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工作报告

来源:写作指导 发布时间:2017-03-05 点击:

丽水市工作报告篇一

(报告) - 丽水市人民政府

附件:

丽水市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丽水市工作报告篇二

丽水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丽水市 “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4年0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十二五”期间丽水市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素质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整体和谐稳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就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丽水市 “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本报告总结了丽水市 “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十二五”重点产业发展规模与经济效益、预测了“十三五”期间 丽水市地区的投资环境;提出了丽水市 “十三五”整体规划建议、产业规划建议、区域规划建议、园区建设建议;最后,就丽水市地区“十三五”期间投资机遇、投资风险、投资策略进行了审慎分析。

本报告专业!权威!报告根据丽水市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及“十二五”的实践经验,对丽水市地区“十三五”规划进行了科学分析与建议,对丽水市地区“十三五”投资机遇、风险、策略做出了审慎分析与预测,是丽水市地区政府、丽水市地区企业、欲投资丽水市地区的外阜企业了解地区规划重点,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出版日期】 2016年

【交付方式】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 纸介版:15800元 电子版:15500元 纸介+电子:15800元

第一章 丽水市“十二五”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第一节“十二五”期间丽水市发展概况

一、丽水市行政区域划分

二、丽水市地理位置分析

三、丽水市发展历史情况

四、丽水市环境资源概况

第二节 “十二五”丽水市发展成就分析

一、“十二五”经济发展规模

二、“十二五”结构调整情况

三、“十二五”人民生活水平

四、“十二五”社会改革加快

第三节 “十二五”丽水市产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第一产业经济指标分析

二、第二产业经济指标分析

三、第三产业经济指标分析

四、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第二章 “十二五”丽水市社会建设及投资状况

第一节 “十二五”丽水市交通领域发展分析

一、“十二五”丽水市交通领域投资情况

二、“十二五”丽水市城市交通建设投资

三、“十二五”丽水市铁路建设投资情况

四、“十二五”丽水市高速公路建设投资

第二节 “十二五”丽水市市政设施建设分析

一、“十二五”丽水市城市绿化建设情况

二、“十二五”丽水市城市供水建设分析

三、“十二五”丽水市城市污水处理分析

四、“十二五”丽水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

第三节 “十二五”丽水市能源供应消费分析

一、“十二五”丽水市城市燃气投资分析

二、“十二五”丽水市电力供应情况分析

三、“十二五”丽水市能源建设重点项目

四、“十二五”丽水市能源消费需求分析

第四节 “十二五”期间丽水市信息化建设分析

第三章 丽水市“十二五”重点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第一节 农产品加工行业

一、“十二五”农产品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农产品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农产品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农产品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农产品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农产品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农产品行业十强企业

第二节 食品行业

一、“十二五”食品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食品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食品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食品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食品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食品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食品行业十强企业

第三节 建材行业

一、“十二五”建材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建材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建材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建材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建材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建材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建材行业十强企业

第四节 医药行业

一、“十二五”医药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医药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医药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医药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医药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医药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医药行业十强企业

{丽水市工作报告}.

第五节 化工行业

一、“十二五”化工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化工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化工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化工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化工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化工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化工行业十强企业

第六节 装备制造行业

一、“十二五”装备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装备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装备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装备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装备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装备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装备行业十强企业

第四章“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分析

第一节 “十三五”宏观经济形势研究

{丽水市工作报告}.

一、“十三五”国际环境变化及对我国经济影响

二、“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研究

三、“十三五”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战略举措

四、“十三五”创新驱动战略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五、“十三五”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风险防范研究

第二节 “十三五”产业发展形势研究

一、“十三五”工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优化研究

二、“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战略

三、“十三五”住房保障体系与房地产发展研究

四、“十三五”促进服务业发展重点机制研究

五、“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三节 “十三五”生态文明与环境研究

一、“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及制度研究

二、“十三五”环境治理及模式创新研究

三、“十三五”低碳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研究

四、“十三五”大气污染治理战略研究

第四节 “十三五”社会环境发展研究

丽水市工作报告篇三

丽水南城电力党建助企工作报告(2015)

