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湖南卷高考作文

来源:记忆力训练 发布时间:2012-06-23 点击:

2017湖南卷高考作文篇一

2017年高考作文题预测

2017年高考作文题预测:留痕世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国内首部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通过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陈冲、阿丘等五位名人的“寻根问祖”,“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备受关注。在片中陈冲有句名言:“你是谁?你爱的人是谁,你就是谁;你是什么?你影响了别人什么,你就是什么。”

其实,人来天地间说到底都是“过客”,哪怕你闻达八方,富可敌国,也不可能成为这个星球的永久居民。不过,你既然来了这一趟,就不能仅仅是“做客”。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题解】 这则材料由事例和阐述组成,事例部分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说起,

落脚点在陈冲的话上,阐述部分明确表明看法,结合起来,材料指向一个话题:每个人在世间是“过客”而非“做客”,每个人都应该思考清楚:怎样在短暂的人生中活出自己,在苍茫的世间留下自己的痕迹。 角度一:生命不能长久,精神(影响)可以不朽。

角度二:活着的使命在于,认识自我,修炼自我,完成自我。

角度三: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留下自身的价值,更在于让自身的价值惠于众人。 “价值”的意义在于传递智慧之真、大爱之善、诗意之美,最终成就了自己,成全了别人,在后人心中刻下永久的印记。泰戈尔说: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歌德说: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

【高分素材】

1、经典素材: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被俘,后从容就义,年仅24岁。起义前夜,林觉民挑灯写下两封诀别书,他给父亲林孝颖的《禀父书》写道:“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封诀别书写给妻子陈意映:“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素材点拨:林觉民的热血壮举源于他对自由、正义的执着和他对天下人的体念,因此才能割舍对妻子的深爱和对尘世的留恋。他年轻生命的怒放,他舍身就义的光辉精神,在历史的生死关头,激励了整整一代青年,也使我们后人永远缅怀,反思当下的存在和意义。

2、个性素材:莫振高,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莫振高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农村的娃仔,好好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他连续30多年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进入大学,被称为“校长爸爸”;他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被称为“化缘校长”。2015年3月9日,莫振高因病逝世,享年58岁。去世当晚,全校4600名学生自动集体熄灯,为他们心中的好校长默哀。他的学生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来吊唁、守灵、送别。

素材点拨:莫振高校长多年如一日,对学生爱之深、向社会求之急,并以一己之声望,在贫困生和社会资金之间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踏踏实实地尽其所能,为学生们撑起一片天,这是每个教育者应有的修养和自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己所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3、热点素材:“我是短暂的花朵,也是最长久的琥珀。”姚贝娜生前在歌曲《心火》中这样唱道。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四位导师全部为她转身,记住她的率性,记住她的声音。姚贝娜29岁时被检查出乳腺癌,她选择切除手术,术后选择最高强度的化疗,《后宫甄嬛传》的主题曲和插曲正是她化疗期间的作品。2015年1月16日,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病逝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年仅33岁。这同时,姚贝娜眼角膜捐献手术顺利完成,她的眼角膜已移植给两个人,家人希望她的生命可以得到另一种形式的延续。

素材点拨:姚贝娜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张照片,是灿烂的微笑。她用33年的短暂生命做了一种诠释:活过,爱过,笑过,做了她喜欢做的事,成为了她自己,并为此绽放过。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范文 留痕世间

佛家有言,生生死死犹如旋火轮不停息。人存于世,生命的确是个终极命题,它短暂,它脆弱,它飘忽,它虚妄。有人迷惧于身体发肤的苦痛,只盼这一生平淡,流逝无妨,何曾想过生命的永不停歇恰恰在于创造价值呢。

有那样一些前行者,辗转于艰难困苦间,恪守本心,玉汝于成。肉体的疼痛甚至覆灭,都无法掩去他们留于人世的熠熠光辉、燎原星火。

革命的血与火带来了中华民族的新生,也带走了铮铮男儿林觉民的性命。林觉民起义被俘前夕,挑灯写就震人心魄的诀别书,诚然他爱父爱母爱妻爱子,然而民族危亡,家国悲啼,他以天下人为念,以一家之痛而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的一腔鲜血洒在祖国河山之上,流淌于一代代年轻人的血脉之中。

