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农村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

来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1-10-21 点击:

2017农村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篇一

2016-2017学年上期学校总结

2016-2017学年上期学校工作总结

紧张而繁忙的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全面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在县教育局及中心学校指导下,全体教师发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各项工作任务。为了扬长避短,依据本学期的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构建特色的德育模式

德育工作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工作重点,重德育、抓活动,坚持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努力创建文化校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着力打造精品德育活动,构建具有西津畲族小学特色的德育模式。

1、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设

(1)组织学校班子成员、班主任等到其他学校学习、交流、培训,学习有关班级管理、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学习,更新了教育理念,提升了育人水平。

(2)利用每周一次班主任会,借助于一日常规评比,对于常规管理和班主任一起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和交流,使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和学生德育工作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

2、深入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学校皆德育、社会皆德育”的大德育观念,建立既有时代特征又有我校特点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1)继续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法律意识、环保意识、责任意识等。

(2)建立充实了新一届学生值勤队员,每天配合值日教师的工作,作好记录,这些值勤队员在学校一日常规评比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协助学校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达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3)利用“国庆节、中秋节、元旦”等系列节日,把握住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切实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

3、把课堂教学工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明确德育教学目标。坚持以思品课、班会课为德育主要课程,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坚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4、强化家校联系

继续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形成教育合力。

二、认真落实综治安全工作

1、完善制度,实行安全责任制。

学校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与各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层层落实,职责明确。学校要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制度、有落实、有检查,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安全教育。

{2017农村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

利用校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班队会、黑板报等途径根据季节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内容包括:法制教育、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防火、防溺水、预防食物中毒、传染病、户外活动安全活动等, 自我保护,珍视生命。 3、保证教学活动的安全,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注重学生教学活动的安全,教育学生不在楼道内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行,特别是体育课、综合实践课,相关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2017农村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

4、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

要细致做好校舍安全检查,特别是防火、防毒、防盗、防溺水、防雷电以及学生集体活动的管理,教育学生不玩火、不玩水,消除不安全隐患。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12月份学校住宿生开展一次防火演练,切实增强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5、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学生步行靠右行、靠边行,不横穿马路,不在马路上打闹、游戏、滑冰等。执行周末乘车值班制度,教育师生一定要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不乘坐“三无”车辆。

6、注意学生饮食安全。

不饮生水,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不吃变质及过期的食品。不随便吃野果,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坚决杜绝校内吃零食现象。各班班主任加强教育,禁止学生或家长带零食到学校,向学生宣传食用“三无”食品的危害,禁止学生课间到小店购买零食。

7、加强防溺水教育。

做到不私自下水游泳;不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下水施救等六不准,做到学生无溺水事件发生。

8、做好预防传染病工作。

充分发挥卫生指导员作用,加强卫生指导、疾病控制,严防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发现有发热、咳嗽和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不适等症状的师生,要密切关注,及时上报。

9、抓好法制教育工作。

我校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通过生动形象的载体和方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遵纪守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10、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校正处在施工建设中,为了强化“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这学期实施每天一位值日教师对住宿生进行统一管理,早上6:30起床,7;00-7:30晨读,晚上9:00准时媳灯,值日教师必须全天制的进行监管。确保学生安全。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1、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通过观看教学光盘,阅读优秀刊物,上网学习,学习上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入手,切实改进教学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

会学习的能力。期初制订明确工作要求,并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自查,期末进行检查评比,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促进教师做好的本职工作。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开展“30+10”暨“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坚持听评课制度,做到每人上一节公开课,做好教学反思。每人听课不少于10节,认真记好听课记录,并做评议;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切实提高六年级教学质量。 积极抓好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利用课外时间,认真进行辅导,加大六年级的培优补差力度,讲求实效,提高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的成绩。

5、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充分使用设备,提出合理的使用要求,发挥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益,进一步用好多媒体教室等,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发挥网络在师生学习、教学研究、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四、关爱留守儿童,创设温馨家园

1.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认真做好留守学生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班主任能摸清单亲家庭子女,填写好留守儿童档案。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2.建立“代理家长”队伍,推行“代理家长”制度。

学校建立起由庄桂淦校长、粱纯爱老师及各班班主任组成的代理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同时庄桂淦校长、粱纯爱老师还当起留守儿童的“爱心爸爸、妈妈”。

3.专设留守儿童活动室,打造温馨家园。

目前我校专门设有留守儿童活动室,为留守儿童提供电话、视频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4.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学习上,学校要求班主任对本班的留守儿童学困生在学习方面进行专门的辅导,每单元辅导一至两次。要求“代理家长”每周过问一次留守

儿童,了解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给予适当地指导地帮助,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让这些学困生重拾学习信心。同时,学校安排每周一对全体学生免费开放图书馆,借阅图书,让这留守儿童沉浸在书香的氛围里,感受知识的魅力。

