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热门资讯 发布时间:2019-04-11 点击:

五华县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政府工作报告(外县)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10月 17日在五华县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五华县人民政府县长 黎健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3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200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发挥民资民力丰富一个优势,

高举发展经济和维护群众利益两面大旗,突出招商引资、发展教育、计划生育三大工作重点,达到实干兴县、艰苦奋斗、创新发展、廉洁从政四项要求的工作思路,抓住机遇,狠抓发展,全县城乡经济活跃,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县十二届人大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在脱贫奔康和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可喜步伐。

一、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2003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摆脱低位运行态势,呈现加快发展的势头。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7.74亿元,比2002年增长30.6%。其中:2005年比2004年增长8.5%,是我县近八年来的新高,“十五”期间年平均递增8.7%,比“九五”期间快4.1个百分点。2005年县级完成财政总收入6.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7358万元,同口径比2002年增长12.2%。特别令人鼓舞的是,龙狮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在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我们的艰苦努力、积极争取,顺利列入了省“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我们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2003年以来,我们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民资民力优势,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精心组织各类招商引资活动。至目前,全县共引进投产项目113个,投资总额13.19亿元。我们以园区建设

为载体,以砸锅卖铁的决心筹集园区建设资金,推进工业区和两大经济走廊的发展。水寨工业区规划面积8000亩,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引进企业32家;广东五华经济开发区引进企业7家;两大经济走廊的规划建设不断推进。台商投资成为亮点。目前,已有7家台商企业落户五华,投资项目9个,投资总额2968万美元。招商引资工作推动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3.5亿元,比2002年增长67.2 %,其中:规模以上增加值比2002年增长95.3%。“十五”期间工业产值年递增14%,比“九五”期间的2%高出12个百分点。我们通过产权招商,加快了国有工业企业转制步伐。至目前,全县80%的国有工业企业已转制,共妥善安置了3000多人。县汽车电器总厂成功转制为广东井得电机有限公司后,成为我县首家产销上亿元的企业;广东康奇力药业有限公司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我们筹集1000多万元,购回国有企业债权3.5亿元,为国有企业改制和妥善安置职工打下了基础。民营经济在招商引资形势的激励下快速崛起,涌现出长乐烧酒业、富胜五金、康奇力药业、华福工艺等一批年税收超百万元的民营企业。目前,全县有个体工商户1.34 万户,私营企业358户,上缴国家税金7105万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24.4%、113%和29.2%。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以汽车配件、制酒制药、电器器械、五金塑胶、工艺制作为主的支柱产业。2003年以来,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新增4家,税收超百万元的新增了3家。

(二)我们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我们认真做好打实农业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工作,农民“饮水难、住房难、读书难、就医难、行路难”等“五难”问题得到不断解决。2005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9亿元,比2002年增长6.2 %。粮食种植面积91.6万亩,总产33.9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03年以来,投入1378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土地面积1.8万亩。投入水利水电水保资金2.2亿元,完成维修、加固、新建、续建工程3922 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9 平方公里。相继对县城的增塘、玉茶、员瑾、中洞、罗湖、澄湖、走马、油塘、大湖、水中等堤段进行了加固,今年琴江河县城段成功度过三十年一遇洪水。51宗人大议案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投入1.6亿元完成613公里镇通村公路水泥硬底化,新开通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120公里。

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我们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坚持以烤烟为龙头,生态有机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甜玉米、无公害蔬菜等优质高产、高值经济作物,巩固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005年,合同种植烤烟2.29万亩,收购烟叶5.7万担,实现税利1286万元,取得历年来最好效益,镇、村、农户都得到实惠。23家国家、省、市农业龙头和农业扶贫龙头企业带动3.5万户农户发展生产,户均增收1320元。大力发展劳务经济,2005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人,劳务输出3万多人,农村人均收入实现3655元,比2002年增长9.7%。 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得到真正落实。农

