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谚语对比

来源:领导口才 发布时间:2019-01-01 点击:

中俄谚语对比篇一

俄罗斯有一句古老的谚语

俄罗斯有一句古老的谚语:“邻不可选”。但是历史证明,这句话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前苏联的领导人总是谋略以自己的喜好影响周边的邻国,在这些邻国中,有些国家直接成为了“苏维埃联盟”的一部分,有些则在意识形态及经济上完全信赖于苏联,有些则与之反目成仇。 总起来说,中俄两国关系一直能建立在“友好邻邦”的基础上,因为两国间边界线之长是世界上任何其他两国所无法比拟的。

最近一段时期,两国总是能在国家利益上找到共同语言;但是在有些时候,两国的观点却截然不同。

本文试图分析中俄两国的双边关系发展现状,并展望两国“和平共处”的发展前景。

往事回首

中国人有一非常有趣的传统便是以数字来描述所见到的各种现象。对于中俄关系,中国总结为“二热二冷”:“热”指的是两国领导人间的政治联系和协议,“冷”则指的是两国间的经济往来及民众关系。

1989年,俄罗斯人的外交“改革”有一个成功的开始,那便是中俄关系的由阴转睛。两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敌对后,同时做出决定,将两国关系正常化,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所发生的一切证明了当时两国领导人的决策是非常明智的。

两党都成功地克服了双方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并建立了一个友好的贸易性的关系。在这一时期,中俄两国的领导人进行了十余次高峰会议,签署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文件,保证了双方边界的和睦,确立了双边关系发展的方向。

然而两国贸易交往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双边关系“更上一层楼”。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的领导人在中国的上海会晤并签署了第一个区域性边界关系协议——“上海五国协定”。一年之后,五国领导人再次相聚莫斯科,鉴定了又一个多边协定,表明要分别减少边界地区的军事力量。

由于这些积极的接触,中俄两国的边境纠纷得到了顺利的解决,两国都不约而同地将眼光放在了和平发展而不是武力炫耀上。至于在俄罗斯的政治日程中,中国空间占据了多么重要的地位,普京的北京之行当可以给这一问题以满意的答案

贸易发展

中俄关系正常化的又一成就便是双方贸易关系的重建,这甚至先行为政治关系的恢复。1982年4月,中俄鉴定了一个边界贸易协定,确立了地区贸易及跨国界的合作关系。在十年之后,中俄的双边贸易再创高峰,中国跃升为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国,其贸易量仅次于以易货交易方式为主的德国。1993年,中俄贸易量达到77亿美元,但遗憾的是这一高峰至今无法突破。

中俄两国在发展经贸关系上的共同努力,为两国边界地区发展区域性联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的区域性关系开始建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这极大地缓解了俄远东地区的食品需求。 各取所需

中俄两国的市场在结构及技术水平上犹如孪生。直到今天,在一些中国的工厂还有苏联制造的机器在运转,急待现代化。

地理上的接壤也为中俄两国发展地域性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国同时进行的市场改革也为外资经济成份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在俄罗斯国内,随着亚洲疆域与欧洲疆域之间的日益脱节,再加上运输费用的不断攀升,俄罗斯地方性贸易的指向再次调整,其在亚洲的周边国家成为地方贸易的新方向,中国首当其冲。

俄罗斯主要向中国出口:化学肥料、轧制钢铁、石油制品、工业材料、医疗药品、汽车、航空设备、大马力拖拉机及机械产品等。中国则主要向俄罗斯提供:服装鞋帽、食品、棉纺织品、家用电器等。“中国制造”已经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大多数老百性的生活休息相关。 发展潜力

实际上,中俄间贸易的发展潜力还远不止于此,双边贸易还是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阻力。这其中有纯经济方面的因素,但也同时受制于两国关系的阴晴圆缺。在两国现有的双边贸易中,高科技商品只能占

