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

来源:记忆力训练 发布时间:2012-10-19 点击:

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篇一

预测2017年高考作文题

预测2017年高考作文题:生活没有“如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

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上述材料中,你更认同哪个人的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优秀作文:生活没有“如果”

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苏珊出生于音乐世家。她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选择音乐,但那只是“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我认为,她的观点正是我们大家所需要并学习的。

荆青、王杰的说法固然没有错,但细细品味下来,他俩所说的不正是苏珊话语的另一种表达吗?一切都没有“如果“,选择就选择了,感恩并活在当下,做好现在所做的事情,不正是我们的每个人所需要的吗?

人要学会自己做出选择,选择之后便要坚定地走下去,正如荆青放弃了公务员的职位,选择了建筑艺术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试想,假如她继续干着不喜欢的公务员,心中却惦记着建筑,这样她不可能成功。然而生活没有“如果“,她作出了选择并坚定地走了下去。又如王杰,他的选择较多,但他确定用心将自己所选的工作做好,最后才成就了一代金嗓。 生活没有“如果“,我们不要在踯躅不前,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要让今后都在如果那时的悔恨中度过。如果皮尔洛没有选择足球而是继承家业,如果马云没选择踏入互联网市场而是继续干小本生意,如果贝多芬因耳聋放弃了音乐而选择孤独终老„„这世界将少去太多美丽,所以不论我们现在身处何方,脚踏何地,做出选择,活在当下才是创造你人生精彩的办法。

没有人能永远做出所谓“正确“的决定,选”错“了也没有关系。让我们面对它,把当下能做的事做好,你的人生也会绽放不一样的光彩。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每一个不经意的选择都会成为日后的一个”如果“。坐在考场中写下这行字,也许会成为日后我可以骄傲,可以懊悔的理由,但我不会抱怨一切,生活没有”如果“,一切选择都是自己选的,抱怨当时这样的就好了,那样就好了又有何用呢?徒增烦恼罢了。

苏珊,荆青,王杰都是我们现今所谓的成功人士,但每个人成功道路都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却可以自己把握行驶的方向。这样无论结果如何,你想的不会是“如果那时“,而是”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尽力了。“这也可以笑一切了吧。

“如果“我没有写下这篇文章,我会怎样?我不在乎,我做出了我认为正确的选择,因为:生活没有”如果“。(冠华作文网)

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篇二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2017高考作文备考方向:作文命题趋势

【命题综述】 今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作文题,在形式上延续了去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趋势,要求考生完成特定语境下的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标志着语文试题改革向贴近生活、满足实际需要方向进一步深化;内容上,与去年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有所不同,思辨的核心回归语文课堂,探讨传承民族文化的方法路径。这类作文,既接地气,又接“天气”,能让真正有思想、能思辨、有底蕴的考生大展身手,但也会使作文思想贫乏、形式僵化的同学陷入茫然。

【审题关键点】

从语段分析的角度来看,今年高考作文题由事理材料、任务指令和要求三部分构成。事理材料阐述了语文学习的意义与途径。任务指令语意明晰,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与“比较”两个角度给予考生指令。审好此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分清“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两个概念,把握思辨对象

语文素养绝不仅仅指语文成绩。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而语文成绩只是用分数来计量的、涉及部分语文素养的应试能力的体现。语文素养高的人往往语文成绩也高,但语文成绩高的人语文素养不一定高。不分清这两个概念,难以全面辨析:“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两种途径的意义。

二、充分认识与语文学习的意义相关的几个概念,把握立意宏观指向

今年的作文题蕴含深刻的文化自觉意识。正如作文题目所言:“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快餐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如何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的改革,来全面提升国人的文化素养?考生在作文中不应该仅仅探讨课堂、课外、实践这三种途径的具体作用,而应高屋建瓴、立意高远,以国家民族的视野来展开议论,使文章洋溢着积极的实践理念、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识。

个人终身发展

在未来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终身学习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向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立足于促进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语文,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国家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包括外部软实力和内部软实力。外部软实力包括国家的创造力、思想影响力、观念文化的亲和力及文化产品传播能力和辐射能力等;内部软实力,包括凝聚本国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等。

中国的经济GDP在十年间从全球的第六位,上升到了全球第二位,但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就亚洲而言,韩国和日本的文化软实力在全球的比重占到了13%,而我国加上亚洲的其他国家,占的比重仅为6%。我国与欧盟文化强国比,则可能是1:100。

