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热门资讯 发布时间:2019-06-01 点击:

中牟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1日在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马 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我市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谋划并实施了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明确了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最佳宜居环境城市的战略定位,绘就了郑州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开启了郑州发展的新篇章。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以郑州都市区建设为载体,按照“提速度、破瓶颈、抓统筹、上档次”的要求,团结拼搏,克难攻坚,顺利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12.7亿元,增长13.2%,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5个和4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305亿元,增长32.9%;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820亿元,增长2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2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40亿元,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2.5亿元,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87亿元,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12元,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50元,增长19.8%。

郑州都市区建设开局良好。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期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土地开发利用、综合交通体系、产业布局等各类专项规划加快编制。制定实施了郑州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郑州新区建设成效显著,中心城区功能得到提升;航空城、新郑新城、中牟新城、巩义新城、新密(曲梁)新城、登封新城融城发展进展顺利;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职教城等城市组团总体规划方案初步确定,基础设施和部分项目建设已经启动。坚持交通道路建设先行,积极构建郑州都市区路网骨架,中心城区连接“六城十组团”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实施,完成出入市口征地拆迁110万平方米,绿化251万平方米。“六城十组团”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0亿元。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战略性支撑产业持续壮大。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东风日产郑州60万台发动机工厂、宇通商务车和校车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年汽车整车产量达到35.5万辆,郑煤机高端产业园、中铁盾构、新大方重工等项目建设提升了装备制造业的层次和水平。物流商贸业快速发展,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物流园等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中原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丰富了商贸业态。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壮大,富士康电子、格力电器等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凸显。文化创意旅游业发展迅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90亿元,增长15.7%。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客车等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传统优势产业持续提升。铝及铝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建材耐材等产业改造步伐加快,产业技术和产品档次显著提高。金融、会展、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四方达、好想你、明泰铝业等6家企业顺利上市,上市企业达到35家。成功引进东亚银行,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举办大型展会141场,展览面积达到155.3万平方米。房地产业在调控中健康发展,全市商品房实现销售额887.9亿元,增长14.9%。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全市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完成 5150亿元,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3.5亿元,增长62%。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稳步推进,

战略重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郑州银行、百瑞信托实现增资扩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权限下放到所有县(市、区)和省级产业集聚区。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展开,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改革继续深化。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成果丰硕。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1亿美元,增长63%;引进市外境内资金941.6亿元,增长30.5%。市属及以下进出口总额完成153.6亿美元,增长239.5%,其中出口94.1亿美元,增长182.9%。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年新开工外来投资项目152个,投资总额1454亿元。

城市形象显著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结出硕果。全市动员,全民参与,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显著提升,我市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充分展示了郑州新的城市形象。郑州新区品牌形象凸显。郑州新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加快建设,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热源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营,龙湖引黄调蓄工程全面启动。郑州新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60亿元,成为展示河南和郑州形象的窗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成为宜居宜业宜商的福地。“畅通郑州”工程扎实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顺利铺轨,2号线一期开工建设,京沙快速通道部分路段、郑民高速郑州段建成通车。出入市口互通立交、三环快速化工程、南水北调跨线桥梁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

2.5万个,新购置公交车953辆,郑州绕城高速免费通行。深入开展占道经营、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活动,城市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强化。郑焦、郑汴城际铁路加快建设,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体、火车站西广场等重点工程基本完工。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刘湾水厂开工建设,实施五龙口、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城市供热、供气、供水等公共管网进一步完善。加快推进“数字郑州”建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建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常西湖生态公园等项目顺利实施,人民广场建成开园,市区新建绿地622万平方米,完成造林23.7万亩,新建林业生态乡(镇)8个、林业生态村100个。扎实开展截污攻坚工作,实施东风渠上游、潮河上游等河道治理工程,河道水质明显改善。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

耗下降3.7%,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控制在10.18万吨和10.62万吨以下。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8天。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粮食生产连续9年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66.7万吨。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完成新菜田建设3.6万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和整村推进扶贫,1.67万人实现脱贫。实施自来水村村通工程,解决了43.9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升级改造农田灌溉机井8700眼。新建、改造农村道路578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万座,新建镇、村地埋式垃圾中转站611座,实施厕所无害化改造8.6万户。

