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语录

来源:快速阅读法 发布时间:2020-03-29 点击:

了凡四训语录篇一

了凡四训(原文及白话)

了凡四训原文及白话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义 是诸佛教

佛学在线网站倡印 网址:邮箱:web@foxue.org

了凡四训原文及白话

1、袁了凡四训铸板流通序„„„„(1)

2、了凡四训„„„„„„„„„„(5)

一、立命之学„„„„„„„„„„„„„„„„„(6)

二、改过之法„„„„„„„„„„„„„„„„„(11)

三、积善之方„„„„„„„„„„„„„„„„„(14){了凡四训语录}.

四、谦德之效„„„„„„„„„„„„„„„„„(23)

3、了凡四训白话篇„„„„„„„(25) 第一篇 立命之学„„„„„„„„„„„„„„„(27) 第二篇 改过之法„„„„„„„„„„„„„„„(41) 第三篇 积善之方„„„„„„„„„„„„„„„(49) 第四篇 谦德之效„„„„„„„„„„„„„„„(75) 整理人的话„„„„„„„„„„„„„„„„„„(80) 附录 云谷禅师授袁了凡功过格参云栖大师自知录„(82) 袁了凡居士略传„„„„„„„„„„„„„„„„(85)

袁了凡四训铸板流通序

印光大师

圣贤之道.唯诚与明。圣狂之分.在乎一念。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其操纵得失之象.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纵任也。须知诚之一字.乃圣凡同具.一如不二之真心。明之一字.乃存养省察.从凡至圣之达道。然在凡夫地.日用之间.万境交集。一不觉察.难免种种违理情想.瞥尔而生。此想既生.则真心遂受锢蔽。而凡所作为.咸失其中正矣。若不加一番切实工夫.克除净尽。则愈趋愈下.莫知底极。徒具作圣之心.永沦下愚之队。可不哀哉。然作圣不难.在自明其明德。欲明其明德.须从格物致知下手。倘人欲之物.不能极力格除。则本有真知.决难彻底显现。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理情想.暂萌于心。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现。但照前境.不随境转。妍媸自彼.于我何干。来不预计.去不留恋。若或违理情想.稍有萌动。即当严以攻治.剿除令尽。如与贼军对敌.不但不使侵我封疆.尚须斩将搴旗.剿灭余党。其制军之法.必须严以自治.毋怠毋忽。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加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与之相对。则军威远振.贼党寒心。惧罹灭种之极戮.冀沾安抚之洪恩。从兹相率投降.归顺至化。尽革先心.聿修后德。将不出户.兵不血刃。举寇仇皆为赤子.即叛逆悉作良民。上行下效.率土清宁。不动干戈.坐致太平矣。如上所说.则由格物而致知.由致知而克明明德。诚明一致.即凡成圣矣。其或根器陋劣。未能收效。当效赵阅道日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帝.不敢告者.即不敢为。袁了凡诸{了凡四训语录}.

恶莫作.众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俾造物不能独擅其权。受持功过格.凡举心动念.及所言所行.善恶纤悉皆记.以期善日增而恶日减。初则善恶参杂.久则唯善无恶。故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现生优入圣贤之域.报尽高登极乐之乡。行为世则.言为世法。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可自轻而退屈。或问.格物.乃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致知.乃推极吾之知识.必使一一晓了也。何得以人欲为物.真知为知.克治显现为格致乎。答曰.诚与明德.皆约自心之本体而言。名虽有二.体本唯一也。知与意心.兼约自心之体用而言。实则即三而一也。格致诚正明.(此指明明德之明、与诚明之明、)五者皆约闲邪存诚返妄归真而言。其检点省察造诣工夫.明为总纲.格致诚正乃别目耳。修身正心诚意致知.皆所以明明德也。倘自心木有之真知为物欲所蔽.则意不诚而心不正矣。若能格而除之.则是慧风扫荡障云尽.心月孤圆朗中天矣。此圣人示人从泛至切从疏至亲之决定次序也。若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俾吾心知识悉皆明了.方能诚意者。则唯博览群书遍游天下之人.方能诚意正心以明其明德。未能博览阅历者.纵有纯厚天姿.于诚意正心.皆无其分.况其下焉哉。有是理乎。然一切不深穷理之士.与无知无识之人.若闻理性.多皆高推圣境.自处凡愚。不肯奋发勉励.遵循从事。若告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或善或恶.各有其报。则必畏恶果而断恶因.修善因而冀善果。善恶不出身口意三。既知因果.自可防护身口.洗心涤虑。虽在暗室屋漏之中.常如面对帝天.不敢稍萌匪鄙之心.以自千罪戾也已。此大觉世尊普令一切上中下根.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大法也。然狂者畏其拘束.谓为著相。愚者防己愧怍.谓为渺茫。除此二种人.有谁不信受。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夫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须知从凡夫地乃至圆证佛果.悉不出因果之

