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中堂对联

来源:热门资讯 发布时间:2016-09-07 点击:

上下中堂对联篇一

有关桥的对联集锦

上联:跋山寻鸟道; 下联:磊石压虹腰。 上联:玉宇琼楼天上下; 下联:经茎雪月水中生。 上联:曾经沧海千层浪; 下联:又上黄河一道桥。 上联:月波潋滟金为色; 下联:风籁琤琮石有声。 上联:欲泛仙槎向何处; 下联:偶传红叶到人间。 上联:玉宇琼楼天上下; 下联:方壶员峤水中央。 上联:一泓月色含规影; 下联:两岸书声接榜歌。 上联: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 下联: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 上联:一池金玉如如化; 下联:满眼青黄色色真。 上联:绣彀纹开环月珥; 下联:锦澜漪皱焕霞标。 上联:未必玄关别名教; 下联:须知书户孕江山。

上联:王道扶翼,万年纪有; 下联:皇阁广大,四海不波。 上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 下联:三军远戌严防帝国侵。 上联:太守二千石; 下联:宗道五百年。 上联:水连天长,万古川源连泰渎; 下联:年老人乐,四时风景胜滁阳。 上联:水从碧玉环中出; 下联:人在苍龙背上行。 上联:双飞两虹影; 下联:万古一牛心。 上联: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 下联: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上联:室歙溯来源,两岸静涵荆水绿; 下联:浙吴通要道,一弓长抱蜀山青。 上联:世间有佛宗斯佛; 下联:天下无桥长此桥。 上联:上下影摇波底月; 下联:往来人渡镜中桥。 上联:日永亭台爽且静; 下联:雨余花木秀而鲜。

上联:青山绿水百花苑; 下联:聚龙醒狮万年城。 上联:且依石栏观飞瀑; 下联:再渡云桥访爵松。 上联:切断众流凭一柱; 下联:仰观四面拥千峰。 上联:瀑落瑶琴响; 下联:山幽薜荔封。 上联:螺黛一丸,银盘浮碧岫; 下联: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上联:两翼石碑扶海出; 下联:三秋水月渡空行。 上联:淮水东边旧时月; 下联:金陵渡口去来潮。 上联:蘅皋蔚雨生机满; 下联:松峰横云画意浓。 上联:断崖瀑落晴天雨; 下联:一线路入青冥端。 上联:断桥桥不断; 下联:残雪雪未残。 上联:殿前无灯凭月照; 下联:山门不锁待云封。

上联:得胜辕门卸甲; 下联:太平沙河洗马。 上联:潮来直涌千寻雪; 下联:日落斜横百丈虹。 上联:拔险惊心,到此浮云成幻梦; 下联: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消沉。 上联:天险化康衢,直如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下联:河堧开画本,安得云梯关外,作如是观。 上联:绿水桥边,金石足济交友渡; 下联:白云乡畔,山川犹护睦亲亭。 上联:不霁何虹,天远娲皇来补石; 下联:此山似蜀,人思坡老为题桥。 上联: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 下联: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上联:风尘奔走,应尽艰辛思跪乳; 下联: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 上联:胜景重新,舟驰人行通海宇; 下联:水形依旧,流清湍激映天然。 上联: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 下联:春入船唇流水绿,人归渡口夕阳红。 上联:袅袅白云,不尽帆飞,三峡浪开东海日; 下联:翩翩黄鹤,无边霞涌,五洲客醉楚天春。

上下中堂对联篇二

对联句子大全

对联知识大全

一、什么叫对联:对联又名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

对偶语句(《辞典》释),来源于律诗的四联八句。

二、对联的形式

对联有联语和对句之分。 ○对句没有特别的形式要求,主要是口头进行,诉之于听觉,

倘记录于书面,则按联语形式但决不带横额。 ○联语必须写出来张贴或悬挂;有些还必须配上横额。联语可以用任何书体来书写。 上

联:第一句,叫出句,也叫出联, 如 门第春常在 下联:第二句,叫对(应)句或应联,如 人家庆有余 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如 福星高照 其贴法有三:

