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

来源:热门资讯 发布时间:2019-03-24 点击:

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篇一

2016年全国两会精神及主要内容

2016年全国两会精神及主要内容【全文】

2016两会召开时间

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时间确定。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2016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被建议于明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 2016年全国人代会3月5日召开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7日表决通过关于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5日在京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慈善法草案将上大会审查和审议。

全国政协主席会议建议2016年3月3日召开全国政协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明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决定》草案将提请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 现在2016全国两会还没召开,下面来回顾一下2015年的:

2015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全国两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分别于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召开。

一、会议概况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国务院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第二阶段主要是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第三阶段主要是审议通过大会的各项决议草案。大会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和预算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应出席代表2983人,实到2932人。

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第二阶段主要是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第三阶段主要是通过了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治决议。

大会应出席委员2229人,实到2172人。

二、会议主要精神

这次全国“两会”精神集中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会议文件,以及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之中。

(一)《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报告主要包括2014年工作回顾、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和2015年工作重点三部分。

●2014年工作回顾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

——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10.1%。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取得新进步。 报告总结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及特点:一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动开放向深度拓展。二是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财政支出,整合压缩专项转移支付,压减一般性支出。三是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运用市场手段和差别化政策,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推动提质增效升级。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四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五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科学应对,加强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贯彻中央八项

{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

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报告还指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增强;财政、金融等领域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等。 ●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

报告提出了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以及要把握的原则和政策取向。总的来说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报告提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把握好三个原则和政策取向。一是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要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二是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三是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协调迈进。要继续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2015年工作重点

第一,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更多释放改革红利。一是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完成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二是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都要向社会公开,打造阳光财政。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四是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

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第二,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一是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扩展内陆沿边开放。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二是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坚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与各国互利共赢,形成对外开放与改革发展良性互动新格局。

第三,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打造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一是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要扩大服务消费,促进信息消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降低流通成本。二是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三是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支持力度。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推进梯度发展。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大力建设海洋强国。

第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一是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市场价格过低时对生产者进行补贴,过高时对低收入消费者进行补贴。农业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二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各地要加强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解决好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农牧林场改革。四是创新扶贫开

发方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第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一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二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三是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

第六,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一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

第七,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以更大的投入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扩大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三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四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

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篇二

2016两会思想汇报

2016两会思想汇报

8

两会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力借四海风帆顺,春风扑面好放歌。”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每年的两会都是我国政治生活的盛事,代表委员纵谈国事,各地民众积极参与。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要有七项议程: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审查和批准计划报告、审查和批准预算报告、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这次大会是在我国发展进入“十二五”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形势下召开的,开好这次大会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再接再厉、同心协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保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继续奋斗具有重大意义。今年大会审议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重点、重大举措等任务,纲要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明确提出发展的政策导向,在发展目标上突出了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指标,在主要任务上细化了政策举措、公共项目安排,使发展重点进一步落到实处,增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形式上采用了导向型标题,在规划指标、工程项目方面设置了专栏,增加了城镇化战略格局等彩图,更为新颖直观。

2016年,中国增加的国防费主要用于适当增加装备建设、军事训练和人才培养经费,加大基层部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适当提高与官兵生活密切相关的经费保障标准和调整军队津贴、补贴标准等。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尽管中国有13亿多人口,国土面积大,海岸线长,但是中国国防投入在世界上相对较低,中国有限的军事力量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在两会期间,我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两会的情况。从两会报告中,我得到了很多启示,这能让我更快的成长,也能更清楚的了解国情以及关注未来。两会是我国政治事务中的一面旗帜一个标识和符号,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应该关注两会,更应时时关心时局,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汇报人:xxx

8

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篇三

2016两会主要内容

2016年全国人代会3月5日召开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7日表决通过关于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5日在京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慈善法草案将上大会审查和审议。

全国政协主席会议建议2016年3月3日召开全国政协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明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决定》草案将提请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

现在2016全国两会还没召开,下面来回顾一下2015年的:

2015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全国两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分别于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召开。

一、会议概况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国务院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第二阶段主要是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第三阶段主要是审议通过大会的各项决议草案。大会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和预算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应出席代表2983人,实到2932人。