外。有不信因果者.皆自弃其善固善果。而常造恶因.常受恶果.经尘点劫.轮转恶道.末由出离之流也。哀哉。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欲人反省克念.俾吾心本具之明德.不致埋没.亲得受用耳。但人由不知因果.每每肆意纵情。纵毕生读之.亦只学其词章.不以希圣希贤为事.因兹当面错过。袁了凡先生训子四篇.文理俱畅.豁人心目。读之自有欣欣向荣.亟欲取法之势。洵淑世良谟也。水嘉周群铮居士.感佩之极。祈上海商务印书馆铸铅为板.以公同志.又印送若干.以结法缘。祈予为序。因撮取圣贤克己复礼闲邪存诚之意.以塞其责云。

了凡四训语录篇二

了凡四训-白话文

《了凡四训》

——袁了凡

《了凡四训》是明朝了凡先生把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他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知道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就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验证了人们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准确性。不过,光是知命安命是消极的无益的;而自强不息改造命运的"立命之学"则是积极的和有益的。他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这确是一本有益的读物。

现将原文译成白话,将这本比较完善的有益身心的读物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命运的创立

我在童年时代就死了父亲,因此,我的母亲叫我放弃求取功名的学业,去学习医学,学成后可以维持生活,还可以济世利人。母亲还说:"能学成一种技术,就能在社会上得到一定的地位。这是你父亲生前很久就有的心愿啊!

后来有一天,我在慈云寺遇着一位老人,相貌非凡,留着长须,潇洒出尘。我恭敬地向他作礼。他对我说:"你是官场中人,明年就要中秀才了,为什么不读书呢?"我把我的情况告诉了他,并问他姓什么,是那里人。他回答我说:"我姓孔,云南人,得到邵康节的《皇极数》正传。这数应该传授给你。"于是我引他回家,把这详情告诉了母亲。母亲说:"你要好好招待他。"这位老人用《皇极数》为我推算,对我过去的遭遇,就是连很小的事,也都推算出来了。

这就激发了我读书的志愿。于是就和表兄沈称商量。他说:"有位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办私垫,我送你去寄学是很方便的。"这样,我就去私垫读书,拜郁为师。

孔先生给我推算:县考童生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等到第二年去考试,三处的名次完全相符。

孔先生再给我卜终身吉凶,说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为四川的县长,在任三年半就应该告退回乡,在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巳丑时,寿终在家里,可惜没有儿子。我把他的话,详细地记录下来。