生命的价值之花不只盛开在壮烈的殉国之躯上,同样绽放于潜心各领域的大师的一生中。

冯友兰这位一代大哲,终生辛勤耕耘于哲学教育和创造领域,也曾饱受非议,世人诽谤他至积毁销骨的境地,他曾痛心迷惘于“道术迁变”,却始终不曾一蹶不振、自弃消沉,“极难苦寒地,不输一段香”,著成《中国哲学简史》,了却人生大愿。他的哲学结晶福泽后来者,留名青史,他无上的品格让后世关注、敬仰。 程砚秋是四大名旦之一,生于乱世,家境贫寒,教戏的师傅脾气坏打断了他的腿,多年后才好转。七七事变,程砚秋同梅兰芳一般显出了男子气派,他不与伪政权合作,不唱义务戏,不留“官座”。正值梅兰芳退隐香港,余叔岩沉疴难挽,京戏眼见衰落,他受着当局的迫害打斗,仍独撑着舞台到了1942年。多年后他又致力于戏改办教育,被人议论,只掩了内心的悲凉,坚强进取到人生尽头。他走时,报业评论“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他虽已缓缓然退出尘世,却早已成为一个中华文化的符号,赫赫然写入历史。

铁骨男儿身报家国,风采大家滋养后世。他们无不是竭尽所能,发挥所长,胸襟广博,心系大众,在自己有限的肉体生命中开拓出无限的精神世界,使被创造出的宝贵价值燃烧,点亮后世。

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哪怕闻达八方,哪怕富可敌国,最终也免不了草席一裹,黄土一抔。当岁月的大风刮过,当历史的长河流过,我们应当让自己的一生披沙沥金后存有价值,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

人生本无意义,所以要给人生附加一个意义,成于自己,存于他人,哺于后世,留痕世间。

2017湖南卷高考作文篇二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2017高考作文备考方向:作文命题趋势

【命题综述】 今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作文题,在形式上延续了去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趋势,要求考生完成特定语境下的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标志着语文试题改革向贴近生活、满足实际需要方向进一步深化;内容上,与去年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有所不同,思辨的核心回归语文课堂,探讨传承民族文化的方法路径。这类作文,既接地气,又接“天气”,能让真正有思想、能思辨、有底蕴的考生大展身手,但也会使作文思想贫乏、形式僵化的同学陷入茫然。

【审题关键点】

从语段分析的角度来看,今年高考作文题由事理材料、任务指令和要求三部分构成。事理材料阐述了语文学习的意义与途径。任务指令语意明晰,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与“比较”两个角度给予考生指令。审好此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分清“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两个概念,把握思辨对象

语文素养绝不仅仅指语文成绩。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而语文成绩只是用分数来计量的、涉及部分语文素养的应试能力的体现。语文素养高的人往往语文成绩也高,但语文成绩高的人语文素养不一定高。不分清这两个概念,难以全面辨析:“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两种途径的意义。

二、充分认识与语文学习的意义相关的几个概念,把握立意宏观指向

今年的作文题蕴含深刻的文化自觉意识。正如作文题目所言:“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快餐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如何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的改革,来全面提升国人的文化素养?考生在作文中不应该仅仅探讨课堂、课外、实践这三种途径的具体作用,而应高屋建瓴、立意高远,以国家民族的视野来展开议论,使文章洋溢着积极的实践理念、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识。

个人终身发展

在未来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终身学习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向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立足于促进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语文,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2017湖南卷高考作文}.

国家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包括外部软实力和内部软实力。外部软实力包括国家的创造力、思想影响力、观念文化的亲和力及文化产品传播能力和辐射能力等;内部软实力,包括凝聚本国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等。

中国的经济GDP在十年间从全球的第六位,上升到了全球第二位,但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就亚洲而言,韩国和日本的文化软实力在全球的比重占到了13%,而我国加上亚洲的其他国家,占的比重仅为6%。我国与欧盟文化强国比,则可能是1:100。

文化自信

什么叫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表现为对既有文化优良传统的肯定与坚持。其次,文化自信表现为对待外来文化的理性态度和开放的胸襟。再次,文化自信表现为对自己文化发展前景的主动把握。

三、把握任务指令,从自己语文学习的真实的情境中去体会切入,辨析选择,明确三种途径各自优劣,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比较。

既讲国家软实力、文化自信,又讲“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沟通国家社会与个人,说明作为青少年你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求,自身素养的提升非常重要,文化自信的责任、文化软实力的责任都在你的身上。我们总不能永远从国外花重金购买什么“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的版权。文化输出的重担就在我们未来的一代身上。

【立意角度】

今年的高考作文,考生首先必须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一分为二地分析课堂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及社会生活实践在语文素养培养方面的利与弊,继而才能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比较。然后在三种途径中选择一个途径立意或综合三种途径立意。

一、课堂教学方面,课堂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前沿阵地,在工具性方面可以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生动性,在人文性方面可以谈教师在文化传承、思想启迪、人格感染方面的作用。

比如,孔子讲学杏坛,造就贤者七十二人;朱熹讲学岳麓书院,成就一代理学大师;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让我们看到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可拟题为“好课照亮人生”“小课堂,大世界”等。当然论述首先要从自身课堂学习体会出发。要注意到课堂的时空有限性会束缚学生获取信息的宽度和广度,甚至也有可能因为应试教育完全戕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课外阅读方面,要知道阅读是青少年和世界进行灵魂交流的方式,阅读可以陶冶情操、丰富阅历、提升境界,促进青少年长大、独立,所以可以探究优秀厚重的文化经典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深层次全方位渗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自由性、选择

