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对联

来源:快速阅读法 发布时间:2018-12-31 点击:

于成龙对联篇一

古代廉政对联集萃

古代廉政对联集萃

一、勤政篇(45副)

1、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

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河南内乡县衙三省堂联 清代知县高以永撰

2、法合理与情,倘能三字兼收庶无冤狱;清须勤且慎,莫谓一钱不要便是好官。

——江西浮梁古县衙联

3、不要百姓半文钱, 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贵州兴义府大堂联 清代 余云焕撰

4、一柱擎天头势重;十年踏地脚跟牢。

——四川行署大门联 南宋余 玠撰

5、领郡愧难胜,愿闾阎俗变饮羊,人除害马;同舟须共济,与僚寀政期训雉,节

励悬鱼。

——桂林府署联 清代余小霞撰

6、为民官,为民仆,鞠躬尽瘁,死方有已;分国喜,分国忧,沥胆披肝,生定无

停。

7、地当黄运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十里河流,涓滴都从心上过;官作军民之主,

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徐州道署联 清代 张 鼎撰

8、不生事,不懈审,自然无事;能教民,能养民,便是亲民。

——江苏江阴县衙大堂联

——清 程祖洛撰

——山西榆次县衙联

11、尽力尽心,未能十分尽职;任劳任怨,不敢半点任功。

——浙江江山县大堂联 清代 蔡东轩题

12、吃无钱饭,须知来处不易;说现成话,只恐当局者迷。

—— 江苏高邮护国寺斋堂联

13、念厥职非轻,休戚与六邑相关:曰慎,曰清,曰勤敏;求斯心可问,是非唯群

言是度:不宽,不猛,不因循。

——清代宁波府郡署联 一任太守书写

14、扪心自惭兴利少;极目只觉旷官多。

——四川蓬溪县大堂联 清代潘先珍撰

15、历叹古今良吏少;须知天下苦人多。

——湖北巴东县鲁家湾石壁联 吴骏绩 冯锦文撰 9、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10、要办事,莫生事;要任怨,莫敛怨;可兴利,毋近利;可急功,毋喜功!

16、勉力为之,正人心,原风俗,实惟根本;文治彰矣,拔真才,加训迪,勿懈功

夫。

——奉天府丞署联 清代 梁上国撰

17、官有典常,任一日则尽一日之心,况兼地广事繁,敢不夙兴夜寐?民供正课,

宽几分则受几分之惠,纵使时丰岁稔,常如怨暑咨寒。 ——甘

肃武威府衙堂联

18、勤补拙,俭养廉,更无暇馈问迎送,来往宾朋须谅我;让化争,诚去伪,敬以

告父兄耆老,教诲子弟各成人。

——江苏江都县署联 清代 陈文述撰

19、天地自成文,江山有美;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

——浙江学署衙门联 清代彭元瑞撰

20、领命知大郡,感频年捍患御灾,创者立、废者兴、教者深、养者厚,寝食弗遑,

纯以救民尽臣职;使君统名府,听百姓歌功颂德,良已安、顽已化、劫已转、岁已登,

贤劳备至,力能造福契天心。

——河南南阳府衙联

21、雍睦八家同,能服先畴,颇有乡风安古处;畲菑三岁始,永除后患,断无地角

累升科。

——广西 林村劝农亭联 清李彦章题

22、万二千家为乡,看水田再熟,洫路叫流,到处争留吾所憩;三百六旬成岁,忆

春晚观风,秋晴喜雨,连年频与尔相亲。 ——广西 宾州劝农亭联 清

李彦章题

23、地利极膏腴,十万山近绕澄江,今年喜雨足田肥,人和岁稔;边情须体察,三

百里亲来行县,到处得兴农课士,问俗观风。 ——广西上林县劝农亭联 清

代 李彦章题

24、供长生位,刊德政碑,莫非世俗虚文,可有几件事烈烈轰轰,不辱没龙山凤水;

挂回避榜,贴铭誓联,都是官场假象,只要这点心干干净净,对得住白日青天。

{于成龙对联}.

—— 安庆府署联 清 徐士林撰

25、谨关梁,完要害,千里长边,幸一烽未起;省刑罚,薄税敛,六年镇抚,愧五

技已穷。

——河北 宣府署门联 明 刘永祚撰

{于成龙对联}.