业税全面取消。全县年减免农业税726万元。有22.4万名中小学生享受免费教育,2.1万名困难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2005年学生家庭受惠8384万元。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共查处涉农涉假案件158宗,直接或间接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严厉查处涉农违规收费,取消涉农收费项目4项,共减轻农民负担4992万元。 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全面启动“绿满梅州”大行动和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完成了韩江上游水源林建设1.45万亩。2003年以来,全县新造林39万亩。采取严厉措施严控森林火灾,营造生物防火林带480公里,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洁净家园·绿满梅州”工作初见成效,农村卫生质量明显好转。大力实施“碧水”和“蓝天”工程计划,有效治理工业污染、医疗污染和生活污水、垃圾等,进一步加强了“两河两库”饮用水源水质保护。

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县领导挂点、单位挂村、党员干部挂户的扶贫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户得到重点扶持。至2005年底,全县有1600户农村贫困户住上新房,490户农村贫困户危房得到改造,4.53万人告别饮水难。有 22个贫困村、1038户贫困户6211人实现脱贫。安流镇红山村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称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农村改水、改路、改房、改厕、改灶力度加大,沿路、沿街、沿河的环境得到整治,全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华县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2011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3月10日在五华县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五华县人民政府县长 余其豹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增强后劲的五年,是我县发展环境日臻完善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县委“三年打基础,五年大提速,强势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总目标,全面贯彻“工业立县、教育优先、民生为重、和谐五华”发展理念,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的严峻挑战,确保了全县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和经济较快增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

“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加大投入中拉动增长,在攻坚克难中推动发展,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显著壮大。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70.5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68.8%,年递增11.0%;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十五”期末的 33.2 :21.6 :45.2调整为29.6 :22.8 :47.6;县财政总收入16.27亿元、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98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146.9%、169.2%,年均增长23.9%、21.9%,连续七年获得省财政新增转移支付奖励。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4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97.9 %,年递增14.6%;全县产值上亿元的企业8家,比“十五”期末增加6家;以制酒、制药、五金电器、汽车配件和工艺品为特色的产业初步形成,“工业立县”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4.2亿元,比“十五” 期末增长27.8%,年递增5.0%。优质稻、烤烟、油茶、南药等四大绿色农业基地初具规模,我县荣获“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称号。

五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90亿元,年均增长18.2%。交通条件明显改善。特别是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8.2亿元,升级改造61.3公里“大南北”通道,建成33.2公里“小南北”通道,改造8条县道共133.4公里,完成933.5公里村道

延伸线硬底化建设,镇通行政村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底化;新开通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90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716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84.2公里,分别比“十五”期末增加596公里、18.5公里。县城面貌明显改观。投入80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改造县城出口通道和县城主要街道,投资1.2亿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琴江公园、蒲丽顶森林公园相继建成使用。水利设施明显改善。投入7.3亿元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县城河堤、重点堤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有效推进,县城供水输水管道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县城内涝整治等民生水利全面推进。供电、通信等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五年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实效 “十一五”期间,我们统筹兼顾解难题,化解矛盾惠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县新建扩建校舍27.83万平方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5.8%,比“十五”期末提高47.3个百分点,“普高”目标顺利实现;2010年高考3A线以上人数4613 人,比“十五”期末增长112%。人口计生工作迈上新台阶。2008年,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升为省二类县管理;2010年,被省政府授予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5390元、73.89亿元、49.45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47.5%、60.8%、122.5%。精神文明、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五年来,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全面提高 我们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为动力,全面建设创新型、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依法行政,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激励机制,凝聚了推动发展的合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450件。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深入开展,机关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

2010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紧紧围绕县委全会、县人代会既定的目标任务,开拓创新,负重奋进,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态势。

一、坚持科学发展,经济实现良性运行

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0.5亿元,比增15.1 %,增速居全市第三,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58亿元,分别比增7.1%、22.8%、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2亿元,万元GDP能耗下降1.5%,完成市下达的万元GDP年度能耗下降指标。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共筛选储备项目48个、总投资35.57亿元;已立项24个、总投资10.75亿元,新开工建设项目55个、总投资13.1亿元。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电站选点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梅蓄”项目部正式挂牌,电站建设预可研报告通过了国家水电总院的审查,进