到很小的比重;两国的贸易更多地局限于地方性、边界性及低水平交易方式,而不是以互惠获利为出发点。

在最近一段时期内,很多试图闯进中国市场的俄罗斯商品都缺乏竞争力,中俄的地方贸易又更多地局限在易货交易上。中俄的“倒爷”们活跃异常,他们在中俄边界不断地来回穿梭,在买者与卖者两个角色间不停转换。

然而两国贸易再跨一步需要两国关系的再度开放。易货贸易的蜜月早已结束,双方谁也不再钟情于有失公平的原材料及燃料交易。 排除万难

一些没有任何国际贸易经验的俄罗斯小公司经常做不到中规中举,甚至有时会撕破协议。当然,有时他们的中国伙伴也会以牙还牙。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幼稚,再加上过分地急功近利,两国贸易并不顺畅。

困挠中俄贸易的另一难题便是交通运输。在两国的边境线上,只有两条铁路线穿梭并行,这使得两国商业协议中的30%无法得到实施,同时每天都有3000到5000车箱的货物囤积在俄罗斯的火车站,苦盼运往中国。

空前绝后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中俄的贸易额仅占到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俄罗斯也落到日本、美国、德国、韩国之后而位列中国第五贸易国。这不禁让人想起在五十年代时,中国与前苏联的贸易几乎占到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半。中俄双边贸易及经济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中俄两国激发更大的投资活力,在边境处创造更自由的经济空间,并且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联手合作。

中俄谚语对比篇二

中西方谚语对比研究

中西方谚语对比研究

【摘 要】谚语是人类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达形式

之一,是各民族文化的结晶。谚语因受到各民族生存环境、生活习

惯、语言、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而极具民族性。本文将从历史渊

源、文化差异和语言特征三方面对中西方谚语进行对比性研究,旨

{中俄谚语对比}.

在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英汉谚语的差异,以便成功地进行跨文化

交际。

【关键词】英汉谚语 语言对比 文化对比 历史

渊源 差异

一、中英谚语不同的历史渊源

(一)来源不同

宗教信仰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影响。西方谚语有许多受基督教的

影响,反映了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如give everyone

his due.(一视同仁),该谚语反映了基督教人人平等的教义。相

关的谚语例如:

1)god is where he was.(上帝无所不在。)

2)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

助的人。)

中国汉语中的谚语则受到“儒”“道”“佛”三教的影响。英国是

个岛国,四面环海,人们在长期的渔业中,创造出数以百计的英语

谚语,反映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例如:

中俄谚语对比篇三

中俄文化差异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然而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各国文化因素的了解尤为重要,了解对方民族文化,求同存异是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俄罗斯——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邻国,正与中国关系越来越密切。作为欧亚大陆上的两个大国,在长久以来就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在历史上,两国有着极其复杂的渊源。而在近些年以来,两国又不断的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合作。这个时候,研究中俄间的社会文化差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跨文化交际中中俄文化的差异。

1.国家概况

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国土面积69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俄罗斯虽然横跨欧亚大陆,其主要国土位于亚洲,但它在历史上就一直认为是个欧洲国家。而中国是亚洲国家的显著代表。政体上,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而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是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1991年8月24

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俄罗斯联邦,苏联解体。现在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89个联邦主体构成。

2宗教意识

中国虽然庙宇众多,但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宗教灭绝运动,国民中虔诚信徒的比重并不高。中国的宗教不参与政治,这在宗教意识甚重的欧洲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的宗教往往宣扬向善和普世救人,所以没有强烈的排他性或扩张意识。

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东正教所宣传的爱与宽恕的思想处处可见。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等著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满了种种宗教的哲理。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影响深远,其宗教思想已经渗透进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俄罗斯信教的人增加,宗教,特别是东正教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宗教参与政治的趋势逐渐明晰,新下水的军舰、新落成的楼房往往要举行祝圣典礼,总统就职典礼的贵宾中必有东正教大牧首和其他主要宗教领袖,这些人已经成为本国政治精英的一部分。用东正教凝聚人心、扩展俄罗斯价值观和文化影响、促进国家复兴的意图越来越强烈。

