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自我评价 发布时间:2018-11-23 点击:

乘势而上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011.12.15 乘势而上 借势而进 政府工作报告

凝神聚力 乘势而上

为全面建设文明富强的新房寺而奋斗

--在房寺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房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高锐

(2011年12月23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房寺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一、客观评价上一届政府工作,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五年来,本届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全省重点镇、德州第一镇、禹城次中心”为目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开创了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社会政治安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科学发展局面。先后被授予“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国家级生态镇”;山东省 “安全文明镇”、“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德州市经济强乡镇”等荣誉称号。2011年全镇实现财税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45%,是2006年全年的7倍;社会固定投入完成25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2亿元,社会公益事业投入13亿元,同比增长40% 、45%和42%。这一时期,成为房寺镇发展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小城乡变化最大,社会进步最明显,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本届班子的团结实干;得益于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得益于我们始终保持了唯旗誓夺、勇争一流的实干精神。下面,我报告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重点项目,壮大经济实力,财源建设开创新水平。 2011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家,比2006年增加21家。

全镇已培育形成生物产业、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能源发电、新型建材五大特色产业集群。通裕重工2010年4月成功上市;以通裕重工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目前,全镇拥有税收过亿元的企业1家,过5000万元的1家,过500万元的3家。2010年财税收入完成2.1亿元,成为德州市唯一一个财政收入过2亿元的乡镇。提前2年完成了 “十一五”工作目标。

(二)狠抓招商引资,再造发展优势,产业群体达到新规模。 五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用重大项目构筑发展支撑,扭住目标不动摇,加快发展不松劲。全镇累计引进实施的重点工业项目达42个,总投资75亿元。其中投资过5亿元的项目有8个,分别是:“3万吨大型铸件”、“mw风电主轴”、“10兆瓦光伏发电”、通裕集团大型铸件、核电装备大型铸锻件、兆瓦级风电主轴,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6个,分别是:福泉钢铁、虾青素乳油、香港诺梵制药、大唐光伏发电、济南振华锻造、滨州曲轴,这些大项目、好项目为房寺镇的大步跨越积蓄了后劲。

(三)狠抓基础建设,提升城镇品位,城乡环境实现大改观。 我们把拉长城镇建设短腿作为关键,把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攻阵地,按照“大框架、大文化、大绿化、大空间”的思路,积极打造区域中心城镇。先后完成316省道镇区段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人行道硬化铺装工程。2010年7月,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突破房寺”战略后,我们积极抢抓发展新机遇,实施了小城镇“三路、一广场、一中心、一改貌”六大基础工程;今年又突出块状发展、片区模式,全力实施了引黄桥头标志性观赏绿地,镇东社区公园建设,工业路、文化街道路建设,政府前街东段道路建设,房寺大道道路建设,政府前街西段、商贸路北段的路面罩油工程,房寺社区二期建设等工程。2011年,镇级财政投入180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5亿元大搞小城镇建设。

(四)狠抓民生事业,统筹社会全局,群众幸福指数获得大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民生项目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先后完成了“自来水村村通”、“宽带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2009年全国先行试点推行了“新农保”,农民也有了“退休工资”。另外,我们根据群众所期所盼,还重点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主要是投资5000万元的房寺社区5栋多层住宅楼,120户目前已经入住,2期4万平米即将完工;投资500万元建设了2500平方米的省级规范化幼儿园;投资1.1亿元进行了省级规范化中学扩建;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联体别墅的邢店社区;目前,邢店社区配套工程和二期300户即将完工;省国土厅投资1.5亿元的“5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总面积1000亩、投资6000万元的绿城精品花卉苗木基地,总面积1000亩、投资4400万元的绿康精品农业示范园,投资500万元的邢店花卉产业基地,先后完成建设并实现效益,现代农业体系得以快速发展。

