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物理课时作业36

来源:热门资讯 发布时间:2015-11-26 点击:

与名师对话物理课时作业36篇一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36 新人教版选修3-4

课时作业(三十六)

(分钟: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对于某单色光,玻璃的折射率比水大,则此单色光在玻璃中传播时( ) A.其速度比在水中大,其波长比在水中长 B.其速度比在水中大,其波长比在水中短 C.其速度比在水中小,其波长比在水中短 D.其速度比在水中小,其波长比在水中长 [答案] C

2.(2011·吉林长春联考)2008年奥运会上,光纤通信网覆盖了所有的奥运场馆,为各项比赛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将大量信息高速传输.若采用的光导纤维是由内芯和包层两层介质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芯和包层折射率相同,折射率都大 B.内芯和包层折射率相同,折射率都小 C.内芯和包层折射率不同,包层折射率较大 D.内芯和包层折射率不同,包层折射率较小 [答案]

D

3.在一次观察光的衍射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清晰的亮暗相间的图样,那么障碍物是下列给出的( )

A.很小的不透明圆板

B.很大的中间有大圆孔的不透明挡板 C.很大的不透明圆板

D.很大的中间有小圆孔的不透明挡板

[解析] 题图中中心是亮纹,向外是相间隔的条纹,应是很大的中间有小圆孔的不透明挡板,选项D正确.

[答案]

D

4.如图所示,一束白光从左侧射入肥皂薄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从右侧向左看,可看到彩色条纹 B.人从左侧向右看,可看到彩色条纹

C.彩色条纹水平排列 D.彩色条纹竖直排列

[解析] 白光从左侧照射到薄膜上,经两个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相遇产生干涉现象.这样人从左侧向右看可以看到彩色条纹,故B对,A错.由于薄膜从上到下逐渐变厚,且同一水平线上厚度相同,故彩色条纹是水平的,故C对,D错.

[答案]

BC

5.(2011·山西大同高三学情调研)如图所示,空气中有一块横截面呈扇形的玻璃砖,3,现有一细光束垂直射到AO面上,经玻璃砖反射、折射后,经OB面平行返回,∠AOB为120°,圆的半径为r,则入射点P距圆心O的距离为( )

A. 4C.rsin7.5°

r

B.2D.rsin15°

r

sin∠CDE

[解析] 由几何关系知∠ODC=30°,∠CDE=60°,由折射率n=得∠HDF=

sin∠HDF30°,则∠PHD=30°,连结OH,∠PHO=15°,入射点P距圆心O的距离为rsin∠PHO=

rsin15°,选项D正确.

[答案]

D

6.(2011·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在空气中,一细光束以60°的入射角射到一平行玻璃板的上表面ab上,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束可能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而不能进入玻璃板 B.光束一定能从ab面进入玻璃板且折射角为30° C.光束可能在cd面上发生全反射而不能射出玻璃板 D.光束一定能从cd面射出玻璃板且折射角为30°

sin60°

[解析] 因光束从空气射入介质,不会发生全反射,由折射率n=,得折射角r

sinr13

=30°,选项B正确;sinC=,光线从介质内射向cd面,入射角为30°<C,则光束

n3

一定能从cd面射出玻璃板且折射角为60°.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7.(12分)(2010·山东高考)如图所示,一段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玻璃棒,中间部分弯成四分之一圆弧形状,一细束单色光由MN端面的中心垂直射入,恰好能在弧面EF上发生全反射,然后垂直PQ端面射出.

(1)求该玻璃棒的折射率.

(2)若将入射光向N端平移,当第一次射到弧面EF上时____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确定能否”)发生全反射.

[解析] (1)如图所示单色光照射到EF弧面上时刚好发生全反射,由全反射的条件得C=45°①

sin90°由折射定律得n=

sinC联立①②式得n=2③

(2)能 若将入射光向N端平移,当第一次射到弧面EF上时,入射角增大,能发生全反射.

