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满分作文终结者

来源:经典语录大全 发布时间:2017-09-14 点击:

中考满分作文终结者篇一

2015年贵州省黔东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黔东南州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语 文

一、(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磅礴.(bó) 档.案(dàng) 安土重.迁(chóng)B、剽.悍(piāo) 嗔.视(chēn) 翘.首以盼(qiào) C、潜.意识(qián) 缄.默(jiān) 如法炮.制(páo) D、 阔绰.(chuó) 柞.木(zuó) 锐不可当.(dā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黯然缥缈 前扑后继 通宵达旦 相形见绌 B、重峦叠嶂 直截了当 张皇失措 一代天骄 C、囊萤映雪 红妆素裹 断章取义 美伦美奂 D、尉为壮观 遍稽群籍 恰如其分 冥思暇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些地方出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原因是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而引起的。 B、老张的衣服比老李的衣服做得好。

C、在新的千年里,黔东南人民一定会齐心协力,创造出令人惊异的奇迹来。 D、 谁能否定学习传统文化对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是没有用的呢?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电视剧《虎妈猫爸》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剧中情节映射..了当下不少家庭在教育问题上的焦虑与反思。 B、面对气候变暖的事实,科学界未雨绸缪....,采取了一些措施,积极应对。 C、这件事工作量大,任务艰巨,经过员工们几天的努力,任务终于告罄..

。 D、 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可以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短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鲜为人知的,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 ,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而那峰顶,也正因为有了 的交织,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①期待和失望 ②苦痛和艰辛 ③跋涉和坎坷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6、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多么壮观啊!这飞流直下的黄果树瀑布。

B、游客从凯里带走了民间的银饰、刺绣、芦笙等„„,也带来了各地的奇珍异货。 C、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 D、 我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不来参加活动?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选自明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B、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如《陋室铭》《醉翁亭记》《出师表》《马说》等题目中的“铭”“记”“表”“说”,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C、《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D、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母子亲情。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8-10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援.疑质理(援:引,提出) B右备容臭.

(臭:香气)、 C、俟.其欣悦(俟:侍候) D、烨然.若神人(然:„„的样子) 9、与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从致书以.

观 A、徒以.有先生也 B、俯身倾耳以.请 C、 以.衾拥覆 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0、对所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序,文体名,一般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有时用作亲友离别、赠言规劝等,本文即是一篇赠序。 B、文章通过“读书难”“拜师难”“求教难”“生活难”这四个方面的叙述来体现作者求学的艰难经历。 C、作者以自己年轻时的求学经历与马生共勉,交流间言辞恳切,质朴无华,读来让人为之动容。

D、要想学习好,就必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因此,太过优越的条件让我们安于现状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三、(17分)

11.将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请你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共6小题,选做4题,多答以最先4题计分,共8分) (1)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学而》)

(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的“ ? ”,展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5)近年来,国家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老百姓的安居梦。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写的“ , ”就体现了类似的美好愿望。

(6)周敦颐在《爱莲说》里写到“,与习总书记在党内开展反腐倡廉行动,号召大家能记得起各种考验,葆有洁身自爱的君子作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12分)

阅读《那树》选段,回答13-16题。(12分)

那树(节选)——王鼎钧

①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辗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经过速成的新建筑物衬托,绿得很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②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优闲的停住的地方。幼儿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③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百万个脚印。任凭那在枝丫间跳远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以栖息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功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④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气,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气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原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13.联系全文结合下列句子,谈谈这是一颗怎样的树?(3分)

“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

14.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

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15.选文第②段中“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从中折射出那树的存在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什么问题?(3分)

16.结合近年来国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倡导,从法制的角度来分析,你如何看待喝醉的驾驶者撞树人亡这一事件,以及交通专家要树偿命这一行为?(3分)

五、(24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17-20题。(共12分)

可变形的液态金属机器

①看过好莱坞影片《终结者》的观众,一定会对影片中始终不能被击败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印象深刻。它在受到外界打击后,不仅可以任意改变外表,还能像液体一样重新聚集,恢复原貌。