文化自信

什么叫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表现为对既有文化优良传统的肯定与坚持。其次,文化自信表现为对待外来文化的理性态度和开放的胸襟。再次,文化自信表现为对自己文化发展前景的主动把握。

三、把握任务指令,从自己语文学习的真实的情境中去体会切入,辨析选择,明确三种途径各自优劣,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比较。

既讲国家软实力、文化自信,又讲“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沟通国家社会与个人,说明作为青少年你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求,自身素养的提升非常重要,文化自信的责任、文化软实力的责任都在你的身上。我们总不能永远从国外花重金购买什么“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的版权。文化输出的重担就在我们未来的一代身上。

【立意角度】

今年的高考作文,考生首先必须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一分为二地分析课堂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及社会生活实践在语文素养培养方面的利与弊,继而才能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比较。然后在三种途径中选择一个途径立意或综合三种途径立意。

一、课堂教学方面,课堂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前沿阵地,在工具性方面可以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生动性,在人文性方面可以谈教师在文化传承、思想启迪、人格感染方面的作用。

比如,孔子讲学杏坛,造就贤者七十二人;朱熹讲学岳麓书院,成就一代理学大师;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让我们看到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可拟题为“好课照亮人生”“小课堂,大世界”等。当然论述首先要从自身课堂学习体会出发。要注意到课堂的时空有限性会束缚学生获取信息的宽度和广度,甚至也有可能因为应试教育完全戕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课外阅读方面,要知道阅读是青少年和世界进行灵魂交流的方式,阅读可以陶冶情操、丰富阅历、提升境界,促进青少年长大、独立,所以可以探究优秀厚重的文化经典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深层次全方位渗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自由性、选择

性、有效性及可延续性。

比如,毛泽东博览群书,诗词文章大气磅礴、挥洒自如;俄罗斯人喜欢读书,最普通的家庭主妇都读文学名著,因而这个民族的文学素养和文明程度很高。当然重点仍然是考生自身。可拟题“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读书,何以立”等等。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IP(知识财产)时代,电子书籍、影视作品的流行是不可遏制的趋势,但也要注意到课外阅读又具有松散和不可操控等弊端,因而选到非常好的阅读材料是必要前提,否则部分学生可能陷入不良的网络文学中不可自拔,所以要依靠一些在专业方面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或是家长,或是专家的指导。

三、生活实践方面,社会实践是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的最好范例,所以可以谈生活实践对语言能力的塑造,比如拟写春联就可以锻炼人将传统文化形式与现实生活感受相结合的能力,还可以谈生活体验对思想人格的砥砺作用,比如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

读万卷书,还有行万里路。沈从文、莫言都没有读过几天书,是湘西的山水、民情成就了沈从文的散文化小说,是高密的红高粱给了莫言的小说以生命的力量。可拟题为“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纸上得来终觉浅”等。当然重点仍然是考生自身。也要注意其转化成为语文素养的间接性和复杂性,如果没有对生活的冷静观察和深度反思,所谓的社会实践有可能只是沦为饭后谈资甚或过眼烟云。

【误区提醒】

今年的高考作文写作,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要混淆“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两个概念,要抓住“语文素养”的丰富内涵去辩证分析三种途径的优劣。

二、不要忽视与语文学习的意义相关的几个概念,以致忽视作文题蕴含的积极的实践理念、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识。

三、不要脱离考生自身的语文学习体会去空谈,以致过多地举其他名人的或读书或实践的例子。

四、不要过分单一地侧重某一种途径,以致忽视三种途径的优劣的全面的比较。

【2017年备考建议】2017年,考生备考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前景看涨,是来年高考作文的首选

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近两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

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从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的言论来看,“任务驱动型”作文已经被看做解决以往材料作文产生的弊端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今后一段时间的高考作文题,就应该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题型。

二、直面现实,学会分析问题,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

作文最终考的是思想,是认识,是情感。近两年更是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简言之,任务驱动型作文像过去科举考试考的策论或者当代公务员考试考的申论,是考察你认识实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过去的套路、风花雪月似乎都用不上了。所以备考时,要多做对问题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训练,由浅入深、正反对比、一分为二、横向纵向对生活中的典型现象不断思考,来提高认识水平。有了思想,才会说理、论证,才能写出优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才能成为实用性人才。

