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德国的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来源:记忆力测试 发布时间:2018-03-30 点击:

中世纪德国的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篇一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卷

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卷

出卷人:韩秋雅 审核人: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1.5世纪末期,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众多国家的是( )

A.日耳曼人 B.希腊人 C.埃及人 D.古巴比伦人 2.在中世纪的西欧,形成封建主之间的封主与封臣关系的纽带是( ) A.土地 B.基督教会 C.权力 D.农奴 3.下列事件中,为教皇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的是( )

A.丕平献土 B.查理帝国诞生 C.查理曼帝国分裂 D.城市的兴起 4.下列对西欧封建庄园的农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庄园的大部分土地租给农奴耕种 B.农奴要向领主缴纳租税,并为其服劳役

C.农奴终年劳累,常用怠工和逃亡等方法发泄不满 D.农奴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做一切事情 5.11世纪起,欧洲的城市不断涌现。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 B.巴黎和伦敦是新兴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C.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D.西欧城市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 6.12世纪时,下列哪一城市的规模是伦敦的五倍,成为西欧最大的城市( ) A.威尼斯 B.热那亚 C.佛罗伦萨 D.巴黎 7.西欧城市兴起后,在新兴城市中以手工业享誉欧洲的是( )

A.巴黎 B.伦敦 C.威尼斯 D.佛罗伦萨

8.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采邑分封制、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 C.亚洲封建国家 D.欧洲封建国家

9.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在那里他获得了人们的支持,这一年也因此成为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这一年是( )

A.610年 B.622年 C.630年 D.843年 10.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11.阿拉伯帝国已经灭亡了很久,然而其民族仍然存在至今。你认为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 ) A.血统 B.语言 C.宗教 D.风俗习惯 12.下列对阿拉伯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8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②帝国初期的100年间,国势强盛,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十分发达 ③其首都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之一,也是帝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④12世纪后,阿拉伯帝国趋于衰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麦加大清真寺位于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典范 B.其主体建筑风格多为耸立的尖顶 C.殿堂内部装饰华丽精巧,图案多为植物纹样和《古兰经》经文美术字 D.寺中心的克尔白神庙是前来朝觐的穆斯林必须拜谒之地 14.对阿拉伯半岛统一起了促进作用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15.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佛教的创始人是耶稣 B.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

C.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 D.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16.下列对《一千零一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不朽之作,又名《天方夜谭》

B.它由各民族的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内容包括神话传说、王宫轶事等 C.它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的画面 D.它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反映了古希腊的早期历史

17.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传入欧洲的是( )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代阿拉伯人 D.古代希腊人 18.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成果的有( )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伊斯兰教 ④《天方夜谭》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19.8世纪时,巴格达曾是一个大帝国的首都,这个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20.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是在( )

A.公元前1世纪前后 B.1世纪前后 C.5世纪 D.7世纪中期 21.下列关于古代日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 B.5世纪时本州中部的大和国家统一了日本本土 C.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改称天皇 D.大化改新开始于6世纪中期 22.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的措施不包括( ) A.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B.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 23.大化改新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

①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②土地收归国有 ③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④参照中国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武士是随着庄园的建立而出现的 ②庄园主为维护自身利益,蓄养武士 ③武士出现后,力量不断壮大,地位越来越高 ④武士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25.下列措施中,作为日本治国基础的是( )

A.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B.土地收归国有

C.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D.参照中国律令制度,编订律令法典

二、非选择题(26题12分,27题8分,28题9分,29题12分,30题9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古欧洲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 法兰克宫相丕平把他夺取意大利中部的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的地区,送给了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丕平加冕,为他的权力增添了一层神圣的光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哪一制度?(4分)

(2)材料一中,位于社会最底层的是哪一阶级?材料一所体现的制度以什么为纽带? (2分)

(3)材料二中,由“丕平献土”可以看出教皇获得土地的方式是什么?除此之外,教皇还通过什么方式占有大量土地?(4分)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当时教会和国王的关系怎样?教皇和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