站公路征地拆迁、招投标已完成。投入10.2亿元的恒兴矿业顺利试产,国家矿山公园已立项建设。五华河华城转水堤(二期)16.9公里,益塘、桂田、东方红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工。华福中心、中医院门急诊大楼、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大楼基本建成。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继续扩大规划面积,打造万亩工业区,高标准绿化建设进园大道,设立人力资源招聘中心,产品展示大厅和工业区规划沙盘模型建成使用,县城工业区整理闲臵土地565亩,园区建设管理日臻完善。引进3家企业落户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合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3亿元;引进7家企业落户县城工业区,总投资5.71亿元。县城工业区实现工业产值13.67亿元、创税2456万元,分别比增57.0%、5.0%;县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2.98亿元、创税639万元,分别比增12.1%、14.1%。

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全县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42.4亿元,比增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实现产值22.6亿元,实现增加值6.86亿元,分别比增48.5%、38.4%,增速均居全市第二;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92亿元,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工业用电量1.41亿度,比增7.9%;新增2家年产值上亿元企业,总数达到8家,实现工业产值16.8亿元,比增51.2%,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4.4%,其中辉胜达电器公司产值4.5亿元;长乐烧酒业、辉胜达电器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长乐烧酒业的3000吨地下酒窖、1万吨果露酒生产线和康奇力药业的药用变性淀粉葡萄糖生产线、食品饮料生产车间已基本建成。外贸出口5151万美元,比增73.6%。荣华建材公司和机电厂进入破产终结

五华县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定稿

攻坚克难 持续作为

努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黄市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的报告

沿滩区黄市镇人民政府镇长 林映红

(2010年12月24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黄市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宝贵意见。

“十一五”以来的工作成绩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过去的五年,是我镇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普得实惠的五年,我镇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主要体现在:

——“十一五”末,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7.88亿元(指标为预计,下同),比“十五”末增长5.7亿元,年均增长52.3%;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亿元,比“十五”末

增长12.6亿元,年均增长25%;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比“十五”末增长7446万元,年均增长96%;

——完成税收任务211万元,比“十五”末增长26万元,年均增长2.8%;

——实现农业生产总值9800万元,年均增长19.2%;农民人均收入5981元,年均增长26%;粮食产量1.6万吨,年均增长4.6%。

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

——项目支撑,发展活力全面增强。“十一五”期间,我镇坚持以项目为抓手,通过抓项目的实施促形象的改善和内力的提升。先后争取到“金土地”工程项目、农村沼气项目、灾后重建项目和以工代赈新农村示范片项目等中央、省、市、区项目30余个,完成对上争取资金8500万元;先后引进企业9个,实现招商引资1.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83.7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46亿元。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我镇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快。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实施村道建设项目、农综项目、病险水库整治项目等,累计硬化通村公路20公里,整理土地1.6万亩,整治渠道1.2万米,整治和新建山平塘150口,新建囤水田300口,硬化田埂4.2万米,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

改善。二是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速。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做大特色产业,建成全省柑桔规范化种植基地、全市最大的优质柑桔育苗基地、全市最大的种草养畜基地、全区最大的集中成片水产养殖基地,培育一批养牛、养猪、养兔、养鸡大户。三是体制机制不断创新。首创“六统一”土地流转管理模式,被列入《自贡市土地流转管理办法》;积极推行“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农户”和“七统、五定、三公、两开”的经营管理模式,全镇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8个,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3个,集聚农户110户。

——优化环境,城镇面貌全面改善。累计投入资金500万元,对600余米街面和800余米背街小巷进行硬化,修建垃圾库、垃圾临时存放点、水冲式公厕,新建社区文化广场、三轮车停放点,完成城镇市街的绿化、亮化,场镇管理成功实行市场化运作。成功承办全市城乡环境整治现场会,创建了市级环境优美示范镇。累计开发市街商住楼1.2万平方米,吸引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常驻人口达4000人。

——改善民生,群众生活全面改变。以民生工程为抓手,大力开展就业促进、扶贫解困、社会保障、百姓安居等工程,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镇就业、劳务输出逐年增加,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全面覆盖,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城镇居民医保扩面顺利推进,灾后重建全面完成,{五华县政府工作报告}.

