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来源:记忆力训练 发布时间:2012-06-08 点击:

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目篇一

2017年高考作文审题练习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作文讲义

第一讲作文的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

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

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因此,审题时一定要端正态度,做到耐心、细心,力求快速、全面、准确。

二、审准两种基本作文命题类型的方法技巧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后两种作文的题目是考生自拟的,而命题作文的题目是命题者确定的,是唯一的,是不容变更、置换的。这是命题作文与其他两种作文最大的区别。为此,考生在审题时,必须牢牢围绕这个“所命之题”展开。如何展开呢?八字要决——字字落实,有所侧重。

字字落实,实际上就是把题目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写清楚。

如作文题:《我与小王的一件趣事》。

事:写作对象。一件事:写作范围和文体。我和小王:取材的范围,必须关于“我”与“小王”两个人。趣:题旨,审题的要害,什么是“有趣”,怎样写才算是“有趣”。把上面逐字(词)的理解合起来,审题就算审准、审透了。

有所侧重,就是分析文题结构,找准写作的重心,即题眼。

①主谓式结构,如“我能”,题眼是谓语“能”。

②偏正式结构,如“诗意地生活”,题眼是修饰或限制语“诗意”。

③动宾式结构,如“品味时尚”,题眼是动词“品味”。

④并列式结构,也称关系型命题,如“走与停”、“一步与一生”、“我与故事”等,审题时要写清楚几个概念间的关系。题眼就是“关系”。即要“两点论”,兼顾两面,不可只抓一面,不顾其余;又要“重点论”,应有所侧重,分清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

⑤独字(词)式,如“见证”、“常识”,它们既有表面意义,又有隐含意义,既可实指,也可

{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虚指,审题时要虚实结合。

如何审题眼呢?务必要“咬文嚼字”,可以判明词性,可以直接解词释义,可以进行近义词辨析,可以进行置换比较„„总之,一定要审到吃透它的内涵和外延为止。如“见证”,首先想它是什么意思。“见证”一词的含义有两点:一是“见”,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二是“证”,可以作证。再依据材料分析。也有两层:第一句话讲的是它作为动词的含义,第二句话讲的是它作为名词的含义。据此思考:(谁)见证——见证的主体(见证者),见证(什么)——见证的对象(或是历史进程、历史事件或是身边小事,这是“实”),见证的意义——见证的意义、价值(这是“虚”)。经过这一番咀嚼、思考后,题意自然就把握准了。

边练边悟1

请以“主流和另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这篇作文,首先要注意其思辨性。请从“主流和另类”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审题立意。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从辩证地看待“主流”与“另类”的关系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审题:“主流”是大众化的,“另类”则是个性化的。“主流”与“另类”单一来看是对立的、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如“主流也罢,另类也罢,它们都是人们思想的外化,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都应该支持,都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它,特别是另类,它可能是孕育新思想、创造新秩序的火种”。

立意:①“另类”“主流”可以和谐共存;②“主流”与传统,“另类”与时尚;③“主流”“另类”都是潮流;④“另类”终将汇聚成“主流”。

(二)新材料作文

1.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边练边悟2 试用提炼中心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①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②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个观光团的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另一个观光团的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整体把握材料。同样的情况,在不同的人心里由于意念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态度。同样的路,同样的游客,不同的导游给出不同的诠释,当然,带给游客的心境也不一样。由此可以写:同样的境遇,以不同的心态看待,感受就截然不同;相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换一种角度欣赏风景,换一种心情体验人生。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

边练边悟3 请用抓关键句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只小蚂蚁跟着哥哥去寻食,突然下起了大雨,哥哥对着小蚂蚁喊:“快跑!”小蚂蚁却看见蜗牛在雨中慢悠悠爬着,不慌不忙,它就问哥哥:“为什么蜗牛不跑?”哥哥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是关键句,其中“伞”是个喻体,比喻可以给人提供保护的外部条件,诸如富裕的家境、杰出的父母、超人的优势等等。由此可写:没有优越外部条件的人就必须努力拼搏。

(2)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索尔·佩尔马特,在得知获奖时淡定地说:“我终于也有自己的停车位了。”

