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时评作文

来源:高三励志 发布时间:2013-06-14 点击:

2017高三时评作文篇一

2017高考语文作文时评

2017年高考时评类作文的写作要求及典范例文

一.时评的文体特点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报道,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就是“时评”。它主要

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二. 针对性,时效性

时评属于议论文,大都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表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或说明一个道理。

基本要求:有的放矢,及时评说,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见解独特,启人心智。

三.时评的结构

时评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叙事要简明扼要,说理观点要鲜明。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说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正面,也有反面;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见解,但作者的观点一定要明确,不能含糊。

四.写作要注意的方面:

1、观点集中。时评属于小文章,应选准切入点,深入

剖析。行文要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

2、题目要能吸引眼球。

3、选好主题后多搜索材料。

4、要注意文采。

五.应考模式五字诀

基本模式:引——提——议——联——结

1.引用原材料。

2.提炼论点。

3.议论分析中心论点。

4.联系、引申、类比一般事实。

5.照应开头,强调论点。(3)材料作文谋篇布局“五步法” 第一步:引

“引”是引述原材料,就是“叙读”。对于短小的材料(如一首小诗)可以全篇引述,对长的材料应该作恰如其分的概括并作有针对性的引述。

特别注意:材料的转述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

2017高三时评作文篇二

2017届高三作文最新写作素材 时评精选(一)

2017届高三写作素材 时评精选(五)

(纪念日 英雄 历史 理性)

1.烈士纪念日,向英雄致敬!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2016-09-30,人民日报)

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岁月里,一批又一批英烈挺身而出,遇强敌而不惧,临死神而不屈。他们用钢铁身躯托举积贫积弱的中国走向独立自主、繁荣富强,他们用热血铸就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

南京保卫战,牺牲英烈4304名;抗美援朝,183108名志愿军战士牺牲在朝鲜„„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 是他们,用英勇、用热血,为后世迎来新生!

是他们,用生命、用无畏,捍卫了民族尊严!

在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我们通过一组英雄的名言警句,向无数先辈致敬:你们的名字,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的英魂,将如你们为之献身的土地一样不朽;你们的基因,将在我们身上永远赓续相传!

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人只有一生一死,要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邓中夏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方志敏

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赵一曼

在侵略者面前低头,就不配做中国人。——杨靖宇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

怕死不当共产党。——刘胡兰

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江竹筠 回望腥风血雨,我们深深懂得:认同英雄,就是认同正确的价值观;追随英雄,就是追随真善美;颂扬英雄,就是颂扬正能量。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英雄始终是我们内心的坚守、追随的真理、讴歌的对象!

2.敬畏历史,就是捍卫良知

近日,备受关注的侮辱革命烈士邱少云案一审宣判,二被告被判决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消息传来,人们都说“痛快”。

“快”中有“痛”。现实中,总有一些人出于各种目的,或借解构历史的由头、或假学术研究之名义,罔顾历史事实,任意剪裁素材,去臧否史实、编造故事、扭曲是非。在他们眼中,历史似乎是个可以任由自己打扮的小姑娘,全然不顾相关言行会混淆视听,给社会信息流注入杂质。

不仅以己度人,更以当下的条件“度”彼时的环境,这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一个突出病症。对红军长征的前因后果、具体情境认识模糊,却绞尽脑汁提出相关行程不及二万五千里,妄称昼夜奔袭120公里的“飞夺泸定桥”被神化;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全貌、文献史料梳理不精,却恶意贬低平型关大捷的战场功绩,肆意质疑小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多处细节失实”;对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战争史实一知半解,却臆断黄继光无法以血肉之躯阻挡地堡枪眼,诋毁邱少云不可能匍匐在烈火中一动不动„„一寸山河一寸血,穿过历史的风烟,类似的贬损何以对得起先烈先贤?

一些人涂抹事实、曲解史料,虽然表面上打着“解密历史”“还原真相”等幌子,根本上还是难逃名、利二字。仔细推究,他们在价值观上一味利己,为沽名钓誉而不惜歪曲真实、为追逐私利而不惜扰乱视听,于利己主义的死胡同兜兜转转;在认识论上主观先行,人为割断实践与认识的联系、混淆真理与谬误的边界,于主观主义的渊薮中不见天日;在方法论上轻率武断,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流于表象疏于本质,于形而上学的陷阱里漏洞百出。最终,也必然会遭人厌弃。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上世纪80年代,苏联国内受所谓“新思维”以及国外敌对势力等影响,放任历史虚无主义横行流布,结果以卓娅、马特洛索夫、奥列格等为代表的一批英雄人物被污名化,进而出现党史国史也被否定颠覆,最终导致国家走向分崩离析。苏联殷鉴不远,其中的历史教训值得深思。历史集体记忆堪称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往往“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一个人如果失去对过去的理性判断,注定是可悲的;一个民族如果失去对历史的敬意,则更加难以直面未来。