退耕还林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实现惠民帮扶全覆盖,机关效能进一步提高。大力开展“平安黄市”创建活动,刑事治安案件逐年下降,成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建立大调解体系,积极推进“信访代理”,和谐黄市建设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以民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代表沿滩区顺利通过省教育督导评估检查,学校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完成,教学环境不断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完成卫生院改建工程,镇、村两级卫生防疫网络基本建立,成功预防甲型H1N1传播,实现新农合村级网上报账,成功创建3个省级卫生村。建成全市首个乡镇社会福利救助中心,完成市级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计划生育低生育水平得到保持,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新建6个农民健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即将开工。凤凰村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称号,红旗村被评委省级“巾帼文明示范村”,《两纲》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代表全市接受省检查,受到好评。{五华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镇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是把握机遇、快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镇人民政府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在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

并紧紧依靠全镇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抓项目、调结构、建示范、惠民生”为主线,克服诸多困难问题,潜心干事创业,奋力克难攻坚,圆满完成了镇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入1.05亿元,比2009年增长14.9%;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7.88亿元,比2009年增长9%;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比2009年增长22%;规模企业增加值完成6.9亿元,比2009年增长8%;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5500万元,比2009年增长6%,新增企业4个;完成税收任务211万元,其中国税81万元,地税130万元,首次实现半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81元,人均增长800元,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一年来,我们狠抓示范打造,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一是新村建设全面启动。红旗增减挂钩项目已完成首批52户主体工程建设,现正进行外装和绿化,即将实现农民入住。红旗2组蔡家湾统规统建农民集中居住区二期工程已完成外部装修,年底实现入住。投入资金近100万元,首批32户民居风貌整治和庭院绿化全面完成。

二是产业发展迅速提升。核心区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其中钢架大棚和竹架大棚蔬菜面积达500亩;引进业主新发展花卉苗木种植200亩,种植业品种档次得到提升;新

五华县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满足某某镇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需要,促进某某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某某镇总体规划一经批准,成为指导某某镇范围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法律依据。在镇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 本规划基本依据包括以下标准和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2000年); (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广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2003年);

(8)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 (9)五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五华县人民政府,1997年); (10)五华县某某镇小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申报资料; (11)某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12)文葵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13)大都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14)某某镇政府工作报告 (2004.4); (15)某某镇各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 第四条 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远近结合,适当超前原则; 3、以人为本的原则;

4、统筹协调的原则。 第五条 指导思想

1、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城镇发展;

2、遵从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和空间生长演变机理; 3、保持和强化城镇空间形态结构的整体性和合理性; 4、挖掘城镇特色,塑造城镇形象,提高城镇品位; 5、建设人居环境优良的生态型城镇。 第六条

规划范围

程 、半田、 学少 、青江 、伏溪等村或该村部分地段9.2平方公里.(包括2.1平方公里的预留发展用地)

第七条 规划期限

近期年限为2005-2010年,远期年限为2011-2020年。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九条 在本规划指引下,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编制和修编下一层次的有关规划,原则上包括以下层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第十条 发展目标

某某镇在未来的十到十五年间应深入研究贫困山区发展的规律,结合自身优势和政策优势,把握城镇的发展方向,建设中心镇的城镇形象;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改善某某投资硬环境,发展竹木加工等加工制造业,并提升其产品的质量。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将某某建设成为五华县域

南部商贸物流中心城镇。

第十一条 社会发展战略

某某镇的社会发展策略是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城镇活力,优化生活环境,建设富裕、文明、法治、有序的现代化城镇。

第十二条 经济发展战略

1、总体思想:稳定和提高第一产业,着力壮大和优化第二产业,多层次,有重点地发展第三产业。

2、第一产业:大力加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特别是加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增加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适应市场调节生产,逐渐建立农业的产销链。

3、第二产业:利用地价和投资环境的优势,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为过渡类型,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发展方向形成高技术层次,高附加值的产业群体,带动全镇经济发展,加强工农贸一体化进程。

4、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为本镇及周边村镇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与外来人员配套的商务业,房地产业。注重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第十三条 城市化战略

针对某某城市化水平较低的特征和问题,按照全面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管理。提出某某的城市化战略为:以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基础,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处理好土地的农村集体所有和城镇建设间的矛盾,实现镇域范围内各项建设的统筹安排。