从此以后,凡遇着考试,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所算定的。最奇怪的是算我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可是食米到了七十余石的时候,屠宗师就批准我补贡。补了贡生,是廪生已经出了缺,把米折为现金发了,所以廪米就停了。我有些怀疑,认为这数不准了。后来不久,就被代行职权的杨公所驳斥,不准我补贡生,于是又食廪米了。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看到我场里的备卷,叹息着说:"这五篇论文就是五奏议啊!怎么可使学识渊博的读书人终老在寒窗之下呢?"他就吩咐县官写申请的公文,批准补贡。这时廪米又停发了。我把所有领到的廪米加起来,正好是九十一石五斗啊! 我因此更加相信人生的一切遭遇,都是由命注定的。而思想也就很安定,不作妄想追求名利了。出贡以后,到了北京,留京一年,一天到晚总是静坐,并不看书,己巳年南归,进南京国子监(大学)。在进校以前,我先去访问在栖霞山的云谷弹师,和他对坐三昼夜。禅师问我:"凡夫所以不得成为圣

人,只因为妄想缠绕,你坐了三天,不见你起了一个妄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答道:"我被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都有定数,即使要妄想,也是没有用处的。"禅师笑着说:"我以为你是豪杰,原来是个凡夫哩。"我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说:"人们不能达到无心的境界,就要被定数所束缚。那里会没有数呢?但是普通平凡的人是有数的。大善的人,数就拘不了他;大恶的人,数也是拘他不定的。你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不是凡夫吗?"我就问他:"那么,这个数能逃得了吗?他说:"诗书里所说的,这命是我们自己所造作的,福报也是我们自己求取得来的,确是很明显的教训。我们佛教的经典里说:"求功名的就得功名,求富贵的就是富贵,求男女就得男女。求长寿的就得长寿。"要知道,妄语乃是释迦佛的大戒,诸佛和菩萨是不会拿虚妄的假话来欺骗人的。"

我再问他:"孟子说过:求则得之。"这是一切都可以由我求得的。但我以为道德和仁义是可以努力去求取的,那功名富贵,怎么能够求得来呢?

禅师说:"孟子的话没有错,是你自己错解了。你不知道,六祖说过:'一切的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找它,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要知道,求不求在于自己,如果专诚去求,不但能得到道德和仁义,还可以得到功名和富贵呢。内外双得,那才算是有益的求,倘使不得认真地遵循正道去求,也就是说,不从心地上去求,不从积善去恶上去求,而徒然费尽精力向外追逐名利,那虽求之有道,不违犯法律道德,但所得的还是你业命中本来有的。若是由于不顾一切,过分贪求,不合道理的事去做了,那就把心里本有的德性也失掉了,岂不是内外双失吗?所以是徒劳无益的。" 禅师又问:"孔公算你终身怎么样?"我照实告诉了他。他说"你自己考虑应该登科第吗?应该有儿于吗?"我考虑了很久,回答道:我想,我是都不应该得的。因为科第中人大抵都是有福相的。我生来福薄,又不能积功累德以培植增福;而且不耐厌烦,不能容纳别人,有时还显出自己的才智以凌盖别人;率意行事,轻易发言。像这样的作风都是薄福之相,怎么配得上得科第功名呢?

"污秽的地土里,容易滋长生物;而清澈的泉水里,往往没有鱼类。"而我却是有好洁之癖的。这是不应有子的第一点。和气能生长万物,可是我却很容易发怒。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二点。和爱是生生不息的根本,残忍是不繁育的种因。我又爱惜自己的名节,不能舍己以救人。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三点。多言耗气,而我喜发议论,信口开河,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四点。喜欢喝酒,损伤精神,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五点。通宵长坐,不知道保养元气,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六点。仅就这几点,我是不应该有儿子的了。其他的过恶还多着呢,不能一一都举出来了。

禅师说:"不但是科第功名的问题啊!世界上凡是享受千金财产的人,那他一定是个千金的人物;享有百金财产的人,他一定是个百金的人物;应该饿死的,那他一定是个饿死的人物。天不过因他的操行厚薄,所作的善恶业轻重,而给他以应得的果报,何曾在应得份上,另外加上一毫的用意呢?现在你既然知道自己过去的缺点,就应该把向来不合登科第,不合有子的作风,尽情改刷。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宽恕人家原谅人家!一定要和爱!一定要爱借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是义理再生之身啊。商朝的贤君太甲说过:'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孔先生算你不登料第,不生儿于,这是天作之孽(乃是自己前世所作的业报)是可以违反它、改造它的。你只要尽力去作善事,多积阴德,这是自己所作之福,哪里自己会得不到享受呢?《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能相信吗?"