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加大财政投入,较好地完成了省、市民生实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6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5亿元,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制度基本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7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2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417.4万人,参合率达到98.3%。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物价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优先安排土地供应,着力保障资金需求,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开工保障性住房5.57万套。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建各级各类研发中心225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5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806.7亿元,增长33.9%;增加值达到859.8亿元,增长29.2%。专利授权量6300件,增长1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连续5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建

立了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促进计划扎实推进。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3所、幼儿园119所,新增优质中小学招生学位2.1万个,为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学习站点。新建改扩建优质医疗机构10家,新增床位2250个。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郑州市图书馆新馆、郑州商都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顺利。新建农村文化大院200个、农家书屋750个。《水月洛神》荣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艺术最高奖“荷花奖”金奖第一名,《斗笠县令》获得中国戏剧节最高奖项。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再创佳绩。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双提高”工程深入开展,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荣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

民主法制和社会管理不断加强。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联系沟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81件,政协委员提案658件,办结率均为100%,满意率均达到98.5%。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制定政府规章9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件。全面实施“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规划。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推行网络行政,创新了政府管理模式。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认真开展“社区建设年”活动,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集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推进“两基三体系”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四严一创”、“两打一清”等专项行动,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郑州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大力支持军队建设,认真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征兵工作等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顺利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审计、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气象和地震监测、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对口支援新疆哈密工作进展顺利。

一年来,我们集中力量谋划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大事。郑州都市区建设整体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铺开,环城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森林公园体系总体规划、郑州汽车城总体规划等重大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集中力量推进了一批增强发展后劲的要事。富士康、格力电器、东风日产等一批重大

中牟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2012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以郑州都市区建设为载体,按照“提速度、破瓶颈、抓统筹、上档次”的要求,团结拼搏,克难攻坚,顺利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12.7亿元,增长13.2%,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5个和4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305亿元,增长32.9%;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820亿元,增长2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2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40亿元,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0亿元,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87亿元,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12元,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50元,增长19.8%。

■郑州都市区建设开局良好

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期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土地开发利用、综合交通体系、产业布局等各类专项规划加快编制。制定实施了郑州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郑州新区建设成效显著,中心城区功能得到提升;航空城、新郑新城、

中牟新城、巩义新城、新密(曲梁)新城、登封新城融城发展进展顺利;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职教城等城市组团总体规划方案初步确定,基础设施和部分项目建设已经启动。积极构建郑州都市区路网骨架,中心城区连接“六城十组团”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实施,完成出入市口征地拆迁110万平方米,绿化251万平方米。“六城十组团”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0亿元。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东风日产郑州60万台发动机工厂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年汽车整车产量达到35.5万辆。物流商贸业快速发展,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等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中原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丰富了商贸业态。富士康电子、格力电器等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凸显。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9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金融、会展、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四方达等6家企业顺利上市,上市企业达到35家。成功引进东亚银行,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举办大型展会141场,展览面积达到155.3万平方米。全市商品房实现销售额887.9亿元,增长14.9%。全市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完成 5150亿元,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3.5亿元,增长62%。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郑州银行、百瑞信托实现增资扩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权限下放到所有县(市、区)和省级产业集聚区。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展开,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改革继续深化。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1亿美元,增长63%;引进市外境内资金941.6亿元,增长30.5%。市属及以下进出口总额完成153.6亿美元,增长239.5%,其中出口94.1亿美元,增长182.9%。全年新开工外来投资项目152个,投资总额1454亿元。 ■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我市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郑州新区品牌形象凸显。郑州新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加快建设,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热源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营,龙湖引黄调蓄工程全面启动。郑州新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60亿元。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顺利铺轨,2号线一期开工建设,京沙快速通道部分路段、郑民高速郑州段建成通车。出入市口互通立交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5万个,新购置公交车953辆,郑州绕城高速免费通行。郑焦、郑汴城际铁路加快建设,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体等重点工程基本完工。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刘湾水厂开工建设,实施五龙