性、有效性及可延续性。

比如,毛泽东博览群书,诗词文章大气磅礴、挥洒自如;俄罗斯人喜欢读书,最普通的家庭主妇都读文学名著,因而这个民族的文学素养和文明程度很高。当然重点仍然是考生自身。可拟题“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读书,何以立”等等。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IP(知识财产)时代,电子书籍、影视作品的流行是不可遏制的趋势,但也要注意到课外阅读又具有松散和不可操控等弊端,因而选到非常好的阅读材料是必要前提,否则部分学生可能陷入不良的网络文学中不可自拔,所以要依靠一些在专业方面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或是家长,或是专家的指导。

三、生活实践方面,社会实践是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的最好范例,所以可以谈生活实践对语言能力的塑造,比如拟写春联就可以锻炼人将传统文化形式与现实生活感受相结合的能力,还可以谈生活体验对思想人格的砥砺作用,比如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

读万卷书,还有行万里路。沈从文、莫言都没有读过几天书,是湘西的山水、民情成就了沈从文的散文化小说,是高密的红高粱给了莫言的小说以生命的力量。可拟题为“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纸上得来终觉浅”等。当然重点仍然是考生自身。也要注意其转化成为语文素养的间接性和复杂性,如果没有对生活的冷静观察和深度反思,所谓的社会实践有可能只是沦为饭后谈资甚或过眼烟云。

【误区提醒】

今年的高考作文写作,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要混淆“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两个概念,要抓住“语文素养”的丰富内涵去辩证分析三种途径的优劣。

二、不要忽视与语文学习的意义相关的几个概念,以致忽视作文题蕴含的积极的实践理念、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识。

三、不要脱离考生自身的语文学习体会去空谈,以致过多地举其他名人的或读书或实践的例子。

四、不要过分单一地侧重某一种途径,以致忽视三种途径的优劣的全面的比较。

【2017年备考建议】2017年,考生备考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前景看涨,是来年高考作文的首选

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近两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2017湖南卷高考作文}.

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从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的言论来看,“任务驱动型”作文已经被看做解决以往材料作文产生的弊端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今后一段时间的高考作文题,就应该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题型。

二、直面现实,学会分析问题,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文最终考的是思想,是认识,是情感。近两年更是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简言之,任务驱动型作文像过去科举考试考的策论或者当代公务员考试考的申论,是考察你认识实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过去的套路、风花雪月似乎都用不上了。所以备考时,要多做对问题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训练,由浅入深、正反对比、一分为二、横向纵向对生活中的典型现象不断思考,来提高认识水平。有了思想,才会说理、论证,才能写出优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才能成为实用性人才。

三、整合教材,活用教材,关注《语文新课程标准》导向

要着重指出的是,今年高考作文题出自必修教材三的“梳理与探究”《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此课是为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语文学习的途径、内容、习惯、方式,发现自己语文学习的个性并注意发展、运用这种个性去学习、创新,通过自我评价调整自己对语文的学习。此课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所主张语文学习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的要求和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要求,还引导学生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这一点提示高考复习在关注《考试说明》的同时,必须整合教材,活用教材,必须关注《语文新课程标准》导向。

真题链接

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7湖南卷高考作文篇三

2017年高考作文十大主题

高考作文十大“高频主题”的立意指导

高考作文十大“高频主题”的立意指导 每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总有一部分细心的同学惊呼:今年的高考作文立意和××年的一样,只是材料有所改变。实质上,这些细心的同学实实在在地道出了一个事实,同一个主题或立意换换材料反复考查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常见现象,因此高考作文题“撞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针对以上情况,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高考,笔者提炼出了近几年高考至少考查过3次的10个作文主题,锁定了这些高频主题,“撞车”高考作文将成为“不可能”中的“可能”……

一、家园【上榜理由】家园,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话题,也是近几年世界性热门话题。家园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有温馨的,也有惨淡的;有让人欣慰的,也有让人无奈的……关注物质家园引导考生思考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敬畏自然的意识;关注精神家园引导考生反思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文环境。家园这个主题既关注了社会热点,又呼唤人文精神,对引导考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很有意义,因为呵护家园,就是在呵护人类的明天。

【最佳立意方向】此主题既具有时代性,又贴近考生生活,考生可放到时代大背景下立意,也可化大为小抓住一点写出深度。1. 物质家园需要呵护。比如要敬畏自然、低碳生活、远离战争、捍卫和平等等。2. 精神家园需要呵护。比如要构建道德体系、加强法制建设、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国民素养等等。3. 呵护家园需要全民的参与。比如要树立责任意识、倡导奉献精神、加强人与人及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等等。4. 采取层进式结构立意。由物质家园起笔升华到精神家园,也就是由实到虚,综合以上三点进而呼唤如何呵护我们的家园。