26、政能清简成风俗;邑有流亡愧俸钱。

——安徽巢湖县衙联

27、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

——浙江绍兴禹王庙联

28、谁谓民愚, 毁誉当存三代直;自知己拙, 先劳莫放一时闲。

——安徽怀远县衙联 清代 唐 暄撰

29、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湖北襄阳古隆中“三顾堂”正门联 明代 游 俊撰

30、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成都武侯祠联 清末 赵 藩撰

31、 名场似弈无同局;吏道如诗有别裁。

——湖南 桑植县署衙门联 清 顾奎光撰

32、俨龙见于尸室,小心翼翼;听鸡鸣而早起,为善孳孳。

——安徽藩臬署联 明代吴岳秀撰

33、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苏州网师园题联 清 郑 燮

34、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宋 薛 极 奏疏句

35、公作一方资保障;民歌四序乐平安。

——安徽 宿州州衙联

36、重门洞开,要事事勿负寸心,方称良吏;高山仰止,莫矜矜不持一石,便算清

名。 ——北京通州衙门联 清 于成龙

37、五载营田,辟柴草劝耕桑,不盖不乘,受几多雨雨风风,急国事亦急家事;三

农乐业,靖萑符修保约,有巢有奉,安无数林林总总,为民谋即为孙谋。

——为江西安仁屯署题联 清 翟凤翥撰

38、皖山耸翠, 皖水拖蓝, 笑一官于皖北有缘,两载皖城惭建树;春雨流膏, 春风

吹暖, 喜七乡之春耕无恙, 二分春色过花朝。 ——安

徽 怀宁县衙联

39、 有守尤贵有为,徒博清名,何补民生国计;善政不如善教,但夸济干,犹惭制

锦烹鲜!

——福建侯官县署联 清 郑佐成撰{于成龙对联}.

40、官须守正做来,苟事事瞻顾因循,纵免刑章终造孽;民欲持平待去,看个个流

离颠沛,忍将膏血入私囊。

——江苏省抚署联 清 丁日昌

41、做不完子臣弟友工夫,愿来世百行咸修,五伦克尽;尝遍了国难家愁滋味,到

如今一肩永卸,两手空归。

——安徽凤阳县衙联 清末 陶先益撰

42、问此官何事最忙?冠盖遥临,酒醴笙簧皆要政;笑终岁为人作嫁,脂膏已竭,

亲朋僮仆孰知恩?

——陕西粮道衙门三堂联 清代张集馨撰

43、居一日官,尽一日心,无怠无荒,当思于物有济; 治百姓难,爱百姓易,同好

同恶,惟在强恕而行。

——明代开国大臣 徐 达撰

——山东督署联

45、湖山在目,玉局曾来,又七百年于兹矣;冰雪为心,科徭不扰,斯二千石之职

欤。 ——杭州府署联 清代 成世瑄撰 44、 襟带七十二泉源,到处皆马蹄秋水;管领一百八州县,无时不虎尾春冰。

二、守廉篇(49副)

1、选官擢吏贤而举;考政核绩廉以衡。

——河南内乡县衙联

2、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明 冯梦龙撰

3、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端州郡斋壁 宋 包拯书

4、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养廉。

——湖南慈利县官厅联 清 姚步瀛撰

5、但使无颜皆可富;若非有骨岂能贫!

