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热门资讯 发布时间:2011-10-31 点击:

1980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历年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2013年)

历年政府工作报告

195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1 195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16 -

195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55

195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68 关于一九五八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 ............................................... - 89 - 195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106 - 196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126 - 196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 - 133 - 197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147 - 197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152 - 197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172 - 198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190 - 198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200 - 198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221 - 198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240 - 198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255 - 198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268 - 198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277 - 198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294 - 198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308 - 198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328 - 199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345 - 199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363 - 199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381 - 199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392 - 199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405 - 199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415 - 199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426 - 199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439 - 199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450 - 199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462 - 200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473 - 200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484 - 200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495 - 200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505 - 200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521 - 200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534 - 200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548 - 200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563 - 200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577 -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593 - 201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 605 -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 - 619 -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 - 619 -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 - 619 -

195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54年5月2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各位代表:

我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听了刘少奇同志关于宪法草案的报告并进行了三天的讨论以后,已经光荣地完成了一件历史性的工作,通过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接着,又通过了几个重要的法律。现在,我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

我国伟大的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面,最后也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并且巩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二年间,中央人民政府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先后完成了全国大陆的统一,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广泛的和深入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和各种民主改革运动,恢复了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着重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和各种类型的合作社经济,初步地调整了公私营工商业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随后,从一九五三年起,我国就开始了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着手有系统地逐步地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 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全部工作现在还没有最后完成,对于计划的许多细节还在进行补充和修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方针是大家已经知道的,这就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份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第一个五年计划所以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即冶金工业、燃料工业、动力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和化学工业,这是因为只有依靠重工业,才能保证整个工业的发展,才能保证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才能保证现代化国防力量的发展,并且归根结底,也只有依靠重工业,才能保证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当然,重工业需要的资金比较多,建设时间比较长,赢利比较慢,产品大部分不能直接供给人民的消费,因此在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期间,虽然轻工业和农业也将有相应的发展,人民还是不能不暂时忍受生活上的某些困难和不便。但是我们究竟是忍受某些暂时的困难和不便,换取长远的繁荣幸福好呢,还是因为贪图眼前的小利,结果永远不能摆脱贫困和落后好呢?我们相信,大家一定会认为第一个主意好,第二个主意不好。

我国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二年迅速地完成了工业恢复的任务,在恢复期间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十六点九。在建设期间,工业发展的速度当然要低些,但是一九五三年工业总产值仍然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三。一九五四年预计现代工业的总产值将等于一九四九年的四点二倍,如果再加上农业和手工业,那么今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将等于一九四九年的二点二倍。这样的发展速度,在旧中国是不能够设想的。

拿几项最重要的工业产品的一九五四年预计产量来同一九四九年产量比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的

动人的数字:电力一百零八亿度,等于一九四九年的二点五倍;原煤八千一百九十九万吨,等于一九四九年的二点六倍;生铁三百零三万吨,等于一九四九年的十二点四倍;钢二百十七万吨,等于一九四九年的十三点七倍;金属切削机床一万三千五百十三台,等于一九四九年的八点五倍;水泥四百七十三万吨,等于一九四九年的七点二倍;棉纱四百六十万件,等于一九四九年的二点六倍;机制纸四十八万吨,等于一九四九年的四点五倍。当然这些产量还是很少的,但是它们的增长状况表明,只要坚持努力,我们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在工业的发展中应当指出三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第一是现代工业的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在一九四九年,这个比重大约是百分之十七,而在一九五四年预计将近百分之三十三。第二是生产资料的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一九五四年消费资料的生产将等于一九四九年的三点一倍左右,而生产资料的生产却将等于一九四九年的五点七倍左右。生产资料的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在一九五四年将由一九四九年的百分之二十八点八上升为百分之四十二点三。第三是国营、合作社营和公私合营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由于国营工业和合作社营工业一年一年壮大,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开始成批地转为公私合营工业,这一比重在一九五四年预计将由一九四九年的百分之三十七增加到百分之七十一左右。这就是说,没有转为公私合营的资本主义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只占百分之二十九左右了。{1980政府工作报告}.

