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领导口才 发布时间:2020-03-29 点击:

丽江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丽江市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5年3月25日在丽江市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和自兴

各位代表:

我代表丽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围绕加快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战胜了自然灾害和各种困难挑战,较好地完成了市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任务,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团结,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增量最多的一年,增幅位居全

省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18.2%,第三产业增长18.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增长31.4%,增幅排列全省第一,一般预算支出16.3亿元,增长2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亿元,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1324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6元,增长23.6%。

(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领导,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加大对农业投入,全年全市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共2.9亿元,增长9.6%,其中:争取省财政农口专项资金1.6亿元,增长12.1%;各金融机构农业短期贷款余额增加4亿元,增长47.4%。落实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政策,折现补贴资金308万元,受益农户9.4万户,实现粮食总产量38.6万吨。完成中上等烟叶19万担,烟农收入增长36.4%。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原料基地的扶持力度,10户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5亿元,促进农民增收1.1亿元。发展各类原料基地和经济作物72万亩,粮经比例调整为70:30。畜牧业实现产值7.84亿元,增长18.5%,完成农业总产值20.56亿元,增长5.1%。

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完成农田水利水电建设投资3.05亿元,增长25%。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农村人畜饮水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实施退耕还林6万亩,补助退耕农户资金5049万元。完成安居工程4390户、易地扶贫开发搬迁300人、重点村17个、安居温饱村42个。投放小额信贷和产业扶贫信贷资金8000万元。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4万人,新增农民转移就业收入1.1亿元,增长25.9%。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实施了“双百大户”工程,新组建21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了小康村示范建设和鲁甸乡农产业综合试点工作。

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农民减负总额2954万元,减负率为69%,人均减负30元。基本完成70户乡镇集体企业改制工作。供销社改革全面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完成75%,实现了“一县一公司”的改革目标。完成15户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启动了农村信用社改革。

(三)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

加强规划管理工作,完成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95)版局部调整工作,出台了《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建设项目统一纳入规划管理。积极抓好重点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玉龙县城建设整体推

进,完成投资2.7亿元,祥和丽城、华坪河滨花园、永胜凤凰小区建设进展顺利,永胜、华坪、宁蒗三县县城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稳步推进,各县城电网改造有序进行。完善城市景观和公共服务设施,渔米河与昌洛河整治、玉泉公园扩建、古城景观调水工程全面实施,完成玉河广场、寨后公园等市政建设。积极发展中心小集镇,启动了列入省级试点的17个小城镇建设项目。城镇化水平提高1.5个百分点。进一步依法清理建设项目用地,对经营性用地全部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清理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工作取得实效,已偿还历年民工工资3262万元。

(四)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继续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的原则,加快了华坪石龙坝工业园区、玉龙县南口生物资源创新工业园区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增长2倍。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完成投资13.3亿元,增长125.6%。工业技改投资4.24亿元,增长36.7%。建立银企联席会议制度,金融对工业支持力度加大,工业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重提高3.7个百分点。列入省考核任务的58户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已通过省考核验收,实现了三年国企改革目标。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8.2亿元,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95亿元,增长71.6%,实现利税总额1.61亿元,增长18.7倍。{丽江政府工作报告}.

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增加值22.4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4.6%。

(五)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关联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围绕建设世界精品旅游胜地目标,全面推进“二次创业”。编制完成《丽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推出世界遗产公园、束河茶马古镇、老君山黎明等新景点和旅游精品线路4条,组合旅游线路10条。玉龙雪山、丽江古城、泸沽湖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取得成效。保护与开发紧密结合、开发建设单位与当地群众共同受益的束河开发模式,成为旅游资源保护开发“2004中国经验”。玉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云南省首家上市旅游企业。强化行业管理,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业自律作用不断加强,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主动与周边地区共同构建区域旅游经济圈,拓展发展空间。全年接待游客360.2万人次,增长19.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8亿元,增长32.1%。旅游综合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游客人次的增长速度,旅游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丽江品牌效益进一步提升。

(六)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建设成效显著

丽江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丽江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丽江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2006年1月6日)