在该校中,有一排写着“NL”(诺贝尔桂冠得主的英文缩写)标志的停车位,是专门为诺奖得主服务的,这是学校的唯一奖励,也是学校向他们致敬的特有方式。

得了诺贝尔奖,不涨工资不升职,照样上课、监考、做实验,不同的是他们的车终于有地方停了。

对于这个奖励措施,伯克利的教授们这样说:“做学问如果没有一颗淡定的心,就没法继续,更不可能前进。”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教授们的话是关键句,据此可这样立意:做人(学问)有了淡定之心,方能前进。

3.由果推因法

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边练边悟4 请用由果推因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过来,兔子被刮上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它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惊呆了: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从此,兔子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星。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自己的同类作报告。兔子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了。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的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本题可用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兔子之所以会坠入山涧,原因就是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只兔子,根本不会飞翔,故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正确认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中别迷失自我;②正确看待鲜花与掌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③生活中的“偶然”未必就是“必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偶然”。

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目篇二

2017届高考作文母题汇总(10个大类,100个子题,精编A4纸11页)

高考作文母题分析

高考母题1 人生价值

◆母题透视◆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人生价值”这一母题始终被命题人看好。如2009年天津卷(我说九零后)、江西卷(兽首拍卖),2010年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四川卷(人生的几何体)、广东卷(与你为邻),2011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江苏卷(拒绝平庸)、安徽卷(时间在流逝),2012年重庆卷(拯救冷库工人)、湖南卷(一只伸出的手)、北京卷(火车巡逻员的故事),2013年重庆卷(豆腐的诞生)、辽宁卷(沙子和珍珠的关系)等,都属于这一母题。

当前社会,我国经济改革正处于转型期,体制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思潮与诱惑纷至沓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那么,在种种的诱惑面前,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如何,他们能否秉承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关乎着我们国家、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对此,高考作文也不能回避。另外,每个中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对一些社会现象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人生价值”这一命题也便于抒写考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便于发掘考生内心的价值取向。 写好此类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观念支配着行动,广大中学生只有真正树立起符合社会主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中站得稳、站得牢,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不迷失、不迷乱,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二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这个“中心”就是抒写“我”的真情实感,在这一中心的统帅下写“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议。行文时,切忌胡编乱造。{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三是要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写此类作文既要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还要旁征博引,触类旁通,惟其如此,文章才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子题裂变◆

No.1 舍与得。有舍才有得,得到的不一定是金钱,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一种勇于追求的精神与良好的心态。这是一个人价值观的最好体现。

No.2 用心生活。世间的事就是如此,没有谁比谁强多少,关键是能否用心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一丝不苟。这既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更容易成功的保证。

No.3 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也是其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你可以做得不好,但你不能欺诈。拥有诚信,拥有成功。

No.4 选择。在人生路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艰难坎坷,也会遇到诸多的诱惑,这就需要我们去作出正确的选择。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是做好选择的指向标。

No.5 平凡与伟大。有一些人,他们不求取名,更不计较利,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却铸就了让人们仰视的伟大。这种辩证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

No.6 责任与义务。勇挑责任,担当义务,这是每一个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人的必然而由衷的选择。面对责任,义无反顾;面对义务,责无旁贷。在责任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中获取自己人生的价值。

No.7 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精神是物质的升华。物质享受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追求。人生路上,用物质作后盾,用精神体现价值。

No.8 利与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在义面前,又可以义无反顾的舍利取义,这是一种君子的作为,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是一种顶天立地的表现,是一种价值的选择。

No.9 付出与收获。义无反顾地付出,责无旁贷地奉献,在默默中耕耘,在悄悄中努力,只为了追求自己人生的价值,但在不经意间却能收获人生的别样丰盈。

No.10 个人与集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干不了,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时才有永不枯竭的力量。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建设美好生活,构建和谐社会,这种人生选择,才是最有价值的正确选择。

高考母题2 道德情感

◆母题透视◆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围绕“道德情感”屡屡设题,这不能不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关注。如2009年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江西卷(圆明园兽首拍卖)、湖北卷(站在 门口),2010年重庆卷(难题)、广东卷(与你为邻),2011年大纲全国卷(彩票中奖)、重庆卷(情有独钟),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船主与油漆工)、江苏卷(忧与爱),2013年湖南卷(我愿意)、江苏卷(一段探险经历)等,都属于道德情感这一母题。{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命题人钟情于道德情感类的作文,这里边所涵盖的社会因素不言而喻。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思想也变得逐渐驳杂起来,诚信、感恩、关爱、见义勇为等传统的道德理念在一些人的心中逐渐淡化,甚至有些人逐渐丧失了作为人最起码的底线和良知,所有这些都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不能承受之痛,在这种大背景下,呼唤诚信,呼唤感恩,呼唤良知等汇聚成了一个时代的声音,那么,高考对这一主题自然不能回避。

