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报告

来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7-04-15 点击:

乡镇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报告篇一

三屿村创建市级“森林村庄”工作总结

三屿村创建市级“森林村庄”工作总结

三屿村位于翁垟镇中片区,南靠万翁公路,与东海相邻。交通便利,各类经济发展蓬勃。全村650多户,总人口2500多人,云消雾散地面积680亩,其中水田580亩,旱地15亩,盐田350亩。三屿村在村双委的领导下,多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村庄建设蓬勃向上, 2005年和2006年二次获得“文明百村行动”二等奖,2007年获温州市“千百工程”村庄整治合格村。

近年来,三屿村两委会高度重视生态村建设,把创建市级森林村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村级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初步形成了“林水相依、绿水相融”的新格局。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村两委会全体成员十分重视这次森林村创建工作,将创建市级森林村纳入中心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1、成立创建队伍。为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主任任副组长,其他村两委会人员为成员的创建市级森林村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协调创建工作。

2、制订创建规划。按照创建工作计划和方案,结合本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了《三屿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真正把创建工作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和事关全村百姓利益的系统工程加以认真实施。

3、深化创建共识。领导小组将森林村创建指标一一分解落实到各相关小组成员中,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确保创建责任落到实处。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森林村创建宣传活动,利用农民信

箱、黑板报、村内广播进行了大力度的宣传。每年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绿化美化创建,开展了河道整治工程,大力改善河道环境及河道旁绿化工作,形成了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落实措施

1、做好村主干线两侧绿化建设,打造绿色通道。近年来我村在村内主干道旁开展了绿化美化,种植了大量树木。对违章建筑拆除地段进行复绿。在田间主干道上配套种植乔木、灌木及花卉草坪,建设森林生态屏障。目前村内道路宜路地段绿化率达到100%,真正做到见缝插绿、折旧建绿。

2、做好清水河道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水清岸绿的水乡美景。三屿村水资源丰富,做好河道整治绿化是重中之重,河道整治工程今年动工,村两委计划待河道整治完毕后,在河道两旁种植树木,大力改善河道周边环境的绿化工作。

3、做好创森工作,致力打造风景秀美的绿色休闲三屿。积极开展绿色森林村创建,创造条件植树添绿,绿化美化环境。今年村两委会与上级农业部门联系,在山地种植树木,在村宝林寺、基督堂周围大量种植树木,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植树栽花,美化庭院。目前全村大部分农户屋前屋后都已种植苗木。村内建有休闲场所1个,种有桂花、银杏、石榴、紫薇、香樟等苗木,园内环境优美、鸟语花香。

4、做好建管并举工作,着力建立森林村庄长效管理机制。村两委会切实加大对森林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一是组建绿化管理队伍,建立健全村绿化管理制度。二是抓好造绿质量。邀请镇农技员做好技术指导,注重管护,确保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建立健全护林组织,通过浇水、截干、喷药等管护措施,提

高了造林成活率。三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村内青年团员、党员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护绿活动。{乡镇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报告}.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三屿村按照上级有关部门创建森林村的目标,做了大量工作,极大地改善了三屿村的环境面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但与建设“森林温州”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二是集中居住区的绿化水平和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着重做好以下二个方面工作:

1、继续扩大森林村创建宣传。积极开展“三屿是我家,绿化靠大家”主题活动,进一步借助各种宣传平台,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鼓动,深化群众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和森林村创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使创森工作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推动创森工作向纵深发展。

2、继续加大绿化投入。重点做好绿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绿化配套工程、新建农民公寓、村幼儿园的绿化工程建设。同时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更加注重保护绿地,不填水、不毁绿,大力建设宜居村庄,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乡镇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报告篇二

街道创建浙江省森林城镇工作总结

{乡镇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报告}.

四、创森林工作报告、文件、建设 资金投入表

低塘街道创建“浙江省森林城镇”工

作总结

{乡镇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报告}.