[答案] 2 (2)能

8.(12分)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点与S1、S2距离之差为2.1×10 m,分别用A、B两种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问

-6

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

(1)已知A光在折射率为n=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 m.

(2)已知B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3.15×10 m,当B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37°.

(3)若用A光照射时,把其中一条缝遮住,试分析光屏上能观察到的现象.

[解析] (1)设A光在空气中波长为λ1,在介质中波长为λ2,由n=,v=λf,得:

-7

-7

c

v

n=

λ1δ-7-6

,得λ1=nλ2=6×10 m,光的路程差δ=2.1×10 m,所以N1==3.5.从S1λ2λ1

和S2到P点的光的路程差δ是波长λ1的3.5倍,所以P点为暗条纹.

115

(2)根据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sinC=得n=

nsin37°3由此可知,B光在空气中波长λ2为:λ2=nλ可见,用B光做光源,P点为亮条纹.

(3)光屏上仍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但中央条纹最宽最亮,两边条纹变窄变暗. [答案] 见解析

=5.25×10 m,N2=

-7

δ

4 λ2

9.(14分)(2011·天水月考)(1)如右图所示,水下光源S向水面A点发射一束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为a、b两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小 B.a、b两束相比较,a光的波动性较强

C.若保持入射点A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则从水面上方观察,b光先消失

D.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a光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干涉条纹间距

(2)透明光学材料制成的棱镜的正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折射率为n2.一束波长为564 nm的单色光与底面平行射入棱镜,如右图所示,入射点为O(OC间距大于

①此单色光在棱镜中的波长.

②该束光线从哪个面首先射出?出射光线的方向如何?计算后回答并画出光路图. [解析] (1)a光的折射角小于b光,说明a光在水中的折射率小于b光,根据n=c/v,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大,选项A错误;根据折射率小,则光的频率相应小,a、b两束光相比较,a光的频率较小,波长较长,波动性较强,选项B正确;若保持入射点A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从水面上方观察,b光折射角先达到90°,b光先消失,选项C正确;由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可知,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a光的波长较长,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a光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干涉条纹间距,选项D错误.

(2)①n==

3

),求: 3

cλλ

=2,λn==399 nm. vλnn

sin45°

②在AC=2,所以γ=30°

sinγ因为OC>

312AC,所以折射光线只能射向AB面,入射角i=75°,又因为sinC=,3n2

i>C,故该光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光线将又射向BC面,入射角为30°.

sin30°1射出时,所以θ=45°,即光线首先从BC面射出,与BC面成45°且与AB

sinθn面平行.

[答案] (1)BC

(2)①399 nm ②BC面,与BC面成45°角且与AB面平行,光路如右图所示: 10.(14分)(1)如右图所示,两个同种玻璃制成的三棱镜,顶角α1略大于α2,两单色光1和2分别垂直入射三棱镜,其出射光线与竖直界面的夹角β1=β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在棱镜中1光的传播速度比2光的小 B.1光的频率大于2光的频率

C.让1光和2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1光的条纹间距小于2光的条纹间距 D.在利用1光和2光做衍射实验时,1光的实验效果显著

(2)某公园有一水池,水面下某处有一光源,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半径为3 m的圆形亮斑(水4

面下看),已知水的折射率n求:

{与名师对话物理课时作业36}.

3

①光源的深度;

②光从光源传到水面的最短时间.

[解析] (1)光在棱镜的右侧发生折射,由题意知,光由玻璃射向空气的过程中,单色光1的入射角大于单色光2的入射角,由于折射角相等,由折射定律知玻璃对单色光1的折射率小于对单色光2的折射率,即n1<n2,故1光的频率小于2光的频率,B选项错;由v=

c

1光的传播速度比2光的大,A选项错;由λ=c/f得1光波长较长,双缝干n

涉实验中,光的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大,故C选项错;光的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故D选项正确.