这些统计表明我们的国家正在向着工业化的目标前进,正在向着社会主义的目标前进。

我们原有工业的基础虽然薄弱,却是目前我国工业产品、工业利润和工业人才的主要来源,忽视这个基础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企业,发挥它们的潜在力量,增加生产品的产量和品种,使它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培养人才和供应设备,并且供应人民的需要。但是我国原有的工业究竟是非常落后的、零散的、不平衡的,因此,为了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就必须主要地依靠新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建设。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和改建的重大工业建设项目约有六百个,大家所知道的苏联协助我国建设的一百四十一个项目就是其中的骨干。在这些项目中,有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有色冶金企业、煤矿企业、石油企业、各类重型机器制造厂、汽车制造厂、拖拉机制造厂、飞机制造厂、电力站、化学工厂等。这些建设项目的完成将使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大大地提高一步,使我们可以自己生产冶金设备、发电设备、采油设备、锻压设备,自己生产汽车、火车头、拖拉机、飞机,并且将使我们有新的工业区域和工业基地,使我国目前工业分布上的不合理状态开始发生变化。这些项目的大部分将在一九五八年完成,少数需要将近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九五三年全国完成的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较一九五二年增加了百分之九十六,一九五四年计划的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又比一九五三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八。一九五四年新建、改建和续建的重大工业建设项目共有三百个,预计在本年内可以有五十一个重大项目完成建设。在苏联协助我国建设的一百四十一个项目中,已全部或者部分完工并投入生产的有十七项,包括鞍山钢铁公司的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薄板厂,阜新的海州露天煤矿等;正在施工的有三十四项;其余都正在设计,不久就可以开始施工。

根据上述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逐步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规定,关于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规定,关于优先发展国营经济、鼓励和指导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定,并不是空谈,而是我们正在实现着的活生生的事实。全国的劳动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英勇奋斗,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祖国的面貌。我们一定可以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有计划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建设对于我们是一个完全新的课题,我们必须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从最近

几年的事实看来,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是有进步的。我们的工业管理的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各工业部门在实行计划管理、建立责任制度、改进技术领导、扩大地质勘探力量和基本建设力量等方面都得到了许多成绩和经验。广大的职工群众开展了蓬蓬勃勃的增产节约运动和劳动竞赛运动,在技术上也有了不少的发明和创造。依靠管理人员和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一九五三年国营和公私合营工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了百分之十三,同年中央五个工业部的产品成本比一九五二年平均降低了百分之三点二。

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自满。我们既然是在开始学习,必然要遇到许多困难,而且已经遇到不少困难。我们还必须克服许多工作上的缺点。我们的年度计划并不是都完成了。例如一九五三年中央六个工业部的基本建设计划就只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四点三。水力涡轮、原盐和糖的生产计划没有完成。没有完成计划的建设单位和生产企业更多。例如根据重工业部的检查,重工业部一九五三年总的产值计划是超额完成了,但是它所属的生产企业却有百分之二十五没有完成计划;并且,如果从生产总值、成本、利润、劳动生产率四种指标来检查,全面完成四种计划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三十。此外,有些企业的计划定得过于保守,很容易超额完成,失掉了指导生产的意义。最突出的如沈阳染料厂一九五三年竟完成了利润计划的百分之五百以上。这些严重的情形在其他的工业部也同样存在,有的甚至更严重。我们必须用极大的努力来改变这些情形。

目前工业方面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计划性不足。我们现在还有许多计划不够准确,不够完整,常常互相脱节,并且常常变动。很明显,这里有很多客观的困难不容易在短时期内克服。但是毕竟有不少供应、生产、销售之间的不平衡,不少产品的品种、规格的不合需要,不少建设工作中的勘探、设计、施工的不能衔接,不少交通运输、工业城市规划和工业建设的不相配合,是由于主观努力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错误而来的。这方面的状况必须尽可能改善,以减少国家的损失。各个企业、各个主管部门和国家的计划统计机关必须系统地全面地研究生产和需要的情况,研究建设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情况,进行反复的周密的平衡和计算,加强各有关部门相互的配合和协作,并充分地吸收广大的职工群众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规定各种指标,订出先进的确实的计划。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还必须进行深入检查,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以保证国家计划的全面的完成。

工业方面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由于许多部门和企业不重视节约资金、不重视管理财务成本而形成的巨大的浪费。人民日报最近发表过太原热电站建设工程中的浪费情况,就是一个惊人的例子。这个工程因为盲目采购材料而积压资金一百四十四亿余元,因为没有及时向国家申请调拨物资损失二十五亿七千多万元,因为材料使用的浪费损失十八亿余元,因为劳动效率过低损失二十三亿五千多万元,因为工地临时建筑标准过高浪费二十三亿元,而因为工地物资散失和购置家具的浪费所造成的损失还不在内。这种情形在目前的基本建设工程中还远不是少数。不少的基本建设工程还没有规定适当的建设标准,而不少城市、机关、学校、企业又常常进行一些不急需的或者过于豪华的建筑,任意耗费国家有限的资金。许多工业企业在生产中由于管理机构庞大、管理不善、原材料使用不当、劳动组织不好、劳动纪律松懈、产品质量低劣、对生产安全注意不够等项原因也造成国家的浩大损失。按一九五四年的计划指标计算,单是中央的六个工业部加上地质、建筑工程、铁道、交通、邮电、林业六个部,只要降低基本建设的建筑安装成本的百分之一,就可以每年为国家节约二千八百亿元;中央和地方的国营工业的生产成本只要降低百分之一,就可以每年为国家节约八千四百亿元;中央和地方的国营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只要提高百分之一,就可以每年为国家增产一万六千亿元。因此,为了增加国家资金的积累,为了消灭浪费,一切国营企业和建设单位必须全面地完成和争取超额完成国家的计划,贯彻经济核算制,建立严格的节约制度,力求降低成本。

