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作文指导

来源:文章阅读 发布时间:2019-06-15 点击:

中考命题作文指导篇一

中考命题作文复习指导

中考作文复习指导:如何写好命题作文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一般是由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语段阅读、作文这三个板块组成,试题总分为120分,其中写作一项就占50分,占全卷分值的比例约为42%,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怎样在考场中写出佳作,取得满意的成绩呢?

一、作文写作总体要求

(一)写什么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如何写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三)怎样写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说明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明确以上的要求,学生心中就有底了,写作文时就有的放矢了。学生在考场中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作文题目,按照要求出题者在作文题目中不设置审题障碍,因此只要认真阅读作文题目,便能十分清楚“写什么”,至于“怎样写”和“如何写好”,这便要了解一些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了。

二、命题作文专题指导

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文题类型一般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四种类型。下面针对命题作文做一个具体指导:

(一)什么是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出示的题目进行写作,就叫命题作文。

(二)内容要点

1.事件:故事应用一个具体事件构成.

2.人物: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

3.场面:构成故事发展的环境:

(1)时间

(2)地点

(3)环境特征

(4)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4.主题:中心思想

5.故事风格:故事被处理的效果

(三)命题作文的特点

1、从内容上看

其特点为:(1)命题切合实际,联系实际生活。 (2)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社会人生。(3)富于启发性。

2、从形式上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

在审题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审视题目本身以外,还必须对材料和题后的“要求”反复阅读与思考。也就是说,对材料和题后的“要求”理解,同样是审题过程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审题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审视题目本身以外,还必须对材料和题后的“要求”反复阅读与思考。也就是说,对材料和题后的“要求”理解,同样是审题过程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学生易错点再现

(1)自作主张,另写文题。一些考生不注意作文类型,随意更改文题,这是命题作文的大忌,这类题形要求考生必须以所给命题写作,不得私自换题。这点望考生切记!

(2)不辨题义,匆忙动笔。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隐含了一些要求,因此动笔前一定要审清题意,明晰题目的含义。如《敞开那扇门》,这一命题中的“门”就其表层义而言,是指房屋或用围墙等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也指其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从这一层面来写作也可以,但立意不深。如果进一步联想,门也有象征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门,交往之门,学习、研究上的方法之门,大而言之,改革开放或闭关自守的国门,等等。其象征义是丰富的。

(3)东拉西扯,入题太慢。考场作文时间性要求特别强,字数上一般五、六百字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迅速切入主题。虽然不要求同学们写出“虎头”的效果,但简洁明了是最起码的要求。

一篇以《感激》为题的中考作文,一位同学用四个自然段,写了同学、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到结尾时才出现一些让人感动的画面,这样,文章就显得主次不分,情节不集中,这类文章一般只能评为三类或四类文。

另外,一些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总想把最好的内容、最美的句子全写下来,出现了词语堆砌、拖沓冗长的问题。一篇题为《享受家庭的乐趣》的中考作文,第一段就用了200多字的景物描写,语句虽美,但由于没能抓住重点,文章还是落入了三类文的行列。

(四)写作方法指导

当你在做命题作文时,不要看到题目就忙于动笔,要养成动笔之前想周全的习惯。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认真审题。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审题需注意:

a.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b.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因素,选材的范围大多了。《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

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有:对象——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N个谎言,范围——过去现在,身边远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 再如:《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 c..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而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d.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不同类型题目的审法:三种类型

一、词语式命题 2008上海《他们》

四川《坚强》

2009四川《熟悉》

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就要准确、全面理解该词的含义,不仅要理解标题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分析标题的内涵、外延。

是名词的,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如《习惯》

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而它的外延就比较广了,可以是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是一个民族的习惯;还可以是习惯产生的根源,还可以是习惯的作用和弊端。

是动词的,我们就要注意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这个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宾语,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

如《读》,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是主要是指阅读,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抽象的还可以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 是形容词的,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

如《忙》,这个词语应该是表示人处在一种没有空闲的状态中。这个状态可以是形容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状态,可以是忙得有收获,也可以是忙得无结果,是一种忙乱。