三、整合教材,活用教材,关注《语文新课程标准》导向

要着重指出的是,今年高考作文题出自必修教材三的“梳理与探究”《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此课是为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语文学习的途径、内容、习惯、方式,发现自己语文学习的个性并注意发展、运用这种个性去学习、创新,通过自我评价调整自己对语文的学习。此课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所主张语文学习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的要求和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要求,还引导学生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这一点提示高考复习在关注《考试说明》的同时,必须整合教材,活用教材,必须关注《语文新课程标准》导向。

真题链接

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篇三

2017届高考作文母题汇总(10个大类,100个子题,精编A4纸11页)

高考作文母题分析

{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

高考母题1 人生价值

◆母题透视◆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人生价值”这一母题始终被命题人看好。如2009年天津卷(我说九零后)、江西卷(兽首拍卖),2010年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四川卷(人生的几何体)、广东卷(与你为邻),2011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江苏卷(拒绝平庸)、安徽卷(时间在流逝),2012年重庆卷(拯救冷库工人)、湖南卷(一只伸出的手)、北京卷(火车巡逻员的故事),2013年重庆卷(豆腐的诞生)、辽宁卷(沙子和珍珠的关系)等,都属于这一母题。

当前社会,我国经济改革正处于转型期,体制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思潮与诱惑纷至沓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那么,在种种的诱惑面前,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如何,他们能否秉承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关乎着我们国家、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对此,高考作文也不能回避。另外,每个中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对一些社会现象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人生价值”这一命题也便于抒写考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便于发掘考生内心的价值取向。 写好此类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观念支配着行动,广大中学生只有真正树立起符合社会主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中站得稳、站得牢,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不迷失、不迷乱,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二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这个“中心”就是抒写“我”的真情实感,在这一中心的统帅下写“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议。行文时,切忌胡编乱造。

三是要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写此类作文既要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还要旁征博引,触类旁通,惟其如此,文章才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子题裂变◆

No.1 舍与得。有舍才有得,得到的不一定是金钱,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一种勇于追求的精神与良好的心态。这是一个人价值观的最好体现。

No.2 用心生活。世间的事就是如此,没有谁比谁强多少,关键是能否用心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一丝不苟。这既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更容易成功的保证。

No.3 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也是其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你可以做得不好,但你不能欺诈。拥有诚信,拥有成功。

No.4 选择。在人生路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艰难坎坷,也会遇到诸多的诱惑,这就需要我们去作出正确的选择。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是做好选择的指向标。{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

No.5 平凡与伟大。有一些人,他们不求取名,更不计较利,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却铸就了让人们仰视的伟大。这种辩证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

No.6 责任与义务。勇挑责任,担当义务,这是每一个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人的必然而由衷的选择。面对责任,义无反顾;面对义务,责无旁贷。在责任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中获取自己人生的价值。

No.7 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精神是物质的升华。物质享受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追求。人生路上,用物质作后盾,用精神体现价值。

No.8 利与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在义面前,又可以义无反顾的舍利取义,这是一种君子的作为,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是一种顶天立地的表现,是一种价值的选择。

No.9 付出与收获。义无反顾地付出,责无旁贷地奉献,在默默中耕耘,在悄悄中努力,只为了追求自己人生的价值,但在不经意间却能收获人生的别样丰盈。

No.10 个人与集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干不了,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时才有永不枯竭的力量。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建设美好生活,构建和谐社会,这种人生选择,才是最有价值的正确选择。

高考母题2 道德情感

◆母题透视◆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围绕“道德情感”屡屡设题,这不能不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关注。如2009年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江西卷(圆明园兽首拍卖)、湖北卷(站在 门口),2010年重庆卷(难题)、广东卷(与你为邻),2011年大纲全国卷(彩票中奖)、重庆卷(情有独钟),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船主与油漆工)、江苏卷(忧与爱),2013年湖南卷(我愿意)、江苏卷(一段探险经历)等,都属于道德情感这一母题。

命题人钟情于道德情感类的作文,这里边所涵盖的社会因素不言而喻。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思想也变得逐渐驳杂起来,诚信、感恩、关爱、见义勇为等传统的道德理念在一些人的心中逐渐淡化,甚至有些人逐渐丧失了作为人最起码的底线和良知,所有这些都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不能承受之痛,在这种大背景下,呼唤诚信,呼唤感恩,呼唤良知等汇聚成了一个时代的声音,那么,高考对这一主题自然不能回避。