——清 大臣徐士林诗摘

6、佩鄂国至言,不爱钱不惜命;与文山比烈,曰取义曰成仁。 —

—扬州史可法祠墓 清代 陈弘谋题

7、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

俭,还从宽处保廉隅。

——杭州府署联 清代 薛时雨撰

8、丹心一颗,千金哪比人格贵;清风两袖,万贯不移品行贞。 ——江西浮梁古县衙联

9、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 ——江苏道官署厅堂联 清 陶 澍题

10、所判案非皆允也,贪一毫枉法脏,唯恐子孙有报;不爱钱敢曰廉乎?存半点徇

私念,是知鬼神难欺。

——辽宁 凤城衙门联 清末 樊公佩撰

11、作汾阳一行吏,春温秋肃;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

——山西汾阳县衙联

12、廉吏可为,鲁山四面墙垣少;达人知足,陶令归来岁月多。 —

—南京小仓山房联 清代 徐兆璜题

13、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

——清 文人俞鹤湖 赠陆陇其诗摘

14、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

——明 大臣王恕自署门联

15、一肩行李,试问封建官场有几?两袖清风,且看苏州太守如

何! ——苏州况公祠联

16、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凌,谁替你披枷带锁;一丝半粒,无非百姓

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

——清 于成龙 任福建按察使时撰书于公堂联

17、赃官贪婪,将图富也!孰知后代不贤,以一掷弃千金,枉自遗百般唾骂;良吏

清操,岂望名哉?实痛小民所苦,守千天如一日,难尽保万姓平康。

——清 常大忠任安徽潜山县令撰写的官署联

18、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清 程祖洛抚吴时自书官斋联

19、反己有真修,须留神检到心身界上;加工无别法,务着力打开义利关头。

——福建鳌峰书院联 清代 林枝春题

20、廉洁为心,忠信为仗;文章在册,功德在民。

——广西柳州柳侯祠联 清 伍长华撰

21、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禁止馈送檄》摘句 清 张伯行撰

22、节砺悬鱼,溯五年抚字劳心, 泮水鸱鸮齐感化;治传留犊,听四野讴歌盈耳, 淮南鸡犬尽欢腾。

——安徽寿县县衙联 清代 王松斋撰

23、地重米襄阳,至今绣水清冷,如见冰心映秋月;家临包孝肃,共此巢湖灌注, 须教铁面带春风。

——安徽无为州衙联 清末 方 澍撰

24、辩善在读书, 披信史, 考春秋,览古观今, 试问谁人能掩盖?植私如助火, 始焰燃, 继郁灼,焚身丧耻, 此间几个不糊涂。

——安徽庐州府衙联

25、青天府尹,官铡民铡王侯亦铡,狗头龙首有何异,一贪即成腐;四知太守,你知我知天神皆知,一钱千金无甚别,唯清才是廉。

26、武穆两言,不爱不怕;文成一诀,即知即行。

——岳王庙联 清代 宗稷辰联

27、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旧唐书〃崔彦昭传》 五代后晋 刘 昫修

28、俸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于成龙对联}.

——清 林 译 任浙江海宁教谕时撰

29、典郡矢清廉,归装片石;论诗重忠孝,大集千秋。

——清 孔梧卿赠彡石公陆元鋐联

30、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乃是清。

——清 戴远山送桐峰官滇南 赠联

——安徽霍丘县衙

32、汲水浇花,亦思于物有济;扫窗设几,要在予心以安。

——清 汪退谷书房联

33、为伦类中所当行之事;作天地间不可少之人。

——清 黄绍统自署联

34、大惧与众人同数;须知保晚节尤难。

——清人《争坐位帖》集字联

35、听政有余闲,不妨甓运陶斋,花栽潘县;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水,两袖清风。 ——云南姚安府联 明 李贽题 31、国法人情, 能持平诉讼何有;门徒堂卒, 当节制豺狼自无。

于成龙对联篇二

曾璧光为什么要学习于成龙精神

曾璧光为什么要学习于成龙精神?

曾璧光为什么要学习于成龙精神?本文谈一谈:

坚持廉政

曾璧光由于其一贯坚持廉政的处世态度而因政绩卓越,身居贵州巡抚之要职。在这段时期内曾璧光的政绩主要表现在对贵州腐败吏治的规范与建设对贵州奢靡风气的整治与变易以及重视贵州地区的文化教育三个方面。

曾璧光在贵州巡抚任上的突出贡献是其践行儒家“三不朽○1”的人生理想的写照。(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一般认为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真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分别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王文成公王守仁和曾文正公曾国藩(半个)。 王守仁,又叫王阳明,是明朝的浙江人。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心学大师”,对于人生存在意义所作的哲学反思,具有反叛性、挑战性。他的功劳在于使得人的主体意识得到空前提高,这个也是一翻思想意识的历史。王阳明还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曾国藩,曾国藩这个人物有点争论,但是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上也有成就。所以说,凡是“三不朽”人物都有够三条,立德立功立言。他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曾国藩大到治国、治军,小到治家、修身都有很多东西值得人们思考和学习。毛泽东认为,曾国藩学术之所以有“可贵”之处,在于不拘泥词章文字本身。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都把他作为人格偶像来崇拜。毛泽东有一次给信黎锦熙写信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公。”就是近代的人对我来讲,最佩服的人就是曾文公了,就是曾文公。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弟说:“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札”。有人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璧光说,我是一介儒生,我对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生“三不朽”。

一、兴利除弊。规范与建设黔吏治

贵州战乱频繁百废待举之状态与民休息、发展生产乃为首要任务。但地方官吏作风建设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时官场之中朋比结纳、馈送请托拉关系之风盛行贵州地区。为了解决这一地区的问题与矛盾,清朝政权执掌者将于成龙从直隶调至两江。

据《清黔实录》记载同治六年二月癸卯年月日“升直隶巡抚曾璧光为贵州巡抚,光绪元年八月曾璧光病逝于任上。这短短的九年时间,是曾璧光生命中的最后几年。虽然此时他已年近古稀,但治事益愈发小心甚至达到事必躬亲的地步“凡奏折文议稿皆自写自批”。怀着谨慎的态度秉承一贯的做法。曾璧光对贵州地区自上而下地实施了一系列的整顿与革新。吏治整顿一直是曾璧光关注的焦点。在长期的从政生涯中曾璧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曾璧光上任贵州巡抚伊始便微服深入民间微服调查。面对“州县各官厉民积弊处处皆然的状况他也不禁感叹”朝廷设官分职皆为治民而与民最亲莫如州县。