二、见证【上榜理由】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历史见证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历史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富起来”;历史见证了短缺经济的拮据,也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在“中国梦”指引下的中国人,将会有更多的奇迹见证于世界……

【最佳立意方向】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所以,本主题可从以下角度立意:1. 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中国的崛起。如神舟十号上天、“辽宁舰”入役等。2. 生活的变迁见证了人生的悲喜。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选取他人,也可写自己的经历,在文体的选择上宜写成记叙文或散文。3. 某些具体的事物见证了观念的变迁。如手机见证了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转变,门的变迁见证了城市人际关系的亲疏等等。4. 无论国家、社会、历史、个人层面,见证都需要每个人的实干精神。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来行文立意,让文章更具有时代感。

三、中国梦【上榜理由】“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同时也是全民族的。它既是我们个人人生的具体理想,也同国家的未来相通,所以在这个大时代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尽最大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因为“中国梦”归根结底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利益和价值的聚合……

【最佳立意方向】“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两会上谈得最多的一段话,所以价值这个主题考生可放

到时代大背景下立意,也可结合自身实际谈自己的感受。1. 每个存在的生命都有价值,承认生命的价值同时也是对生命的敬畏。比如社会的发展需要栋梁,也需要砖瓦、沙土;需要庞大的机体,也需要小的螺丝钉;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需要通晓物理的科学家,也需要挥镰抡镐的农民;因为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整体,需要各种不同材质的人共同来构建社会大厦。2. 每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比如封建社会,读书人的价值取向是“学而优则仕”,近代的仁人志士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孙中山等老一代革命家的人生追求是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他们在为此目标的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解放后,两弹一星的元勋们,守卫边防的子弟兵,维护社会安定的公安干警,在各行各业无私奉献的千万大众,都在为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领域的精英们,大批商海的弄潮儿,为推动经济的发展,民族振兴,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3. 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命的价值来源于对自己的肯定,来源于坚持不懈、无私奉献、自信达观、个性飞扬、平凡真诚等等。

四、公平【上榜理由】“总量”与“平均”的尴尬反差,“共富”与“个富”的局部失衡昭示我们:托起“中国梦”的,不仅是国家的强大、物质的丰沛,还有圆梦的“舞台”。这个舞台,就是十八大所强调的:“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唯此,才能拓展“中国梦”的幸福纵深。

【最佳立意方向】用公平托起中国梦,需要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均衡、规则的透明。因为只有权利公平,梦想才能起飞;只有机会公平,奋斗才有动力;只有规则公平,社会才能进步。1. 公平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考生可采取并列结构进行阐释,比如一个社会只有公平才能和谐,公平是现代文明进步的尺度,不公平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等。2. 实现公平需要政府与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就政府而言,实现公平需要公正和公开,实现公平需要法律的保障等;就个人而言,实现公平需要具有一颗宽容之心,需要一种舍小为大的气魄等。3. 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公平问题,不能把它绝对化。上天给谁的都不会太多,只有勇于接受生命的历练,不一味怨天尤人,也许你也会成为别人眼中“不公平”的对象。

五、真情【上榜理由】感情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有情感的地方就有温暖与感动,有情感的地方就有快乐与温馨。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经济大潮的冲击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漠,金钱至上的社会百态对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提出了严重地挑战。关注真情,呼唤真情,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高中生在人格上的必修课。

【最佳立意方向】真情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危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真情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真情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面对本主题考生可用化虚为实,点面结合的方法立意:1. 联系现实从社会层面解读,论述当今社会真情缺失的现状。比如道德滑坡、冷漠、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等等。2. 从小事入手,用生活细节打动阅卷老师。比如母亲蹒跚的脚步、老师窗前的灯光、风雪中交警的手势、路人给乞丐撑起的一把雨伞等等,抒发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3. 采取层进式结构,由当前社会真情缺失的现象入笔,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六、情调【上榜理由】如今,国人很忙,忙着挣钱,再忙着消费,一项调查显示,70%的中国人日均休息时间少于3小时,还有8%的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日益发达的科技手段和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新意不断,但忙碌过后常有空虚感袭来,原来我们“丢”的不是生活,而是“情调”……

【最佳立意方向】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忽略自己的心灵,重拾生活的情调并非要人们闲置大把时光,放弃理想与责任,而恰恰是在提醒忙碌的现代人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不要丢了自己的“心”。1. 古今对比,论述古人在物质及其匮乏的情况下仍保留生活的情调,而现代人在过度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渐渐迷失了自我的社会现状。比如古人流觞曲水而今人只会住总统套房,古人尽享田园之乐而今人因土地污染严重多地出现癌症村等等。2. 留住生活情调需要有好的生活态度。比如恬淡、知足、学会珍惜、乐观开朗、放慢脚步、亲近自然等等。3. 抓住一点,深度解读追求情调的方法。比如以“仁”为己任,曾参弘道自得其乐,“唯吾德馨”的陋室之乐,孔颜乐处等等,正所谓胸怀超淡之情调,人生何处不乐道。