第十四条 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某某镇建设用地的发展在现有的城镇用地的基础上主要向西向南,其次向东发展。

第三章 城镇性质和规模

第十五条 城镇性质

某某镇性质:是五华县域南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商贸物流中心镇。

第十六条 城市化水平 1、城市化水平预测

2010年:城市化水平为40%; 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50%。 第十七条 人口规模 1、人口现状

2004年,某某镇总人口125185人。 2、人口规模预测

2010年:总人口约14万人,镇区人口为4.4万人,外来人0.5万人; 2020年:总人口约16.68万人,镇区人口为6.54万人,外来人口0.8万人。 第十八条 用地规模

均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第四章 城域规划与布局

第十九条 村镇体系现状问题

1、农村人均用地大,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2、各种用地的比例欠合理; 3、工业布局欠合理; 4、绿化用地偏少。

第二十条 总体规划目标

以镇区为发展中心,以南北通道(接梅河高速)、天汕高速及S120、S238省道为联络线,调整规模等级结构,优化地域职能分工,加强横向经济联系,完善服务设施,改进卫生条件,提高环境质量,美化村容村貌,建设现代化新型村镇,推动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第二十一条 空间结构

文葵、大都镇并入原某某镇形成新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成中心镇区——集市——中心村——基层村四级体系。

第二十二条 职能结构

中心镇区:某某镇镇区,是某某镇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同时也是镇政府所在地,绝大多数村镇企业的生产据点,商品交换,集市贸易的场地,交通运输的枢纽,文化教育,科技,卫生,邮电各个事业单位的设施场所。

集市:原文葵和大都镇区。

中心村:村镇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和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拥有为本村庄和附近村庄服务的一些基本的生活福利设施。同时为周边基层村提供基本生产生活服务。

基层村:村镇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只有简单的生活福利设施。

第二十三条 城镇整合原则 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2、利于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益原则; 3、利于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共享共建原则; 4、尊重历史发展的原则;

5、适应信息网络经济需要的原则; 6、分期分批逐步调整原则。

第五章 镇区总体布局规划

第二十四条 镇区土地利用现状

某某镇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379.4公顷,城镇人均用地分别为112平方米。 第二十五条 规划功能结构

根据镇区用地现状和规划用地选择,镇区的规划功能结构可以概括为“一轴、三带、三功能片区”。

1、一轴

一轴:规划沿续旧城中心轴线,南北拓展,形成城市空间发展主轴。 2、三带

规划在琴江、周江、棉洋河沿岸修建河堤,建设绿化带,成为城市景观和生态廊道。 3、三功能片区

南部片区:为城市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行政、商业、文化、体育、休闲及居住的综合区;

北部片区:以居住、休闲为主,依托规划建设的南北通道与天汕高速公路拟建成五华县域南部的商贸物流中心;

东部片区:以工业仓储为主,依托规划建设的南北通道及天汕高速公路修建带来的交通优势建设工业园区。

第二十六条 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安排居住用地226.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31.93%,人均居住用地31.93平方米。 第二十七条 工业用地规划

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布置在镇区东部和北部,镇区其他地方的工业用地逐步外迁,以减少对镇区的影响,用地面积107.21公顷,人均工业用地15.1平方米。

第二十八条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镇政府新建在某某中学体育场北侧,河堤西路东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2、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商业设施主要布置在城市生活性主次干道两侧,限制商业沿交通性干道两侧发展,把30米宽的某某大道建设成为某某最主要的商业大街。规划结合汽车客运站、汽车

客货运站,建设服务五华县域南部的商贸物流中心。

3、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在城镇中心区,30米宽的某某大道建设文化娱乐中心,布置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影剧院、图书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另外结合各片区的中心,布置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4、体育用地

规划在琴江两岸,虎形山公园西侧公共绿地,配合文化中心,布置标准运动场、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设施。

5、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在虎形山公园北侧新建某某人民医院,整治周边环境,更新医院设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将其建设为一个功能齐全,服务整个镇域且能够辐射周边镇中心医院。在成岗岭西侧敬老院附近新建一卫生院。