(五)狠抓政府自身建设,提升驾驭水平,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不断加强班子建设,落实班子成员岗位目标责任、包信访积案、包企业项目制度。定期沉到基层调查研究,不断加强政治、经济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出台了机关干部管理规定,实现刚性目标评价政绩,凭政绩大小使用干部,广大机关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提高。使广大干部服务水平上有了新提高,精神面貌有了新气象,在奉献社会上有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这些成就的取得,凝聚了全体党员的智慧,沁透了全镇人民的心血。在此,我代表本届政府向为房寺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全镇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房寺镇建设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确立今后的奋斗目标及主要任务,全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成绩只说明过去,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体现在大上工业和项目建设上,我们投资过5亿元的大项目依旧不多;体现在招商引资上,我们的项目盘子依旧不大;体现在干部群众思想上,还存在着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落后心态。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今后全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昂“提速增效,唯旗誓夺”的主旋律,紧紧把握“禹城领先、德州率先、山东争先”的主基调,着力构建“繁荣发达的富强房寺、风正气顺的和谐房寺、亮点纷呈的知名房寺、活力迸发的魅力房寺”,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到2016年,实现如下目标:

——全镇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50%;

——工业利税实现20亿元,年均增长55%;

——城镇建成区达到4平方公里;

——镇驻地达到4万人口;

——全镇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40%;{乘势而上政府工作报告}.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年均增长12%;

根据以上总体要求,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培植一批支撑全局的骨干企业、优势产业和知名品牌。牢固树立工业首位意识,坚定不移的走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路子,使全镇尽快呈现工业总量迅速扩张,骨干企业竞相崛起,产业特色十分明显,工业效

益连年攀升的可喜局面。一是突出项目投入,确保工业总量迅速膨胀。重点实施好现有投资过亿元工业项目,切实抓好银企对接、和企业的挂大靠强工作,确保每年工业投入不低于15亿元,每年并以30%以上的比例递增。二是突出培强骨干,确保财源支柱竞相崛起。强化项目服务班子,确保通裕重工和福泉钢铁每年的工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均实现大幅度增长。并重点培植大口径球墨铸铁管模、大型数控机床、低聚麦芽糖醇等知名品牌。三是突出循环经济,确保产业特色更加明显。坚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扶持循环经济和推行清洁能源生产。重点抓好通裕重工与创新园“新工艺炼钢”产业链的扶持,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共赢。到“十二五”末,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能源发电、新型建材行业的销售收入达180亿元,利税过20亿元。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强力推动经济的超常跨越。实践已经证明,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是实现经济超常跨越的总引擎,我们必须牢牢地抓在手上。一是举力招商引资,广借发展外力。下一步,我们要全民总动员,全力大招商。将组建两只招商队伍,钻天入地大抓招商引资,“十二五”期间,争取引进过10亿元大项目5个,过5亿元的10个,投资5000万以上的30个。二是全力发展中小项目,激活发展内力。规划建设机械制造产业区,按照园区化发展、集约式扩张的思路,加快工业区改造升级,完善其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提高承载力和吸引力。扶植区内企业规模扩张、加速裂变。确保镇区东部工业区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见成效。

(三)坚定不移地抓好“三农”工作,努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建设农村新社区。以省国土厅投资1.5亿元的“5万亩土地整理项目”为载体,“十二五”期间建设好房寺社区、邢店社区、陈寨社区、崔李社区等10个农村

乘势而上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乘势而上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2月14日在合江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 长 张季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合江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令人难忘的五年,也是经受严峻考验、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奋力实施“工业强县、物流活县、旅游兴县”核心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2011年,全县预 — 1 —

计实现生产总值106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2.7%;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31.8∶32.7∶35.5调整为23.6∶42.7:3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亿元,是2006年的4倍,年均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是2006年的5倍,年均增长41.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1元,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6547元,年均增长13%。

