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立意的角度

来源:散文 发布时间:2017-07-25 点击:

中考作文立意的角度篇一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指导——“六步十五法”写作训练

第一部分:审题立意训练

审题的几个方面

1、审文体 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抑或夹叙夹议类散文?或者其它?

2、审范围 时间限制、人物限制、事件限制、空间限制、主体限制;功能、构造、使用方法的限制,等等

3、审内容 从哪些方面写什么内容

4、审关系 根据概念之间或偏正、或并列、或因果、或递进、或包容等关系,以便确立文章的重点和内容的逻辑关系。

5、审写法注意题干中“联系实际”、“运用比喻”、“展开想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改写”、“续写”等提示语。确定相应的写法。

6、审人称 什么人称,是单数还是复数,等等

7、审题三法: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人为己

第二部分:话题作文“九问审题法”

应试作文向来都注重审题,历来多数失败的考场作文都败于审题。话题作文在写作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给了考生较大的“自由”,但决不意味在“淡化”审题甚至不要审题。恰恰相反,话题作文更需要高度重视,强化作文的审题。例如,以“感受快乐”为话题,写成《谈快乐》、《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快乐的意义》、《金钱不等于快乐》都属于偏题,因为《感受快乐》的题眼在“感受”二字上,省去关键“感受”二字,偷换了概念,自然是偏离了话题。 由此可见,话题作文应注重审题,审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 仔细阅读“提示”所提供的信息,吃准这个“话题”的含义;② 认真看准“注意”(有时是“要求”),照规定去完成话题作文。

如何细化话题,锁定中心,这是话题作文审题的难点和重点。这里向同学介绍一种简易的快速审题法——“九问审题法”。“九问”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九个主要的思维词: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为什么、何时、何地、多少、假如。“九问审题法”就是用这九个思维词去提问,点出思维,激活思路。

具体操做方法是:运用“九词”设问,从提示语中寻觅多角度,迅速打开思路,然后从多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较有把握的小角度切入,即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或具体的场景上,锁定你话题作文的中心。

例一: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如何审题?先这样设问:① 变化都有什么样的变化?人的、事的、物的、观念的。② 你打算写哪方面的什么变化?把话题的范围细化缩小到具体的人、事、物或观念上。你可以立足于家乡“路”的变迁或“灯”的变化,写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你还可以写“电脑进农家”,凸现出农村的新变化;还可以写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如“奶奶的鞋子”、“老年迪斯科”,这样一步步设问就能让宽泛的话题具体化,从而确定中心。

例二:以“幸福”为话题,运用“九词”设问:① 什么是幸福?平安是幸福,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知足也是一种幸福。②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体验”。③ 你对幸福的态度是什么?“享受幸福”、“创造幸福”、“守护幸福”④ 怎样创造幸福?怎样享受幸福?⑤ 为什么“享受幸福”?为谁守护幸福?„„还可以设问下去。总之,每一个设问就是一个角度,一个思路,一个切入点。经过筛选,最后敲定你最有把握

的角度和内容去写。

例三:以“对手”为话题的作文,多数考生会把“对手”狭隘地理解为敌人,至少是对立面,从而构思出自己如何与对手较量,最终成功或失败的故事,虽然情节一波三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也比较到位,但给人的感觉总是比较平淡,缺少底蕴,缺少深刻的思想。如果我们运用“九词”进一步设问,“点击”我们的思维去逆向思考:“对手除了别人,还会有什么?”对“对手”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不是真正理解了?也就是究竟什么是“对手”?经过这样的设问,你再深思细想,或许明白了你的虚伪、自私、不光彩的想法等何尝不是你大写的“对手”呢?你再进一步设问:“对手”除了人自身的不良品质外还会有什么?于是你的思路又被拓宽,比如你一心想发表作品,那优秀的作文便是你的“对手”;你身体素质不好,体育成绩差,那运动便成了你的“对手”;还有生活中的种种诱惑都是你的“对手”,你一定想法克服它,战胜它。这样立意并为此选材切入,文章自然就会高人一筹,还可以换角度设问:动物、植物有没有“对手”?它们的“对手”是谁?是什么?它们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是怎样求生的?动物与人之间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给了人们什么样的启示?假如世界上没有对手会成为什么样子?于是你又有了可以写的东西,有了别人未想到的新的题材,新的内容,新的立意。

第三部分:审题训练指导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依据材料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确定中心,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江苏南京市2002年中考作文试题)

[审题参考]