写好此类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守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场坚定,积极向上,一心向善,扶危济困,懂得感恩,勇于担当,这才是当代中学生应当秉持的道德观念,惟其如此,中学生才能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二是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我们的世界,全面辩证地认识我们的世界,不仅要看到消极的一面,更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不仅要看到支流,更要看到主流;不仅要看到眼前,更要看到将来。

三是要感情浓郁。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

◆子题裂变◆

No.1 感恩。乌有反哺义,羊有跪乳情,懂得感恩对于现代人而言是一个价值标杆。当然,感恩的范畴很宽泛,知恩图报是感恩,讲究孝道是感恩,回馈社会也是一种感恩。

No.2 诚信。现代社会是一个格外关注诚信的社会,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讲究诚信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No.3 见义勇为。也许,我们这个时代各项机制还不够健全;也许,我们身边还在上演着救人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的场景;但是,当别人深处危难之中时,我们依然要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因为这关乎着我们的道德良知。

No.4 坚守信仰。信仰是信念的基础,信念是信仰的体现。正确的信仰和信念产生巨大的力量,决定人生的目标和道路。

No.5 奉献。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奉献精神始终都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杆,只有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认可和社会的尊重。

No.6 勇于担当。勇于担当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劲头。担当就是要负责任。责任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一言一行,一岗一位,都能见责任、见担当。

No.7 助人为乐。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生活中我们需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No.8 孝老爱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高考母题3 理性认知

◆母题透视◆

近几年的高考,围绕“理性认知”这一主题的作文备受青睐,这已经足以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如2009年全国卷Ⅰ(小动物学游泳)、辽宁卷(名人代言),2010年全国卷Ⅰ(有鱼吃还捉老鼠?)、山东卷(生活品质靠什么支撑),2011年北京卷(如何看待乒乓球赛中国夺冠),2012年江西卷(拥有什么)、广东卷(生活的时代),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价值与勇气)、湖北卷(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等,都属于理性认知这一母题。

高考作文写作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事,还是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思维方式、思想认识的事,更是一个人文化素养、价值趋向、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高考作文又有指挥棒的作用,关注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认知水平,其意义自不待言。

写好此类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加强语言方面的积累。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进行整理。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搜肠刮肚,或胡编或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子题裂变◆

No.1 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的意见。不去聆听,走自己的路,是一意孤行;只去聆听,踏别人的路,是邯郸学步!一意孤行是昏庸,邯郸学步是愚蠢。思而不听则滞,听而不思则乱!真正的成功者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善于聆听又善于借鉴,从而更自信、睿智。

No.2 变通与盲从。变通,是一种理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是一种立足现实的相时而动。盲从,是一种墨守成规,是一种固步自封的误区,是一种最终会失去自我的错误选择。摒弃盲从,学会变通,是一种理性认识,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No.3 “退一步想”的理性认识。做人,我们应该坚守内心的原则,坚守心灵深处的高贵,然而,很多时候,大气大量地退让一步,或者在思维上退一步想,不仅是大忍之心的体现,更是一种生活的理性智慧。

No.4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应管他人瓦上霜,这不是一种无聊的做法,而是对社会的负责,对他人的负责,对自己的负责。一份关怀,一份扶持,便引导着阵阵澎湃的感动。融化心

中的冷漠,就应该拥有一种与“我”有关的理性认识。

No.5 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撤退是为了换取成功,退是暂避锋芒,以退为进;退是养精蓄锐,东山再起。因为一味地占领,有可能透支我们的能力,麻痹我们的思想,最终一无所有,导致失败。撤退与占领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理性认识,是一种人生哲学。

No.6 活出样与活出味。活出样就是活得成功,心想事成,渗透着儒家的道德精神。活出味就是活得豁达、乐观、宽容、淡定,多了些道家的逍遥、淡然。活出样与活出味都是活得明白的人,都是明白生活意义的人,都是善于进行理性思考的人。(有意思与有意义)

No.7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我们往往因过分亲近或疏远某个人,而使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蒙上了一层稠密的感性云雾。我们需要做的是看穿迷雾而感悟觉醒,用感性赋予理性以灵性,用理性铸造感性的肌骨,将二者完美结合,才是认知世界的最好法宝。{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

No.8 理论和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实际动手能力,会做可以不做,不会一定要做。我们不能只用感性去认识世界,要实践、理论相结合。