余姚市低塘街道办事处

二〇一三年三月

低塘街道位于余姚城区北部,东与慈溪城区、横河

相连,南与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接壤,西部至梁周公路与朗霞街道为邻。下辖11个行政村和3个居委会,全街道总人口43734人,2012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202亿元,财政总收入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27元。低塘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立足长远发展和实际,提出了街道城镇建设的目标:接轨城市化,以新农村建设和创省级生态示范街道为契机,增强接受城市辐射的能力,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北部城市副中心”。城镇建城区林木覆盖率26.9%,乔木树种比例90%,人均公园绿地11.18平方米,重要干道宜林地段绿化率达100%,农田林网控制率为92.9%。4个省级绿化示范村,5个宁波市绿化示范村、2个余姚市绿化示范村。并在2011年-2012年创建了4个宁波市级森林村庄。有力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创建“森林城镇”,美化

人居环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工程,2011年11月书记办公会议上就达成了在2013年创建“浙江省森林城

镇”的共识,并纳入街道重要议程。2013年初,先后成立低塘街道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和“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及执委会,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农业的主任、城建主任任副组长,设立街道“森林城镇”创建工作办公室,由农经办总体协调全街道创森工作,街道城建办负责建城区内绿化提升建设,工贸办负责工贸企业绿化提升建设,教文卫办负责文教单位绿化提升和环境整治工作,团委、宣传、妇联等部门按各自职能做好创森宣传及相关工作。同年2月,组织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人大、政协及相关部门召开专门会议,落实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并召开有街道相关部门、学校、村等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街道创建森林城镇工作动员会议,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的组织领导机制。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了细化工作目标,确保按时、按要求抓好工作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省级森林城镇”相关工作要求为指导,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专门委托浙江同信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余姚市低塘街道森林城镇建设规划》,确定我街道森林城镇建设体系构成为“一核二横三纵多点”的总体布局。“一核”:以城镇建城区为核心,包括城镇公共绿地建设、公园建设、城镇道路建设、居民区与厂矿企业为重点的绿化建

设。“二横”为:329国道两侧沿线道路绿化和新洋公路两侧沿线道路绿化“三纵”分别为:梁周线低塘段、胜周公路、城东连接线。“多点”指:街道公园、各村庄农民休闲公园、水旁绿化、生产绿地等。通过这些板块的串接,推进我街道整体森林环境的改善与发展。

3、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宣传工作是做好创森工作的重要保证,从2012年11月开始筹备创森工作的宣传活动工作计划。2013年年初结合团委、妇联、教文卫办等以不同形式全面展开,2月18日,举行了“森林城镇”创建启动仪式;建立了2处绿化建设、养护教育点,教育点每年2-3次举行绿化养护、管理知识讲座;在黄湖村建设了义务植树基地和街道中心公园森林科普教育基地,对街道城区的科普公园内树种增挂了150块树种介绍牌,方便群众获取科普知识;在3月中旬分别举办(承办)了低塘街道林业技术培训班和宁波市新农村科技下乡团服务咨询及讲座,提高群众对乔木树种的认知率;在全街道范围内,发放了创森倡议书2000份、宣传创森小册子1500份,悬挂各类宣传横幅20条、大型广告宣传牌13块、标示牌5块,制作宣传专题栏2处、墙体宣传广告200米;街道广电站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创森视频、字幕播放,充分利用浙江农民信箱为全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全体村干部和种养大户、生产能手等发送了2000

条宣传短信,形成了创建“森林低塘、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使我街道群众对森林城镇创建知晓率和支持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4、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积极做好省级森林城镇创建工作,在整体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增绿扩绿力度,共投入1600万元,重点实施了五大工程建设:

一是以街道绿化为重点,营造优美宜居环境。投入200万元实施公园绿地绿化改造,以及城区道路景观绿化,种植乔木1500余株, 计22个树木品种;二是以干线通道绿化为重点,构建绿色生态走廊。投资450万元完成329国道两侧街景绿地建设、新洋公路、梁周线、胜周公路、城东连接线的绿化带建设;三是以村庄绿化工程为重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结合新农村建设,先后投资150万元,用于增加村庄绿量,插绿补绿,引进新木姜子、银杏等珍贵树种,提高绿化层次;四是以林业产业林建设为重点,推进森林产业建设。投资150万元建立舜水蜜梨科普教育基地,打造成集林业旅游观光与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基地。建设面积50亩,完善梨园内的道路及附属配套设施等。引导花卉苗木产业健康发展,重点培育以银杏、香樟、桂花、红叶石楠等树种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和以蜜梨为主导产品的水果产业,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等产业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