首先阅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旨是什么?它的主旨是“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客观条件,但我们可以作出主观努力。”然后从其一句话(小角度)出发,确定“展现笑容”?左右天气与改变心情、“生命的长度与宽度”等话题。还可以运用求异思维,寻找切入点,比如,针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质疑,针对“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这一句,可以鲜明地提出“把握住今天,就可以预知明天”的观点,以此作为话题。

应选择得心应手的话题,即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生活内容。

从思维方式来确定自己的写作体裁,长于形象思维的同学,应以情感性的话题引导构思和写作,可以这样设问: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做了什么事?为什么他死了还让人们念念不忘?(扣住生命的“宽度”)这样才能写好记叙文。长于思辩的同学,不妨选定理性话题引导构思和写作,可以这样设问:把握今天和预知明天有什么联系?怎样把握今天?据此可在辨析中加深认识,获得新的见解,写出好的议论文。

最需要强调的是,通过认真分析思考,要锁定一个具体、窄小的话题,不要动辄就以《谈笑容》、《谈谈主观努力》、《生命小议》为话题或题目,开口过大,很容易写得空泛而不着边际。

二.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桥。道路上,石桥、板桥、人行桥;公园里,廊桥、花桥、九曲桥;以至连接人际关系,缔结美好情缘的“心桥”、“鹊桥”。这一道道风景,或许演绎着感人肺

腑的故事,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或许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而对它们,你会想到什么呢?

请以“桥”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参考]

世上人间都有什么样的桥?我们可写的桥是广泛的,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但我们写出的桥不应该仅仅只是桥,而是“或许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什么故事?)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什么情思?)或许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什么哲理?) 用“九词”去设问演绎就有话可说了。

【同步训练】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同步训练】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约800字议论文。

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可立意为:

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同步训练】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因此,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

(一)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二档打分。

(一) 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

(二)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

(三)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只评为二类。

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三档打分。

(一)创新塑造成功。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它立意则属于偏离材料,应判离题,内容项在四档打分。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

【同步训练】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母亲再三告诫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爱因斯坦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有一天,父亲给爱因斯坦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父亲说:“昨天,我和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烟囱内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钻出烟囱,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

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父亲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根据材料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主体材料:一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小时候,他以别人为镜子,心安理得地混迹于一群顽皮的孩子中;后来,他以自己为镜子,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由此可知,人应该以自己为镜子,审视和映照自己,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超越自我。议论提示:爱因斯坦父亲郑重地说出的那一段话是审题的关键。{中考作文立意的角度}.

审要求: “人生的镜子”是一个具有比喻意义的话题,要抓住本义进行议论或记叙。 立意:人应该以自己为镜子,审视和映照自己,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超越自我。

【同步训练】

5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文革”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隐身在音乐的象牙之塔中,当风暴袭来,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意分析】: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文革”,一位老音乐家在“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平反回来,“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而另一位音乐家则是因“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很显然材料内容的范围是两位音乐家对待同一事物(“文革”)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坦然面对苦中作乐,一是为维护理想尊严等以死抗争。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侧面中的某一角度去展开也可从整体上去做辨证分析。

也就是说可以就如何对待人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等展开论述,也可以就心态对人生的影响进行评说,也可以讲在逆境中我们要乐观面对但也要追求理想等等,但是分析时应有度,不能片面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

【同步训练】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一心只想喝水便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趴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中考作文立意的角度篇二

初中作文立意指导

初中生阅历浅,认识水平有限,在平时作文中立意不明确、不深刻的现象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作文质量。因此,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立意"方面的指导。

一、立意必须正确

古人云:“意犹帅也。”把意比作统帅,统帅如果错了,全文将“满盘皆输”。一篇作文总得告诉读者一个有益的道理,如果往错误道上引,当然是不允许的。比如有一位学生写自己的理想,是当医生,因为自己的爸爸也是当医生的,辛辛苦苦一辈子,甚至英年早逝。但他认为爸爸“不吃亏”, 因为爸爸为人民,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活出了人生的价值,要效仿爸爸,成为一名忘我工作的医生。这样的行为是高尚的,这样的立意是正确的。而如果理想仅仅是为了找一份薪水高的轻松的工作,这样的立意就不正确。 二、立意必须明确、集中

立意,就是确定中心思想。无论写景、状貌还是叙事、记人,只要形成一篇文章,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说话或写文章无中心或多中心是影响交际的最大障碍。