是具体的,如《脸》,我们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个词语的比喻义,抽象义。

如可以想到抽象的脸面,可以想到抽象的表面等。

是抽象的,我们要把这个词语具体化。如“新”。这是个形容词,它的含义是刚出现的或刚经历到的。我们可以联想到物之新,联想到人之新,联想到事之新;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新,如创新,新颖、新潮等。

总结:对于独词式的作文,审题可以采用的方法不外是如下几点:

①审读词语含义

②化实为虚、化虚为实法

③大题小作、小题大作法。

如2008上海《他们》

解析:思考“他们”,实际上从“我们”开始。从语法角度分析,“我们”一词是可以包括对话中的“你”的,当然,也可以不包括。他们---是“我们”之外的某群人。

于是“我们”就有了许多,随之“他们”也就有了许多。小而言之,“我们”是高中学生,“他们”就是失学的、在外打工的同龄人;大而言之,“我们”是中国人,那么,外国人就是“他们”.较多的同学选择的“他们”将是自己的其他同龄人,比如“汶川”的受灾学生、地震孤儿,农民工子女等。

有些考生可能会经常以别的身份观察社会,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发现,更宽阔的写作选择。比如长期跟踪观察城市乞讨现象的部分中学生,就可以写一写“城市乞丐”。

二、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品味时尚》、《踮起脚尖》、《我与故事》

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就告诉我们要多写家庭中所发生的细琐杂事;《充满活力的岁月》,“充满活力”是题眼;审题时只要扣住“题眼”思考就可以了,其他不必多加考虑,这就可以节省时间,加快速度。

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品味时尚》{中考命题作文指导}.

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

如果是并列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时要全部舍弃题目中已有的因素,而去寻找新的因素。

比如《成功与失败》、《父与子》、《师生之间》等等都是这样。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新因素上。比如写《师生之间》这个题目审题时就不会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了,只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等,随便写哪—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素,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脑细胞和时间。这样,审题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三、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对于这类题目审题之意时主要是抓住主谓部分的中心词或字。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此文题传达的有效信息有:①写作内容是“花”,是“红花”。“花”在题中有比喻义,需要展开联想,思考它喻指什么。它可喻指红红火火的现象、蓬勃繁盛的事业,也可喻指思想崇高、才学优秀、成绩突出的精英。思考时要从不同角度把这些写作对象具体化,写感受最深的方面。

②题眼是“胜”,“胜”在题中是“超过”、“胜过”的意思,文章重心就应放在“今年”的“花”红上,在今年的巨大变化中体现出优秀人的涌现、社会面貌的变化或祖国事业的繁荣等。 非常注意:题目中带有副词,要弄清隐含的要求。如:“最”、“也”、“还”、“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体现着一定的要求,有时还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所以虚词不“虚”,副词不“副”,必须重视。

如:《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其中的“总”字,有着丰富的潜台词。它暗含曾有过寻找适合自己的那把“钥匙”的经理,写作时要体现一个变化的过程,即从许多“钥匙”中进行挑选的过程,最终在多种方法中必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把。

(2)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 如何取材立意: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第一,将宽题变“窄”。

所谓宽题,就是从内容上看,可以包含许多题材、许多素材的题目。由于它的“宽”,似乎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写作文,我们就必须选准材料,把作文的内容“浓缩”到一个点之上,使之变“窄”,以便顺利成文。如“火柴的联想”是一个宽题,它可以让你联想到非常多的事,非常多的人,非常多的现象。但这种丰富的联想只能是在构思过程中,必须从这丰富的联想中决定一个供展开的“联想点”,才能开始考场作文的写作。

第二,将大题变“小”。

所谓大题,其实也是一种宽题。从“意义”上看,有些题目的主题比较直露,比较追求一定的“意义”。如文题“变了”,从这个“变”字上看就是要求你在文中一定要点示出某种“意义”。对于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加“限制”的方法将其变“小”。如“变了”这个题,我们可以在题目前加上限制性的语言,如“兰兰变了”、“我们家变了”;也可以在题目后面加上副标题,如“变了——从一件小事看我们的班风”、“变了——他又回到了我们班”。经过这样的“处理”,就可以开始构思了。