丽水南城电力党建助企项目实施报告

新形势新常态下,如何提升企业党建工作的服务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成为各级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课题。丽水供电公司党委在试点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以“党建助企”为内容的供电企业党建服务新模式探索、实践,对各级基层组织如何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不断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效应。

一、理论意义

(一)顺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全国和系统内部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常态下,推出的“党建助企”活动,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动实践和具体行动。

(二)顺应新时期“三型”党组织创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求各级党组织把“服务群众”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任务,“做群众工作”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法,“服务型”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要求。在“党建助企”活动中,主要内容是“服务”+“创新”,顺应了新时期“三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三)顺应多种形势叠加践行央企责任需要。向上看,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农业主题;向外看,2011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下行,丽水开发区大部分民营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随着“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不断推进,对供电优质服务等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向内看,电网企业有着国有企业的党建优势。综上所述,开展“党建助企”活动为电网企业在多种形势叠加效应下践行社会责任搭建了一个平台。

二、创新点

(一)融合度:实现党建搭台服务唱戏。“党建助企”活动是以党建为平台,最终通过服务来推进。首先是在民企内部,帮助其建立或完善党组织,并发挥其党组织在服务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中的作用。其次是发挥供电企业党建作用,依托共产党员服务队,通过党建指导员等载体,开展一系列的用电服务,为企业减少用电支出等,送去“真金白银”。通过共产党员服务队、共产党员服务点等党建平台,开展惠农便民用电服务,实现服务唱戏目的,推进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有效融合,为有效解决了“两张皮”现象提供了思路。

(二)走出去:拓展企业党建工作路径。突破了以往企业党建工作在内部关起门来“自演自唱”、“自娱自乐”的传统定式,在拓展企业党建内涵和路径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以“党建助企”活动为例,将国有企业党建延伸到非公企业的党建中,

发挥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优势,是党建主动“走出去”的一次有效实践。

(三)品牌化:打造党建工作核心竞争力。以品牌培育提升党建工作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多个有一定创新和影响力的党建品牌。以党员服务队为依托,在结对企业设立电力共产党员服务点,公布服务电话,组织党员开展各项助企便民服务。

三、实施内容

将主攻方向瞄准开发区的非公有制企业,从内容、责任、措施等方面入手,全面布局“党建助企”工作,主动发挥好供电企业的服务优势。

1.内容上。一是对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根据尊重主体、自愿组建的原则,指导帮助他们按照程序建立党组织;二是对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指导帮助其进一步健全党组织功能,完善组织设置;三是发挥服务优势,组织党员骨干为非公企业开展经常性的供电优质服务,主动为非公企业排忧解难。

2.责任上。一是明晰任务,将“党建助企”工作列入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年度工作任务中,并建立领导干部“一对一”结对联系制度,明确时间节点、要求、措施等;二是派员指导,设立党建助企指导员,推动非公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三是加强考核,对“党建助企”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作

为年终大政工一体化考评和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评选的重要内容。

3.措施上。一是签订双方共建协议,保证“党建助企”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二是加强共建共育交流,定期组织开展企业文化联谊、党建交流等互动交流活动,并运用网络、微博等平台开展党建、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等。

四、操作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组织推动、服务驱动、文化互动、情感触动”四项联动机制,有效推动“党建助企”活动的深入开展。

1.组织推动,示范引领促提升。电力积极发挥国企党建工作经验优势,指派优秀党务工作人员到各共建企业任党建工作编外指导员,帮助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和基础工作台账,完善“三会一课”,规范组织生活,建设党员工作室等,促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两年来,结对的7家企业党组织建设日益规范,党员队伍日益壮大。以众益药业为例,刚成立时只有党员3人,现有党员14人,预备党员5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递交入党申请书4人。众益药业、中广等多家被授予开发区企业先进党支部。

2.服务驱动,多元化帮扶促发展。加强安全用电指导,发挥自身技术专长,帮助结对企业对用电设备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提高设备安全健康水平,免费组织电工知识培训,通