葆有足够的温情与必要的敬畏,无疑是对待历史应有的一种姿态。对个体而言,尽管大多数人都没有歪曲历史事件、丑化英雄人物的恶意,但随着社会价值日益多元、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也应注意对极少数处心积虑者保持警惕,并自觉抵制披着多种外衣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因为无论在历史事实、人类良知面前,还是在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面前,总有一些底线不能被击穿,总有一些雷池不可被逾越。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们认知过去、对待自我的态度,也照见了喧嚣背后的世道与人心。今天,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已久,正在爆发出来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尤其需要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动能。尊重事实、心存敬畏,珍视岁月长河中凝结的“精神珍珠”,向历史虚无主义大声说“不”,每个人才能成为负责任的现代公民。 (李浩燃 人民日报 2016-09-22)

3.崇尚英雄,就是坚守正道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谱系中,英雄是醒目的标识;在一个国家的道德天空上,英雄是璀璨的星辰。

哲人有言,英雄的业绩、他们的言论,就是那个时代的精华。的确,英雄是一个民族的“凝结核”。如杨靖宇所言,“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英雄就是这革命的火种,没有英雄的引领,个体的力量就难以凝聚;缺少先锋的领路,前行的方向将难以看清。马克思因此感慨,“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我们崇尚英雄,不仅因为英雄引领了历史车轮的前进,更因为英雄身上闪亮的精神光芒,可以穿过岁月、直抵人心。一句话说得好,英雄不是点燃的蜡烛,而是一束纯净的阳光。生命终有逝去之日,蜡烛终有燃尽之时,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献身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豁达胸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敢刚毅,却可以历经时间的冲刷而凝为不朽。“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以英雄为路标,我们才能廓清思想的迷雾,看清前行的方向;不忘为什么而出发,我们才能激发起向前的无穷力量。

然而,现实中,总有一些人,或是打着“还原真相”“重新评价”的幌子,或是借着“学术研究”“历史考证”的名号,歪曲历史,裁剪事实,抹黑英雄。于是,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邱少云火中捐躯“不真实”;刘胡兰“精神有问题”,雷锋日记“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壮士是“土匪”,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更是“把中国踹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种种诋毁之声,不绝于耳。

英雄的事迹,不是不能考证和讨论,但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通过混淆视听甚至无中生有来否定英雄,进而否定共同的历史记忆、否定民族的心理积淀、否定集体的价值追求,最终只会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血污游魂归不得”。君不见,在当年苏联,青年近卫军英雄奥列格·科舍沃伊的故事,被一些人说成是其母亲编造的离奇骗局;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的事迹被“考证”为假的,称她并没有烧掉德军的马厩和草料,反而烧掉了村民的木板房;就连列宁,也遭到无端的攻击和谩骂。由此带来的,是思想的混乱、精神的虚无、信仰的坍塌。当文明的灯火被吹得七零八落,加剧的却是国家的动荡和分裂。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历史不容忘却,英雄不容抹黑。1930年,年仅25岁的共产党人裘古怀,在狱中英勇就义。临终前,他给狱中的同志留下了一封绝笔信,信中写道:“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胜利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们!”一位曾参加过北伐,还因作战勇敢,被誉为“虎胆英雄”的革命者,所担心的,绝不是自己的名字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他所害怕的,是自己用生命追求的信仰、同伴用鲜血守望的初心被后人忘记。在这个意义上,捍卫历史,正是为了开创未来;崇尚英雄,正是为了坚守正道。(陈凌 人民日报 2016-09-23)

4.“放水抗日”风波:别让“断章取义”断了理性后路

前女乒国手王楠的老公郭斌,因在“9·18”当天发了条曾在日本酒店“放水抗日”的微博,而王楠也在微博上为其点赞,夫妻俩竟双双成为近期舆论场中的“网红”。

只是这“网红”当得尴尬,惹来诸多网友群起攻之,轻则称其为“非理性爱国”“不节能环保”,重则斥其为“没脑子”“智障”。在“叫骂”和声讨中,一场舆论“狂欢”呼啸

而过。不过最近两天,剧情反转,一些细心网友发现,原来被一些网站刊发、被无数网友转发的那些让人上火、觉得“脑残”的话,不过是郭斌微博原文的一部分,是被有意无意地断章取义了。

看吧,这才是微博原文。注意,原文中最后一句划线的话——“其实这没用!咱得多方位加油!”有没有最后一句话,意思大相径庭。难怪不少网友看到完整版微博后感叹:错怪了“郭同学”。人家虽然“幼稚”过,但现在是一种自嘲、反思,还是很积极正向的。

我们尚且不知,微博中划线的那关键态度,为什么会在一些网站和网友的转发中被剪裁了,但回顾整个事件乃至舆情的发生,值得反思。

实际上,一条微博引发的“血案”,一纸言论掀起的风波,在今天并不鲜见。往往当很多人落入“血案”和风波渲染的激烈情绪中时,剧情却常常反转,许多网友因此感慨:被事实“撞了一下腰”。比如六小龄童“被过世”,我国锂电产业“被亏损”,上海购房信贷新政“被出台”„„看似不起眼的字句、随手而发的消息,既能击溃一个家庭,影响一个行业,也能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危机。