地位怎样?(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的、乡村的。和这些相异的一个新阶层的出现,导致了一场社会革命。„„他们来自农民。他们或者是大家庭中没有继承到土地的次子们,或者是被战争或饥荒从土地上赶出来,去寻找新的生存机会的人,或者是充满冒险精神、喜欢新生活的人。 材料三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纱幕”是指什么?(2分)

(2)材料一中所说的“人类意识”“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所说的“一个新阶层”是指哪些人?(2分)

(4)材料三中所提到的“自由”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2分)

28.他们把他看成是疯子,惹人讨厌,不值得怜悯,就决定要杀死他。他一听到他们的阴谋,便在深夜„„逃往麦地那,这件伊斯兰教史上的大事,称为“大逃亡”。 (1)材料中的“他们”和“他”分别指谁?(2分)

(2)“他们”为何要杀死“他”?(3分)

(3)材料所叙述的“大逃亡”指的是什么事件?它对伊斯兰教有何影响?(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有三个信奉宗教的人分别说了如下三段话:

甲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恶事最易做,善事最难行。阿弥陀佛。 乙说:我今生今世最大的心愿就是去麦加圣地朝拜。 丙说:上帝啊!我是你忠实的奴仆。

请回答:甲、乙、丙三人分别信奉什么宗教?这些宗教的创始人分别是谁?(12分)

30. 改革措施早先推行于本州中部地区,随后推向全国,改革推进期间曾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斗争。大约652年时,班田受授法全面付诸实施,并建立了户籍。664年,日本朝廷被迫恢复旧贵族对部分私田和部民的所有权。直到672年全国性的大内战之后,各项改革措施才得到进一步贯彻。 (1)材料说的是哪个国家的哪次改革?(2分)

(2)改革时执政的最高统治者是谁?(2分)

(3)他进行改革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时期?(2分)

(4)这一改革有什么意义?(3分)

第二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检测题参考答案 1.A 2.A 3.A 4.D 5.D 6.D

7.D 8.D 9.B 10.A 11.C 12.A 13.B 14.A 15.A 16.D 17.C 18.C 19.C20.B 21.D

22.C 23.C 24.C 25.D 26.(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2)农奴。土地。(3)封建主(国王)的捐赠(赐赠)。巧取豪夺。(4)关系:教会和国王相互勾结,相互利用,教会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地位: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而且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27.(1)基督教。(2)基督教会把文化都置于神学的控制之下。(3)商人和手工业者。 (4)封建庄园, 28.“他们”是指麦加贵族,“他”是指穆罕默德。(2)伊斯兰教主张赈济贫民,善待奴隶,反对高利贷。麦加贵族害怕他们的经济利益受损害,百般打击迫害穆斯林。(3)指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影响:此事被当成伊斯兰教教历纪元的开始。 29.甲信奉的是佛教,该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乙信奉的是伊斯兰教,该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丙信奉的是基督教,该教的创始人是传说中的耶稣。 30.(1)日本大化改新。(2) 孝德天皇。(3)唐朝。(4)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并使日本成为依靠“律令”

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中世纪德国的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篇二

建设中学2011学年(上)期中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

建设中学2010学年(上)期中考八年级社政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徐茂仁 审核人:王晓杰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包栝闭卷和开卷两部分。闭卷部分,请同学们把答案填在答卷上,时间为30分钟(如有时间剩余,可先做开卷部分,但不能翻书)。 2、开卷部分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

闭卷部分(共50分)

