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中西谚语在文化层面上的比较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8-05-12 点击:

中国知网中西谚语在文化层面上的比较篇一

中西传统文化的区别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区别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程学院

机自15

刘飞虎

2112001122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区别

文化是主体和客体在社会实践中的产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人类的文化心态。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西方文化指的是最初形成于南欧、北欧;盛行于西欧、北欧、北美、澳洲的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以下几点:

1.中国文化重人性,西方文化则重理智。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曰“爱人”,孟子曰:“仁也者,人也”。所谓人就是指人际关系,中国讲究礼节,注重孝为仁之根本,注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不同等级秩序,要求臣忠于君,子孝于父母,弟尊敬兄长,等等,否则为“不仁”。然而,西方的文化则偏重于理智、理性,认为理智应该而且能够控制情感,人应该控制自我的欲望,用理智和道德去追求幸福,理智的份量大于人情的份量。“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一哲理名言充分体现了西方对理智的偏重远远大于对人情的重视。这也与中西方的伦理观念不同密切相关,西方人认为人与人之问是契约关系,人与人之问只是依靠契约联系在一起的,而中国人讲究人伦情谊关系,讲究“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师友”、“三纲五常”等等。

2.中国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天人合一”,西方人强调“人为万物之灵”,自然不过是人的陪衬。西方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往往注重个人和物质利益,强调对自然的索取和征服,认为人有能力而且必须征服自然以获取生存的条件。而中国人从先秦时代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天、地、人一统于道”,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德自然”。

3.从语言角度看,汉语是非形态语,西方语言为形态语。西方文字是由单个字母组成的流线性的文字,它以形统意,通过严密复杂的形态变化来表达意思。在句法上只要是主谓结构都是句子,也只有主谓结构才是句子,而汉语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方块字,方块字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语意意思,汉语言是以意统形的,句子的句法、组织结构和语义根据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来安排,而且在汉语中没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是随处可见的,所以汉语组织以达意为主,不滞于形而以意统形。西方流线性的语言和文字相应于西方人单向性的思维模式,他们强于分析、逻辑。中国文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讲究整体性与立体性,体现了中国人立体的思维模式。

4.西方重物质,中国重精神。在西方人眼里,物质的满足是相当重要的,从西方的殖民史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于物质的追逐简直不择手段,对物质的追逐,对感官刺激的寻求,一度使西方人感觉迷茫。相反,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重精神,注重精神上的满足。

5.西方重个人主义,中国文化重集体主义。西方自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思想深入人心,西方的精神强调个体的自由,注重个体的奋斗,个人的权利。私人的权利与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甚至会为个人的私利而不顾国家之利益。而中国文化重集体主义。从古至今,家国思想贯穿人心,一个与众人格格不入的人在中国是没有出路的。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集体主义更是深入人心。中国人的行为注重的是以大局为重,不以自我的私利而去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强调集体至上的原则,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必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而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

6.西方重竞争,中国重和谐、中庸。竞争是西方社会中的不二法则,西方人崇尚竞争,{中国知网中西谚语在文化层面上的比较}.

西方社会到处充满竞争,任何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必须学会竞争,赢得竞争。引入竞争机制后,西方人便注重通过竞争赢得成功,赢得事业的胜利。同时,竞争的失败也认为理所当然,失败了冉去竞争。而中国人却依靠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来处理人际关系。

每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都是因特定的民族、地理及历史的条件逐渐形成的,它包含 着这一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民族心理。中西文化虽然是两种特性各异的文化类型,但都属于世界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二者各有所长,不分仲伯,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搞“一刀切”,要提倡“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中国文化,使之与时俱进,引领社会发展。如此,中国文化才能长生不衰。

参考文献:

1,从学习汉英习语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_彭晓蓉 中国知网

2,反思中西文化比较研究_汪涛 中国知网

3,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刘晓頔 中国知网

4,中西文化比较研究_沈景春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中西谚语在文化层面上的比较篇二

西方的谚语文化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这个说法最早见于14世纪,起初以 “if man proposes evil, god disposes of it.” 的形式出现, 意思是上帝会阻止想要为恶的人。这里的god, 既可以指上帝, 又可以指天意。 就像我们常说的“尽人事, 听天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样, 尽力而为之后, 还要顺从自然的规律。 毕竟,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凡事皆不可强求, 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例如:

a: bob, how about tomorrow’s driving test?sure to pass,huh?

b: i don’t know. i’ve done enough, i’d say. anyway,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i am praying for good luck.

it is a sin to steal a pin.

该句的字面意思是: 即使是偷一根针也是一种罪过。还记得那句古训吗?“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冀望之切,溢于言表。不要因为犯的是小错就可以听之任之。 例如: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never covet what is not yours, for it is a sin to steal a pin.

if you play with fire, you get burnt.

正如西方谚语所说:fire is a good servant but a bad master.