一条断章取义的小小消息,竟如亚马逊雨林中的一只蝴蝶,轻轻扇动翅膀,产生意想不到结局。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其中两个因素尤其需要重视。一方面,由于人们的猎奇天性,名人八卦、劲爆内幕、激烈冲突、离奇故事常常在舆论场上有天然的“眼球效应”,导致一些网站和网友为夺眼球而罔顾事实,为赢点击而不惜争当“标题党”。另一方面,互联网塑造下的现代传播体系,使得今天的信息发布和扩散更快捷、更高效,成本也更低廉,因不实信息产生的舆论杀伤力,也超过了以往。无论是年初的上海女逃离农村故事,还是广为流传的“残酷底层物语”;无论是洪灾期间以讹传讹的谣言,还是被吹捧上天的“德国防洪神器”,都教训深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就像这次被断章取义的“微博事件”,在网友和一些媒体的主动核实中,还原了真实,还了当事人清白,也显现了网友的成熟及互联网的自净功能。但终究,这个话题消耗、占用了不少社会资源,也给当事人带来了莫名之灾。从这个角度看,如此低级的“风波”竟能产生,并一度成为热点话题,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这也提醒我们,置身于互联网时代,面对呼啸而至的各类信息,每位网友不妨让消息在言论市场中多飞一会儿,跟贴点评表态时不妨多想一会儿,转发传播时不妨多慎重一会儿,从而避免被不实内容蒙蔽双眼,走向极端。

而作为掌握着大量资源和话语权的信息平台、媒体,在构建理性的舆论空间过程中,显然也应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变革时代,信息平台和媒体对舆论的导向作用并未减弱。很多时候,他们是“源消息”提供者,反而借助新媒体、自媒体进一步放大声音、提升影响力。因此,一旦信息平台和媒体忘记了最根本的责任,放弃了最基本的专业精神,而只是专注于雷人的标题、添油加醋的细节、刻意取舍的转载、挖空心思的虚构,走向“眼球经济”,带来的消极后果可想而知。

少一些眼球效应,多一点职业精神;少一点恶意传播,多一些责任意识;学会一事当前,先问事实、再断是非,才能让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天空多一些晴朗。

(彭飞 人民日报 2016-09-22)

2017高三时评作文篇三

2017年高考语文时评作文写作要求

2017年高考时评类作文的写作要求及典范例文

{2017高三时评作文}.

一.时评的文体特点{2017高三时评作文}.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报道,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就是“时评”。它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二. 针对性,时效性

时评属于议论文,大都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表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或说明一个道理。

基本要求:有的放矢,及时评说,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见解独特,启人心智。

三.时评的结构

时评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叙事要简明扼要,说理观点要鲜明。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说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正面,也有反面;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见解,但作者的观点一定要明确,不能含糊。

四.写作要注意的方面:

1、观点集中。时评属于小文章,应选准切入点,深入剖析。行文要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

2、题目要能吸引眼球。

3、选好主题后多搜索材料。

4、要注意文采。

五.应考模式五字诀

基本模式:引——提——议——联——结

1.引用原材料。

2.提炼论点。

3.议论分析中心论点。

4.联系、引申、类比一般事实。

5.照应开头,强调论点。(3)材料作文谋篇布局“五步法”

第一步:引

“引”是引述原材料,就是“叙读”。对于短小的材料(如一首小诗)可以全篇引述,对长的材料应该作恰如其分的概括并作有针对性的引述。

特别注意:材料的转述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

第二步:提

“提”就是从引述的材料中提炼出“感想”,即中心论点。具体来说,在引述材料后,紧接着用一个句子点明中心论点。这一步十分重要,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第三步:议

“议”就是对所选论点展开分析议论,对所选论据进行深入、透彻的剖析。当然也可以发掘出材料中的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

第四步:联

“联”就是“引申” “类比”,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特别要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文章内容是否充实,是否具有针对性,关键就在这一步。

原材料再丰富,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点,一个小小的点,是“沧海一粟”,如果再联系社会现实,这就像摄影机镜头画面定格后又逐渐地放大、放远、展开更广阔的背景一样,使得文章的内涵更丰富、更广阔。能使读者由衷感到从材料内提炼出的观点确实有意义,令人信服。是从“小”到“大”的深化。

第五步:结

“结”就是收束全文。它是在“议”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得出的结论。可以借用名言,再作概括;或诗意点化,升华论点;或画龙点睛,意味深长;或总结全文,发出号召„„一句话,就是使结尾回扣材料,照应开头,深化中心,使文章浑然一体。