技术力量的不足和技术管理的不善,也是工业方面的重要问题。没有现代化的技术,就没有现代化的工业。我国工业中原有的技术力量很弱,我们现有的高等学校所能培养出来的技术干部,在数量上、门类上和质量上都还不能在短时期内满足工业和基本建设的需要。在这个情况下必须更加合理地有效地使用和

1980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政府工作报告

宝塔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文件(13)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2月14日在延安市宝塔区

第十六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

延安市宝塔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吴 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宝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去年和“十一五”政府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容应对危机和挑战,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呈现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巨变,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崭新局面。“十一五”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是2005年78.54亿元的1.86倍,位于全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1%,是2005年30.54亿元的4.49倍;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1

16.9%,是2005年3.89亿元的2.1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9.9%,是2005年7471元的2.4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3%,是2005年2177元的2.32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59.8:35.9调整到

5.5:45.3:49.2。“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提前实现,是宝塔区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各位代表,2010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人民政府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的决策部署,按照年初确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克服困难,化解矛盾,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省上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经济民营化进程,全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实现生产总值146.4亿元,增长13.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53亿元,增长12.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亿元,增长3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86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51元,增长21.8%。

——项目支撑明显增强。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 2{1980政府工作报告}.

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包抓机制,跟踪问效,切实提高了项目建设速度和推进力度。去年,共安排重点项目42个,完成投资11.9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9个,新建项目13个。宝塔区光荣院、中石油延安希望小学等16个项目建成投用;延安(宝塔)中小企业产业园、农村三大主导产业开发、宝塔山周边民居改造、北关供销市场商贸楼、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25个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区三幼综合教学楼项目完成了拆迁任务。

{1980政府工作报告}.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坚持把发展农村主导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新建果园2.04万亩,累计达42万亩,挂果面积22万亩,产量24万吨,优果率达70%,实现产值5.76亿元;完成了枣园设施蔬菜示范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日光温室83座,折合标准棚165座),启动实施了梁村、临镇、麻洞川大弓棚、露地菜示范基地建设,蔬菜总面积达5.47万亩,总产量达13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发展养猪大户55户,建成2个养鸡小区、2个规模养猪场和5个土鸡专业村,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4.5万头、15万头和130万只,实现产值2.19亿元。三大农村主导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64%。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5个新农村重点村和3个革命老区村建设全面完成,新修基本口粮田4500亩,建成沼气池1872口,完成麻洞川金 3

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建成通村四级砂石路149.8公里,改建三级油路14公里。

——城市经济不断壮大。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经济的有关决定,资源开采业、仓储物流业、民营经济等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态势。全年辖区原油产量达175万吨,其中南泥湾采油厂58万吨;乳化炸药生产线正式投产,产量达6771吨;建设煤矿重组上划工作全面完成;煤炭资源整合进展顺利,7处整合区基本完成年度任务。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75.5亿元。商贸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36亿元,增长26.4%。非公有制经济净增私营企业200户,累计达2836户,完成增加值48.32亿元,增长33%。全面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年接待游客4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7亿元。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延河饭店新企业组建已完成,食品公司、制革厂完成资产评估,水泥制品厂完成审计,水泥厂正在进行清产核资;农村安全饮水设施管护责任基本得到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全年引进项目15个(合同项目13个,协议项目2个),总投资额达60亿元,到位资金12.8亿元;成功与甘肃华亭县、宁夏兴庆区缔结友好关系。 4

——生态环境继续改善。认真落实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节能减排有关规定,完成城区绿化5000亩,“三北”防护林建设3.5万亩,退耕还林补植10万亩,栽植各类苗木930万株;完成柳林新茂台等4个新农村“三化一片林”建设工作。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加强,城市空气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315天;化学需氧量削减1980.3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53.5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5.18%。

