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视大学大学语文作业1作文答案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6-11-04 点击:
上海电视大学大学语文作业1作文答案篇一
练习一(第一、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10 BCADB DDDBC
11~20 ADAAD BDCCB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ACD 2. BCE 3. ABD 4. BC 5. CDE
6. ABD 7. ABD 8. AD 9. ABD 10. ACD
三、阅读理解题(含三小题,共20分)
1.翻译划线的句子。(5分)
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或“了解”)你(是怎样的);你原本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2.试分析庄子游濠梁、知鱼乐体现出怎样的审美境界?(7分)
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的身心处于无限自由的境界,在“游”的境界中,忘却了自身与外物的区别,发出“鱼乐”的感慨是很自然的。(4分)由此,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心理条件下达到了身与物齐(或“物我合一”)的超然境界。(3分)
3.就本文看,庄子和惠子各自思维的特点是什么?(8分)
庄子是诗性思维,是一种悟性思维,往往打通物我,融合物我,往往以个人审美体验为依据。(4分)而惠子却是以实证为基础,恪守物我界限,一切以经验和逻辑为准绳。(4分)
四、作文(共40分)
作文要求:能结合材料选择合适的角度,表述自己的感受、观点,内容具体、翔实,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评分标准:
A类(36——40分)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中心明确,选材恰当、结构巧妙、语言流畅。 B类(30——35)主题较为鲜明、内容较充实、中心明确、选材恰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C类(24——29)有主题、内容一般,中心一般、选材一般,结构合理、语言通顺。 D类(18——23)有主题、内容空洞、选材不当、结构一般、语句较为通顺。
E类(18分以下)无主题、内容空洞、选材不当、结构不合理、语句不通。
练习二(第三、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10 CCABC CACDB
11~20 ACCBC BABAC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BD 2. ACE 3. ABCDE 4. AC 5. ABCE
6. ABD 7. AD 8. ABC 9. ABD 10. AD
三、阅读理解题(含三小题,共20分)
1. 这则故事在伊索寓言中的本意是什么?(5分)
这则故事在伊索寓言中的本意是:讽刺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或:讽刺无能且自我安慰的人。)
2. 对于这则故事,钱钟书由伊索寓言引申出的新解是什么?(7分)
钱氏引出的新解是:人的心理具有复杂性(比寓言中人格化的狐狸的心理要复杂),即使吃到葡萄仍旧说酸,因为一方面自己贪心不足,一方面还具有唯恐他人也得到的自私心态。
3. 谈谈钱钟书在这一段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8分)
这是一种“续文”的思维方式,也即一种“接下去”思考的方式。(此为要点,须略举例作一两句分析。)
四、作文(共40分)
作文要求:能结合材料选择合适的角度,表述自己的感受、观点,内容具体、翔实,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评分标准:
A类(36——40分)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中心明确,选材恰当、结构巧妙、语言流畅。 B类(30——35)主题较为鲜明、内容较充实、中心明确、选材恰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C类(24——29)有主题、内容一般,中心一般、选材一般,结构合理、语言通顺。 D类(18——23)有主题、内容空洞、选材不当、结构一般、语句较为通顺。
E类(18分以下)无主题、内容空洞、选材不当、结构不合理、语句不通。
(错别字、字数不满酌情扣分)
练习三(第五、六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10 ABCAA CCABA
11~20 DBABB DDAAC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CD 2. BCE 3. ACD 4. ABD 5. ABCD
6. ABCD 7. ACD 8. ACD 9. ABDE 10. ACD
三、阅读理解题(含三小题,共20分)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5分)
作者为母亲在上流沙龙里自信、从容自在的表现而感到自豪,但回来后母亲却满腹心事,不自信自己的丈夫是否满意自己的表现。
2.母亲在与作者对话时的“费劲”、“黯然神伤”和“沉默”,表明了什么?(7分)
表明了母亲虽然渴望要知道自己的亲人尤其是自己的丈夫对她的看法,但她的传统的布尔乔亚的教养又把自己陷入了矛盾的境地,即她唯恐自己出门在外有失教养,所以急于想知道自己丈夫的评价,而直接的询问又被认为是有失教养的,只能与惴惴不安为伍。
3. 结合全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情的?(8分)
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是相当矛盾的:作者与母亲的圈子不同,存在隔膜;作者为母亲在沙龙中的从容自在和见地而感到自豪;作者为母亲不知是否获得父亲的满意而感到同样的遗憾和伤怀,也为母亲送礼物的庸俗功利性的情意和伪饰感到失望乃至愤怒;正是在交流的困难中,