乡镇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报告篇三

××乡(镇)创建(国家)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报告(汇报)

×××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报告

一、×××概况

×××地处县中部,位于县城四郊,交通便捷,区位优越。辖9个行政村,占地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13人,城镇化率2.9%,流动人口998人。

辖区内环境优美,生态宜人,拥有多处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二、考核指标符合情况 (一)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1: 考核标准:机制健全

指标解释:每年研究环保工作不少于两次。要求乡镇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污染源档案等。

完成情况:我乡根据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基本条件的要求,成立了×××创建省级生态乡镇领导小组,下设环保站,配备专职人员,制定了实施方案,下发了环保目标责任书,并研究环保工作会议2次/年。

基本条件2: 考核标准:基础扎实

指标解释:1.达到本省(区、市)生态乡镇建设指标一年以上,且80%以上行政村达到市(地)级以上生态村建设

标准。

2.编制或修订了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县级人大或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两年以上。

完成情况:1.我乡6个行政村全部达到本省(区、市)生态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指标一年以上,并获得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命名或公告(命名文件)。其他村于2012年上报申请省级生态村。

2、我乡《乡镇环境保护规划》经县级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两年以上。

基本条件3: 考核标准:政策落实

指标解释: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乡镇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开山采矿现象、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完成情况:我乡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乡镇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开山采矿现象、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基本条件4: 考核标准:环境整治

指标解释: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完成情况:×××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秸

秆焚烧和“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基本条件5:

考核标准: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95%。 指标解释:随机抽样人数不低于乡镇总人口的0.5%。问卷在“满意”、“不满意”二者之间进行选择。各职业人群应包括以下四类,即机关(党委、人大、政府或政协)工作人员、企业(工业、商业)职工、事业(医院、学校等)单位工作人员、城镇居民、村民。

完成情况:2013年3月,×××就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开展环境状况满意率调查活动,采取对×××建成区内各职业人群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被调查的各职业人群包括机关工作人员、企业职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般群众,发放满意率调查表50份,收回50份。其中机关发放10份,企业发放10份,事业单位10份,一般居民发放20份。经统计,群众对我乡环境状况满意率达到98%。 (二)建设指标

三、创建成效

2010年开展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以来,×××党委、政府把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工作办公室,制定了《明溪县×××环境保护规划》、《×××创建省级生态镇实施方案》,召开党政班子会议及工作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周密部署,集

中人力、财力、物力,扎扎实实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大力加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位于×××村的××水库是我县城镇居民主要供水源,受益人口3.2万人,近年来,共投资320多万元用于水源保护设施建设,并制定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及应急预案,确保了全县×万多人口的饮水安全。全乡农村饮水方面累计改水1722户6516人,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

二是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投资近200万元对境内历史垃圾清运和河流清淤改造,对××村、××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进行整治,敷设污水管网2840米,建设人工湿地一座,埋设一体化化粪池36座,垃圾池9座,垃圾中转站1座,并配套垃圾清运车一辆等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成立了垃圾清运队伍和保洁员队伍,聘用保洁员12名,以村为单位每天早晚两次对乡境内道路、沟渠及路旁绿化带进行清扫,打扫覆盖率达到100%,所有垃圾都做到日产日清,并定期收集运送到县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处理,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镇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报告}.

三是强化绿化美化工程。×××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及省道306道路两旁绿化工作,修建农户门前小花坛1400平方米;在村庄主要街道两旁栽植红叶碧桃、云杉、杏树、月季、牡丹、

乡镇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报告篇四

森林城市(镇)相关总结

森林城市(镇)建设相关总结

1、森林城市或森林城镇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一项,它的上层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在森林城市或森林城镇规划需满足城市总体规划。

2、森林城市或森林城镇创建可结合安徽省的多项绿化建设工程:“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三遍三线整治”、“创建园林城市”、“美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等。

1森林覆盖率(%)3、森林城市或森林城镇创建过程中的指标问题:1、指标:○(安徽皖北

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城市建成区绿地地区需达到25%,皖南地区需达到35%)○

