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区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领导口才 发布时间:2018-07-22 点击:

东昌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北京市东城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2月 日在东城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东城区代区长 杨艺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 过去三年工作回顾

区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本届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以来中央历次全会精神和全市工作部署,深入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和“二三六三”核心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区人代会批准的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实现了“十一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全区经济在高位平台盘整期持续健康发展

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65亿元,按新统计口径是上届末的1.36倍,年均递增10.7%;区级财政收入预计完成41.75亿元,是上届末的1.33倍,年均递增10%;两业实现增加值预计达到341.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5%,是上届末的1.49倍。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面落实《关于促进重点行业优先发展的鼓励措施》,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引领作用日趋明显。深入实施总部战略,引进了浦发行北京分行、

首汽股份等一批大型企业总部及上下游企业,其中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10户,经济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累计新增税源5亿元。在深入调研论证基础上编制完成“十一五”规划,并顺利实施。

经济功能区建设进展良好。以实施《王府井商业发展规划》为重点推进王府井商业区建设,实施品牌战略、网络型街区发展战略和增量调整战略,完善商业街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经营管理、经营品质、街区硬件和管理水平提高。王府井商业区零售额三年来年均递增12%以上,第二商业集群的吉祥大厦、北京饭店二期等11个建设项目已经启动。东二环交通商务区新建项目规模达170多万平方米,中青旅大厦、人保办公楼和中海油办公楼已投入使用,190余家金融保险、现代流通等企业已签约,东直门交通枢纽和机场快速轨道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化形象初步显现。雍和科技园建设全面启动,园区管委会正式成立,完成了园区2.9平方公里范围内产业和科技资源等基础数据调研并开始制定发展规划,北京歌华创意产业中心投入使用,日本世嘉、美国金马票务等数十家文化创意和数字内容企业先后进驻,雍和园被授予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北京)基地。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组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文化、商业流通领域资产经营公司,建立一系列监管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区属企业第一步改革基本完成,文化旅游、商业流通和房地产开发三大板块初步形成。积极推进公共财政改革,全面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新一轮区街分税制财政管理体

制改革基本完成。依法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全面实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努力拓宽招商引资领域,截至今年10月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12家,预计三年实际利用外资4.85亿美元,连续稳居四城区第一。对外友好交流不断扩大,先后与韩国首尔市钟路区、奥地利维也纳第九区建立了友好区关系。

二、城市建设与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把握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契机,突出奥运环境建设、历史风貌保护、城市管理创新等重点,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进入新阶段。

城市建设成果丰硕。奥运拳击训练馆修缮改造和奥运市政道路拆迁进展顺利。东二环西辅路、东北城角联络线等市政道路建成。行政服务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职业介绍中心、东四奥林匹克社区体育文化中心相继落成,检察院办公楼改造、法院审判业务楼、交通指挥中心建设进展良好,南新仓、南锣鼓巷文化休闲街等特色街建设初见成效。努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朝内、甘水桥、西营房等危改项目已完成,居民顺利回迁。成立“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对全区环境建设统一指挥协调。大力推进“城中村”整治,和平里中街14号院、王家园、鼓楼东南角整治已完成,北京站东铁路沿线以北平房区、工体西门、育树胡同等“城中村”整治全面启动。

城市管理实现创新。在区委牵头领导下,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数字城市技术应用领域

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全国推广。城市管理新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高度评价,被列为建设部“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示范工程并授予“人居环境范例奖”,被全国地理信息协会授予“地理信息系统优秀工程”金奖。重点地区及奥运场馆周边环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集中力量整治非法运营车辆,规范“三摊”经营收效良好。三年来共拆除违法建设5.62万平方米,整治胡同234条,实现屋顶绿化5.04万平方米,完成了地坛公园、青年湖公园改造、东北城角联络线绿化等一批精品工程。南馆、柳荫公园污水循环利用和地坛、青年湖公园雨水利用工作效果良好,年节水约20万吨。治理大气污染各阶段任务全面落实,环卫、防汛、人防、供暖、节水等工作顺利推进。