3.人际交往

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而中国人则是传统、内敛、含蓄、谦恭的。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这和中国的风俗是相同的。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有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长辈吻晚辈的面颊3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妇女之间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而男人间则只互相拥抱。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别时,拥抱亲吻。在宴会上喝了交杯酒后,男方须亲女方嘴。而对于传统的中国人而言,则基本上没有亲吻这种热情豪放的礼节。

4.言谈举止

遇见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问好,学生在考场不能用左手抽考卷。因为俄罗斯人认为每个人身边都有两个神,凶神在左善神在右,所以很忌讳伸左手去握手问好。中国人在握手问好时也用右手,但没有俄罗斯那么严格的禁忌。

5.思维方式

中俄两国国民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从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一触及中俄双边合作,往往喜欢以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指导两国在各领域的具体行动。俄罗斯人的思维习惯恰恰相反,由小及大,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在涉及两国合作的具体问题上,喜欢从本国实际利益出发,“就事论事”,而不习惯于套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决定自己的态度。

5.年龄的文化

俄罗斯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不喜欢谈论年龄。特别是女性,他们常把女人的一生分为六个阶段:婴儿、女孩、姑娘、年轻的妇女、年轻的妇女、年轻的妇女俄罗斯人常对任何暗示年龄的问题都非常敏感,甚至会引起情绪波动。稍微上了一些年纪的妇女通常会流露出困惑,甚至会略带愤怒的说:(为什么您总是强调我的年龄呢?) 在中国,“老”往往意味着经验,意味着成熟,不带有感情色彩。此外,中国人对自己的年龄并不保密,而且几乎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通用的成语来形容。如: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耳顺之年、花甲

之年、风烛残年等等。

6.个人意识

中国人自古讲究“中庸”,随和,有很强的从众心理。从积极意义上,像孟子所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但中国人往往从消极意义上从众,“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俄罗斯民众虽然强调集体主义,讲究“跟大家一样”,但总体上说,还是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不论是消费观念还是治国理念都如此。这个国家容易产生思想家,但不容易出实干家。

7数字中文化意义

数字除具有本身的数量意义外,还兼有神秘“非数字”的意义,他们被称为“圣数”或“神秘数字”。在俄罗斯人们的心中,“七”(семь)有其特殊的形象和意义。人们通常把“七”看成幸福和吉祥的数字,如成语“на седьмом небе”(如登天堂);Одного твоего слова достаточно,чтобы он почувствовал себя на седьмом небе.(只要你一句话就足使他感到如登天堂一样幸福。)俄罗斯人喜欢数字“七”,因此,在很多谚语、成语中经常可以看到“семь”(七):如:семь раз отмерь——один раз отрежь.(三思而后行);семимильными шагами(一日千里);семь пядей во лбу(非常聪明)。如果说俄罗斯人热爱数词“七”,那么中国人更热爱数词“九”。(девять)因为在汉语中,“九”与“久”谐音,所以它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吉祥之数。李白诗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也叫重霄或九重霄,指及高处。九天也指皇室,九重旧指帝王所居之处。中国人崇尚九,也偏爱九的倍数,如“十八般武艺”、“十八般兵器”、“三十六计”。汉语中以九打头的成语也不少,如:“九牛二虎”、“九关虎豹”,“九牛一毛”,“九故十亲”,“九九归一”等。

饮食文化:铺张与简约

两国的饮食文化差别极大。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菜系众多。食材种类极为丰富,毒蛇王八果子狸,无所不吃。是鲍翅宴,还是参肚席,讲究“上档次”。俄罗斯讲究实在,但求营养和可口,不论是煮土豆,还是生黄瓜,都可以上国宴。

中国人请客讲气派,俄罗斯人以家宴为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吃饭、聊天、喝酒、品茶、尝甜点,亲切而不狎昵,典雅而不冷清。

中国人膳食复杂,仅表示烹饪的动词就有上百个;俄罗斯人做饭简单,烤、煎、炸、煮,烹饪手法不出这几种。

中俄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都要面临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跨文化交流也日益广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文化差异,本着“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以诚相见”的原则,采取包容、尊重的态度而不是敌视对立的态度,尽力了解对方民族文化心理,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让我们期待中俄关系能打开一个新的篇章,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取得共同进步和繁荣!