甲式(传统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乙式(常用):上联在基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 丙式(不常见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顺序却是从左至右。 对联的形式,按时间和场合分: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缕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

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

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

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

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如婚联:巧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如: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

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 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

巍泰山震环宇 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三、对联的对法: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福如东海 浮舟沧海 两个黄鹂鸣翠柳 春蚕到死丝方尽 寿比南山 立马昆仑 一行白鹭上青天 蜡炬成灰泪始干

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例: 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3.串对:又名流水对,单看上或下联,意思不全,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

意境。 例: 春色满园关不住 人生自古谁无死 纸上得来终觉浅 一枝红杏出墙来 留取丹心照汗青 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联是对称的两句话,上句叫上联,也叫“初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白”

四、对联的特点: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一般

上联要用仄声字,下联尾用平声字。否则拗口。

2.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

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3.上下联某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

容词

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

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例 : 明月松间照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闭门推出窗前月 清泉石上流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投石冲开水底天

4.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五、对联的平仄: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

(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

古入声字已消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 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 又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

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 对联也可如此。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

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东”是仄对仄。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

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六、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

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

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

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

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

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

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

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

密切

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

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

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

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

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七、对联和作官道德

新官上任,万民拭目:是贪是廉?为愚为贤?古代没有发表施政演说的习惯,长篇文章不

方便,从宋代起就开始在官署衙门撰题对联,以表明自己的官风、心迹、政愿等等。一副对

联言简意深,不但醒目,还可久存,至明代就已多见,到清代则几乎成了各级官衙普遍的故

事了。 南宋有个余某,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有军政大权。他一到任,就在行署大门自题

对联:一柱擎天头势重;十年踏地脚跟牢。 门楣是“靠实功夫”。对联表明他肩负重任,脚踏实地,以十年为期,治安全蜀的决心和

意志。他还设招贤馆接待来访的各界人士,但因事务繁忙,有时需要来访者略等,便在门上

写了这样的对联:老子亦常来侍候;诸公聊复忍斯须。 联语诙谐亲昵。“老子”是谑称,非自傲之词。 清代宁波府郡署有一任太守写过如下的对联:念厥职非轻,休戚与六邑相关:曰慎,曰

清,曰勤敏;求斯心可问,是非唯群言是度:不宽,不猛,不因循。 表示了自己重职守、勤政事、兴群言、慎举措的作风。 古人的作官道德就其要者来说,大约有5项内容。 一曰不贪不贿。

《七修类稿》载明代弘治年间吏部尚书王恕官署门联为:任于朝者,以馈送及门为耻;

任于外者,以苟且入都为羞。 嘉靖年间有位叫钱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上

联直刺那些爱钻钱眼的贪官污吏;下联则说明官爱民与民爱官的关系。 二曰爱民如子。

清代作诗有些名望的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的署联为:与百姓有缘,才来斯地;期寸心无

愧,不鄙斯民。

他为桂林知府写的仪门对联也很有名:此是公门,裹足莫干三尺法;我无私谒,盟心只凛

一条冰。

那些想循私舞弊的人见此,免不了要心寒腿软。 三曰法严法慎。

清代古文学家吕璜遭冤狱15年,昭雪后任浙江庆元县知县。他的大堂对联立意是:我不

判错案,你也别错告人: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

看终久害了自家。

清代张鼎任徐州兵备道,统兼军事、航运、海防,权益极大,他的道署对联就是要表明

自己官心似水。对联写得也很艺术:地当黄运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涓都从

心上过;官做军民之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四曰克己奉公。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这

是清代赵慎珍桂林府衙对联。 五曰政绩昭然。

清代工部尚书彭元瑞先任浙江督学时,门联为: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国家期得士,

桃李无言。

是表示要多培养人才。梁上国任奉天府丞时署联是:勉力为之,正人心,原风俗,实惟

根本,文治彰矣,拔真才,加训迪,勿懈功夫。 以端正社会风气,选拔才识之士为己任。 还有一类比较特别的对联也很值得介绍。古代地方酷吏有被老百姓赶走或杀死的,群众

会说他们损阴德,咒骂他们无后或子女残疾。有的对联就以此为内容作为对自己的警戒。有

个叫汪辉祖的就撰写了如下一联:官名父母须慈爱;家有儿孙望久长。 清代山东金乡县令王玉池这样提醒自己: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