4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率(%)○。

1基准年限是现状截止年限,○2创建年限4、森林城市或森林城镇创建过程中的期限问题:○

3展望年是创建成功后的森林建设。 是建设达标的过程年,○

1建设区域是指创建城市或乡镇整个行政5、森林城市或城镇创建过程中的建设范围问题:○

2建成区是指创建城市或乡镇的行政中心,如县城、镇政府所在地等。 区域,○

6、首先要知道现状的森林覆盖率(甲方提供),根据要达到的指标,可以算出还差多少,然后在根据国土面积,可以算出提高多少亩才能达到要求。例如:已知县域面积2221500亩,现有森林覆盖率23.8%,指标35%。计算公式如下:

提高多少面积=(指标要求—现状森林覆盖率)*县域面积{乡镇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报告}.

7、“提高的面积”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可以分配到:建成区和建设区

2道路廊道及街头绿地○3居住社区及单位用地绿化建设○4河8、建成区包括:森林公园建设○

5其他绿化(仓储、生产绿地等)流湿地绿化建设○。

1森林屏障建设○2森林长廊建设○3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建设工程 9、建设区包括:○

1生态湿地保护2农田防护林网○3村镇绿化10、森林屏障主要包括:○(湿地、河流绿道)○(村

长片林)

11、森林长廊主要包括:河流、道路。

1公园及重要景点绿化建设○2道路绿化建设○3村庄12、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建设主要包括:○

绿化建设。{乡镇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报告}.

13、最后将建成区和建设区的绿地面积加起来,比较与之前算的提高多少面积是否一致。 注:第一要熟悉甲方提供的资料(文本和图纸)

乡镇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报告篇五

宜昌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宜昌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7月25日)

宜昌古称夷陵,既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中心,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绿色宝库”之称。全市现辖五县、三市和五个城区,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05万。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绿色支撑和生态基础。现将我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努力形成创森工作合力

市委、市政府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统一思想、强化责任、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形成了创森工作的强大合力和共同行动。

(一)统一思想,形成创建共识。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林业生态建设,特别是进入“十五”以来,从维护三峡工程生态安全、构建宜居宜旅宜业城市的高度,先后提出“生态立市”、“建设绿色宜昌”战略,下发《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

定》,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自然保护区、速生丰产用材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在全市掀起了新一轮林业生态建设的热潮,包括森林城市建设在内的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2月,市委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同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市长李乐成亲自动员部署,号召全市人民积极参与,团结拼搏,努力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广泛动员,形成了市县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创建氛围。

(二)科学规划,明确创建重点。我市立足宜昌实际,组织编制了《宜昌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立了“世界水电绿都、峡江森林名城”的国家森林城市定位,按照“一城带八极,一环连三网,三区加多点”的建设格局,明确重点实施中心城区绿化建设工程、新农村绿色家园工程、绿色通道生态景观工程、农田林网建设工程、三峡珍稀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工程、三峡库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木本油料特色产业工程、三峡地区种苗花卉基地工程、森林生态旅游建设工程等九大主体工程,努力形成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全面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发达、文化丰富、人民增收、山青水秀的发展目标。

(三)强化领导,落实创建责任。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李乐成任组长,市委副书记李亚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举海,市政府副市长王国斌任副组长,25个市直部门、13个

县市区和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工作重点、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同时将39项创森指标逐一分解,纳入各级政府和市直部门绩效目标管理,层层签定了目标责任状,落实了创建责任。同时,建立了创森工作协调会议、市区联动机制和定期检查督办等制度,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总体规划编制、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进行研究和督办,市人大、市政协分别对全市的创森工作进行了视察和专题调研。市直各部门和县市区也都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确保了创森工作责任落实、组织有序、保障有力。

二、加强生态建设,着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的要求,结合宜昌实际,我市重点实施了九大主体工程及“4+3”增绿工程,城乡生态面貌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生态产业进一步提升,各项指标达到了省级森林城市考评验收标准。

(一)实施重点工程,打造生态屏障。“十五”时期以来,全市采取停、封、退、造、改、迁“六管齐下”的生态治理措施,即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以电气煤代柴、生态搬迁,把三峡坝库区、清江流域区、沮漳河流域区、平原林网区、宜昌城郊区作为生态建设与治理修复的重点区域,通过坚持不懈地实施国家五大林业重点工程,有效管护1274万亩天然林,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任务287

{乡镇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报告}.

