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谚语的起源

来源:励志电影 发布时间:2019-04-13 点击:

中国谚语的起源篇一

论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万劫不复的阴暗人性——解析《蝇王》的主题 《老人与海》的家园意识 探析中国电影英译的几个误区 浅析商务谈判中非言语交际的核心地位 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谈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 基于情境性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设计 《魔戒》中的女性人物 论商务名片英译——以功能对等为指导 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因素的调查及分析—以x市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

10 Memory Theor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11 中西礼仪对比

12 英汉习语的差异及其翻译——对杨、霍译《红楼梦》中习语翻译的研究

13 教师的态度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14 Feminism under the Traditional Masculine Standards

15 中西方对鬼怪认识的差异

16 从七个C看商务信函的可读性

17 Analysis of Conrad’s Ambivalence In Heart of Darkness

18 《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的意义

19 美国犹太文化与传统犹太文化的冲突——浅析《再见吧,哥伦布》

20

21

22

23 福克纳眼中的美国南方—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例 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 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 析《道林格雷》中王尔德用来揭示生活与艺术冲突的方法

24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

25 希思克厉夫—一个拜伦式英雄

26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研究

27 由个性反映出爱—《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28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

29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

30 《推销员之死》中主角威利的性格分析

31 论《爱玛》中的反讽

32 《老人与海》和《热爱生命》的生态比较

33 A Study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High School

34 英汉爱情隐喻比较研究

35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广告翻译

36 《绝望主妇》人物语言个性化翻译浅析

37 《分期付款》中英语长句的分译策略

38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39 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40 反译法在英译汉中的应用

41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42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Thorn Birds

43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

44

45

46

47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 挣扎与妥协——浅析达洛维夫人的内心矛盾 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沟通

48 浅谈《阿拉比》的写作手法及其瘫痪主题

49 英汉基本颜色词研究

50 欲望与死亡——对马丁伊登的精神分析

51 试论《永别了,武器》中的悲观宿命论(开题报告+论文 )

52 爱与正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

53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

54 从惩罚角度看中美育儿观

55 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面具

56 语篇转喻的功能分析

57 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人物刻画的反讽手法

58 The Developments of Marriage View over Three Periods in the West

59 中英文称谓语的比较与翻译

60 Psychological Analyses of Sethe in Beloved

61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

62 “垮掉的一代”形成的背景探析

63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64 浅析商务谈判中非言语交际的核心地位

65 A Study of Hawthorne’s Criticism on Purita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66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Awakening

67 论《喜福会》中女性的反抗精神

68 浅析《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皮普性格发展的形成因素

69

70

71

72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关联理论在英语广告语中的应用 分析《华伦夫人的职业》中母女矛盾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 商标词翻译的本土化

73 论科技英语新词的翻译

74 《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75

76

77

7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 旅游景点标志翻译初探 论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美学思想

79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80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

81 从《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异同

82 一位《飘》不去的女性—《飘》中斯佳丽的女性主义性格特点成长分析

83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

84 中小学辅导机构英语教学模式——一对一教学与小班课堂教学教案的比较分析 85 Strategy Research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oral English

86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个人抱负与自我完善

87 从就餐细节看中美儿童个性能力的差异

88

89

90

91 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研究 宗教对传统:犹太新年与中国新年的对比研究 扼杀在萌芽中的期许— “一小时里故事”中的女权渴望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比较谈习语翻译的文化处理

92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

93 论顺句驱动在英汉同声传译中的运用

94 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的彰显

95 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和意境英译——基于萨皮尔-沃夫假说

96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

97 Developing University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98 多元智力发展与外语教学

99 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中国谚语的起源}.

100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

101 《蝇王》的现代性启示:人性的自赎

102 论纳撒尼尔霍桑《牧师的黑面纱》中的象征

103 英汉人称指示语的对比研究

104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

105 澳洲土著语言的演变及原因

106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

107 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

108 论文化差异在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中的表现

109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

110 《哈利波特》系列里恐怖美的研究

111 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12 《西风颂》 两个汉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113 论莎士比亚《尤利乌斯•凯撒》墓地演说中的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

114 顺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研究

11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16 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II》为例

117 浅析《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特色

118 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119 《石头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120 论英语词汇中性别歧视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

121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

122 中英手机短信的修辞特点分析

123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

124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125 意译在广告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探析