(2)①圆形亮斑是由光的全反射形成的,设光源的深度为h,临界角为C,则有: 1sinC=

n

且sinC=

r

r2+h2

由①②两式代入数据得h1=7 m③ ②光在水中的速度为v=

光在竖直方向上传播到达水面的时间最短,即tmin=⑤

cn

hv

与名师对话物理课时作业36篇二

2013与名师对话物理课时作业6

课时作业(六)

(分钟: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1.(2010·广东高考)如图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A、F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A一定小于G

B.FA与FB大小相等

C.FA与FB是一对平衡力

D.FA与FB大小之和等于G

[解析] 本题考查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意在考查考生受力分析的能力和理解推理能力.A、B等高,且两绳AO、BO长度相等,由平衡条件可知FA、FB大小相等,它们的合力大小等于G,而FA与G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故B项正确.

[答案]

B

2.(2012·安徽省省城名校联考)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L型”物体A,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A和B之间用一根弹簧连接,物体A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某时刻物体A受到地面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关于此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C.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D.B一定静止在物体A上

[解析] 某时刻物体A受到地面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隔离物体A,根据平衡条件,A一定受到弹簧对A向左的弹力,弹簧处于伸长状态,选项A正确.

[答案]

A

3.(2012·安徽省省城名校联考)如图所示,在竖直墙壁的A点处有一根水平轻杆a,杆的左端有一个轻滑轮O.一根细线上端固定在该天花板的B点处,细线跨过滑轮O,下端系一个重为G的物体,开始时BO段细线与天花板的夹角为θ=30°.系统保持静止,当轻杆a缓慢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线BO对天花板的拉力不变

B.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逐渐减小

C.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的方向沿杆水平向右

D.墙壁对a杆的作用力不变

[解析] 细线BO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当轻杆a缓慢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拉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选项A错误;以滑轮为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分析图,当轻杆a缓慢向下移动的过程中,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逐渐减小,选项B正确;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的方向偏向右上,选项C错误;以杆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可得,墙壁对a杆的作用力方向改变,大小减小,选项D错误。

[答案]

B

4.(2011·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小球A、B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保持30°不变,则外力F的大小( )

A3mg 3B5mg 2

C3mg D.可能为mg

[解析] 本题相当于一悬线吊一质量为2m的物体,悬线OA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外力F最小为与悬线OA垂直时,大小为mg,所以外力F大于或等于mg,故BCD正确.

[答案

] BCD

5.(2011·合肥模拟)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传送带上有质量均为m的三个木块1、2、3,中间均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中木块1被与传送带平行的细线拉住,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行,三个木块处于平衡状态.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μmgcosαA.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L+k

sinα+μcosαmgB.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L+k

C.1、2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

D.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相邻两木块之间的距离都将增大

[解析] 设2、3间,弹簧形变量为x1对于m2由受力平衡得

mgsinα+μmgcosα=kx1

sinα+μcosαmgx1=k

sinα+μcosαmg所以2、3间距离为L,故A错,B对 k

设1、2间弹簧伸长量为x2,以2、3为研究对象

2mgsinα+2mgcosα得:x2=x2>x1,故C错,增大传送带速度不会改变摩擦力大k

小及方向,故D错.

[答案]

B

6.(2011·龙岩检测)如图所示,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T,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N,则( )

GA.FTsinα

B.FN=Gtanα

C.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T与FN的合力变大

D.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T减小,FN增大

G[解析] 根据工人的受力,三力平衡,可得拉力FT=,弹力FN=Gtanα,故A错误、cosα

B正确;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增大α角,FT与FN的合力仍与重力等大反向,即保持不变,而FT增大,FN也增大,故C、D均错误.