代市长 张祖林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市将全面进入一个难得的黄金机遇期,制定一个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行动纲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市委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市人民政府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开拓进取,“十五”成就显著

新世纪的头五年,是丽江有史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地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地区人大工委)、市政协委员会(地区政协工委)的监督支持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级精品旅游胜地、云南省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基地和重要的水能基地三大奋斗目标,广泛依靠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推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综合实力和知名度显著提高。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十五”期间预计(下同)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增长幅度创实施五年计划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5%,是地方财力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2.1%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3‰以内。

(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用工业经济的理念指导农业工作,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较快增长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9%。粮经比例由84:16调整为70:30,粮食产量年均保持在39万吨左右,发展各类原料基地和经济作物72万亩。推出了鲁甸等一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特色农业产业开发成效明显。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

9.5%。掀起了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水利建设高潮,新建、扩建和除险加固雾坪水库、羊坪水库、团山水库和木底箐水库等14个中小型水库,建成“五小”水利2816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27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困难20.39万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投入12亿元,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人畜饮水等项目稳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撤并了9个乡镇,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全市减免除烟叶特产税以外的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制定实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深入开展易地扶贫、安居温饱和劳务输出三项重点工作,解决了31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坚持实施城镇化战略,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构建了以古城区为中心,四县县城为重点,乡镇为支撑的城镇发展体系,形成古城、老城和新城协调发展的格局。全市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9.7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从16.4%提高到22%。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以超前意识指导玉龙县城建设,迈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步伐。永胜、华坪、宁蒗三县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项目稳步开展,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优化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的品位,丽江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美了。2005年,我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石鼓、荣将等17个乡镇列入全省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束河、永宁等4个乡镇列入全省旅游小镇建设,增强了乡镇农村商品交换集散地和旅游地的功能。

(四)国企改革成就显著,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紧紧围绕工业强市战略,不断深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列入省考核任务的58户企业完成改制任务,实现了三年国企改革目标。制定实施了“工业倍增计划”,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8%。培育壮大了华坪县石龙坝和玉龙县南口工业园区,扶持了华盛、映华、得一等一批特色工业企业。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步伐,狠抓企业技术改造,工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重点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增长。

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0%。

(五)始终突出旅游先导战略,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以建设世界级精品旅游胜地为目标,加强旅游业的规划管理,编制了《丽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景区景点保护开发建设力度,继丽江古城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又成功申报了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东巴古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巩固和培育开发出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等知名旅游文化品牌,旅游业的竞争力显著提高。设立了世界遗产日,提高了全民保护遗产的意识。创造了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束河古镇开发模式,成为“2004中国经验”。在全省率先推出旅游网络结算一卡通。丽江旅游股成功上市。我市先后荣获“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和“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等殊荣。不断整合旅游资源,主动与周边地区共同构建区域旅游经济圈,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带动了社会消费、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接待国内外游客年均增长6.8%,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7%。

(六)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建设成效显著

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改善投资结构和环境,实行投资目标责任制和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制度,固定资产投资取得重大突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增长。深化投融资改革,按照市场机制组建了市古城管理公司、投资开发公司、土地储备中心和旅游投资开发公司,为全市加快发展筹集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了对工业、农业、社会事业

投资力度。农业投资完成4.8亿元,增长1倍;交通运输业投资完成19亿元,增长1.4倍;房地产投资完成41.1亿元,增长15.3倍。完成和实施了丽宁公路、祥宁线永胜段二级路、丽江机场扩建、城乡电网改造、通县油路、祥和丽城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加大了小水电开发,新增装机容量7.1万千瓦,大丽铁路正式开工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积极配合金安桥电站建设,境内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迈出历史性步伐。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和市政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七)财政金融运行良好,县域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 大力开辟新财源,加强税收征管,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严格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了工资、运转和社会稳定。金融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2005年末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4.4%,贷款余额增长11.2%,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深化财税改革,积极发展县域经济,继古城区之后,华坪县成为我市第二个财政收入超亿元县,区县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左右,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八)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招商引资结构,投资领域逐步扩大,引进官房、国大、鼎业、龙泉、华睿和悦榕等大集团,建设了一批大项目。实施国内外经济合作项目322项,到位资金70.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36.2万美元。