口、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建成。常西湖生态公园等项目顺利实施,人民广场建成开园,市区新建绿地622万平方米,完成造林23.7万亩,新建林业生态乡(镇)8个、林业生态村100个。实施东风渠上游、潮河上游等河道治理工程,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控制在10.18万吨和10.62万吨以下。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8天。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粮食生产连续9年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66.7万吨。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完成新菜田建设3.6万亩。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和整村推进扶贫,

1.67万人实现脱贫。实施自来水村村通工程,解决了43.9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升级改造农田灌溉机井8700眼。新建、改造农村道路578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万座,新建镇、村地埋式垃圾中转站611座,实施厕所无害化改造8.6万户。

■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6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5亿元,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制度基本建立,城乡居民社会

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7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2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417.4万人,参合率达到98.3%。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物价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优先安排土地供应,着力保障资金需求,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开工保障性住房5.57万套。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新建各级各类研发中心225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5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806.7亿元,增长33.9%。专利授权量6300件,增长1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连续5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建立了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3所、幼儿园119所,新增优质中小学招生学位

2.1万个,为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学习站点。新建改扩建优质医疗机构10家,新增床位2250个。郑州市图书馆新馆、郑州商都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顺利。新建农村文化大院200个、农家书屋750个。《水月洛神》荣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艺术最高奖“荷花奖”金奖第一名,《斗笠县令》获得中国戏剧节最高奖项。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荣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

■民主法制和社会管理不断加强

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加

中牟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2012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在2012年3月29日白沙镇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白沙镇人民政府 镇长 闫志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镇政府紧紧依靠全镇广大干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三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镇十三届人民政府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胜利实现。

——五年来,镇域经济实现了量质并进的重大转变,进入实力倍增的新时期。过去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沉着冷静,科学研判,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历经重重困难,镇域经济实现了向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的重大转变,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11年镇财政收入3.1875亿元,比2006年增长12.4倍;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2.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7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6.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42.1亿元。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排序2010年位居郑州市乡镇第

3名,比2005年前移59个位次。

——五年来,社会管理实现了深度拓展的重大转变,进入活力焕发的新时期。家庭联户代表制度,五年来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省委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批示,中央、省、市等重要刊物和《大河网》等大型平面媒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我镇联户代表制度以不同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报道,目前已在全市全面推广。依托家庭联户代表制度建立的“社会法庭”,有效解决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及上级领导的关注,《法制日报》2010年5月以《村民选出的“社会法官”为何“一言九鼎”》为题进行报道,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张立勇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和批示,随后全市的社会法庭现场会在我镇召开,有力地推进了全镇民主法治进程。实施的“五瓣印章”制度,建立的“村治在线”网络平台,成立联村党委,建立基层党组织“合纵连横”的新机制,使基层社会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年来,镇村发展实现了共同繁荣的重大转变,进入统筹推进的新时期。2008年完成修编《白沙镇区2000年—2010年建设规划》、《中牟县白沙镇总体规划(2008—2020)》和《白沙镇环境规划(2008—2015)》,成为白沙城镇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倾力打造宜业宜居城镇,先后建设了功能齐全的白沙一中和镇寄宿制小学;市级示范卫生院,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镇敬老院,中牟县西入市口花园广场等成为全县亮点工程;建设了恒通、郑东

新世界、鑫城、宽house等一批具有浓郁现代都市气息的建筑精品,城镇品位不断提升,规模快速扩张,集聚和辐射能力明显增强。立足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镇用于城镇建设的资金达2亿多元,其中基础设施的投入占56%。修建了30余条道路,形成了镇区“三横六纵”道路网络,拉大了城镇框架;村容村貌路容路貌综合整治活动强力推动,城镇形象大幅提升。{中牟政府工作报告}.

