 、常用词的使用、标点符号使用、文学文化常识的记忆、浅近诗词的理解、段落层次的划分、名句的默填等, 得分率都在60%以上。这是语文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结果。比较反常的是第Ⅰ卷一题的1、4两小题。第1 小题得分率28%。这是一道辨别字形字音的题,学生们对这种题型很熟悉,也做过不少练习,为什么得分率如此 低?问题仍出在多音多义字和形近字上。例如:“拓片”“殷红”“狙击”这三个加点字的读音和“迭”与“ 叠”、“屏”与“摒”的词义交叉,被忽略了,造成失误,这就提示我们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与训练时,不仅 要注重量,更要注重质,要在易错点上下工夫。第4小题得分率仅18%。问题出在对成语褒贬义的理解上。“想 入非非”有两重意义:一为“思想进入虚幻状态,完全脱离实际”,是中性色彩;一为“胡思乱想”,是贬义 色彩。平时多用后者,较少见中性色彩的例句,所以考生多误认为D项不正确。“首当其冲”是首先受到攻击或 遭遇灾难的意思,倾向贬义。在日常语言中,有许多人误用作中性,常把首要的问题说成“这是首当其冲的问 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生,所以误选C项的人数达62%。这与社会用语不规范有很大关系。

2.语言运用方面的试题得分率略有提高,语言运用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以往死板的教学方法 ,不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当1992年出现这类试题时,师生都大吃一惊。经过三年时间,大家逐渐适 应了这类试题,把握了规律,使考生成绩有所提高,25题简洁概括和30题改文得体,得分率都超出50%。这标志 着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开始注意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高考这根“指挥棒”发挥了积极作用。

3.学生的理解和表述能力有待提高。今年语文试题第二卷第四题很有新意,特别是其中的25、26、27、28 四小题,考查概括表述能力,切中要害。自实行标准化考试以来,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不断强化,书面表达能 力被忽略了。25、26、27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作限定字数、限定范围、限定形式的表述,结果得 分率都低于30%。这表明当今高中毕业生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述能力确实低下,这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之,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知识题,既切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又突出考查能力,受到普遍好评。当然 也存在一些瑕疵:第8题说汤显祖是“明代杂剧家”,是不科学的。第25题三种弊端平列层次含混等,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考生的思路,这是今后命题要注意的。 二

继续强化现代文阅读考查,是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主要特点之一,在Ⅰ卷和Ⅱ卷中都设置了现代文阅读测试 题,且长度略有增加。

Ⅰ卷第三题为科技说明文,共四个选择题,主要考查结合语境对句意的理解。就天津考区随意抽样100份试 卷,其中20题得分率为100%,21题得分率为76%,正确答案为B项,而20%的考生选了C项。这些考生没有抓住“ 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主干“未发现电波源”,而误认为“不能确定电波的源头已经 接收到讯号”,于是把原文的“已收到讯号但不知其源头”误解为“发出讯号的源头不知是否收到了讯号”, 与原意正相反了。22题得分率为96%。23题得分率仅占50%,答案为C项。选A项者12%,选B项者22%,选D项者16 %,错误原因主要是缺乏对语段整体把握的能力。就文章的原意而言,所收到的37种讯号只是推测可能是地球外 的文明讯号,而并未作肯定判断,故以C项作标题显然不当,50%的考生未能理解这一关键问题,而误选了它项 。

Ⅱ卷阅读材料选自吕叔湘先生论述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语段,主要考查筛选能力、概括能力和综合表述能 力。5个题共18分,其中除24题(划分层次)成绩较好外(及格率90%),其余各题得分率均极低,据210份试卷 统计,及格率仅为4.76%,多数考生得分在4-8分之间。其中24题部分考生把层次误划在①与②之间,是因为分 不清提示语与总括语的区别。25-27题,主要问题是筛选不对、概括不全和表述不清。例如,25题中第一种弊端 认为是:“传统看法作梗”、“教学目的单一”等(筛选不对);“死记硬背”、“机械地学”、“不适合现 实生活”、“没有用处”等(概括不全);“把书中内容装到头脑里去”(表述不清)。第26题答成“只求功 名利禄,一成不变”、“受到旧式教育影响”(筛选不对);“不以为语文是工具”(概括不全);“只需继 承从前的传统”(表述不清)。27题答为“未养成语文的好习惯”、“只一讲一听就完了”、“像一样东西, 交给你,你收到了”等等,或概括不对,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或表述不知所云。