一、选择题:(请选出最佳答案,并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卷上。记住一定要仔细看题!) 1、将下列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直立行走 ②打制石器 ③使用天然火 ④吃熟食 ⑤人工取火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 2、下列各项,不符合山顶洞人的实际情况的是„„„„„„„„„„„„„„„„( ) A掌握磨光钻孔技术 B处于旧石器时代 C掌握较高的制陶技术 D进入氏族时代 3、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新”体现在„„„„„„„„„„„„„„( ) ①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 ②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 ④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4、《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说明了„„„„„„„„„„„„„„„„„„„„„„„„„„„„( ) A黄帝、炎帝的传说 B贫富分化的出现 C世袭制确立 D“禅让制”的传说 5、西罗马帝国于476年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了。这一年属于„„„„„„„„( ) A 3世纪 B 4世纪 C 5世纪 D 6世纪 6、蓝田人遗址的古今变迁,告诉我们„„„„„„„„„„„„„„„„„„„„( ) ①人类可以任意的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②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③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④保护我们的自然和人类的文明,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欧洲中世纪的谚语说:“我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说明当时存在封建等级制度 ②当时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 ③这种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义务关系 ④这种关系使封建主及农奴之间关系井然,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8、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签定条约,帝国一分为三,其中不包括„„„„„„„„( ) A英吉利 B德意志 C意大利 D法兰西

9、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古代希腊,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 ①和苏格拉底辨论②到剧场看戏③和查理大帝讨论国家大事④欣赏奥林匹亚运动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在这里,基督教统治着一切。庄园几乎成为自给自足的小世界„„”这描述的是

„„„„„„„„„„„„„„„„„„„„„„„„„„„„„„„„„„( ) A中世纪的欧洲 B中国的东汉时期

C古代希腊 D 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11、古代西亚广泛使用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文

12、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的宗教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13、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 ) A恺撒 B屋大维 C查理曼 D穆罕默德 14、在中世纪的德国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其意思是„„„„„„( ) A城市的空气真新鲜B农奴在自治的城市住满1年零1日就取得自由民的身份 C人要长寿就要注意保护好空气 D人人渴望得到自由

15、造就西方文化之根的是:①古巴比伦文明 ②古埃及文明 ③古希腊文明

④古罗马文明„„„„„„„„„„„„„„„„„„„„„„„„„„„„(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6、下列属于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是„„„„„„„„„„„„„„„„„„„„( ) ①身体迅速长高、长宽 ②开始知道“男女有别” ③情绪变化大 ④脸上长青春豆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7、闭锁心理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心理,但又是需要努力克服的一种心理。以下不利于走出闭锁心理的做法是„„„„„„„„„„„„„„„„„„„„„„„„„„( ) A正确地认识自我 B主动地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扉 C拥有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人 D沉默是金,不轻易表露自己

18、进入初中后,不少同学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言谈举止,这主要体现了青少

年„„„„„„„„„„„„„„„„„„„„„„„„„„„„„„„„( ) A期望他人尊重自己 B渴望取得成功 C关注自己的形象 D希望别人了解自己

19、一位身患绝症的女孩在她19岁离开人世前对她的母亲说:“老天给我一次生命让我尽情地爱这个世界,爱这生活,我已经足够了。”女孩的话告诉我们„„„„„„ ( ) A生命是短暂的、渺小的 B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C要以感激之心来对待生命 D要爱这个世界

20、下列做法能体现珍惜爱护生命的是„„„„„„„„„„„„„„„„„„( ) ①骑车路过一个十字路口,看见红灯勇往直前 ②放学回家路上,遇到陌生人诱骗要学会拒绝 ③遇到落水者,围观看热闹 ④外出游玩时,遇到意外伤害能及时自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1、在下列行为中,属于异性间交往不应该有的行为是„„„„„„„„„„„( ) A许多男女生一起郊游 B男女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 C男女生间相互起绰号 D男生背起生病的女生去医院

22、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法律都把“安乐死”视为违法,这是因为„„„( ) ①死亡从来就应该是痛苦的 ②任何人都无权非法剥夺一个人的生命 ③生命对于自己只有一次,必须珍爱自己的生命 ④生命对于别人也只有一次,必须尊重别人的生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只能奉献,不得索取,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②如人生只是奉献,人生就没有多大意义 ③懂得奉献的人生,才有价值 ④只要能对社会有所贡献,人生就有意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青春期美丽又危险,男女同学应„„„„„„„„„„„„„„„„„„. ( ) A避免交往 B亲密交往 C适度交往 D断绝交往