4. 留住生活情调需要外部的环境。比如社会是否公正、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建立等等。

七、反思【上榜理由】重提反思精神,是因为近几年我们在同样的坎上栽了太多的跟斗,我们喝了三聚氰胺,又大吃地沟油;我们偷工减料塌了楼,又急于求成垮了桥;我们植树节次次种树不见绿,我们的城市年年下雨回回涝……所以,不仅个人的成长需要反思,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更需要反思,因为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如果只顾亢奋向前,而不懂得回首反思,那所谓的“前进”终不会长久。【最佳立意方向】敢于反思、善于反思是人类的大智慧。反思昨天是为了明天;反思失败是为了成功。在奋进中反思,我们不会偏离目标;在安逸中反思,我们不会沉沦;在失败中反思,我们不会气馁;在成功后反思,我们不会停顿……1. 个人善于反思,让生命永葆活力。如静坐思过、见贤思齐、一日三省吾身等等。2. 国家善于反思,让民族焕发生机。如以史为镜、广开言路、总结执政得失等等。3. 联系现实采取层进式结构行文立意,即为什么一个国家与民族需要反思,我们现在需要反思什么,反思过后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选当前的热门话题作为反思对象,比如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社会公德、迷失的人文精神等等。

八、青春【上榜理由】青春,是人生的花季,是充满幻想的多梦的年龄。拥有青春的我们,走出了童稚但并不成熟,拥有了思想但并不深刻。以“青春”为主题的作文,取材范围广,又贴近考生生活,更能引导考生反思自我,抒发成长中的梦想、烦恼、追求、叛逆、亲情、友情……

【最佳立意方向】青春,充满诗情画意;青春,充满无限生机;青春,充满美丽自信;青春,也充满迷惘、困惑和烦恼。考生可用化大为小的方法从以下角度立意:1. 写成记叙文,讲述自己在某个年龄段的某些经历和感受。比如梦想、坚强、叛逆、执着等等,以真情实感打动阅卷老师。2. 由他人的青春入手,抒发别人的成长经历对自己的启发。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选择一位名人做深度解读。比如莫言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苦难是一笔财富;韩寒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在追求青春梦想中张扬……在文体的选择上宜写成散文。3. 倡导“我的青春我做主”,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九、拯救【上榜理由】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火腿中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磺酸……转型期的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遭受空前的冲击,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信仰危机、精神荒漠、道德沦丧正在从根本上颠覆现代文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美丽中国梦”,所以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拯救的不仅仅是遭受空前破坏的生态文明,更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社会文明。

【最佳立意方向】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与社会的急剧变迁,对既往传统文明形成了重大冲击,作为现代文明重要内容的道德情操更是遭遇到空前的颠覆。当今中国的文明转型首先面临的任务是道德的拯救,因为唯有在坚实的社会道德基础之上,才能稳健地实现文明转型。1. 遭受空前破坏的生态文明需要拯救。比如泥石流、沙尘暴、雾霾天气等等。2. 在经济大潮冲击下失落的人文精神需要拯救。比如道德、信

仰、责任、善良、亲情、尊严、宽容等等。3. 各种审美观及历史观需要拯救。比如恶搞文化、穿越剧、过度整容、日本人扭曲历史等等。4. 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失落的传统文化需要拯救。因为文化铭刻着民族的记忆,携带着民族的基因,传递着民族精神的火炬,涌动着民族的热血和豪情。5. 拯救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就个人而言,“拯救”的途径就是多读书,经常自省,加强道德修养等。就国家而言,“拯救”的途径可从制度的建立、社会文明氛围、历史传统观念等方面构思立意。

十、创新【上榜理由】《周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乔布斯走了,苹果失去了一位天才,而世界失去了一位梦想家。人类的发展一次次证明,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书写新的历史,那就是创新。进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和较量,知识日新月异,未来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更是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素养。

【最佳立意方向】“创新”,作为名词,指“创造性”或“新意”;作为动词,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是社会永恒的主题,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固有规律。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将“创新”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创新”便具有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1. 为什么需要创新。对个人而言,只有求新求异,事物才会有生命力,对国家而言,创新能推动历史与社会的前进。2. 创新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个人的思维方式需要创新、企业的发展理念需要创新、国家的发展模式需要创新等等。3. 怎样去创新。创新要有好奇心,创新需要打破定势、突破传统,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创新需要勇于否定权威等等。4. 反思中国为什么难出创新人才。比如教育理念陈旧落后、传统企业文化阻碍创新、民众普遍缺少独立特性的品质、缺少创新性人才成长的环境等等。5. 如何处理好创新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比如创新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是永葆生命力的源泉。