实施积极的外贸出口措施,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出口产品规模大幅度增长,实现出口创汇2625万美元,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

丽江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丽江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年3月26日在丽江市第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丽江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张祖林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丽江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努力,较好地实现了市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6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70亿元,生产总值达7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70.78亿元,增长

28.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8亿元,增长25.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35亿元,增长2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4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60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1610元,增长10.3%;城镇登记失业率3.1%;人口自然增长率5.0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7%。

(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扎实

农业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全市支农支出2.95亿元,增长17%。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种植特色经济作物80万亩,粮食总产量40.98万吨,增长2.1%,大旱之年农业仍然获得了丰收。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带动了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和特色养殖,畜牧业产值

9.34亿元,增长7.1%。完成农业总产值24.8亿元,增长7.7%。

农业农村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实施了村容村貌整治、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一批农业农村发展项目。新建农村沼气池9000户,节柴改灶2104口。以木底箐水库、羊坪水库和清溪水库等水库建设、除险加固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再掀高潮,新增灌溉面积1.5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8万亩,解

决和改善农村4.4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土地开发整理2.9万亩。

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巩固和解决了2.4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70个整村推进和5个人口较少特有民族扶持项目进展顺利,4004户茅草房改造基本完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98万人,增长24.5%,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不断做大做强水电、矿业、建筑建材、化工、现代生物制药、旅游工艺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电、煤、水泥、化肥等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引进和关键技术创新,玉龙旅游股份公司、黑白水电力股份公司、裕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被列为全省100强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95亿元,增长27.9%。

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启动了“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完成非公有制经济生产总值32亿元,增长11.1%。

(四)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旅游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大力推进旅游强市战略。认真贯彻省政府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精神,紧紧围绕“一体两翼”旅游发展思路,完善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加大景区景点建设,整合旅游资源,旅游业的竞争力显著提高。深化“诚信服务”理念,优化旅游环境,加大旅游促销力度,旅游业呈现出发展有序、行业稳定、效益明显、带动力强的良好局面,荣获“CCTV2006年度中国魅力城市”、“2006年中国十大最佳品牌建设案例”和“云南十大名片”之一等殊荣,丽江在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60万人次,增长13.8%,其中,海外游客30.9万人次,增长68.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3亿元,增长15.3%。

(五)加强城乡建设,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理顺了规划管理体制,完成了《丽江市中心城区住宅近期建设规划》、《丽江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丽江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和市中心城区新团片区、寨后片区、白华片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的审定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全面铺开。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规建设项目,促进城市规划建设健康发展。

城乡面貌变化喜人。切实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玉龙新县城主体工程基本竣工,永胜、华坪、宁蒗三县县城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稳步推进。昌洛河整治、玉泉公园扩建和古城景观调水等工程进展顺利,完成玉泉路、长水路和金山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实施了一批城市绿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成效明显,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积极发展中心小集镇,华坪县兴泉镇、永胜县三川镇和玉龙县大具乡等重点集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23.5%。

(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狠抓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重大项目的立项和资金支持,实施了394个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个在建项目列入省“双百”工程,完成投资额持续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印象丽江〃雪山篇》、丽江悦榕庄等重大项目相继竣工。玉龙新县城、大丽铁路丽江段、金安桥电站、丽江机场改扩建、“三河三路”、祥宁公路永胜段等重点建设进展顺利,有效缓解了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积极配合支持阿海电站、鲁地拉电站和观音岩电站等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丽江境内水电开发稳步推进。

丽江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2010年丽江市政府报告

丽江市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更新日期:2011-3-30 9:35:32{丽江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年度工作报告编制和发布的要求,以及《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开展政府信息公开自查工作和编制发布年度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云工信网信)〔2010〕981号)文件要求,编制完成了丽江市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此报告包括:概述、2010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等内容。

一、概述

2010年,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小组安排部署下,认真贯彻《条例》各项规定,我市各级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以满足公众需求,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行政透明度为目的,狠抓落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组织领导、工作机构、人员配备情况