——过去五年,园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按照“科学负债、适度负债”的理念,筹资8.3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五大“园中园”稳步推进。园区建成区面积达5.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93家,完成投资100亿元,被列为全省“1525”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天华公司投资11亿元的γ—丁内脂、锅炉节能技改项目,尚禾化工3万吨醇酸树脂、1.5万吨苯丙乳液、6000吨脂肪酸项目,柯迪尔家私、议中管业、裕吉汽配等一批工业项目投产达效,预计今年园区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占地200亩、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主体完成,重庆中小企业创业园初具规模。佛荫·大桥、九支·车辋、虎头状元桥、榕山金桂等乡镇工业小区竞相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2家,今年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亿元。通过五年的努力,临港工业园区从一纸规划、一张蓝图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正在成为川渝黔结合部发展前景最好、最具吸引力的园区之一。

——过去五年,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始终把招商引资作 — 2 —

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化招商环境,推行全民招商,实行重奖重惩,招商引资已成为全县上下的自觉行动。紧紧抓住重庆及沿海产业转移机遇,设立重庆、浙江招商办事处,强力推进驻点招商、飞地招商、以商招商,进一步提高投资总额、投资强度、税收回报等准入条件,不断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的热潮。成功引进广东金田纸业总投资27亿元、年产120万吨再生纸项目,全球树脂产业前三强—江苏三木集团涂料化工项目,以及和慧纺织、美帆铝业等一批投资上亿元的工业项目。全县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212.4亿元,2010年在全市考核中名列第一。通过五年的努力,招商引资开始由重数量向重质量、由引资向选资转变,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过去五年,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做强特色产业、共建美好家园”这一主题,按照集中成片推进原则,在三江省级示范片成片定植荔枝5.4万亩、真龙柚8020亩,种植林下蔬菜

5.66万亩;新改建山坪塘202口、渠系100公里;新建公路293公里、硬化153公里;高标准规划建设村民聚居点17个。获得2010年全市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和产业发展一等奖,合江镇龙潭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顺利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成为省市示范片建设样板。九支、二里市级示范片当年任务超额完成。在示范片带动下,全县种植荔枝13.2万亩,真龙柚3.5万亩,优质竹60万亩,新建聚居点40个。通乡公路全面硬化,建成通村公路1340公里,实现公路村村通,村通水泥路率达63%。获得全 — 3 —

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典型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等称号,合江荔枝入选北京奥运并获“中华名果”称号,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五年的努力,以荔枝为第一品牌的特色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农业产业逐步实现由分散发展到成片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

——过去五年,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建设和管理力度,实施了一批事关合江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宜泸渝高速公路完成路基工程的80%,波司登大桥正在进行拱肋吊装,康博大桥进入主梁施工阶段,成自泸赤高速公路进展顺利。合江—先市沿江路、赤水河大桥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全面完成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进度任务,总投资8亿元、惠及9个乡镇的锁口水库开工建设。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在16个乡镇实施土地“双挂钩”项目,新增城镇建设用地3355亩。投资3.2亿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0个。五年累计收储土地1.5万亩。Φ720、Φ159天然气管道迁建工程完工。成功创建省级金融生态示范县,全县贷款余额达44.5亿元。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新增均衡性转移支付

1.7亿元。通过五年的努力,合江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要素制约进一步缓解,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过去五年,城乡面貌取得巨大变化。按照“拉伸骨架、提升品质”的思路,加快推进城镇建设。突出规划引领,编制县城西 — 4 —

扩、马街组团控制性详规和县域新村规划。县城滨江路上延工程完成防洪堤建设,荔城迎宾大道开工建设,五星级宾馆、地下商城等一批高档次的城市功能建设项目基本建成,川源第一城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恒利国际新城等一批高品位的住宅小区项目投入使用,县城新增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达7平方公里。九支、先市、白鹿等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38.2%。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狠抓“五乱”整治,彻底扭转了城乡环境脏乱差局面,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县城。实施以“五化”为重点的风貌塑造,完成县城35条街道“白加黑”、32条街道406幢临街建筑风貌包装,改造人行道15万平方米、农贸市场6个,添置完善市政环卫设施,全面升级县城主要街道绿化和光亮景观工程,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创建为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农村环境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通过五年的努力,县城规模不断扩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合江对外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过去五年,物流旅游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按照“放活严管、整合重组、做大做强”的思路,成立港口物流发展服务中心,引导煤炭经营企业整合重组,培育3A物流企业3家,成功签约总投资3.5亿元的煤炭物流交易中心项目。五年累计煤炭经营量达1750万吨,上缴税金3.8亿元。把旅游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标准编制福宝古镇—玉兰山景区控制性详规、尧坝—法王寺景区规划、妃子笑荔枝源旅游区规划。采取BT方式,投资3.65亿元建设白鹿—玉兰山佛宝旅游快速通道。成功签约总投资20亿元 — 5 —