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第二阶段主要是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第三阶段主要是通过了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治决议。

大会应出席委员2229人,实到2172人。

二、会议主要精神

这次全国“两会”精神集中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会议文件,以及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之中。

(一)《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报告主要包括2014年工作回顾、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和2015年工作重点三部分。

●2014年工作回顾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

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

——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10.1%。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取得新进步。

报告总结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及特点:一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动开放向深度拓展。二是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财政支出,整合压缩专项转移支付,压减一般性支出。三是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运用市场手段和差别化政策,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推动提质增效升级。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四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五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科学应对,加强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报告还指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增强;财政、金融等领域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等。

●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报告提出了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以及要把握的原则和政策取向。总的来说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报告提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把握好三个原则和政策取向。一是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要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二是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三是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

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协调迈进。要继续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第一,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更多释放改革红利。一是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完成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二是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都要向社会公开,打造阳光财政。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四是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第二,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一是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扩展内陆沿边开放。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二是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坚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与各国互利共赢,形成对外开放与改革发展良性互动新格局。

第三,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打造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一是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要扩大服务消费,促进信息消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降低流通成本。二是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三是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支持力度。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推进梯度发展。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大力建设海洋强国。

第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一是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市场价格过低时对生产者进行补贴,过高时对低收入消费者进行补贴。农业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二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各地要加强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解决好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

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农牧林场改革。四是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第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一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二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三是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

第六,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一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

第七,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以更大的投入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扩大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三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四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及时就近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形成良好社会秩序,共同建设平安中国。 第八,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一是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

是民生之本,要不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二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收入是民生之源,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三是重点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社保是民生之基,要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老龄事业,保障妇女权益,关心青少年发展。四是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五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第九,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一是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要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二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三是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今年拟安排500万亩。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进一步积极行动起来,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报告强调,要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改革。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要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报告还阐述了今年民族、宗教、侨务、国防、港澳台、外交等工作方针。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深刻分析人大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研究提出本届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自身建设等各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实现了本届常委会工作的良好开局。

报告提出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坚持把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更好结合起来,重点修改预算法、行政诉讼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从法律制度上推动和落实改革举措,充分发挥立法在引领、推动和保障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按照坚持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监督、完善监督工作方式方法的监督工作原则和思路,重点检查旅游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实施情况,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节能减排工

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篇四

2016年全国两会精神

2016年全国两会精神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这次全国“两会”精神集中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会议文件,以及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之中。

(一)《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报告主要包括2015年工作回顾、2016年工作总体部署和2016年工作重点三部分。

1、2015年工作回顾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较低水平。特别是就业形

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

——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新动能对稳就业、促升级发挥了突出作用,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去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8.5%,新增4万多亿元。又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

——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报告总结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及特点:一是着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二是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持续推动结

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三是聚焦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四是着眼开拓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五是紧扣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六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依法行政和治理方式创新。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锲而不舍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批腐败分子受到惩处;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集中宣示了我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彰显了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共护和平、共守正义的坚定信念!报告还指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预期增长目标未能实现。投资增长乏力,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管理等方面问题较多,严重雾霾天气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特别令人痛心的是,去年发生了"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和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等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教训极其深刻,必须认真汲取等。

{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

2、2016年工作总体部署

报告提出了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

标以及要把握的原则和政策取向。总的来说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报告还指出要做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着力把握好三点。一是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二是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当前发展中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并存,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三是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3、2016年工作重点

(一)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

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三)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适度扩大需求总量,积极调整改革需求结构,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投资消费有机结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五)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顺应国内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

(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七)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为政之道,民生为

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篇五

2011年两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全文曹建明

2011年两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0年检察工作回顾

2010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深化检察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

一、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落实服务大局的措施。 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全年共批准逮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嫌疑人37532人,提起公诉50775人,分别比上年增加4.6%和19.5%。着眼于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大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严重经济犯罪力度,督促行政执法机关依法移送涉嫌犯罪案件3448件;积极参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协同开展对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权案件高发地的重点整治,起诉侵犯知识产权、制售伪劣商品等犯罪嫌疑人5642人,同比增加14.1%。