风貌保护成效显著。积极探索历史风貌街区保护途径,高标准实施鼓楼东大街环境整治和东单精品街(银街)文化性修复,展现出古朴时尚的崭新形象,得到专家、商家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四个月完成北二环南侧整治工程,建成一条两公里长、25米宽的城市公园,形成了古都一条新的亮丽风景线。顺利实施玉河风貌保护试点工程。完成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基础工作,落实地坛拜台、文天祥祠、杨昌济故居、黄瓦财神庙等一批文物修缮和腾退保护。东城文物古迹大型资料全书《东华图志》编撰出版,成为古都风貌保护工作的又一重要成果。

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认真落实区委提出的创建工作思路,在驻区中央、市属单位、部队和全区群众的积极支持参与下,全面开展各项创建工作,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进展,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建立公务员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积极探索军(警)民共建新途径,圆满完成年度军转安臵任务,在全市首次成功举办民兵军事训练演习,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区“五连冠”工作全面推进。

教育改革发展开创新局面。以被列为教育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制定《东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总体方案》和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筹集资金改善了史家小学、171中学、东直门中学、2中、24中、国子监中学、54中等一批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整合资源,实施学区化管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实施“蓝天工程”,推进中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56万人次中小学生参加活动。学区化管理和“蓝天工程”经验在全国和全市推广,相关论文获得中国教育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一等奖。教研、科研、继续教育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新模式初步形成,建立了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区教师研修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受表彰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东昌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北京市东城区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月日在东城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东城区区长 卢 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 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编制“十一五”规划、谋划东城区未来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领导下,全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执政方略,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任务,“十五”计划目标顺利实现。

一、东城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深入实施“二三六三”发展战略,东城经济在高位平台上平稳增长。按照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口径计算,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00亿元;财政收入预计完成37.95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200亿元,同比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完成15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8250元,同比增长9.3%。

{东昌区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深化。一是制定并实施了《关于促进重点行业优先发展的鼓励措施》,引导和扶持两业发展,两业实现增加值比重达58%。二是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促进消费结构继续优化,消费拉动作用更加明显。三是深入实施总部战略,引进了神华能源、首汽股份等总部及上下游企业,增强了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四是旅游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前三个季度旅游景区接待1890.5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0.46亿元,同比增长15.4%。五是认真落实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东昌区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继续实施王府井升级战略。初步编制完成《王府井商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思路。积极引进著名品牌,促进经营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效果。继续完善硬件设施,王府井大厦和社科院综合楼即将竣工,王府井国际品牌中心、海港大厦等一批项目陆续启动。二是充分发挥东二环建管办协调服务职能,全力抓好交通商务区建设。16个新建项目已有15个启动建设,中青旅大厦、中海油大厦已完成装修,新保利大厦等5个项目正在进行装修,中石油大厦、机场快速轨道等项目顺利推进。三是在继续推进传统文化旅游区建设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北京市科技政策取得突破,雍和科技园区即将正式成为中关村科技园中心区之一,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机遇。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升。一是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企业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东方文化资产经营公司正式成立,天元资产经营公司筹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二是区属企业第一步改革基本完成。吴裕泰茶叶公司股份制改造和稻香村食品集团改制工作已经完成,华兴与合力公司实现重组,奥士凯集团、兴华美食公司改革正在积极推进。三是厂务公开进展顺利,252家区属企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了厂务公开制度。四是继续保持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良好势头,实际利用外资预计达到1.6亿美元。国内外友好市区交流稳步推进。

优化发展环境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宣传教育月”活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法律意识、履职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完善全程办事代理制的基础上,以整合政府职能、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标,东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筹建工作基本完成,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受理、办理的行政许可、备案和服务事项达258项。继续坚持区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企业绿卡和企业联络员制度,切实为驻区企业服务。