乘势而上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2月31日在嘉峪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市长 柳 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2012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型跨越、争先进位的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迎难而上,努力进取,圆满完成了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8亿元,增长24.3%(同口径现价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0亿元,增长20%;地区性财政收入36.7亿元,增长12.7%;市级财政收入15.1亿元,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增长4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70元,增长1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980元,增长18.1%。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酒钢(集团)公司嘉酒风电基地载能特色铝合金节能技术改造项目2×45万吨电解铝、不锈钢冷轧二期、2×350兆瓦自备电厂项目开工建设,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28位。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嘉西百万千瓦光伏产业园获批装机容量663兆瓦,已建成和在建334兆瓦。甘肃广银一期45万吨铝制品深加工、索通公司一期25万吨预焙阳极、大友公司一期4万吨优质碳黑等项目顺利投产。甘肃嘉峪关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全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80亿元,首次跨入全省百亿元开发区行列。加大政银企项目融资对接力度,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预计达到290亿元,增长26.6%。

会展经济快速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及系列活动、第八届国际铁人三项赛、第四届国际航空滑翔节、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五届甘肃省文博会、首届国际短片电影展等一批重大节会活动,促进了文化、旅游、体育、商贸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有力提升了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组建了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华孔雀苑获评国家3A级景区,评定31家星级农家乐,成功入围全国第二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东方百盛购物中心、新河西商贸城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酒钢新世纪广场启

动招商运营。全市旅游人数突破280万人次,增长27%;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达到16.1亿元,增长33%;全市文化产业完成投资3.7亿元,增长5倍,实现增加值2.3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6亿元,增长25.4%。

{乘势而上政府工作报告}.

人居环境继续改善。坚持新城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并重,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群众生活更加舒适便捷。新区道路、供热、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讨赖河生态环境治理三、四期工程全部完成,“两湖一河”园林景观、龙王滩湿地公园建设进展顺利,新增水面23.6万平方米。完成了关城景区周边、嘉酒城际一级公路两侧等六项重点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316.8万平方米。实施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造了昌盛、友谊等6个居民小区和兰新东路、阳关路等11条城市道路。狠抓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相继完成了农村土地整理、环境连片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建设、镇村文化室改造等项目。新建集中连片日光温室145座、移动式钢架大棚200座,支持养殖小区建设13个。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文殊戈壁日光温室基地等农业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新成立专业合作社40个,农业产销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扶持农村居民创业致富,由政府贴息500万元,发

{乘势而上政府工作报告}.

放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4856万元。“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农村居民办实事400多件,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发展。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坚持科教兴市,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9项,省级科技项目11项,市级科技项目87项,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日益增强。“两基”攻坚任务全面落实,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基层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文化强市战略深入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工程进展顺利,组建了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研究会,书香雄关、唱响雄关等“十个雄关”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新华、胜利等4个社区体育健身中心顺利建成。全面推行了公交公营改革,收购两家民营公司公交车91辆,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5辆,为市民创造了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乘车环境。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工商、质监、税务、粮食、供销、电力、邮政、通信、人防、统计、档案、地方志、气象、地震、防灾减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科普、国防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老龄、慈善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认真落实就业政策,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2.7%以内。不断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农民工权益得到切实保护。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解决了6388名“五七工”、“家属工”养老保障历史遗留问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98.4%,工伤保险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展开。大幅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低保标准高出全省指导线40.4%,五保供养标准高出2倍,保障水平全省最高。