近年来积弊成习,亲民者反以累民。甚有不知廉耻为何物,而“天理人心”四字置之高阁不问矣。“吏员们越来越坏何时止乎”。毕竟官场吏治的腐败自国家机器形成以来,一直是历朝历代普遍而长久的难题。然作为治官之领导,并出于自己对此现象的深恶痛绝,曾璧光不得不大力着手整治首当其冲的便是禁“馈赠”之风。针对“官员生辰、令节(元旦、春节等)、到任(官员到职上任)、署印、(代理官职。旧时官印最重要,同于官位,故名)卸事自下而上无不递相馈送视地方大小区别等差,盈千累百。

曾璧光提出学习于成龙○1精神:“为正义之事不避危难、匡扶天下的责任情怀”;“为民作主、诚心实政的从政态度”;“勇于任事、开拓创新的为官品质”;“刻苦“以上率下,以正治政”“打铁还需自身硬”、“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的人格风范。

二、于成龙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1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

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清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当地百姓听到于成龙离去的消息,一片哭号,依依不舍,相送数十里。

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

作为清代社会优秀官员的代表,在清朝一代具有重要影响。康熙帝曾对他有极高的评价:“人臣之标准”、“天下廉吏第一”等等,确非溢美之辞。近年来,歌颂于成龙的影视、戏剧在全国热播和上演,最近上海京剧院的《廉吏于成龙》在山西的激情演绎,都充分说明,虽然三百多年过去了,时代发生了巨大变迁,但是,于成龙精神仍然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举凡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其必然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代表者,与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于成龙精神集中体现了民族传统美德和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联系当前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的时代要求,作为后来者的我们,应着重从四方面学习继承并发扬光大。

三、为正义之事不避危难、匡扶天下的责任情怀

于成龙生活于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时期。这个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社会两大基本矛盾在持续加剧中走向尖锐化。从阶级矛盾的尖锐化看,明末统治集团在全面腐败中迅速走向全面腐朽,社会黑暗无以复加,农民大起义的风暴风起云涌,最终在农民造反的烈火中埋葬了朱明王朝。从民族矛盾的尖锐化看,明

末统治者内外交困,在辽东与后金(崇祯9年改国号大清)持续的战争中连连失利,最后全面崩溃,由新兴的大清实现了社会的改朝换代。

作为一介布衣的于成龙,就经历了这样一个社会剧痛与剧变的特殊年代并走向成熟。他自幼过着艰苦的耕读生活,曾在本州和省城刻苦攻读,也曾为生计下窑挖煤。长期社会动荡和下层社会的磨炼,使他的学习和思想能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社会民生,推崇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形成了“为学务敦实行,不屑词章之末”的学习态度,在修身齐家的艰苦生活中,心底始终涌动着一种匡扶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为此,他在明末和清初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由于时局纷扰和科场腐败,只在明崇祯12年取得一个副榜贡生的功名,这使他不得一酬鸿图壮志。

顺治末年,随着清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清廷亟需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充实基层政权,遂放宽政策多方延揽人才,选派明末有一定功名的人士到新攻占的地方任职,这就为于成龙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意外的机遇。面对这迟来的机遇,于成龙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是民族观念的压力。即儒家学说中“夏夷君臣之辨”的观念,为异族统治者服务是否违背了儒家的忠孝节义观;二是社会风险的压力。所去的南方县份既偏远落后,又战乱未止,在一般人看来,基本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何谈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三是家庭责任的压力。当时于成龙已44岁了,作为一家之主,上有老母下有妻小,家庭尚属温饱,正宜阖家团圆安享太平生活,而背井离乡,蹈险履危,智者所不为也。因此,当他揭选(以抽签方式)为广西罗城知县后,竟然“亲者不以为亲,友者不以为友,自觉面目可憎”;已做官的同年学友也“慷慨仗义,反复开明粤西非吉祥之地,素知成龙家食尚可资给,力劝勿往,以缴凭(辞职)为高见”。面对大家的一致反对,于成龙没有动摇,“私心自揣,读书一场,曾知见利勿趋、见害勿避古人‘义不辞难’之说何为也!”他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为治国平天下的信念而奋斗的人生归宿。应当指出,这一选择与他同时期持反清复明态度的思想家顾亭林先生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殊途而同归的。赴任前与学友辞行,他说:“我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毋昧天理良心四字!”朴实的语言掷地有声,充分表达了我们民族知识分子位卑未取忘忧国,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的社会责任情怀。