写好此类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守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场坚定,积极向上,一心向善,扶危济困,懂得感恩,勇于担当,这才是当代中学生应当秉持的道德观念,惟其如此,中学生才能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二是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我们的世界,全面辩证地认识我们的世界,不仅要看到消极的一面,更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不仅要看到支流,更要看到主流;不仅要看到眼前,更要看到将来。

三是要感情浓郁。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

◆子题裂变◆

No.1 感恩。乌有反哺义,羊有跪乳情,懂得感恩对于现代人而言是一个价值标杆。当然,感恩的范畴很宽泛,知恩图报是感恩,讲究孝道是感恩,回馈社会也是一种感恩。

No.2 诚信。现代社会是一个格外关注诚信的社会,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讲究诚信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No.3 见义勇为。也许,我们这个时代各项机制还不够健全;也许,我们身边还在上演着救人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的场景;但是,当别人深处危难之中时,我们依然要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因为这关乎着我们的道德良知。

No.4 坚守信仰。信仰是信念的基础,信念是信仰的体现。正确的信仰和信念产生巨大的力量,决定人生的目标和道路。

No.5 奉献。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奉献精神始终都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杆,只有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认可和社会的尊重。

No.6 勇于担当。勇于担当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劲头。担当就是要负责任。责任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一言一行,一岗一位,都能见责任、见担当。

No.7 助人为乐。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生活中我们需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No.8 孝老爱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高考母题3 理性认知

◆母题透视◆

近几年的高考,围绕“理性认知”这一主题的作文备受青睐,这已经足以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如2009年全国卷Ⅰ(小动物学游泳)、辽宁卷(名人代言),2010年全国卷Ⅰ(有鱼吃还捉老鼠?)、山东卷(生活品质靠什么支撑),2011年北京卷(如何看待乒乓球赛中国夺冠),2012年江西卷(拥有什么)、广东卷(生活的时代),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价值与勇气)、湖北卷(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等,都属于理性认知这一母题。

高考作文写作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事,还是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思维方式、思想认识的事,更是一个人文化素养、价值趋向、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高考作文又有指挥棒的作用,关注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认知水平,其意义自不待言。

写好此类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加强语言方面的积累。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进行整理。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搜肠刮肚,或胡编或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子题裂变◆

No.1 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的意见。不去聆听,走自己的路,是一意孤行;只去聆听,踏别人的路,是邯郸学步!一意孤行是昏庸,邯郸学步是愚蠢。思而不听则滞,听而不思则乱!真正的成功者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善于聆听又善于借鉴,从而更自信、睿智。

No.2 变通与盲从。变通,是一种理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是一种立足现实的相时而动。盲从,是一种墨守成规,是一种固步自封的误区,是一种最终会失去自我的错误选择。摒弃盲从,学会变通,是一种理性认识,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No.3 “退一步想”的理性认识。做人,我们应该坚守内心的原则,坚守心灵深处的高贵,然而,很多时候,大气大量地退让一步,或者在思维上退一步想,不仅是大忍之心的体现,更是一种生活的理性智慧。

No.4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应管他人瓦上霜,这不是一种无聊的做法,而是对社会的负责,对他人的负责,对自己的负责。一份关怀,一份扶持,便引导着阵阵澎湃的感动。融化心

中的冷漠,就应该拥有一种与“我”有关的理性认识。

No.5 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撤退是为了换取成功,退是暂避锋芒,以退为进;退是养精蓄锐,东山再起。因为一味地占领,有可能透支我们的能力,麻痹我们的思想,最终一无所有,导致失败。撤退与占领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理性认识,是一种人生哲学。

No.6 活出样与活出味。活出样就是活得成功,心想事成,渗透着儒家的道德精神。活出味就是活得豁达、乐观、宽容、淡定,多了些道家的逍遥、淡然。活出样与活出味都是活得明白的人,都是明白生活意义的人,都是善于进行理性思考的人。(有意思与有意义)

No.7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我们往往因过分亲近或疏远某个人,而使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蒙上了一层稠密的感性云雾。我们需要做的是看穿迷雾而感悟觉醒,用感性赋予理性以灵性,用理性铸造感性的肌骨,将二者完美结合,才是认知世界的最好法宝。