6、文物古迹用地

主要对象为李江墓、三江书院、青龙寨、狮子山遗址、东灵寺等保护区及其一定范围的文物保护用地。

第二十九条 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1、规划建设天汕高速公路在镇域中部通过,并在某某设有出入口。 2、南北通道连接梅河高速公路。

3、在S120、S238省道附近设客运站和货运站。 第三十条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交通广场:在汽车站前设1.5ha的疏散广场;在新镇政府旁设1.5ha的市民广场,另外在琴江两岸各设一个供市民休息娱乐的文化广场共1.8ha。

第三十一条 市政公共设施用地

{五华县政府工作报告}.

规划安排市政用地11.3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6%. 第三十二条 绿地规划 1、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按照点、线、面的思路进行布局,其中:

滨河绿地:规划沿琴江两岸,预留宽度不等的绿化用地,进行带状绿地建设,成为城镇的景观、生态廊道和片区分隔的生态屏障,并把自然山丘绿化与城区绿化联系起来。

中心公园:规划充分利用山丘,在琴江两岸分别建成成岗岭和虎形山公园,通过环境整治,绿化建设,成为居民游憩、休闲的理想场所。

其他公园:居民区附近设置,以满足居民休闲的需求。 2、防护绿地

规划防护绿地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沿省道及城市主干道设置的防护绿带。

二类是生产防护绿地,主要沿工业生产基地区主要道路设置。

某某镇中心区用地平衡表

第六章 镇域“三区六线”土地利用整体控制要求

第三十三条 “三区”规划控制要求 一、不准建设区 1、控制对象

·具有特殊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湿地、山地、农田、重要的防护绿地以及高速道路和省道两侧划定的不准建设控制区。

·城镇发展区间的绿地,包括山体、水体、绿化隔离带、生态走廊和景观走廊等等。 ·主要的城镇公共绿地包括城市公园、包括广场、滨水绿带和居住区绿地。 2、控制性指引策略

规划期内不准建设区必须保持土地的原有用途,除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与服务设施可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报批外,严禁在区内进行任何类型的开发建设活动。

二、非农建设区 1、控制对象

·新村建设用地:农村非农住宅用地(符合建房条件,尚未建房的村民住宅新村); ·非农工商用地;乡村非农区商用地; ·近期建设用地:镇近期重点开发的建设用地。 2、控制导引策略

对于第一类用地,应加强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管理,引导农村建设模式向有序、集约的土地利用模式转变。对于第二类用地,应通过编制控制性规划,引导和控制城镇建设用地开发;另外要加强城镇工业的整体布局,完善其配套设施。对于第三类用地应纳入城镇土地开发年度计划之中,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分时序、分阶段地投入城镇建设,并编制控制规划和详细规划,引导和控制土地开发。

三、控制发展区 1、控制对象

镇域范围内除不准建设区和非农建设区以外的地域为远景发展区,一般为远景发展建设备用地。

镇区范围内的控制区包括完塘、樟潭、福龙、福华、福西、低坑、半径、东礼、葵樟、吉水、龙楼等村或该村部分地段20平方公里.

2、控制导引策略

远景发展区应保持现状土地使用性质,非经原规划批准部门的同意,不得在远景发展区内进行非农建设项目的开发。

第三十四条 “六线”规划控制要求 一、城镇拓展区规划控制黄线

规划中用于界定城镇新区、工业区等非农建设用地(包括村镇建设用地)范围的控制线称为黄线,是规划新增非农建设用地与自然界面、确定要保护的生态地区之间的政策性控制线,城镇开发建设活动不得越出这个范围。

黄线导控要点:

建筑间距:正向间距按不小于南向建筑高度的0.8倍退缩,最小不得小于9米,侧向间距低层为6米以上,多层为8米以上,高层为13米以上,低层与多层之间侧向间距建筑密度:低层区为35~40%,多层区为25~30%,高层区为20~25%。 容积率:低层区为1.0以下,多层区为1.0~2.0,高层区为2.0~4.0。 绿地率:新区开发不小于30%(旧区改建不小于25%)。 二、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五华县政府工作报告}.