四、为民作主、诚心实政的从政态度

为民作主、诚心实政的为政态度,是于成龙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其做官后的必然表现,是以“忠君爱民”为核心的封建时代政治伦理为支撑的。于成龙的官民观、政绩观以及廉政观,体现了其时代民本思想的最高境界。他认为,“官之于民,犹父之于子也。父不慈则子不孝,官不清则民不良”。他强调官员必须从“诚”字出发,重官德、养[廉耻],对百姓{必时其饮食,体其寒暖,事事发于至诚;规其饥寒,勤其劝化,事事出于无伪。盖无伪则有实心„„若徒外面摭拾一二件便民好事,以为得意,亦市名也,其去残忍者几希耳!”秉持知行合一的人生理念,于成龙从顺治18年出仕至康熙23年病卒任上,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在24年的官宦生涯中,无论官职大小、身处何时何地,面对何事何人,都能从真诚关心百姓、切实改善民生的

强烈责任感出发,敢于直面突出矛盾,敢于触及难点热点,敢为别人所不敢为不愿为,而决不因循推诿、明哲保身,其诚心实政、勇于负责的为政态度突出鲜明,一以贯之。

顺治18年,于成龙初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作为民族地区,当时不仅经济社会落后,且迭经20年战争摧残。因局势未稳,盗贼横行,清廷此前派去的两任知县,一个被杀,一个逃亡,后派的再不敢赴任。整个县境荒草蔽野,劫后余生的百姓避居岩谷,县城内一片废墟,只有居民六家、草房数间,县衙也是三间破茅屋。如此险恶的环境,加之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与他先后来到的九名随从不久即四死五逃。困境中的于成龙置生死荣辱于度外,“毛头赤脚”与百姓打成一片,紧紧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针对杀掠成风的社会治安问题,针对地方大户挑动民族仇杀、不听号令的问题,针对发展经济中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敢于动真碰硬,大刀阔斧地推出了一系列整顿治安、恢复生产、民族和睦的举措。县境内初步安定后,又着力于解决邻县豪强经常入境抢掠的突出问题。在上报请示柳州府迟迟无果的情况下,他从“身为父母而可使子女遭殃乎”的责任感出发,又甘冒触犯“未奉命而专征,功成也在不赦之条”法令的严重后果,决心“奋不顾身,为民而死”,果断组织乡民练兵,并大造声势,声称要亲率前往征讨剿杀。在强力震慑下,邻县豪强只得前来“乞恩讲和,抢掳男女、牛只尽行退还”。事后,上司从当时社会亟需稳定、恢复生产的实际出发,并没有怪罪他,“反厌各州县之请兵不已、报盗不休为多事也”。这样,又为罗城医治战乱创伤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三年时间,就使罗城这个广西遭战争破坏最重的县,呈现了“时和年丰、官民亲睦”的新气象,被树为全省治理的样板县。

到康熙19年,于成龙已升任直隶巡抚。作为一方封疆大吏,他上任伊始,即着力解决了直隶宣化府民众长期“包纳荒粮”的热点难点问题,依然体现了他为民请命、决不因循苟且的为政态度。由于多年前永定河洪水泛滥,造成宣化府数县区大片良田遭水冲沙压后,成为不毛之地,而失地农民却仍然承担着原有的沉重赋额。百姓多年“包粮为累”,地方官因关切“考成”(政绩考核)催征不误。前任巡抚曾于康熙14年上疏清廷请求蠲免(免除[租税、罚款、劳役等),户部却以“历年钱粮俱系报完,不系未完拖欠”为由驳回。于成龙在组织人员迅速勘明确实亩数后,再次上疏清廷请免。他痛切陈词:“查粮从地出,地既积荒而历年钱粮仍报全完者,是皆小民竭尽脂膏以包赔也!臣思民之有地,原籍所产以资生;今地荒而粮存,不特无以资生,而且以为害也。边缴穷黎,绵力几何,奚堪永远包赔?此数处之荒粮一日不除,则数处之民生一日不遂!”户部虽仍以“事关永镯钱粮,不便遽议”驳回,但最终得到康熙帝的支持,清廷遂准“其(康熙)二十年为始照数豁免”所有水冲沙压地共1800余顷的钱粮正赋。

于成龙为官各地,只要是符民意、顺民心、关切民生利益的事,都能做到实心实意、立说立行,心无羁绊、全力以赴。其诚心实政的精神,为我们倡导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提供了历史文化相契合的照映。