——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民生工程完成年度投资2.14亿元,就业、住房、就医、上学、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一是就业再就业工程,新开发就业岗位4985个,完成就业培训25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残疾人就业95人。二是住房保障工程,二庄科、赵庄经济适用房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廉租房建设全面启动。三是减灾安居工程,完成危窑、危房改造800户。四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成43处,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水目标。五是农村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通村工程,56个自然村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200多套。六是社会救助工程,宝塔区中心敬老院配套设备安装到位,延安流浪少年儿童保护中心完成主体建设,即将投入使用。七是城乡保障工程,共落实城市低保6365户、16553人,基本养老保险扩面人数达1135人;参加新农保11.49万人,城镇居民医疗 5

1980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195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5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59年4月18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各位代表:

我现在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向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一九五八年的伟大成就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四年多的任期中间,我们的国家经历了一系列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变化。

当一九五四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的地位,但是,我国还存在着大量的资本主义的工业和商业,并且大量地存在着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农村中劳动互助运动已经广泛地发展起来,参加农业劳动互助组的农户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左右,但是,组成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还只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二左右。在那时候,我国已经完成了经济恢复时期的任务,开始了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但是,究竟我们能不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这样一个有六亿多人口的大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来,还有待于事实的证明。而现在呢?大家看到,只经过四年多的时间,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已经在社会主义革命方面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获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鼓掌)

在一九五五年和一九五六年,我们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对农业、手工业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现在,除了个别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外,我国基本上只有两种生产资料所有制,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在一九五七年和一九五八年上半年,我国人民又进行了全民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在思想战线和政治战线方面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样,在两条道路的斗争中,社会主义就在各个方面基本上战胜了资本主义。(鼓掌)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跟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进行和互相促进的。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我国执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我们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帝国主义者曾经宣称那是一个注定要失败的幻想。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在一九五七年超额完成了这个计划,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从一九五八年开始执行更加宏伟的第二个五年计划。(鼓掌)

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和超额完成,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在一九五七年达到了一千三百八十七亿四千万元,比一九五二年的八百二十七亿一千万元增长百分之六十八。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了六百五十亿二千万元,比一九五二年的二百七十亿一千万元增长百分之一百四十一;手工业总产值达到了一百三十三亿七千万元,比一九五二年的七十三亿一千万元增长百分之八十三;农业总产值达到了六百零三亿五千万元,比一九五二年的四百八十三亿九千万元增长百分之二十五。

〔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工农业产值,是以一九五二年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计算的。这里列举的一九五七年和一九五二年的工农业产值,就是这样计算的。

由于一九五七年调整了部分工农业产品的价格,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工农

业产值,都改以一九五七年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计算。因此,一九五七年同第二个五年各年度相比的时候,就应当按照一九五七年价格计算。这样,一九五七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就应当是一千二百四十一亿元,工业和手工业总产值是七百零四亿元,农业总产值是五百三十七亿元。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经济和文化部门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共为四百九十三亿元,超过原定计划四百二十七亿四千万元的百分之十五点三。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单位有一万多个,其中限额以上的有九百二十一个,比计划规定的单位数多二百二十七个;到一九五七年底,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而投入生产的限额以上的工矿建设单位有五百三十七个。

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们不仅大大加强了原有的工业部门,而且开始建立了过去没有过的许多工业部门,如冶金设备制造业、采矿设备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冶炼业、重要有色金属冶炼业,等等。技术力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一九五七年全国工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达到十七万五千人,比一九五二年的五万八千人增长两倍;工业和基本建设方面的职工达到一千零一十九万人,比一九五二年的六百一十五万人增长百分之六十六。由于工业产量的增长和品种的增加,工业材料和设备的自给率也有了提高,如一九五七年钢材的自给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六,机械设备的自给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同时,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重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和手工业所占的比重,一九五二年为百分之四十一点五,一九五七年上升为百分之五十六点五。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工业所占的比重,一九五二年为百分之三十九点七,一九五七年上升为百分之五十二点八。

因此,可以说,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和超额完成,我国已经建立了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鼓掌)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即一九五八年,出现了一个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民经济的大跃进。(鼓掌)

一九五八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二千零五十亿元,比一九五七年的一千二百四十一亿元增长百分之六十五。其中,工业和手工业总产值达到了一千一百七十亿元,比一九五七年的七百零四亿元增长百分之六十六;生铁、钢、煤炭、发电设备、机车、汽车、动力机械等产品的产量,都比一九五七年增长一倍以上,其中生铁和钢包括一部分土铁土钢。农业总产值达到了八百八十亿元,比一九五七年的五百三十七亿元增长了百分之六十四;粮食、棉花、烤烟等产品的产量,也都比一九五七年增长一倍以上。通过国家预算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到二百一十四亿元,比一九五七年的一百二十六亿元增长百分之七十。