作者逐渐理解了母亲的表现方式背后的原因和母亲真正的天性与感情,并决心要同压抑天性的传统的布尔乔亚的所谓教养,这一习惯势力进行斗争。(无标准答案,此仅为参考答案,学生如能就其中一点展开并谈出自己的看法或是另有别解,视其道理圆融程度给分。)
四、作文(共40分)
作文要求:能结合材料选择合适的角度,表述自己的感受、观点,内容具体、翔实,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评分标准:
A类(36——40分)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中心明确,选材恰当、结构巧妙、语言流畅。 B类(30——35)主题较为鲜明、内容较充实、中心明确、选材恰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C类(24——29)有主题、内容一般,中心一般、选材一般,结构合理、语言通顺。 D类(18——23)有主题、内容空洞、选材不当、结构一般、语句较为通顺。
E类(18分以下)无主题、内容空洞、选材不当、结构不合理、语句不通。
(错别字、字数不满酌情扣分)
上海电视大学大学语文作业1作文答案篇二
大学语文2008版作业第1-4次作业答案
大学语文2008版作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集
A型题:
1.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 A.古诗十九首
2.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C.孔子
3. 被称为“上古之书”的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 A.《尚书》
4.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 )提出来的 D.司马迁
5. 体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原则的是 A.《诗经》
6. 《九辩》的作者是: C.宋玉
7. 我国历史上,其作品被誉为“诗史”的作家是 D.杜甫
8. 成语“夙兴夜寐”出自 D.《氓》
9. 《论语》 是( )散文. A.语录体
10. “在天愿作比翼鸟”下一句为: B.在地愿为连理枝
11. 开创我国文学中“悲秋”主题先河的作品是 C.宋玉的《九辩》
12. 与孟浩然同属一派的诗人是: C.王维
13. 写李杨爱情的诗作是: D.《长恨歌》
14. 《淮海居士长短句》 为( )的词集 A.秦观
15. 下列诗人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C.陈子昂
16. 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 )为主. B.议论
17. 以四言诗为主,为后世奠定了现实主义传统的是: A.《诗经》
18.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C.纪传体通史
19. 晚唐“小李杜”中的“李”指的是: D.李商隐
20. 下列《 楚辞》 作品中,非为屈原所写的一部是 C.九辩
21.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C.沉郁顿挫
22.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 C.史记
23. 被称为诗仙的是: B.李白
24. 范增这一人物出自 A.《史记?项羽本纪》
25. 《九歌》是一组在祭祀中用于娱神的乐歌,共有诗 A.11首
26. 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D.王维
27. 被王国维评价为“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的词人是: C.李煜
28. “有教无类”为( )的教育主张. B.孔子
29. 《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 A.欧阳修
30. 《 诗经》 中的《风》 D.量大,多为民歌
31. 先秦诸子散文中,属于语录体的著作是 D.《论语》
32. 《漱玉词》 为( )的词集 A.李清照
33.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出自: D.《长恨歌》
34. "欲摘故纵,请君入瓮"为( )惯用的论辫手法. C.孟子
3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手法. C.顶真
36. 成语“破釜沉舟”、“项庄舞剑”、“四面楚歌”均出自 A.《项羽本纪》
37.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 B.《短歌行》
38. 我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为 D.汉书
39. 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B.晚唐
40. 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 D.白居易
41. 《行路难》的作者是 C.李白
42. 《 诗经》 中最具民歌特点的部分是 C.国风
43.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流传至今的是 A.毛诗
44. 法家的集大成者是 C.韩非
45. 先秦散文,想象丰富,辞藻华丽,并大量运用古代神话,被我们称为最有文学色彩的,是 D.《庄子》
46. 被后世尊为“亚圣”的是A.孟子
47.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B.《诗经》
48. 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 D.曹操
49. 属于边塞诗人的是:A.岑参
50. 《道德经》属于下列哪家的作品 C.道家