126 广告语中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分析

127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

128 古典诗歌中典故的翻译

129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30 中美文化视野中对个人主义的认同差异

131 [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忠诚:困境与重塑

132 Rabbit’s Predicament and Dreamland

133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相互影响

134 中西方寒暄语简要对比研究

135 聊天室中网络英语缩略词浅析

136 英语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

137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的翻译

138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

139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40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中女性主义意识的对比研究

141 从中英文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42 乌鸦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

143 On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he Death in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by Hemingway 144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145 论英汉翻译过程

146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147 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

148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

149 浅析女主人公性格对其婚恋的影响—在《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婚恋比较 150 哈代小说《绿林荫下》的视觉呼唤

151 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

152 解析喜福会中美籍华裔妇女的冲突和身份问题

153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语音差异研究

154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几种婚姻模式

155 中西方丧葬文化的对比研究

156 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American Dream

157 奇幻作品中所反映的欧洲民族神话—以《指环王》为例

158 旅游宣传品的翻译

159 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批评思想

160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角度谈广告翻译

161 物欲与爱情的搏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观对现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启示习策略的实证研究

162 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

163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

164 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165 顺从还是叛逆——解读《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教义精神

166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

167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

168 非言语交际文化

169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祝》结局的文化对比研究

170 中西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渊源

171 埃德加·爱伦·坡幽默小说研究

172 Gender Difference in Daily English Conversation

173 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企业简介汉英翻译

174 分析埃里森《隐形人》中美国的种族歧视

175 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评析《夜色温柔》中美国梦之破灭 176 汉语量词“条”“支”“枝”的认知研究及其英文表达

177 Roberta’s Rol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178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对比

179 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

180 广告语及商标翻译

181 二元对立模型在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中的应用

182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

183 美国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184 论《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物的影响

185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

186 英汉习语渊源对比及其常用分析方法

187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歌曲汉译探究

188 他者形象:最逆来顺受与最狂野的—中国女性在西方电影中的形象 189 英文电影对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190 《达洛维夫人》死亡意识解读

191 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

192 法律术语的模糊性及其翻译

193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

194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195 论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

196 《老人与海》中的孤独

197 英汉工具类名转动词实时构建的整合分析--基于网络论坛语料 198 论翻译单位

199 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学习策略的研究

200 浅析中学英语写作教学

中国谚语的起源篇二

众多俗语的由来故事

“替罪羊”的出处{中国谚语的起源}.

这是一个宗教典故。在基督教的《圣经》(《旧约》)中说,上帝为了考验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烙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后来,亚伯拉罕把小树林中的一只公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献为燔祭。

在《新约》中又说,耶酥为救赎世人的罪恶,宁愿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为“牺牲”(祭品)奉献天主,并嘱咐他的十二门徒,在他死后也照样去做。因为这是仿效古犹太人在向主求思免罪时,往往杀一只羔羊替代自己供作“牺牲”,所以教会通常又称耶酥为赎罪羔羊。

在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也有类似的说法。现在替罪羊这个词,已被广泛用来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一字千金”的由来

两千多年前,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组织他的门客集体编纂了一部大书——《吕氏春秋》。书成之后,把“稿本”挂在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赏给千金。不知是因为这书实在编得好还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据说,竟没人能够拿走这笔高额的“奖金”。于是,这个故事引出了一个“一字千金”的成语。

“座右铭”的由来

东汉书法家崔援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遇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援自知因一时鲁莽惹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以后凡是把一些格言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用以自勉的,就叫做“座右铭”。

“孺子牛”的由来

据《左传·哀公六年》记载:“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所说的孺子,是指春秋时期齐景公的幼子——荼。齐景公特别宠爱他的孺子,有一次,齐景公趴到地上,嘴衔绳子,装作牛,让荼当牛骑。荼正玩得高兴,不小心从“牛”背上跃了下来,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折断了。显然,当年的“孺子牛”是指齐景公对他幼儿的宠爱。鲁迅《自嘲》诗里:“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用这个典故,注入了全新的内容,表示了他甘为人民大众的牛的高贵品质,表达自己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

“打牙祭”一词的由来

“打牙祭”就是吃肉的意思。吃肉为什么叫“打牙祭”呢?首先得从“祭”字讲起。祭,就是祭奠、祭祀。过去人们在逢年过节时总要特别想法子弄点好吃的。那时候,所谓好吃的,最高境界就是吃点猪肉。有好吃的首先当然要记住祖先,要先献给祖先——祭祀。由于祭祀只是个仪式,所以只切不大一绺,放在神龛面前,点上冥币、蜡烛表示表示而已。祭了祖先之后便将这一小坨肉切细“祭”自己的牙齿,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说。