在全面完成省政府14件实事的基础上,市政府承诺的10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1)建成了10个“农超对接”平价店和15个市场物价监测点,建立了价格监测预警和市级生猪、蔬菜储备制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2)建成了150套、7500平方米的廉租住房;(3)市一中、市六中D级危房拆除重建顺利推进,市一幼、市二幼拆除重建和市五幼、市六幼、三镇中心幼儿园新建项目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4)改造旧城区给排水、供热等管网30.5公里,对昌盛、友谊、兰新、雍和、五一、祁连等6个居民小区进行了美化、绿化、亮化改造;(5)为所有农村居民点安装太阳能路灯2200盏,实施了5个污水处理和1个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项目,

乘势而上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东源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丁传恭

(2012年2月1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东源镇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回顾“十一五”

十五届人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镇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镇党委“三镇”发展战略要求,统筹协调发展,全力推进东源经济社会建设,出色完成了第十五届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东源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过去的五年,是东源工农业经济大幅提升的五年

过去五年,是我镇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全镇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201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0.66亿元,比2006年的4.2亿元增加了6.46亿元,增长153.8%,年平均增长20.4%。全镇经济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十一五”末,全镇工业企业已达6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家,工业对财税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功能逐步增强,已基本形成以项山公为主阵地,十一都源为主线,“一轴多点”的阀门工业带

状分布格局。201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10.21亿元,比2006年增加6.34亿元,增长163.8%。农业经济稳步提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探索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全镇农户增收致富。201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4515万元,比2006年增加1179万元,增长35.3%。

——过去的五年,是东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飞跃的五年 五年来,累计投入近2亿元,建成交通、水利、文教卫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镇域交通框架进一步优化。完成红光至东源段拓宽改造、东山隧道、项村大桥、上叶大桥等项目,建成周济、油山、西溪、驮龙等村康庄路,东源至后降康庄路已完成工程量的90%,基本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康庄路的目标。水利防洪设施不断完善。全面完成镇区防洪堤、武陵拦水堰等工程,有序推进平桥河道整治、年底垟防洪堤工程,完成五星拦水堰项目前期。文教卫生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中小学校舍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镇卫生院大楼、镇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基本完成章乃器广场、镇中心幼儿园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镇区基础设施取得较大改善。镇区防洪堤景观工程全面完成,镇四级客货运中心、镇区给排水工程建设进入扫尾阶段,农村广播电视、安全饮用水、电力通讯等条件持续改善。农村整体面貌明显改善。“美丽村居”建设扎实推进。示范村整治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实施危旧房改造3年以来,累计完成修理1035户、拆建398户,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过去的五年,是东源社会事业进一步推进的五年 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主的理念,切实解决好关系民生的迫切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显著改善。2011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10元,比2006年增加了4281元,增长124.8%,年均增长17.6%。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教育强镇复查。文体事业更加繁荣,成功创建省级体育强镇。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计生基层基础进一步巩固,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并顺利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人民武装、共青团、妇联、民政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移民工作取得新成果。积极争取帮扶项目,安臵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落实移民扶持政策,移民致富能力不断增强。妥善处臵移民尾留问题,安臵地实现和谐稳定。平安综治稳步提高。“平安东源”建设扎实推进,重点时段、节庆期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行“12345”信访工作制和领导包案、接访制度,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狠抓责任监管,安全生产指标实现零增长。成功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顺利通过“十小”行业规范验收。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动植物防疫等工作继续加强,社会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

——过去的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自觉接受镇人大依法监督和社会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坚持重大决策、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集体决议,

建立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科学决策能力不断提高。开展“作风建设”活动,推行“驻村联心”制度,干部作风明显改善。健全反腐预防体系,强化行政监督,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乘势而上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和各位代表监督与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东源镇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东源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镇发展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更加突出;农业综合效益不高,新农村建设基础还很薄弱,农民持续增收任务艰巨;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集镇管理相对滞后;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深刻分析原因,找准破解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始终坚持跨越发展不动摇,确保各项工作能够立足现有基础乘势而上。 今后五年,我们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建设幸福东源”跨越新目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让全镇人民的劳动和生活更为体面、更有尊严、更加幸福。主要奋斗目标是:力争农村经济总收