规划中用于界定城镇主、次干道及重要交通设施范围的控制线。红线导控的核心是控制道路及重要交通设施用地范围、限定各类道路沿线建(构)筑物的设置条件。

道路红线导控要点:

符合的使用。

准化和规范化。特殊道路的断面形式,可根据交通流量或按城市规划要求另行确定。

退缩,退缩范围内属道路防护绿地,不得建设永久性或临时性建(构)筑物。原则上退缩距离应符合以下标准:高速公路两侧沿线建筑按地面道路红线退缩不得少于50米;公路和快速路退缩不小于20米;城市主干道两侧退缩不得少于10米;城市次干道两侧退缩不得少于5米;其他道路退缩要求按控制性规划执行。

五华县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梅州市副市长陈卫平

梅州市副市长陈卫平

基 础 教 育 工 作 责 任 考 核

自 评 说 明

(2007、2008年)

中共梅州市委员会 梅州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一月

1

2

3

4

五华县政府工作报告篇六

期末考试

五华县实验学校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政治试卷(理科文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5分,每个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参加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2900多名人大代表,包括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等。这表明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 )

A.真实性 B.广泛性 C.阶级性 D.社会性

2、下列关于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说法,正确的是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C.只要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这种权利

D.这一公民权利在我国只有年龄限制,不受其他条件限制

3、今年“两会”召开前,多名农民工建议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向“两会”提交一份关于农民工子女入学、如何解决欠薪、农民工培训等方面的提案。农民工的行为是( )

A.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B.依法间接参与民主管理

C.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D.依法直接参与民主管理

4、领导人上网了解民情,政府上网公开政务,公民上网表达意见这一现象被称之为“互联网政治”,并得到厂泛关注。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领导者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这一政治现象的意义在于( )

①是实现公民权利、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 ②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权利 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④有利于政府部门听民意,聚民智,科学决策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五华县政府工作报告}.

5、在生活中,兮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是:( )

A.高三部分适龄学生参加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

B.众多网民对某市政府出台的公交票价调整方案提出建议

C.某中学生帮助当地居委会出黑板报

D.中学生打电话到电视台,反映学校乱收费

6、2008年5月1日,我国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项条例的公布( ) ①增强了国家机关办事的透明度 ②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④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2007年“两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向百姓道歉,表示“愧对百姓”;“我代表政府表个态:一定尽最大努力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用上放心的药品!”。吴仪副总理道歉的举动( )

①体现了政府敢于负责、坚持实事求是 ②表明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说明我国政府是依法行政的政府 ④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后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据此回答8-9题:

8、温家宝强调,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学会并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这是因为

A.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C.我国国家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D.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能在法定范围内行使国家管理权力{五华县政府工作报告}.

9、温家宝强调,要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这表明 ( )

①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②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④各级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

A.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城管执法人员一发现小摊贩占道卖东西立即依据《城市综合治理条例》没收其商品。此举( )

A、是合理合法的,因为是依照法律法规办事。 B、是合法行政,但欠合理

C、侵害了小商贩的合法权益。 D、体现了政府的高效便民和诚实守信

11、对人民负责原则表现在政府工作中的许多方面,其中在工作方法上的表现是( )

A.为人民服务 B.求真务实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依法行政

12、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加强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这一机制主要靠( )

A.举报和惩治 B.民主和集中 C.民主与法制 D.批评和建议

1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政府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4、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审议。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认真修改后获得通过。上述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的 ( )

① 最高立法权 ② 最高任免权 ③ 最高决定权 ④ 最高监督权

A.① ③ B.② ③ C.① ④ D.③ ④

15、十六大报告中在谈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职能的是( )

A. 制定和修改宪法 B.依法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C. 制定法律,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D.依法裁决有争议的诉讼案件

1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 ( )

A.依法治国 B.对人民负责 C.民主集中制 D.三权分离

17、我国的国家审判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军事法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高级人民法院

18、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中央国家机关的是( )

{五华县政府工作报告}.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全国政协 C.全国总工会 D.国务院

1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表明(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③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建立全部国家机构的基础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20、下列关于依法执政

上一篇:乐山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九年级上册英语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