说明:“引”“提”是文章的引论部分

“议”“联”是文章的本论部分

“结”是文章的结论部分

【写作实例】

例题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媒体报道,今年9月1日开学后,一些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学校发现,新初一的语文课文中,有些篇目被更换,其中包括鲁迅的《风筝》。一些专家解释原因说“鲁迅的文章过于深刻”。对此有人忧虑,有人遗憾,有人觉得很正常„„这让人不禁想起这几年“鲁迅文章大撤退”的类似新闻,一旦有鲁迅作品撤换就会引起广泛讨论,被反复提及。

请阅读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整体看材料 2.专家观点 3.大众反应 4.专谈鲁迅的意义价值

范文

撤退中的变革

“鲁迅文章大撤退”这一曾经仿佛不可能的变化,现如今却真真正正地上演了。

每逢变革,必有人跳脚,有人大骂。这一次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为此忧虑者层出不穷。而对于专家“太过深刻”的解释,更是遗憾之声充耳不绝。(引)

然而,再多的反对也遮不住这一变革带来的希望。鲁迅,那个神坛上的伟人,已经走下来了。虽然他的作品从来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但那犀利的笔风和深邃的思考毕竟属于那个遥远的时代。(提)

曾经的中国,因鲁迅的文章而有了一扫阴霾的勇气。可是现在的社会已不是一片黑暗。阳光下的孩子们,如果从小便“横眉冷对”,他又怎么去面向光明。鲁迅的文章批判的手法太过锋利,让懵懂的孩子们执此利刃,只会伤人伤己。(议)

科技上的进步依赖改变,《物种起源》可以从生物“圣经”被打到“不完全正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在改变世界之后,被新的理论所取代。真理永远在下一篇论文中。

科技如此,社会亦如此。从马克思理论到毛泽东思想,再后来治国方针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一条理论是错的,改变是为了选择适合时代的暂时真理。

思想的变革虽不是科技和社会所能简单相比的,但就发展与改变的必要性来说,又是遵循这一普适规律的。鲁迅的思想,作过中华民族的北极星。但已经迈进黎明的我们,对于那“过于深刻”的文字,应该去批判的继承。很明显,孩子们还没有那个能力。(联)

曾经普及鲁迅的原因,是中国太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话了。而现在的社会,充满了批评和谣言,甚至远超现如今的缺点。这时再培养出一批愤青,显然是弊大于利的。

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思想上的改变。“鲁迅大撤退”是一种表象,而这种表象所体现出来的正是一种从初等教育开始,指引下一代中国人思想发展转变的改革。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千年前的圣人对于礼乐的崇拜已被淘汰,但他的一些思想,例如对于变革的追求,却依然伟大。鲁迅,也应该走上这么一条路。(联)

未来的孩子们,大概只能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认识伟人鲁迅了。而他的思想,则应是被致力于社会学研究的学者反复咀嚼,以取其精华。

让鲁迅撤退吧,让思想改变吧,让社会进步吧。否则孩子们太累,社会也太累,就连鲁迅也该累了。(结)

【任务驱动型作文、时评类作文素材】

治理旅游恶习有那么难吗?

每到节假日旅游高峰,常会在媒体上见到各种游客不文明的报道。比如在长城城砖、故宫铜缸上无所顾忌地刻字,在游人如织的道路上随心所欲地扔垃圾,在百年古树或著名雕塑旁自鸣得意地骑上去拍照,在本该安静的地方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在需要排队的地方自作聪明地随意加塞,或在光天化日之下旁若无人地干一些其它不文明的事情。

以上诸如此类的不文明行为,如果是一时一地的个例,倒也无需大惊小怪。可怕的是,他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近年来,各地先后出台了不少治理措施,可上述社会恶习依旧顽强地存在着。这究竟是为什么?

有人说,人们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哪能想改就一下子改了?

也有人说,中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治理起来哪那么容易?

还有人说,一些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什么?

这些说辞,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就算是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无论从国家的层面,还是从个人的角度,如果想改,是完全可以很快改过来的。仅从新中国建立算起,已经60多年了。难道还要我们再等60多年,才能将这些不良习惯彻底根除?!“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我们已经没有耐心再等下去。我们期盼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使中国人转变成为懂秩序、讲文明、有礼貌、爱洁净的高素质的人群,让祖国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中国的确大,人口的确多,但它不是上述恶习难以治理的充分必要理由。我们不是有各级人大,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吗?我们不是有法院、检察院、监狱等国家机器,可以行使其职能吗?我们不是有电视、电台、报刊、网站等舆论工具,可以统一进行指挥吗?有这些工具可使,条件可用,加之民心所向,上述恶习怎么就治理不了?!再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有些人口多的大国,不是也治理的不错吗?而有些人口少的小国,不是一样存在上述恶习吗?所以,地方大、人口多,从而难以治理,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不是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理由。

至于说“一些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什么”,更不值一驳。的确,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还有许多大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用一句哲学术语,就是“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中国还在发展,还要向前走,就会有矛盾、有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不能幻想,等大的问题都统统解决了,再去解决小的问题。而且,上述所说的社会恶习,也并非“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这些小事,会牵扯到国家的形象,会涉及世界的舆论,会影响社会的风气,会左右人们的情绪,会干扰日常的生活。正如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样,社会治理也要“大事小事一起管”。

“管”的关键,就是要有法可依。要针对上述恶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严格的、刚性的、具体的、便于操作的法律法规;明确执法单位,从严执法。各级、各类媒体紧密配合,加大力度,对丑恶的人、丑恶的事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只要下决心,旅游恶习就不信治不了。

重霾之下,如何才能“护蓝”“增绿”?