[答案]

B

7.(2011·河北唐山一中第一次月考)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是球心,碗的内表面光滑.一根轻质杆的两端固定有两个小球,质量分别是m1、m2.当它们静止时,m1、m2与球心的连线跟水平面分别成60°、30°角,则碗对两小球的弹力大小之比是( )

A.1:2 C.1:3 3:1 3:

2

[解析] 因杆是“活杆”,故杆的弹力方向沿杆所在的直线.m1、m2的受力情况如图,

FFFFF由力的相似三角形可知=,sinα=sinβ,所以=sin30°sinαsin60°sinβF21

[答案

] B

8.(2011·石家庄质检)如图所示,长度相同且恒定的光滑圆柱体A、B质量分别为m1、m2,半径分别为r1、r2.A放在物块P与竖直墙壁之间,B放在A与墙壁间,A、B处于平衡状态,且在下列变化中物块P的位置不变,系统仍平衡.则( )

A.若保持B的半径r2不变,而将B改用密度稍大的材料制作,则物块P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增大

B.若保持A的质量m1不变,而将A改用密度稍小的材料制作,则物块P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C.若保持A的质量m1不变,而将A改用密度稍小的材料制作,则B对墙壁的压力减小

D.若保持B的质量m2不变,而将B改用密度稍小的材料制作,则A

对墙壁的压力减小

[解析] 在选项A中,r2不变,长度恒定下,则B体积不变,即重心的位置不变,增大B的密度,使m2增大,分析A、B整体受力如图(1)所示,m2增大时,FA+FB增大,则分析

A、B、P整体受力,如图(2)所示,FA+FB增大,f增大,A正确;B中,分析A、B、P整体受力,m1不变,m2、mP也不变,则P对地面的压力也不变,则B错误;选项C中,m1不变,长度恒定,减小其密度,则A的横截面积增大,半径r1增大,重心位置右移,

则A、B间作用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θ增大,则分析B受力,如图(3)所示,FABcosθ-m2g=0,FABsinθ-FB=0可知:FAB增大,FB增大,C错误;D中,m2不变,长度恒定,减小密度,则半径r2增大,B的重心位置右移,A、B间相互作用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减小,分析B受力,由平衡条件可得:FABcos θ-m2g=0,FABsin θ-FB=0,则FAB减小,FB减小,分析A、B整体受力,由平衡条件可得:FA+FB-(m1g+m2g)tanθ=0,故FA增大,D错误.

[答案]

A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右面靠墙,小车的上表面是一个光滑的斜面,斜面的倾角为α,设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当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这个斜面上自由下滑时,小车对右侧墙壁的压力大小是( )

A.mgsinαcosα

C.mgtanα Mmgsinαcosα M+mMmgtanα M+m

[解析] 对m受力分析如图甲,垂直于斜面有FN1=mgcosα.对M受力分析如图乙,

水平方向上有:FN2=FN1′sinα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N1=FN1′,

故得:FN2=mgsinαcosα

小车对右侧墙壁的压力大小为mgsinαcosα,A正确.

[答案]

A

10.如图所示,OA为一遵循胡克定律的弹性轻绳,其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与静止在动摩擦因数恒定的水平地面上的滑块A相连.当绳处于竖直位置时,滑块A对地面有压力作用.B为紧挨绳的一光滑水平小钉,它到天花板的距离BO等于弹性绳的自然长度.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滑块A,使之向右缓慢地做直线运动运动到C位置,则在

与名师对话物理课时作业36篇三

化学高考总复习 新课标与名师对话课时作业36

课时作业(三十六)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分子式所表示的化合物属于纯净物的是( )

A.CHCl3

C.C3H7Cl

答案:A

2.1-氯丙烷跟强碱的醇溶液共热后,生成的产物再跟溴水反应,得到一种有机物A,A的同分异构体(包括A)共有( )

A.3种

C.5种 B.4种 D.6种 B.C2H4Cl2 D.C2H2Br2 解析:无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表示的有机物属于纯净物。

解析:1-氯丙烷跟强碱的醇溶液共热后生成丙烯,丙烯与溴加成生成二溴丙烷,二溴丙烷有四种同分异构体:1,2-二溴丙烷,1,3-二溴丙烷,1,1-二溴丙烷,2,2-二溴丙烷。 答案:B

3.在下列4种醇中,能被氧化为相同碳原子数的醛的是(

)