听了他的一番议论,我拜谢他,接受了他的教导。就把往日之罪,在佛前尽情发露忏悔,写了一篇疏文,先求登科,誓行三千件善事以赎罪。云谷掸师取出一本《功过格》给我,教我把所做的事,逐日登记起来,善则记数,恶就退除。还教我持诵《准提咒》,以期必验,他还说:"符家有句话,不会写符,被鬼神笑。"其实写符也没有什么秘诀,只是不动念就是了。执笔写符,先把杂念放下,在念头不动的时候,写下一点,叫做混沌开基,由此一笔挥成,更无思虑。这样写成的符也就灵了。凡祈祷立命,创立新的命运,都要从无思无虑处去感格。修身以等待之,那才是积德祈祷的正规行法。说到修,所有身口意的过恶,都应当把它除去。说到等待,是静候时机的自然成熟,不存一毫的非分侥幸,一毫的期待思想。如有预期或将迎的心,都应当斩尽杀绝。到这地位,直造无念无求,先天之境,即此便是真实的学问。你不能做到无心的功夫,只要能持诵《准提咒》,不必计较,勿令间断。(念佛也有同样功效。)----功夫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不持中持,到了念头空寂不动,那就灵验了。 我的号原叫学海,从这一天起就改号了凡。因明"了"立命的道理,不愿再落"凡"夫的窠臼了。从此以后,一天到晚,心地都在约束着自己,一切心念行就和以前不同了。从前只是悠悠地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励的景象。虽在暗室屋漏处,也恐怕得罪天地神鬼。遇到别人憎恨我,或是毁谤我,自能安然容受了。{了凡四训语录}.

到了次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预算的应该得第三,忽然考中第一。他的话就不应验了。而秋闱考试就中了举人。但是我检讨自身,还是有许多的错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犹豫不决,或身勉强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能操持而醉后便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从己巳岁开始发愿直至已卯岁,经过十余年,这三千善行才算完成。完成以后,就发起求子的愿,也许愿行三千善事。辛巳岁生天启。

我每次行善事,就用笔记上。你母不能写,每做一件善事,就用鹅毛管印一个朱圈在日历本上面。或布施贫人,或买放生命,所做种种善事,有时一天多到十几圈。到了癸末年八月,三千之数已经圆满。九月十三日,再发求中进士的愿,许行善事一万条。

丙戌年登第,授宝砥县长。我备空格一册,名叫《治心篇》,放在案上,所行善恶事,就是微小的也把它登记起来,夜里在庭前摆了一张桌子,焚香告天,你母见到我所做的善事不多,就皱着眉头说:"以前我在家里帮助做善事,所以三千之数得以完成。现在许下了一万善,可是衙门里无事可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

夜间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神人。我告诉他善事难以完成的缘故。神人说:"只减粮一节,一万善事都已经圆满了。"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宝砥的田,每亩应纳粮二分三厘七毫,我把它减至一分四厘七毫,使人民减轻了负担。虽然神人这样告诉我,但我自己的心里还有此疑惑。恰遇幻余弹师从五台山来,我便把这梦告诉他,并问这个梦可以相信吗? 禅师说:"只要发心真切,那么,一件事就可以抵得上一万件的善事,何况全县减粮,万民受惠呢?"我就捐出俸银,请他在五台山斋僧一万人,代为回向。

孔公算我五十三岁要死,我虽不曾祈祷求寿,这一年居然无恙。今年我已六十九岁。《商书》说:"天道难信,因为命在变异,是不肯定的。"《周书》也说:"无命无常,修德为要。"这不是古人欺人