眼下正在持续的这场重度雾霾,据悉波及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多个省市,面积覆盖达几十万平方公里。针对这次重霾,北京市第二次发布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从12月19日7时至12月22日24时,全市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建议学校停课等措施再次启动。北京的周边地区也积极应对重污染,据报道,此次预警城市数量超过了20个。截至19日,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邢台、石家庄、廊坊、沧州、衡水、唐山、秦皇岛,山东省的济南、德州、聊城、济宁、淄博,河南省的濮阳、新乡、开封、鹤壁、安阳,山西省的运城都启动了重污染预警,其中保定和邯郸启动了“红色预警”。“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面对今冬以来持续不断的重度雾霾,笔者不禁又想起了去年习大大在APEC欢迎晚宴上所作的上述致词。笔者不禁要问:重霾之下,我们如何才能实现“护蓝”“增绿”?

毋庸置疑,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是每一个人的美好梦想。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许多方面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污染物排放量一天大过一天,导致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病不起,患上了慢性感冒,尤其是一到冬季,重霾围城,让很多人生活在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当中。然而,即使在重霾持续爆发之时,很多人仍然没有听从政府指示,违规驾驶限行机动车上路,违规向大气排放。据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数据,在前天实施单双号行驶首日,共查处违反单双号行驶的车辆共2.23万辆,同时现场查处了违反上路行驶规定的渣土车、混凝土罐车、砂石车等重型车辆633辆。前天北京市环保局检查了475家(次)固定污染源,发现13起违法违规行为。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前天共检查施工工地642个、渣土车245辆次,查处露天焚烧24起、露天烧烤12起、无照经营燃煤1起。从此人们不难体会到,虽然重霾之下,总有一些人对于降低污染物排放仍然漠视,这也许正是当前推进环境治理的最大阻力所在。

客观来看,雾霾的形成,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老天的原因。毋庸讳言,近年来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我们在治理污染物方面,受观念和技术、成本等条件的限制,在各种经济生产活动会排放出许多污染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排放一些污染物。此前,环保部有关专家指出,“工业围城”、“一钢独大”、“一煤独大”等现象在华北地区一些城市比较普遍,产业结构布局和能源结构不合理是华北地区大气污染的“通病”。而北京等地区机动车保有量大,使用频繁,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今年北京的气象条件较往年都有所不利,平均风速小、小风日数多,相对湿度大,静稳天气多,大气环境容量总体偏差,又加上厄尔尼诺现象促使冷空气活动少、强度偏弱等原因,都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造成了今冬北京多次遭遇重霾天气。

俗话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面对雾霾不停地肆虐,如果我们依然我行我素,不能自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办事,做不到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那么,要想“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客观来看,当前我国生态保护形势不容乐观,问题丛生、基础薄弱,纸面上成果突出、收效不少,可现实却非常残酷。即使在重霾之下,仍有人非常任性,不顾一切地违规排放。这种对环境的漠视,无异于在进行一场自导自演的自杀。因此,在重霾围城的当下,人们一定要赶紧醒悟过来,不要再任性,不要再不顾一切,而是从眼下开始,自觉减少排放,抓紧还清环境的欠帐。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谈得上“护蓝”“增绿”,才有可能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恢复往日的健康。

莫让文艺圈流毒侵蚀我们的文化自觉

{2017高三时评作文}.

11 月12日晚,曾经凭借一首《纤夫的爱》走红大江南北的歌手尹相杰因为吸毒被北京警方抓获,这已经是尹相杰今年以来第二次因为吸毒被抓了。就在尹相杰被抓两天前的11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文章,对包括明星吸毒在内的文艺圈乱象进行了集中批判,文章称:衡量一个民族是否有风骨和底蕴、判断一部电影是否有价值和情怀、评价一名演员是否有教养和修养,主要看的就是文化自觉。目前,泛娱乐的文化生态、唯票房的剧本创作、纯圈钱

的企业上市和没教养的艺人涉毒,都深刻反映了当前的“文化失觉”现象和文艺浮躁风。{2017高三时评作文}.