②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研究小组,研发出了世界首个自主运动的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为研发可变形机器人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首次发现的液态金属有一种异常独特的现象和机制,即液态金属可在吞食少量物质后可以变形机器形态,长时间高速运动。它能“吃”、会动、自主变形。实验发现,置于电解液中的镓基液态合金可通过“摄入”铝,作为提供能量的燃料,实现高速、高效、长时间的运转:仅需一小片铝即可驱动直径约5毫米的液态金属球完成长达1个多小时的持续运动,速度高达5厘米/秒。“有趣的是,研究人员观察到,这种变形机器不仅能在自由空间运动,还能在各种结构槽道中前行。更令人惊讶的是,它还会根据槽道的宽窄自行调整,拐弯时则有所停顿,好似人在遇到障碍物‘思索’后行进,像极科幻电影《终结者》中的液态机器人。

④另外,此变形机器还有一种神奇特性,身段很柔软。研究团队亲切地称该液态金属机器为“软体动物”,因为它呈现的一系列非同寻常的特性,已经相当接近自然界简单的软体生物。

⑤这种自主型液态金属机器的动力的主要来源:一是液态合金、金属燃料等形成的内生电场,诱发了液态金属表面的高表面张力发生不对称响应,从而对变形的液态金属机器带来了强大推力;二是,上述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进一步为液态金属运动提供了推力。

⑥作为新兴的功能材料,液态金属拥有许多常规材料不具备的新奇物理特性,对它的深入研究能为材料科学提供丰富的研究空间。

⑦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为未来的机器人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上实现的方向,有望为制造智能血管机器人、可变形救灾机器人提供特殊材料,自主运动液态金属机器,由于无需外部电力驱动,柔性极佳,进一步的应用可发展成为血管或腔道机器人。利用液态金属做成可变柔性机器,以执行常规技术难以完成的特殊任务,如:在抗震救灾或特定的军事行动中,变形柔性机器人能根据需要适时变形,以穿过狭小的通道、门缝乃至散布于建筑物中的空隙,之后再重新恢复原型并继续执行任务,不仅如此,未来科学家还可将这种智能液态金属单元扩展到三维,组装出具有特殊造型和可编程能力的仿生物或人形机器,甚至还能研制出相应的机器,在外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执行任务。 (选自2015年3月2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7.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3分)

18.划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9.第⑤段“这种液态金属机器的动力的主要来源”一句中的“主要“二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0.变形液态金属机器有什么发展前景?(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21-24题。()共12分

别让手机成为“孤独手雷”

陈凌

①“我在看你,你却在看手机”“你介不介意把你手机粘在我额头上,这样我就当你在看着我说话得了”,微信朋友圈里,一篇反思生活被手机主宰的文章,让很多人心有感触。

②行色匆匆的社会里,相聚本已不易而短暂,却常常穿插一幕幕“低头”的场景。同学相约,隔桌相望,很多人却习惯在线沟通;朋友聚首,大家都拿起手机,忙着拍照、分享、点赞;亲人团圆,任父母坐在旁边,发微信、刷微博却成了最重要的事。于是,有人感叹,一部部原本有声有色的生活“电影”,却在上映时成了相对无言的“默剧”。有人则感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面对面,你却在玩手机。

③“仿佛,能听到一种叫做‘孤独’的草木,在周围生长的声音”。低头之际,指尖的喧哗,替换了现实生活中的嘘寒问暖和温情问候,遗留给他们的,就只剩下了孤独。

④其实,孤独的又何止是亲朋父母,更包括玩手机的自己。正如一句歌词所说的:“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当很多人带着“演示焦虑”对网络上的自己进行打扮,在广阔无垠的移动互联网络中晒出自己最为看重的一面,那些飘在空中的代码和程序已然开始占据生活、影响情绪。而这,照见的正是个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有人说:“当信息所代表的和人的连接,可以暂时地屏蔽内心的孤独感,人就会对这种连接上瘾。”在这个意义上,手机正成为一种“孤独的手雷”,折射出现代人的心灵正处于孤岛之中。

⑤尽管时代的车轮在不断向前,但人们对于真实情感的沟通需求,却从未改变。从最初的呼叫转移,到语音、视频对话,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即时化、可听化、可视化交流,本是要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让感情的交流更加便捷。何以人们在先进的技术面前,反而离亲密更远、离孤独更近了呢?“低头族”埋首手机,正是“孤岛”上的人在信息的海洋中追索情感信号。然而,问题在于,线上的“键对键”,在经过了层层掩饰和精心布置之后,所要表达的感情往往盖上了面纱,真实的想法反而被深埋心中。最终,感情的沟通成了一种奢望。

