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QQ空间说说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1-12-09 点击:

2017QQ空间说说篇一

2017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17QQ空间说说篇二

2017最新三年级数学开学12个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任课教师

赵红标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 1×10= 3×32= 5×11= 2×20= 30×3= 6×20=

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

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 60×2=120(个)

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

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3)试一试。

①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前两题: 24×10= 20×10=

学生口答,说说口算的方法。

要求:请大家各自出一道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题来考考其他同学。 学生出题,教师板书:( )×10=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能总结出两位数乘十的口算方法吗?

师生共同小结:一个数乘十,只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一个0就可以得到积。 ②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第三小题。 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指名汇报:

生1:可以看成2×3=6,再算20×30=600。 生2:先算2×3=6,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是600。 提问:为什么要加两个0?

师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 2.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 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

师: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30千克。

追问: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再交流反馈,得出最佳的方案。 引导:按每袋30千克估算,60袋一共有多少千克? 列式为:30×60=1800(千克)

(2)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追问:你想怎么估算?

集体交流,指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分别把两个乘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这三组题有什么特点?上下两题的答案一样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一个乘数相同,另一个乘数多一个0,那么积也应该多添一个0。

2.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重点说说“80×50,10×55,60×90”的口算方法。 3.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表格,指名说说想法,再进行计算。

最后集体反馈,交流分析、思考的过程,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补充。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第2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7×8+3= 6×6+4= 5×9+7= 2.用竖式计算。

23×3= 21×2= 32×4=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里就存在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3页例3主题图。 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

追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一共多少个?) (2)估算。

提问: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回答预设:

方法一:把24看成20,20×12=240(个)

方法二:把24看成25,12看成10,25×10=250(个) 方法三:把24看成20,12看成10,20×10=200(个)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明确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估算的结果接近正确答案?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小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 方法一:6个2箱是12箱,每箱24个,先算2箱是48个,再算6个48是288个。 列式:24×2=48(个) 48×6=288(个)

方法二:将12箱拆分成2箱和10箱,每箱24个,先算2箱,2乘24得48个,再算10箱,10乘24是240个,相加是288个。(重点理解方法二)

2017QQ空间说说篇三

石景山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石景山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试卷

语 文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一、 基础·运用(共2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共3分)

(1)某个外国中学生团队到你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其中有交换礼物的环节,跟你结对的外国

学生最喜欢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你要送他一张中国古代书法的邮票作为礼物,下列邮票中最适合的一张是(2分)

A B

C D

(2)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你上面所选行书作品的名称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1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共6分)

第53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八月》

颁奖词:《八月》是一部气质独特的作品,全片以黑白影像呈现,透过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旁观大人的世界,然而它不只是一个男孩的成长,更是对人情世故、体制变革以及时代记忆的回眸与.反思。

评委:像契诃夫的戏剧,xì nì的黑白光影,让演员的调度不着痕迹。

影评人:不提供准确时间点和地域的做法,配合大量使用全景、很少运用特写镜头的拍摄和黑.

白画面预留出的想象空间,让影片极为奇妙地再现了八九十年代的人的普遍梦境和记忆。

媒体人:影片聚焦于大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转型期国企工人下岗的困境,这些遭遇了如此

大变故的人们,都在积极地寻找出路,并且能够相互体恤和wèi jiè。他们饱满的神情、豪爽的作派、普普通通的善良,竟是那样动人心魄。《八月》回到那个新旧交替的时刻,不是为了展现某种历史悲情,而是为了还那个时代的人以尊严。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眸(mú) 供(ɡōnɡ)

B.眸(móu) 供(ɡōnɡ)

C.眸(mú) 供(ɡònɡ)

D.眸(móu) 供(ɡònɡ)

(2)对文中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2017QQ空间说说}.