二、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努力探索风貌保护有效途径,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建设。投入8300多万元完成了鼓楼东大街环境整治,得到专家、商家和群众充分肯定。三眼井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项目正式启动,玉河试点项目已具备启动条件。解危和微循环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启动了

14栋危楼改造,完成了2040户解危排险和102处平房院落改造。朝内、甘水桥、西营房等危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累计拆迁居民3012户,回迁安置居民4276户。芍药居西区经济适用房建设全面展开,302、304号楼已交付使用。积极配合完成了东北城角联络线等市政工程。一批社会事业项目按进度实施。新史家小学已交付使用,东直门中学教学楼基本完工,五十五中综合实验楼进入装修阶段,二中教学楼、体育馆正进行结构施工;法院大法庭建设拆迁基本完成并正式开工,检察院办公用房装修设计工作基本完成,交通指挥中心由我区负责的建设用地已经落实,残疾人活动中心交付使用。

城市管理新模式高效运行,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新模式运行一年来效果显著,共结案各种城市管理问题2.5万余件,结案率为93.7%,解决了一大批百姓关心的急难热点问题。建设部在我区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城市管理新模式,由我区输出合作的南京市鼓楼区、上海市卢湾区、长宁区试点工程顺利通过建设部专家组评审验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编制完成了《东城区2005-2008年城市环境建设规划》,王家园等“城中村”整治年度任务已完成,治理大气污染第十一阶段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扩大改造绿地5.7万平方米,实现屋顶绿化2.2万平方米,完成了青年湖公园、地坛公园四期改造工程。完成了102条胡同的整治工程,拆除违法建设15131平方米,对黑出租车、

黑摩的、“三摊”等难点问题的集中整治收到较好效果。圆满完成了节水、防汛、供暖等任务。

三、和谐社区建设与为民办实事取得新进展

和谐社区建设取得良好成绩。初步建立起七个长效机制,努力促进社区居委会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的“三个转变”,社区自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社区居民事务办理站,实行居委会成员分片包户,推进社区建设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将为民服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培育了九道湾、兴化、内务、崇内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社区管理典型,海晟名苑等高档社区六方合作协调机制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区、街两级财政投入1.2亿元用于改善社区硬件设施,社区组织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活动用房已全部按照民政部标准落实方案,其中65.5%已经投入使用。

社会保障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落实政策,促进就业及再就业,预计全年累计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3000个,安置失业人员11000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52.94%和157.1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9%。全区“405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600人,同比增加33.21%。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五险基金累计收缴29.43亿元,同比增长22.17%;累计支付24.21亿元,同比增长16.51%。积极筹备建立“东城区数字化社会救助体系”,全年累计投入7.3亿元用于社会保障工作,努力做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东昌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北京市东城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1月7日在东城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东城区区长杨艺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北京很不平凡的一年,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书写了奥林匹克运动崭新篇章,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想成功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深入人心,“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全面实施,首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带动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进步。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深入实施“二三六三”核心发展战略和“十一五”规划,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较好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各项任务。

一、推进区域建设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圆满完成奥运任务

{东昌区政府工作报告}.

全区上下按照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目标,满怀为国争光的豪情壮志,以热情的参与、周密的组织、细致的工作,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确保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做出了积极贡献。

组织指挥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区委领导下,确立了组织严密的奥运筹办及赛时工作指挥运行体系,区奥运总指挥部和9个专项指挥部、13个街道(地区)分指挥部、8个工作团队高效运行,重大事件的组织指挥能力明显提升。直接参与了奥运总部饭店、残奥总部饭店、工人体育馆、地坛体育馆4个奥运场馆运行。两个总部饭店团队累计接待贵宾3400余人次,出色完成了宾客抵离迎送、会议服务、安全保卫等12项任务。工人体育馆和地坛体育馆团队为428场奥运拳击、盲人柔道比赛及2055人次拳击训练提供了有效保障,公路自行车赛、马拉松赛、火炬接力、天安门广场联欢、焰火施放等重大赛事和活动在我区顺利进行,各项赛事和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200余万人次。各条战线广大同志无私奉献、奋力拼搏,为北京奥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还涌现出13个国家和市级先进集体、42名国家和市级先进个人。

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健全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和城市运行应急保障机制,对涉奥区域进行重点监{东昌区政府工作报告}.