入达到17亿元,年均增长20.2%;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2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万元,年均增幅8%;计划生育、民政救济、民主法制、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移民后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今后五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镇党委“一个目标、两个着力、三区建设、四大项目、五项统筹”的工作新思路,全面实现我镇“十二五”期间各项任务目标。

(一)坚持围绕中心,努力实现一个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环保节能作为产业发展前提,山区村与平原村共同富裕作为努力方向,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同步推进作为根本要求,努力实现建设“幸福东源”新目标。{乘势而上政府工作报告}.

(二)坚持立足镇情,重点突出两个着力。认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全面加快园区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打造浙江阀门重镇。全面落实镇区总体规划,提高集镇管理水平,着力推进新型集镇建设。

(三)坚持因地制宜,同步推进三区建设。结合各区域实际与特点,因地制宜谋发展。继续加大项目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把东源区块打造成优美宜居的居住区。致力于提升园区竞争力,加快企业集聚发展,把红光区块打造成以阀门精加工为主的经济区。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把平桥区块打造成山区致富的先行区。

(四)坚持团结协作,着力抓好四大项目。继续依托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着力抓好“一路一水一馆一中心”四大项目建设。“一路”即抓好一级公路过境我镇,争取左岸公路立项,再上一批交通项目。“一水”即争取东源拦水堰、项村和项山公工业区防洪堤等项目上马,再上一批水利项目。“一馆”,即争取章乃器广场、章乃器纪念馆等一批名人场

乘势而上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2015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乘势而上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8日在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 苏树林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支持福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福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亲临福建考察指导,殷切希望我们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中央作出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各部位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福建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取得新成效。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24055.76亿元,增长9.9%;公共财政总收入3828亿元、增长11.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362.29亿元、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449.48亿元,增长18.8%;外贸出口1134.6亿美元,增长6.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1.1亿美元,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2元,增长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增长10.9%;城镇登记失业率3.47%;人口自然增长率

7.5‰;年度节能减排任务预计可以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及时出台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稳定内外贸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74%,企业直接融资1404.45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注重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六项提升工程”,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4%,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85亿元,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8公里、港口吞吐能力4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340万千瓦,电网电压提升至特高压等级。注重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合力布局建设大市场,搭建供需平台,促进闽货销售,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和新型消费业态,信息消费增长19%,旅游总收入增长18.4%。

(二)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突出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7家,预计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16个,其中千亿以上10个。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量突破万亿元,增长11.9%,建筑业总产值突破6600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3%,金融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6%。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3.6%,远洋渔业产值居全国第2位。突出抓创新、抓技改、抓转化,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

技改投资增长29.5%,“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7位。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推进“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高新技术企业14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8家,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6.5%。“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北斗位置服务平台、大数据产业重点园区等加快推进。第十二届“6·18”对接合同项目5273个、总投资1173亿元,“6·18”虚拟研究院和海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

(三)城乡统筹力度加大。全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粮食总产量667万吨。实施千个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新增设施农业29.88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7.3%。428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预计年销售总收入增长13.8%,带动372万户农民增收,新登记农民合作社4000家。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新增耕地11.9万亩。41个县市区纳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加快发展,第四轮整村扶贫开发有序推进,“造福工程”改造危房5万户,农村263.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超过20万人实现减贫。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解决“人进城、建好城、管好城”问题。总结推广晋江城镇化经验,出台实施促进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不同层次不同主题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小城镇改革建设取得新进展。户口迁移政策进一步放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城镇化率提高到61.8%。市政设施“五千工程”完成年度任务, “点线面”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两违”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四)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十大领域44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省级政府行政权力清单、行政审批目录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公布运行,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加快建设。省级机关与所属企业及经营性资产、所办院校、干训机构脱钩工作基本完成。福建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运作。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起步早、力度大,新登记企业数增长71.1%。组建厦钨稀土集团,汽车、钢铁、船舶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取得突破。推出122个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实施PPP试点项目32个,民间投资增长23.3%,民营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7.2%。开展省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我省成为国家医改试点省份,所有县(市)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有序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增长31.5%。