25、青春期的烦恼„„„„„„„„„„„„„„„„„„„„„„„„„„„( ) A是成长过程中的主旋律 B是青少年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C可以任其发展 D是我们成长的阻力

开卷部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记住一定要规范答题,书写工整!) 26、材料一: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在休会期间,从公民中抽签选出500人,组成“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城邦的日常事务。各级官员也都通过抽签产生。 材料二:人的一生都服从城邦的军事需要,儿童在7岁就要开始军事训练,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等,以便将来成为强壮的母亲。

(1)上述材料中的事分别发生在哪个国家?(4分)

(2)请你根据材料说一说这两个国家分别有怎样的特点。(4分)

(3)假如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喜欢到哪个国家生活?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27、早期的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孕育了人类文明。 (1)这些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2分)

(2)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6分)试着说明其原因。(2分)

28、材料一:“条条道路通罗马” 材料二:有个德国人这样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

(1)材料一这句话反映出罗马哪方面的成就?(2分)

(2)请你运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解释材料二这句话的具体含义。(6分)

29、 你知道人类的母亲是谁吗?她就是目前茫茫宇宙唯一能适应人类生存的地球。地球以她独特的环境、丰富的物产养育着人类。然而,眼看着孩子的成长,母亲却流下了眼泪。请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母亲看着孩子的成长为什么还流泪呢?(4分)

(2)为了地球不再伤心,为了母亲不再流泪,我们应该怎么做?(6分)

30、小明现在没考上大学,他以前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因此,当他得知自己不能上大学的时候,他很伤心。他认为再也不能成为一个英雄人物,觉得他的生命已经没有价值。他每天就是睡觉,每天无所事事,甚至想到了死。{中世纪德国的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1)小明认为“再也不能成为一个英雄人物,觉得他的生命已经没有价值”,你认为小明的观点对吗?为什么?(4分)

(2)如果是你,你应该怎么做啊?(6分)

{中世纪德国的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建设中学2011学年(上)期中考八年级社政

选择题闭卷部分答卷

(闭卷满分50分)

中世纪德国的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篇三

湖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四)历史试题(Word)

湖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月考试卷(四)

历 史

(命题范围:必修一~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张分田在《中国帝王观念》中提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皇帝观念和皇 帝制度既是社会大众对君主制度普遍信仰的产物,又是君主制度在实践 中不断发展的产物。皇帝称号是在君权观念不断扩张的历史条件下,社 会群体性政治观念与秦始皇个性化选择相结合的结果。”作者的主旨是 A皇帝观念是秦始皇个性化强加选择的结果

B皇帝制度是历史长期发展演变的必然产物

C.皇帝称号是社会群体性政治观念的集中体现

D皇帝制度是社会大众对君主制度信仰的产物

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 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一家”“家国一体”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3.唐太宗将校猎,时收获未毕,栎阳(今陕西临潼北)县丞刘仁轨劝谏日:“今 年甘雨应时,秋稼极盛,玄黄亘野,十分才收一二,尽力刈获,月半犹未讫 功’贫家无力,禾下始拟种麦。今供承猎事,兼之修理桥道,纵大简略,动 费一二万工,百姓收敛,实为狼狈。”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唐朝北方旱田实行粟与冬小麦复种

B唐朝北方一年两熟制已经比较普遍

C唐朝时期土地休耕现象就已比较少

D.唐朝比较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完善

4.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 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 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 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5.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珀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 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 至1840年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 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A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 B.鸦片走私日益猖獗

C.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6.《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 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 直到1902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 5%0对材料的正确 解读是

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

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

7.端方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曾密奏清廷今日欲杜绝乱源,惟有解散乱党,欲 解散乱党,则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而于种族上杜其所借口。„„夫 所谓于政治上导希望者,则奴才等前此所谓宣布国是定十五年实行立宪 是已。”这表明