1、无中心。比如布置一篇《XX见闻》的作文,学生有写家庭的,学校的,街道的,大多没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如有一位同学写《街头见闻》,写两个小孩表演杂技,将节目的内容一一介绍,也写到了围观人的喝彩,结尾是今天玩得很高兴。这样的文章,像流水帐一样实录了街头见闻,根本没有明确的主旨,这就是没有中心的表现。如果指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两个表演杂技的小孩身上,写他们年龄小、身体瘦弱,而练的又是难度高、危险性大的节目,学龄儿童都不能接受应有的教育,表达了自己的同情、忧虑,立意(中心)便明确了。

2、多中心。即东拉西扯、节外生枝,影响了全文中心的表达。初中生的作文,600字左右的篇幅,容量有限,只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就可以了。多中心就反而给人中心不明确之感。

像有一学生写《寒假记事》,写家里买了一条大鱼,挂在外面晚上忘了拿进屋,第二天发现不见了,原来是邻居大娘怕挂在外面被猫吃掉,替他们保管了,表现了邻里之间相互照应,社会和谐融洽。但却还写到家里年货的高档,年夜饭的丰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结果是笔力不集中,削弱了感染力,应一一删去,使文章中心更突出。

三、立意应力求深刻。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个深浅的问题,体现在作文中,立意便有个深刻与否的问题。有一位同学写《记一堂体育课》,写的是800米测验,最后两百米,作者坚持不住了,但想到为期末的体育成绩,为了评“三好学生’,为了初三中考,加油拼搏,最后终于战胜自我,胜利到达终点。其中对“三好”、“中考”强调很多,给人一种“功利感”,不深刻,体现了小作者思想认识水平还不够。如把有关“为了三好,为了中考”的内容去掉,就将主题确立为“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就要深刻得多。

四、立意要新颖,切忌落俗套

文贵新,这是古今作文的共同要求。稍稍想一想,道理也十分简单:谁不喜欢新一点的文章呢?一般的讲,新,有两种含义,一为选材新,二为立意新。这里只讲立意。同样的题材,同样的记叙对象,有的人写出了前人所不曾有的理解,这就是立意上的推陈出新。比如古代文人,当秋风萧瑟,落叶纷飞之时,往往发出悲秋的慨叹,可《秋魂》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写出了秋的成熟、宽容等,表达了对秋的礼赞。还比如说有这样一个题目:《我的财富》,一般人都将“财富”理解为“钱”或“财物”,而有一位同学以“家境的贫寒和生活的艰辛”为“财富”,说“家境贫寒使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意义”,“使我不断发奋努力”,“使我懂得了做人要有骨气,有尊严”,让人耳目一新。

一、什么是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

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

正确——正确,这是写文章的起码要求。所谓正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要符合生活发

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的政治原则,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

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等等,要让读者受到教育、启发

和鼓舞。

鲜明——文章主题应旗帜鲜明、观点集中,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就是说,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不能有多个中心或者没有中心。

深刻——就是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

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并能给人以启示。

新颖——有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

给人以新的启迪、新的联想,就是跳出陈旧的框框,“言人之所欲言”,

“言人之所未能言”,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三、前车之鉴

题目: 也是一种幸福

你能指出下列立意有哪些问题吗?

(1)奉献和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含糊不清)

(2)享受也是一种幸福 ( 肤浅 )

(3)“生病也是一种幸福,但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 ( 含糊不清)

(4)“看着那些优等生的日子过得那么紧张,我想我是无法承受那种奋斗的辛苦和竞争的压力的,我觉得我的放弃是明智的,原来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 消极){中考作文立意的角度}.

四、立意训练(学会多角度立意)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一些良师,在他们的指引下,我们开启智慧的大门、探索世界的奥秘、学习做人的道理、感悟生命的真谛。他们或者是一个人,或者是一棵树,一株花,甚至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1、 请以“良师”为题,写一篇作文。

内容 立意

 我们的老师 感恩之情

 成熟后低垂着头的稻穗 谦虚的品质

 墙角的蜘蛛 持之以恒的毅力

 雨后的彩虹经历 磨难才能体味人生的美好

 一次失败的经历 失败乃成功之母

2、请以“砖”为题,写一篇作文,进行立意。

内容 立意

砖的烧制过程 人受磨练方成才。

砖的形状 做人要方方正正。

砖的用途 服从分配,甘于奉献。

许多砖才能盖大楼 合作才能成就辉煌。

现在的新型砖越来越环保社会发展、科技进步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 。。。。。。 。。。。。。