五、勇于任事、开拓创新的为官品质

在于成龙的施政实践中,秉持为民作主、诚心实政的为政态度,必须具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魄力,这在墨守陈规、麻木不仁、敷衍塞责的封建官场尤其是难能可贵的。清朝初年,官员尤其是汉族基层官员要做事和做成事的环境十分恶劣。一方面清廷在政治上强化束缚。清朝既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汉族官员和百姓极为防范,颁布了诸多严刑峻法以防不测,“未奉命而专征”是杀头的罪名即属此类,造成地方官不能为和不敢为;另一方面清廷在经济上竭泽而渔。长期战乱、经济崩溃,民不聊生、百废待兴,已使地方治理积重难返,清廷还把严重的财政困难转嫁地方,采取加重正赋和“法外诛求”等被于成龙斥之为“敲骨吸髓”的种种手段巧取豪夺,也成为地方官员难有作为的又一制度性原因。因此,对有位就要有为的于成龙来说,治理地方、发展经济,既是他全力以赴的使命,也具有极大的政治风险。面对责任和风险,于成龙总是从造福社会苍生出发,凡认准了的,就不计个人荣辱毁誉,重实际,讲真话,求实效,抓落实,即使逾越朝廷规矩、获罪上司也在所不辞。对于一些具体制度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大胆突破,始终保持了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在罗城任上,针对广西战后“丁少民贫”、群众负担深重的实际,他坚持不懈致力于“疏盐引”,带头多次上疏呼吁,要求改革按明朝户籍人口数强行摊销食盐的盐政制度,终于使清廷于康熙3年在广西实行了按实际人口数派销食盐的“区划户口食盐之法”,使广西的巨额盐引数减去三分之二,罗城减少了四分之三。之后,又针对官商勾结造成盐价“踊贵”,导致“民贫愈不可支”的问题要求上司“早为变计”,提出了实质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便流商”的建议。

康熙6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四川素称“天府之国”,但此时作为明末清初战乱的重灾区,大批人口死伤逃亡,造成大量良田弃荒,合州加上3个属县,合计只有人口100余户。于成龙目睹地方荒残,确定以“招民垦荒”为急务。为了解决流民招不来和留不住的突出矛盾,于成龙深入调查、殚精竭虑,确定从产权问题入手,果断地提出和推行了对无主房屋田产“凡一插占即为己业,后亦不得争论”的政策,先于清廷康熙22年(1683年)颁布的“禁止原主认业”的法令15年,使合州迅速出现了流民集聚、安居乐业的新局面。在任直隶巡抚和两江总督期间,基于自己长期基层工作的深切体会,他对清廷严苛的干部考核制度(即考成制,其中有类似官员考核一票否决的规定)提出异议,认为不利于吏治建设和人才培养,造成“问其官则席不暇暖,问其职则整顿无心,势使然也”,从而使“远大之器,困于百里,深为可惜!”为此,他多次上疏康熙帝举荐人才,请求破格擢用,使不少清廉有为的基层官员得到提拔重用。正是由于他具有求真务实、敢担风险的为政胆识,勇于突破各种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的束缚,才使他在各地的施政实践中不同凡响、多有建树,曾先后在罗城、黄州、福建任上三次被荐举为“卓异”(清代考核官员的制度,清廉和才能优异者),并最终得到康熙帝的器重,从而在清初窒息的官场政治中不被湮没而终成一代名臣。于成龙锐意进取的精神,与我们现在倡导的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要求是内在一致的。

于成龙对联篇三

于成龙廉政文化园简介

于成龙廉政文化园简介

于成龙廉政文化园规划占地580余亩,主要有于氏家族陵园区、中华廉政文化博物馆、方山民俗街、廉政教育培训区、于成龙故居和农业生态体验区,规划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园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华廉政文化和廉吏风采的展示平台、廉政文化的研究基地和教育中心。他们还将开发“鱼”成龙、“莲”文化等系列旅游文化产品,以及于成龙酒、“于半鸭”“于青菜”“于豆腐”“于糠粥”等饮食文化产品,打造全国首家集廉吏故里、廉政文化、廉政教育、廉政产业、生态园林为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

廉政教育培训区是吕梁市委党校的廉政教育基地,以及吕梁市政府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培训区由22眼窑洞组成一排。这是为了纪念于成龙22年的做官历程,窑洞由西至东,里面用图画、拓片、雕像、实物展示着于成龙一生的经历和事迹,每眼窑洞的门楣上都用四个字来总结该展厅里的主题。廊柱上挂有不同内容的对联,这是后人对于成龙的各种评价。

于成龙对联篇四

一代廉吏于青菜

山西省方山县老龄委主任 魏兴元 邮编:033100

咏泰州人物

刘熙载

辞别人寰若许年,

哲言常见后昆篇。

先生月旦多卓识,

知下萤功绝韦编。

任大椿

经史久研训话通,

专攻尔雅说文精。

身居官场轻荣禄,

磨损毛錐著述丰。

朱东润

万卷诗书在腹中,

千年文史数家珍。

先生大著曾开卷,

从此更加识放翁。

{于成龙对联}.