纵观今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和答卷情况,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试题强化了现代文阅读中的筛选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的考查,并且对表述字数作了严格限制,正 击中了现代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多年来,现代文教学的主攻方向不够明确,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宏观的架空分 析过多,而微观的(语段、语句)落实却往往被忽视,尤其缺乏对表述的严格要求与训练。现代文教学的核心 应是分析和概括能力的切实训练。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的写作》一书中指出,马克思最出色的才能有两点, 一是分析能力,一是概括能力。可见这两种能力对阅读和写作之重要。我以为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筛 选、概括、分析和表述方法,通过训练形成技能技巧,乃是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关键一环。从这个意义上说 ,今年高考试题,对现代文教学的改进具有导向作用。

(2)搞高命题质量,力避差错。近年来语文高考命题差错和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考生的成绩,以致造成某 些混乱。例如Ⅱ卷25题,原题为:“第二自然段在批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时,实际上谈了旧 式教育的三种弊端,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细读原文第二自然段,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的弊端各有两 点:其中古典主义的弊端为:①死记硬背,不切实际;②模仿古人文章程式,不问效果。利禄主义的弊端为: ①目的在取得功名;②不利发展生活知能,不管社会影响。而题目却要考生列出三点弊端,参考答案中竟将古 典主义的两点弊端和利禄主义并列,使大小项混杂,显然有背原文的语句层次和逻辑关系。

(3)建议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基本内容和题型要相对稳定下来,不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以强化对教学的导 向作用。为此需全面系统研究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并反复体现在高考试题中,这对促进现代文教 学的改革,将会大有裨益的。

文言文试题所选400余字,知识容量大,难易适中,可谓难得。答题情况据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此题20分,平均得12.7分,得分率为63.5%。12、13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平均得分率43.6%;14题考查 古文化习用语,得分率66.6%;15-17题考查语句理解,平均得分率65.8%;18、19题考查文意把握,平均得分率 78.2%。其中13题最低,为15.4%;18题最高,为94.9%。

由此可知学生失误最多的在字词题,其次是语句题,失误最少的在对文意的整体把握题。原其理可得下面 几点认识:

1.认识规律使然。在特定时、空内,学生一次性接触某个材料,其认识一时处于感性阶段,此时其整体意 会则可,而具体言传尚差。但对某些词句理解不好,却往往不影响对整体意思的大致把握。上述调查结果,正 是这一客观规律的反映。

2.从主观原因上看,我想是平时教学和复习指导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首先是观念上的偏差,由于教材 本身的问题,使文言文教学几乎成了古汉语教学。师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古词法、句法上,忽视了必要的词汇、 知识的积累和文言语感的培养。比如一见“不允”,便据现代语感理解为“不允许”,于是出现错误。积累少 、语感差,应该是词语题失误多的根本原因。其次是教学重点上的偏差。重点应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我们恰是忽视了“能阅读”三个字,至少可以说没有让学生养成如读现代文那样阅读思考的习惯。既同是“阅 读”,就应该遵循同一规律,采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相同的过程,养成同样的习惯。例如根据语境、词场来理 解词语的问题:“夜分而寐”,若理解为“夜尽而寐”,岂不颠倒生活了吗?夜间干活,白天睡觉,是不良习 惯,不是勤快。据语境可知“夜分”即“半夜”,恒自纺绩,半夜才睡,方见其勤。不懂抓语境,没有形成正 确的阅读思考习惯,应该是词语题失误多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是解题思路训练不足。题目所设选项,实是一 种注解,可供参照以理解原文。比较选项(“注解”),对照原文,衡量和调整自己的理解这一思维过程不熟 练,也是造成失误的原因之一。

3.试题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学生失误的重要原因。例如失误最多的是13题,得分率仅为15.4%。此题 答案是"B":两“勤”两“徇”字的意思都相同。然而,有40%的学生选"C",认为“勤”不同,“徇”同。试析 :“徇”在文中通“殉”,“徇国”、“徇命”,即“殉国”、“殉命”,意思相同显然没有问题。再看“勤 ”字,如果离开上下文,两处自然都当“做事尽力,不偷懒”讲,但在文中,“忠勤”是勤于国事,“自勤” 是勤于家务。一“公”一“私”,二者实在不同,结果多动脑的学生选了"C"反而丢分,这是题目本身造成的“ 冤案”。 综上提出以下建议:

1.扭转文言文教学观念,变“古汉语”教学为“能阅读”教学,在阅读能力上下功夫。力求缩短在特定时 、空内认识由感性转为理性的过程。使意会促进言传,言传深化意会。

2.研究“大纲”和“说明”,掌握教学重点,提高效率,高考《语文科说明》中对文言文的说明共5条,可 分两类:①④⑤三条,是操作类要求,可概括为解释、把握、分析、评价、翻译五方面;②③两条是非操作类 要求,可概括为“了解”一方面。此次考题主要体现了解释、翻译、分析、把握四方面,这是今后教学和复习 指导中不可不明确的。

