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高考作文安徽卷

来源:快速阅读题目 发布时间:2012-03-27 点击:

2005高考作文安徽卷篇一

1951年~2014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大全及解析

历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回顾

1951年高考作文题目: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论增产节约的好处

1952年高考作文题目:我投到祖国的怀抱里来/记一件好人好事

1953年高考作文题目: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1954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母亲

1958年高考作文题目: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件事/记整 风运动中的一件事

1959年高考作文题目: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大跃进中的新事物

1961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学了毛主席著作以后/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年高考作文题目: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年高考作文题目: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年高考作文题目: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年高考作文题目:谈革命与学习/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976: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高考作文题目: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年高考作文题目: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80年高考作文题目: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

1981年高考作文题目: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年高考作文题目: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

1984年高考作文题目: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年高考作文题目:

“致

1986

1987

1988年高考作文题目:习惯

1989

1990年高考作文题目: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

1991年高考作文题目: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

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

1993年高考作文题目: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年高考作文题目:尝试

1995

1996 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年高考作文题目: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2005高考作文安徽卷}.

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年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

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以“诚信”为话题

2002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

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

2005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

(注:从2006年起,安徽实行语数外自主命题)

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读(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独立命题)

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

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带着感动出发

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弯道超越的联想或感悟

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吴兴杂诗的思考或联想

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时间在流逝

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萧伯纳的名言

2014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剧本修改谁说了算!

安徽自主命题高考作文题回顾

高考语文安徽省独立命题是从2006年开始的。06年以来安徽高考作文命题已经初步显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特色,比如命题、话题作文的审题障碍,材料作文供料的窄狭,等等。从学生复习迎考,提高应试作文水平来说,对历年来安徽高考作文题认真回顾、分析一下,无疑将会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2006年: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简析: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也要认真审题,写作时的随意性必须克制。像这个话题中的“读”,必须注意其引申义,如果粗看一下,就写成“谈读书”、“我爱读的一本书”之类的文章,显然不附合题意。因为“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这些暗喻提示已经明确指出“读”的对象是无字书,不是纸质的书。此话题材料具有指向功能,提示可以读自然,读社会,读人生,立意、选材还是比较宽的。该话题既强调理性思考,又注重情感体验,泛泛而谈很难拿高分,应写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品读,议论应有思想的深度,记叙应有真切的情感体验和独到的人生感悟。

2007年: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简析:命题作文。这是一个有点诗意、别具一格的题目。诗歌有诗歌的独特的审美规范。如果对于诗歌语言的变形(“诗家语”)不具备一点常识、素养,题目都有可能误读。(如五花八门的对于此题的误读:提篮和春光兄妹俩一起去看妈妈,一个名叫提篮春光的日本小伙去看妈妈,一个名叫提篮春的人光看妈妈不看爸爸,提着蓝春光去看妈妈,在提篮里看春光中的妈妈,透过提篮的孔隙看春光中的妈妈)其实在《雨巷》、《再别康桥》中,都有语言变形的例子:“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等,“太息”与“眼光”、“悄悄”与“笙箫”、“沉默”与“康桥”,这种远距离的词语零距离的变异组合,“反常合道”,“无理而妙”。《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通感手法,也是“远取譬”,也是一种奇异的变形。夏宇的《甜蜜的复仇》:“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影子能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还能下酒。这简直是胡话、疯话、痴话、梦话。然而,我们细细领会,这奇异的语言却表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爱的创伤,它比平常语、通用语更令人心灵为之颤动。“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个作文题中就有语言的变形,“春光”在这里已经不是它的词典义“春天的景致”,而是借喻,是丰硕的成果、骄人的成绩等的变形,在篮子里提着的,可以是具体可感的物品,也可以是抽象的“春光”,这就要善于发散,有丰富的诗意的想象了。“妈妈”可实指,也可虚指,如可以将“妈妈”引申为“家乡”、“黄河”、“祖国”、“地球”等。题眼应是“看”,“看”具有丰富的延展性,看望、报答、反哺和回馈等。谁“提篮春光看妈妈”?主体是有选择性的,可以是“我”也可以是“非我”,给考生留下了选择的空间。2007年的安徽高考作文评分细则规定,同样水平的作文,将“妈妈”这一意象合理引申的得分要稍高一些。这是因为这样的立意较为

高远、新颖。在开头一段,用苏芮的《奉献》:“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快捷入题,既有文采,又一目了然。