“三只手”一词小考

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喜剧《一坛黄金》,第一次用了“三只手”一词。该剧第四幕第四场中,老吝啬鬼龙克利奥怀疑仆人偷了他家一坛金子,他要仆人伸出手来查看。看了一只,又看另一只,却不甘心,还要看“第三只”。从此,小偷的代名词就是“三只手”,至今如此。

“千里送鹅毛”一词的来历

回纥使臣缅伯高,于唐贞观年间,遵国王令,带了一只他们认为世间稀有的白天鹅,及珍珠宝物进朝。

到湖北沔阳地区,天鹅大叫,缅伯高以为天鹅口渴,便打开笼子放到湖里喝水,不料天鹅展翅高飞,慌乱间,缅伯高伸手一抓,却只抓得一片鹅毛。这下可不得了,进贡的珍宝没了,如何是好?他想不出挽救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用丝缎把鹅毛包裹好,写上一首诗,送给唐太宗:“天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号号。上覆唐天子,请饶缅伯高;物轻情义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看了诗,诚恳地收下天鹅毛,安抚一番,按照礼节回赠一些中原土特产。缅伯高没想到唐朝天子这么大度,转忧为喜。回国后,在回纥大赞唐朝天子臣民的友好之情。

从此,中国民间便流行“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口头禅了。

高抬贵手的来历

旧时乡下演戏,往往先由乡绅们出钱,包下戏班子在祠堂庙宇中演出,然后他们再向群众卖票赚钱,群众凭票进场看戏。

戏场当然只开一扇边门,由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把门收票。无人进场时,壮汉双腿跨在门槛上,双手挺在门框上,以防无票的溜进戏场。农村的孩子很想看戏,但又无钱买戏票。有的孩子便瞅空边向守门壮汉哀求,边察言观色,掌握“火候”,伺机轻轻托起壮汉胳膊说:“叔叔,请您把胳膊抬高一点吧!”于是孩子便趁势从壮汉胳肢窝下钻进去看戏了。后来,文人便把“请抬高胳膊”雅化为“高抬贵手”,意思就是请人“开恩”,推而广之,便应用于各种场合的求情。

“桃李”一词的由来

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作“桃李”,把老师教育。培养了众多学生称作“桃李满天下”。为什么要把学生称为"桃李"呢?有这么一段故事: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的人,后来因为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北方去。 在北方,子质遇见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培养的人不肯为他出力。以至于流落北方。子简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

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来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象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 尔后,人们就把培养人才称作“树人”;把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称为“桃李”。

中国谚语的起源篇三

真题四级翻译

2016年6月

版本一:乌镇

乌镇是浙江的一座古老水镇,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畔。这是一处迷人的地方,有许多古桥、中式旅店和餐馆。在过去一千年里,乌镇的水系和生活方式并未经历多少变化,是一座展现古文明的博物馆。乌镇所有房屋都用石木建造。数百年来,当地人沿着河边建起了住宅和集市。无数宽敞美丽的庭院藏身于屋舍之间,游客们每到一处都会有惊喜的发现。

【参考译文】

Wuzhen is an ancient water town in Zhejiang province,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Grand Canal of Bei-jing and Hangzhou. This is a charming place, having many ancient bridges, Chinese style hotels and restaurants. Over the past one thousand years, the water system and lifestyle of Wuzhen has not experienced many changes, which is a museum showing ancient civilizations. All the houses in Wuzhen are built of stone and wood. For hundreds of years, the local people built homes and fairs along the river. Countless beautiful and spacious courtyards lie among the houses, thus the tour-ists would have a pleasant surprise when coming to here.

乌镇

1.古老的水镇: water-town

2.京杭大运河畔: by the bank of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3.迷人的: charming

4.古桥、中式旅店和餐馆: ancient bridges, Chinese-style hotels and restaurants

5.在过去一千年里: In the past one thousand years

6.水系: water system

7.生活方式: way of life

8.展现古文明的博物馆: reflect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9.数百年来: For hundreds of years

10.无数宽敞美丽的庭院: Countless beautiful spacious courtyards

11.屋舍之间: among the houses

12.惊喜的发现: have a surprise

版本二:功夫

功夫(Kung Fu)是中国武术(martial arts)的俗称。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自卫的需要,狩猎活动以及古代中国的军事训练。它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一种。年轻人和老年人都练。它已逐渐演

变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元素。作为中国的国宝,功夫有上百种不同的风格,是世界上练得最多的武术形式。有些风格模仿了动物的动作,还有一些则受到了中国哲学思想、神话和传说的启发。

【参考译文】

Kung Fu is commonly known as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the origin of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need of self-defense, hunting activities and military training in ancient China. It is one ki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The young and the old often practice it. It ha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the unique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As a national treasure of China, there are hundreds of differ-ent styles for Kung Fu, which is most common forms of martial arts. Some of styles imitate the movement of the animals, and some are inspired by Chinese philosophy, myths and legends.