许多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一九五八年一年增加的数量,超过了一九五七年比一九五二年增加的数量。例如,一九五七年比一九五二年,钢增加了四百万吨,煤增加了六千四百万吨,机床(不包括简易机床,下同)增加了一万四千三百台,粮食增加了六百一十二亿斤,棉花增加了六百七十三万担;而一九五八年比一九五七年,钢增加了五百七十三万吨,煤增加了一亿四千万吨,机床增加了二万二千台,粮食增加了三千八百亿斤,棉花增加了三千三百五十八万担。{1980政府工作报告}.

跟工业和农业的跃进同时,在运输邮电方面,商业方面,文化教育事业方面,也都出现了巨大的跃进。

在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中,我国人民在社会组织方面有了一个伟大的创造,这就是全国农村中根据广大农民的要求而建立的人民公社。(热烈鼓掌)全国一亿二千万户农民在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组成了二万六千多个大规模

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这种组织形式是适应我国工农业生产大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它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在我国条件下,它不仅是推动生产力继续向前发展、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好形式,而且是将来全国农村从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形式。(热烈鼓掌)

{1980政府工作报告}.

显然,一九五八年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是一般的前进,而是一个巨大的、全面的跃进。(热烈鼓掌)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从来没有过的,也是不可能有的。拿钢来说,英国早在一八八○年,年产量就已经达到一百三十一万吨,到一九三五年,年产量才增加到一千零二万吨。我国的钢产量在一九五二年是一百三十五万吨,到一九五八年就增加到一千一百零八万吨。这就是说,在钢产量上,英国走了五十多年的路,我们只花了六年。(鼓掌)拿煤来说,英国早在一八五四年就已经能够生产六千五百七十万吨,同我国一九五二年生产六千六百四十九万吨的水平大体相等。经过了五十多年的时间,到一九○七年,英国的煤产量才增加到二亿七千万吨,而我国也只花了六年的时间,就在一九五八年达到了这个水平。(鼓掌)英国的煤产量在二十世纪初期曾经两次接近三亿吨,但是,最近二十多年来,一直处于下降和停滞的状态,到一九五八年只有二亿二千万吨左右,已经落在我国的后边。(热烈鼓掌)

{1980政府工作报告}.

帝国主义者特别是美帝国主义者曾经竭力抹煞我国国民经济的大跃进,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事实不可免地要增强全世界人民对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信念,加深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怀疑。当他们无法否认大跃进的事实的时候,又对我们的大跃进进行各种各样的歪曲和诬蔑。他们尽管绞尽脑汁,终究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他们说我们这里实行了奴隶劳动。原来,工人农民为自己的幸福而自觉自

1980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1985年政府工作报告

1985年政府工作报告

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体制改革

——1985年3月27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

各位代表:

刚刚过去的1984年,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实现八十年代以至九十年代的三大任务方面取得伟大成就的一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的形势越来越好的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新的提高。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根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构思,本着友好合作、互相谅解的精神,经过同英国政府的平等协商,终于圆满地解决了香港问题,使和平统一祖国的神圣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中英两国的友好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为通过协商途径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经验。“一国两制”的构思和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对台湾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也必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继续取得了人民高兴的重大成就,在对实现本世纪三大任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上有了新的进展。当前,怎样把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顺利地、健康地推向前进,巩固和

发展我国大好的经济形势,是全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现在,我就以此为题,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关于经济形势

1984年,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工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现代化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形势很好,不只是一年好,而是连续几年好,出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前景,已经开始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1984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一万亿元,在1979到1983年平均每年递增7.9%的基础上,比上年增长14.2%,各方面的经济效益也有提高。国民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都比上年增长12%,国家财政状况继续好转。 1984年,我国农业又获得了大丰收。粮食产量达到四亿零七百多万吨,比上年增长5.1%;棉花达到六百零八万吨,增长31.1%。农村多种经营有较大发展,商品经济越来越活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期求自力更生地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但是由于过去农业政策上的失误和其它原因,粮食、棉花的产量长期增长缓慢。随着农村改革和农业新政策的实施,近几年农业生产连续大幅度增长,去年全国平均每人占有粮食近八百斤,棉花十多斤,按照我国人民当前的食物结构和衣着水平,一般已可以达到温饱有余。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有少数地方的农民生活还比较困难,我们已经和正在采取许多措施来努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应该看到,十亿人口的大国,能够在农业上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胜利。

1984年,我国工业生产继续全面增长。特别令人高兴的是能源的生产超过计划的要求,原煤产量达到七亿七千多万吨,原油达到一亿一千四百多万吨,{1980政府工作报告}.