杨柳枝·咏郑板桥

清朝赫赫大清官,不只挥毫画竹竿。

为政节操清似水,先生美誉永流传。

雀踏枝·日军罪恶

回忆当年真可怕,

日寇飞机镇日空中炸。

炸弹如林如雨泻,万家庐舍堆残瓦。

哭声动地泪盈把,昔日亲人转瞬何在也? 人民处在铁蹄下,东来豺虎正称霸。

其二 日寇罪恶

闻道当年炸重庆,为避奇灾,人躲防空洞。 陆续进来千万众,本来环境已沉闷。

可恨汉奸潜引领,致使敌机目的很精准。 待到炸停机远遁,同胞半万无生命。

其三 日寇罪证

日寇当年进东北,霸我田畴,夺我民间屋。 逼迫土民强迁出,跑到山中友麋鹿。

物质艰难何用说,无处藏身冒雨经霜雪。 即此强横犹未足,后来又把沈阳袭。

其四 日军罪责

日寇行为如野兽,丧尽文明,骚味冲天臭。 自从踏上神州路,红妆受辱无其数。

多少蛾眉与闺秀,强被东洋,征作慰安妇 。 一世一生难吐苦,残年回想心如煮。

其五 日寇罪状

日寇侵华真可恶,笔似森林,其罪难详述。 煤铁矿藏恣採掘,多年将我资源夺。

更把华工久奴役,动辄挥鞭,打出满身血。 唆使疯狂狼狗扑,噬完肌肉余残骨。

雀踏枝·日军罪行

其六

回看从前诸战犯,人性毫无,个个心肝烂。 杀我同胞千百万,触目惊心看手段。

生命被夺还不算,割肺挖心,火里烧成碳。 千载古邦天地暗,母亲遇害儿肠断。 其七 日军罪孽

证据口供今尚在,军国邪魔犯下滔天罪。 文过饰非已不对,年年还把神社拜。 冥顽不化最安倍,不肯道歉态度尤其赖。 行径越来越倒退,正义人群皆反对。

雀踏枝·吕梁抗日英雄陈正孝 声震汾阳追往昔, 虎口拔牙,

智勇谁能匹?

敌寇几回思捕缉, 亲临竟使敌疏忽。

三战护粮三报捷, 促使东洋,

越似日将落。

地覆天翻七十载, 传奇一段今犹说。

固关

岭色千重翠万重, 当年走过于成龙。 一篇诗句传九宇, 三百年来草木芬。

方山

横泉水库浪粼粼, 北武当山高入云。 后则沟村槐树古, 班庄化石证猿人。

韩城

遭受宫刑志未移, 写成史记世惊奇。 乡园因你增光彩, 万古扬辉在陕西。

菩萨蛮 · 反腐呈新貌 今年共说政风好, 最舒心是邪浊扫。 弊革应酬稀,

行廉遵党规。

干群心贴近,

共织强华梦,

他日我神州,

全球第一流。

忆秦娥 ·忆日军罪行

东洋恶,

忆曾犯境侵中国。

侵中国,

铁蹄到处,

压城云黑!

多少同胞眠血泊,

有时鬼子焚房屋。

焚房屋,

流离颠沛,

吾民安适?

西江月咏昔日明星 刘晓庆女士

凭仗超群演技,

赢来四海名扬。

却因得志便轻狂,

一例难逃法网。

走出人生低谷,

心胸再写新章。

闻君将演《武媚娘》,

多少粉丝翘望。

碧云深·咏明星(陈道明) 忆畴昔,

万家视你面庞熟。

面庞熟,

清宫剧里,

你演玄烨。

丹心不辱委员职,

参加两会言词激。

言词挚,

批评媒体,一针见血!

于成龙对联篇五

三年级主题学习课本 最后单元练习

主题学习语文园地

第一本

一、与新字交朋友

二、本书阅读学习中,我结识了许多生字朋友

偏僻( ) 耀眼( ) 衣襟( ) 遒劲( ) 屹立( ) 倭瓜( ) 殷勤

( )

三、我积累了四字成语

地久天长,身临其境,独一无二,莫名其妙,风景优美,景色宜人,五湖四海,脱胎换骨,无影无踪,若无其事,慢条斯理,情不自禁,凿璧借光

四、我能把文章与相对应和作者连线、{于成龙对联}.