功夫

1. 是……的俗称:be commonly known as

2. 起源:origin

3. 追溯到:be traced back to

4. 狩猎活动:hunting activities

5. 军事训练:military training

6. 中国传统体育运动: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7. 逐渐演变成:ha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8. 中国的国宝:a national treasure of China

9. 不同的风格:different styles

10. 武术形式:forms of martial arts

11. 中国哲学思想、神话和传说:Chinese philosophy, myths and legends

12. 受到……的启发:be inspired by

版本三:风筝

在山东潍坊市,风筝不仅仅是玩具,而且还是这座城市文化的标志。潍坊以“风筝之都“而闻名,已有将近2400年放飞风筝的历史。传说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用了三年时间在潍坊制作了世界上首个风筝,但放飞的第一天风筝就坠落并摔坏了。也有人相信风筝是中国古代木匠鲁班发明的。据说他的风筝用木头和竹子制作,飞了三天后才落地。

【参考译文】

In the city of Weifang, Shandong province, kites are not just toys, but also a sign of the city culture. Weifang is famous for "the kite", having a history of nearly 2400 years of flying kites. It is said that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s spent three years on making the first kite in the world , but the first day of the flying kites had dropped and broken.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kite was in-

vented by ancient Chinese carpenter, Lu Ban. It has been said that his kite is made of wood and bamboo, falling to the ground after flying three days.

【重点词汇】

1.山东潍坊市:Weifang Ctiy, a town in Shandong Province

2.不仅仅是,而且是:be not just…, but also

3.城市文化的标志:a sign of the city culture

4.以…..而闻名:be famous for

5.传说:Legend has it that…, it is said that…

6.古代哲学家: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

7.坠落并摔坏:had dropped and been broken

8.也有人相信: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9.木头和竹子:wood and bamboo,

10.落地:fall to the ground

综合对以上题目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翻译还是沿续老的传统侧重对中国文化进行考查,内容相对来讲,是大家所熟悉的,象“风筝”,“乌镇”“功夫”,驾驭起来难度并不是很大。同一个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呈现,比如,“以……而闻名”用英文表达可以“be famous for...”还可以是“be renown as...”;再比如,“追溯到...”即可以“go back to....”也可以用“trace back to”等等。只要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心积累,必然会驾轻就熟。

2015年12月

版本一:丽江

云南省的丽江古镇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那里的生活节奏比大多数中国(的城市)都要缓慢。丽江到处都是美丽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少数民族同胞提供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文化让游客体验。历史上,丽江还以“爱之城”而闻名。当地人中流传着许多关于(人)生,为爱而死的故事。如今,在中外游客眼中,这个古镇被视为爱情和浪漫的天堂。(paradise)

{中国谚语的起源}.

Lijiang, an ancient town of Yunnan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tourist destinations. Its

pace of life is slower than that of most cities of China. There are many natural beauties everywhere in Lijiang and many ethnical minorities provide tourists with a great variety of cultural experience. Lijiang is also well-known as the “city of love” in history. Many stories about life and dying for love have spreaded widely among the locals. Nowadays, for tourists home and abroad, the ancient town is regarded as a paradise of love and romance.

重点词汇短语【丽江古镇】

丽江古镇The old town of Lijiang

旅游目的地tourist destination{中国谚语的起源}.

生活节奏pace of life

自然风光natural landscape

少数民族同胞minority compatriots

版本二:汉语演讲比赛

今年在长沙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这项比赛证明是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好方法。它为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机会。来自87个国家共计126位选手聚集在湖南省省会参加了从7月6日到8月5日进行的半决赛和决赛。比赛并不是唯一的活动。选手们还有机会参观了中国其他地区的著名景点和历史名胜。

The annual Chinese language speech competition was held in Changsha this year. This contest has been proved to be a good way to promot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 provided a better chance to understand China for you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 total of 126 contestants from 87

countries gathered in the capital of Hunan Province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semi-final and final from July 6th to August 5th. The competition was not the only activity. Contestants also had the oppor-tunity to visit well-known 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al sites in other parts of China.

