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名言

来源: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2-12-23 点击:

50字名言篇一

心得体会50字

2015读书心得体会50字

第1篇:读书心得体会 第2篇:读书心得体会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 在家里,起床就去拿自己的书看吃饭也抱着书,有世界民名着《卖火柴的小女孩》、《阿

拉丁》,等等........其实我在幼儿园我不喜欢读书,可现在我很喜欢读书了,因为我从书本

上学会了好多知识!

第3篇:读书心得体会 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它的名字叫《英雄人物故事》。这本书里介绍了刘胡兰、赵一曼、

杨靖宇等爱国英雄的故事。他们在敌人面前不怕牺牲,英勇地和敌人斗争,为祖国和人民奉

献生命,他们真的棒!

第4篇:读书心得体会 我已经11岁了,从4岁开始,到现在,我已经读了数不清的书了,我早早的就有了许多感觉,

有时候,我想的每一件事都能和我读过的书联想到一块.我想说的是,在学乐中国里学习的大

部分都是7-16岁左右的小孩,你们要知道,一生之计在于勤,只有勤奋学习,长大以后才能有

所作为,最后,在新春之际,我,沈懿,一个小学3年级的学生,祝福大家新春快乐! 第5篇:读书心得体会 我曾看过一本书,那是一本让全世界都震撼的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

书是一位语言残疾.听力残疾.篇二:读书心得50字 读书心得——《水浒传》读后感 感一: 《水浒传》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

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感二:

《水浒传》是部庞大、复杂的小说,它生动地描写、反映出了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壮

大直至起义失败的整个过程。它明确地描写出了当时起义的社会根源和原由,并成功塑造出

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义英雄的形象,且通过他们不同的反抗道路展开了起义过程,也具体地

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

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结

果被逼上山落草.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们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篇三:预习

心得 50字

課文預習記錄 ※用心使概念清楚 ※用心使概念清楚 生難詞語(請寫出國字注音)

1. 8. 15.

2. 9. 16. 3. 10.

17. 4. 11. 18. 5.

12. 19.

6. 13. 20. 班級: 號: 姓名:

(一)你認為知心好友是:篇四:孔孟论学习 《孔孟论学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以及其他的有关文化常识。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体会蕴含的思想内涵。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

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

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

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

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

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h-f [#w~!`c*j01、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不悱不发( ) 举一隅( ) 奕之为数( ) 辟若掘井( ) 流杵也

( )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尝试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1)重点文言实词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受学重问: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君子深造之以道:

资之深:

小数也:

援弓缴而射之:

弗若之也:

有为者:

(2)一词多义

温故而知新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与古人居 居之安 虽天下易生之物 一人虽听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3)流传至今的成语 不耻下问:

左右逢源:

举一反三:

温故知新:

一曝十寒:

尽信书不如无书:

(4)特殊文言句式

2、课文内容理解

(1)这十三则孔孟名言,从哪几个方面谈了读书之道?

(2)这十三则孔孟名言,哪些道理和我们今天提倡的主动学习相一致?

(3)《论语》的议论方式与《孟子》有什么不同?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教师总结:

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一、基础识记

1、默写:

⑴学而不思则罔, 。 ⑵不 不 ,不 不 。 ⑶“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为“ , ”。 ⑷读书应有怀疑

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 。”

2、《孔孟论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成语,你还能记起来吗?请至少写出六个来。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d、这个小故事将学“奕”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

就在于“智弗若”。

11、翻译:

⑴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⑵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综合分析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

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

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③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

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砌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④而明辨之也。

【注释】①达:通达,应用。②奚:何处,哪里。③有道:有道德学问的人。④审问:

详细探讨。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非学无以致疑 致疑:提出疑难问题 b、舍问,其奚决焉? 决:判断,解决 c、问焉以破其疑 焉:他 d、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正:正确

13、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⑴从选文第2段看,作者对向他人请教(学习)持什么态度?这强调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新课程学习强调“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选文也涉及了这一学习方法。能体现这一学

习方法的是哪一语句?请从文中找出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

简要谈谈。篇五:教育科研工作方案 感化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50字名言}.