根据《关于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小组的通知》(丽政办发〔2008〕9号)要求,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领导下,市政府秘书长牵头负责,市政府信息办作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继续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县(区)、市直各部门都按照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认真抓好了此项工作。我市各级各部门都严格按照有关保密审查的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机构,落实审查职责,做到审查工作有领导分管、有部门负责、有专人实施。市信息办通过对各级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保密教育培训,使他们切实增强保密防范意识,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知识技能,切实担负起指导、管理、监督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重要责任。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长效机制

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政府信息公开基本要求和“谁提供、谁审核、谁负责”的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基本要求,进一步落实《主动公开制度》、《信息公开考核评议制度》、《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等11项工作制度,全面规范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时限、责任主体,严格落实信息公开保密制度和信息发布审核制度,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事务作为公开重点,在公开允许的范围内将公开目录及具体内容通过便民服务窗口、公开宣传栏、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介,及时、主动地把公开项目的有关情况向公众公开。同时,按照省工信委的要求,做好相关信息资料的上报,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收集和整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资料等,确保我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加规范化、常态化并形成长效机制。

(三)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

按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我市把此项工作列入本年度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在2009年11月20日召开的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以及2010年5月13日召开的全市政府系统办公室主任会议上,市信息办吕全主任对信息公开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

我市各级各部门将政府信息公开所需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安排专门的办公场所,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围绕中心,精心组织,大力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

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台、网络等各类媒体平台,采取新闻报道、知识问答、在线访谈等方式,同时利用专题会议、专题培训、户外标语、招贴画、宣传栏、公共汽车车载广告等形式,全方位开展了对政府信息公开和四项制度建设工作的宣传。

2010年,我市以开展96128政务服务专线三个延伸工作及政府信息系统安全培训为契机,不断加大对全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和业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技能。全年累计培训人员500多人次。

(五)组织协调、综合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比情况

一是本年度继续利用各种会议及培训的方式做好了我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综合指导与协调工作。

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公开网站、网络查询、在线解答、网上发布和96128政务专线电话平台中的统计手段,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

三是结合四项制度的实施,不断改进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评议办法,认真开展了2009年度丽江市政府信息公开年度考核工作,对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网站评估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丽江政府工作报告}.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丽江政府工作报告}.

(一)按规范编制、公布、更新《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以及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及公布情况

按《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规范》和《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参考格式》的要求,认真编制了我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在公开指南中,向公众提供关于丽江市政府信息公开的

主管单位、公开内容、办理时限、监督单位,依申请公开的程序的相关信息。根据政府信息的分类,分别编制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总表1份,分类公开目录表36份,目录表格做到了信息要素齐全,信息超级链接有效,表格内容随信息内容及时进行了更新。

按照《条例》以及相关的工作要求,在丽江市2009年信息公开自查报告的基础上编制并于2010年3月26日公布了《丽江市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公布地址:

(二)本年度主动公开信息总数

截止2010年12月31日,我市利用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平台,发布6712条信息(累计发布信息21952条),丽江政务门户网站发布信息7720条(其中,政务系统平台发布信息2591条,发布重大决策听证信息116条,重要事项公示信息1095条,重点工作通报信息1968条,市长信箱来信信息公开1502件,在丽江市公文数据库中发布信息448条。

以上几项合计,本年度我市主动公开信息14432条。

在所有已公开信息中,未出现和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

(三)本年度主动公开信息种类

本年度通过丽江市政务网、丽江市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主动公开的信息种类包括:“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工作动态”、“政府公文”、“政府领导”、“统计公报”、“政府采购信息”、“人事信息”、“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决算报告”、“通知公告”、“目录及年度报告”、“政府组成”、“规范性文件”、“网站测评”、“重大决策听证”、“重点工作通报”、“重要事项公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气象信息”、“节能减排”、“创先争优”等大小100多个栏目,内容涵盖了我市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众多的栏目下,发布了完整的政府信息,我市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和丽江政务网正逐步成为群众了解政府工作的重要窗口。