第三、“以小见大”

“我的一天”、“记我受到的一次小挫折”、“家中小事”、“记一堂我喜欢的语文课”、“我的老师”、“常人小传”、“令我深思的一件事”。这些题目对内容的要求都很具体,选材也比较容易。

对这样的文题,我们要做到的“以小见大”。“小中见大”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选点生发”,也就是说,要选好一个能够让你很好地展开记叙、很好地展开议论的“点”,再从这个“点”上写开去。

第四、化实为虚,抽象变具体

A、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应注意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挖掘出这些题目背后的象征意义。

《笔》这当然可以理解为作为书写工具的各种类型的笔,但把它看作书写青春靓丽的“笔”,书写亲情友爱的“笔”,书写多彩人生的“笔”,书写神州新貌的“笔”,更容易挖掘出题目的深意。

B、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或不)宽容、(友善或不)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3)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

一点式伸展”就是一篇文章内只将一个内容写好、写细、写完整,“多点式铺陈”就是在文章中多写几个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看下面中考作文题的构思方向:

家乡变了:用多个画面、事例的组合来表现“变”——这是“多点式铺陈”。

我在家中的故事:可写一个故事的始末——这是“一点式伸展”

给班主任老师的一封信:或谈一个观点,或回忆几件小事。

读书乐:可乐在一处,乐在一点;也可乐在几处,乐在几点。

我眼中的同龄人:必须进行“多点式铺陈”,写几个同龄人的生活

中考命题作文指导篇二

2008中考命题作文指导及训练

2008中考命题作文指导及训练

一、课前热身

1.(2006年湖北襄樊)告别彷徨,是新路的发现;告别苦恼、是心灵的解脱。小鸟告别母巢,学子告别母校——这告别意味着成熟;飞机告别地面,飞船告别地球——这告别意味着腾飞。

成功是对失败的告别,创新是对陈腐的告别,现实是对历史的告别……告别中有反思,告别中有奋起,告别中有新生。

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文章。

2.(2007年广西柳州)在成长的路途上,得到你尊敬的人的欣赏,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力量;得到你爱戴的人的欣赏,会让迷惘的你豁然开朗。“好想得到你的欣赏”,这是心灵的呼唤,这是成功的渴望,这是前进的动力……

请以“好想得到你的欣赏”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以外,其他文体不限。篇幅不少于600字。

二、考点解析

命题作文就是我们依据所给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写出符合题意,内容表达具体、充分的文章。写作时只能按照要求题目写作,不能另取题目。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能较为客观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有利于写作者的思想迅速集中,在对作文能力的考查中仍具特殊价值。随着“选题作文”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命题作文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又开始逐渐升温。

纵观近三年的命题作文,其命题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直接命题”,即题目简洁明了,要求所记的事,所写的人,所说的理,所状的物,一目了然,如作文《美好的回忆》、《我有一个梦想》等。二是“比喻命题”,即题目有一定的喻意,考生必须先明确题目的喻意,然后才能紧扣主旨作文,如作文《脚印》,“脚印”比喻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三是“配提示语命题”,即提供材料或者提示语,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后,再按要求作文。四是“选择命题”,即同时提供两个或多个作文命题,选择命题作文,留有选择余地。在中考试题中,命题作文这四种命题方式大致表现为两种题型:一是只提供题目和要求;二是提示语+题目+要求;两种题型比重大致相当,各占半壁江山。

1、审题要准

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作全面审视。对于命题作文,其中心要依据对题目的分析来确定,因此,审题至关重要,写作前一定要“瞻前顾后”,审清其中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

点,找准“题眼”,来确立要表现的中心。否则,一旦“跑题”,即使语言非常生动精炼,内容新颖精彩,该文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得分更难以提高。