A.“再”字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横,竖,横

“那”字的笔顺是:横折钩,横,横,竖撇,横折弯钩,竖

B.“再”字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横,竖,横

“那”字的笔顺是:横折钩,竖撇,横,横,横折弯钩,竖

C.“再”字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横,横

“那”字的笔顺是:横折钩,横,横,竖撇,横折弯钩,竖

D.“再”字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横,横

“那”字的笔顺是:横折钩,竖撇,横,横,横折弯钩,竖

(3)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2 分)

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贵阳南明区城管局悬赏50万元对城市垃圾暴露、占道经营、城市‚牛皮癣‛、窨井盖缺失 ① 寻求解决方案,确确实实找准了城市环境管理的‚痛点‛:长期以来,这几大问题,并不只在贵阳存在。比如垃圾围城,在各个城市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占道经营,也是城管与小贩之间矛盾冲突的根源;而城市‚牛皮癣‛、窨井盖缺失都是较为普遍的城市顽疾,要么 ② ,要么 ③ 。

A.①这城市治理环境四大难题 ②危害公共安全 ③影响城市形象

B.①这城市治理环境四大难题 ②影响城市形象 ③危害公共安全

C.①这四大城市环境治理难题 ②危害公共安全

③影响城市形象

D.①这四大城市环境治理难题 ②影响城市形象 ③危害公共安全

5.右侧的对联不慎被损,请根据下联的内容,

将上联中模糊的字辨识出来。(2分)

上联:①从雅室观 ② _

下联:闲向书斋阅古今

6.阅读下面的文字,将苏轼的《晚眺》诗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2分)

宋代桑世昌《回文类聚》载:‚宋神宗熙宁间,辽使至,以能诗自夸。帝命苏轼为馆伴,辽使以诗诘轼,轼曰:‘赋诗易事也,观诗难事耳!’遂作《晚眺》以示之。辽使观之,惶惑不知所云,自是不复言。‛

后人把这种诗体称作‚神智体‛,其特点是:将文字巧作安排,字形有长有短,有横写,有侧写,有反写,有倒写。因其设想新奇,启人神智,故名。

晚眺 苏轼 , 老大横拖瘦竹筇。

注:①畵,“画”的繁体字,下部的“田”有时异写为“囚”。诗中该字省去“人”,故为“无人画”。

②筇,音qiónɡ,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 ②①{2017QQ空间说说}.

7.根据下图提供的有关信息,将恰当的诗句填入空格中。(共4分)

① (范仲淹《渔家傲》) ② (苏轼《江城子》)

② (辛弃疾《南乡子》) ④

(辛弃疾《破阵子》)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8–10题。

【甲】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酒数行,腊涕泣曰:‚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暴虐如是,能无愠乎?诸君以为何如?‛皆愤愤曰:‚惟命!‛腊曰:‚三十年来,元老旧臣贬死殆尽,当轴者皆龌龊邪佞

⑥⑦

⑧③④⑤①②之徒。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扰,尤所弗堪。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朝廷得报,调习兵食,非半年不可,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此时当已大定,

无足虑也。况西北二虏岁币百万,朝廷军国经费十万,多出东南;我既据有江表,必将酷取于中原。中原不堪,必生内变。二虏闻之,亦将乘机而入。腹背受敌,虽有伊、吕,不能为之谋也。我但划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皆曰:‚善!‛

遂部署其众千余人,见官吏、公使人皆杀之。民方苦于侵渔,果云集响应。数日有众十万,遂连陷郡县数十,众殆百万,四方大震。 (选自《方腊起义》)

注:①行:量词,表示斟酒的遍数。②渔:掠夺。③轴:权要的地位。④龌龊:恶浊,不干净。⑤佞:用巧言奉承人,奸伪。⑥花石:指花石纲,是宋徽宗时运输东南奇花异石船只的编组。⑦尤所弗堪:特别不能令人忍受。⑧调习兵食:调集训练军队和调拨粮饷。⑨虏:对敌人的蔑称,这里指辽、西夏。⑩殆:近于。 ⑩⑨

8.解释下列语句中文言词语的意思。(2分)

(1)徇蕲以东 徇:

(2)能无愠乎 愠: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

(2)民方苦于侵渔 翻译:

10.阅读两段文字,说说陈涉与方腊的起义动员有何不同。(4分)

答:

三、名著阅读(共9分)

11.下面是《论语》等我国古代典籍中关于“礼”的论述,请你将《论语》中有关“礼”的论述挑

出来(只填序号),并用一句话说明其中讲述的道理。(4分)

①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③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④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⑤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论语》中关于“礼”的论述:

道理:

12.有很多成语可以形容《三国演义》、《水浒传》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请你从“肝胆相照”“知

人善任”“以德报怨”中任选一个成语,说说可以用它形容谁与谁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分)

答:

13.2016年是鲁迅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校刊“一句话专栏”以“鲁迅的内心世界”为主