No.8 理论和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实际动手能力,会做可以不做,不会一定要做。我们不能只用感性去认识世界,要实践、理论相结合。

No.9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对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这是一个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质的飞跃的过程,是一个思想成熟的过程。

高考母题4 文化教育

◆母题透视◆

回看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文化教育一直是命题人热衷的主题。如2009年全国卷Ⅰ(小动物学游泳引发的评论)、广东卷(对“常识”的认识)、江苏卷(品味时尚),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成才是有规律的)、湖南卷(早),2011年湖北卷(旧书),2012年浙江卷(坐在路边鼓掌的人),2013年山东卷(给著名作家挑错)等,都属于文化教育这一母题。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中的黄金时期。在当今物质丰富多彩、精神多元并进的经济飞速发展阶段,要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就需要营造一个正能量环境,用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熏陶他们,用优秀的现代文化影响他们,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他们,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引他们。身处这样的成长环境,他们对文化、教育的接触、感悟不无深刻,因而对这一主题会有话可说。

要写好此类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有一个端正、积极的心态,对主题能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解读,将自己的体悟融入到字里行间,表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弘扬和对假恶丑的舍弃抨击。

二要坚持“我口表我心,我笔写我心”的原则,将自我的感悟提炼成文,有感而发,用真情打动人,杜绝无病呻吟。

三要平时细心观察生活,开阔视野,广泛积累素材,厚积薄发,追求内容的丰富、深刻,表现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对生活热点的思考。

◆子题裂变◆

No.1 呼唤母语的回归。母语对民族是生存发展之根,对国家是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个喧嚣纷杂的时代,最传统最丰富的母语却遭遇边缘化。呼唤母语回归,我们将传承文化,提升灵魂,紧随时

代。

No.2 严爱与溺爱。爱孩子,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这种爱不应该是过分的包容和袒护的溺爱。家长应该严格要求孩子,将对孩子的爱转化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No.3 文化的反思。在现今文化碰撞与交流的时代,我们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西方文化的侵袭似乎正在使传统文化渐行渐远。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现实意义依然存在,只是我们需要正视它的现状,反思它的出路。

No.4 因材施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而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以使自己的教育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No.5 教育公平。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关系着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着人心向背。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国家进步的直接体现。

No.6 教育与成才。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教育不可或缺。它可以使你具备一定的知识,充分发展你的各种能力、责任感和崇高的道德情操,从而使你睿智、聪慧,并最终成为社会杰出的人才。 No.7 快餐文化。如今社会的节奏加快,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快餐文化进入了疯狂的时代,这慢慢演变成为一种时尚,冲击传统文化。快餐文化的确部分满足了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的需求,但毕竟只突显“快”,缺乏营养,多吃无益。

No.8 传承与发展。文化是滋养我们的源泉,传承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传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而是要有所淘汰和发扬,从而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经典与时尚)

No.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国家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石,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教育是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的大事。

No.10 打造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国要成为文化强国的发展方向。中国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就是文化强国梦。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出国门,扩大影响,引领潮流。

高考母题5 创新发展

◆母题透视◆

毋庸置疑,创新发展近年来一直是高考命题人热衷的话题。如2009年山东卷(见证)、上海卷(板桥体),2010年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湖南卷(早)、上海卷(丹麦人钓鱼)、福建卷(格林童话的故事),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中国崛起)、北京卷(如何看待兵乓球赛中国夺冠)、江苏卷(拒绝平庸),2012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湖北卷(科技的利与弊)、山东卷(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2013年北京卷(科学家与文学家谈手机)等,都属于这一母题。

创新是世界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有了创新精神,就有了前进的希望;有了创新能力,就有了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当代中学生生活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创新发展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势必会有自己的感想和体悟。这一话题有利于发掘学生潜在的精神力量,有利于考查

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目篇三

预测2017年高考作文题:美丽生活不可欺

预测2017年高考作文题:美丽生活不可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恰当立意。分析材料主要是分析什么人、什么事,人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前前后后有怎样的关联。然后,从这样的分析之中引出哲理,这个哲理也就是我们作文的主旨。本次写作内容其实就是如何看待“自拍美颜”的现象,只要围绕“自拍美颜”这个范围引发的思考与认识都是符合题意的,正向、反向立意皆可,也可辩证立意。正向立意有:自拍美颜是爱美之心的一种体现,是对美的追求;自拍美颜,悦己,也可以悦人;适度美化自我,未尝不可等。反向立意有:拒绝刻意之美,呼吁真实之美;自拍美颜,掩盖真实;自拍美颜,是自欺也是欺人;反美颜,呼吁真实;接收并悦纳真实的自己;反美颜,以诚相待;真实的自己,无需美化等。辩证立意有:适度美颜,生活更精彩;内外兼修,人生更美;尊重真实,适度美化等。