审题通常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四川乐山2006年全命题的题目是“我最爱这里的风景”。程度副词“最”在这里就是关键词语。必须通过比较,以突出“爱”之“最”。例如有位考生把“我最爱这里的风景”定位在柳,开篇就旁及其它植物:“我校的风景很美。松柏常青,夏荷婀娜,柳树成阴,钻天杨挺拔。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茅盾所写的质朴的白杨叫我赞叹,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同样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欢的风景却是被人们称做„弱女子‟的柳树。”这里,“最”字已经呼之欲出;接着文章从柳是“绿得最早的春色”、“黄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热爱母亲的情怀”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比较中一个“最”字贯穿始终,准确地演绎了文题。如果像有的考场作文那样就柳写柳,无所旁及,那就误为“我爱这里的风景”,偏离了题意。

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如:“行动的力量”,(江苏淮安卷)要突出表现“行动”一词给我们的力量。再如《一个会变的人》,要扣住“会变”,或写不同时期的“变”,或写不同环境下的变,都算切题。

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眉山卷)就是一个比喻义很强的考题,“一朵浪花”,既可以理解为一件事、一种感情,也可以理解为一处景观、一次误会。

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如福州泉州“和父母交朋友”这一题目,审题时必须明白:人物是“我”和“父母”,主题是“交朋友”,这就排除了“交朋友”的其他人物和生活琐事,文中的“朋友”具有特殊的身份,这就决定了切入口应定在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理解、包容、互尊互爱等情感因素上,在这个前提下,再确定文章的创新点。

在考场上,有些题目题意明确,我们能迅速地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如:“孝敬父母二三事”(湖北省恩施卷)、“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省眉山卷)等。也有些题目题意比较隐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才能挖掘出命题者的用意,如:“门其实开着”(江苏省无锡卷)、“印象”(辽宁省大连卷)等;还有些考卷的命题者设计了导语或提示语,让你有所感悟,打开思路,在做这类作文的时候,要读懂提示语的含义,才能有感而发。对于不同的命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审题策略。

①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②另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如果题目出的是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写,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去审题。

③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它们如果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你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此时,题目就是你的议论的话题所在,就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点的中心词,你只需罗列古今中外几个有关“责任”(宽容……)的事例,证明一下“责任大于山”,“勇于承担责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对自己、家庭、国家负起应有的责任”等论点。

2、选材要精

命题作文,审题准确,选材得当,至关重要。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 “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许多经典作品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是小题大作的典范。作者由人力车夫毅然扶起一位老女人的事件,深入思考车夫的行为,赞美车夫勇于负责的精神,对自己的那种自私的心理进行深刻的解剖和自我批评,进而把这件平常的小事儿与所谓的“国家大事”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正是像车夫这样勇于负责的人,才是民族的希望之所在的主题思想。由此可见“小题大作”的意义。再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等等,这些题目表面看都很具体,范围都很小,但经作者的细思考、深挖掘、广联系,都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意义。当然,“小题大作”不是生拉硬扯,不是生搬硬套,不是随意拔高,不是牵强附会。有些同学在作文时学常犯以上毛病,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就事件本身所包含的道理作认真细致的分析,只是为点明所谓事件意义硬加一句而缺少必要的分析,“拔”得突然,“拔”得生硬,这只是为“大作”而“大作”,不是真正的“大作”——挖掘事件本身蕴含的深刻道理和真正内涵,这样看来,小题要“大作”却不可强“大作”,硬“大作”。适合大作的题目中考题目比比皆是:2006年太原“倾心一爱”,2006年四川眉山“生活中的一朵浪花”,2007年浙江金华“这就是幸福”,2007年四川乐山“我的收藏”等等。

“大题小作”是指题目涉及的范围大、时间长、地点多、人物多、关系复杂的作文,要从小处、某一高度、某一两个人物来具体反映面上的问题,即所谓的“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滴水而见太阳的光辉”。因此,这样的题目选材一定具体,角度一定小而巧。比如:《在迎奥运的日子里》就是一个大题目,涉及的时间可以是一周、一个月或几个月,人物可能成百上千,但作文仅要求作者有“大题小作”