金波

五、你最喜欢本书中的哪篇文章?为什么?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天使的便条》,作者是(冯国川)。因为六岁的小女孩因病离世了,但她却在家中的许多角落里留下了爱心便条,上面大多写着“我爱你们”,一张张便条述说着他对家人的爱。这个天使般的女孩用最独特的方式,将爱延续到永远。

六、我搜集的名人名言。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成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还有:毛泽东、周恩来,列宁等人的名言

七、故事人物连连看。

虚心好学

热爱读书

锲而不舍

勤劳善良李四光

八、在本书阅读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篇文章使你受到的启发最大?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焦耳求知-好学》作者(陈运高)讲了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欢物理学,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勤学好问的焦耳不断学习,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以己为镜》讲了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母亲再三告诫他,但他一直不以为然,后来,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让他明白了: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以己为镜,终于映照出他生命的辉煌。

第二本

一、在本书中,我结识了好多生字朋友,我要工整地写下来。

二、我积累了四字成语

冉冉升起,举目远眺,心旷神怡,兴致勃勃,滔滔不绝,诗情画意,波光粼粼, 翩翩起舞,五彩斑斓,暴风骤雨,晕头转向,肆无忌惮,爱不释手,凶神恶煞

三、我收获了描写秋天的佳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

“寒潭印白月,秋雨上青苔”--(唐) 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

周小薇在《秋日里遐想无限》引用了许多诗句:秋天的声音真的悦耳。夕阳下,蛙声响起,“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秋天真是多情的季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秋风伤情,引起“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五、我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

《秋色如画》作者(罗玥汐)好句: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高粱涨红了脸,在高粱田里,一阵风吹来,好似红色的浪花。谷子笑得合不拢嘴,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农民伯伯正挥汗如雨地收割,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枫叶如丹》作者(袁鹰)好句: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六、课文收获

通过阅读本书文章,我知道了一些新的科学知识

植物:《奇异的植物世界》里:“哈哈树”树上的果子被风一吹,就会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蜡烛树”剥开树枝的树皮,用火一点,就真的能点着,和烛光一样明亮;“醉草”草里含有酒精;“捕蝇草”当虫子爬到它的草叶上,就能闭合起来,把虫子“吃”掉;

还有,能像吹笛子一样的荷花,叫水笛花。

《会行走的植物》南美洲能行走的植物—卷柏。水分不足时,身子蜷缩成圆球状,随风滚动,找到水后,根重新钻到土壤里,安居下来。

动物:《变色龙》作者(刘梦熊)变色龙能随着周围环境变换自己肤色。

《红蚂蚁》(作者[法]法布尔)蚂蚁认路,不是凭气味,至少不是完全凭气味来认路的,而是主要靠视力,同时它还是有记忆力的。

七、我在科学家身上学到的品质

我从法布尔身上学到:法布尔从小就对大自然发生的事情特别感兴趣,时常留心观察,自己寻找答案。研究昆虫经常进入“忘我”的境界。法布尔抱着对“科学真理的挚爱”精神,去探索昆虫世界,从而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法布尔的故事》(作者:桑榆))

八、畅所欲言

分享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于成龙对联}.

其他知识点:

《植物中的闹钟》作者(郭晓英)引用了12种花卉编成的歌谣:一月腊梅凌寒开;二月红梅香雪海;三月迎春报春来;四月牡丹又吐艳;五月芍药大又圆;六月栀子香又白;七月荷花满池开;八月凤仙染指盖;九月桂花吐芬芳;十月芙蓉千百态;十一月菊花放异彩;十二月品红顶寒来

这就使我想起,语文园地四中,12个月植物的歌谣: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 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 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箩卜上称称; 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世界上荣获“弹性之王”称号的物质---橡胶。 古德意 醉心于橡胶的研究,1844年,获得 硫化橡胶的专利。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期的蔡伦 改进了造纸术。

第三本

一、字词过关

1、我会用十二生肖填成语

(鼠)目寸光 (牛)刀小试 (虎)背熊腰 狡(兔)三窟

(龙)飞凤舞 画(蛇)添足 (马)不停蹄 (羊)肠小道

尖嘴(猴)腮 闻(鸡)起舞 (狗)急跳墙 牧(猪)奴戏

2、我积累了许多描写景物的好词

阡陌交通,波光粼粼,随风摇曳,惊涛拍岸,怪石嶙峋,层层叠叠

上一篇:两组谚语
下一篇:五年级作文辅导资料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