都比上年增长8%,保证了整个工业的持续增长。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电子、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等行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军事工业部门在发展民品生产和向民用工业转移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交通运输业通过挖掘潜力,运输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列入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六十五种主要产品的产量,到1984年已有四十三种提前达到1985年的指标。

1984年,我国重点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技术改造的步伐明显加快。国家按合理工期组织建设的一百二十三个大中型项目,工程的进展比较顺利。一批重点煤矿、电站、油井、建材企业和铁路新线建成投产,有利于克服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为生产的持续增长准备后劲。全国人民关心的宝山钢铁总厂建设,第一期工程已有部分项目投产,其余也进入全面调试阶段,炼焦、炼铁、炼钢、初轧可望在今年内陆续投产。科学研究、文教卫生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投资,比上年都有所增加。全年施工的更新改造项目七万四千个,全部建成的三万九千个,对增加生产、提高质量、改进品种和节约能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近几年来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安排。随着生产建设的持续增长,通过各种渠道,从1979年到1984年安排了四千二百多万城镇劳动力就业,职工和农民的收入继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去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达到六百零八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上年增长12.5%;农民的纯收入,全国平均每人达到三百五十五元,比上年增长14.7%。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7.8%,吃穿用各类商品都继续向多品种、中高档和多样化发展。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去年农村建成住宅约六亿平方米,城镇建成住宅约一亿平方米,又有大批农户和部分职工住上了新房。

各位代表!经过几年的调整和改革,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在走上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路子。这几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一个是农业和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国民经济的基本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一个是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关系比较协调,二者互相促进地共同增长。这是过去多年来我们希望做到而没有做到的,现在开始做到了。这对于我国今后经济的长时期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

这几年来,我们从加强农业入手,以发展农业促进轻工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从1979年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包括村办工业)平均每年增长7.9%,1984年增长14.5%,远远超过了1953年到1978年的二十六年间平均每年增长3.2%的速度。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和全面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原料、市场、资金和劳力,为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比较有利的条件。同时我们对加快发展轻工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并且要求重工业调整服务方向,更好地为发展农业、轻工业服务,促进了轻工业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1979年至1983年,轻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2%,1984年增长13.9%。许多轻工产品特别是呢绒、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中高档产品的产量急剧增长,花色品种不断增多,质量逐步提高,丰富了市场供应。在农业和轻工业持续发展的推动下,因经济调整而速度一度下降的重工业迅速回升。1982年重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8%,1983年增长12.4%,1984年增长14.2%。重工业的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也都有了程度不同的改进。这些事实说明,我们在实现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上一个有深远意义的变化。

与上述特点密切联系,这几年我国经济的增长是在居民收入首先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下实现的,消费需求的扩大刺激了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又为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条件。1979年以来我们大幅度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

价格,同时在城镇扩大劳动就业,增加了职工工资和奖金,使城乡人民的收入和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从1978年到1983年,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由一百七十五元提高到二百八十八元,1984年达到三百二十元左右,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平均每年提高7.3%,远远超过1953年到1978年的二十六年间平均每年增长2.2%的速度。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资金积累也逐步增多。积累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在调整初期由1978年的36.5%降低到1981年的28.5%,从1982年起略有回升。这几年我们在调整中纠正了过去片面强调积累而忽视消费的做法,正确认识和发挥人民消费对于促进生产的积极作用,生产、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也显著改善。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上又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变化。

各位代表!前几年特别是1984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和成就,是坚决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结果,是正确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的结果。我国经济体制已经开始突破长期形成的僵化和封闭的模式,城乡经济越来越活跃,地区之间和部门之间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横向经济技术联系日益增多,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迅速扩大,改革和开放健康发展,这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流。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展开了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村政策顺应强国富民的历史要求,符合亿万农民勤劳致富的共同愿望,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促使了农业生产蓬蓬勃勃地向前发展。同时,我们在城市改革中也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重要经验。1984年,从正确解决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入手,在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建筑业体制、商业体制、外贸体制、金融体制、计划体制,以及在进一