A.“乱党”的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制

B..满族贵族将放弃君主专制统治

C.民主革命客观上迫使清廷预备立宪

D.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动乱的根源

8.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 系正确的是

9.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欧洲各国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 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和争取比较廉洁的政体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 上恐怕要取决于天朝帝国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取决于现时的其他 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取决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后果——可能发生的全 欧洲的战争。”其中的“天朝帝国目前所发生的事件”是指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虎门销烟 D俄国农奴制改革

10.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 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 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 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凋西菜”。这表明

A中国饮食文化在碰撞中渐变 B西式餐饮渗人中国普通百姓家

C.西餐经营由洋人变为中国人 D.中国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方化

11.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 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

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 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

A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C.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

D.西式生活方式传人的影响

12.右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

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

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

开始.

D.国共两党在相持阶段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13.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 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 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有关 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的政治制度

C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

D·1954年宪法最早提出在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4. 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 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 它概括为

A.“求同存异”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

15.1961-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 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 600 万人;到l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 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 8%下降到14. 6%(1964年).中国 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C.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16.顾准曾说:“雅典还在变成工业和商业的城市以前就组成了一个单一城 市领导周围比较广阔农村地区的国家。我们有理由推测,这个城邦的务 农的平民,初期还算不上是城邦的公民。史料表明,梭伦改革前这些平 民的处境是贫困而悲惨的。”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梭伦改革前的雅典平民不是城邦公民

B.雅典民主制的形成开始于梭伦改革

C.狭小的城市国家为雅典民主提供条件

D.工商业发展是雅典民主发展的基础

17.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任

命了专门审理涉及外邦人案件的裁判官。他们颁发的告示逐步形成罗 马法的新因素,称为裁判官法或大法官法。由于这种法律适用于罗马公 民和非公民,因此,就称为万民法。这表明

A.万民法都是由裁判官制定的

B.万民法是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法律

C.万民法的产生源于实际需要

D.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的每一个人

18.有人指出:“从本质上讲,代议制民主的产生是西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 离的直接后果,是资产阶级兴起和市民社会发展的产物。”这表明代议制下

A.政治服务于资本主义发展 B资产阶级不关心政治发展

C广大民众掌握了政治权力 D.普通民众脱离了政治活动

19.下表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据该表分析英国议会制度改革 的主要特点是

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B.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

C.实现了选举权利平等 D.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20.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当 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 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 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 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 我们成为自由民族。”由此推断,托克维尔认为

A.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优良的社会制度

B.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社会条件不同

C.主张法国革命应该在专制君主倡导下进行

D.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有其弊端

21.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 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 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 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 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 苏联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 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22.《冷战史:1945-1991》指出:“苏联的崩溃是冷战结束的直接原因。”据此 推断,下列说法成立的是

A冷战断送了社会主义的前途

B.苏联的演变决定了冷战的产生与结束

C.冷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D.分析冷战的结束应考察戈尔巴乔夫改革

23.日本前外相大平在访问中国时曾说:“日本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 航空运输协定是国家间的协定,日台之间是地区性的民间航空往来。”这 说明当时

A中日恢复了邦交正常化

B.中日关系仅限于民间交流

C.日本变相制造“一中一台”

D.中日之间的民间交流开启

24.现任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 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 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下列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B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C发展中国家正在超越发达国家

D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5小题22分,第26小题18分,第27 小题12分,共52分。)

25.(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以来,我国古代城市的基本模式,是一种严密封闭的街区 结构。以唐代长安、洛阳为例,除了用高大的城墙封闭整个城市以外,在 城内,皇宫被封闭。百来个居住区——坊,三两个商业区——市,又分别 用围墙各自封闭起来。白天开放,黄昏关闭。坊与坊之间,有若干条横 直大街。大街两旁,没有商店,也没有普通的民居。只有三品以上的高 级官僚府第才能临街开门。汉代临街开门的资格是万户侯。