1. “琴趣”指的是: C.词
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 D.李白的《将进酒》
3. 以诗为词的豪放派词人是: B.苏轼
4. 下列元杂剧中,属于历史剧的是 A.《赵氏孤儿》
5.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 B.《文选》
6. “别时容易见时难”出自 B.李煜的《浪淘沙》
7. 下列属于“中兴四大诗人”的是A.杨万里
8.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A.柳永的《凤栖梧》
9.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出自 C.杜甫的《登高》
10. “以文为诗”是( )的风格特征。C.苏轼
11. “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 B.苏轼的《定风波》
12. 《剑南诗稿》是( )的作品集。 D.陆游
13. 提出“不平则鸣”的是 B.韩愈
14. “半山体”是( )的风格特征。 B.王安石
1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作者是: A.李白
16. 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D.柳永
17. 下列作家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是: D.王安石
18. 下列作家非为“元曲四大家”的是 B.王实甫
19.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词名家的是 A.温庭筠
20. 下列各项中与柳永词无关的一项是 A.词风豪迈,语言高雅
21. 下列作家中,以描写湘西风土人情见长的是 C.沈从文
22. 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 A.李清照
23. 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是 B.韩愈
24.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语自: B.《西厢记》
25.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 D.晏殊的《鹊踏枝》
26. 《永州八记》的作者是 C.柳宗元
27. 白居易《长恨歌》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中的“汉皇”指的是 B.唐玄宗李隆基
28. 唐代诗坛上有“诗圣” 之称的诗人是 B.杜甫
29.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 D.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30. 岑参是盛唐时期著名的 A.边塞诗人
31.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 D.秦观的《鹊桥仙》
32. 自诩为“五言长城”的是 B.刘长卿
33. ( )标志着文人传奇的基本确立。 A.《浣纱记》
34. 《西游记》属于 C.神魔小说
35. 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著名诗人是 D.白居易
36. 提出词“别是一家”这一观点的词人是 B.李清照
37. 王国维称“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作品是: A.《窦娥冤》
38. 明清传奇是 D.戏曲
39. ( )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 C.唐传奇
40. 下列小说不属于明代四大奇书的是 B.《红楼梦》
41. 下列属于《红楼梦》中的人物的是: D.鸳鸯
42. 写了大量“无题”诗的唐代诗人是 C.李商隐
43. 宋代文艺创作最为全面的作家是A.苏轼
44. 下列作家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C.马致远
45. 不属于“词”的称谓的是 D.话本
46.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为 B.聊斋志异
47. 被称为诗余的是: A.词
48.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描述的是: B.杨贵妃
49. 江西派的代表人物是 C.黄庭坚
50.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出自 D.李白的《将进酒》
您本学期选择了学习“大学语文(2008版)”。
说明:本次作业是针对课件中内容的,总分为50分,您的得分为50分
A型题:
1. 陈白露这个人物出现在 B.曹禺的《日出》中
2. 《画梦录》作者是 B.何其芳
3. 《一个和八个》的作者是 D.郭小川
4. 20世纪20年代“人生写实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 D.叶圣陶
5. 关于鲁迅的《狂人日记》,说法不正确的是 C.小说一开始就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
6. 讽刺知识分子弊病的作品是 D.《围城》
7. 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是 D.苏轼
8.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 B.《儒林外史》
9. 《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 C.李季
10. 《霍小玉》的作者是 C.蒋防
11. 下列作品属于舒婷的是 B.《会唱歌的鸢尾花》
12. 1951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 C.老舍{上海电视大学大学语文作业1作文答案}.