本学期,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将立足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新 学期的中心工作,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校工作思路为依据,坚

定“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向科研要质量,切实提高科研效益,再创我校教科研工

作的新局面,为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工作:

这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提升我校办学层次”这个目 标开展工作。具体计划如下:

1、理论学习促提高。

本学期将继续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来更新观念,促进全体 教师不断提高对现代教育思想的认识,要求每一位教师经常翻阅教育杂志,细心研读教

育专著,潜心研究一个教学问题,感悟一种教学方法,做到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这学期我们继续深入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学习笔记上每周至少剪贴2篇文章,并及时写下不少于50字 的所思所想。

2、校本教研讲实效。 第一、抓好校本教研,在 “2015年教育局工作要点”的指导 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研组作用。让教师带着问

题走进课堂,带着思考去研究,带着经验去反思。确立上好一节课就是一次科研的思想,积

累教学经验,推广成功的教学方法。 继续开展同组互助观课活动.由一、二名优秀教师与若干名教师 组成一个学科教学研究小组,针对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共同设计和研究课堂教

学过程。观课者带有明确的目标,凭借自身的一定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

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课后的反思、交流、研计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结合教研活动问题化、主题化和课题化,做好课题研究。各年级组要围绕各教研

组课题积极开展研究,宣传发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开展群众性研究工作。

3、严格管理求发展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水平线。这学期我们将根据我校特点,积极开展市级研究课题,

严格科研常规管理,努力促进我校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提高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层次。

第一,及时收集各地教育教学改革信息,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 围,坚持做好教科研的宣传普及工作,引导教师广泛参与教科研活动。 第二,继续组织好教育、教学论文的交流、评比、推荐等工作。学校大力提倡教师参与

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实践,勇于探索,善于反思,并加以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我们{50字名言}.

将认真拜读,积极选送, 充分利用,在为学校争光的同时,让更多的老师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三,加强教科研工作的计划、总结、调研工作。学期初制订好教科研工作计划、学期

末做好工作总结。

50字名言篇二

议论文素材名人事例大全50字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名人事例

写作佳苑

05-26 0531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名人事例

1.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话题:“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

2.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3.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4.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5.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6.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7.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8.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9.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

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篇二: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名人事例 )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名人事例

1.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话题:“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

2.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3.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50字名言}.

4.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5.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6.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7.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8.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9.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

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10.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11.80美元环游世界

有一位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夫的美国人,想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只要有信心,有诚意,任何目的都能达到。

年仅26岁的罗伯特完成了准备后,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罗伯特为什么能成功?全在于他有积极的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分析: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伯特的经历印证了一句俗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

12.我竭尽全力

一天,戴尔·泰勒牧师向教会学校的一个班宣布:谁要是能背出《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那是许多孩子做梦都想去的地方。但是,《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有相当大的难度。

但是有一天,一位11岁的学生竟然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诵了下来,没出一点差错。泰勒牧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知道最虔诚的信徒能背诵的也很少有,更何况是一个孩子。牧师在惊叹他有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是如何背下这么长的文字的呢?”这个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名叫比尔·盖茨。

分析: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不愿动手,其实,这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大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罢了。

话题:“立志与成功”“人生的奋斗”

13.左思立志 坚韧不拔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

50字名言篇三

情感诗(50字)作文

精选作文:情感诗(50字)作文 花前月下,惆怅徘徊 孤影独酌,叹花惜月 伤魂泣极,鸿硬犹在 曾几何时,痴心于尔 苦苦迷恋,吾心不悔山东临沂郯城县育才中学初一:renyiran5211314

篇一:背诗词,表情感,写作文

背诗词,表情感,写作文

作者:李平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

诗词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我们相应的联想和情感体验。读诗词,如看画卷,加上各自的理解甚至比看画卷有更多的空间和内涵。读诗词,不出家门,仅于深宅,便能纵横天下,游览四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下子把你带入了塞北,空旷,荒凉,博大,苍茫。“落