万亩;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68万亩;完成长江防护造林7.94万亩、低产林改造21.2万亩。全市林业用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分别比“十五”期初增加了111万亩、193万亩、736万立方米、6.5个百分点;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下降了8.53%,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了14.22%,土壤流失总量下降了15.56%,宜昌境内长江输沙量下降80%,有效构筑了三峡坝库区生态安全屏障。

(二)加快城乡绿化,建设绿色家园。全市围绕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在城区和城郊重点实施了“4+3”增绿工程,在农村广泛开展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三年来全市完成植树造林67.3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不含灌木林)达到58%,在“九五”期间48.5%的基础上年均增长了0.95个百分点,其中宜昌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6.15%。全市坚持开展以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四旁绿化”为重点的乡镇、村屯绿化,每年植树达到570万株以上,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平均达到30.6%,村庄林木覆盖率平均达到60.3%。市城区重点加强街道、社区、机关等区域绿化,绿地率达到35.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88平方米;城区乔木种植面积占绿地面积65%,建城区树冠覆盖率达到42.2%;城区新建地面停车场2个,树冠覆盖率分别达到35%和40%。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功能完善,全市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达到81.21%,其中城区水源地官庄水库森林覆盖率达到80.2%。全市按照“各区有公园、

中心多公园、城郊大公园”的布局,新建了一批公园和街头游园,全市公园达到199个,其中市中心城区121个,在近郊重点建设了金银岗、磨基山、晓溪塔、峡口碑垭、西陵石板等5个森林公园,90%以上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化,满足了市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我市还十分重视苗圃基地建设,大力繁育、推广乡土树种,重点在城区选择性推广种植了樟树、栾树、锦叶白兰、银杏、广玉兰、桂花等一批乡土特色树种,乡土树种使用比例达到92.58%。

(三)加强林网建设,构建生态系统。全市以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和农田林网等“三网”为骨架,加快了点、线、片、环相结合的绿色廊道生态网络建设。一是道路林网化。全市重点建设了“一江两山”交通沿线林业生态景观工程,绿化国省道、县道、乡道2770.7公里、2029.8公顷,绿化率达到89.3%;绿化高速公路258公里、516公顷,绿化率达到100%;绿化铁路141公里、180公顷,绿化率达到87%。二是水系林网化。着力加强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等主要江、河沿岸生态保护和近自然水岸绿化,水岸平均绿化率达89.2%,形成了宜昌城区、宜都、枝江、当阳、远安、秭归、夷陵、长阳等一批山水相依、山清水秀的滨江、滨河城市带。三是农田林网化。重点加强了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农田林网建设,共完成农田林网1500公顷,控制农田面积8300公顷,宜都、枝江、当阳基本农田控制率分别为92%、87%、 86%,已达到国家林业局《生

乡镇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报告篇六

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报告{乡镇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报告}.

xx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地处xx省xx南部,北与XX乡毗邻,南接XX乡,西邻XX镇,东与XX镇接壤。县道南北纵贯全镇,场镇距离xx城129公里,向南沿省道至XX县,往北接XX路至xx城,沿省道往东至XX市。交通较为方便,是周边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幅员面积33.7平方公里。辖9村,57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5个,3580户(其中:村庄2866户;场镇714户),总人口9819人(其中:村庄人口7301人;场镇人口2518人)。

把xx创建成省级生态乡镇,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载体也是促进小城镇环境建设,提升其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

为促进xx的可持续发展,按照xx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xx于2010年开展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此次创建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对xx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变化,分析了xx创建省级生态镇的优势和问题。参照规划要求,从xx环境保护的整体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生态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控制环境污染、增强环境意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措施,为xx创建省级生态镇,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发展依据。

二、创建工作情况

1、创建历程

为促进xx的可持续发展,按照xx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xx于2010年开展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本次申报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环发【2010】75号)、《xx省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川环发【2010】95号),依据《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框架,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对xx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变化,分析了xx创建省级生态镇的优势和问题。2011年xx对XX村、XX村、XX村进行了生态村的创建及上报工作,2012年广环发[2012]16号文件正式通过了XX村、XX村.XX村成功创建为市级生态村;2013年xx又对XX村、XX村、XX村进行了生态创建申报工作,于2014年广环发[2014]16号文件正式通过了XX村、XX村、XX村成功创建为市级生态村。到2014年xx生态村创建达6个行政村,总户数2160户。从生态村的建设当中,其中六村的生态环境明显较好,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又从xx环境保护的整体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生态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控制环境污染、增强环境意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措施,为xx顺利创建省级生态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