的话。我因此相信"所有幸福都是自己可以求得的。"这句话,是圣贤的名言。若是说,祸福是天所掌握,是天所注定的。这就是世俗浅识人的言论了。

你(天启)的命运前途,现在还不知道是怎样的,但不论如何,即使命里应该荣耀显达的,也要常作冷落寂莫想;即使时运亨通顺利的,也要常作指意逆境想;即使眼前衣食丰足的,也要常作贫穷想;即使别人对我敬爱的,也要常作谦和不骄傲想;即使门第高名望重的,也要常作卑下低微想;即使学问很优良的,也要常作浅陋想。从远一点来说,要发扬祖先的遗德,近一点来说,要弥补父母的过失,对上要报答国家的恩惠,对下要创造家庭的幸福,对外要救济别人的急难,对内要维束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天天要检查自己的不是,要改过自新。倘使一天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那就是一天安于自是,一天无过可改,就是一天没有进步。天下聪明俊秀的人不少,他们为什么德不加修,业不加广?只是因为因循二字耽误了一生。云谷禅师所传授的立命学说,乃是很精、很深、很真禅的道理,务必熟读而努力去实行,不得贻误了自己!

二、错误的改正

春秋时代有些官员们见到别人的说话和动作,就能凭着自己的推测,来评论这个人未来的祸福遭遇,往往很准确。这从《左传》、《国策》这些书里可以看得到。大抵吉凶的预兆虽萌芽在心里,而发现常在于四体。行为敦厚的往往得福,过于刻薄的往往遭祸。但世俗一般人们的眼里多被妄念遮障。他们说,人生的祸福是没有一定的,是测度不准的。要知道、当幸福快要到来,只须观察他的善行就可预知:灾祸将要来临,观察他所作的不善事,也就可以预卜的。{了凡四训语录}.

现在,我们想要得福而远祸,暂且不论行善,先须决心改过,但是改过第一要发羞耻心。应思从前的圣贤们,他们为什么百世可师,而我为什么一身瓦裂?这是因为我耽染着尘劳情欲,在私下做了坏事,还认为别人不知道,傲然没有一点惭愧之心。这样下去,必将沦堕于禽兽,而自己还不知道哩。世间可羞可耻的事是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孟子说,耻的问题,对于人们是最重要的了。因为知耻则勇于改过;德业日新,成为圣贤;无耻则肆意妄行,人格消失,成为禽兽。所以改过是得福远祸的最切要的一着。

第二要发畏惧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我的过恶虽在隐微之间,但是天地鬼神已经看见了、知道了。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失现福。我怎么可以不惧怕呢?不仅是这样,任凭我们居住在什么地方,别人总是看得很清楚的。我虽遮盖得很密,伪装得像样,但是肺肝早已露出,到底难以隐瞒,一经被人看破,我的人格真是不值一文了,怎么能不懔然惧怕呢?

不过,只要我们留有一口气,还活着,滔天的罪恶还是可以忏悔改过的。从前有人一生作恶,到了临死的时候,方才悔悟,发了一念善心,就得到安详地善终。这是一念猛厉,足以洗涤百年之恶。譬如千年黑暗的幽谷里,拿灯来一照。那千年的黑暗,立刻就消除了。所以过错不论久近,只是以改为贵。但是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我们这个身体是容易死亡的,等到一口气不来,再要想改过,就无从悔改了,将永远沉沦在恶道里了。岂不可怕呢?

第三要发勇猛心。人们多是因循退缩,得过且过,不肯发心改过。我们必须奋发振作,不用踌躇、企惑,不烦等待拖延。小的过失,比如芒刺在身,要很快的把它拔除。大的恶行,要像毒蛇咬住了手

{了凡四训语录}.