的能力。比如可加副标题进一步将范围缩小到某一单位、某一场所,然后选一两件事具体写怎样迎奥运的,最后指出这种人,这种事还有许多,上面所说的仅是全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样文章写得既具体又全面。可见“大题小作”的好处之大。适合大题小作的题目一般是范围、关系类题目,如2006浙江绍兴“十六岁的天空”,2006年辽宁大连“印象”,2007年浙江湖州“生活,因变化而精彩”等。这样的题目就要求具体分析它涉及哪些人、哪些事、多长时间。而要把它写得有立体感,又具体、又全面,最好的办法就是“点面结合,即把某一两件事(点)写具体了,再一笔点及其它方面的人、事,将其置于全面貌之中,这样就能写好这类文章。当然“大题小作”不是只写一两件事就完了,还应在开头和结尾就全面、整体有个概括的交代,全局的点拨。

3、结构要明

如果把文章主题比作人之“灵魂”,文章材料比作人之“血肉”,那么文章结构就犹如人之“骨骼”。文章只有骨架挺立、脉络分明,才会造就如模特身材那样婀娜多姿,令人赏心悦目的魅力形体,才能在中考阅卷场上以熠熠光辉惹醉评卷老师的双眸。中考作文结构优化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①段落排比法。就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段落组合成篇的结构方法。这种方法在考场作文中运用,可以快速完成文章构思,快速完成作文,可以使文章内容层次清晰,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从而获得高分数。如2007年江苏常州中考作文《你还会沉默吗》一文酣畅淋漓,文采飞扬,大气磅礴。文章主体部分主要运用了段落排比法构建了三个层次:炎黄子孙,面对鸦片的入侵,没有沉默;中华儿女,面对日军的侵略,没有沉默;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陈水扁的“终统”,没有沉默。三个层次形成排比,从近代、现代,到当代,以时间为序,层次清晰明了,且具历史纵深感。

②冰糖葫芦法。又叫“一线串珠法”,即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中,以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将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材料串连成章。使用这种方法,不仅使文章材料丰富,结构严谨,主题鲜明,而且能快速构思布局,形成完整的文章。如2007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惜》,考生从滕王阁这个背景来观照诗人王勃的生命历程,人线、情线等多条线索交融。第一条线索是人物,文章紧紧围绕王勃的主要经历,展现了他忧伤的生命历程,凭吊诗人,心胸激荡。另一条线索是诗,用诗句分列的方式分割王勃人生不同时期的不同场景,让文章形式和内容找到高度融合。第三条是情感线索,对诗人怀才不遇的怜惜、爱惜、叹惜,用浓郁的笔墨渲染出来,历史的涛声回环出一声声惊叹!

③对话互动法。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新闻调查”“面对面”“对话”等节目为中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它们都采用对话的形式,对群众极为关心的话题表达了各自的看法。运用对话互动方式,十分容易形成清晰的文章结构。如2007年重庆中考作文《我与丑小鸭》,本是一篇读后感,如果采用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可能就索然无味。小作者独出心裁,采用话剧式对话互动法结构文章,紧扣话题“翅膀”,虚拟梦境,叙写“我”与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相互倾吐心声的对话,揭示了“光有梦想是不够,还要自信、勇敢、乐观地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生真谛。

④借用文体法。即借用某种体裁形式来表现另外体裁应承担的思想内容,甚至还可借用别学科、别领域的文字形式、事实过程来表达自己的感悟、情感。常借用的文体一般可

分为三种:文学作品类、应用文体类和特别类。如2007年中考作文《寻找》,借用话剧形式,通过一个儿子与自己父亲,父亲的一个知己,半个朋友,半个知己之间的对话和儿子的独白,形象地表达了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人生应求一知己同生死、共患难的人生真谛。

三、典例透析

1.2006年浙江温州

【真题回放】

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尘封你的心灵/青春的世界里/没有忧郁

不要学着冷漠/忘了给别人/给自己/一声笑语

不要蜷缩在书堆里/外面是花香鸟语/阳光属于你

青春如此可贵/需要你/欣赏、创造、亮出自己

生活如此美好/师恩、亲情、真诚的友谊/萦绕着你

世界如此辽阔/等着你/远足、寻访、探索奥秘

快打开/把心儿打开

去收获―――

一份惊喜/一份感动/一种人生的美丽

请以“把心儿打开”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发表议论,展开想像,抒发情感……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满分示例】

把心儿打开

温州考生

其实,有时候,不是爱没到达你心的世界,而是你的心并未打开。

中考命题作文指导篇三

中考命题作文复习指导

中考作文复习指导:如何写好命题作文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一般是由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语段阅读、作文这三个板块组成,试题总分为120分,其中写作一项就占50分,占全卷分值的比例约为42%,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怎样在考场中写出佳作,取得满意的成绩呢?