——五年来,社会事业实现了全面协调发展的重大转变,进入和谐共建的新时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科学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中小学教育成效显著,中招成绩连创新高。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举全镇之力,为成功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力加强文明创建,全镇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五年来,先后举办各类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活动30余场次,女子盘鼓队、舞龙队、舞狮队及创作的戏曲、歌曲、河洛大鼓等文艺节目均在市级大赛中连续获得金奖,白沙生金艺术团在郑州市文艺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单位和优秀文艺队伍,白沙文化广场被评为特色广场。五年来,先后举办农村干部和联户代表培训班20余期,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分批进行了拓展培训,以工作区为单位在全镇各区巡回举办了联户代表知识竞赛和文艺演出,寓教于乐,激发了全镇广大干群的工作热情和参与村务政务的积极性。在农村继续推进“好媳妇”、“好婆婆”、“致富带富能手”评比活动,倡树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新

型社会关系,我镇机关干部陈红霞同志获得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荣誉称号;各行各业积极开展行业自身建设,营造文明礼貌、诚信待人、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社会新风。着力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人员、退伍军人、现役军人家属、优抚对象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郑州市养老保险、大病救助等各项保障救助标准;实施星级企业、星级员工评比制度,全镇通过各种渠道安排就业6800余人。同时,审计、监察、统战、武装、工会、共青团、妇联、民族宗教等工作都有新的进步,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白沙镇先后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郑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河南省文明镇、河南省重点镇、河南省卫生镇、河南省工业强镇、河南省中州名镇、河南省“五好”乡镇党委、河南省政治思想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河南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镇、河南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郑州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郑州市信访工作先进乡镇、小城镇建设一类镇、郑州市综合经济效益考核强镇、拥军优属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白沙村2009年荣获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位代表积极参与、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勇于胜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向为白沙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镇{中牟政府工作报告}.

干部群众,向参与白沙经济社会发展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白沙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来的奋进历程,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一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挑战当机遇、把压力变动力,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率先发展。二是必须坚持把为民作为第一要求。为民谋利是我们的宗旨。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三是必须坚持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更加注重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四是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以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障碍,才能形成良好的发展优势。五是必须坚持把实干作为第一本领。谋事在人,关键在干。没有实干一切都是空话。

各位代表,这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一以贯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干群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与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还有差距,强揽工程,干扰施工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对此,我们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

中牟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新安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牟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新规划展宏图重民生 传宗旨承使命施新政

新规划展宏图重民生 传宗旨承使命施新政

--从《十二五规划》民生新政看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

历史的车轮驶进2011年,将要迎来我们党的90岁的华诞,这90年我们的党走过了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60多年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能够健康地成长起来,这是因为我们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一切为了人民”,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方针和政策,尤其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总理将民生问题提升至政治高度,鼓舞人心、振奋人心,让民生走进了“春天里”!“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是温总理的内心独白,更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一种善意提醒和精神感召。纵观温总理的报告,“民生”依然是整个报告的主题和核心词汇,并且也是篇幅最多、论述最充分,也最真实感人。温总理以真诚的态度,平素的语言中,回应了会前老百姓和网民朋友的热切期盼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十二五”开局之年,建党90周年之际,“民生新政”焕发出了耀眼的光彩。

一、什么是“民生新政”

1、民生的内涵是什么: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句话得意思是:百姓生活的根基在于勤劳,只要勤劳就不会缺衣少食。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可以理解为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而重要的民生问题,可以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八字即可概括:“衣要蔽体而美观,食要安全而营养,住要居者有其屋,出行要自由而方便;出生或孩童的时候要有人照应,年老的时候要有人奉养,病要有所医,死要有尊严。”当今社会主要涉及到五大民生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这个五个问题如果得到很好的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日可待。

2、民生新政

民生新政其实非常好理解,就是媒体对中国执政党在民生方面新的执政理念政策的形容。两会期间“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中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又有了新提法、新部署、新亮点。

1)“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格外亮眼 十大措施“重若千钧”

着力改善民生是纲要草案的重点所在。纲要草案中设置的“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引人关注,其中涵盖扩大城乡就业规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10大措施。一个个具体数字,彰显出了这一行动计划沉甸甸的“含金量”。 “‘十二五’规划纲要是一份民生报告。对于广大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来说,这是最实惠、摸得着、看得见、共享发展成果的‘富民’工程。”