A.①和②

C.②和④

答案:B B.②和③ D.③和④ 解析:能被氧化为醛的物质结构中含有—CH2OH。

4.为了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现设计下面①~⑤的实验步骤,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①加入NaOH水溶液 ②加热 ③冷却

④加入AgNO3溶液 ⑤加入稀HNO3酸化

A.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②③⑤ B.①②③⑤④ D.①②④⑤③

解析:检验卤代烃分子中卤素原子时,在卤代烃中加入NaOH水溶液,加热使其水解,冷却后加入稀HNO3酸化(中和过量的NaOH),再加入AgNO3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 答案:B{与名师对话物理课时作业36}.

5.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

A.加成→消去→取代

C.取代→消去→加成 B.消去→加成→水解 D.消去→加成→消去

答案:B

6.有关下列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醇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B.苯、乙醇、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甲苯和乙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苯酚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故苯酚属于羧酸

解析:苯酚中不含有羧基,故不属于羧酸。{与名师对话物理课时作业36}.

答案:

D

A.取代、加成、取代

C.氧化、加成、消去

去反应。

答案:C B.取代、取代、加成 D.氧化、取代、取代 解析:反应①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反应②是乙烯的加成反应;反应③是溴乙烷的消{与名师对话物理课时作业36}.

8.(2012年温州市八校联考)龙胆酸甲酯(结构如图所示)是制备抗心律失常药物氟卡尼的中间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氧官能团是酚羟基和羧基

B.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C.能发生消去反应

D.1 mol龙胆酸甲酯最多能与4 mol NaOH反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原子共面、反应类型等知识。龙胆酸甲酯的含氧官能团是酚羟基和酯基,A错;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与苯环一定共面,当甲基旋转到其中的碳原子与苯环共平面时,龙胆酸甲酯的8个碳原子共面,B正确;酚羟基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1 mol龙胆酸甲酯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D错。

答案:B

9.(2011年湖北武昌区模拟)膳食纤维具有突出的保键功能,是人体的“第七营养素”。木质素是一种非糖类膳食纤维。其单体之一——芥子醇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芥子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芥子醇分子中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B.芥子醇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芥子醇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3 mol Br2

D.芥子醇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氧化、取代、加成

解析:芥子醇分子中的三种含氧官能团分别为醚键、酚羟基和醇羟基;苯和乙烯都是平面结构,通过单键的旋转,可以使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由于酚类与溴水反应通常在酚羟基的邻、对位上,但芥子醇中这些位置均被其他基团占据,故只有

反应;芥子醇分子结构中含有

答案:D

10.醇类化合物在香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所列的是一些天然的或合成的醇类香料:

与溴水发生和醇羟基,故能发生加成、取代和氧化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①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B.②和③互为同系物,均能催化氧化生成醛

C.④和⑤互为同系物,可用核磁共振氢谱检验

D.等物质的量的上述5种有机物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消耗钠的量相同

解析:①中醇羟基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错误;②和③是同系物的关系,但均不能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醛,B错误;④和⑤不是同系物关系,两者可以用核磁氢谱检验,

C错误。

答案:D

11.(2010年山东威海模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4H10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

B.CH3—CH===CH—C≡C—CF3分子结构中6个碳原子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C.某物质的名称为2-乙基-1-丁烯

D.制取1,2-二溴乙烷的最合理的方法是乙烯与HBr进行加成反应

答案:C

12.第三十届奥运会(夏季)将于2012年在伦敦举行。有一种有机物,因其酷似奥林匹克旗中的五环:科学家称其为奥林匹克烃(结构式如图),下列有关奥林匹克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芳香烃,是苯的同系物

B.平面型分子,其分子式为C22H14

C.该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七种

D.该烃完全燃烧生成H2O的物质的量小于CO2的物质的量

解析:A项,该有机物属于稠环芳烃,不是苯的同系物,A错;B项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2H14,正确;C项依据对称性,该有机物一氯代物有7种,C正确;D项中1 mol该烃完全燃烧时生成CO2 22 mol,H2O 7 mol,D正确。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