3.加强积累和语感培养,加强解题思路训练,使成技巧。

4.命题应力求科学、严密,尽量避免“奖懒罚勤”的命题失误。

1995年作文试题不同于前两届命题作文,而是给材料作文。依据一则寓言诗——《鸟的评说》,要求写两 篇作文:一篇小作文,由所给材料展开想象,写诗中某两只鸟的对话,200字左右,20分;一篇大作文,根据同 一首诗,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40分。

这样设题有三条显而易见的好处:

一、不易压题;

二、一篇以描写为主,一篇以议论为主,兼顾了有不同特长的学生;

三、材料形象具体,内涵丰富,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开想象,展开联想,考生有话可讲。

下表所列是随机抽样调查后统计的一些基本数据:

(附图 {图})

从上面这个统计表可以看出:

小作文的得分率高于大作文。29%为一等,61%为二等,三、四等分别占5%。一、二等合计占90%,比例高了 些,尤其是得二等分的过于集中。每一等级的跨度是5分,上下浮动的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因而随意性是在所 难免的。应该指出,小作文评分结果呈枣核形,两头尖,中间大,区分度不明显,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拔考试试 题。

大作文的成绩低于小作文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内容项得分低;得分率为53.36%。这是由部分考生审题失当, 在作抽样调查的试卷中偏离题意和严重偏离题意的竟占了22%。

偏离题意的比例这么高,是不是阅卷标准掌握得偏严了呢?当然不是。这则寓言诗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群鸟 相互攻讦,以讽喻那些由于偏见把别人的特点甚至是特长曲解为缺点而加以攻击的社会现象。严格地说,从这 则寓言诗引申出“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类观点,并 不十分确切。实际操作中,对这则寓言诗作了极宽泛的解释,作类似上述理解的考卷没有被视为审题有误。即 使如此,仍有五分之一以上的试卷偏离题意,由此可见,相当比例的考生审题不准,是这次考试暴露出来的最 突出的问题。

造成审题不准的原因,初步分析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部分考生对诗意的理解和本意正好相反。他们认为燕子就是“懦夫”,麻雀就是“鼠目寸光”,苍鹰 就是“好高鹜远”„„于是就联系实际,或者全面批判各种“错误倾向”,或者选择其中一种“错误”作“深 入批判”。

二、大小作文虽共用一个材料,但又是两个各自独立的试题,相互之间没有横向的联系。有些考生错误地 认为大作文要依据小作文的内容展开议论,而小作文的内容是考生自己想象出来的,依据自己想象的内容展开 议论,自然就偏离了题意。

三、没有明确的文体意识,由寓言诗联想到社会生活中某件具体事,有人物,有过程,却没有论点、论据 、论证方法。

四、有的考生或许是受思维定势的制约,看到“鸟儿”,就把准备好的关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文章写 了出来。

五、偏离题意极严重的情况是开头结尾照应一下材料,中间部分就扯出自己准备好的成文,即所谓“穿靴 戴帽”,最严重的情况是完全不顾及材料,默写一篇成文。

其实,这首寓言诗并不费解,有一般的阅读能力便能读懂。联系生活实际也并不困难,生活中这种流长蜚 短、恶语中伤的现象也并不罕见。只要读懂这首诗,不难引发联翩的浮想,针砭人生也会偶拾连珠的妙语。这 样的作文也有一些,可惜比例不大。

这样的内容读出那样的意思,说得文雅些叫“郢书燕读”,说得通俗点叫做“歪嘴和尚念经”,“经”是 “正”的,一念就“歪”了。考试,题意理解“歪”了,偏离题意。生活、学习、工作中要读许多书籍、文件 ,读了要去实践贯彻。如果读出来的意思是“歪”的,与众不同的,其严重后果不难想象。

作文训练没有捷径可走,猜题,压题,希冀侥幸取胜是不可取的。臂如审题,就应扎扎实实地训练,首先 学会读懂各种各样材料,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展开联想,以强化思维能力。诚能坚持这样训练,符合题意, 立意深刻,联系实际恰当,说理透彻的文章是能写出来的。

1995年山东高考作文篇五

历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类型一览表

历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类型一览表 年代 题目或有关材料

1952年 我投入了祖国的怀抱

1953年 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熟悉的一个人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1995年山东高考作文}.

上一篇:1985——2017上海高考作文试题
下一篇:14字*23行高考作文纸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