控和风险源评估,发挥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优势,快速处理各类涉奥事件,确保了城市平稳有序运行。全区涉奥场所和各部门、社区、生产经营单位均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建立了重大情况报告机制,应急意识和应急处臵能力得到提高。累计出动人员4300人次、车辆3200台次,对重点道路、胡同、小区实行24小时清扫保洁。高标准完成了25家签约饭店、4家定点医院、8个奥运旅游景点的服务保障。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组织了文明啦啦队员、标兵及观众10万余人次参与文明观赛活动,发动了25000名城市志愿者、202名驾驶员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

城市环境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经过几年来的持续努力,全面完成地坛体育馆新馆建设、旧馆改造及和平里中街、和平里北街、工体南路等5条奥运道路建设。对全区机关单位、大型商场、港澳中心等重点涉奥区域周边、60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实施工人体育馆、地坛体育馆及自行车比赛沿线、火炬接力沿线等重点涉奥区域环境整治,陆续完成北二环路南侧、工体西门等9个“城中村”拆迁,地坛北里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61条大街和318条胡同整治及北京站、王府井地区改造。在驻区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累计清洗粉饰建筑物外立面1050栋、498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720处、近3万平方米,拆除违规广告1200余块,清理塔类发射设施401处。认真落实第十四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扩大改造绿地16.93公顷,银街、北二环城市

公园、东二环景观建设等项目已成为首都环境建设精品,全区城市面貌和环境品质显著改善。{东昌区政府工作报告}.

平安东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平安奥运行动”,选派152名处、科级干部担任社区奥运安保特派员,组织2886名公务员开展治安巡逻,组织130余支秩序劝导队、社区巡防队,动员包括驻区中央、市属单位和部队在内的5万余人参与平安奥运行动。组建了13支联合执法队,深入开展治安、交通、环卫、市场、旅游五大秩序整治。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启动平安东城信息管理平台,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开展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累计检查各类人员密集场所1666家,整改市级、区级挂账隐患110余项。全区刑事发案同比下降,56处涉奥场所周边、五类重点地区均实现“零发案”。

城市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精心策划组织奥运文体活动,大力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成功举办了奥运文化广场、民族文化艺术博览园、奥运伙伴城市全民健身交流展示活动,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全民期盼奥运、助威奥运、参与奥运的热烈氛围,使“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理念深入人心。以奥运为契机提升文明程度,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在全区形成了“同迎北京奥运盛会,共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氛围,广大群众在参与创建、奉献奥运的过程中进一

步提升了文明素质,圆满完成了文明城区创建的阶段性工作。

奥运监督水平进一步提升。始终坚持把奥运监督作为重中之重,区人大、区政协主要领导担任奥运工作总督察。成立区奥运督察监察指挥部,设立行政监察、资金审计等7个专业组,区街两级和13个分指挥部均设立了督察监察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等积极参与监督,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形成了专业监督、层级监督、内部监督、民主监督相结合的奥运监督体系。在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基础上加强重要环节督察监察,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专项检查,保证了奥运资金安全、依法、高效使用。正是依靠奥运监督的有力保障,确保了廉洁奥运目标的实现。

二、紧抓奥运机遇带动经济发展,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一手抓奥运,一手抓发展,实现奥运、发展双丰收。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40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预计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15.8%;两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5700元,同比增长9.3%。经济发展为区域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明确主导产业发展定位。经过一年的研究论证,确立了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关于促进主导产业和总部型企业发展