2)设置24项主要指标 新增约束性指标注重民生和节能减排

约束性指标是指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政府意志的指标,是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对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带有一定强制性,必须完成的指标。指标设置体现规划的意图和重点,其中约束性指标是政府要确保实现的,至关重要。“十二五”规划纲要设置了24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比“十一五”规划多了2个;其中12个为约束性指标,比“十一五”规划多了4个。“约束性指标的增加,集中在改善民生和节能减排方面,体现了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责任。”“十二五”规划增设了4个约束性指标,分别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增长3.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节能减排的指标更加多元,力度也进一步增强,这必将有力推动中国实现绿色发展。实现中国的绿色发展也是进一步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宜居、在保障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的青山绿水,这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环节。

3)降低经济增速指标 提高居民收入指标

让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这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了回应。相比“十一五”规划,经济增长预期指标从年均增长7.5%下调为7%;居民收入预期指标从年均实际增长5%提高为“7%以上”,并加了一个强调性的“注释”,明确提出收入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速,在实施中要努力实现和经济发展同步。这意味着,“经济增速”和“收入增速”两者带有了关联的“硬性”限制。“这说明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导向上出现重大变化,下决心从更多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转向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十二五”规划还对经济指标进行了弱化,不仅经济增速指标下调,而且取消了人均GDP增速指标。在地方考核中还首次提出“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评价考核”。 “这说明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导向上出现重大变化,下决心从更多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转向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

4)“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单设一章 凸显收入分配改革新思路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问题,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了强化。相比“十一五”规划仅仅是很短的一节,如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单设一章。不仅如此,关系“收入分配”的其他方面,在住房保障、就业、农民增收等多章中均有涉及。除了降低经济增速指标、提高收入增速指标以实现“两个同步”外,“十二五”规划对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出了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思路。“这顺应了人民的新期待!现在是到了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时候了。相信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进,人民生活将更加富裕。”

二、为什么是“新政”

1、执政理念的更新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在2010年我国超越了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绩这和我们的政府多年来为了发展经济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有关。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是依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所带动的经济增长。目前这种经济增长,已经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并且给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威胁。所以我们的政府在近些年来在重视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始关注民生,在民生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努力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十一五末期,一家外国媒体这样评价说:中国五年来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可以用“关注民生”来概括。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的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因为经济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旨在改善人民的生活,增进人民的福祉。同时改善民生也会推动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加大民生投入,不仅可以改善困难群众生活,还会促进消费,使发展由投资拉动转变为内需拉动。“通过改善民生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也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于是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之初,党中央就提出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政府及时调整执政理念把以前的“重视经济、关注民生”,调整为“重视民生、关注经济”,改变过去的“唯GDP论”,放缓经济增长速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了第一位。法国《欧洲时报》评论说:如今,中国所关注的重点,正从追求经济增长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转型;中国政府执政方略,实践着从“国富”向“贵民”的重要转身。

2、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创新

十二五纲要明确指出: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加强源头治理,更加注重民生和制度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加强动态管理,更加注重平等沟通和协商,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应急处置,更加注重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化解消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

新年伊始,我们的政府针对社会上的突发事件和焦点问题,出台一系列关于民生问题政策法规,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1)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出台,主要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水灾旱灾。例如:2007年淮河流域性大洪水,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09年大范围特大春旱。尤其是2010西南地区历史罕见特大旱情,甚至有些地区干旱等级100年一遇, 面对严重的旱情,我国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针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严重“透支”和水资源的粗放利用问题,中央1号文件及时出台,从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突出了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改革意见。