13. 《牡丹亭》产生于 C.明代
14. 艾青的代表作是 B.《大堰河——我的保姆》
15. 七巧这一人物出现在 C.张爱玲的《金锁记》
16. 诗集《白玉苦瓜》的作者是 B.余光中
17. 王利发这一人物出自老舍的 D.《茶馆》
18. 张爱玲的《金锁记》属于 C.小说
19. 辛弃疾的作品集是 D.《稼轩词》
20.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属于: B.志人小说
21.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 C.元杂剧
2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是 A.海子
23. 《世说新语》产生于 C.南北朝
24. 下列诗人属于“新月派”的是 A.闻一多
25.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 D.蒲松龄
26. 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的是 A.韩愈
27. 下列诗集中,属于郭沫若的是 A.《女神》
28. 我国现代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是 B.《白毛女》
29. 下列诗人中的台湾诗人是 D.余光中
30. 《子夜》的作者是 C.茅盾
31. 舒婷《致橡树》的主题是 A.爱情
32. 标志着20世纪30年代长篇小说艺术高峰的作品是 A.茅盾的《子夜》
33. 郁达夫和郭沫若曾一起组织过 B.创造社
34. 全部属于行政公文上行文的一组是 A.请示、报告
35. 下列诗作属于徐志摩的是 A.《再别康桥》
36. 鲁迅的《野草》是一部 C.散文诗集
37. 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是 A.胡适的《尝试集》
38. 《林海雪原》的作者是 C.曲波
39. 下列行政公文中可作平行文的是 D.函
40. 同属道家学派的是 D.老子和庄子
上海电视大学大学语文作业1作文答案篇三
201409学期大学语文作业1
201409学期大学语文作业1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燕昭王求士》一文中,郭隗向燕昭王阐述了行王道、得人才的道理和方法,其所言能得到比自己强百倍的贤人的做法是( )。
A、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
B、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
C、冯几据杖,眄视指使
D、恣睢奋击,呴籍叱咄
答案:A
第2题 《侍坐》记述了孔子四弟子申述各自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其中孔子特别赞赏的是( )。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答案:D
第3题 《侍坐》章中,孔子让弟子们谈论各自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下列弟子中,没有参与这场讨论的是( )。
A、子路
B、冉有
C、曾参
D、公西华
答案:C
第4题 先秦时期提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观点的是
( )。
A、儒家
B、农家
C、法家
D、道家
答案:B
第5题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中所说“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是赞美( )。
A、子贡
B、曾子
C、子夏
D、孔子
答案:D
第6题 下列成语中,不是从庄子《秋水》一文引申出来的是( )。
A、望洋兴叹
B、井底之蛙
C、祸起萧墙
D、贻笑大方
答案:C
第7题 庄子《秋水》一文的主旨是
( )。
A、阐发为政以德的道理
B、阐述实行王道的措施
C、阐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D、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答案:D
第8题 韩非在《和氏》中指出法术不明乃是世无霸主的主要原因。文中引用历史事实来论证说理,所用的史实不包括( )。
A、和氏献璞玉而被刖
B、吴起变民俗而肢解于楚
C、商鞅行法术而车裂于秦
D、李斯施变革而腰斩于咸阳
答案:D
第9题 《和氏》选自《韩非子》,下列对本文的分析解说不准确的是( )。
A、开篇叙述和氏献璞玉而被刖的故事,引起下文的议论
B、文中引用了吴起、商鞅等变法的历史事实作为议论的佐证
C、法术能禁止群臣士民的不法行为,所以现在的人主对于法术,像需要和氏璧那样急切
D、法术不明,法术之士处境危困,是世无霸主的主要原因
答案:C
第10题 《春秋左氏传》是一部
( )。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历史著作
C、国别体杂史
D、个人传记
答案:B
多项选择题
第11题 《侍坐》章中,孔子让弟子们谈论各自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下列弟子中,没有参与这场讨论的是
( )。
A、子贡
B、冉有
C、曾参
D、曾皙
E、公西华
答案:A|C
第12题 下列《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的文句中,属于孟子批驳对方观点的句子有( )。{上海电视大学大学语文作业1作文答案}.