日”“长河”“孤烟”“大漠”,景物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从而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身处这种境界,定会让你陷入沉思。在这种境界里,你一定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忽见。”好一幅夏夜乡村美景图,没有多余的色彩,仅黑白两色,但幽静,神秘,好一个诱人的去处。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一幅清寂淡雅的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一幅旖旎和谐的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一幅娴静空远的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一幅惊喜绝妙的画„„青山细水,柔风浮云,温情呢喃,这是画,但比画更具有想象的空间,这是画,但可让读诗人任意涂抹挥洒。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渴望背上一个旅行包,与王维一起去这人间绝境,与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掬一捧清泉,滋润心田。

“留得残荷听雨声”好一个凄迷的雨夜,好一份别致的凄情。雨打残荷,声音一定很空灵。

3.用诗词,道破某种心情

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咸,有时我们的某种心情,还真不知道如何表达。诗词却能恰如其分,为我们一语道破,帮我们疏泄。

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很多时候,心情发亮,就会“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就会“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生活和事业中处处会遇见“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窘境,常常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常常会“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总之,无论何时,无

论何地,不管何种心情,总有诗词帮你宣泄,这时,背上的重压、心里的焦躁,全都像扎了针的气球,慢慢地消了。

以上种种感受,不足以表达诗词的美妙,我们成人有义务传承这一灿烂文化,而语文教师首当其冲。如何教会学生读诗词、用诗词,我感到责任重大。

二、我教学生读诗词

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过:“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写出来的。书读好了,就变成自己的语言。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读字当头,一切都在其中。”作为语文教师,我深赞此话,并付之于行动。(或利用实景,或利用多媒体图片)面临大江,我教孩子们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伫立杨柳岸,我们会同柳永轻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桃花红了,我们“忙趁东风放纸鸢”。雪花飞了,我们惊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满月时,我们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梅花开时,我们齐赞“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每年春天杏花随风飞去的时候,一颗颗米粒般的青杏便展露出来,此时,我总会教孩子们念起“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留恋在东坡描绘的美景中,真的会物我两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利用一切可提供诗句的机会让学生在情境中读诗、背诗、领悟诗。有时,我还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表演诗词。如,读岳飞的《满江红》,我让全班孩子头系红巾,手持“战旗”,分左右立在操场上,一人扮作岳飞,其余皆岳家军。在《精忠报国》音乐的激昂旋律中,大家一边诵读,一边起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读出了学生的浩然正气,舞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了全班学生的凝聚力。“无心插柳柳成荫”,我的班级工作也变得一顺百顺。用同样的方法,不同的舞蹈,我们诵读了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更深入地理解了红军将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及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三、我教学生用诗词,写作文

学习诗词是为了运用,若能将古诗词巧妙地移植到自己的文章中,定能使文章文采斐然,营造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当学生的诗词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便开始引导他们把学到的诗词用到作文中去,以求文章生辉添彩。

1.用诗词作题,画龙点睛

用古诗词做文章题目,一是不落俗套,新颖脱俗,使人有为之一振的感觉;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台湾作家琼瑶是运用诗词为文章命名的高手,如,《人在天涯》(断肠人在天涯)、《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庭院深深深几许)、《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再如,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句。在平日的作文命题时,我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诗词,如,写景文章用《胜日寻芳》《万紫千红》(白居易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写夏夜星空用《坐看牵牛织女星》,写做过的傻事、糊涂事用《只缘身在此山中》等,既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

含深刻的双关含义,对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以诗句结尾,强化主题

结尾的方式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题;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句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无论是哪一种方法,以古诗词结尾,更能达到强化主体的效果。如,一学生《亲情》的结尾:

“亲情是朱自清文中父亲的背影,亲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亲情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亲情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3.化用诗词,别致传神

逛街日当午,汗滴脚下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只有耕耘者才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写野花“林边草丛中,寂寞开无主。”(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游山)„„每个人的外衣都是防水的,入云深处,便是不下雨,挥一挥衣袖,也是一袖的雾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昨夜,风依旧,雨依旧,往事绿肥红瘦,舞动阵阵温馨。旧梦无痕,青鸟般掠过风,掠过雨。李清照的辞令,又静静地开放出冰清玉洁的光辉。“昨夜雨疏风骤”“海棠依旧”。