过一对一,专题讲座等形式,先后组织电工培训300多人次,逐步建立企业电工经常化培训机制,提升企业电工的业务素质,为企业用户的用电安全保驾护航。

量身定制最优用电方案,根据企业生产用电实际,帮助企业开展用电分析,制订最优的用电方案。例如,2013年9月,在与众益药业的互动交流中发现,众益药业生产、生活是混杂用电,立即建议其分清生产、生活用电界限,分开计量,以及生产淡季的用电容量方案调整等,仅电费成本企业每年可节约20多万元。

应急支援为企业排忧解难。对于每一家结对企业,都是实行一对一定点联系,设立联络员,建立党员服务点,开设服务“快车道”。2014年8月20日,洪水突袭,丽水多处村庄、企业被洪水浸淹,闽峰化学昌险岛水世界尤为历害,成了汪洋中的孤岛,厂区内多处电器设施进水故障。危急关头,党建结对的助企服务再次显现了成效,时任党支委委员刘缙军局长在做好全员抗洪抢险指挥协调的同时,亲自牵线搭桥,联系厂家、施工队及时帮助修复受损厂区电器设施,帮助闽峰公司将受损情况减至最低。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企业也越来越习惯有困难找电力。

3.文化互动,资源共享促交流。结对双方常态化开展知识共享、文化互动活动,开展党员互学,专题党课,分享党建、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展示建设成果,塑造积极向上的

丽水市工作报告篇四

丽水市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4月26日在丽水市第一

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丽水市代市长 刘希平

2006-12-25 15:14:39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工作回顾和2004年工作总体要求

2003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罕见的高温干旱缺电,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共丽水市委的领导下,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景象。{丽水市工作报告}.

较好地完成了市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21.4%、13.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4亿元,增长41.0%;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0亿元,增长12.1%;完成外贸出口总额2.7亿美元,增长47.4%;实现财政总收入25.6亿元,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8亿元,增长26.7%。全市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

进入2004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据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23.7%和11.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分别达到3966元和1221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7%和4.7%。一季度市区生产总值、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5%、62.4%和13.0%。

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在八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加快推进工业化。认真贯彻实施“合力兴工、开放推动”的工作部署,抓住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梯度转移和对口帮扶等有利时机,以工业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和产业集群培育为突破口,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在工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实现了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的阶段性目标。工业区成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主要工业区累计完成开发面积13.7平方公里,全市工业区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1.9%。认真组织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华侨要素回流工程”,精心筹办在沪、甬、温等地的招商活动,全市共引进市外企业527家,其中新批三资企业29家。实际利用市外内资32.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45万美元。以建设特色制造业基地为载体,充分利用各类扶持政策,通过集聚引导、技术改造和创新,进一步增强特色产业的集聚功能。市区日用化工、青田鞋革和遂昌金属制品产业年产值分别已达10亿元以上,缙云缝纫机和工刃具、云和木制玩具、市区的微电机、青田的机械阀门产业产值均达5亿元以上。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加大对“五个一批企业”的培育力度,优势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75.7亿元,增长18.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

(二)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到2003年底,全市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已达到81家,已制订地方农业标准122个,建成省级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55个,有160个产品获国家有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省绿色农产品认证。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9家。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完成河道整治50公里,完成土地整理6.6万亩,新建成标准农田5.8万亩。“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等富民工程全面实施。“内聚外迁”成效显著,当年实现下山移民1.9万人,累计建设下山脱贫小区47个,近10万人搬进扶贫新区。

(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整合优势资源,发挥生态优势和区域文化特色,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45万人次,增长12.6%;实现旅游总收入13.9亿元,

增长13.3%。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支撑力不断增强。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99.7亿元,同比增长25.0%;贷款余额230.8亿元,同比增长45.4%。商品房竣工和销售面积分别达到30.6万平方米和29.1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25.8亿元,增长43.2%。重视拓宽出口渠道,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93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亿美元,增长48.7%。保险、证券、邮政、电信等行业均有较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购物、货物代理、物流配送等新型物流业有了新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增加值82.2亿元,增长13.1%。