科学保障。

2、基本条件要求及达标情况

(一)、机制健全

根据省级生态乡创建的要求,xx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政府各部门、各站所,场镇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领导任办公室副主任,大学生村官负责具体的资料报送工作。同时制定了《xx环境保护工作制度》,要求每位环保工作者切实贯彻执行,认真履职。按照创建省级生态镇的要求100%的完成健全机制的工作。

(二)、基础扎实

xx人民政府对省级生态镇的创建工作十分重视,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宣传。群众也对创建工作十分支持,全力配合政府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到创建工作中。在生2012年xx顺利完成了XX村、XX村、XX村的市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2013年顺利完成XX村、XX村、XX村的市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使得xx完成6个行政村的生态创建工作,达到2160户,超过全镇总户数的60%,编制或修订了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达到了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标准。

(三)、落实政策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上级的排放要求,顺利完成减排任务,使得生物能源的利用进一步提高,辖区内没有任何乱捕杀现象,也没有乱砍乱伐现象,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保护明显的取得了进步,动植物的数量明显增多。近三年来未发生一起较大(Ⅲ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耕地保有量1152公顷,退耕还林工程得到有效

巩固,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顺利完成上级的创建标准。

(四)、环境整洁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我镇城镇化布局趋于合理,主要表现在,道路畅通无阻,物放有序,干净整洁。在各单位协助下,在剑南路沿线开展经常性工作,确保无乱倾倒、柴草堆码整齐,不暴露白色垃圾。合理安排和管理,政府上街3人,场镇主要干道沿路3人,共6人的岗位资源。场镇乱搭乱建,过时标语,牛皮癣,河沟垃圾由镇爱卫办组织4名岗位人员开展经常性工作,确保干净,整洁。学校、各单位都得到有效规范,门前实行“三包”制度,各项登记规范。居民聚居点坚持“科学规划节约用地,民生优生、风貌统一”的原则,通社道路加强配套杜绝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镇容村貌变化较大。

(五)、公众满意

通过前期的创建工作,全镇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都得到较大改善,由前期的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到现在的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在创建当中,利用多种宣传方式,使得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加上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城乡环境保护氛围浓厚。在以前经常有群众反映环境问题,通过几年的努力,现阶段环境状况得到改善,群众反映环境问题的情况减少很多,环境问题也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全镇公众对环境保护意识空前的加强,通过环境保护也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并且理解环境保护和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得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也逐步提高,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3、技术指标建设完成情况

(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和农村饮用水合格率 xx在以前,应用水源得不到有效保护,水质也存在问题;农村饮用水更没有保障,群众对水的卫生要求不高,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缺乏认识。xx通过集中式饮水项目的改造,使得集中供水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通过对水源的相关清理和整理,使得水源水质保持较高地水源水质,管理上加强镇村两级的共同管理,镇级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检验,村级负责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加强人员对水源的巡视,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治理,确保水源水质保持较高水平。根据xx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xxxx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农村饮用水符合《生活应用水卫生标准》标准。目前,场镇上居民采用集中式供水方式外,其余村的村民多采用分散式供水的方式。农村自来水站92处,供1351户4728人饮水,分散式供水人数2591人。根据检测结果,2011年5月份,xx乡集中式饮用水和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100%。

(二)、地表水、空气、声环境质量

在生态镇创建以前,xx在生态管理上基本是停留认识阶段,群众的认识基本上属于空白,对地表水、空气、声环境质量根本不了解;同时对环境的保护也就无从谈起。通过生态创建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搞好人居环境建设。划分出xx域属Ⅱ类水环境功能区,xx环境监测站对xx的地表的地表水监测,设臵了西河监测点1个。根据水体特征选取PH值、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粪大肠菌群六项监测因子。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有

上一篇:乡镇工会三八节活动总结
下一篇:主持人大赛活动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