2008年: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简析:同07年一样,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对付猜题的较好策略。“感动”是一种情感,怎么装在行囊里“带着”?这也是一种语言变形。不过这种变形不是太难理解。“出发”是中心词,是题眼,但这次“出发”不是一般的“出发”,是一次“感动”之后的“出发”,是带着情感力量的“出发”,必须写出真正令人感动的内容。2008年先是南方雪灾,接着汶川大地震,这给立意、选材带来方便,但千文一面,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会让阅卷老师“审美疲劳”,感动不了阅卷老师;阅卷老师不“感动”,很难给你打高分。所以应该独辟蹊径,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选材,以小见大。该题有过于时政化的偏颇。

2009年: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

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简析:新材料作文。2006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卷1: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

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

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卷2: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3.7%,2003年已经有18.3%。全面了解材料,沿着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就是新材料作文题。

新材料作文是取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长而避其短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也称

“题意作文”。其特点是,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一个最佳立意,而现在的可有多个立意,而不一定有一个所谓的“最佳立意”,有较大的选择、发挥空间。安徽07年、08年的题目,偏重于感性,情感,限制较死。2009年侧重考察学生的理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的用语,现在被广泛借用,似窄实宽,有较大的开放

性。但是也要注意审题,比如不能把“弯道”误解为“弯路”。注意分析材料层次,从开头到“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是“实”,后面的内容是“虚”,立意不宜仅仅停留在“实”的层面,应把眼光放在“弯道超越”的启示意义方面。“社会进程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提示考生应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生。可以引用柳青名言作为题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2010年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吴兴杂诗》 [清] 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 字。

[注意]①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简析:材料作文。材料是一首古诗,阅读、理解有一点难度。提示语说蕴含哲理,给出了审题立意的方向。开放度较小。侧重考察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审题时应根据提示,从诗中找出“哲理”之所在,也就是最关键的题眼。立意抓住“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两句,引出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可强求一律搞一刀切的道理,才符合题意。如果只抓住“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大谈“环保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或者只抓住只言片语,如围

2005高考作文安徽卷篇二

[2005年][高考真题][安徽卷][语文][答案]

10.2005年全国卷(1)逐题详解

河北、河南、安徽、山西、海南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忌讳 砥砺 蜚然成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刍议 安详 自鸣得意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C.烦燥 闲暇 焚膏继晷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徇私 编纂 坚如磐石 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第 1 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为 A级。

本题共有十六个词或短语。A 项中“蜚然成章”的“蜚”应为“斐” 。 “蜚”有二义,一指蝗虫一类的昆虫,二相当于“飞” ,无论哪个义项,都不能用来修饰文章。而“斐”的意思正是“有文采的样子” 。C 项中“烦燥”的“燥”应为“躁” 。 “燥”指缺少水分,与人的心理活动没有关系。 “躁”指性急、不冷静。 D 项中的“盛名之下,其实难负”中的 “负”应为“副” 。本词的意思是指人空有其名,实际能力与名声不相符合。 “负”没有符合的意思, “副”才有。B 项没有错字,答案为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

C.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2005高考作文安徽卷}.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第 2 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级。

本题要求挑选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答案为 A。 “百里挑一”的意思是从一百个里挑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本项的意思是“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而“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极其缺乏” 。 “百里挑一”的意思显然不适合语境。它与“极

其缺乏”无法并列。B 项的“精彩纷呈”不是一个固定成语。 “精彩”指优美、出色,“纷呈”的意思是纷纷呈现出来。 “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意思是多元文化的优美之处被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可见“精彩纷呈”与“多元文化”非常协调。C 项的“旁征博引”意思是为了表示论据充足而广泛地引用材料。《重要现象》是一篇报告,说它广泛地引用了材料当然是可以的。D项的“新颖别致”意思是新奇、不同寻常, “版面设计”确实可以是新奇而不同一般的。所以 BCD 都正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第 3 题的正确选项为D。A项犯了自相矛盾的毛病。 “累计”是总计,累计的数是所有的人数,而且应该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可是后文却说“超过 100 万人次” ,不是一个具体数字,与“累计”矛盾。B 项犯了并列失当的毛病, “生活用品”与“床上用品”是种与属的关系, “床上用品”包括在“生活用品”里面。C 项犯了照应不严密的毛病。前面说的是“能否贯彻” ,包括能贯彻和不能贯彻两种情况,下文却说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个意思只能照应“能贯彻” 。

4.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

A.隆重简短的欢送仪式之后,这架飞机开始了大陆民航56年来的首次台湾之旅。

B.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C.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D.在美国家庭中,汉语已成为继英语和西班牙语之后又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语言。 第 4 题答案为 C。本句之所以产生歧义,是因为逗号前后的两个小分句的关系可以有不同理解。第一种理解:前一分句作“批评”一词的主语,而它们又一起作“人”的定语。则本句的意思是这篇文章批评了许多人。第二种理解:前一分句作主语,后一分句是主谓短语作谓语。则本句的意思是很多人批评了这篇文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5.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A.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