指,急速把手指斩除,以免蛇毒入心。这是丝毫缓慢不得的!《周易》卦上说:"风雷益";就是说,雷厉风行,直接痛快地去干,是容易得到效益的。

如能具备以上这三种心,那末,有过的能立即改掉了。譬如春天的冰遇到了太阳,是没有不消溶了的。

实践改过的工夫,有从事上改的,有从理上改的,更有从起心动念处除净的。工夫既然不同,效用也就有别。例如前日杀生,今日戒杀了;前日怒骂别人,今日不发脾气了,这就是事上而改的。但是强制于外,是会感到很困难的;而且病根还在,东灭西生,这不是究竟的好办法。

善于改过的人,是在事件还没有发生以前,就先明白了它道理。例如,过失在于杀生,自己就想:一切的动物都爱自己生命的,把它活活地杀死,往自己嘴里送,将我的享受建筑在它的痛苦上,能忍心吗?这样一想,我的心就会感到不安,而且它的被杀,当遇到屠割的时候,痛苦澈骨人髓;至于我为了贪一时的口福,珍膏罗列,食过即空,蔬食菜囊尽可充腹,何必杀害它的生命,减损自己的福报呢?再进一步想,有血气的动物都有灵知,都有佛性,和我是一样的。我虽不能爱之养之,但怎能日日杀割生命,使它们仇我恨我于无穷呢?想到这里,就会对食伤心,不能下咽了。

又如以前,自已是容易恼怒的,就应该想;人们有不到之处,在情理上是应该加以宽怨的。我们不能自以为是而鄙视了所不及的地方,天下没有自以为是的豪杰,也没有怨恨别人的学问,凡是我所行不通的,都是自己的德行没有修,不能感到他人,这是我自己要加以反省的。如果有人蛮不讲理的来干犯我,那是他的事,于我又有什么干涉。那末,毁谤的发生,都是磨练于我,玉成于我,我将欢然受赐。能够这样想,那还有什么忿怒可发呢?应知听到毁谤而不忿怒的,虽遇到谗焰薰天,也如拿火炬烧虚空,结果必自息。若是闻谤而怒,虽竭尽巧思之分辨,反如春蚕作茧,自取束缚,更增烦恼。所以忿怒不但无益,而且还有害呢。其他种种过恶,都应该依理分析。其实,一切过恶都是愚囊的行径,自害的作法,道理明白了,自然不会发生了。

什么叫做从心而改呢?一切的过失,都是根源于心,唯心所造的。我的心不妄动,过失又从那里发生呢?从事修养的人,对于好色、好名、好利、好怒,这些过失,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专注起心动念处,使正念时时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了,正如太阳当空,妖魔鬼怪就由潜伏而归于消灭,这是精密纯一的真传。既然过由心造,还须从心上去改,象斩毒树,必须断其根株,何必一条又一条地伐它的树枝,一片又一片地摘它的树叶呢?

大抵最好的办法是治心。不合理的念头,才一动起,立即发觉,一觉就立即予以消灭,倘使这样做不到,就要反复明理来消灭它。或许还是克制不了,那就要用悬崖勒马的工夫,临事强行克制,坚决地禁止不犯,克实而论,净心、明理、临事禁戒三功并施是改过的要诀。

但是决心要改过,明则要靠良朋提醒,幽则还须诸佛加被。一心忏悔,昼夜不敢懈怠,经过一七日、或二七日、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见效时,或者感觉心神情旷,或者觉得智慧开朗,或者冗忙的时候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的人而能回嗔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幛幡宝盖,种种吉祥的事。这些现象都是过消罪灭的实证。但是不得执此自高,自满自足,而不更求进步。

了凡四训语录篇三

了凡四训白话文

了凡四训白话文

目录:

· 改变命运的秘诀

· 第一篇 立命之学

· 第二篇 改过之法

· 第三篇 积善之方{了凡四训语录}.

· 第四篇 谦德之效

· 整理人的话

· 附录 云谷禅师授袁了凡功过格参云栖大师自知录 · 袁了凡居士略传

了凡四训原著(袁了凡居士) ·

· 附:准提咒的发音

· 附: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净空法师主讲)

改变命运的秘诀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他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知道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就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验证了人们 1

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准确性。不过,光是知命安命是消极的无益的;而自强不息改造命运的“立命之学”则是积极的和有益的。了凡先生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了凡四训语录}.