1980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195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5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5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6年02月23日 来源:人民网 【字体: 中 小】 大 195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5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的报告 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的报告 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 ——1956年6月15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李先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向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 出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的报告,请予审查。 一、1955年国家决算 1955年国家决算 1955年国家决算的收支总数如下:1955年本年收入合计27,20 3,319,000元,加上上年结转收入3,154,657,000元,全 年收入总数30,357,976,000元。本年支出合计29,346,9 38,000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011,038,000元。同19 54年决算的可比部分相比,1955年本年收入增长966,485,000 元,即增长3.68%;1955年本年支出增长1,743,846,000{1980政府工作报告}. 元,即增长6.32%。 同原来的预算相比,1955年本年收入完成预算的96.98%,比预算 数28,049,780,000元少846,461,000元。本年各类收 入的情况如下: (一)各项税收共收到12,745,390,000元,完成预 算数的92.49%;其中工商税收到8,725,483,000元,完成预 算数的87.25%;农业税收到3,054,308,000元,完成预算数 的109.08%。 (二)国营企业和事业收入共收到11,194,048,0 00元,完成预算数的100.70%;其中工业收入收到5,072,990, 000元,完成预算数的110.51%;商业收入收到3,319,026, 000元,完成预算数的89.51%。 (三)信贷保险收入共收到2,360, 816,000元,完成预算数的97.91%。 (四)其他收入收到903,0 65,000元,完成预算数的121.68%。 1955年国营工业利润收入比原计划增加了十分之一以上。这是广大职工 努力推广先进经验、积极试制新产品、增加生产、降低成本的结果。只就煤炭工 业部、电力工业部、石油工业部、重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 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八个工业部统计,产品销售收入比年度计划增加

了2%, 生产成本比年度计划多降低了3.1%。 1955年的农业税收入也超额完成了计划。这不是因为政府向农民多征了 农业税,而是主要地由于在1955年秋征中收到的代金比较多一些;秋征的代 金算在本年的收入中,所以农业税的收入就超过了原计划。 1955年决算在收入方面的情况基本上是好的。但是比起原定的计划还少 3.02%,这是什么原故呢?这是因为,在制定1955年预算的时候,对于 1954年水灾所造成的粮食、棉花、烟叶和其他农作物的损失,以及这种损失 对于农民购买力和工商业的影响,估计得还不充分,工商税收预算和国营商业收 入预算都有些偏高。这就使得原定的工商税收计划和商业收入计划不能完成。 但是,预算收入计划的没有完成,也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有一部分国营企 业还没有贯彻执行增产节约的措施。有不少工业企业在实行增产节约的过程中, 片面地追求产量和产值,而没有注意产品的质量是否合乎标准,品种是否合乎用 户的需要,以至许多产品质量下降,有些产品形成积压。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 了国家商业收入计划和税收计划的完成。 1955年决算支出占预算数的98.41%,比预算数29,821,8 28,000元少支474,890,000元。其中,经济建设费支出13, 762,090,000元,占预算数的96.99%;社会文教费支出3,1 89,270,000元,占预算数的82.82%;国防费支出6,499, 862,000元,占预算数的90.36%;行政管理费支出2,154,0 67,000元,占预算数的96.10%;债款支出666,228,000 元,占预算数的106.48%;对外援助和其他支出455,722,000 元,占预算数的73.55%。 1955年决算支出比预算少支出了约1.59%,这主要地是各部门各地 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结果。 在基本建设方面,根据1955年对3,280个较大的建设单位的统计, 节约的资金约达10亿余元,比原投资计划减少了16.1%。单是铁道部门的 基本建设就节减了预算支出2.45亿元。因为节约了资金,国家在1955年 新增加的限额以上的工程项目就有60多个。1955年各部门基本建设的投资 额,按可比部分计算,只比1954年增加了9%,而实际完成的基本建设工作 量却增加了15%。 由于文教卫生部门比较着重地改进了定额,降低了开支标准,缩减了开支, 国防部门认真地清理了历年积余,缩减了开支,这两方面