No.9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对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这是一个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质的飞跃的过程,是一个思想成熟的过程。

高考母题4 文化教育

◆母题透视◆

回看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文化教育一直是命题人热衷的主题。如2009年全国卷Ⅰ(小动物学游泳引发的评论)、广东卷(对“常识”的认识)、江苏卷(品味时尚),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成才是有规律的)、湖南卷(早),2011年湖北卷(旧书),2012年浙江卷(坐在路边鼓掌的人),2013年山东卷(给著名作家挑错)等,都属于文化教育这一母题。{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中的黄金时期。在当今物质丰富多彩、精神多元并进的经济飞速发展阶段,要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就需要营造一个正能量环境,用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熏陶他们,用优秀的现代文化影响他们,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他们,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引他们。身处这样的成长环境,他们对文化、教育的接触、感悟不无深刻,因而对这一主题会有话可说。

要写好此类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有一个端正、积极的心态,对主题能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解读,将自己的体悟融入到字里行间,表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弘扬和对假恶丑的舍弃抨击。

二要坚持“我口表我心,我笔写我心”的原则,将自我的感悟提炼成文,有感而发,用真情打动人,杜绝无病呻吟。

三要平时细心观察生活,开阔视野,广泛积累素材,厚积薄发,追求内容的丰富、深刻,表现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对生活热点的思考。

◆子题裂变◆

No.1 呼唤母语的回归。母语对民族是生存发展之根,对国家是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个喧嚣纷杂的时代,最传统最丰富的母语却遭遇边缘化。呼唤母语回归,我们将传承文化,提升灵魂,紧随时

代。

No.2 严爱与溺爱。爱孩子,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这种爱不应该是过分的包容和袒护的溺爱。家长应该严格要求孩子,将对孩子的爱转化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No.3 文化的反思。在现今文化碰撞与交流的时代,我们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西方文化的侵袭似乎正在使传统文化渐行渐远。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现实意义依然存在,只是我们需要正视它的现状,反思它的出路。

No.4 因材施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而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以使自己的教育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No.5 教育公平。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关系着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着人心向背。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国家进步的直接体现。

No.6 教育与成才。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教育不可或缺。它可以使你具备一定的知识,充分发展你的各种能力、责任感和崇高的道德情操,从而使你睿智、聪慧,并最终成为社会杰出的人才。 No.7 快餐文化。如今社会的节奏加快,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快餐文化进入了疯狂的时代,这慢慢演变成为一种时尚,冲击传统文化。快餐文化的确部分满足了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的需求,但毕竟只突显“快”,缺乏营养,多吃无益。

No.8 传承与发展。文化是滋养我们的源泉,传承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传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而是要有所淘汰和发扬,从而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经典与时尚)

No.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国家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石,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教育是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的大事。

No.10 打造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国要成为文化强国的发展方向。中国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就是文化强国梦。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出国门,扩大影响,引领潮流。

高考母题5 创新发展

◆母题透视◆

毋庸置疑,创新发展近年来一直是高考命题人热衷的话题。如2009年山东卷(见证)、上海卷(板桥体),2010年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湖南卷(早)、上海卷(丹麦人钓鱼)、福建卷(格林童话的故事),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中国崛起)、北京卷(如何看待兵乓球赛中国夺冠)、江苏卷(拒绝平庸),2012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湖北卷(科技的利与弊)、山东卷(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2013年北京卷(科学家与文学家谈手机)等,都属于这一母题。

创新是世界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有了创新精神,就有了前进的希望;有了创新能力,就有了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当代中学生生活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创新发展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势必会有自己的感想和体悟。这一话题有利于发掘学生潜在的精神力量,有利于考查

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篇四

2017届高考作文指导之开头与结尾

2016届高考作文指导之开头与结尾、文体与构思

【高频考点解读】

历年高考对考场记叙文给予很高的期望,但是考场记叙文的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有很多,写不好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是其中之一。开头和结尾是吸引阅卷老师眼球最重要的部位,必须练好过硬的方法技巧。

【热点题型】

题型一 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

【满分样卷】 温柔的目光

在这个数码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照片不泛黄,不模糊。然而,我却在两位老人的那些黑白照片上,看见了温柔的目光和永恒的回忆。