了凡先生又是一位文学家。《了凡四训》是很好的古文学作品。因为现在一般人看惯了语体文,对阅读古文感到困难,所以把原文译成白话,是一本比较完善的有益身心的读物,值得大家阅读。

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是要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民国初年,净宗印光大师,一生中对这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印送这本书约在百万册以上。由此可知,印祖对这部书的重视。不仅如此,而且还不断提倡,教我们研究、实行、讲说。

净空法师电视弘法《了凡四训讲记》中如是说:“《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我在二十六岁,刚刚接触佛法,第一本念的书;它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影响了我一生。这部书,我对它非常爱好,也常常读诵,也讲过不少遍。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起来,认真修习。”

佛陀教育基金会《了凡四训语解精编》中如是说: “了凡四训”,世人几乎都晓得是改造命运的宝典。有 2

福份的人,大都能于获得此书之后,细心阅读,进而立定志向,力行实践,以化疾病于无形,扫除穷困的危胁,消除生活的烦恼,达到化凡入圣的境界。

“了凡四训”,作为修身之铭言,人人可以成圣成贤;用为处世之准则,举世得以消除灾难与业障,确实是自救救人的最佳途径。

了凡四训语解精编,内容通俗明朗,又不失原著“了凡四训”的主旨。读者诸君或者会因程度不一,观念不同,而有见仁见智的观点,然其含有“修身律己,安身立命”之道,以及“化凡入圣,超生了死”之理,是明明可鉴的。 因此,凡有先见之明的人,都不会放过读此书的机会,凡是有智慧、有志气、有作为的人,想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人,在读过此书之后,必能逢人介绍传颂才对,而这些收获,正是此书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历久不衰的原因。

第一篇 立命之学

了凡四训白话文(了凡弘法学会整理)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 3

自己的命运;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但是了凡四训的原著,是用文言文写的;对现代人而言,阅读起来比较吃力,而且不太容易懂,民国初年的黄智海先生,为了使这本书能让大家受益,所以用白话文不厌其烦详尽的注解,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功德无量;黄先生的白话注解在民间流传很广,它的优点是内容丰富详尽,缺点则或许是过于繁琐些;而现代人比较缺乏耐心,可能会因此而影响读这本书的兴趣,以致在有形无形中,使这本好书的影响力减弱,实在很可惜!

了凡弘法学会有见于此,于是发心加以整理,重新排版印刷,使得大家容易阅读,心生欢喜;并由善心人士出资,根据所整理的„了凡四训白话解释精简本‟,录制成“了凡四训有声书”;而了凡四训白话篇,也就是有声书的话稿。希望人人读过之后,都能够学习„了凡先生‟改造命运的精神,来创造自己,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光明的前途。

第一篇 立命之学

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本篇立命之学,就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 4

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则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

【千人千般命呀!命命不相同,明朝袁了凡,本来命普通,遇到孔先生,命都被算中;短命绝后没功名,前世业障真不轻,庸庸碌碌二十年,一生命数被算定,云谷禅师来开示,了凡居士才转命呀!才转命。】

正文

第一篇 立命之学

我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去逝了,母亲要我放弃学业,不要去考功名,改学医,并且说:学医可以赚钱养活生命,也可以救济别人。并且医术学得精,可以成为名医,这是你父亲从前的心愿。

后来我在慈云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脸长须,看起来飘然若仙风道骨,我就很恭敬地向他行礼。这位老人向我说:你是官场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参加考试,进学宫了,为何不读书呢?

我就把母亲叫我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他。并且请问老人的姓名,是那里人,家住何处;老人回答我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宋朝邵康节先生所精通的皇极数,我得到他的真传。照注定的数来讲,我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 5

上一篇:中考作文脚印写成长
下一篇:五年级作文读书心得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