题向同学们征稿,请你向校刊投稿,表达阅读《朝花夕拾》或《呐喊》的感受。(2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4–16题。(共10分)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过,由于生产生活改变等原因,北京的一些非遗项目面临失传的困境。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雕漆工艺,其所耗原料与时间均不菲。一克雕漆堪比一克黄金。雕漆在胎上涂积漆料时必须逐层进行,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如此循环,每天只能刷一到两层。涂漆完毕后,再以刀代笔,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一系列工序下来,有些工艺品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才能完成。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水果曾是老百姓吃不起的奢侈品,以假乱真的蜡果因此拥有广阔的民间市场。蜡果的制作工序复杂,从制作模具到灌蜡、上色、风干,一个蜡果的完工需要半个月左右,且对制作者有美术功底的要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蜡果的身影渐渐从百姓家庭中淡出。

面临严重挑战的还有一得阁墨汁的制作技艺。这门传统手艺与车间工业生产不同,比起精准的参数,更依赖师傅的个人经验。车间工作辛苦,骨胶味道难闻,技师要想获取丰富的经验,必须能够吃苦耐劳,所以很难找到合适的传承人。

【材料二】

意大利人曾不无自豪地说,全世界大约4%的历史艺术品出自意大利。也有人说,整个意大利就是一件大文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意大利保存下来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多得数不胜数。意大利的西西里傀儡戏形成于19世纪, 风靡一时。但随着娱乐方式的增多、电视的出现、西西里岛上城镇社会的变迁,到20世纪50年代傀儡戏已经呈衰落趋势。现在意大利政府在抢救和保护西西里岛傀儡戏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他们兴建木偶戏学校,举办西西里木偶节,在国内外举办木偶展览。目前在西西里岛的商店和摊头上到处都可以买到精美的木偶。这些木偶已经成为西西里岛的著名纪念品,吸引着各方游客。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方文化的侵袭,韩国的民族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在一大批民俗文化学者的积极倡导和参与下 ,1964年韩国启动了‚人间国宝‛工程,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授予‚人间国宝‛荣誉称号并确定其责任和义务。政府按每人每月 100万韩元提供补助。对于能培养出一个大师级人才的人 ,不仅给他薪水 ,以支持其提高技艺 ,而且还要给他研究经费和传承费。经过 40年的上下推动 ,韩国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全面保护和振兴。

在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最薄弱的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实际上它们拥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它们共同面对的是保护经费匮乏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筹措300万美元的款项并提供技术援助,对它们在非遗方面的保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14.结合两则材料内容,请你说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哪些困境。(4分)

答:

15.结合材料二,请你就北京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三条建议。(3分)

答:

16.目前,政府部门通过抢救性拍摄等形式,为非遗项目进行文化留存。如果你是其中一名编导,

你会拍摄哪些内容?(3分) 答:

(二)阅读《以义制命 从未言老》,完成第17–19题。(共10分)

以义制命 从未言老

——追忆世纪老人杨敬年

2017QQ空间说说篇四

2016-2017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2017QQ空间说说}.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树叶中的比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 百分数

互联网的普及

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2分钟左右)

1.导入:回忆我们已经学习的平面图形。

{2017QQ空间说说}.

(出示课题:长方体的正方体的认识)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二、自学例1(15分左右)

1.明确例1中的自学要求提纲。

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仔细观察,自学书本第1~2页例1。

2.自学 导学单

(1)长方体有( )面。 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 )面。

(2)长方体的各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3)长方体有( )条棱。相对的棱长度( ).

(4)长方体有( )个顶点.

(5)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量一量你准备的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长?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导学单上)

导学要点:

什么叫棱?

什么叫顶点?

什么叫长方形的长、宽、高?{2017QQ空间说说}.