2017湖南卷高考作文篇四

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

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媒体时评二十篇(2016年12月热点)

1.“前悔”之悟与“后悔”之哀

马祖云

骏马飞奔在茫茫原野上,当它判断前方有不能越过的河沟障碍、嗅到有威胁安全的险恶敌情时,便能立刻止蹄不前。而人往往无此“前悔”而有“后悔”。古语云“马有前悔,人有后悔”,此之谓也。

不禁想起正风反腐的自警自律问题。近日,听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剖析一些贪官的忏悔录,指出落马者痛心疾首、悔不当初,恨感对不起党的教育培养、断送了奋斗大半生的前程。后悔是一种良知的唤醒。然而,“覆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走路跌倒可以爬起来,违法犯罪则踏上的是不归路。这就警示党员干部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必须有抵御腐败风险的“前悔”特质。

不迷心志、不生后悔,是先贤留下的人生箴言。北宋政治家寇准作《六悔铭》,第一条便是“官行私曲,失时悔”,告诫官吏要自我警惕以权谋私,否则事发便后悔莫及。《近思录》一书中写道:“然其明而刚,故一有不善,未尝不知;既知,未尝不遽改,故不至于悔。”举凡胸有大志、心存敬畏的仕者,诸如范仲淹、于谦、海瑞、张伯行等,正因为“明而刚”,即便在污浊的官场中亦能守身如玉。

共产党的干部身为人民公仆,奉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具备封建清官不能企及的崇高精神境界和自省自律操守,需有信念自守,而无迷魂之悔;有党性自励,而无蜕变之悔;有守纪自明,而无出格之悔;有拒腐自警,而无堕落之悔;有终身自豪,而无中落之悔,以“忠诚、干净、担当”的风范书写完美的从政人生。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谷文昌等一系列模范干部,就是共产党人的不朽典范。

然而,有的党员干部起初志存高远,进而奋发蹈厉,不乏荣耀功业,但随着职位升高、环境变化,渐次放纵自己,逐步变质堕落,吞下了无法挽回的“后悔”恶果:或陷进“四风”淤泥而不能自拔,或“一天不进钱,心里就难受”,或滥用权力任性谋私,或编织“小圈子”,苦心经营利益共同体,当东窗事发后便懊悔失去了政治生命、人身自由、家庭团圆等最宝贵的“无价幸福”。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可悲的是,极少数官员每每把落马归咎于制度缺失、环境险恶,甚至埋怨组织和上级对自己“平时没人管,一管就被关”。这种遇事无“前悔”、事后无悔过的心态,当予以棒喝猛醒:你落马所犯的哪一项不是党纪国法所明令禁止的?所作所为的哪一件没有前车之鉴?自食其言的哪一条自个未曾表态过?追根溯源,忘了初心、背弃信仰,“总开关”出问题必有溃堤之险。

“举头三尺有神明”。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此“神明”就是党的纲纪。随着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出台,党规党纪日臻完善。然而,他律监督为外因,自律警醒是内因,外因需靠内因发力。如果内有“心魔”、利迷心窍,必会冒险“探汤”、以身试法。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怀在内心的自省之悟,始终信仰不渝、忠诚不变、法纪不忘、本色不改。

2.“顶霾考试”折射了多少本末倒置

刘文嘉

教育和环保的最终旨归都是“人”,重霾中的露天考试恰恰是对“人”的背离。它再次做出了一个提醒: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归宿的理念远远没有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肌理。

河南数百孩子坐在重霾中露天考试的照片,让涉事的林州市临淇镇一中校长被停职,也让舆论场一片大哗。

实际上,因为自带话题性,“雾霾+”式的新闻在每个重霾笼罩的时节都层出不穷,为何雾霾考试的消息尤其让人不安?答案大概是,新闻内涵教育和环保两个落点,而教育和环保的最终旨归都是“人”,重霾中的露天考试恰恰是对“人”的背离。因此,它虽然是偶发事件,却折射出了一个社会日久经年、习焉不察的“本末倒置”。

第一种常见的“本末倒置”,是个人身心健康及其所代表的个体价值与外在功利目的之间的倒置。一种社会观念已经在漫长的粗放式发展中形成:个体身心健康是随时准备被“牺牲”的东西,而以这种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环保措施,也可以随时让位于经济社会要求。太多的城市秉持着要发展就要牺牲环保的态度,太多的地方一边顶着“癌症村”的名头一边高喊着GDP口号,这些,都与重霾中露天考试是同样荒谬的黑色幽默。