东昌区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2012年聊城市东昌府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东昌府区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018 更新时间:2012-1-31 9:45:1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1月12日在东昌府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长 孙 孟 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的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履职的四年,是我区改革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强农固本,工业立区,三产兴区,科教强区”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开拓,逐步勾画和形成了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鲜明特点和基本轮廓,那就是四个前所未有,即:任务重、困难大、标准高,我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我区各级干部群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精神状态;项目多、个头大、后劲足,我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投入多、范围广、影响深,东昌府区民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提高,谱写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篇章。2011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81.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1.9倍、2.2倍和1.9倍;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40.8∶44.2,二、三产业比重较2007年提高2.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70元,均是2007年的1.6倍。

全面总结四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取得了十个方面的成就:

(一)凝神聚力突破工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切实把突破工业作为首要战略,举全区之力,聚全民之智,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工业整体实力跃上新台阶。四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192.2亿元,年均增长27%。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237家,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0亿元、利税29亿元,均是2007年的两倍多。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发展到35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发展到30户,骨干企业对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全区培育出农副产品加工、

化工建材、机械电子、钢管制造4个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主导产业。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品牌创建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技改投入105亿元,年均增长31%,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发展到12个。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在全市处于领先位次。2011年,民营经济预计完成营业收入758亿元、税收9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1倍和1.5倍。

(二)扎实推进城乡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把安居工程和城建靓市工程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农村新居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先后启动了龙湾、陈庄、王宅、八里庙、运河四期、望湖片区等17个改造项目,拆迁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楼房1.5万套,3万余名群众喜迁新居。以镇驻地和经济强村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共建设农村新居3.4万户,改造危房4500户,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36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加强。累计投资7000万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00公里,全面完成了农村客运站建设,新开农村客运班线19条;投资1550万元,建设沼气池1.4万个,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圆满完成体育公园、高级职业学校、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等50多个城建重点项目的征地搬迁任务,为城建靓市工程的顺利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四年累计发放涉农补贴7.15亿元,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2011年总产达66.7万吨。蔬菜、畜牧、水产、林果四大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成为农民增收的稳定来源。蔬菜种植面积达73万亩,无公害蔬菜可控制面积发展到56万亩,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到23个,5种农产品获准使用国家绿色食品标志,食用菌总产达19万吨,我区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新增畜禽规模养殖场408家,名优水产养殖面积4120亩;累计植树75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29.5%。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8家。投资1.2亿元,完成了沟渠治理、危桥改造等一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农业抗灾保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省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先进区。

(四)繁荣发展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亮点纷呈

四年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开工建设了银座商城、盛世天湖、西安交大科技园、马颊河度假区等一批大型服务业项目,其中阿尔卡迪亚五星级酒店、金鼎购物中心、五星百货二期等项目已建成营业,成为我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商贸流通业繁荣活跃,新建改建专业批发市场13处,2011年预计实现市场成交额336亿元,是2007年的1.6倍。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正大、四海、兴民等一批物流企业逐步壮大。金融保险业蓬勃兴起,成功引进了齐鲁银行、恒丰银行等15家金融保险机构,成立了天元、鲁西小额贷款公司。2011年,各金融机构向我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20亿元,是2007年的3.3倍。旅游业日益兴盛,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葫芦文化艺术节、樱花节、荷花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区的朝阳产业。2011年,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6.5亿元,占地税总收入的比重近80%,我区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单位。

(五)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东昌区政府工作报告}.{东昌区政府工作报告}.

四年累计引进项目872个,实际到位资金107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75个。特别是2011年,集中力量开展招商引资“百日会战”,成功引进了安托山稀土永磁电机、中通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天开钨业等6个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实现了我区重大项目引进的历史性突破。嘉明经济开发区和凤凰工业园的招商载体作用明显增强,日益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两园区入园企业由2007年的166家发展到319家,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亿元、利税14.4亿元,园区经济已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进出口经营权企业发展到76家,累计完成出口创汇