(五)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东盟贸易额增长3.3%,对东盟投资增长93.7%。中央同意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三个一”通关模式全覆盖,创新贸易方式,培育出口品牌,外贸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推进外商投资便利化,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1个,新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50个,其中亿美元以上项目47个、增长56.7%。省级权限的境外投资项目审批全部改为备案制,核准备案对外投资额增长3倍。“双延伸”政策范围扩大,利用港澳资金增长8.3%。侨务、外事工作在创新中拓展。闽台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果,闽台贸易额124.4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1.9亿美元,台湾地区银行在闽设立分行实现零的突破,经福建口岸进出的两岸人员达261万人次,第六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平潭综合实验区封关运作,国务院赋予的28项优惠政策全面实施,对台小额交易市场开业,台湾创业园投入运营。{乘势而上政府工作报告}.

(六)生态建设持续推进。以建设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持续加大生态省建设力度,地表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实施重点减排工程,深化重点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加强主要江河源头和重要水源涵养区保护,深化重点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加强主要江河源头和重要水源涵养区保护,深化“六江两溪”水环境综合整治,实行流域保护“河长制”,12条主要河流水域功能达标率为98.1%。全年植树造林163.9万亩,其中“四绿”工程完成68.8万亩。以小流域、坡耕地、崩岗为重点,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疗了256万亩。

(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6.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4万人。城乡居民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转移衔接,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增加到2053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提高到7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以上,医疗救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惠及88.61万人,农村低保省定标准提高到家庭年人均收入2100元。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12.86万套、基本建成12.13万套,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新增中小学学位7.3万个,新增公办幼儿园108所、学位3.3万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9.8%,建设省级高职示范专业5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5个。新增医疗机构床位8630张,薄弱学科建设得到加强,“单独两孩”政策审批发证30119本。文化惠民工程有效实施,6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丝海梦寻》展演获得成功。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第十五届省运动会成功举办,我省运动员创造了历届亚运会的最好成绩。妇女儿童和老龄工作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和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全面推行和谐征迁,强化信访积案化解和依法信访,开展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有效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援藏援疆援宁工作持续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双拥”工作持续深入,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

(八)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完成超标办公用房清理工作,“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2.5%,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减少8.8%、下发的文件减少3.14%。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全年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838件、省政协提案945件,办结率均为100%。全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0件,制定省政府规章17件,全面清理现行的省政府规范性文件。政府与法院、工会互动联系机制不断完善。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开展权力运行网上公开试点。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省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及驻闽机构、驻闽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关心支持福建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龙头企业不多,带动力不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二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融资难、融

资贵、用工短缺等问题突出;三是水、大气、土壤等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四是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五是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领域还存在不少隐患;六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法治政府建设有待加快,一些工作人员存在精神懈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扎实做好2015年工作

做好今年的工作,要正确理解中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研判,既要看到发展阶段转换带来的新挑战,更要看到新常态孕育的新机遇,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新福建的要求贯穿于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紧紧抓住我省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和内在潜力,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确保“十二五”圆满收官,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为实现福建发展新目标迈出更大步伐。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部署,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创新驱动,做大产业龙头,加强民生保障,力求好中求快,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外贸出口增长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增长9.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节能减排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落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实行“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分级管理、分类推进,实现“十二五”规划项目全部开工,一批“十三五”规划项目提前实施,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490个、完成年度投资3500亿元。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和动态管理,深化“三维”项目对接。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努力打造阳光工程、优质工程。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开通合福、赣龙铁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1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加快新一轮机场建设,建成三明沙县机场。完善“两集两散两液”布局,新增港口吞吐能力2000万吨。抓好能源项目建设,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以上。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水利项目。