{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

以科技时代的老照片切入,引出两位老人黑白照片上的记忆,简洁而扣题。

十一年前

一位老人翻箱倒柜在寻找东西。

小女孩凑过去,抓着辫子,待在一旁看着老人。

老人急切地在翻找着,一个柜子接着一个柜子地找着。终于,压在箱子底的那东西找到了。老人笑了,那笑容灿烂如花,像阳光一样温暖。原来,老人翻找的是一本相册,里面的相片早已泛黄、模糊不清。“孩子,你的奶奶明天生日,我把它拿出来,要去相片馆过些胶。”爷爷,也就是这位老人,这样对我说。看着那些照片,爷爷露出了我从未见过的温柔的目光。奶奶的生日席上,那些照片被放大,播放到荧屏上,我跟着大人慢慢看着那一张张泛黄、模糊的照片。有一张是爷爷娶奶奶时拍的,两人目光刚好对视,那种温柔,无法言语;还有一张是奶奶刚生完我父亲,怀里抱着我父亲和爷爷合照的相片,两人在相片中,没有看向镜头,只是共同温柔地望着襁褓中的婴儿,那种温柔,无法言语。

以“小女孩”十一年前的视角,通过爷爷珍藏老照片,回看老照片,写爷爷与奶奶的温情记忆。

两年前

在阳台上,爷爷和奶奶相互依靠着,手里拿着那本相册。

当年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一个让他们欣慰的青春少女了。

他们把我拉到身边,低头共同翻看那本相片早已模糊不清的相册。

“为什么要看这些相片,根本看不出样子了,怎么看?”我傻傻地问爷爷奶奶。 奶奶一如往常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相片,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轻抚着相片,然后,她抓起爷爷的手,和自己的手叠在一起放到心脏的位置。轻轻地说:“它已经在我们这里了。”爷爷对我颔首微笑。

写两年前的爷爷奶奶依偎在一起翻看老照片的情景,“它已经在我们这里了”一句感人至深。

是的,这些相片在两位老人心中永不模糊。

一年前

奶奶是在爷爷的怀中去世的。当我们踏进房间时,奶奶手里还放着那本相册。爷爷在翻着,喃喃地说:“这是我刚娶你时拍的,这张是我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拍的,这张是我们结婚{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

五周年拍的„„”看看那些相片,爷爷的目光依旧温柔,只是这次他的目光里还有着深深的悲痛。

写奶奶去世,爷爷翻老照片来怀念奶奶。

奶奶入葬后,爷爷抱着相册坐在床边。我进去看他时,他突然哭了。说:“孙女,我该怎么办?以后再也没她陪我回忆了。”那一刻,我只是觉得无比心酸,然后,轻轻抱着爷爷。 昨天

白居易说:“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

爷爷记忆力不再那么好,他只是喜欢抱着相册,目光温柔,一一跟我絮说他与奶奶的人生。 引用白居易的诗点题扣题,爷爷忘记了很多,却忘不了奶奶,简洁的语言,无尽的意味。 我突然发觉,在那个黑白胶片时代,那两位老人的生命中,那些泛黄的照片,仍然被他们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那些相片,即使模糊,在他们心中却永不褪色。

回扣立意,照应开头,升华情感。

【亮点点评】文章以时间的变迁为小标题,既显示出黑白照片的历史记忆和情感价值,同时自然形成时间为经、照片为纬的脉络清晰的文章结构。文章画面感突出,画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画面描摹细腻深情,再细读来,该文的开头与结尾简约不简单。新材料作文如果写成记叙文的话,既要“见料”又要开启下文。该文能从材料的第一段切入,这叫“见料”;接着笔锋一转,写起了两位老人黑白照片上的回忆,既扣住了材料的另一半,又开启了下文,并且全段只有两句话,干净利落。结尾既照应开头又“见料”,更把这种“少年夫妻老来伴”的相濡以沫、生死与共的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动。

【提分秘籍】

一、雕饰凤头,别开生面

“好钢用在刀刃上”,“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记叙文就是要求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而且在评价记叙文优劣时主要瞄准的首先就是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是否有精彩的描写。故事情节要等到故事看完才知道,描写则不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开头就描写,开头就“赢人”,开头就得分。而常见的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

1.描写景物(环境)开头法

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做铺垫。

例如高考江西满分作文《月儿弯弯》开头:

月光如水一般铺天盖地而来,桌面上仿佛铺了一块洁净的纱,风轻轻吹来,窗外桂树、棕榈树和木芙蓉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我把这本泛黄的磨了棱角的《呐喊》浸在如水的月光里,温暖再一次涌上心头,眼前仿佛有两只眼睛注视着我,眼睛里漾着两湾深邃清澈的湖水,月弯弯的,照着那熟稔的一页,一些文字跳入我的眼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

我轻轻抚摸这些温暖而优美的文字,眼前仿佛飘来了阵阵水草和豆麦的清香,还有那哗哗的水流声;弯弯的月儿仿佛在偷偷地笑着,游荡着。

评点 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恬静闲适的环境,渲染自己闲适的心情,才有下文的看书情节。

2.描写人物开头法

人物描写的入手点很多,如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等,选择一种即可,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刻画人物,吸引读者的兴趣。

例如2012年高考江苏满分作文《忧与爱》开头:

都说“父爱深沉”,于是,一直以来,我都安慰自己:你爱得太过深沉,而我,感觉不到。 我坐在书桌前,面对着惨败的“战卷”、猩红的叉号发呆。你刚从厂里回来,便撞上这一幕,我从书桌的镜子里看见站在身后的你,眉头紧锁,黝黑的,扭成一股麻绳,扯得我窒息。 评点 人物神态与行为的反常,引人思考,促人联想,激人兴趣。{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

3.高潮情节率先展示法

故事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高潮处了,文章先将高潮环节“抖出来”,可以有效地设置悬念,更好地吸引读者兴趣。

例如小小说《儿子的信》开头:

丁博士从诺贝尔授奖会上回来,就感到一种不安。当他走进实验室时,这种感觉就被证实了,那架“单程超时空飞船”不翼而飞,而电脑被打开了,丁博士的目光在蓝色屏幕上搜索,是儿子留给他的一封信。

评点 这篇科幻小说如果采取平铺直叙的结构方式,就应该是:

①丁博士儿子的母亲因车祸去世,丁博士答应其母亲要让儿子成为杰出的人。(开端)

②为达到目的,丁博士把儿子当作记忆移植的实验品,对其“洗脑”后移植了许多科学家的记忆,使儿子对世界失去了兴趣,而感到难受。(发展)

③儿子趁父亲外出参加诺贝尔授奖会的机会留下一封信,驾“单程超时空飞船”逃离了。 (高潮)

④丁博士回来后,遭到沉重打击,便按下了彻底毁灭的按钮。(结局)

但作者却采用了“高潮情节率先展示法”,对材料进行了剪接,这样安排不仅动人心魄,而且主题集中,并且大大节约了篇幅。

二、手有余香,韵味无穷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要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由此看来,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考场作文中常用的:

1.画龙点睛,卒章点题

记叙文结尾一般都要点题,尤其是新材料作文命题下的记叙文,结尾是点题最重要的部位,否则,有可能被误判为偏离题意。所以,结尾点题,不仅需要一句画龙点睛的话,有时还需要浓墨重彩的文字,这样,才能给阅卷老师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

这世界需要你,需要你的爱,你的爱如春风,吹化了我心底的坚冰;你的爱如细雨,滋润了我心田的渴望。在此刻,多么想在短暂的寂寞之后睡在你的怀里。我知道有你的存在,便永远是晴空。花若能言,口自芬芳。爱若能言,心香弥漫。这世界需要你!(2011年山东卷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结尾)

该结尾不仅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诠释了“母爱”,而且总结全篇,两次直接点出标题,使主题在文章的最后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和最大的张扬,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新材料作文命题背景下的记叙文结尾点题如能明点更好,最好是暗合(不出现材料,而是出现材料的题旨),两者结合更妙。当然点题语言是议论式,或者议论抒情相结合式。请看下面两例:

(1)是啊,人应该如洞中的蝶,当外界环境侵扰时,寻找适合的环境。这样,才能守住自己的本真。(2013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寻找适宜的环境》结尾)

该结尾系用明暗结合点题法。

(2)微小的改变有时恰如历史的节点,看似巧合寻常,却决定了整个的方向。

勤转毛笔,以微小之变书博大之韵,依稀裙裾飞扬。(2013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捺的一转》结尾)

该结尾的议论方式是暗点题旨。

2.创设情境,留下想象

在记叙文的结尾,简单地创设一种情境,使文章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结束,这样,就会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如高考重庆卷作文《难题》,有考生写了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写与幺叔的交往,表现出幺叔“欠情如欠债,头顶锅儿卖”的朴实的情操。作者在结尾听了二哥的讲述后写了这样一句: 我“噢”了一声,怔在那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作者创设了一个无话可说的情境,表现出对人物特殊性格的心理反应,也让读者去想象:面对这种难题该怎么做呢?