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全力以赴加大投入,项目建设硕果累累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项目投资总量连年攀升、投资质量逐步提高。四年来,全区共开工建设2000万元以上项目204个,累计完成投资179亿元,年均增长78.3%。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65个,过5000万元的项目122个,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特别是工业项目数量多、规模大,累计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45个,完成投入89.1亿元。天工工具、高开电缆、鑫鹏源钢管二期等98个项目竣工投产,一通电缆、九鼎铁塔、恒云电气、鑫大地钢绞线、海洋金属制品等项目正在紧张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不断涌现。同时,全力支持配合南水北调工程、邯济铁路复线、德商高速公路等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建设,有力地保障了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七)着力拓宽增收渠道,财政实力翻番增长

牢固树立围绕财政税收抓经济的思想,努力培植主导财源,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切实加强税收征管,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四年来,区财政累计投入2.1亿元,专项用于培植骨干财源和新型财源,全区纳税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由2007年的1户发展到7户,山水水泥成为我区历史上首家纳税过5000万元的企业。2011年,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8.5%,比2007年提高10.5个百分点。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积极主动地向上争取,累计争取各类补助资金28亿元,年均增长34%。同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压减“三公”经费,保重点、保民生、保稳定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区可用财力突破20亿元,达21.6亿元,较2007年实现翻番增长。

(八)大幅增加民生投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理念,每年都着力实施一批民心工程,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全区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的投入累计达31.7亿元,年均增长30%。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累计投资9930万元,新建改建中小学75处,城区小学班额过大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平均班额由73人降到60人以下。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深化素质教育提供了崭新平台。累计投资9500万元,开工建设了区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病房楼,全面完成了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级规范化卫生室的改造建设,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1%以内。在全市率先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近9万名60岁以上的城乡居民领上了“工资”,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全面铺开,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1万人;新农合受益群众达177万人次,累计报销医药费2.6

亿元,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累计发放低保金9112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投资5500万元,完成了7处乡镇中心敬老院建设任务,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70%。

(九)始终坚持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东昌区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科技视频村村通,各类科技示范基地达60余处,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90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8.9%,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乡镇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梁水镇土桥闸遗址成功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昌葫芦雕刻技艺、东昌木版年画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区运动会和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举办社区汇演、消夏晚会等文艺演出,我区被评为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单位。认真落实基本国策,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开展创城迎检工作,顺利通过了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检查、国家园林城市技术验收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功创建做出了突出贡献。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做好奥运、全运安保工作,切实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控,社会环境更加安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认真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区被评为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大幅提高义务兵优待金标准,圆满完成征兵任务,我区被评为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和成长,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同时,审计、物价、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十)集中精力攻坚克难,行政能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区大事多、硬事多、难事多。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积极应对,科学安排,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先后圆满完成了抢险救灾、美国白蛾防治、手足口病防控、古城区搬迁、城中村改造、创城迎检等急难险重任务,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特别是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把古城保护与改造作为“一号工程”,分片帮包,合力攻坚,古城区搬迁取得决定性胜利,完成搬迁面积近40万平方米,为打造中华水上古城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在攻坚克难中锻炼了队伍,在狠抓落实中提升了能力,树立了服务政府、责任政府、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我们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更凝聚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东昌府区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四年的发展历程,成就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必须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扩张总量,调优结构,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二是必须始终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和动力;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的,集中力量解决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把团结实干作为第一保障,用团结凝聚人心,以实干推动发展,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这既是我们以往成功的经验和法宝,也是今后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区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产业结构单一,层次较低,扩总量、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仍然非常繁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项目用地紧张仍然是制约我区发展的最大瓶颈;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步伐不快,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工业突破任重道远,支柱产业尚未形成,骨干企业成长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传统服务业档次不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主体税源较少,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保障能力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民生改善与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将以高度负责、攻坚克难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稳定旺盛的市场需求;从省、市环境看,随着“一蓝一黄”国家发展战略和济南都市圈的加快推进,以及聊城市“一五二”基地的打造,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我区自身看,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特别是新上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大量生产能力逐步释放,将形成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更为重要的是,我区发展态势良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区上下干事创业谋发展的劲头十足,形成了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站在新起点,阔步新征程。我们将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充分激发全区人民的干事创业热情,团结奋进,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结合区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区”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突破”和“城镇化”两大战略,全力做好调优农业、做强工业、拓展服务业三篇文章,突出城中村改造、招商引资、科技创新、民生改善四个重点,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努力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在工作把握上,我们将切实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实现经济实力更加雄厚、文化建设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建设更加和谐的宏伟目标。