3、下面请同学们以“吃荔枝”为题目,进行构思立意。

(1)从吃荔枝中吃出对家乡的爱。

(2)从吃荔枝中吃出母爱。

(3)果贱伤农,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4)回忆童年的生活,与伙伴们去捡荔枝买,用来交学费,珍惜幸福生活。

(5)从“吃荔枝”中想到了荔枝树,进而想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从“吃荔枝”中想到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辈们总是为下一代幸福着想。

(7)从“吃荔枝”中想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为博杨贵妃一笑,不惜劳民伤财。进而想到古代交通工具的不发达,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交通方便。

(8)从“吃荔枝”中想到了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想到了作为从化人的幸福。

(9)从吃荔枝中想到了宣传营销策略,注重包装、注重宣传,养在深闺人未识,酒香也怕巷子深。

(10)从吃荔枝中想到一颗荔枝三把火,注重吃出健康或者贪多必失。

五、如何让你的立意深刻新颖。

即提出超越常理、违背常规甚至有些荒谬的构想和创意,然后想办法使之合理化,让别人认为合情合理,从而获得新奇独特的感受和心得。

1、逆向立意

忠言逆耳利于行 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开卷有益 开卷未必有益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狗拿耗子值得赞美

骄傲使人落后 过谦未必能进步

2、从新的角度立意

奉献也是一种幸福

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平淡也是一种幸福

聆听也是一种幸福

顺其自然也是一种幸福

吃苦也是一种幸福

吃亏也是一种幸福

挨骂也是一种幸福

• • • • •{中考作文立意的角度}.

例文:

吃亏也是一种幸福

有谁愿意吃亏吗?反正我不愿意。可奶奶却总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你以后就明白了。”

(一)

那年,我五岁,与小朋友争执被抓破了胳膊。我发现自从我听了奶奶的话,甘心于“吃亏”以后,那个小朋友愈发地喜欢欺负人了。我丝毫没有占到便宜的感觉。

那年,我十岁,上小学,老师见我长得魁梧,就让我义务为大家领早餐。每天很早到校,拎着沉重的餐筒从一楼爬到四楼,看着其他同学整齐地坐在板凳上静候早餐,我又有了一种吃亏的感觉。

那年,我十五岁,马上要参加中考了。我的一个好哥儿们求我帮他补习一下数学。我自己都管不了自己了,还能再管他?可毕竟是好哥儿们,我把已到嘴边的回绝又咽了下去。为什么净是些吃亏的事,连半点便宜都沾不着?

(二)

{中考作文立意的角度}.

后来,那个欺负人的坏小子恶习难改,长大些后,进了少管所,而我则“吃着亏”安安分分地成长着。

后来,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我因为“热心为班集体服务”而高票当选。 后来,我和我的好哥儿们都考上了重点高中,而我的数学成绩竟出奇地好。 (三)

当我在受用大人们的夸奖时,我想到正是我甘于“吃亏”,才性格温和,有了好人缘。

当我戴着红花领取“三好学生”证书时,我明白正是我甘于“吃亏”,才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自己的品格,才赢得了这么多赞许和荣誉

当我在榜单上找到我名字的时候,我发现正是我甘于“吃亏”给哥儿们补习,才巩固了我的知识,锻炼了我的思维,更为我赢得了更加牢固的友谊!

其实,这就是生存,你只要稍微换一下思维方式,你就会赢得幸福和快乐! “吃亏就是占便宜”,说这话的奶奶已经不在了,可她的话我会永远记着。记着这话,我就会拥有我的幸福和快乐!{中考作文立意的角度}.

要想作文有出色的立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丰富生活阅历、拓宽知识面。

2、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4、勤于思考。

……

五、立意要真,即课本上要求的“说真话”,“诉真情”。

现在有的学生写作都是瞎编的,例如写好人好事,半数以上写捡钱包或扶老奶奶过马路,帮老大爷推车,老师们大多感慨:"哪有那么多人的钱包可捡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观察什么呢?观察平常生活中平常人的情感,想人之常情,想家庭的欢乐、苦恼,想同学之间的摩擦、友谊等。如有一位学生写《我的爸爸》,小作者写自己的父亲是位油漆工,夏天傍晚父亲还在大门外,小作者老远能闻到爸爸毛巾上那种汗味加上特殊的味道。每当这时,小作者会马上迎上去,替爸爸解下搭在自行车上的毛巾,帮爸爸清洗,写出了爸爸的辛苦和自己对爸爸的感激和爱,很真切,很朴实,或许是受到了《背影》的启发,也是源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才有了这篇真实、诚恳而又情真意切的文章。