2)2010年网民点击检索的十大网络新词中,“蒜你狠”位列第一,成了“最热”的新词。“蒜你狠”词条的定义是:“蒜你狠”是时下中国流行的一句时髦用语,这是源于大蒜疯涨超过100倍,甚至比肉、鸡蛋还贵 ,紧跟大蒜之后,其他食品接力上涨,于是“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等网络流行词接踵而至。这些词的发明在引人一笑的同时,也将市民对物价飞涨的无奈体现得淋漓尽致。物价上涨有一定的市场原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有些不法商贩囤积炒作农副产品,从中谋取暴利。我们一定还记得前段时间由于日本发生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有谣言称食用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引发多个省市地区出现群众抢购碘盐现象。1.4元一袋的食盐竟然最高卖到15元一袋。而造成“谣盐风波”的原因就是个别不法商贩借机哄抬物价,从中牟取暴利。针对这些焦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年伊始公布的《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无疑为我们整治联合起来哄抬价格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两个“规定”,明确了市场主体开展价格竞争应遵守的行为准则,让经营者形成明确的法律预期,让他们不怀侥幸之心、不做违规之举。更重要的是,《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

规定》从行政执法层面明确了具体操作方式,让群众知道该如何去举报,也让执法部门知道该如何去处理、用什么方法去处理。从这方面来讲,这两个“规定”无疑将为保持2011年物价总水平稳定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一项事关民生的政策法规。

3)民生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房价问题,居者有其屋,是每个普通群众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针对房价居高不下的现状,政府近些年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尤其在2011年1月26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推出八条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要求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在出台“新国八条”之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22日宣布,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明文规定从5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实行一套一标价,并明确公示代收代办收费和物业服务收费,商品房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收任何未标明的费用。商品房销售价格明码标价对外后,可以自行降价,打折销售,但涨价必须重新申报备案。出台上述规定目的是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着力解决当前商品房销售中存在的标价混乱,信息不透明、价格欺诈等问题,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遏制房价的上涨。3月8日,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所说的“时刻准备出台下一步楼市调控政策” 表明今年房地产调控的高压态势非常严厉,表明我们的政府在打压房价,改善民生,让百姓居者有其屋,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决心和力度。

以上是我国今年实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些新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都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对于社会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发展,及时出台政策认真解决,把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及时的扼杀在摇篮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实施“民生新政”的原因

1、国家领导人的亲民、务实的施政风格。

国家领导人的亲民、务实的施政风格,决定着他们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我们都知道春节,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但对于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说,除了小家,更让他们牵挂的是民生民情,是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冷暖安危。从冰雪北国到南国乡里,从东海之滨到西部山区,他们的新春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寻常百姓家,他们融入百姓、与民同乐,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节假日。忙碌的身影不仅把温暖播进了民心,更反映出中央领导对于普通百姓的殷殷深情,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这个事情不是领导人在做秀,而是体现出国家最高层领导人在体察民情、关注民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时刻把百姓的生计放在自己的心上,正像前面温总理所说的“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正是这种国家领导人的亲民、务实的施政风格,才决定着他们要不断地施行民生新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全体国民的幸福指数。

2、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提供了财政支持。

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了新的台阶。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亿元,年均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

{中牟政府工作报告}.

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特别是2008年第三季度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均面临负增长或停滞困境时,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速并率先回升,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我国财政收入2007年超过5万亿,达到51322亿元;2008年超过6万亿,达到61330亿元;2010年超过8万亿,达到83080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3%。 “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增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我们已经完成了做大经济蛋糕的过程,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在十二五初期如何施行“民生新政”公平公正的使全体群众分享经济蛋糕,顺应百姓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作为最终目标。备受瞩目的“两会”期间,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明确表示:今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达到10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中央财政将支出三分之二用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可见我们的政府对于改善民生的力度和决心之大。

3、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按照世界银行的最新划分,世界各经济体按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可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组。低收入标准为年人均国民总收入995美元及以下,中等收入为996美元---12195美元,高收入为12196美元及以上。其中,中等收入标准又以3845美元为界限分为“下中等收入”和“上中等收入”。2010年,按照市场汇率计算,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多美元,依据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但同时我国已经进入了是否迈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而这个时期则也是这个国家进入了社会矛盾凸显期,由于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发展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尤其在民生方面最为突出,对于我国来说,各种安全事故频发,房价、教育费、医疗费居高不下,教育医疗资源不平衡、入学难、看病难、就业难成为焦点问题,强行拆迁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这些社会焦点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就会成为社会中不稳定的因素,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针对这些凸显的社会矛盾,我们的政府及时更新执政理念,由过去规划提出的“国强”转变为追求“民富” ,把政策的着力点转到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使“藏富于国”转变为“还利于民”。