一是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区建设。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建设经

东昌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东昌府区政府报告

东昌府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5日在东昌府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孙孟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在困难多、压力大的情况下,顽强拼搏,负重奋进,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2亿元,可用财力达17.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3.2%和53.8%;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97亿元,比上年增长30.3%。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4∶42.2∶42.4,其中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72亿元,比上年增长31.5%,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8.7%。

——民生投入大幅增加。全年用于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涉及民生事业发展的资金达9.1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58.9%,是历年来民生投入最大、惠及范围最广、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9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6265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2%和14.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238亿元,比上年增加24.8亿元,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

——行政能力显著提升。古城区搬迁安置、城中村改造等大事硬事扎实推进,破解土地瓶颈、抗击暴雨灾害等急事难事妥善解决,在攻坚克难中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同时,妥善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切实做好群众工作,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凝神聚力突破工业,工业经济增势强劲

集中一切优势力量,继续大力实施工业突破战略,政策向工业倾斜,资源向工业集中,全区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工业投入预计完成58.6亿元,比上年增长29%。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24户,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5亿元、利税20.5亿元、利润1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3%、35%和37%。“6126”工程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30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25户,比上年均增加5户,山水水泥利税过亿元,实缴税金突破4000万元,两年内实现了翻番增长。中奥毯业、

昌华纸机、昌裕集团、中通钢构等企业,综合实力已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前列。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全年技改投入完成32.9亿元,比上年增长68.7%,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家,17个优势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

(二)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城乡建设成效显著

加快城中村改造是中央、省市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我们按照“严格程序,规范运作,依法推进,阳光操作”的工作思路,妥善安置搬迁群众,全力化解各类矛盾,不断加快搬迁进度,城中村改造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完成了53个村庄的现状图测绘,划定了25个村庄的拆迁用地红线和建设用地红线。成功启动了22个村的搬迁改造,龙湾改造项目正在全面施工建设,一期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望湖小区已开工建设;陈庄片区改造项目全面完成搬迁工作,安置社区建设成功启动;聂庄改造项目即将完成搬迁任务;运河五期、市民活动中心等项目涉及村庄已经启动征地搬迁;前罗片区项目用地已获省政府批复;北关、双庙、谷庄等村庄即将启动搬迁改造。特别是陈庄片区搬迁改造、安置工程的顺利推进,获得了群众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大力支持,是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一大亮点,标志着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已进入全面铺开的新阶段。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现代时尚、坚固美观、经济耐用、功能齐全的社会主义和谐新社区,将矗立在城区东方。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全年完成拆迁5.7万平方米,新建9.5万平方

米,基础设施投入2200万元,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扎实开展农村新居建设与危房改造,启动了24个千户社区建设和55个整村迁建,建设农村新居1.3万户,改造危房2100户,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4个。投资2360万元,改建农村公路40多公里,建设农村客运站13座,开设农村客运班线58条,在全市率先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油路、通客车。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了河道清淤、危桥改造等一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农业的抗灾保丰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积极应对春季持续低温干旱、夏季特大暴雨灾害对农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精心组织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在困境中实现了增产、增效。粮食生产基本稳定,总产达74.6万吨。蔬菜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71万亩,比上年增加4万亩,食用菌总产达16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6种农产品获准使用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一大批绿色优质产品成功打入大中城市高端超市,“甜翠”牌西瓜、油菜、菠菜等农产品成为上海世博会指定产品。加快发展畜牧、水产养殖,新增畜禽养殖场85家,名优水产养殖面积1100亩。切实抓好林果生产,新增名优经济林2450亩;美国白蛾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29.5%。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总数已达42家。我区被评为全省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先进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增大型农业机械553台套,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