在生活上,学校把学生餐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由教育局统一配菜,学生餐实行六菜(两荤四素)一汤,做到了营养均衡。学校还建起了浴室,购买了热水器,保证学生的洗澡和热水问题,同时还购买了电热壶,每天为学生烧一壶开水,学生也喝上了纯净开水,让留守儿童有种比家还好的感觉。

在住宿上,学校为每个学生宿舍安装上了美丽可爱的窗帘,配上了美观坚固的鞋架,挂上了励志漂亮的宿舍标语。在门口放上了宿舍成员的活泼靓丽的照片,在楼梯两侧贴上了美观大方的校园文化。使得整栋学生宿舍焕然一新,真正打造了一个“留守儿童温馨之家”。

5.争取外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借助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在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2016年7月6日,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梦之翼”暑期社会实践队来我校开展以“舞梦想翅膀,筑出彩未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出席开营仪式的领导有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3级辅导员梁克龙老师,2014级辅导员游崇盈老师,政和县团县委童继伟同志,政和县石屯镇团委书记江振伟同志,以及庄桂淦校长 ,在仪式上同时还举行了图书捐赠仪式,将实践队募捐到的满满爱心捐赠给了留守儿童们,传递爱与希望。

为期两天半的暑期实践中不仅有“彩色的梦想你我同行”、“抢凳子”、“争当手工小能手”、“争当运动小健将”、“争当神奇小画家”、“争当少年小歌手”、“争当知识小百科”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更有趣味精彩的晚会。通过这次以“看自然,懂人文,知百科”为主题的活动中,同学们除了可以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外,开阔眼界,了解更多有趣的人和事,发现更多美丽或者奇怪的生物,提高小朋友的综合素质,丰富了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

2016年10月29日,福州鼓楼曙光救援民兵应急连8名队员在连长王立

2017农村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篇二

立足农村现状 推进新农村和谐发展.doc人大

立足农村现状 推进新农村和谐发展

——关于陵川县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2017农村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

陵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金林

内容提要:文章立足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围绕推进新农村和谐发展这一主题,从加强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保证,分类实施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典型引领是建设新农村的动力三个方面,总结了陵川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经验。作者紧密联系农村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脆弱的集体经济,干部和群众普遍偏低的素质,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亟待加强的农村综合治理等因素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作者针对存在问题,积极探索有益做法,认为建设新农村,要坚持发展第一的执政理念,要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体系,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要不断强化基层的班子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亿万农民的迫切愿望。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新课题,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从我县的现实来看,只有立足农村现状,着眼长远发展,牢牢把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总纲,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把握发展的

方向性,夯实工作的基础性,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也才能不断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新境界。

一、积极探索,量力而行,为建设新农村积累可资借鉴的经验

在加快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城市的发展,滞后于工业的发展,成为发展的主题和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破解“三农”的一项世纪性课题也就应运而生。着眼我县,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县份,应该怎样建,由谁建,如何扎实有效推进这一伟大工程,各工作部门和广大群众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1、加强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保证。建设新农村,领导是保证。只有通过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其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的统筹调度、综合协调、督促指导力度,明确了县、乡、村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重点任务,建立了县四大班子联系点、新农村建设领导组成员单位定点帮扶、乡镇领导包村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等一系列工作机制,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其二是大力开展培训。通过组织各种专题培训,为新农村的一线领导从政治思想、具体实践进行充电。其三是积极开展座谈。通过召开和基层群众的座谈,掌握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找准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2、分类实施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建设新农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允许一刀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区域实际,遵循二十字指导方针,依托已有资源基础,探索适合本

地区发展的新路。在新农村建设中,各试点村把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和改水、改厨、改圈、改厕作为重点工程,以实现“一村一品”为目标,激发村民的建设热情,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锡崖沟村、凤凰村依托旅游产业开发,大力兴办农家小院发展三产和参与景区建设,农民就业充分,收入增加。庞家川村作为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农区型农村,在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运输、劳务等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的路径;实施了村庄道路和居民小区绿化工程,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农村绿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既美化了环境,又发展了产业。小召村围绕“一村一品是目标,农民素质是关键,因地制宜显特色,组织建设是保障,民主管理是根本”的发展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建设新农村的有效路径。在建设中,各村各显特色,尊重群众意愿,营建了和谐的发展氛围。

3、典型引领是建设新农村的动力。建设新农村,作为一项全新的工程,没有可供借鉴的现成模式,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总结,去培塑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发挥领头雁作用。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杨村村走在了全县前例,在实现村容整洁方面,杨村村旧村改造经验极具借鉴价值。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先是制定了《杨村村1977年—1997年二十年村镇建设规划图》,在实现规划基础之上,又制定了《杨村村1997年—2017年村镇规划图》,紧密围绕规划开展新农村建设。二是群众利益为本。拆旧修新中,以群众利益为重,处处为群众着想,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旧房改造的顺利推进。三是加强组织建设。