一、作文写作总体要求

(一)写什么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如何写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三)怎样写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说明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明确以上的要求,学生心中就有底了,写作文时就有的放矢了。学生在考场中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作文题目,按照要求出题者在作文题目中不设置审题障碍,因此只要认真阅读作文题目,便能十分清楚“写什么”,至于“怎样写”和“ 如何写好”,这便要了解一些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了。

二、命题作文专题指导

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文题类型一般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四种类型。下面针对命题作文做一个具体指导:

(一)什么是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出示的题目进行写作,就叫命题作文。

(二)内容要点

1.事件:故事应用一个具体事件构成.

2.人物: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

3.场面:构成故事发展的环境:

(1)时间

(2)地点

(3)环境特征

(4)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4.主题:中心思想

5.故事风格:故事被处理的效果

(三)命题作文的特点

1、从内容上看

其特点为:(1)命题切合实际,联系实际生活。 (2)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社会人生。

(3)富于启发性。

2、从形式上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

在审题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审视题目本身以外,还必须对材料和题后的“要求”反复阅读与思考。也就是说,对材料和题后的“要求”理解,同样是审题过程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审题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审视题目本身以外,还必须对材料和题后的“要求”反复阅读与思考。也就是说,对材料和题后的“要求”理解,同样是审题过程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学生易错点再现

(1)自作主张,另写文题。一些考生不注意作文类型,随意更改文题,这是命题作文的大忌,这类题形要求考生必须以所给命题写作,不得私自换题。这点望考生切记!

(2)不辨题义,匆忙动笔。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隐含了一些要求,因此动笔前一定要审清题意,明晰题目的含义。如《敞开那扇门》,这一命题中的“门”就其表层义而言,是指房屋或用围墙等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也指其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从这一层面来写作也可以,但立意不深。如果进一步联想,门也有象征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门,交往之门,学习、研究上的方法之门,大而言之,改革开放或闭关自守的国门,等等。其象征义是丰富的。

(3)东拉西扯,入题太慢。考场作文时间性要求特别强,字数上一般五、六百字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迅速切入主题。虽然不要求同学们写出“虎头”的效果,但简洁明了是最起码的要求。

一篇以《感激》为题的中考作文,一位同学用四个自然段,写了同学、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到结尾时才出现一些让人感动的画面,这样,文章就显得主次不分,情

节不集中,这类文章一般只能评为三类或四类文。

另外,一些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总想把最好的内容、最美的句子全写下来,出现了词语堆砌、拖沓冗长的问题。一篇题为《享受家庭的乐趣》的中考作文,第一段就用了200多字的景物描写,语句虽美,但由于没能抓住重点,文章还是落入了三类文的行列。

(四)写作方法指导

当你在做命题作文时,不要看到题目就忙于动笔,要养成动笔之前想周全的习惯。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认真审题。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 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这是做好命题作 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审题需注意:

a.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中考命题作文指导}.

b.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因素,选材的范围大多了。《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有:对象——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N个谎言,范围——过去现在,身边远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

再如:《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

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

c..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而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d.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不同类型题目的审法:三种类型

一、词语式命题 2008上海《他们》

四川《坚强》

2009四川《熟悉》

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就要准确、全面理解该词的含义,不仅要理解标题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分析标题的内涵、外延。

 是名词的,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如《习惯》

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而它的外延就比较广了,可以是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是一个民族的习惯;还可以是习惯产生的根源,还可以是习惯的作用和弊端。  是动词的,我们就要注意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这个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宾语,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

如《读》,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是主要是指阅读,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抽象的还可以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