(四)积极拓宽发展领域,第三产业繁荣兴旺

在进一步完善提升专业批发市场规模档次的同时,强力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规模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是历年来投入最多的一年。全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开业运营,鲁西最大的综合商场——金鼎购物中心建成营业,盛世天湖环保科技园、银座商城、马颊河旅游度假村等一批大型服务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服务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明显提升。全年市场成交额完成2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11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和18%。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京九、香江等物流园区快速膨胀,园内企业已达360家,年货运周转能力突破5000万吨,宽领域、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更加完善。不断拓宽新兴服务业发展领域,着力发展金融保险业。成功引进了恒丰银行,已有13家区域外金融保险机构落户我区,全年各金融机构为我区提供信贷支持17亿元,比上年增长70%。加快推进姜堤乐园、聊城植物园等重点景区改造升级,成功举办了葫芦文化艺术节、樱花节、荷花节等节庆活动,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突出重点领域,创新方式方法,开展了高密度的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共引进项目169个,计划总投资120.5亿元,其中引进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65个,预计到位资金30亿元,项目数量和质量都实现了新突破。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重点调度的56个项目实际完成投资55.6亿元,嘉隆管业三期、鑫鹏源三期、天工工具、金帝风力发电轴承等30个项目建成投产,高开电缆一期、

东昌区政府工作报告篇六

通化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2月17日在通化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

议上

市 长 田玉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道,深入实施“三化”统筹、“三动”战略和富民工程,集中精力抓项目、兴产业、惠民生、促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大幅提升。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0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增幅为近三年最高;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跃上千亿元台阶,达到1200亿元,增长43.5%;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0.2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45.1亿元,分别增长30%、3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亿元,增长3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0亿元,增长17.4%;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市本级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多项主要指标高于全市平均增

幅。本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5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4.2%,实现利润16亿元、比上年增长4.3倍;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1.2亿元、增长30.3%,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4.1亿元、增长33.1%,自2006年以来增幅首次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亿元,增长45.9%,高于全市平均增幅9.2个百分点。

项目、招商和创新成效显著。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806项、亿元以上项目190项,新上项目比重达到80.9%。通钢技术升级改造、祥元镁合金、安柏生物可得然胶和科泰新型材料产业园、弘美工业园、丰生医药园等18个10亿元以上项目快速推进,生物疫苗、白炭黑、医药包装新材料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20项。凯丽国际工业博览城、丰汇润湾湾川生态新城两个“百亿元级”项目签约落地,四环制药、步长制药、神威制药、威高集团等国内百强医药企业和韩国浦项、美国辉瑞两户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我市,四环制药当年落户、当年缴税

3.2亿元。通化医药高新区与经济开发区整合获得省政府批准,国家级高新区已上报国务院审批。东昌、二道江、辉南开发区晋升省级开发区通过省政府核准验收。53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科技发展计划,国家创新药物孵化(通化)基地建设项目启动实施,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户。中国人参基因组图谱制作如期完成,中国北方药用物种基因组学转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紫鑫、

一洋等16户企业列入全省人参药食同源试点,长白山人参野生资源恢复工程全面启动,全省振兴人参产业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8亿元,增长28.4%;实现利润50亿元,增长73.6%,增速列全省首位,创历史最好水平。医药、冶金、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488亿元、255亿元、166亿元,分别增长30%、20%和56.7%,机械制造、建材、化工、能源等产业均实现较快发展。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扎实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开发新产品115种,新产品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新口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50户,缴税超亿元企业由5户增加到9户。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1%。新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品牌各3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种。修正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万通获国家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东宝、益盛两户企业的科技攻关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出台了加快保健品和金属镁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我市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试点城市,二道江区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

上一篇:中国梦我的梦范文
下一篇:乡镇党代会年会工作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