第二种“本末倒置”,是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之间的颠倒。谁都知道健康的体魄、成熟的人格是教育的目的,而大大小小的考试不过是让这个宏大目标可以计量的手段。但现在,可能诱发严重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让成年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重度雾霾,在一些教育者心中远不如一场考试来得重要,在教学进度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能说,考试与分数早已超越了手段的层面,而成为了一种实际教育归宿。临淇镇一中的决策者当然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故意让学生们露天吸霾,甚至可能都没有认真掂量过这个决策,他们的做法不过是“考试最大”思路的自然表达。

并不是要抓着一个奇葩新闻上纲上线,相反,这样的事件其实有着一种典型性,往往能构成对社会意识的观察窗口。与雾霾考试相同逻辑的行为在各地都可能出现,河北石家庄正面对“PM2.5爆表数天未停课”的质疑,山东聊城此次也因为“空气重污染未及时停课”而被环保部点名,雾霾中的考试场景不过呈现了这些事件中的一个鲜活的剖面。它再次做出了一个提醒: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归宿的理念仍然悬停在我们这个社会的半空,远远没有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肌理。而不管是推进环保还是发展教育,甚至包括取得有质量的经济指数增长,都和这个理念的渗透程度成正比。

3.“诗意判决书”缺少严肃性

两匹马

近日,江苏泰州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对夫妻的离婚官司时,判决书使用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等诗句,最终判决不准予离婚,被网友誉为“最诗意判决书”,引起网友大量转发。这份判决书来自80后审判员王云:当时没有刻意准备,只是心有所感。最近,这份“诗意判决书”在网上走红。(12月15日《新京报》)

对这段“心灵鸡汤”式的文字,很多网友对此大加褒扬,认为具有人性化,一改往日严谨枯燥的姿态,让人读起来不乏味,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起到了挽救婚姻的目的。如果是危机婚姻,法官应该找出问题的症结点所在,以情感人,修复双方关系。王云这样做是正确的,但用诗意来书写判决书,就有失法律的严肃性,有些拿法律当儿戏了。

最高人民法院对婚姻类案件审理有一个指导意见,在庭前、审理、判决、案后释理到回访等环节中,法院应积极主动介入双方婚姻。按王云的话说,“当事双方和好的可能哪怕只有1%,法官也要做99%的努力。当然针对死亡婚姻,法官该判离就当判离,毕竟强扭的瓜不甜。”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依据的是事实,根据法律条文来进行宣判,而不是视法律而不顾一味地求和。

古言道:能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这是人们把婚姻看的很重,也希望能够维系好家庭,让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但美好的生活是婚内双方共同维系的,如果感情确实破裂,那只得依照我国的法律,准予离婚。而不是因为有了几句古诗点中软肋,重新走到一起维持着并不开心的家庭生活。所以我认为,法院不是婚姻调解所,法院是维持法律尊严的地方,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来不得一点马虎,这种用古诗表达的判决书不妥。

也许我是个中学数学教师,受职业的影响有些古板。但我觉得,在我的课堂上,我们重的是逻辑,是理性的判断,不可能用感性的东西代替。有段时间,有人也在进行课改,想把古诗词搬进数学课堂上,结果以失败告终。所以说,在什么场合就要用什么方式,栽什么树就要结什么果,不同的树木进行嫁接成不了果,只能让人感觉别扭。

判决书是一种文本,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从“诗意的判决书“来看,没有违背文本的格式,只是在评议叙述中,显得有些轻佻,没有指明现在双方感情如何,用了一段看起来似“劝和”的文字表达,让人摸不着头脑,更让人看不出不准予离婚的依据。这一份判决书,让外人看来似乎很是动感,但让内行看来,似乎缺少了点什么,让人们感觉到,法律也可这样“人性化”。

有人说,这是“一份颇具理性和人性的诗意判决书,而不是冷冰冰的‘法不容情’,体现了‘法’与‘情’与‘理’的交融,颇具古风,值得司法界认真研究、发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情可讲的。人情不能大于法,法院本身就是说理的地方,一切要以事实准绳,并不能“法外开恩”大讲人情,如果把理与情混在一起,法律并会失去尊严,社会并会产生混乱。回归自然,让判决书传递出一份法律的威严吧。

4.适当的发呆才能让生活张弛有度

花侬熹

{2017湖南卷高考作文}.