⑥键对键,永远无法替代面对面。

⑦为了进行“数码排毒”,在巴西一个酒吧,设计者甚至推出了一款名为“离线酒杯”的产品,酒杯的底部只有一侧有脚,其余部分需要用手机垫着,杯子才不会倾倒。设计者希望借此让人们回归真实的交流。

面对面的真情沟通,才是医治孤独最好的良药。没有这种沟通,通讯技术再发达便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如建沙舟之上,出现“手机多忙碌,心就多孤独”的尴尬。有了这种沟通为基础,先进的技术就会让交流更密切,让心与心贴得更近。

⑧让技术联通心灵,别让手机成为“孤独的手雷”。(选自2015年5月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21.文章用“别让手机成为‘孤独手雷’”作为标题,结合文意,说说有设么好处?(3分)

22.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键对键,永远无法替代面对面”?

23.选文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4.第⑦段列举巴西酒吧进行“数码排毒”的事例有何用意?你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进行数码排毒?(3分) 六、(7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如果你已经喜欢上读书,把读书当作一大乐趣,那么你已获得了终生学习、进步的金钥匙。

25.你一定读过许多文学名著,认识了一些“风流人物”。请从下面的作品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部,按要求作答。(3分)

《论语》 《孟子》 《资治通鉴》 《水浒传》 《三国演义》 《朝花夕拾》 ①作品及作者: ②作品中的一个人物:

③作品中的成语或名句: 26.在我国古代文化里,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称呼也有所不同,如儿童成为“总角”“垂髻”,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请从列举的对象中选出两项,分别写出其古代的称呼。(2分) 男子二十岁 女子五十岁 自己的妻子 自己的弟弟 对方的母亲 对方的儿子

① ② 27.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作为当地一员,请给朋友介绍一下我们本地区的一个传统节日,并说说节日的意义。(2分)

①节日:

②意义: 七、(60分) 28.题目一:你若懂我

题目二:

要求:①注意先将作文标题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若选题二,先将文题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③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写出600字左右的文章。 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1.C(A读zhòng; B qiáo; D chuò zuò) 2.B(A 扑-仆, C妆-装, D尉-蔚, 暇-遐)

3.C(A句子杂糅。 B歧义,表意不明。 D多了一重否定,把意思说反了。)

4.A(B词语在语境中不恰当; C“告罄”是指财物用完了,不能用来指事件; D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多用来写人) 5.C

6.C(A感叹号应标在句末; B去掉“等”; D句末应打句号。) 7.A(吴敬梓 清代) 8.C(俟:等待)

9.B(例句中“以”连接行为与目的; A因为; C介词,用; D介词,把。) 10.D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与客观学习生活条件关系不大。

11.①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和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②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 ③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他人了。 12.(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那树世代长久地在这里声场繁衍,至死也不愿离开这片土地,它效忠着土地,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是一株执著、无私,具有奉献精神的树。

14.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咬”“嚼”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电锯的残忍,“撒”写出了树的悲惨遭遇。达到了强烈地讽刺了人类的残酷和无理的效果。体现作者对人类是行为的谴责和愤懑之情。

15.言外之意是树不应该在这里,它已成为障碍,应赶快把它处理掉才对。从中折射出环境保护与人类文明快速发展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16.人类的这一行为是不对的。从法制的角度看,驾驶者喝醉后驾车属于酒驾,违反了有关交通法律,要负

主要责任。再则交通专家宣判砍树,违反了有关森林保护法。并且乱砍乱伐破坏了自然环境,完全背离了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倡导。

17.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可变形的液态金属机器。它具有能“吃”。会动、自主变形、身段柔软的特点。 18.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液态金属可在吞食少量物质后可以长时间高速运动这一特点。