杨村建设新农村的成功经验首要的就是有以吴文忠书记为领头的党支部一班人,几十年如一日加强了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好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抓好了政治优势的发挥,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和出色的带头人,是无法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任的。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无论是示范村,还是达标村,均将支村两委班子建设放在了首要位臵,以班子的团结来增强凝聚力,激发战斗力,形成向心力。

二、正视困难,勇于应对,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的艰巨性 建设新农村,需要我们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系统全面而又准确的把握。没有对农村发展的客观认识,没有对农民需求的深入了解,没有对农业现状的清醒认识,那么,建设新农村就会走弯路,就会适得其反。从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县作为全省59个两区开发县之一,呈现出的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基础不稳,农民增收艰难,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明显,众多不利因素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1、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脆弱。从产业结构看,2006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重为93:7,种植结构单一,“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乡一业”的产业格局远未形成。从人口构成状况看,2006年底,全县总计71651户,252963口人。其中乡村户数63012户,占全县总数的87.9%;乡村人口22896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0.5%。全县贫困人口总计29500人,占乡村人口总数的12.9%。2006年,因病、因学返贫人口

2500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8.5%。从农村收入构成看,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2698元,其构成情况是,农业收入1184元,工业收入669元,第三产业收入519元,外出劳务收入326元。从以上两方面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以占全县人口绝大多数和依赖农业收入的农村农民,如果没有生产的大发展,就不会有新农村的大成就。从村级经济状况看,2006年,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总负债24691.77万元,其中,流动负债15450.22万元,长期负债9241.56万元。我县371个行政村,除西部少数工矿型村有一定经济实力外,其余村集体经济没有固定产业和稳定收入。全县12个乡镇和94%的行政村处于负债状态。不少村在“村村通”过程中因贷款修路,增添了新的负债,不少干部以个人名义为集体贷的款未能按时归还,打击了其工作积极性。在建设新农村的热潮中,如果没有上级资金的支持,新农村建设对他们来说是一句空话。从我县财政投入来看,尽管公共财政资金向农村加大了倾斜力度,但“财政蛋糕”不大的现状,使得各村很难获取必要的资金。仅规划一项就需投入数万元,对于多数农村只能望而却步。村级经济的普遍薄弱,使得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投入更多依靠上级财政资助和扶持,否则会陷入有心无力的两难境地。

2、干群素质偏低,制约新村发展。建设新农村,需要农民素质的提高,需要懂经济会管理的农村干部。从我县农村的现状来看,我县60%左右的农村干部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缺乏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和技术;不少干部有干事的思想,但往往限于素质的不适应,发展工作无进展,甚至处于停顿。不少村支村两委干部闹不和,形不成统一的战斗力,运行一般的占到35%,

2017农村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篇三

社会指导员申请表

附件2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申 请 审 批 表{2017农村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

姓 名 现有技术等级 申请技术等级

2017年 月 日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申请书

{2017农村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推荐书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审批表

2017农村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篇四

扶贫工作汇报{2017农村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

康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扶贫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行动指南,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意见,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紧盯贫困乡村,瞄准贫困人口,以扶贫工作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口,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坚持整村推进、整乡推进、贫困连片开发同步进行,全面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1991年被确定为省列贫困县,1992年进入“两西”扶持县,1994年被确定为国列贫困县,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重点县,2011年被纳入秦巴山连片特困片区县。全县共21个乡镇、350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23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8%,特困村72个,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6万人,耕地31万亩,人均耕地1.76亩。2013年全县人均有粮780斤,人均纯收入3278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3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2013年有贫{2017农村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

困户1.6万户,贫困人口6.46万人,贫困发生率37.5%。自2000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9亿元,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130个,实施整片整流域推进项目6个。

二、2013年及今年扶贫部门所做的工作

2013年,县扶贫主管部门按照省市及县委、政府的安排,全力实施扶贫项目,狠抓扶贫各项措施落实,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了老虎垭流域扶贫开发项目、城关镇整村推进项目、8个整村推进项目和面上项目的实施。完成村内道路硬化23.6公里,新修沙化路31.2公里,新修便民桥6座,实施危房改造723户,新修护村护地河堤2300米,实施“三改”项目155户。实施核桃项目4070亩、茶叶1350 亩、栽植樱桃165亩、种植魔芋400亩,实施互助金项目11个,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员3600人,技能培训700人。二是千方百计动员,全面完成了973名“两后生”培训任务。三是两上北京积极争取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帮扶资金299万元,解决办公楼维修和铜线乡低垭扶贫旅游节点建设资金无处着落的问题。四是抓了扶贫宣传工作。2013年,我县釆取多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和途径开展扶贫宣传,在《甘肃扶贫信息网》报送康县扶贫信息398条,采用136条,居全省之首;在《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光明日报》、《陇南报》发表康县扶贫开发文章13篇;在公路主干道沿线制作安装大幅扶贫开发宣传牌12个,尤其在省委、省