加强要素支撑保障。落实项目用地、用林、用海、减排总量、火工油品。建立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争取各银行总行加大信贷规模倾斜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积极拓展债券融资。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基金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积极推广运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和谐征迁,努力变安置为安居。

(二)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做大做强

推动工业扩量提质。实施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等政策,加强工业运行定向调控。把“两化”融合作为打造升级版产业的重要抓手,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抓好500个项目。深入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和引进力度,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抓好产业链建设工程。大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推进“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加强新能源车汽车开发和推广应用,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朝阳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推广“手拉手”活动,拓展闽货品牌分销渠道。

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深化“数字福建”建设,出台系统措施扶持互联网经济发展,加快在若干领域取得突破:一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闽货网上专业市场、行业垂直电商平台,支持电商企业向农村延伸业务,促进快递等配套产业发展。二是扶持发展物联网产业,加快在交通、环保、安全、旅游、市政等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三是支持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推动持牌金融机构及社会经济组织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和众筹平台。四是推进发展面向市场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信息安全服务,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消费,建设智慧城市。

促进服务业大发展。深入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区建设,加快落实鼓励类服务用电、用水与工业同价,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范围,深化产业融资,细化专业分工,推广应用“正统网”,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金融、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与实体经济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着力把金融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性产业,支持在闽金融机构发展,推动设立民营银行,力争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积极稳妥发展财务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和融资租赁公司,切实防范金融危险。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拓展旅游、商贸、养老健康家政、教育文体、物业服务等产业。特别要着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引进旅游产业龙头,实施景区提升和旅游线路整合工程,推进旅游“全域化”,打响“清新福建”品牌。

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促进海洋工程装备、邮轮游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强渔港建设,加快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建设一批远洋渔业生产,冷藏和精深加工基地。推进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平潭海岛研究中心建设,提升海洋科技支撑能力。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推动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支持以企业为主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项目,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合理配置科技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公共科技活动,加快建设提升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

乘势而上政府工作报告篇六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20日在尉氏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县长范付中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一、2010年政府工作回顾2010年,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监督支持下,同全县人民一道,高扬“科学发展”主旋律,团结拼搏,务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保持了全县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83.8亿元,增长12.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9365万元,增长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1亿元,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8亿元,增长20%;金融机构各类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1.2亿元、40.3亿元,分别增长20.3%、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61元,增长7.9%;全社会用电量达5.8亿千瓦时,增长11.7%。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质量兴县战略深入推进,“耐驰”牌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全市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扎实推进银企合作,加快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新增贷款7.29亿元,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缓解。全县规

1

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75.2亿元,增长22.7%。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大力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积极承接发达地区链式和集群式产业转移,深入开展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内资22.6亿元,外商实际投资760万美元,对外贸易出口总额857万美元。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健全了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制度,切实提高了项目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全县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各类重点建设项目127个,完成投资55亿元。产业链条有效延长。以河南福甬服装工业城项目建设为标志,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雏鹰农牧、天源面业、旭梅香精、阿凡达精工家具等相关项目的拉动下,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规模进一步壮大;在金久龙科技园项目的支撑下,橡胶制造产业将有质的飞跃;随着腾龙皮具项目的实施,皮革制品产业实现了皮革初加工向皮制品制造的迅速转变;随着创和钼业和伟达金属集团铜合金等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金属材料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随着申福电子、富士康配套项目的相继落地开工,现代电子产业将有新的突破。集聚效应明显增强。按照省委、省政府“四集一转”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标准化厂房、道路、管网、强弱电线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年新增入驻项目32个。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全省最具投资潜力产2

业集聚区、河南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市建设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三规合一”。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相继完成了自由路南北段、滨河西路南段、福园路西段、光明路中段等一批道路和配套工程。高标准完成了建设路、健康路等路段绿化工程。加快推进乡镇集贸市场升级改造。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把整治市容市貌、规

上一篇:五年级心儿怦怦跳作文
下一篇:五年级上册同步作文习作7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