长方体的棱有几组?上来指一指。每组4条棱长度一样吗?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

(1)得出结论

(2)结合实物同桌互相完整地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面 棱 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3组棱

每组相对的面 4条棱的 8个

完全相同 长度相同

(可能有一组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总结:

(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8个顶点。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5.自学例2。

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 导学单: 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6.比较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联系和区别。

三、练习(13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判断

①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是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②正方体的6个面一定是正方形。( )

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

④1个长方体中如果有2个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⑤1个长方体中如果相邻的2个面都是正方形,那么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2.做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说说第三个图形这个长方体的面的形状有什么特别之处。

点拨:找准相对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注意单位。

(二)对比练习

做练习一第2题。

点拨:第(1)题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进行判断。

第(3)题通过讨论明确:这个长方体前后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三)强化练习

1.做练习一第3题。

点拨:让学生根据图中标注的数据有条理地写出有关面的长和宽,以强化对长方体面和棱特征的认识。

2.做练习一第4题。

点拨:判断出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指一下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再说说分别是多少厘米。

(四)创编练习

1.用铁丝焊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点拨:棱长总和就是4个长+4个宽+4个高

2.焊接一个正方体框架,一共用去铁丝24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框架的棱长是( )分米。

点拨:铁丝的总长就是正方体总棱长(12条棱长的总和)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 1 页上第1、2、3、4、5题

『提高题』

一个正方体的8个顶点被截去后,得到一个新的几何体(如图),这个新的几何体有多少个面?多少个顶点?多少条棱?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数学阅读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3分钟左右)

1、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学生上讲台,拿着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介绍各自的特征。

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出示:

(1)正方体的底面面积是( )平方厘米。

4

丝? 厘4厘米 (2)要焊接一个长方体框架长10厘米、宽8厘米,高4厘米,一共需要多少铁

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例3(15分左右)

1、学生拿出剪好的正方体展开图,在小组里交流,并熟悉其他同学的剪法,再通过把各种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以及进一步展开、复原的操作,从而使学生逐步熟悉正方体展开图中的位置。 4厘米

2017QQ空间说说篇五

2017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识字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识字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与反思 1 春夏秋冬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2017QQ空间说说}.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 冬 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2017QQ空间说说}.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可以说,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

(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

(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重点关注“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

“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

设计意图: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生字的结构。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教师要注重多示范,一笔一笔地教,力求让学生把每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写到位。

四、反复朗读,加强巩固

1.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

2017QQ空间说说篇六

昌平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昌平区2016-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语文试卷(150分钟满分120分)

2017.1

考生须知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名称、姓名、考试编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编号,将其粘贴在指定位置。

3. 请不要在试卷上作答。答题卡中的选择题请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 修改答题卡选择题答案时,请用橡皮擦干净后重新填涂。请保持答题卡清洁,不要折叠、弄破。 5. 请按照答题卡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均不给分。

6.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试卷和草稿纸。{2017QQ空间说说}.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了华夏儿女的智慧。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共16分) 1.传统的吉祥图案有着特定的寓意。请根据以下情境,做出选择。(2分)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

①小明的爷爷八十大寿,他应该选第幅图案送给爷爷。 ②小明的姐姐要出嫁了,他应该选第幅图案送给姐姐。

2.下图是扇面书法作品,请对作品中的书体进行判断,并用楷书将其书写在田字格中,之后依据你对扇面书法作品中书体特点的理解填空。(3分)

书体: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规范,章法齐整,而上面书法作品中的书体则。

3.依据上联内容,请你在下联横线处填写一个字,并说明理由。(说出一点即可)(2分)

上联:水清鱼读月下联:花静鸟__天 补充的字:________理由:

________

4.中国结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5分) 在编织中国结时,最主要的材料是线绳。‚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在史前时代,龙神的形象就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是结交、结缘、团结,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的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又有着极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流传至今。 .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对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蟠曲 (qū) “龙”字的第三画是“.B. 蟠曲(qǔ) “龙”字的第三画是“.C. 精髓 (suí) “龙”字的第三画是“.D. 精髓 (suǐ) “龙”字的第三画是“.

(2)在横线上选填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即使还是也 B.无论还是都 C. 虽然也是却

D. 由于也是又 (3)下图是学校诵读比赛的广告设计,学生通过手机扫描“中国结”图案中间的“二维码”,可以直接登录网站进行报名。请你简单评价一下这个设计。(1分)

评价:________

” ” ” ”

5.春节将至,小明编辑了一条拜年短信准备发给李老师,但其中有一处用语不够得体,还有一处存在语病,帮他找出来并修改。(4分)

敬爱的李老师:在百忙之中,我给您送上新春的祝福,在心里由衷地感谢您三年来对

① ②

我的帮助与关怀。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想念您。最后,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您的 ③ ④ 学生:王小明

(1) 不得体的是第________处修改: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2017六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下一篇:2017主题党日活动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