中俄谚语对比篇四

互相对比类的谚语俗语

谚语俗语·诚实与谦逊

半瓶水晃荡,满瓶水不响。

绊人的柱,不一定高;咬人的狗,不一定叫。

饱谷穗头往下垂,瘪谷穗头朝天锥。

才能,当它和诚实结伴时创造着科学;才能,当它和虚伪结伴时产生着骗子。

诚实重于珠宝。

出格的颂扬,定是别有用心。

吹牛与说谎,两者是近亲。

纯真的灵魂中是不能容纳谎言和恐惧的。

打开天窗说亮话。

大海不嫌水多,大山不嫌树多。

大雁高飞,不是为了炫耀翅膀;英雄做事,不是为了他人赞扬。

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当认为自己白璧无瑕的时候,那么,生命之花就开始枯萎了。

对骄傲的人不要谦虚,对谦虚的人不要骄傲。

诽谤者死于诽谤,造谣者丧命流言。

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缺。

挂羊头,卖狗肉。

光辉的生命暗淡下去了,是由于自满堵塞了思想之窗。

好汉不提当年勇。

好事不瞒人,瞒人没好事。

好自夸的人没本事,有本事的人不自夸。

河水愈深,喧闹愈小。

胡琴怕断弦,英雄怕自满。

谎言是踏入欺骗道路的第一步。

假充真来终究假,虚作实来毕竟虚。

见人之过易,见己之过难。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骄傲狂妄是一座人人憎恨的朽塔,愚昧落后是知识海洋中的荒岛。

骄傲是胜利的敌人,谦虚是成功的朋友。

骄傲是愚蠢的邻居。

骄傲,是一位殷勤的“向导”,专门把无知与浅薄的人带进满足与狂妄的大门。 骄傲往往把拉长的影子,说成是自己高大的身子。

骄傲者挫折多。

骄兵必败。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空壳的麦穗,头高。

口吐甜言蜜语,难使嘴巴变甜。

流星一旦在灿烂的星空开始炫耀自己光亮的时候,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一切。

卖瓜的不会说瓜苦。

没见过太阳的地方霉气大,没见过世面的人骄气大。{中俄谚语对比}.

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莫在人前夸己功,别在背后论人非。

泥人经不住雨打,假话经不起调查。{中俄谚语对比}.

浓烈的美酒,味道是香的,但它能加速贪杯者的沉醉;野地的黄连,味道是苦的,但它能医治病患者的疾痛。

骗人骗自己,害人先害己。

谦虚者照镜子,目的是发现自己的污点;骄傲者照镜子,目的是寻求别人的赞美。 谦虚的人常思己过,骄傲的人只论人非。

浅薄的人把学问放在嘴上,渊博的人把学问放在心里。

强中还有强中手,莫在人前自夸口。

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巧欺骗不如笨诚实。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贵有自知之明。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山外青山楼外楼,前进路上无尽头。

善水者溺,善骑者堕。

水深的河寂静,博学的人谦逊。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闲话与谎话结伴同行。

小孩口里出真言。

心诚无谎言。

虚夸像纱衣,好看不遮体。

虚夸等于是穿上一件美丽但不遮体的纱衣。

虚情假意不值得感谢。

{中俄谚语对比}.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的人时时有积累,骄傲的人天天吃老本。

虚心的人事事成功,自满的人十事九空。

要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

一个诚实人的心声,能唤起一大群诚实人的共鸣。

一娇百病生,傲慢万人疏。

一枝蜡烛可以照亮毡房,一句真话可以打开人的心房。

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睁着眼睛说瞎话。

正直是人的一生之宝。{中俄谚语对比}.