中考作文立意的角度篇三

初中作文审题立意的9种方法

审题立意的9种方法

1.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解析]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2.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

[解析]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3.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中考作文立意的角度}.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解析]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 “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4.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

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解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5.细节切入法

把握材料中的有启发意义的细节。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解析]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 “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6.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解析]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 “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 “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 然而薛潭“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 “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

7.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示例】 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 ”

[解析]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 “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8.求同存异法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示例】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

[解析]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

9.互补完善法

组合性材料,若几则材料提出的观点本质都是积极的且没有冲突,在立意时可以将几则材料的观点结合起来。【示例】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

[解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中考作文立意的角度篇四

初中 语文作文专题训练之一——多角度立意{中考作文立意的角度}.

初中 语文作文专题训练之一——多角度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

对立意的要求主要有三点:

一是要鲜明。文章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二是要正确。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要“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

三是要力求新颖、深刻。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争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总结】:新颖(有创意) 、正确、鲜明、深刻

{中考作文立意的角度}.

怎样才能使你的文章立意深刻呢?

训练一

• 歌德的《叙事谣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

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又用它在铁匠铺那儿换了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师徒继续赶路,二人经过了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一定会很渴,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粒,彼得一见,赶忙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彼得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后来没完没了地弯了那么多次腰了。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受操劳。”

• 根据材料,自己确定角度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联系实际,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一)学会概括,从材料主旨的角度来立意

材料中耶酥训导弟子的一席话:“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后来没完没了地弯了那么多次腰了。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受操劳。”

这句话点破了故事的寓意,揭示了小事与大事的的关系,可以确立“小事与大事”这样一个话题。

“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

这一句,说明在作者歌德眼里,彼得不愿意干小事的原因是懒得弯腰,由此可以确立第二个话题:“懒惰”。

从彼得角度来看, 他“懒得弯腰”,主动放弃了捡马蹄铁卖钱换樱桃这一 “机遇”,从而导致他“后来没完没了地弯了那么多次腰”的结果,由此提炼出“机不可失”的观点,可确立第三个话题:“机遇”;

从耶酥角度来看,他高瞻远瞩,不是简单粗暴地强制彼得捡起马蹄铁,而是让彼得自己去承受 “懒得弯腰”带来的不良后果,用事实深刻地教育了彼得,表现了他高超的教育艺术,由此可以确立第四个话题:“教育方法”。

(二)、学会发散思维,从不同思维层面的角度来立意

训练二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同“悦”)之。宣王死,缗(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

1、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命题

滥竽充数要不得

骗子终将露马脚

弄虚作假终害己

不学无术者戒

人贵有自知之明

2、从齐宣王的角度

大锅饭可以休矣

选拔人才切勿混水摸鱼

用人制度必须改革

莫做21世纪的齐宣王

3、从竽士的角度

我们要敢于向不良倾向做斗争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者戒

鱼目岂能混珠

4、从齐缗王的角度

我们应推崇岗位责任制

齐缗王的经验值得借鉴

缗王多多益善

训练三

铅笔即将被集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五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你可能会经常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更好的铅笔。

——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在里面。 ——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处于什么状态,你都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请根据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构思立意 。

角度1、学会概括,从材料主旨的角度来立意

要善于听取父母和老师的话,才能健康成长.

角度2、学会发散,从不同思维层面的角度来立意

自由的限度挫折着,美丽着

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展开飞翔的翅膀

角度3、学会想象,从与材料相关的角度来立意。

可从正反两方面对材料进行续写

铅笔走向社会后把主人的告诫抛之脑后结果处处碰壁.

训练四——手有五指

【角度一】 整只手

【构思】 “劳动创造世界,双手扭转乾坤” 。这只手怎样才会变得有力量?五指分开是分力,五指并拢成合力;五个手指屈曲向掌心 ,又聚成了一种强大的向心力 。

【立意】 五指并拢握拳,团结起来力量大。

【角度二】 五指间

【构思】 “独木不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的手怎样才能变得灵巧、能干 、会做?这 就在于五个手指互相配合,亲密合作。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这种友谊 、团结、协作的精神。

【立意】 事情要做好,五指配合少不了。

上一篇:二年级作文我是能干的小大人
下一篇:二年级写作文我和大师的童年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