火在人们的掌控之下时是人类股掌之上的可爱精灵:篝火给人温暖,烟花处处讨人欢心。可是一旦它的力量过大,就凌驾于人类之上,再不受人的掌握。权力亦是如此,当它逐渐膨胀

不可收拾时,就成为一个暴戾的君王,统治人们的言行。所谓“玩火者必自焚”,铤而走险的盲目举动会招致无穷祸患。

例如:

the abuse of power has sent many people into jail, which shows that playing with fire could get you burnt.

revenge is a dish that could be eaten cold.

很形象的一句谚语。所有的菜肴都必须趁热吃,唯独revenge是个例外。“君子报仇,十年未晚。”

例如:

he has done serious wrong to his friends. you just wait and see. they will not let him go scot-free. revenge is a dish that could be eaten cold.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前兆的,“流言”的兴起有时也不完全是无中生有。虽然说是“坐得船头稳,不怕浪来颠”(相似的西谚是“do right and fear no man。”),但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可能引起大洋彼岸的一场大风暴。做人、谋事,谨慎为佳。 例如:no smoke without fire, said the detective.

smoke signals can be misread, countered sloan.

every dog has its day.

这里的day,是指opportunities, 即成功的机会;而dog 则泛指那些地位低下、似乎没有出息的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落魄的人若发奋图强,总会有出头之日。 (又作all dogs have their days。)

例如:

you must not look down upon him. though poor and gloomy. he could turn out to be outstanding one day. as the saying goes, every dog has its day. if you lie down with dogs, you will get up with fleas.

{中国知网中西谚语在文化层面上的比较}.

这是一句很经典的谚语,也就是我们中文里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这条英文谚语中体现出来的只是“近墨者黑”的一面。虽然中文里还有成语“出污泥而不染”一说,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仍然不可小觑。

例如:

-just to a friend’s.

-to a friend’s? just for a glass of liquor, huh? you’re going to be drowned in liquor, i’d say! if you lie down with dogs, you’ll get up to find yourself with millions of fleas!

it is easy to find a stick to beat a dog.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总会犯一些错误,也许做者无心但观者有意。有些小人,自己抱残守缺,不干实事,却挖空心思,找别人的缺点和麻烦。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例如: -did you know that jeff’s been fired?

-no. what for?

-jeff sometimes had ideas different from our boss’s.

-yeah, but jeff hasn’t done anything wrong, has he?

-well, boss is boss。 it is always easy to find a stick to beat a dog. you can’t teach old dogs new tricks.

这句谚语说的是:人老了思想容易僵化,对新生事物很难接受。

例如:

don’t forget wang is already 80. at his age, you can’t expect him to learn the tap dance. you can’t teach old dogs new tricks, you know.

从以上的几则谚语我们可以观察到中西文化的一个有趣的区别。西方人经常用狗来比喻人,如,lucky dog(幸运儿),因为他们并不歧视狗。而在汉语中,有不少涉及狗的谚语和成语都是贬义的,如“狗改不了吃屎”、“挂羊头卖狗肉”、“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当然,英文中dog一词有时也带有贬义,但往往含义与中文不尽相同,我们使用时切忌望文生义。如,it is a dog’s life chris is leading。 某位教授认为“a dog’s life”的意思是“悲惨的生活”,因而在一篇论及中英文化差别的文章中将其译成“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其实“a dog’s life”指的是“争吵不休,过着不安宁的日子”。这类成语很多,如go to the dogs(每况愈下),dog-eat-dog(狗咬狗的,损人利己的),dog in the m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还有一些没有任何褒贬涵义的用法,如dog days(大热天),doggy bag(餐馆里的打包袋),据说,早先人们碍于面子,不愿明说要把剩菜带回家吃,佯称要带给狗吃,所以叫doggy bag.

{中国知网中西谚语在文化层面上的比较}.

上面四条西方谚语都可以在汉语中找到相似的表达,但下面两条却全然不同了。lightning never strikes the same place twice.

“闪电从不打同一个地方”,与我们说的“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恰恰相反,这也是差异的一个有趣的体现。

例如:

{中国知网中西谚语在文化层面上的比较}.

-how were your exams? all over?{中国知网中西谚语在文化层面上的比较}.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swallow 是燕子。西谚说,一只燕子飞来不能代表夏天的来临。而中国成语却说, 一叶知秋。两种说法各有其智慧。“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强调的是要区别一般

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哲理; 而“一叶知秋”体现的则是从细微的端倪窥见总体趋势的睿智。 例如:

-hey, look! the scores are already 2:1!liverpool is sure to win, i bet! -i don’t think so.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miracles always happen the last minute.篇二:浅谈中西方谚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谚语的文化差异{中国知网中西谚语在文化层面上的比较}.