中牟政府工作报告篇六

第一次月考

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 政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60分)

1、2012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这是校车安全管理问题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校车安全条例(草案)》意见征求工作已经结束,校车安全将真正纳入法制轨道。“校车安全问题”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有媒体称这反映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政府之所以这么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 A、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政府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D、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2013年3月5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祖国各地的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13亿人民的重托出席盛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他们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35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一定比例。这说明我国 ( ) A.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C.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D.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3、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定于2011年7月26日~7月29日在郑州召开。根据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公民旁听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办法(试行)》规定,允许15名公民旁听此次会议。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出公告,公开征集旁听市民。这 ( ) ①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②有助于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 ③是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表现 ④表明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以前,感觉国家很抽象、离我很遥远;但现在,感觉国家很具体、很真实”,这是四川灾区百姓发自内心

的感言。在重大灾难里,国家和政府“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这彰显了 ( )①“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②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③我国新型民主的超阶级性 ④我国的国家性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5、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

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

不同的状况。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 ( )

A.坚持了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 B.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别 D.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6、在我国基层民主选举中,出现了选民“自荐候选人”的现象,成为我国基层人大选举的新亮点。材料表明 ( ) A.我国公民的政治素养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B.我国人大代表选举方式将向“自荐候选人”的形式过渡 C.公民主动参政的时代已经到来 D.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和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在不断提高 内黄县董村村民一大早就来到投票站,参加对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投票。此前,3名候选人已经进行了13场演讲和答辩,面对面地回答了村民提出的160多个问题。据此回答。7-8题

7、村民对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属于 ( ) ①直接选举 ②间接选举 ③等额选举 ④差额选举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这种选举 ( ) ①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②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使用 ③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④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⑤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A.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

9、实践中,我国已在公共决策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系列公民参与机制,如“听证会”“政策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民主恳谈会”“市长信箱”“公民打分评议官员”等。推动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决策 ( ) ①有利于提高我国政府的公信力 ②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③政府必须提高公共决策的透明度 ④要努力拓宽公民的参与渠道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0、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选举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这一规定 ( ) A.是对选民平等权利实现的保障 B.是对选民人格尊严权利的保护 C.是对选民自由表达意愿的保障 D.是维护选举秩序的重要措施

11、2010年9月18日,“村务公开问题和创新研讨会”在河南省中牟县召开。有专家指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村民自我监督的必然要求。与村务公开同是村民民主监督重要形式的是 ( ) A.村民自己选举当家人 B.由村民会议决定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

C.依据村规民约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 D.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12、2011年5月25日,一篇《“最有个性的官方网站”:成都新都区网上信访平台不设防》的新闻迅速红遍全

国。该家政府网站坚持不删帖、有问必答,甚至不删骂人帖。对此现象的正确认识是 ( )

①网络问政、网络互动保证了公民国家主人翁的地位 ②自觉接受网民的监督是有权威政府的标志

③权力只有在阳光下运行,才能得到有效监督 ④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某镇的村民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据此回答13—14题。

13、该镇一中学的社会实践小组为此次选举工作拟定了宣传标语,其中恰当的应该是 ( )

A.行使基本民主权利,投下庄严神圣一票 B.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接受人民政府监督

C.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 D.珍惜民主权利,共创幸福生活

14、该镇的一个村,在村委会选举前出现了买卖选民证的现象,这种行为会造成 ( ) ①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 ②公民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

③正常的政治生活无法进行 ④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利益遭到损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郑州市某区政府把所辖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为每个网格配备若干工作人员,构建了一个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络)、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提高了收集、处理相关信息的效率,在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这一举措有助于 ( ) ①增强政府的科学执政意识 ②提升政府为市民服务的能力 ③增加公民的民主权利 ④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政府管理方式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清明节前,郑州市政府又通过媒体提醒扫墓市民注意行车路线、防火和安全。如果要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

上一篇: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原文
下一篇:丧假条格式范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