19.不能删除。“主要”表示范围,是这种液态金属机器动力的大部分来源,不是全部。如果去掉,则与事实不符。用“主要”二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为未来的机器人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上实现的方向,有望为制造智能血管机器人、可变形救灾机器人,可变柔性机器提供特殊材料。进一步应用可发展成为血管或腔道机器人,以执行常规技术难以完成的特殊任务,甚至还能研制出相应的机器,在外太空微重力或无重力环境下执行任务。 21.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手机比喻成了随时可能爆炸的手雷,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人们只顾埋首手机、疏离了亲朋父母的同时,也是自己的心灵陷入孤独的状态,这种现象引人思考。

22.线上的“键对键”,在经过了层层掩饰和精心布置之后,所要表达的感情往往盖上了一层面纱,真实的想法反而被埋藏心中,掩盖了人们对于真实情感的沟通需求,导致“面对面”地进行感情沟通成了一种奢望。

23.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把人们在先进便捷的通讯技术面前,没有面对面地进行真情沟通,与面对面沟通所带来的情感体验相对比,更加突出了面对面进行真情沟通的必要性。

24.通过举出“巴西酒吧进行数码排毒”这一事例论据,强调了人需要面对面地交流沟通,进一步证明了“键对键,永远无法替代面对面”这一观点。

25.示例一:《论语》 孔子及其弟子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示例二:《孟子》 孟子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示例三:《水浒传》 施耐庵 林冲 逼上梁山; 示例四:《资治通鉴》 司马光 鲁肃 吴下阿蒙; 示例五:《三国演义》 罗贯中 诸葛亮 三顾茅庐; 示例六:《朝花夕拾》 鲁迅 阿长 老莱娱亲。 26.男子二十岁:弱冠 女子十五岁:及笄 自己的妻子:拙荆 自己的弟弟:舍弟 对方的母亲:令堂 对方的儿子:令郎

27.如:“吃新节”,庆祝喜获丰收,祈愿,预祝来年也获得好收成。 苗族的“四月八”,纪念苗族英雄亚努等。 28.作文:略。

中考满分作文终结者篇二

3.20高三理语文作文提纲950份

作文素材积累之传承与创新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背诵有关传承与创新的名人名言及优秀事例 2. 运用素材尝试写作。 【重

点难点】 1. 背诵有关传承与创新的名人名言及优秀事例 2. 运用素材尝试写作。 【导学流

程】 一、了解感知 【主题阐释】 继续做前人没有完成的事业就是传承,抛开旧的,创造

新的就是创新,它们彼此形影不离。世界上不存在无创新的继承,也不存在无继承的创新。

传承为创新提供了依据,正如没有土地,草木就没有了根基,一切的枝繁叶茂,春华秋实便

无从谈起。创新则为传承提供了动力,正如没有浪花,就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一切的急流

勇进,劈波斩浪都会茫然失措在一丝风也没有的平静里。传承告知人们前人走过的路,当眼

前已山穷水尽时,你已熟谙行路的技巧。这时,创新便是你的指南针,在人生这块未知的土

地上将道路延伸。我们需要传承,我们呼唤创新,我们只有传承,我们学会创新。创新是对

以往继承的终结者,又是未来创新的启蒙家。继承与创新才统一起来,人生也因其而丰富多

彩。 事物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传承。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

关注传承,关注创新。例如04年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北京卷的“时尚”话题,

浙江卷的“人文精神与发展”,05年北京卷的“城市符号”,07年浙江卷的“行走在消失中”,

09年上海卷的板桥体的看法,江苏卷的“品味时尚”,广东卷对常识的看法等。 【素材链接】

[名言警句]

1、我希望能在真正的自我中,始终保持不断创造新事物的创造性和为

人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社

会性.在平凡的生活中仍能发现新鲜的感动和喜悦的人,可以说是使自

己的生活富有创造性。——池田大作。

2、不去探索更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

一步,要赶过前人,非

有独创精神不可。——华罗庚

3、创造,不论是肉体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

入生命的旋风,与神明

同寿。——罗曼?罗兰

4、要成长,你必须要独创才行。 ——[德]歌德

5、我们要获得现有的一切,而且要创造现在还没有的新事物!——高

尔基《智者》

6、天底下什么样的乐趣最高尚?天底下什么事最令人感到得意?新发

现!晓得自己走的路,

是旁人从未走过的;晓得自己看到的东西,是凡人从未见过的;晓得

自己呼吸到的空气,是人

高三语文 第 1页 (共4页)