中国青年报的批判刚刚刊发两天,尹相杰就因为吸毒再次被抓,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在这巧合的背后其实是愈发泛滥的文艺圈流毒,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文化失觉”和文艺浮躁。这些年,关于明星涉毒的案件频频曝光,包括李代沫、满文军、张默、柯震东、房祖名等在内的一大批中生代和新生代明星艺人纷纷跌落毒品的漩涡。有人开玩笑比喻,在监狱内的涉毒明星都能组成一支足球队了,今年7月份,尹相杰被刑满释放,这支足球队正苦于没有前锋,不料三个多月之后,尹相杰就再次主动“归队”。玩笑归玩笑,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的文艺圈确实受到了毒品的严重攻击,不少明星艺人纷纷倒下,这种文化失觉和文艺浮躁的现象确实值得引起注意。

我相信毒品之危害人人皆知,明星艺人更应该非常清楚,明知是潘多拉的魔盒,为什么还要轻易打开,让病毒泛滥,最终害人害己?作为文艺工作者,主要的职责就是努力学习工作,提高创作水平,为人民群众演绎更多的精品力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星艺人在老百姓看来都是文艺圈的成功人士,身上挂满了名利双收的光环,理应时刻提醒自己,人民群众才是艺术生存发展的土壤,自己身上所有的名利荣耀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作为文艺工作者要懂得知恩图报,要不断提升修养,洁身自好,决不辜负人民的期待。

文艺圈接二连三出现的吸毒案件,不仅让涉毒艺人的星光之路变得暗淡无光,也让培养和喜欢自己的百姓群众感到万分失望。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日益泛滥的流毒正在侵害文艺的肌体,正在玷污社会的主流价值,长此以往,将会给艺术、给社会、给国家带来不可预估的灾难性后果。不管是由于压力大还是好奇心,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明星吸毒都是绝对说不过去的,这只能说明自己自身修炼不足,被名利冲昏了头脑。在这方面,显然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反思。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涉毒非小事,自当慎待之。作为明星艺人,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更要从一个公众人物的社会示范效应考虑,要有对法律的敬畏,要有做人的基本底线,自觉远离各种流毒,专心致志于艺术创作,努力为人民群众创作更多、更优秀的文艺作品。同时社会各界也要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要加强对明星艺人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确保文艺圈的积极纯粹。要广泛动员像“朝阳群众”一样的社会力量,加大对文艺圈乱象的监督举报力度,对涉毒、涉嫖、涉赌等人员严厉打击。

“只有文化才能让浮躁的社会宁静下来,如果连文化都浮躁了,社会还指望什么走向成熟?”今天的文艺工作者,仍需要有“诗意栖居”的浪漫主义思想和超凡脱俗的文化理想,面对诱惑,心无旁骛,戒骄戒躁,辛勤耕耘,用德艺双馨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凤爪女”“瓜子男”怪象该谁反思?

这几天,“凤爪女”“瓜子男”事件在媒体上不断发酵,再一次触动了城市的文明神经。

“凤爪女”的“走红”是源于一段视频。元旦过后,一段拍摄于上海地铁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一位俏丽女子在吃泡椒凤爪,并将吃剩的骨渣碎屑散落在车厢。在遭到旁边乘客的指责并被拍摄后,她气急败坏,斗气地般地我行我素,并与周围乘客产生言语冲突,还拿出手机与人对拍。后在接受采访时,“凤爪女”声称“没有乱扔,没有妨碍他人,没有影响公共环境”。实际上,她是无意而为之也好,还是与人斗气也罢,其行为显然是既不文明又明显违规。

无独有偶。1月3日,广州一男子在地铁上旁若无人地狂嗑瓜子,随口将瓜子壳吐了一地。当周围乘客用“眼神劝阻”他时,他一度不嗑了,但随之却用更恶心的吐痰方式对“眼神劝阻”者表示不满。视频在网上曝光后,网友们连呼“瓜子男”太奇葩,谴责其道德水准低下,感叹城市文明就这样毁在这些人的举手投足之间。

生活在北京这座城市,我们在感受千年古都深厚历史文化和现代化气息的同时,也为每天发生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感到悲哀。这不,早晨上班途经西单北大街时,有只不大不小的狗围着我绕来绕去,狂吠不止,一旁遛狗的女子却一副淡定的模样,令我十分恼火,万一这畜生把持不住对我“动爪”怎么办?在这座城市里人被狗咬伤的事件还少么?多少受害人及其家庭“闻狗色变”,但城市狗患却愈演愈烈。其实,这名女子还算好的,就在她的狗朝我狂吠之后,突然将屁股蹶起,女子见状,知道狗要拉屎了,赶忙掏出一张纸来,在狗旁候着,设法将狗屎弄进垃圾桶

2017高三时评作文篇四

2017年高考时评类作文的写作要求及典范例文

2017年高考时评类作文的写作要求及典范例文 2017年高考时评类作文的写作要求及典范例文

一.时评的文体特点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报道,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就是时评。它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二. 针对性,时效性

时评属于议论文,大都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表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或说明一个道理。

基本要求:有的放矢,及时评说,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见解独特,启人心智。

三.时评的结构

时评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叙事要简明扼要,说理观点要鲜明。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说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正面,也有反面;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见解,但的观点一定要明确,不能含糊。{2017高三时评作文}.