(四)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六个一百”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60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2.3亿元,增长42.9%。市区小水门大桥、水东大桥等10个项目基本建成,城北区块、绕城公路、紫金大桥等项目稳步推进。省重点工程滩坑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移民安置工程全面启动。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管理力度。全市共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5亿元,其中市区6.5亿元;全市新增城市道路37.4公里、公共绿地39.7万平方米,其中市区新增城市道路12.7公里、公共绿地17万平方米。建成城市防洪堤16.4公里,其中市区1.2公里。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9.9亿元,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至青田段进展顺利,丽龙(泉)、龙(游)丽一级公路全线动工,客运西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水能资源开发形势喜人,建成水电站39座,装机10.1万千瓦。完成电网建设投资4.7亿元,新增变电容量26.2万千伏安。

(五)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全市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净增3942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在市直12个部门47个单位实行了部门预算。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监管不断加强。

(六)进一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抗击非典期间,全市人民众志成城,严密防范,有效遏制了非典疫情的输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已在青田和遂昌两县展开。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高中段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顺利完成高等教育的资源整合,组建了新的丽水师专和职业技术学院,日前,丽水师专专升本工作已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评估。优化高中段教育资源配置,全市初升高比例达75.7%,其中市区初升高比例达92.2%。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力度,全市撤并中小学375所。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中国第十届国际摄影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市农村广播电视入户工程全面完成。多形式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增强企业的科技进步能力。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反腐倡廉取得新的成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台、统计、信访、档案、地方志、气象、地质灾害防治及老龄、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七)不断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计划生育成效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4.9‰。以生态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实施五大生态系统工程,生态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专家组考核验收。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到99.3%。继续做好林业的限量采伐,保持森林生长量大于消耗量,林业生态屏障

作用进一步显现。

(八)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254个,帮助5341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进一步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全年有组织地实现劳务输出3.16万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47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8.1%和5.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168.3亿元,增长26.6%。

各位代表,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各方面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向港澳台同胞和广大侨胞,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经济发展上,总量偏小,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仍很突出。在解决建设用地、电力和人才等生产要素供给上,与大建设大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还缺乏十分有效的办法,农业增加值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上,还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商品房等开发建设推进速度不快。在维护社会稳定上,许多工作有待加强,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在政府自身建设上,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的问题还未很好地解决,少数工作人员不廉洁现象还时有发生。我们必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这既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也是人民政府应该作出的承诺。

2004年是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7%、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实际纯收入增长5%;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丽水市工作报告}.

市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7%、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实际纯收入增长6%;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根据市委一届十次全会部署,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八战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围绕把丽水培育成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抢抓机遇,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在政府工作中,必须进一步突出发展这一主题,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加强开发区建设,加强中心城市和中心镇建设,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多形式培育和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必须进一步加大统筹发展的力度,重点探索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新路子,探索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促进全市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维护城乡社会的稳定与祥和;必须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遵循客观规律,深入实际,积极探索,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推进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及部门依法行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着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一)走符合丽水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工业化进程

突出制造业基地建设,努力提升产业层次。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基础先行、滚动开发,内聚外引、集群发展”的思路,继续抓好城市工业功能区建设。以开发区、工业园区清理整顿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工业区块规划,认真做到以整顿促规范、以规范促提高。加大对工业区块的投入和开发力度,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对已入区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切实提高工业区“三率一密度”。完成工业区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以上,其中丽水经济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亿元。企业入区率达到90%以上,当年开工率达到70%以上,当年竣工投产率达到30%以上,工业区投资密度达到每亩50万元以上,其中丽水经济开发区投资密度要达到每亩60万元以上;工业区新增产值达到40亿元以上,其中丽水经济开发区新增产值15亿元以上。积极创造条件,完善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研发、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配套体系。依托工业区块建设,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继续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培育特色制造业基地。

继续抓好招商引资,推进“接轨”与“融入”。坚持内生发展与借力发展并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抓好“山海协作工程”和“华侨要素回流工程”。推出一批精品招商项目,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定点招商、代理招商和网上招商,积极利用各类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商会招商,不断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好已引进企业的示范作用。全市力争实现合同利用市外内资4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市外内资30亿元以上,合同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以上。精心办好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把秀山丽水推向国内外,进一步推动丽水的对外开放。