家从未吸过的。——马克?吐温

7、希望在烧毁“旧事物”的火焰顶上出现光辉灿烂的“新事物”。 —

—泰戈尔

8、新生物总在替代垂死的、消逝的。死亡,同时也就是新生命的萌芽。

——高尔基 9、师古人,师造化,师创新。 ——张大千 10、推陈出新是我至上的责任。

——莎士比亚 11、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

托尔斯泰 12、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李可染 13、“人闲居

时,不可一刻无古人;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

而精神始出。”。——袁牧

14、 “学诗者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会古人。忽略古人,粗心浮气,

仅猎古人皮毛。” ——叶燮 15、阐前人所已发 扩前人所未发。 ——刘熙载 优秀片段展

示: 碧艾香满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

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长眠于大地的诗人

啊,你是否也预料到现今端午的荒凉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卧独醒的屈原,已不

再是那样光耀后世,他的清高不愿与世皆{中考满分作文终结者}.

浊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湮没了,不少人开始不断追求物质的享

受,生活的刺激,在灯红酒绿中浪费青春,在纸醉金迷中虚度年华,又有多少人解《离骚》

之苦,又有多少人会屈原之意?端午节的背后成了是人们玩乐的假期,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

传承早已消弥殆尽,有的只不过是闲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二、深入学习 认真审读下面四则

材料,谈谈你对该现象的看法,并用一句话完整表述。 题目1老舍不是一块肥肉,可以随意

切割添佐料

新版《四世同堂》刚播完,《龙须沟》又粉墨登场。老舍先生曾说:“在

我二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中,写《龙须沟》是最大的冒险。”同时,他又说《龙须沟》“须是部

短剧,至多三幕,因为越长越难写。”如今,李成儒执导并主演的电视剧《龙须沟》铺排成了

34集,肯定是对老舍先生怀有感情,并且是知难而上。电视剧里的几位重要人物与老舍先生

的作品相去甚远,肆意的编排,远离了老舍先生对时代的认知和对艺术的把握。电视剧《龙

须沟》置老舍先生的文本于不顾,把老舍先生当成一件光鲜的衣裳披在自己自以为是的身上,

但这已经不是老舍先生本人了。 对老舍先生的尊重,首先是对其作品的尊重,改编其作

品尤其要体现这种尊重。老舍先生不是一块肥肉,可以任我们由着性子随意切割,然后猛添

辅料和佐料,烹炒出适合我们自己口 高三语文 第 2页 (共4页)

味的一道杂和菜,还非得报出菜名说是老舍先生的。

精要点评:改编和另起炉灶似乎不是一回事,但有些时候二者往往混

而为一。但不管怎样,既然打着别人的旗号,就得有对别人起码的尊重。近几年不少的“新

编”、“改编”剧可是大倒观众胃口的。

点评材料:

适用主题 题目2 如何面对经典著作通俗化

北京一家出版社日前推出一套“西方经典通读”系列丛书,并请网友

投票,从徐静蕾、于丹、易中天、濮存昕、韩寒等12位明星中,选取一位最适合代言“经典

通读”的人。据了解,该丛书精选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一批影响世界的西方思想巨人的学

术经典,包括《资本论》、《社会契约论》等20部。出版社想通过缩短冗长句子,删减拗口词

汇,加入通俗事例,从而使经典著作通俗化。有关负责人称,一旦人选确定,出版社就将与

其洽谈代言费用,与一般商品的代言一样,也包括电视广告、平面广告以及签售等。

一个沉重的话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面对经典著作通俗化?

请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中考满分作文终结者}.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适用主题:

题目3 《中华好诗词》地热播

最近,一档由河北电视台发展研究部自主研发的文化类大型季播节目

《中华好诗词》风靡全国。节目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集娱乐性和知识性于

一体,运用闯关、益智、综艺等电视包装手法,通过寓教于乐的轻松形式,打造出一档广大

观众喜闻乐见的优质节目。希望随着节目的播出,能够掀起全民诵读传统诗词经典的热潮,

自然而然的让受众得到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感召,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升文化品味的同

时,能够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重任。

适用主题:

三、迁移运用 作文写作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

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

于800字。 编写作文提纲

题目: 立意:

高三语文 第 3页 (共4页)

文章结构:

中考满分作文终结者篇三

2015年贵州省黔东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黔东南州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语 文

第一卷(选择题)

一、(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磅礴(bó) 档案(dàng) 安土重迁(chóng) ...