直率坦白是君子,笑里藏刀是歹人。

只见别人眉毛短,不见别人头发长。

纸花能引诱翩翩起舞的蝴蝶,却不能迷惑嗅觉敏锐的蜜蜂。

忠诚的人,对人处处关心;虚伪的人,对人当面奉承。

竹要空心,人要实心。

自己越谦虚就越伟大,越骄傲就越渺小。

自私者,常道别人短;骄傲者,只见自己长。

自我标榜,等于自我诽谤。

自赞就是自轻。

嘴边挂蜜糖,肚里尖刀藏。 最会说谎的人最爱吹嘘自己。

中俄谚语对比篇五

中德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中俄谚语对比}.

中德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

卢梭说:“谚语是一个人的机智,所有人的智慧。”今日,我们在特定情境中脱口而出的惊人妙语,大多都是前辈们通过自然实践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而在实践中,与人类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动物了,从而也就产生了许多带有动物词汇的谚语。在中国如此,在德国亦是如此。但因为地域差异和历史经历不同等因素使得世界文化五彩斑斓,所以中德两国的文化差异也较大,自然在谚语的使用上也存在一些差别,此文就动物词汇对中德的谚语来进行一些比较。

一、动物词汇相同,含义相同。

谚语可以体现不同国家的人文风情,地域文化,但终究我们同为人类,有某种相同的思维方式。一些中德谚语,不仅运用的动物词汇相同,其表达的内涵也是相同的。

先以人类的好朋友——狗举例,以前它负责看家打猎,现在它依旧是受人们欢迎的家庭宠物,忠实的守护者。德国人也很喜爱犬类,因此狗的谚语在德汉两种语言里表达的内容大致相同。虽然它伸手两国人民的喜爱,但在谚语中却象征一种卑鄙狡猾和被鄙夷的特性。比如,“鸡鸣狗盗”、“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狗咬吕洞宾”等等,在德语中也有,“mitallenHundengehetzt sein”(老奸巨猾)、“Den letzten beißen die Hunde.”(狗咬走在最后的人——落后就要挨打。)、“etw. ist unter allem Hund”(某事坏透了)等等。

再如,驴在中国表示愚蠢,迟钝的含义,如“你这头蠢驴!”在德国也有一样的说法:“Du Esel!”同样还有“WennesdemEselzuwohlwird, gehteraufsEistanzen und brichtsicheinBein.”(蠢驴得意,屡冰跳舞。)此句谚语中德均使用“驴”这一动物来表示得意忘形的含义。

二、动物词汇不同,含义相同

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文化传承,在谚语用词上也会有些差别。{中俄谚语对比}.

例如,牛在中国象征着吃苦耐劳的品质,如“做牛做马”,在德国却有“arbeitenwieeinPferd”(像马一样辛勤劳作)。

“sich in die Höhle des Löwengegeben”(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差别在于中文中的“虎”,在德语中用“die Löwe”——“狮”取而代之,但这两种均属大型食肉动物,代表的性质是相同的。

还有一些谚语中虽然所用动物词汇不同,但含义相近。比如:

Wer mich liebt, liebt auch meinen Hund.(爱我就爱我的狗。)爱屋及乌。 Ein blindes Huhn findet auch einmal ein Korn.(瞎鸡找到谷物。)瞎猫碰上死耗子。两种语言的说法都表达一种好运气。

三、相同的动物,含义不同

猪,在中国代表着懒惰,愚笨等贬义之词。例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就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典型,有一句谚语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猪肥了就会被宰,人出名了就会招致麻烦。然而在德国,猪是他们的幸运物,说某人“走运”也是“Schweinhaben.”(有猪)。