B.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D.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第 5 题考查理解句子并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答案为 A。

画线句讲的是中条山与中国文明起源的关系,而 A项只写了中条山的山势。山势之和缓与否和中条山成为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没有直接关系。山势和缓的地方多了,不可能都成为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其它三项都出自第二自然段,而且都在画线句的后面,与它形成了论点与论证的关系,所以都是正确的。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C.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

D.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

第 6 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答案为 C。

把本题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信息点进行对照、 鉴别, 会发现 A 项错在 “至今一片空白” 。原文第二段说“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 ,只此一句就证明对中条山在中国文明中的作用的研究并非空白。原文第三自然段说“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 。可知中条山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在于护卫,而非在于“联结” 。 “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的作用,不是“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的。所以 B项错误。原文末段讲的是“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并没有说它是“必经之地” ,则 D 项也是错误的。C项的“群山环绕”“比较封闭”“肥田沃土”等信息,都能从原文中找到。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C.晋人向南翻越中条,不仅具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也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D.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第 7 题考查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答案为 B。

原文说“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 ,从“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看,这一扩张是成功了的。所以 A 项说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不正确。C 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原文提及改朝换代,提及社会巨变,讲的是商朝越中条山向北扩张,与晋国越中条山向南扩张不是一码事。两者虽然方向相反,但其意义并未形成对比关系。D 项犯了因果失当的毛病。 “有夏之居”在中条山的南面偏东,而汾运盆地则在中条山北面,不是一地,所以“有夏之居”

不能成为“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的论据。ACD 都是错误的。从第二段末句可知,B项推断正确。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遂从入关。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人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迁户部中大夫。时有*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擿①,数旬之内,*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侠尝遇疾沉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②。晋公护闻之曰:"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又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征并来候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耒粮粟莫不备足。缙绅咸以为荣。卒于位,谥曰贞。 (节选自《北史·裴侠传》)

[注]①擿(tī):揭发。②瘳(chōu):病愈。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举手指之而言 吏人莫不怀之

B.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

C.所食唯菽盐菜而已 所居第屋,不免霜露

D.并收庸为市官马 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第 8 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词义和对文言虚词的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 B 级。

本题考查了“之、焉、所、为”四个词,答案为 B。B 项两个“焉”字,第一个用在句末,而且是一个完整句子的句末,只能理解为句末助词。第二个“焉”则用在谓语后面,只能理解为宾语,是代词。A 项两个“之”字都是代词。从这个意义上说,该项是相同的。但“之”

2005高考作文安徽卷篇三

2005高考数学真题--安徽卷试题及答案(理)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必修+选修Ⅰ)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2页,第Ⅱ卷3至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2005高考作文安徽卷}.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A+B)=P(A)+P(B) S4R2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P(A·B)=P(A)·P(B)

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球的体积公式

P,那么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V4R3

3

kk

次的概率Pn(k)CnP(1P)nk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 1.设I为全集,S1、S2、S3是I的三个非空子集且S1∪S2∪S3=I,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 )

A. ISI∩(S2∪S3)= C. ISI∩ IS2 ∩ IS3=

B.S1( I S2∩ IS3) D.S1( I S2∪ IS3)

( )

2.一个与球心距离为1的平面截球所得的圆面面积为,则球的表面积为

A.82

B.8

2

2

C.42 D.4

3.已知直线l过点(-2,0),当直线l与圆xy2x有两个交点时,其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 )

11

C.(2,2) D.(,)

8844

4.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BCF均

为正三角形,EF//AB,EF=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

A.(22,22) B.(2,2)

A.

2 3

B.

3

大毛毛虫★倾情搜集★精品资料{2005高考作文安徽卷}.

C.

4 3

D.

3 2

x22

5.已知双曲线2y1(a0)的一条准线与抛物线y26x的准线重合,则该双曲线

a

的离心率为

A.

B.{2005高考作文安徽卷}.

( )

23 2

C.

2

D.

23

3

( )

1cos2x8sin2x

6.当0x时,函数f(x)的最小值为

2sin2x

A.2

B.23

C.4

D.4

7.设b0,二次函数yax2bxa21的图象下列之一:

则a的值为 A.1

C.

{2005高考作文安徽卷}.

B.-1 D.

( )

15

21 2

8.设0a1,函数f(x)loga(a2x2ax2),则使f(x)0的x取值范围是( )

A.(,0) C.(,loga3)

B.(0,) D.(loga3,)

( )

yx1,9.在坐标平面上,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y3|x|1

A.2

B.