地步;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 这种用对联权做施政纲领,对建立威信、贯彻政令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清代武承谟

任无锡县令,在接印前一日就悬挂了4副对联做安民告示。其中衙前照壁上的是:罔违道,

罔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大堂联为: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官

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这些对联语露冷锋,话带刀音,好人感到快意,歹徒觉着无情,联语一贴出,“四乡人皆

聚观”,“时先声所夺,平日绅衿之出入县庭者,皆悚息危惧,有避至他省者”。

八、对联的创作

对联,一方面吸取诗词的素质,形成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以张贴见长,能显示书

法之美。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积极创作,使对联不断产生,不断发展,推陈出新,争艳比

美。现将一些常用的作法简介如下: 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

清某种道理。

反对法:把上下联的内容对立起来,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或一联讲过去,一联讲

现在;先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再使人受到启发,获得教益。 描绘法:以白描手法绘景蓄情,给人一种俊秀明快、意味深长之感。 比拟法:借助恰当的比喻或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既便于人们{上下中堂对联}.

领会,又易懂易记。

烘托法:先表示某事某物,再用景致描绘深化对联说要表达到中心思想。 辨音法:我国文字丰富多彩,一字多音的情况很常见,也很特殊,运用这一特点巧妙地

编写对联,引人辨音,十分有趣。 藏字法:在民间文学中,谜语的表现形式很多,其中有个藏字法。

九、对联趣话

王羲之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

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

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

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

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

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

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

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

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最长的对联

1.号称[古今第一长联](180字)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

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

{上下中堂对联}.

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

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上下中堂对联}.

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解:见于昆明大观园楼

2.不过更长的联在这里 (210字)... ... 上联: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

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芯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上下中堂对联}.

著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送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

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下联: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殉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

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写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

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附首:看看看,

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注解:见于成都望江楼崇丽阁,此联上下合共210字,比上面提到大观园的对联180字

还要多30字,不过此联没有大观园那副出名。但若论天下第一长联,这副顶多排第三,且看

下面的两面副吧。篇三:对联句子样本

1.3米花边款对联

喜迎四季平安福 吉祥如意事事成 笑纳八方富贵财 荣华富贵年

年顺

迎新春事事如意 事业兴旺时时顺 接鸿福步步高升 家庭和睦年年好

1.3米金鱼对联

天顺地顺一切顺 门迎春夏秋冬福 人和家和万事和 户纳东南西北财 平安富贵福星照 新年新景新富贵 如意吉祥好运来 进福进财进荣华

上下中堂对联篇三

对联集锦

一、有关对联的知识

1、什么是对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但是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上下中堂对联}.

2、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特点具体如下:

⑴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⑵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例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⑶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

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⑷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3、对联的分类

⑴按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分:

春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朴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上下中堂对联}.

婚联:

{上下中堂对联}.

祝贺结婚所用的对联。如: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挽联:

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 如《黄兴挽七十二烈士联》: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 ,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如:

{上下中堂对联}.

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

赠联:

颂扬或劝勉他人用的对联。如龚自珍赠魏源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中堂联:

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⑵按艺术特点分:

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

月浮水面捞到水底月还沉

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开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嵌字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

当归方寸地

独活世人间

拆字联: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有人细分为“拆字、合字、析字”等。 闲看门中木

思间心上田

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和同字异音。

同音异字

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同字异音

朝朝朝朝朝朝汐

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读音:朝朝潮,朝潮朝汐

下联读音:长长涨,长涨长消

谐趣联:取诙谐幽默之意。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占 无情对:上下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整。多数无情对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时归入谐趣联。

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回文联: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上一篇:三年级寒假作业答案上册语文
下一篇:qq说说解赞教程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