【优秀作文】:美丽生活不可欺惊鸿一瞥,顾盼生光,唇红欲滴,笑靥如花,如此“佳人”,原无非出自“美颜神效”,这让多少人感叹,浮华年代,真实不再!其实,真实,也是一种美。纪伯伦曾说:“真实,也是一种美。”真实,恰恰美在它的坦诚,美在它的自信。当人们乐于用各种美图软件修改五官,便沦入自欺欺人的虚伪之中,而恰恰正是这种虚伪淹没了真实,让社会陷入千篇一律的“人造美人”的审美之中。缺乏真实的美,是浅显而缺乏内涵的,不能算上是美好的东西。谈起真实之美,我不禁联想到杨绛在《我们仨》中描述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真情实感,美得让人动容。同样,生活的真实不应掩盖在各种虚假中,应当让真实之花自在绽放。再深一层来说,各种美颜工具的“横空于世”,正源于人们内心对美的肤浅认识。人们对美的认识越来越多地停留在外貌、身材等外在形态,以致让他们忘记了真实的样子恰恰是最美最自然的。且看古人,梅雨飞絮,闲愁几许的诗人贺铸,恰恰不是一位身材魁梧、英俊潇洒的男子,相反,史书记载中,他是位貌极丑,色青黑的诗人罢了。可又何妨?如此容貌不阻他诗句中的柔情似水、美不胜收。同样,人的审美不应停留在浅表的外貌“修改”,如此虚假,倒有做作矫揉失真的丑态。让真实回归到美的行列,人们审美时要认可真实,善于发现真实中遗憾的美。正如《匆匆那年》里曾说:“真实生活正正美在它的残缺与遗憾。”人们的审美也应接受生活中那份真实的不完美。而真实的缺位,也与社会过分崇尚单一审美标准有关。“白富美”、“高富帅”成为衡量美的标准,这无形中扼杀了真实生活中各种美的存在。在单一审美标准的驱使下,大量PS美照泛滥成灾,人们用现代技术描画起一副虚伪的皮囊。而日本大学生研发的这一“反美颜”工具,不仅仅是对社会

单一审美的挑战,更是对社会真实的呼唤。微博上有句话很率真:“宁可胖得有个性,也不要瘦的雷同。”美好,因为真实生活中人人各异。而真实中参差不齐的差异,不应被单一审美的虚假扼杀。让公众真正接受真实,关键是要提高社会的审美水平,让人们对美的认识不局限于清丽的五官那么外在的层次,要知道,一个人的气质与涵养不是美图秀秀可以掩盖的。真实中的美,源于一个人的气度与修养,源于他的洒脱。纵无杏眼流光,香艳红唇,人也可以真实自在地活出美不胜收的人生。正所谓,美丽人生不可欺。

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目篇四

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透析及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透析及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2016年全国高考共有9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三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6套。9套语文试卷中共有作文试题10道。其中北京卷采用二选一模式(议论文与记叙文二选一)。10道作文试题中有8道采用材料作文题型,2道采用命题作文题型,即北京卷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材料作文题型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下面试对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特点作扼要解析。

一、命题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通观9套试卷10道作文试题,命题的“立德树人”导向非常鲜明。“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中国写作教育的传统。高考作文命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修德砺行,陶冶心性,这是应然的选择。如全国卷III“小羽的创业故事”这一作文材料取材于当下社会真实的新闻人物事迹,它给人以多样的启迪,诸如分享、合作与共赢,创新、规则与诚信,团队意识与领导意识,市场竞争与规范等等,考生通过写作,能从中开阔视野、受益匪浅。又如山东卷的“行囊”,以象征性意象“行囊”为载体,引导考生思考该如何度过人生,如何迎应旅途中的风雨,让考生在写作中自省人生的态度、感悟生命的意义。又如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这道作文试题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周围人的生活,去审视社会,学会关爱他人,体察现实,走出自我封闭的狭隘圈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围绕着学生自我、家庭、学校、社会这四个层面取材,角度各异,但都聚焦于“立德树人”这一核心,旨在让考生在书面作文的过程中也经历一次思想的淬炼与情感的淘洗。