学生:罗玲指导老师:谷一明

摘要:谚语是语言文化的瑰宝,它以其深刻、简练的语言浓缩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透过谚语的窗口来窥探中西方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令人更深刻的感悟到谚语传递的文化蕴含。本文着重从谚语折射出的对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四方面来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国知网中西谚语在文化层面上的比较篇三

浅析中英文化谚语的异同

浅析中英文化谚语的异同

南昌工学院 邹玮玮 黄师兰

摘要:谚语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全体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当中所产生的智慧的积淀和结晶,因而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谚语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而且巧妙运用多种修辞使语句结构紧凑,生动形象。谚语内涵丰富,广博深邃,几乎反映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对英汉谚语作了对比研究,阐述了它们在各个不同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基于这一对比研究,作者得出英汉两种谚语的对应关系:对应,基本对应与不对应。

关键词:谚语;文化;相似点;不同点{中国知网中西谚语在文化层面上的比较}.

1.谚语的定义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一个载体,是一种基本跨文化沟通交流方式。就语言的特色而言,谚语,毫无疑问是文化差异的显著体现。虽然,我们都很了解谚语,但却很难清楚地对它下定义。以下几种定义是在一些英语词典中给出的,或是一些著名的语言学家定义的。

⑴ Proverbs are daughter of daily experience.(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2nd edition, New York: 1982)

(2) A proverb is a short well-known saying that states a general truth or gives advice.(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3)谚语是所有民族,人们,时代的智慧的结晶。(Gregory Titelman)

(4)谚语是通过简洁的比喻方式来表达一种平凡的普通的想法。(Robert South)

2、中英文化谚语的相似性

不论是中式谚语还是西方谚语,都承载着两国人民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其智慧的结晶,中英文化的相似与差异也表明了文化之间的差异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中英文化谚语的相似性主要在于它们的起源、个性、特别价值。

2.1 相似的起源

大部分谚语都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比如有生活在海边的渔夫,丛林里的猎人,田野上的农民,奶牛场的工人,家庭里的家庭主妇们等等,都是大我们日常使用的熟悉的话语跟他们的生活像结合在一起。

例如:(1)A mackerel sky and mare's tails, Make lofty ships carry low sails

鱼鳞天,马尾云,大船降帆莫航行。

(2)God helps the sailor, but he must rows

即使有上帝帮助,也要靠自己远行。

(3)A timely snow promises a good harvest。

瑞雪兆丰年。

(4)If man is diligent ,soil is not idle{中国知网中西谚语在文化层面上的比较}.

人勤地不懒。

(5)Plant melons and you get melons, sow beans and you get beans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些中英谚语都是人类智慧和生活经验的体现。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们创造出形象生动的包含了他们日常生活经验的谚语,这也告诉我们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就是谚语的最好的素材。从以上着几个例句,我们可以发现中英文化谚语在起源上还是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2.2 相似的个性

中英文化谚语的共性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修辞语言和灵活性。谚语是有普通群众口头创造并代代相传,通常是使用一些简洁的、非正式的词汇。所以,不论是中式谚语好事西方谚语都趋向于白话。比如:A horse stumbles that has four legs. 麻雀当家,叽叽喳喳。这两句中西谚语,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在英语中,“stumble”的使用通常都是在口语中才会使用;在中国,“叽叽喳喳”也是口头用语。但是,在谚语中使用这样的词汇,反而显得恰如其分。 为了更精确地表达谚语,丰富谚语的内在意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中西谚语都偏向用近义词。例如:It never rain but pours;人心难测,海水难量。然而,在谚语中反义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很形象生动地表达谚语。比如; What soberness conceals drunkenness reveals;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数字的使用也在谚语中使用的很频繁。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山部藏二虎。最后值得一提的修辞就是重复,例如:Never trouble troubles till trouble troubles you;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3.中英文化谚语的差异性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中英文化谚语的差异性也很明显,通常来说体现在数字,意向,文化色彩差异。中式谚语“一不做二不休”,英语谚语为“As well be hanged for a sheep as for a lamb”英语中就用到了修辞,提到了"sheep" 和 "lamb";具有意向代表性,而中式谚语中就很直白明确没有意向性。也有种中式谚语中有意向像而英语谚语中却没有的饿,比如:金无赤足,人无完人。Every man has his weak side。

4.结语

谚语是人类智慧的一小部分体现,代代相传。谚语是语言的核心,民族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承载着伟大的文化信息,能够反映文化和语言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文化和语言有着很大的联系和影响,而谚语又是中西文化比较大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子啊进行中西文化交际研究的同时,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差异及影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参考文献:

[1] 张宝敏,《浅谈英语谚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109

[2] 周淑萍,《英汉谚语渊源比较分析》,2003.9:22

[3] 王占九,《英汉语言文化背景差异在英汉谚语中的映射》,2005.3:78

[4] 罗震山,《从英语谚语对汉语的影响看中西文化的异同》,2005.12:11

上一篇:二年级作文朋友我想对你说150字
下一篇:二年级作文天冷了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