四.写作要注意的方面:

1、观点集中。时评属于小文章,应选准切入点,深入剖析。行文要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

2、题目要能吸引眼球。

3、选好主题后多搜索材料。

4、要注意文采。

五.应考模式五字诀

基本模式:引——提——议——联——结

1.引用原材料。{2017高三时评作文}.

2.提炼论点。

3.议论分析中心论点。

4.、引申、类比一般事实。

5.照应开头,强调论点。(3)材料作文谋篇布局五步法

第一步:引

引是引述原材料,就是叙读。对于短小的材料(如一首小诗)可以全篇引述,对长的材料应该作恰如其分的概括并作有针对性的引述。

特别注意:材料的述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

第二步:提

提就是从引述的材料中提炼出感想,即中心论点。具体来说,在引述材料后,紧接着用一个句子点明中心论点。这一步十分重要,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第三步:议

议就是对所选论点展开分析议论,对所选论据进行深入、透彻的剖析。当然也可以发掘出材料中的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

第四步:联

联就是引申 类比,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特别要当前的社会实际。文章内容是否充实,

是否具有针对性,关键就在这一步。

原材料再丰富,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点,一个小小的点,是沧海一粟,如果再社会现实,这就像摄影机镜头画面定格后又逐渐地放大、放远、展开更广阔的背景一样,使得文章的内涵更丰富、更广阔。能使读者由衷感到从材料内提炼出的观点确实有意义,令人信服。是从小到大的深化。

第五步:结

结就是收束全文。它是在议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得出的结论。可以借用名言,再作概括;或诗意点化,升华论点;或画龙点睛,意味深长;或总结全文,发出号召……一句话,就是使结尾回扣材料,照应开头,深化中心,使文章浑然一体。

说明:引提是文章的引论部分

议联是文章的本论部分

结是文章的结论部分

【写作实例】

例题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媒体报道,今年9月1日开学后,一些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学校发现,新初一的语文课文中,有些篇目被更换,其中包括鲁迅的《风筝》。一些专家解释原因说鲁迅的文章过于深刻。对此有人忧虑,有人遗憾,有人觉得很正常……这让人不禁想起这几年鲁迅文章大撤退的类似新闻,一旦有鲁迅作品撤换就会引起广泛讨论,被反复提及。

请阅读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整体看材料 2.专家观点

3.大众反应

4.专谈鲁迅的意义价值

范文:撤退中的变革

鲁迅文章大撤退这一曾经仿佛不可能的变化,现如今却真真正正地上演了。

每逢变革,必有人跳脚,有人大骂。这一次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为此忧虑者层出不穷。而对于专家太过深刻的解释,更是遗憾之声充耳不绝。(引)

然而,再多的反对也遮不住这一变革带来的希望。鲁迅,那个神坛上的伟人,已经走下来了。虽然他的作品从来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但那犀利的笔风和深邃的思考毕竟属于那个遥远的时代。(提)

曾经的中国,因鲁迅的文章而有了一扫阴霾的勇气。可是现在的社会已不是一片黑暗。阳光下的孩子们,如果从小便横眉冷对,他又怎么去面向光明。鲁迅的文章批判的手法太过锋利,让懵懂的孩子们执此利刃,只会伤人伤己。(议)

科技上的进步依赖改变,《物种起源》可以从生物圣经被打到不完全正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在改变世界之后,被新的理论所取代。真理永远在下一篇论文中。

科技如此,社会亦如此。从马克思理论到毛泽东思想,再后来治国方针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一条理论是错的,改变是为了选择适合时代的暂时真理。 思想的变革虽不是科技和社会所能简单相比的,但就发展与改变的必要性来说,又是遵循这一普适规律的。鲁迅的思想,作过中华民族的北极星。但已经迈进黎明的我们,对于那过于深刻的文字,应该去批判的继承。很明显,孩子们还没有那个能力。(联)

曾经普及鲁迅的原因,是中国太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话了。而现在的社会,充满了批评和谣言,甚至远超现如今的缺点。这时再培养出一批愤青,显然是弊大于利的。

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思想上的改变。鲁迅大撤退是一种表象,而这种表象所体现出来的正是一种从初等教育开始,指引下一代中国人思想发展变的改革。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千年前的圣人对于礼乐的崇拜已被淘汰,但他的一些思想,例如对于变革

的追求,却依然伟大。鲁迅,也应该走上这么一条路。(联)

未来的孩子们,大概只能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认识伟人鲁迅了。而他的思想,则应是被致力于社会学研究的学者反复咀嚼,以取其精华。

让鲁迅撤退吧,让思想改变吧,让社会进步吧。否则孩子们太累,社会也太累,就连鲁迅也该累了。(结)

【任务驱动型作文、时评类作文素材】治理旅游恶习有那么难吗?