重点词汇短语:【汉语演讲比赛】

汉语演讲比赛Chinese speech contest

文化交流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选手contestant

省会provincial capital

半决赛 semi-final

决赛 final match

著名景点famous scenic spots

历史名胜historical places of interest

版本三:中国父母

中国父母往往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以至于不要他们帮忙做家务。他们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努力学习,考得好,能上名牌大学。他们相信这是为孩子好,因为在中国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只有成绩好才能保证前途光明。中国父母还认为,如果孩子能在社会上(取得)大的成就,父母就会受到尊敬。因此,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爱好和兴趣,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

Chinese parents have frequently tended to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ir children's study, so that children don’t help them do the housework. Their only requirement for their children is to study hard, perform well in the exams, and go to a famous/prestigious university. They believe it is good for their children, because in such a highly competitive society, only good results could ensure a promising future. Chinese parents also believe that parents will be honored if their children can achieve great success in society. Therefore, they are willing to sacrifice their own time, hobbies and interests, to create much better conditions for children.

【卷二:中国式家庭教育】

做家务do housework

名牌大学prestigious university

前途光明a promising future

竞争激烈fierce competition

成绩好have good grades

更好的条件create better conditions

2015年6月13

版本一:大米

在西方人心目中,和中国联系最为密切的基本食物是大米。长期以来,大米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有谚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国南方大多数种植水稻,人们通常以大米为食;而华北大部分地区因为过于寒冷或过于干燥,无法种植水稻,那里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在中国,有些人用面粉做面包,但大多数人用面粉做馒头和面条。

In the mind of Westerners, Chinese people have the closest connection to rice, basic food for the Chinese. For a long time, rice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hinese diet. There is even a saying that "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People in south China plant and live on rice, while people in the most parts of North China cannot plant rice due to exces-sively dry and cold weather. The main crop there is wheat. In China, some people use flour to bake bread, while most people make steamed bread and noodles with flour.

版本二:中国宴席

中国谚语的起源篇四

英语典故谚语的来源

1 英语典故谚语的来源

英语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一般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在英语语言中,许多谚语来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更准确地说,有如下几种来源:圣经、希腊神话、伊索寓言以及文学巨匠的作品。英语国家的许多谚语都最早记录在这些古典文学作品当中,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些来自英语典故的谚语的汉语翻译既要能较完整地表达其在原典故中的寓意,又要能为广大的中国读者所接受。

2 英语典故谚语的翻译方法

翻译英语典故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译者应该首先正确阅读该典故中所包含的寓意,再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笔者认为,英语典故谚语的汉译大体可以采用直译法、直译加注释法和意译法。

2.1 直译法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对自然界的现象、人生的经验和真理,都有许多共同的认识和感受。在古典文学作品里反映了这些方面的共同性,并以谚语的方式流传下来。这些英语谚语一般喻义清新,形象逼真,若按其字面直译其意,就能表达出原文的喻义来,则可直译。这样做既能准确把握原谚语在其典故中的寓意,且又可较完整地保存原文的表达方式,一举两得,请看下面的译例:

One swallow doesn’t make a summer.一燕不成夏。出自《伊索寓言》。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自《圣经》。 Every heart has its own ache.每颗心都有其痛处。出自《圣经》;

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爱邻如爱己。出自《圣经》。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出自《哈姆雷特》。

Easy come, easy go.来容易,去也容易。出自莎士比亚剧本。

Appearance is deceiving.外貌是不可靠的。出自伊索寓言《老鼠与狮子》。

在译文条件许可时,直译法使译文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如在第一例谚语中One swallow对应“一燕”,而doesn’t make a summer直译成汉语就是“不能构成夏天”与“不成夏”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第二例中,An eye和a tooth分别直译成了“眼”和“牙”,并且译文在句式上和原文也保持了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一来,汉语译文和原谚语在形式上基本保持了一致,并且完整地保留了谚语在原典故中的寓意,读者在读译文时也能明确当中所包含的寓意。因此,直译法成为许多译者翻译谚语的首选方法。

但是在翻译英语典故谚语时,大多数谚语都包含了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内涵,直译法并不能总是正确表现原谚语的意思,这样译者需尝试其他译法。