坚持扶大与育小并举,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创造安商、亲商、扶商的环境,充分运用技改补助、认证奖励等政策和措施,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培育力度。重点扶持“五个一批”骨干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现代商贸企业,鼓励企业开展各种产品认证,努力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优势拳头产品。积极抓好标准厂房建设,孵化一批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创名牌,向“专、精、特”方向发展,推进特色块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

丽水市工作报告篇五

丽水市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4月22日在丽水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丽水市市长 谢力群

2006-12-25 15:14:39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抓住有利时机,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过去的一年,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共丽水市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抓住发展的良好机遇,勇于开拓,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认真贯彻市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加快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兴市”战略的决议》,坚持走具有丽水特色的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道路,坚持以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坚持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全面建设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城市五大生态工程,保持了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0%、18.5%和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7亿元,增长39.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7亿元,增长11.1%;外贸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增长4.4%,其中出口总额1.8亿美元,增长21.1%;财政总收入20.9亿元,增长1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1亿元,增长27.4%。

以园区为主要载体的工业经济迅速升温。全市已规划各类工业园区25个,计38平方公里,当年开发3.3平方公里,累计建成园区8.7平方公里,进园企业800多家。市水阁工业区投入土地征用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9亿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铺开;缙云加紧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的新碧工业区;青田温溪经济开发区工业产值增长44.5%;松阳西屏工业园区建设进展迅速。支撑块状特色经济发展的中小企业群不断壮大,市区微电机、云和木制玩具、龙泉青瓷宝剑、景宁和庆元的小水电开发等成了区域特色经济的亮点。纳爱斯集团、凯恩集团、元立集团、丽人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加大了技改力度,全市技改投入17.8亿元,增长67.5%。实施品牌战略取得重大进展,雕牌洗衣粉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全市4个产品成为我市首批国家免检产品,有8个产品商标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有8个产品被认定为“浙江名牌”。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32.7亿元,增长17.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125.2亿元,增长30%。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参与“山海协作工程”,举办温州招商会、参加浙江(宁波)投资

洽谈会等活动,一大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企业落户我市。

以绿色农业为重点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非粮作物面积继续扩大,畜牧水产业稳步发展,农业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绿色、特色农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去年共有22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有20个农产品获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称号。“庆元香菇”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成功地举办了首届绿色食品节。全市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18个,面积近15万亩,各类农业示范园区33个,面积3万多亩。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制定各类农业地方标准31个,建立了市本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0家,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快增长。37个贫困乡镇如期脱贫,小康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重视对农业的投入,农业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完成土地整理12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0万亩,开展小流域治理22条,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增强。森林资源实现了长大于消,耕地总量确保了占补平衡。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

以旅游业为突破口的第三产业蓬勃兴起。旅游资源招商取得了新进展,市区小白岩景区、四星标准园林式宾馆、遂昌龙谷探丽等一批旅游项目落实了开发业主。加大“秀山丽水、浙江绿谷”的形象宣传,国内旅游接待超过200万人次,入境旅游接待2.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2亿元,增长30%以上。金融保险业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都有较大提高,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9.7亿元,贷款余额158.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52.3亿元和43.0亿元。商贸、房地产、社区服务、邮电通讯、信息和中介服务业等均有较快发展。