3.融情于景,深化主旨

通过融情于景、渲染氛围等手法彰显美感和韵味,给人一种余味未尽之感。此法多用于记叙文之结尾。例如: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白雪飘零的情愫不知能与谁共。落花悄然成了芬芳的泥土,抚慰了刚出芽的嫩柳,那细细的情思便成了文学的归宿。(2009年高考湖北卷满分作文《站在文学的门口》结尾)

这个结尾景物烘托的作用十分明显。作者以“落花”“泥土”“嫩柳”等景物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意境,烘托出作者内心对文学的浓浓情思,情与景有机地融为一体,效果很好。 上面第2、3两种结尾方式,须有前提,就是上文点题很充分。否则,这两种结尾方式在考场上会因过于含蓄而吃亏的。

题型二 记叙文的曲折技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样卷】

双 赢

苏觉看到李明的第一眼,就无因地敌视他,他相信李明也是如此。

作为应试的“唯二”幸存者,他们也理应相互敌视,因为这个公司只招一名员工。 欲扬先抑,“敌视他”,这是抑笔一。

“只招一名员工”,到底留谁呢?设下悬念。

苏觉刻苦求学,颇有悟性,他也自视优秀。但几个月来不断被诸多公司拒绝,使他把这份工作当成了救命稻草,他必须胜过李明。但李明出身丹青世家,且功底深厚。

最后的对决已经到来,这次设计的主题是“爱”。爱?苏觉不屑去想:“我是个孤儿,何谈爱?”不过,他可以用暖色渲染出温暖与爱意,想到这里,他抬头挑衅地看了李明一眼,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苏觉转身进了工作室,一天时间,还真有点紧迫呢。

“最后的对决”,暗示了情节的紧张。

“他抬头挑衅地看了李明一眼”,抑笔二。

苏觉画完后已是黄昏时分,他摸摸肚子,准备先去吃饭。把画布遮好,风吹起一角,只能看到橙黄的暖色调,很温暖。他走出去,看到李明还坐在那里,悠闲自得,好像他的画也完好杀青了。李明对苏觉笑了笑,苏觉莫名其妙地望着李明的背影,他突然想到那个胖经理说过的话:“听过‘山羊过独木桥’的故事吗?你们现在就站在独木桥两边,狭路相逢,胜者可只有一个。”

李明的“悠闲自得”,“笑了笑”,看上去似乎很和谐,其实暗流涌动,情节似松实紧。 微型小说如此点出“材料”,自然巧妙。

苏觉回来的时候,已经月上中天了。他着魔般地又进了那个工作室,李明已经走了。他先是警醒地望了望四周,做贼似的向李明那幅画走去。那黑色的遮布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他,他慢慢地揭开一角,之后是一幅完整的画。他望着那幅画,陷入沉思。总以为有点违背爱的主题。冥思苦想之后,他踌躇满志地添上了几笔。然后迅速逃走,连门都忘记关了,更不用说查看一下自己的画。

苏觉、李明各自画的什么?苏觉“添上了几笔”,“添”的又是什么?再设悬念。

第二天,是公布结果的时候了,苏觉有些心不在焉。当听到自己和李明都被破格录取之时,他惊讶地跳了起来,李明更是惊讶万分。他俩颤着声音问胖经理为何有如此结局。 到了该揭开悬念的时候了,可是结果出人意料。这是怎么回事?悬念再起。

胖经理领着他们进入了工作室。抓起画布,他们都沉默了。

苏觉的画上多了一只猫,更像家了,也更完整了;李明画的虎上落了一只蝴蝶,更温馨,更有意境了。

揭开悬念一:他们画的内容。

原来,李明知道苏觉应聘屡屡失败,决定放弃竞争,因而画了一只与“爱”这一主题相距甚远的老虎。在苏觉出去后,他掀开苏觉的画,发现虽色调温馨,但只有静物,又给苏觉的画添上了一只小猫。苏觉回来后,看了李明的画,知道李明无意与自己竞争,顿觉惭愧万分,灵感一现,便在李明画的虎身上,添了一只蝴蝶。,

上一篇:2017年高考作文审题训练
下一篇:2017广东历年高考作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