2.2 直译加注释法

即直接翻译不能完全表现原谚语的意思,可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来处理,此法可使要表达之意一目了然。在有些英语谚语中,常常涉及一些典故专有的人名和地名,虽然这些谚语在寓意和表达上都简洁明了,但是在汉译时须对典故中的专有的地名和人名进行注解,不然译文读后有不知所云之感。如:See Naples and die.若直译成“看了那不勒斯,就可以死了”,读者不禁会问“那不勒斯”是什么?若在译文后加注解:“那不勒斯,意大利南部港市,以其奇美的风景而著称”,那么其寓意就一目了然了。同样,在下面这个谚语中:I am as poor as Job.若翻译成“我和约伯一样穷”,读者不禁会问约伯是谁?也有人翻译成“一贫如洗”就了事了,虽然对应了一个汉语的四字成语,但是却失去了原谚语的文化内涵,若在其后加注:“约伯是《圣经》中以忍耐贫穷而著称的圣徒”,这样一来,译注既使译者解决了“Job”该怎么译,该不该译的难题,又使译文在形式上保留一个汉字成语而寓意鲜明。笔者认为,直译加注法

在很大程度上能使译者避免在理解上对原文“生剥活吞”,又能使读者在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谚语寓意的同时对西方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2.3 意译法

由于英语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方面和其相对的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着某些差异,所以可采取意译法来进行英语典故谚语汉译。但在英语典故中有些英语谚语相对汉语谚语而言,虽然它们的喻义相互吻合,而且表达方式也很相似,但是所比喻的事物并不一样。在汉译这些英语谚语时,常常只能采取只保留原文内容,不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即在一种语言里可找到形象不同但意义十分接近的谚语来翻译另一种语言里的谚语,即意译法。如:It’s all Greek to me.一窍不通。但是,在这类谚语的翻译中,加上注解更有利于正确传达谚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深刻寓意。希腊语是非常难学的,在了解了这一事实后,就不难理解该谚语的含义了。再举一例:A whited sepulcher“sepulcher”指的是“坟墓,冢(石凿和石切的)”,而“sepulcher”的修饰语是“whited”,直译就是“涂白了的坟墓”,而我们根据常识可以得知,坟墓涂得再白也只是坟墓而已,这个俗语意指的是“伪善者”或“假道学”(语出《圣经.马太福音》),所以在该谚语的汉译过程中,原文形式的保留已经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了,寓意的正确译读更为重要。

同样,在掌握了“Naples那不勒斯”“Job约伯”在典故和圣经中的含义之后,2.2中的两个谚语也可以分别译成“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和“一贫如洗”。在英语中,这类含典故又可以意译的谚语举不胜举,现略举一二。

A Judas kiss.口蜜腹剑(犹大,《圣经》中背叛耶酥的人);

Tower of Babel.空中楼阁(巴别塔,《圣经》中人类试图建造的通天的塔);

意译法的特点是简洁易懂,读者一下子就能抓住内涵,阅读起来省事,这样可使译文既喻义明显,又含而不露,且可再现原文所具有的语言效果,容易达意。英语典故谚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2.4 多种译法相结合

在典故英语的汉译过程中,由于该类谚语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译出该谚语在典故中所包含的寓意,往往不能局限于某一种译法,应该采取多译法相结合的方法。如: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出自《圣经》

若直译成“在魔鬼与深海之间”,原谚语所要表达的寓意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并且在句式上也保持了一致。但是,在汉语中也有有着相同的意义,相同的色彩,相同或相似的形象,并且其民族色彩又不十分浓厚的谚语与该谚语相对应,因而在可用汉语对等的成语或谚语来翻译相应的成语和谚语。所以该谚语可译作“进退两难”或“进退维谷”。这样以来,即保留了原谚语的寓意,又符合汉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在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时,既保留了原来的语言涵,但是又赋予了汉语的某些东西。

3 英语典故谚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正确把握典故的寓意,切忌望文生义。譬如,在It’s all Greek to me. 这一谚语中,就不能译作“对我来说全是希腊语”。

第二,应当注意英语典故谚语的民族性,不能以带有民族特色的专有名词来翻译带有英语国家民族特色的名词,如blow hot and cold(朝三暮四)若译作“朝秦暮楚”的话就失去了原谚语的异国风味。

第三,英语典故谚语在汉译过程中,还应当注意译文的大众性和口语化,如wash one’s hands of a thing译作“洗手不干”比“金盆洗手”更能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典故翻译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须

首先细读该谚语,准确把握其在原典故中所表达的寓意和道理,再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再现典故英语谚语的丰富内涵和语言风格。

中国谚语的起源篇五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的作文
下一篇:五年级上册作文奇观300字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