深入开展查办重点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深化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在房地产开发、产权交易、医药购销等领域,立案侦查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10533件。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立案侦查项目审批、招标投标、物资采购等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8584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治理工作,立案侦查土地和矿产资源审批出让、开发利用、征地补偿等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1248件。在近年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专项工作基础上,建立常态化机制,及时依法查办相关犯罪。

积极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完成重大任务。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检察机关积极救助受灾群众,依法

打击影响灾区稳定、侵害受灾群众利益的刑事犯罪,注意预防和查办侵吞、挪用救灾款物等职务犯罪,全力保障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上海、广东及周边地区检察机关建立联动机制,积极投入世博会和亚运会、亚残运会安保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在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中同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保障平安世博、平安亚运和廉洁办会。{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

保障和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各级检察机关围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结合本地区实际,深入调研,改进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的意见,努力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加强和推进检察援藏、援疆工作的意见,完善对口援助机制,从业务、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西藏、新疆检察机关的支持力度,服务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和改进批捕、起诉等工作,在依法打击犯罪的同时,重视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完善社会管理。

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全年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916209人,同比减少2.6%;提起公诉1148409人,同比增加1.2%。深入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斗争,坚决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积极参与对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侵害幼儿园儿童和学校师生生命安全的犯罪。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打击涉枪涉爆犯罪、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努力遏制严重刑事犯罪,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第八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加强打击“三股势力”、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合作。

注重结合办案化解社会矛盾。在坚持严格公正执法的前提下,倡导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注意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涉嫌犯罪但无逮捕必要的,依法决定不批捕64195人,同比增加20.7%;对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决定不起诉29898人,同比增加16.9%。推进刑事和解、检调对接机制建设,对民事申诉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积极促成当事人达

成和解。加强不批捕、不起诉、不抗诉等环节的释法说理工作,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治安重点地区的排查整治,推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规范和强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协助基层组织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帮教。完善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办案方式及制度,加强教育、感化、挽救,对涉嫌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决定不批捕13080人、不起诉3114人,同比分别增加10.1%和1.8%。依法打击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信息、实施赌博等犯罪,净化网络环境。针对执法办案中发现的社会管理问题,及时向有关地方和部门提出消除隐患、完善制度的检察建议。

{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

三、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坚持把严肃查办、积极预防职务犯罪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依法严肃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全年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2909件44085人,同比分别增加1.4%和6.1%。其中,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224件,同比增加0.2%;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23人(含厅局级188人、省部级6人),同比增加2%。加大查办行贿犯罪力度,立案侦查行贿犯罪嫌疑人3969人,同比增加24.3%。健全境内外追逃追赃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282人,追缴赃款赃物计74亿元。坚持依法文明办案,正确区分合法收入与违法所得、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等界限,注意维护企业正常经营发展,注意保障涉案人员合法权益,注意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规范侦查办案活动,慎重使用强制性措施,严格执行举报人和证人保护、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以及逮捕职务犯罪嫌疑人报上一级检察院审查决定等制度,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澳门检察院联合举办国际反贪会议,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贪机构深入探讨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

大力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渎职侵权检察工作专项报告的意见,加大办案力度,健全办案机制,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7349件10227人,同比分别增加4.5%和9.3%。其中,立案侦查重特大渎

职侵权案件3508件,同比增加10.5%。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渎职侵权犯罪发现难、立案难、查证难、处理难等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反渎职侵权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九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文件。在京举办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大型展览,并陆续在全国各地巡展,已有55.5万名国家工作人员参观。

更加重视职务犯罪预防。结合办案加强犯罪分析和对策研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预防建议55628件,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警示教育964万人次。开展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以政府主导投资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为重点,协助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同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中心,推动实现全国范围联网查询。建立职务犯罪预防年度报告制度,及时研究职务犯罪发案态势和预防对策,每年形成综合报告提交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参考。

四、全面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促进执法司法公正

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着力解决执法司法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强化刑事诉讼监督。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重点加强对有案不立、刑讯逼供、违法取证、量刑畸轻畸重等问题的监督。

一是加强立案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公安部制定《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对刑事立案的监督职责及程序,建立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相互通报刑事案件情况等机制。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督促公安机关立案31203件;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督促撤案10702件。

上一篇:于都县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二年级语文作业汇款单填写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