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以城市总规修编为龙头,各项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加快,市区控制性详规覆盖面达到95%,并着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各县(市)在进行城市总规修编的同时,加快了对各项配套子规划的编制,控制性详规覆盖面达到34%。城市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共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2亿元,其中市区3.5亿元,全市新增城市道路28.4公里、绿地36.4万平方米,完成旧城改造49.8万平方米,其中市本级新增城市道路8.2公里、绿地12.9万平方米,完成旧城改造16.5万平方米。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丽水市区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评审。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金丽温高速公路金华至丽水段建成通车,丽龙(泉)一级公路、市区绕城公路南段正在加紧建设,金丽温高速公路青田段、龙(游)丽一级公路遂昌段和松阳段均已开工,全市完成公路建设投入16亿元。市区客运西站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水东大桥和小水门大桥完成拓宽部分主体工程,紫金大桥已开工建设。滩坑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首批移民安置工作顺利启动,青田至坝址的施工道路已经开工。全市新建成城市防洪堤26.5公里,其中市区5.5公里。电力、通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市新增水电装机15.1万千瓦,总装机超过100万千瓦。全市重点建设项目50项,完成年度投资42亿元。{丽水市工作报告}.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科技活动周”、“百名专家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为载体,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通过建立网上技术市场,主动与大专院校挂钩联系,科技合作项目对接活动成效显著。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计算机普及率快速上升。教育“两基”向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迈进,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市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初步缓解了市区“入学难”问题,并使市区初升高比例上升到91.4%,达到了全省先进水平,也推动了丽水师专和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建设。全市高中段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初升高比例达到68.8%。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日趋活跃,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新亮点。广播电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了安全、优质播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2.95‰。民政、民族、宗教、侨台、统计、档案、地方志、气象、地质灾害防治及老龄、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都有新进展。

发展的软环境继续改善。以信用政府建设为龙头,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重要手段,推进了“信用丽水”建设,诚实守信逐步成为社会风尚。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审批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招投标中心和政府采购中心建设。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市本级审批事项由2000年的414项削减到182项,减少了56%。市政府新制定地方性政策措施25件,依法行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管理手段进一步规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和经济犯罪活动,重点整治一些地方治安混乱的突出问题,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做好人民调解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做好国防教育、双拥、征兵、国家安全、消防、人防等工作,为改革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920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增长13.0%和8.0%。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2%和41.0%。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2平方米和3.6平方米。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低保基本做到应保尽保。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人民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

2002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全市人民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与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兄弟地市的帮助以及一切海内外朋友的关心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驻丽部队、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丽水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市政府致力于树立“廉洁、高效、务实、有为”的形象,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客观要求,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创新,把握政府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努力提高依法行政和管理社会的水平;根据丽水的实际情况和主要特点,坚持优化集约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服务经济的水平;根据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和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具体分析各县(市)不同的基础和区位条件,实行专题研究、分类指导,努力提高指导县(市)的水平。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由于进口额的减少,全市进出口总额的增幅没有达到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增长5%的预期目标;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还没有很好地解决,部分重点工程建设没有按进度完成;市区商品房市场供求不平衡,价位偏高,难以满足群众的购房需求;面对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逼人形势,一些政府部门思想准备不足,工作措施滞后,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少数部门和干部服务意识不到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了发展的环境等等。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如何变机遇型、外生型的发展为体制型、内生型的发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如何使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同步,尽快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进一步扩大就业;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如何集聚农村人口、加速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冷静地予以分析,扎扎实实地加以解决。

二、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明确今年工作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丽水加大投入,迅速改变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带来了新的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发展”的战略,进一步提高了浙江省对外开放的水平,也给丽水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与发展空间,周边发达地区产业升级转移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强化,为丽水大规模招商引资,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省委、省政府将欠发达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工作指导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使丽水的发展有了更好的外部环境;丽水撤地设市后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精神状态和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的经济基础,为今后一个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结合丽水的实际,200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15.5%,第三产业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外贸出口增长15 %;财政总收入增长10.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调整口径后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基础设施建设与扩大开放同步,发展农村经济与引导内聚外迁并举,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基础。

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发展”的战略,按照市委提出“北承沪杭金,东接甬台温,突破点线面,融入长三角”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全面接轨、主动融入的态势,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丽水真正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对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要一以贯之地予以坚持,对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一步一个脚印积极地予以研究和解决。今年政府工作将继续坚持和完善以下基本思路:

坚持 “生态立市、绿色兴市”的战略要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抓好五大生态工程建设,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丽水市工作报告}.

坚持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规划、有序推进”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积极融入温台金经济圈、加快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产业体系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加快产业集聚,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工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营造合力兴工的良好氛围,集中优势资源向工业经济倾斜,使我市的工业化在较短时间内有大的突破,努力形成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局面。

坚持集约优化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为主要载体

上一篇:一年级不要砍树作文
下一篇:二年级雨后仿写作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