每到节假日旅游高峰,常会在媒体上见到各种游客不文明的报道。比如在长城城砖、故宫铜缸上无所顾忌地刻字,在游人如织的道路上随心所欲地扔垃圾,在百年古树或著名雕塑旁自鸣得意地骑上去拍照,在本该安静的地方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在需要排队的地方自作聪明地随意加塞,或在光天化日之下旁若无人地干一些其它不文明的事情。

以上诸如此类的不文明行为,如果是一时一地的个例,倒也无需大惊小怪。可怕的是,他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近年来,各地先后出台了不少治理措施,可上述社会恶习依旧顽强地存在着。这究竟是为什么?

有人说,人们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哪能想改就一下子改了?

也有人说,中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治理起来哪那么容易?

还有人说,一些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什么?

这些说辞,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就算是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无论从国家的层面,还是从个人的角度,如果想改,是完全可以很快改过来的。仅从新中国建立算起,已经60多年了。难道还要我们再等60多年,才能将这些不良习惯彻底根除?!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我们已经没有耐心再等下去。我们期盼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使中国人变成为懂秩序、讲文明、有礼貌、爱洁净的高素质的人,让祖国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中国的确大,人口的确多,但它不是上述恶习难以治理的充分必要理由。我们不是有各级人大,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吗?我们不是有法院、检察院、监狱等国家机器,可以行使其职能吗?我们不是有电视、电台、报刊、网站等舆论工具,可以统一进行指挥吗?有这些工具可使,条件可用,加之民心所向,上述恶习怎么就治理不了?!再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有些人口多的大国,不是也治理的不错吗?而有些人口少的小国,不是一样存在上述恶习吗?所以,地方大、人口多,从而难以治理,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不是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理由。

至于说一些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什么,更不值一驳。的确,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还有许多大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用一句哲学术语,就是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中国还在发展,还要向前走,就会有矛盾、有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不能幻想,等大的问题都统统解决了,再去解决小的问题。而且,上述所说的社会恶习,也并非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这些小事,会牵扯到国家的形象,会涉及世界的舆论,会影响社会的风气,会左右人们的情绪,会干扰日常的生活。正如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样,社会治理也要大事小事一起管。

管的关键,就是要有法可依。要针对上述恶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严格的、刚性的、具体的、便于操作的法律法规;明确执法单位,从严执法。各级、各类媒体紧密配合,加大力度,对丑恶的人、丑恶的事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只要下决心,旅游恶习就不信治不了。

重霾之下,如何才能护蓝增绿?

眼下正在持续的这场重度雾霾,据悉波及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多个省市,面积覆盖达几十万平方公里。针对这次重霾,北京市第二次发布了空气重污染红色

预警,从12月19日7时至12月22日24时,全市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建议学校停课等措施再次启动。北京的周边地区也积极应对重污染,据报道,此次预警城市数量超过了20个。截至19日,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邢台、石家庄、廊坊、沧州、衡水、唐山、秦皇岛,山东省的济南、德州、聊城、济宁、淄博,河南省的濮阳、新乡、开封、鹤壁、安阳,山西省的运城都启动了重污染预警,其中保定和邯郸启动了红色预警。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面对今冬以来持续不断的重度雾霾,笔者不禁又想起了去年习大大在APEC欢迎晚宴上所作的上述致词。笔者不禁要问:重霾之下,我们如何才能实现护蓝增绿? 毋庸置疑,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是每一个人的美好梦想。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许多方面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污染物排放量一天大过一天,导致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病不起,患上了慢性感冒,尤其是一到冬季,重霾围城,让很多人生活在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当中。然而,即使在重霾持续爆发之时,很多人仍然没有听从政府指示,违规驾驶限行机动车上路,违规向大气排放。据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数据,在前天实施单双号行驶首日,共查处违反单双号行驶的车辆共2.23万辆,同时现场查处了违反上路行驶规定的渣土车、混凝土罐车、砂石车等重型车辆633辆。前天北京市环保局检查了475家(次)固定污染源,发现13起违法违规行为。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前天共检查施工工地642个、渣土车245辆次,查处露天焚烧24起、露天烧烤12起、无照经营燃煤1起。从此人们不难体会到,虽然重霾之下,总有一些人对于降低污染物排放仍然漠视,这也许正是当前推进环境治理的最大阻力所在。

客观来看,雾霾的形成,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老天的原因。毋庸讳言,近年来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我们在治理污染物方面,受观念和技术、成本等条件的限制,在各种经济生产活动会排放出许多污染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排放一些污染物。此前,环保部有关专家指出,工业围城、一钢独大、一煤独大等现象在华北地区一些城市比较普遍,产业结构布局和能源结构不合理是华北地区大气污染的通病。而北京等地区机动车保有量大,使用频繁,也是造成空气污染

上一篇:2017高三期末语文作文
下一篇:qq炫舞对联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