综上,通过分析动物词汇及其含义的异同来浅析中德文化的差异与共性,作为一名语言学习者,我们在了解自身国家文化的同时,需要也有必要去学习他国文化,这样在对外交流中才能减少误会的发生率,更加准确合理地相互传递文化。

中俄谚语对比篇六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像英国和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还是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对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这些影响有好的方面的,也有坏的方面的,他们总是充当着一种特殊的角色。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在强大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短处,取长补短。因此,只有更多的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征服他们,这也正是我这学期选择上“俄罗斯文化鉴赏课”的理由所在。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和内涵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将利用本学期所学,对俄罗斯的文化习俗和中国的文化习俗进行对比, 取长补短,使中国更好的屹立于不败之林。

关键字:俄罗斯 中国 餐桌礼仪 敬谦用语 思维方式 风俗差异

俄罗斯是一个有丰富文化的国家,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繁荣,近半个世纪以来苏联科学技术一个接着一个的创举,都震动了世界。作为一个领土横跨欧亚的国家,俄罗斯在其历史发展中不时动摇于欧洲和亚洲之间,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并逐渐使其成为自身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使自身文化显示出多重性。因而,中国和中国东北文化更易于与俄罗斯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国和俄罗斯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密切联系,文化上彼此欣赏。中国文化对俄罗斯人民有吸引力,他们想真正理解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中国发展与俄罗斯关系的真诚愿望以及中国缔造和谐世界的强烈决心,从而使两国友好关系建立在战略互信与文化吸引的坚实基础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色彩斑斓的人文图景,正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解读、辨识、竞争、对话和交融的动力,中华文化不但有自强的力量,而且有兼容的气度、灵变的智慧。当是时也,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优长,以发展中国的文化。

一、敬谦用语的差异

中俄两国文化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汉文化中的礼貌特征是尊重、谦逊、态度热情和文雅。汉文化中的礼貌准则强调贬己尊人、称呼恰当、出言文雅、说话力求双方和谐一致、在德、言、行等方面要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俄罗斯人突出个体和个人价值,提倡个人的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貌方式往往影响到彼此的交际,如果把汉文化中认为极礼貌、极客气的词语带入俄语会话,虽然遵守了谦虚准则,但却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比如受

到别人称赞时,中国人大都先自贬一番,习惯用“哪里,还差得远呢”,“不行,不行,哪里比得上您”等一类的谦词做答。俄罗斯人对于这样的言语行为会感到莫名奇妙,不知所云。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思维方式上往往不同。中俄两国人们在思维模式上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模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思维和整体优先,即注重事物整体的关联性。在贸易交往中表现为总是从大的原则出发,从总体上权衡利弊。在具体的贸易谈判中,中国人特别注重总的指导原则。谈判双方在先确定总原则一致的情况下,再去谈具体的条款和一些细节问题。而俄罗斯人的思维方式属于分析性思维方式,即凡事总喜欢从具体细节出发,先把整体分解成部分,从小到大,从具体到笼统。这种思维模式在贸易谈判中的具体表现是非常注重合同的细节问题而往往缺乏一个总体原则。

中俄双方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冲突在贸易交往中,表现为重“义”还是重“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应“重义轻利”。在现代国际贸易活动中,中国人仍然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生意成功的关键。中国人总是先交朋友,这叫作“感情投资”,期待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地的关系。商业谈判中,中国人希望能在友好的氛围中讨论和解决问题,有时会舍小利而顾大局。而俄罗斯的文化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人言利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各种商业活动“唯利是图”。人们在交易活动以商业“契约”为准,法律意识非常强,缺少中国人很看重的人情味。俄罗斯人认为,生意是生意,人情归人情,他们也不会从一开始就作长期合作的打算。

三、餐桌礼仪的差异:

与中国一样,当与长辈一起用餐时。长辈先动筷子后晚辈才能动筷。勿把汤匙和筷子同时抓在手里.使用筷子时把匙放在桌子上.不要把匙和筷子搭放在碗上.不要端着饭碗和汤碗吃饭, 用汤匙先喝汤或泡菜汤之后.再吃别的食物.饭和泡菜汤.酱汤及汤类用汤匙吃.其它菜用筷子夹.,用餐时不要出声音,也不要让匙和筷碰到碗而发出声音,不要用匙和筷翻腾饭菜,不要挑出自己不吃的食物和佐料。 用餐时.不要让食物粘在匙和筷上,吃完以后,饭碗用锅巴水弄干净.。共享的食物要夹到各自的碟子上以后吃.醋酱和辣酱也最好拨到碟子上蘸着吃.。用餐时.不能咽的骨头或鱼刺。避开旁人悄悄地包在纸上扔掉,不要扔在桌子上或地上。 用餐咳嗽或打喷嚏时.把脸移开后用手或手绢捂着嘴,以免失礼.。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与别人统一步调。

四、俄汉词语数字中文化意义的差异

数字除具有本身的数量意义外,还兼有神秘“非数字”的意义,他们被称为“圣数”或“神秘数字”。在俄罗斯人们的心中,“七”有其特殊的形象和意义。人们通常把“七”看成幸福和吉祥的数字,俄罗斯人喜欢数字“七”,因此,在很多谚语、成语中经常可以看到。如果说俄罗斯人热爱数词“七”,那么中国人更热爱数词“九”。因为在汉语中,“九”与“久”谐音,所以它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吉祥之数。李白诗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也叫重霄或九重霄,指及高处。九天也指皇室,九重旧指帝王所居之处。中

国人崇尚九,也偏爱九的倍数,如“十八般武艺”、“十八般兵器”、“三十六计”。汉语中以九打头的成语也不少,如:“九牛二虎”、“九关虎豹”,“九牛一毛”,“九故十亲”,“九九归一”等。

五、俄汉年龄文化的差异

俄罗斯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不喜欢谈论年龄。特别是女性,他们常把女人的一生分为六个阶段:婴儿、女孩、姑娘、年轻的妇女、年轻的妇女、年轻的妇女俄罗斯人常对任何暗示年龄的问题都非常敏感,甚至会引起情绪波动。稍微上了一些年纪的妇女通常会流露出困惑,甚至会略带愤怒地说:“为什么您总是强调我的年龄呢?”

在中国,“老”往往意味着经验,意味着成熟,不带有感情色彩。此外,中国人对自己的年龄并不保密,而且几乎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通用的成语来形容。如: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耳顺之年、花甲之年、风烛残年等等。

六、俄汉民族性格差异

俄罗斯民族自信懒散。俄罗斯幅员辽阔,广大的空间激发出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豪放的性格,比如要做世界的一极,要做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等等。同时,取之不尽的丰富自然资源使俄罗斯人容易懒散、不讲效率、时间观念差。俄罗斯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也给人们留下了生活的重负与精神的压抑,使俄罗斯人磨练了意志,培养出了忧郁但又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可能是由于有太优越的自然条件,俄罗斯人又显得非常懒散,他们喜欢晒着太阳在大街上、公园里唱歌跳舞、吸烟喝酒,而且表情总是庄严、肃穆,凝重似乎多于微笑,沉重似乎多于轻松。

七、俄中有代表性的风俗差异

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 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在称呼方面,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在俄罗斯,人们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俄罗斯大都讲究仪表,注重服饰。在俄罗斯民间,已婚妇女必须戴头巾,并以白色的为主;未婚姑娘则不戴头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里,俄罗斯目前多穿西装或套裙,俄罗斯妇女往往还要穿一条连衣裙。前去拜访俄罗斯人时,进门之后务请立即自觉地脱下外套、手套和帽子,并且摘下墨镜。这是一种礼貌。

上一篇:乡镇人大听取派出机构工作报告
下一篇:个人养殖申请书范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