3 2

C.

32

2

D.2

10.在ABC中,已知tan

②0sinAsinB中

正确的是

AB

sinC,给出以下四个论断:①tanAcotB1 2

2 ③sin2Acos2B1 ④cos2Acos2Bsin2C其

大毛毛虫★倾情搜集★精品资料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11.过三棱柱任意两个顶点的直线共15条,其中异面直线有 A.18对 B.24对 C.30对 12.复数

D.②③

D.36对

( )

2i312i

( )

A.i B.i C.22i D.22i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共10小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若正整数m满足10m1251210m,则m________.(lg20.3010) 14.(2x

1x

)9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用数字作答)

15.△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OHm(OAOBOC),则实数m= .

16.在正方体ABCD—A′B′C′D′中,过对角线BD′的一个平面交AA′于E,交CC′

于F,则

①四边形BFD′E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②四边形BFD′E有可能是正方形.

③四边形BFD′E在底面ABCD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 ④平面BFD′E有可能垂直于平面BB′D.

以上结论正确的为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f(x)sin(2)(0),y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直线x (Ⅰ)求;

(Ⅱ)求函数yf(x)的单调增区间;

(Ⅲ)证明直线5x2yc0与函数yf(x)的图象不相切.

大毛毛虫★倾情搜集★精品资料

8

.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DC,∠DAB=90°,PA⊥底面 ABCD,且PA=AD=DE=

1

AB=1,M是PB的中点. 2

(1)证明:面PAD⊥面PCD; (2)求AC与PB所成的角;

(3)求面AMC与面BM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19.(本小题满分12分)

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前n项和Sn>0(n=1,2,…)

(1)求q的取值范围; (2)设bnan2

大毛毛虫★倾情搜集★精品资料

3

an1,记{bn}的前n项和为Tn,试比较Sn和Tn的大小. 2

20.(本小题满分12分) 9粒种子分种在3个坑内,每坑3粒,每粒种子发芽的概率为0.5,若一个坑内至少有1粒种子发芽,则这个坑不需要补种,若一个坑里的种子都没发芽,则这个坑需要补种,假定每个坑至多补种一次,每补种1个坑需10元,用表示补种费用,写出的分布列并求的数学期望.(精确到0.01)

大毛毛虫★倾情搜集★精品资料

2005高考作文安徽卷篇四

2005年高考安徽省英语试题及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英 语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1至13页。第二卷14

至17页.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005高考作文安徽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

A.£19.15.

答案是B.

1.How much will the woman pay if she buys two skirts ?

A.$18. B.$19. C.$20. B.£9.15. C.£9.18.{2005高考作文安徽卷}.

2.What will the speakers discuss ?

A.A report . B.A computer . C.A report on computer .

3.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

A.A child . B.A room . C.A present .

4.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conversation ?

A.The woman does not get along well with the man . B.The woman does not get along well with here roommate . C.The man will talk with the woman’s roommate .

5.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now ?

A.On the first floor . B.On the fourth floor . C.On the fifth floor.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at was the woman doing before she went home ?

A.Typing a report . B.Rewriting a report . C.Reviewing a report .

7.Where did the woman have her dinner ?

A.In a restaurant . B.In her office . C.At home .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Why does the man feel surprised ?

A.The woman has found a new job . B.The woman doesn’t feel like leaving . C.The woman disagrees with him .

9.What does the woman say abut her department ?

A.thee is a lack of trust . B.There are serious problems . C.There is too much pressure .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

A.Popular sports events . B.TV programs people like best . C.Things people do after work .

11.How did the woman do the research ?

A.She talked to people . B.She sent letters to people . C.She collected information from newspapers .

12.What do most people do in their spare time ?

A.Go to movies . B.Read books . C.Watch TV.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

A.At the airport . B.In a restaurant . C.On the street .

14.Why does the woman like San Francisco ?

A.It has less traffic . B.It has the best food and music C.People there are friendlier .

15.Where does the woman come from ?

A.Pennsylvania . B.San Francisco . C.China .

16.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an’s English ?

A.Excellent . B.Acceptable . C.Strange .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woman’s family ?

A.Three . B.Four . C.Five .

18.What did the children think about having dinner together at home ?

A.They thought it was funny . B.They disliked the idea at first . C.They preferred eating with friends .

19.How often did the family finally decide to have meals together ?

A.Every Sunday . B.Twice a week . C.Three times a week .

20.Who finally set the time for these family dinners ?

A.The children . B.The father . C.The woman speaker . 第二部分: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I don’t think we’ve You’re taking me for ______.

上一篇:200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下一篇:2001高考作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