漫道,枯藤老树西风瘦马,是羁客亦无须肠断天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品位,陶冶我们的审美情趣,健全我们的人格。永远宣扬它,永远传承它,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2013年冬月一个晚来天欲雪的夜晚

(作者单位 河南省周口市莲花路小学)

?誗编辑 王团兰

篇二:情感与作文 浙江省特级教师姜汉林情感与作文 姜汉林

姜汉林,男,1943年1月出生,江苏通州人。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

学中文系。曾在嘉善县教育局教研室和教科室工作,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工作。系浙江省文学学会、省语文学会、省写作学会会员,嘉兴市作家协会会员,嘉兴市学术委员会委员,嘉善县作协名誉主席,嘉善县

作为老师,首先应当十分注重培养和陶冶学生的写作激情,这种激情应该是健康的、丰富的和有个性特征的,而决不是标语口号式的。在这基础上教给学生写作技巧,进行必要的批改和评讲。作为学生,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陶冶情操,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多读点书,扩大知识面。如此,教师教得得法,学生学得得法,还担心作文水平不能较快地提高吗?

[成功探源]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一个永不过时的热门老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以下简称《至文》)对如何提高作文水平的见解,完全摒弃了一般的看法,另辟蹊径,从情感与作文的关系上引经据典,议论纵横,极力证明自己的一个新颖独特的观点:激情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健康、丰富、富有个性特征的情感入手,然后才是授之写作技巧,并进行批改、评讲。这种观点考生在开篇就明确指出,而后阐明了“情”与“文”的关系——先有“情至”,后有“至文”,并用鲁迅先生的文章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为例加以论证。最后以自己对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实践的看法体会,进一步论证要较快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应当十分注重培养和陶冶学生的写作激情”。这种观点颇有见地,使其他许多感情相形见绌;高下雅俗,略加对照,一目了然。这与从不同的立论是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它源于教师得法的作文教学实践。

从技法讲,《至文》也很有特色。文题是至理名言,更显示作者立意非同凡响。开篇交代文题的出处,而且作了通俗的解释,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摘引材料,一气贯下,层层递进,思维严密。

我们都知道,情感在文艺创作中是极为活跃的因素,在我们学生的写作的时候,也是极为活跃的因素 。古今中外许多文章大家的写作经验都告诉我们,能否写出好文章,首先决定作者是否具有真情而不是写作技巧。因此,情感与作文之间的关系,既值得我们从事写作研究和写作教学的同志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研究,也值得我们学习写作的学生们的高度重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在写作的实践中自觉地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这将对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重大作用。

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未见其人,覘文辄见其心。”(<<文心雕龙·知音>>)意思是说:写作者的情感活动起来了,文章也就写出来了,读者根据文章进入作品的情感之中,即使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比较掩蔽,读者也能从中发现作者的感情,虽然世代久远未见作者的面,读了文章以后也能从中知道作者的心情。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说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清朝的袁枚则说: “提笔先须问心情。”还说: “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这句话是<<古文观止>>的编者吴楚材和吴调侯对唐代文学家韩愈<<祭十二郎文>>的评语,把情感在作文中的地位说得清清楚楚,确凿不疑,是论述情感对作文地位和作用的至理名言,很值得我们研究写作者和学习写作的人很好地去研究与体会。

古今中外许多文章大家的写作经验都告诉我们,能否写出好文章,首先决定于作者是否具有真情而不是写作技

巧。因此,情感与作文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既值得从事写作研究和写作教学的同志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重视,也值得我们学习写作的学生们重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写作实的结合上加以重视,也值得我们学习写作的学生们重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要写作实践中自觉地调动情感因素,将对自己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重大作用。本文就情感与写作技巧的关系这四个问题,与大家谈一些粗浅的意见。

先说情感在作文中的地位。{50字名言}.

情感在文艺创作中是极为活跃的因素,在我们学

上一篇:300字高中作文大全
下一篇:2烟草工作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