(1)写出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与名师对话物理课时作业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水

答案:(1)①CH3CH2Cl+H2O――→CH3CH2OH+HCl(或CH3CH2Cl+NaOH――→

△△

CH3CH2OH+

NaCl)

乙醇

③CH3CH2Cl+NaOH――→CH2===CH2↑+NaCl+H2O

催化剂

④CH2===CH2+H2O――→CH3CH2OH

加热、加压

浓H2SO4⑤CH3CH2OH――→CH2===CH2↑+H2O

170℃

(2)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14.(13分)(2011年韶关市高三调研)已知: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在催化剂的作用和加热条件下都能与氢气发生类似的反应,如环丁烷与氢气反应可用下列反应式表示:{与名师对话物理课时作业36}.

碳原子数大于4的环烷烃可与卤素、卤化氢发生类似反应,而碳原子数大于4的环烷烃与卤素则发生取代反应。

试填空:

(1)环丙烷、环丁烷与Cl2的反应是________(填反应类型);

(2)由环丁烷和Cl2为原料制取1,3-丁二烯的方法是:首先制取_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简式),然后再由它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即得到1,3-丁二烯;

(3)已知二甲苯充分加氢后得到烃A,A再与溴反应时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之一为B;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大158;C分子的一取代物只有两种;F的分子式为C16H24O4,一定条件下它们可发生下述转化:

与名师对话物理课时作业36篇四

高考生物《与名师对话》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

温馨提示 课时作业(三十六)

对应课时作业71页(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2009·广东高考)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心猿意马

C.花香引蝶 B.飞蛾扑火 D.老马识途

解析:心猿意马是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是一种心理现象,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答案:A

2.(2010·苏北十校联考)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各项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

A.警犬嗅寻毒品

C.蝙蝠捕食 B.蜜蜂跳舞 D.花香引蝶

解析:蝙蝠捕食依赖于声波的回声定位,属于物理信息。

答案:C

3.(2010·福州质检)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解析: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聚集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这种化学物质也属于化学信息。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气味属于化学信息。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答案:C

4.(2010·黄山一检)若图示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解析:由图可知,物种A与物种B之间形成捕食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

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的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作用。

答案:C

5.(2010·宁波模拟)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

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

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解析: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相对简单,食物链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生物发生耐旱突变不是因为环境干旱造成的,干旱环境只是将耐旱突变选择出来。水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答案:B

6.(2010·常德质检)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

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

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

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

解析:每种生物都有独特的生存习性,有时人类善意的“举动”会破坏它们正常的生长过程。研究者认为,当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的活动导致生物栖息地大面积消失引起的,剩下的栖息地变小了,并且支离破碎,其质量也因污染而下降。因此,为了保护物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

答案:A

7.(2010·广东六校联考)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是( )

①生产者的遗传、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含氮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①所描述的是能量流动,③所描述的是信息传递,④所描述的是物质循环。②所描述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不是功能。

答案:B

8.(2010·盐城调研)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

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

A.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 D.其他信息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有关知识。通过颜色传递的信息是物理信息。 答案:B

9.(2010·临沂调研)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分类是以传递信息的载体为依据来划分的。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是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等“肢体语言”来传递和表达的。

答案:B

10.(2010·盐城二模)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对比甲、乙的变化,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甲→乙。M点时,从整体上看,甲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造成甲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是信息传递的结果,这种调节方式是双向的。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结果。

答案:A

11.(2010·淄博模拟)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

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

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个体内的信息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范畴。

答案:B

12.(2010·珠海质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

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C.把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D.有些金丝桃,因能分泌一种引起光敏性和刺激皮肤的化合物——海棠素,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解析:金丝桃分泌的海棠素可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属于利用化学信息进行信息传递。

上一篇:世界太假的说说
下一篇:与惊蛰有关的谚语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