(四)本年度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情况

2010年我市重点公开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关于丽江市200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丽江市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2010年政府采购信息”(丽江市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以及丽江政务网政府采购专栏)、“2010年度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四项制度发布平台及市级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平台)、“2010年度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丽江市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丽江政务网及各单位公开平台)。

(五)本年度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和途径

1、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公开平台、各自门户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我市利用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一共开通了490个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专用网站。市政府和下辖四县一区的政府同时建有各自的政府门户网站,也承担了公开政府信息的任务。同时,丽江市公文数据库,丽江市年鉴库,市长信箱和区县长信箱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也公开了相当数量的政府信息。

2、通过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报刊、广播、电视等其他公开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我市主要以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统一网站平台和市政务网为主要的信息公开平台,其他的公开形式为辅助。

3、配备相应设施、设备,利用图书馆、档案馆,设立信息公告栏、电子显示屏等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我市行政中心于2008年5月才完成搬迁工作,市图书馆和楼案馆等项目仍待开工建设,还没有条件利用图书馆和档案馆向群众提供查询政府信息的场所。但结合推行四项制度的工作,全市各级政府和各单位,均利用公告栏,电子显屏等工具公开了一部分单位的基本信息。在市政府也专门设立了信息公开办公室,负责接待群众来电来访,提供网络查询、办理依申请公开等服务

4、体现服务理念,抓好96128政务专线服务电话工作,进一步拓展公开形式和渠道。 2010年按照省政府围绕品牌化建设要求实现96128专线服务“三个延伸”建设工作讲话精神和《政务信息查询96128专线服务“三个延伸”建设指导意见》要求,96128政务

专线平台接听来电时间由原来的5×8小时延伸为7×24小时,法定工作时间内人工接听答复,非法定工作时间由话务平台录音答录,工作时间内及时整理并交办。

2010年,我市96128专线电话转接4278次,电话满意率达99.04%, 96128平台录音电话办理150多个。

通过对市内公共服务电话的初步整合,我市96128平台初步纳入了部分投诉电话和公共服务电话,扩充了96128专线的服务内容。涉及到了旅游、气象、文化市场、环保、城建、党员咨询、出租车管理、电信服务、银行服务、电力服务等领域。

(六)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内部保密审查制度、程序执行情况

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实行谁制作谁公开,谁公开谁负责的的原则。在所有政府信息公开之前,必须按《丽江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试行)》中保密审查制度的规定进行必要的审查。不能由信息制作单位确定秘级的,报同级保密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确定。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为规范我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根据《条例》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事项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97号)有关规定,制定了《丽江市依申请公开政府制度》,对依申请公开的受理、审核、办理、答复、收费、监督等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

2010年,我市依申请公开逐步增加。共受理公开信息申请346件。其中,丽江市公安局依申请公开受理信息查询214件;丽江市林业市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1件;丽江古城管理局受理7件;丽江市生物资源创新办受理62件;丽江市规划局受理41件;古城区政府受理1件。以上政府信息公开申请,都未收取过任何费用。

2010年不予公开数为144件。

四、咨询处理情况

(一)本年度有关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的咨询受理情况

2010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咨询数为4191人次,其中,96128电话查询数为3468人次,网络查询数为223人次,市长信箱来信咨询500件,主要内容涉及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旅游、环保、治安等。

(二)本年度有关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的咨询处理情况

本年度,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办理了96128来电咨询,网络政务信息查询以及市长信箱来信咨询,相关工作人员基本都做到了服务态度端正、耐心细致地答复问题。

五、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申诉情况

本年度我市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举报、投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及申诉。 六、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存在问题的改进解决情况

参照《2009年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评估报告》,深刻认识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继续加强组织领导,针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

一是按时发布了2009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二是认真检查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网址链接的有效性;三是及时更新公开指南和目录;四是认真测试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机构邮箱的畅通情况;五是按照省工信委关于96128“三个延伸”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做好96128政务专线工作,提高转接成功率和群众满意率。

{丽江政府工作报告}.