政府《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出台后,《康县报》、《康县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对康县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轮番报到,声势强大,成效明显,为顺利推进扶贫攻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五是抓了建档立卡工作。省市有关会议结束后,县扶贫办及时汇报县委、县政府,并在10月中旬召开了由21个乡镇乡镇长、乡镇扶贫专干、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扶贫系统全体职工参加的全县2012年度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及信息动态管理工作安排部署会,专题安排了此项工作并对乡镇扶贫专干进行了培训。县扶贫办按照县上《关于认真开展2012年度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及信息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给每个乡镇下派了建档立卡指导员,并从监察、扶贫部门抽调科级干部组成四个督查组,对全县21个乡镇的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巡回督查。目前,全县2012年度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及信息动态管理工作已顺利通过省、市审查,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六是全力抓了财政扶贫资金审计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大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制定下发了《康县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抽查方案》、《关于认真开展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财政扶贫资金自查自纠的通知》。县上从组织、纪检、审计、财政、扶贫、发改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分三组对近几年涉及财政扶贫资金的21乡镇、15个县直部门、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7个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审计检查中发现的八个

问题现已全面进行了整改。七是抓了规划编制工作。按时编制完成了《康县五年基本消除贫困实施规划》、《康县阳坝贫困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康县店子贫困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和《康县豆坪贫困片区扶贫攻坚规划》。规划覆盖全县14个乡镇、128个村,其中,特困村52个,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劳务移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

2014年,我们着力抓了六件具体工作:一是筹备召开了2014年全县扶贫攻坚大会。二是筛选申报了2014年第二批财政扶贫项目。三是抓紧实施了尾欠项目和2013年第二批项目。四是抓了竣工项目的验收报帐工作。五是配合抓了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及整改工作,做到即知即改,边审计边整改。六是启动了今年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如王坝乡何家庄村,豆坪乡成沟村、西沟村,豆坝乡味石村,阳坝镇二坪村、阴坝村等。

三、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在扶贫开发上,我县坚持群众参与与国家支持相结合、“造血”与“输血”相结合、改变落后面貌与增加群众收入相结合、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全县扶贫攻坚工作。具体做法上: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重新调整县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坚持每月听取一次

扶贫工作汇报,每季度研究一次扶贫攻坚工作,每半年召开一次扶贫攻坚工作现场观摩会,分析研究问题,总结推广经验;建立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帮扶和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县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包抓重点流域,严格落实副县级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贫困乡镇和一个特困村,县直每个部门包抓一个贫困村,每个科级干部包抓8户贫困户,每个一般干部包抓6户贫困户的包抓机制,确保了扶贫开发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坚持扶贫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多年来,我县将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扶贫开发作为解决区域贫困与个体贫困并存问题、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的最有效途径,瞄准最贫困的乡村和流域,在政策、资金、物资等诸多方面给予倾斜扶持,抓重点、攻难点,啃硬骨头,坚持不零敲碎打,不撒胡椒面,努力做到扶持一片,脱贫一片,见效一片,努力打造精品。近年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9亿元,在130个村实施了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项目,项目覆盖率达54.6%,占重点村总数的一半以上,先后完成连片开发、整乡整流域推进试点项目6个。通过项目建设,初步解决了项目村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每个项目户形成了一项以上能够稳定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家庭主要劳动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一至两项种养业适用致富技术,并强化了集科技培训、农家书屋、计划生育、基层组织等为主的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项目村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扶贫效益。三是坚持扶贫整村推进与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深

2017农村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篇五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2014年巷口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镇充分认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实施“关爱特殊群体”,加强了外来务工子女及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学生把班级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我镇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各校长为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我镇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制定相关的措施,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特殊群体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1、建立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学年末做好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学生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2、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班级通过班会,发动全体学生,做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

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让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

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掌握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

4、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队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

5、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多走访“留守学生”家庭,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对“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家庭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

总之,关于特殊群体的教育,我镇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也感到举步维艰,单靠班级及学校的努力,缺少大环境的支持,“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将愈来愈难,现就我们感受较深的几个问题提出:

1、由于“特殊群体”人数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帮助、关爱显得力不从心,学校和教师无法替代也替代不了家长和社会去履行本应由家长和社会承担的教育责任。

2、家庭教育观念错误,有的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悖,家长素质亟待提高,有的家长对子女要么溺爱,要么高压,要么放任,要么简单粗暴,给我们的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上一篇:2017交警个人工作总结
下一篇:2017-2017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