 是形容词的, 如《忙》,这个词语应该是表示人处在一种没有空闲的状态中。这个状态可以是形容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状态,可以是忙得有收获,也可以是忙得无结果,是一种忙乱。

 是具体的,如《脸》,我们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个词语的比喻义,抽象义。 如可以想到抽象的脸面,可以想到抽象的表面等。

中考命题作文指导篇四

中考半命题作文指导

中考半命题作文指导

一、半命题作文特点:

半命题作文。是与命题作文相对而言的。命题作文是给出完整的题目让考生作文,而半命题作文则是给出一半题目,让考生补足题目后再去作文。半命题作文兼顾了出题者的指引方向和考生的自由选择,突破了命题作文的严格限制,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留下了一定的选择空间和创造空间,有利于考生发散与拓展思维,抒写人生的体验和生活的思考,从而充分地张扬个性,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因此,可以说它兼具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但是半命题作文一旦把题目补充完整,实际上就变成了一道命题作文,写作的策略也就与命题作文一样了。因此,写作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就在于把握好命题者所给予的“一半命题”的权利与空问,把半命题作文变为自己易于发挥的命题作文。

一般来讲,半命题作文在三个方面给作者以“自由”:

1、重在让考生自由选材。如文题“ 的乐趣”就是如此。做此类题,要在选材上仔细斟酌,以“口子小、角度新”为原则,选出自己最熟悉、最有意义,最容易写好的材料,完成题目进行写作。

2、重在让考生自由立意,如文题“做人要_____________”认真考虑立意角度,写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表达自己的心声。

3、既重自由选材,又重自由立意,如文题“现代科技带来的____________”。做此类题,要把它“当作”一篇自由拟题作文来写,把选材、立意构思放在一起,通盘考虑,反复比较之后才能落笔成文。

没有新奇的立意,作文是很难得高分的。而善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的个性,正是立意独特的前提。比如2001年中考安徽题为“我渴望_____________”半命题作文,本来题材可写的很多,可是一位同学题为《我渴望有个后妈》的作文,真可谓“一鸣惊人”。小作者深知父亲生活的不易,希望有个后妈能够关心父亲,为父亲分忧。这篇作文充分表达了自己与父亲的深情,而小作者懂事、乖巧、善良的人物形象也跃然纸上。 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

⑴命前补后:如“藏在心中的_____________”(2006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作文题),“从此,我(他/她)不再_____________”(2007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作文题)。

⑵命后补前:如“______________也美丽”(2006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作文题),“_______________触动我的心灵”(2004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作文题)。

⑶命前后补中间:如“生活因____________而精彩”(2006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作文题),“让_________________像门前小河般流过”(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中考作文题)。 ⑷命中间补首尾:如“______________习惯让我 ”(200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题),“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2006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作文题)。

其他如“我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____________”(2006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作文题)、“ 来了,_____________还会远吗”(200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题)。

还有一种是不仅有题目,还有其他的提示或说明,或提供一种情境,或提供一个思考方向与选择范围,指出在一定的限制。如: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

无论何种形式.首先都须“补全文题”。而所补文题的巧与拙,则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与败。因为所补部分,或者限定了写作的材料,或者确定了文章的立意,把半命题作文变成了命题作文。

二、补全题目。

(一)要研究已给的题目部分

由于半命题作文所提供的作文题目不完整,这样,我们在审题时,要先审明已提供的题目部分所包含的意思,以及各种限制条件,为下一步补全题目、立意、选材等做好准备。 比如.2007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作文题:

我自豪。因为我的学校,我的班级;

我自豪,因为我的父母,我的朋友;

我自豪,因为我的奋斗,我的成功;

请以“我因___________而自豪”为题写作文。

题目中的“自豪”表明了立意的方向,考生必须紧紧围绕“自豪”选材、组材。

有的题目,指明了立意的方向:如“启示了我”(2006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这其中的“启示”就提示我们在写作时,重点应把握住给了“我”什么启示、怎样启示了“我”。有的题目,规定了选材的范围:

上一篇:乐小米经典语录
下一篇:二年级绘本作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