七、年度重点工作

近年来,省、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结合《条例》的颁布实施,云南省政府先后推出了“法制政府八项制度”、“责任政府四项制度”、“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及今年的“效能政府四项制度”,我市严格按照省工信委的要求,进一步做好我市的重大决策听证、重大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及96128政务服务专线政务信息查询工作。在去年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以健全制度为推手,通过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平台切实加强对外信息公开力度。

一是加大审计公开力度,大力推进项目、规划信息、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引进、教育改革、医疗卫生等政策信息的公开。确保与公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便民服务信息准确、及时发布。

二是做好本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工作。公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和监管信息。公开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信息、招标过程、施工管理、合同履行、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结果等情况。公布土地审批、矿业权出让、环境影响评价、政府采购、资金安排等信息。

三是市信息办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和丽江政务网专门开设有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等专题栏目公开相关信息并将各单位在重大决策听证重点工作通报重要事项公示平台发布的信息在丽江市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进行转载。发改委、国土资源局、建设局、规划局、商务局等单位利用信息公开各个平台发布了投资项目情况、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审查公示、建筑工程公司资质审查、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规划核实、外资项目审批等各类信息。

2010年,我市通过丽江政务网站的改版升级进一步深化信息公开内容。先后建设完成了“2010年丽江市两会专题”、“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气象信息”、“节能减排”等栏目,重点公开了各类公文、工作动态、人事任免、通知公告、政府规范性文件、等政府信息涉及旅游、教育、劳动就业、医疗、环保、气象、治安等领域。

八、本年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努力2010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单位认识不到位。

(二)政府信息的梳理和公开发布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开信息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仍然需要提高。部分单位公开的信息量少,信息分类不科学,信息数据规范性差。个别单位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审查不严,公开尺度不准,责任不清等问题。多数单位没有按要求对本单位行政执法类的信息进行规范分类与公开,行政审批项目数据的整理和录入工作质量不高。

(三)有一部分网站管理员、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电话联络员、信息发布员和在线问题解答员存在工作不稳定,业务不熟练等问题,影响了日常工作的质量。

(四)因机构改革,我市部份单位存在机构合并、人员调整等,因此涉及部门存在信息公开网站合并调整,调整充实政府信息公开相关工作机构等问题。

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力争在工作思路上有新开拓,落实上有新举措,成效上有新突破。今后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

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深化阳光政府建设,加大政府信息公开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大举措进行落实。结合2010年度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具体工作要求,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学习,激发活力,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长抓不懈。对现有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不断完善。结合新的工作内容,进一步严格规范政府信息的公开发布流程,完善信息协调制度、保密审查制度。

(二)继续加大工作监督检查力度

政府信息公开业务主管部门和各级监察部门将继续充分利用信息公开网站、网络查询、在线解答、网上发布和96128政务专线电话平台中的统计监督手段,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加大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和问责力度,对开展工作不力的部门和责任人要严肃问责。

着重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将配合有关部门对公开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信息、招标过程、施工管理、合同履行、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结果等情况。公布土地审批、矿业权出让、环境影响评价、政府采购、资金安排、案件查处等信息进行跟踪检查。

同时,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继续会同国安、公安、保密、密码管理等单位做好对全市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

(三)认真做好机构改革涉及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丽江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机构改革之后,虽然一些机构设置、职能及人员有较大调整变动,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仍是政府各部门一项重要职责。我市将按照“三定”方案和新的工作职能要求,继续扎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二是修编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三是做好网上政府信息公开栏目的调整更新工作。

丽江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丽江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2月23日在丽江市第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 长 王君正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市人大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战胜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一年,也是我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和衷共济、奋发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特色方向不动摇,咬定发展要务不放松,加强民生保障不懈怠,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落实,生态产业发展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建设初见成效,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时期。

(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2008年,我们经受了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挑战,也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多重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政府工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与丽江实际紧密结合,不断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出台新的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通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100亿元,达到115.4亿元,增长3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增长3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99元,实际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2374元,实际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09亿元,增长29.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8%;城镇登记失业率3.4%;人口自然增长率4.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9%,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基地的目标,全市农林水支出5.35亿元,增长66.4%,完成农业总产值37.8亿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52元,是我市农民收入增幅较大的一年。开展了2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790公里、乡(镇)通油路工程366公里、新建沼气池1.2万口、节柴改灶7000户、解决了4.7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开展了永胜县涛源乡、华坪县中心镇土地开发整理和玉龙县石鼓镇灾毁农田治理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种植核桃、雪桃等经济林果100万亩。大力扶持58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累计打造了37个地方品牌。粮食总产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达到42.7万吨,增长4.3%。收购烟叶30.1万担,迈进全国重点烟区行列。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积极开展重大动物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完成畜牧业总产值15.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7%。