B.剽悍(piāo) 嗔视(chēn) 翘首以盼(qiào) ...

C.潜意识(qiǎn) 缄默(jiān) 如法炮制(páo) ...

D. 阔绰(chuó) 柞木(zuó) 锐不可当(dāng)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黯然缥缈 前扑后继 通宵达旦 相形见绌

B.重峦叠嶂 直截了当 张皇失措 一代天骄

C.囊萤映雪 红妆素裹 断章取义 美伦美奂

D. 尉为壮观 遍稽群籍 恰如其分 冥思暇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些地方出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原因是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而引起的。

B.老张的衣服比老李的衣服做得好。

C.在新的千年里,黔东南人民一定会齐心协力,创造出令人惊异的奇迹来。

D. 谁能否定学习传统文化对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是没有用的呢?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电视剧《虎妈猫爸》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剧中情节映射了当下不少家庭在教育问题上的焦虑与..

反思。

B.面对气候变暖的事实,科学界未雨绸缪,采取了一些措施,积极应对。 ....

C.这件事工作量大,任务艰巨,经过员工们几天的努力,任务终于告罄。 ..

D. 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可以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短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鲜为人知的必得要经历漫长的 ,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而那峰顶,也正因为有了 的交织,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①期待和失望 ②苦痛和艰辛 ③跋涉和坎坷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6.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多么壮观啊!这飞流直下的黄果树瀑布。

B.游客从凯里带走了民间的银饰、刺绣、芦笙等„„,也带来了各地的奇珍异货。

C.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

D. 我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不来参加活动?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选自明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时态的炎凉。

B.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如《陋室铭》《醉翁亭记》《出师表》《马说》等题目中的“铭”“记”“表”“说”,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C.《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D.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母子亲情。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8-10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援疑质理(援:引,提出) B右备容臭(臭:香气).

C. 俟其欣悦(俟:侍候) D.烨然若神人(然:„„的样子)

9.与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从致书以观

A.徒以有先生也 B.俯身倾耳以请 ..

C. 以衾拥覆 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10.对所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序,文体名,一般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有时用作亲友离别、赠言规劝等,本文即是一篇赠序。

B.文章通过“读书难”“拜师难”“求教难”“生活难”这四个方面的叙述来体现作者求学的艰难经历。

C.作者以自己年轻时的求学经历与马生共勉,交流间言辞恳切,质朴无华,读来让人为之动容。

D.要想学习好,就必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因此,太过优越的条件让我们安于现状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第二卷(非选择题)

三、(17分)

11.将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请你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共6小题,选做4题,多答以最先4题计分,共8分)

(1)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学而》)

(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咏梅》)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的“ ? ”,展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5)近年来,国家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老百姓的安居梦。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写的“ , ”就体现了类似的美好愿望。

(6)周敦颐在《爱莲说》里写到“ , ”,与习总书记在党内开展反腐倡廉行动,号召大家能记得起各种考验,葆有洁身自爱的君子作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12分)

阅读《那树》选段,回答13-16题。(12分)

那树(节选)

王鼎钧

①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

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辗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经过速成的新建筑物衬托,绿得很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②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

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优闲的停住的地方。幼儿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③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

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百万个脚印。任凭那在枝丫间跳远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以栖息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功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④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

{中考满分作文终结者}.

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气,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气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原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13.联系全文结合下列句子,谈谈这是一颗怎样的树?(3分)

{中考满分作文终结者}.

“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

14.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

15.选文第②段中“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从中折射出那树的存在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什么问题?(3分)

16.结合近年来国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倡导,从法制的角度来分析,你如何看待喝醉的驾驶者撞树人亡这一事件,以及交通专家要树偿命这一行为?(3分)

五、(24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17-20题。(共12分)

可变形的液态金属机器

①看过好莱坞影片《终结者》的观众,一定会对影片中始终不能被击败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印

象深刻。它在受到外界打击后,不仅可以任意改变外表,还能像液体一样重新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作文我喜欢的艺术作品
下一篇:五年级作文五百字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