从材料呈现形式看,有文字材料,有漫画材料;有“材料+直陈话题”(命题者在题干中直接标明“话题”)的形式,如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也有“材料+内隐话题”(在材料的引导语中给出写作的话题范围),如全国卷II的“语文素养提升”,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江苏卷“彰显个性与创新意识”等。有故事性材料,如全国卷III的“小羽的创业故事”;也有导语性材料,如山东卷的“行囊”等。此外,北京卷作文题虽然采用的是完全命题类型,但在标题之前还是给出了引导语材料,或者巧妙地与试卷内的阅读文本关联,构成读写迁移的写作模式。 三、材料作文取材丰富多样

1.关注学校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如全国I卷的漫画作文“奖惩之后”的试题材料取自学校生活中大家司空见惯的关于考分高低与奖惩不一的现象。这道题取材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具有纵深的思维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思维深度的考生自由发挥。又如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这道作文试题朝气蓬勃,切合阅读方式多元化的大时代潮流,它要求考生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自己的青春阅读,这直接指向了学生的阅读素养,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2.紧扣时代脉搏,突出焦点问题。

如江苏卷的“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创新是当下时代的主潮,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是年轻人的标识之一。作文材料引导语从“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与“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两句矛盾的俗语中导出“个性”与“创新”的话题,由浅入深,这对于激发学生的言说热情无疑具有有极大的诱惑力。又如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材料摄取当下时代的科技新潮——VR(虚拟现实)设备的应用前景,由此导出一个值得思辨与探究的热点话题: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3.回归学科本体,反馈学习体验。

如全国卷II的“语文素养提升”,要求考生就“课上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实践活动”这

三种学习方式,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这道作文题与语文学科无缝衔接,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梳理自身的语文语文学习体验,这样的作文命题返璞归真,正本清源,意在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能说得实在、具体、自然。

4.折射社会生活,联系当下现实。

如全国卷III的“小羽的创业故事”。该材料是对福建福安一位茶农——薛舒云创新致富先进事迹的改写,洋溢着当下时代的生活气息。材料内涵一个多层次的具有复杂因果关系的故事,蕴含有“创新”“规范”“个体”“团队”“市场”“应变”“合作”“分享”“共赢”等显性或隐性的关键词,可以充分激活学生探究本质的审辩式思维。又如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生活”,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人,关注他者,关注社会,这对于培养当代青年的公民意识、社群意识、克服极端自我中心的倾向是很有启示与引领作用的。

纵观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素养的指向极其鲜明。如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要求考生围绕“阅读方式”谈自己的阅读体验;北京卷的“神奇的书签”,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全国卷II的“语文素养提升”,要求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这些都指向了学生的阅读积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写作的重要源泉,高考作文命题指向学生的阅读素养,这一导向善莫大焉,它对于培植书香人口,营造书香社会,无疑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五、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今年高考作文试题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着重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鲜明特点。

1.思维的深度:

作文命题给考生预留了纵深的思维空间,可以检测不同层次考生的思维水平。如全国卷I的漫画作文试题“奖惩之后”,首先检测的是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转换能力。考生对漫画内容解读深度的不同,就可能形成深浅不一的认知。再如全国卷II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阐述三种途径对自己语文学习的影响,体验之深浅、经历之丰瘠不同的考生,自有深度有别的言说。

2.思维的广度:

作文命题给考生预留了立意与选材的广阔空间,可以检测考生的思维广度。如山东卷的“行囊”,题干中提示道:“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随着我们走向远方„„”“行囊”是什么?“行囊”与“旅途”有怎样的关系?你应该怎样准备行囊?考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淀,选择自己有切身体会的事来写。

3.思维的批判性:

作文试题给考生预留了争议、论辩、深入探究的思维空间,可以检测考生的批判性思维。如江苏卷的由“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与“无话则短,有话则长”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可以引发出考生的批判性思维,由此引申出有关“个性”与“创新”话题的深入论辩与分析。这要求考生能在对司空见惯的观点的重新审视与思辨的过程中,彰显自己批判性思维的锋芒。

4.思维的求异性:

作文试题着重引导考生以“我手写我心”,能基于自己的独立思考作出权衡、判断、分析、阐释、论证。如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由于个人生活经历、家庭与教育背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的不同,对于他人生活的评价,必然是见仁见智的。

5.思维的创造性:

作文试题突出对考生创造性思维的考查,检测其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北京卷的“神奇的书签”这道命题作文,题干要求写成记叙文,它侧重考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立意、构思与选材,都应扣住关键词“神奇”,应将“书签”的与众不同的特异的功能、材质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

表现出来,这需要考生的创造性的思维。比如,这枚“书签”是高科技装备的的,具有判别书籍内容优劣的功能,具有时间管理的功能等等,考生完全可以采用科幻或童话体式来叙述“神奇的书签”与“我”之间的故事,从而表达热爱读书这一主题。 六、充分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

纵观2016年10道高考作文试题,可以看出,充分激活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释放其书面表达的创造性潜能,这是高考作文命题演进的大趋势。为此,命题者在鲜活材料内容,降低审题难度,增加选择自由度这三方面作了改进。

首先,作文试题素材的选择上努力向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靠拢,引入学校、家庭、社会现实的鲜活材料、时新话题,让学生觉得有话要说,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其次,作文试题在材料内容的剪裁与题干要求的语言表述上,力求简约、明了,降低审题难度,减少审题障碍,利于考生临场快速立意构思成文。命题者或在题干中用排比句式给出多个立意切入点。或用对比句式给出思辨的争议点,或用设问句式点拨考生以思维的突破口,或者直接用短语明示话题,或者在提示语内涵隐性的话题关键词,这些都为考生快速、准确地审题与立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此外,命题者在文体选择、题目拟定、立意指向,都给考生腾出了充分的自主选择与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全面梳理2016年全国高考10道作文试题内容与形式特点的基础上,下面拟从素养、思维、技能三个方面谈谈2017年高考作文的备考对策。

2017年高考作文的备考对策

一、素养方面

1.端正思想态度:

教育部明确要求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的导向,“四面”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因此,备考2017年高考的同学们,首先应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关爱他人,遵纪守法,修身养德,热爱并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勤奋钻研,积极向上。考生应本着“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的远大理想,全力以赴,投入学习。

2.夯实阅读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高考作文备考,考生必须高度重视夯实自己的阅读积累。首先要读好、用好语文课本(包括必修与选修课本),充分用好教材选文中的素材,这是基础。其次,要有计划地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可以选择一些报刊杂志,诸如《读者》《青年文摘》《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多阅读时文、美文,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也可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等多种平台或工具,进行数字阅读,及时关注社会时事热点、磨砺思想。此外,也要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人文经典名著。配合摘抄、随笔、读后感写作等,以丰厚阅读积淀。

二、思维方面

1.审辩性思维:

审辩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是指逻辑清晰严密的思考。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尽管在文体选择上给考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但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材料作文试题更适合于论述类文的的写作;有的作文试题还直接规定写成议论文,如今年北京卷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还有,浙江卷,也直接限定写成论述类文章。议论文写作,更侧重检测考生审辩性思维能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重视训练审辩性思维。《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其中的“审问、博学、明辨”,即所谓的“审辩性思维”,要求学习者勇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思要慎,辨要明。这就要求学习者具有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2.形象思维:

又称艺术思维,是运用集中概括的方法,对感知的事物形象(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借助完整具体的形象以揭示事物的本质,解释生活、表现生活的一种思维活动和方式。形象思维在作文的过程中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写记叙性、描写性的文章,形象思维能使反映的对象更本质化、更个性化。今年北京卷作文题二“神奇的书签”,要求写成记叙文,而且题干规定“展开想象”“有细节,有描写”,这些都指向了对考生形象思维的检测。复习备考中,也要做一些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写作训练。例如写人叙事、状物言志、借景抒情、扩写、改写等记叙类文章的训练。

高考作文复习备考,审题立意与构思谋篇是重要环节。“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审题立意,是关键的技能。下面拟以2016年10道高考作文试题为例,分别解说各种类型特点的材料及命题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的技巧。

(一)材料作文的审题

1.从相异点入手,追因溯源。

有时材料中呈现的现象、事实、问题、观点等相互之间存在相异点,审题立意则应从这些相异点入手,追因溯源,寻找立意切入点。

【名题精选】(2016高考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漫画中呈现的是获得不同考分的学生受到的奖惩。这一组四格漫画,有对比,有变化,考生应在对比与动态变化中寻找立意的突破口。获得满分与获得61分的

上一篇:2017年高三新材料作文经典训练篇目附例文
下一篇:2017年高考作文诚信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