A、“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B、“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C、“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D、“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E、“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答案:B|C|D|E
第13题 下列《秋水》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点的有( )。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C、四海之在天地,似垒空之在大泽
D、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
E、伯夷以辞自多,仲尼以语自多
答案:A|C
第14题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阴险狠毒主要表现在( )。
A、共叔段“都城过百雉”不劝
B、共叔段“命西鄙、北鄙贰于己”不惩戒
C、共叔段“收贰为己邑”继续放纵
D、群臣劝告,庄公虚伪应对
E、养恶一成,即连根铲除
答案:A|B|C|D|E
第15题 《燕昭王求士》中,燕昭王向郭隗求纳贤之策,郭隗举“古服道致士之法”,下列引用有误的是( )。
A、“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B、“人趋己趋,则什己者至”
C、“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若己者至”
D、“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E、“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
答案:B|C
判断题
第16题 先秦诸子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以阐述哲理为主的散文著作。诸子对现实政治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主张,在学术流派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重要的学派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名家、杂家、小说家等,尤以儒法两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第17题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是一篇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孟子在文中主要阐述“贤者与民并耕,饔飧而治”和“市贾不贰,国中无伪”的观点,进而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分工思想。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第18题 韩非在《和氏》中,以故事引发议论,借史实深化论点,使文章具备了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
力。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第19题 《秋水》在整体构思上虚构了河伯和海神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展开说理,阐明观点;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比喻连类而及,层见叠出,繁复灵活,发人深思,增强了文章的说理力量。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第20题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目前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最后成书大致是在战国中期。
正确
上海电视大学大学语文作业1作文答案篇四
大学语文作业1
000
.0.0.0.0.]]]]]]]]]
判断题(一)
1.《诗经》所录均为可配乐演唱的乐歌,即歌诗。(√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2.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又接受巫风和地方音乐的影响,创造了“楚辞”
这一全新的诗歌形式。(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3.《诗经》以五言句式为主,同时杂用二至八言句子,句型活泼自然(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4.《行行重行行》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名篇。(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5.屈原的《九章》有十一首,《九歌》有九首,加上《离骚》《天问》和《招
魂》,其作品合计23篇。(×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6.《陌上桑》是《楚辞》中的名篇。(×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7.《诗经》中的“三颂”被称为“正声”,是供朝廷朝会宴飨时使用的乐曲。
(×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8.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有诗集传世的诗人。(√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9.刘勰高度评价《古诗十九首》,誉之为“五言之冠冕”。(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0.我国文人五言诗成熟于西汉末年,以《古诗十九首》为标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判断题(二)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确立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2.汉乐府民歌流传至今的多为东汉时期的作品(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3.《咏史》被称为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之作。(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4.《行行重行行》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名篇。(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5.《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中叙事诗的代表作。 (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曹操的《短歌行》(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7.“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出自《诗经·黍离》(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8.《诗经·氓》是一首早期叙事诗,通篇采用独白的叙事方式。(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9.《氓》“女也不爽”的意思是“女子也觉得不舒服”。(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0.《黍离》选自《诗经·秦风》,是秦国的民歌(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1.《诗经〃黍离》全诗三章,只换了6个字。(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2.重章复沓是《黍离》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3.“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出自《诗经〃蒹葭》。(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4.《蒹葭》是一首怀人之作,即思慕和追寻恋人的情歌。(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5.《毛诗序》说:“《黍离》,悯宗周也”。宗周就是东周。(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6.《黍离》诗因写得朦胧,所以其主旨有怀人、相思、求贤等多种手法。(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7.《黍离》表达了一个老臣对故都倾覆的无限感慨和忧伤,后世称“黍离之悲”,影响颇为深远。(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