的费用有显著的节减。 1955年国家机关精简了一部分人员,把抽调出来的一部分人员调到农业 合作化的工作中和新的国家机构、新的国营企业中去,也节约了国家的资金。 在1955年的预算执行过程中,节减了基本建设的投资,克服了铺张浪费 现象,这是正确的,必要的。但是应该指出,由于没有经过多方面的周密的计算, 一部分投资的削减也不尽合理,因而曾经造成一部分工地的窝工现象,和一部分 工程的质量低劣现象。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生产企业所必需的各种辅助性建筑的 数量和质量,对于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的削减也有一些不适当的地方。在基本建设 的计划和准备工作方面,由于缺少预备项目,由于准备工作片面地注意了施工力 量,而没有对于安装力量和材料、设备的供应作全面的准备,这样就使一部分建 设资金来不及在本年内充分利用。这些缺点,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避免。 支出的减少,除了由于基本建设投资和其他费用的节减以外,部分地也由于 某些部门还有“宽打窄用”的思想,设计预算偏高,而财政机关没有完全加以严 格核实。 1955年国家决算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共占本年支出的46.8 9%。 1955年国家决算在工业建设方面支出5,960,281,000元, 占预算数的93.30%。工业基本建设限额以上的建设单位共有485个,其 中已经全部完工投入生产的重大工程共82个,主要的有:辽源中央立井、鹤岗 东山立井、沈阳第一机床厂、大连热电站、北京国棉二厂、包头糖厂等等。炼铁、 炼钢、采煤、发电、机械、纺织、制糖等工业的设备能力和固定资产有了很大的 增加。 1955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完成了原定计划的101%,比1954年增长 8%。在本年的4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37种完成了或者超额地完成了计划。 同1954年比较,绝大多数产品的产量都有增长:原煤增长17%,焦炭增长 22%,电力增长12%,原油增长22%,生铁增长23%,钢增长28%, 钢材增长28%,硫酸增长9%,烧碱增长18%,硫@①增长9%,机车增长 88%,内燃机增长36%,发电机增长97%,自行车增长13%,胶鞋增长 15%。棉纱、棉布、麻袋、纸烟等轻工业产品,则由于原料限制,产量比19 54年有所减少:棉纱减少14%,棉布减少16%,麻袋减少11%,纸烟减 少4%。1955年各工业部门试制成功了许多新产品,例如1万千瓦的自动化 水轮发电机和水轮机、6,000千瓦的蒸气发电设备、合金无缝钢管、xī@②

铜片、联合收割机、四十八行的播种机等等。各工业部门技术水平在1955年 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1955年国家决算在农业、林业、水利等方面支出1,497,616, 000元,为预算数的114.13%。 农业支出对于全国农业生产的改进、农具改良和农药农械的推广,特别是对 于灾民的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起了重要的作用。1955年政府供应农民饼肥 和化学肥料450万吨,农药9万吨,并且减价40%供应新式农具51万部。 对1954年的灾区,政府继续拨付复堤、修垸经费3亿元,帮助农民新修和整 修了许多小型水利工程,贷放水车17万辆,扩大和改善了灌溉面积6,500 万亩。此外,1955年政府还支出农村救济费2亿余元,发放农业贷款10亿 余万。 在林业方面,1955年完成造林面积2,560多万亩,比1954年完 成数增长47%。 在水利建设方面,1955年完成土方14亿多公方,石方1,400多万 公方,混凝土60万公方。在1954年堵口复堤的基础上,继续整理了长江中 下游、淮河、辽河、珠江和华北各河的堤堰,恢复了洞庭湖滨的堤垸,举办了汉 水下游分洪工程,基本上完成了淮河的南湾水库工程。这些工程对防御水害和扩 大灌溉面积都有显著的效果。 由于上述各方面的措施和其他有关的措施,由于农业合作化的开展和广大农 民的努力,并且由于雨水及时,1955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获得了丰收。 粮食总产量达到3,680亿斤,完成年度计划的102%,比1954年增长 9%。棉花产量达到3,036万担,完成年度计划的117%,比1954年 增长43%。其他各种主要农作物,除了甘蔗比1954年稍有减少外,都有不 同的增长:甜菜比1954年增长61%,黄麻增长95%,烤烟增长28%, 花生增长6%,茶叶增长17%,蚕茧增长44%,各种水果增长10%。 在1955年,国营机械化农场由1954年的97个增加到106个,这 些农场的耕地面积增加到404万亩,比1954年增加了45%。国营机器拖 拉机站由1954年的89个增加到138个, 拖拉机由778标准台增加到2, 377标准台,服务面积由661,800亩增加到3,137,300亩。 1955年国家决算在交通运输方面支出1,925,475,000元, 占预算数的89.74%。1955年新建铁路铺轨1,222公里,比195 4年的铺轨里数增长了47%。到1955年底,已经完成铺轨全线通车的有黎 塘——湛江线、

丰台——沙城线和蓝村——烟台线;贯通西南的宝鸡——成都线 已经完成全线铺轨任务的73%;贯通西北的兰州——新疆线已经达到张掖以西 135公里。全国公路共修建8,138公里,比1954年的修建里数增长了 40%。1955年全国铁路运输的货物周转量,由于不合理运输的减少,比1 954年只增长了5%。汽车货物周转量比1954年增长35%,内河轮驳船 货物周转量增长32%,沿海航运货物周转量增长4%。邮电业务总量比195 4年增长了13%。 在商品流转方面,1955年国营商业的购进计划超额地完成了任务,这是 同工业生产计划超额完成

上一篇:17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下一篇:2017九年级上册英语作业本答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