日前,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协联合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乐享健康生活)”项目正式启动。国家卫计委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倡导每天运动1小时,发呆5分钟,掌握1项运动技巧和加入1个运动社群,每周摄入25种不同食物。(北京晨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也在改变,由原来的吃不饱到现在的吃得好,原来的收入第一到现在的绿色健康第一。无疑,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值得一说的是,“发呆”这个原本带有一些消极情绪的词语现在变成了一个有益健康的词汇。

发呆,是智慧的起源。其实,在很早以前,哲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就是在“发呆”中迸发灵感一瞬吗?他们没有现在科技的电脑、手机、互联网去获得外界的资源,都是靠自己不断的知识积累和灵感的迸发。牛顿不是坐在苹果树下发呆才有了被苹果砸中的机会而脑洞打开吗?米开朗基罗不是因为在浴缸里面发呆才有了对浮力的灵感触发吗?不得不承认,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获取知识的平台,这是利于人类发展进步的。然而,高速的发展速度和轻易信息的获取让他们失去了很多发呆的机会。在面对纷杂信息里面,我们似乎获得了很多,却留给自己放空心灵的时间又有多少呢?我们还有多少“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情怀,还有多少相思是经过等待和时间的发酵呢?还要多少发呆的机会让自己灵感一激呢?所以,我认为恰当的发呆是件美妙的事,是一种自我沉浸、放空的美好,是智慧酝酿的缸子。

发呆,是健康的信号。匆忙是现代生活的节奏,不管是地铁轻轨上还是拥堵的城市道路上,每个人揣着一份匆忙来来回回。来自职场的压力、家庭的琐事或者人际关系的变化,都会让我们的心情惴惴不安甚至如履薄冰。我们必须花很多时间去应对,似乎才能赶上瞬息万变的时间。我们不断地在追着时间赶路,却时常忽略了出发的初心。我们容易焦虑、悔恨、失落、失眠,以为时间总是太快了,不管怎么努力总赶不上那个节奏。不是说喝点心灵鸡汤就能恢复元气的,我们缺少就是真正的自信和充实,而精神生活外界只能给予你适当的引导和刺激,真正的精神世界只能靠自己。让自己发会呆,甚至让负能量负情绪统统而来,反而会有总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让自己发会呆,意味着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也是建立健康精神世界观的重要一步。

笔者认为,每天发呆5分钟绝不是一个消极的生活态度,而是人们正确认识人类发展规律后的一种理性回归。任何事物绷得太紧就会折断,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样如此。不管是为了个人的身体健康、心灵健康还是一些灵感的激发,不要吝啬给自己一点时间独处,给自己一点时间发会呆,让生活张弛有度。

5.“卖书加分”是以教谋私

王丹

据媒体报道,随着期末考试临近,宜宾学院某教授近日在选修申论课的学生交流群中发布了一则通知,称凡购买其编写的申论教材的同学,每买一本书期末考试时加平时成绩5分,每人最多可以加20分。

老师向学生推荐自己的著作并非不可,也属人之常情。但推荐购买和强迫购买是两个性质。买书就加分、不买书就不加分、复印书不加分、借别人的书写自己名字的也不加分,虽然当事人嘴上没有明说一定要购买,但通过这套“加分规则”,已经对学生形成了无形的购买压力。在不买书将带来的清晰、明确的负面影响面前,在多大程度上能说,购书是自愿的呢?

传道授业、立德树人,是师者应尽的责任和本分。公然通过期末考试加分“利诱”学生购买自己编写的教材,将推销书籍与学生成绩捆绑在一起,是对教师权力资源的异化和滥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以教谋私也是一种权力变现。当事人将学生首先设定为自己商品的潜在消费者,其次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这种“错位”在其编写的申论课期末考试试题中更是显露无遗。

网传试卷截图显示,该门课期末考试总共3道题,均围绕该老师编撰的那本教材展开:为该书写一则200字介绍、拟写一份销售方案、拟写一篇指导考生学习该书的议论文。如此考试,与课程知识和专业能力测评无关,更像是一场市场营销测试。如此“集思广益”,难免让人联想到考试是为了提升那本教材的销量。

针对以教谋私,教育部早在2014年7月就出台了《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的规定》,明确指出“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业务获取回扣”。而且按照规定,凡踩“红线”“一案双查”,即当事人和学校或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都将被追究责任。媒体援引宜宾学院宣传部负责人的话称,该校已对此事进行调查,并与教师本人进行了沟通,“对其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要求立即纠正”。但无论出于给学生一个负责任的交代,还是遵照相关规定的角度,对事件的调查和反思都不该止步于此。

杜绝此类荒唐事件的再次发生,当然需要师者涵养为师之德,具备仁爱之心,真正担得起“传道者”的责任。而从不少同类事件都是因学生抗议才曝光的路径来看,学生自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或将成为监督教师行为的重要力量。但是,从根本上纾解社会对师德的焦虑,还是要依靠高校教师考核制度乃至高校治理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比如堵住教授卖书的制度漏洞,维护好教师的正当权益等,如此方能形成培厚师德的土壤。

6.“年度流行语”是时代最美剪影

2017湖南卷高考作文篇五

2016—2017年高考作文训练材料

2016—2017高三作文

训练材料

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2017湖南卷高考作文}.

(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考。

上一篇:2017沈阳中考作文题目
下一篇: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