工业经济稳步较快增长。紧紧围绕建设清洁能源基地的目标,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完成工业总产值57.1亿元,增长15.4%,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18.2%。全力支持配合开展金安桥、观音岩、阿海、龙开口、鲁地拉、梨园六个水电站筹建工作,积极发展小水电,水能资源开发取得了新进展。积极培育工业强县,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煤炭、建材、生物资源开发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电、煤、水泥、化肥等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工程,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7.7%。

旅游业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目标,积极推进旅游业六个转变,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引进上海金茂、云南旅游产业集团等企业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促进玉龙雪山景区的巩固提升、泸沽湖景区和老君山国家公园建设的融资开发。加大旅游市场的规范和整治力度,出台了丽江旅游管理、旅游宣传促销管理等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旅行社整合,规范特色等级饭店管理。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的严峻形势下,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促进旅游市场的恢复和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25.5万人次,增长18.1%,其中,海外游客46.6万人次,增长16.4%;旅游业总收入69.5亿元,增长19.2%。

投资和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不断改善投资结构和环境,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实施了367个投资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取得重大突破。祥宁线永胜至宾川二级路,西山游路古城、玉龙段,华坪县城至永兴油路等重点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大丽铁路、仁丽铁路、丽江机场改扩建、木底箐水库、丽江古城至泸沽湖旅游小环线、“三河三路”建设与环境整治等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交通、水利、能源、

通信和市政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消费需求增长加快,经济增长正逐步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投资和消费协调拉动转变。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积极培植财源,不断强化税收征管,充分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月平均增幅保持在30%以上。全市财政总收入15.6亿元,增长3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6.7亿元,增长27.8%。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打造了一批具有带动力和竞争力的县域特色产业园区,玉龙、永胜两个贫困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金融运行平稳。加强与金融单位的协调与衔接,金融环境不断改善,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0.5亿元,比年初增长23.5%;各项贷款余额116.6亿元,增长10.2%。

(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行政审批项目90项。继续实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主的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金融体制、国有粮食企业、供销合作社、农村税费及综合配套改革等工作稳步推进。旅游、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成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成功主办或协办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型主题活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配套工作座谈会等大型活动。接待了大批国

内外政要、友好人士和媒体记者。与国内外友好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对外交流更加活跃,进一步扩大了丽江的知名度。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大力拓展招商引资领域,与上海中邦臵业、阿曼集团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促进了全市开发建设。实施165个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74.7亿元,增长65.7%。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4597万美元,增长168%。

(三)坚持统筹协调方针,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积极发展科技事业。认真实施科教兴丽战略,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20项,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44.8%。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举全市之力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支出5.87亿元,增长16.8%。“两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继续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受益学生16.7万名。新建校舍5.2万平方米,改扩建校舍1.2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3.9万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华坪女子高中建成招生,丽江师专搬迁新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医疗卫生支出2.39亿元,增长19.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农村人口,参合86万人,参合率87.7%。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疾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加大了对食品、药品的监管和查处力度,认真处理与“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问题。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结构趋于合理,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丽江政府工作报告篇六

丽江简介

产业支撑、民生奔跑、人皆上学、新增就业、收入倍增„„2月19日,在丽江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丽江市市长和良辉代表市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24页的报告,字数比往年略有精简,然而,不减的是政府的惠民、利民之心。报告的每一个章节、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提升丽江的幸福海拔,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更加幸福。

报告描绘了今年及今后五年丽江的发展蓝图,撤地设市十年之后,丽江再度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丽江的“幸福专列”,载着125万名“乘客”,开往2017。让我们倾听,丽江的幸福之声。

上一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下一篇:乡政府五年工作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