——李春棠《坊墙倒塌以后》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城市是在封建主的领地或教会领地的包围之中出现 的,以商人为首的城市居民通过与封建主的斗争取得了城市的自由。中 世纪的城市是一个自治团体:一方面是相对于封建领主统治的自治,另 一方面则是自我管理或自我统治。在形式上城市的自由是通过城市同 封建领主之间订立的宪章或条约来确定的,城市必须向封建领主纳税, 但后者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这样城市就成了一个自治自由的 世界。而包围着它的却是一整套以束缚个人自由为特征的封建体系,所 以德国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城市自我管理的核心是它的市 民群体。市民是享有公民权的城市居民,因而市民群体就是城市的公民 群体。市民的公民权赋予他们参与城市事物和城市管理的权利。

——摘编自徐芳亚《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中世纪德国的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篇四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是: ( )

A、爱琴文明 B、克里特文明 C、迈锡尼文明 D、 罗马文明

2、古代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

A、陪审法庭 B、元老院 C、五百人议事会 D、公民大会

3、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古代希腊,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 )

①和柏拉图在街上辨认 ②到剧场看戏

③和查理大帝讨论国家大事 ④欣赏奥林匹亚运动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按时间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正确的是: ( )

①大体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创立伊斯兰教 ③出走麦地那 ④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教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③②④①

5、历历的爸爸送他一本名著,书中主要内容有:阿拉伯国王、勇敢的苏丹王子及巴格达富丽堂皇的宫殿等。这本书的历史文化背景应该是 : ( )

A、伊斯兰文化发展的时代 B、希腊文化发展的时代

C、罗马文化发展的时代 D、印度佛教发展的时代

6、英国人的祖先是什么人? ( )

A、法兰克人 B、色雷斯人 C、盎格鲁·撒克逊 D、斯巴达人

7、中世纪欧洲著名的政治兼商业的都市有:( )

A、罗马与斯巴达 B、伦敦与巴黎 C、巴黎与巴格达 D、雅典与斯巴达

8、中世纪的德国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其意思是: ( )

A、城市的空气真新鲜 B、农奴在自治的城市住满1年零1天就取得自由民的身份

C、人要长寿就要注意保护好空气 D、人人渴望的得到自由

9、“中世纪”特指: ( )

A、欧洲封建制时代 B、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中期 C、16世纪 D、10世纪

10、当上面的水流到机械人手中的杯子里并达到一定重量时,脚下有轮子的机械人会沿斜坡下滑,推开柜门,向主人献上水和毛巾的机械的发明者是: ( )

A、希腊人 B、罗马人 C、阿拉伯人 D、英吉利人

11、有一个旅游团想了解欧洲最久远的文明,他们的最佳旅游目的地是:( )

A、意大利 B、英国 C、法国 D、希腊

12、“寻找学问,哪怕远在中国。”是谁说的? ( )

A、穆罕默德 B、阿基米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13、欧洲的中世纪,被称为“黑暗时代”。这时期所发展的一套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是: ( )

A、城邦 B、封建制度和庄园生活 C、市民政治 D、军事独裁

14、西欧封建社会进入发展时期的标志是:( )

A、农奴的出现 B、成立社会 C、查里加冕 D、城市的兴起

15、伊兰教教历纪年的9年是公元几年?( )

A、632年 B、610年 C、公元前536年 D、622年

16、兰教的根本经典是:( )

A、《古兰经》 B、《圣经》 C、《道德经》 D、《马兰经》

17、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使用到0—9十个数字符号,他们的发明者是:( )

A、古埃及人 B、古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阿拉伯人

18、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祥 地之一。下列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的是:( )

A、胡夫金字塔 B、佛教 C、《汉谟拉比法典》 D、太阳历

19、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宫反映了什么区域的“爱琴文明”的成果是:( ){中世纪德国的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A、克里特岛 B、雅典 C、斯巴达 D、迈锡尼

20、我们通常把人类在地表上活动的产物叫做 :( )

A、文化景观 B、自然景观 C、旅游景观 D、社会景观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60分)

21、小明想在暑假参与“文化之旅”的活动。但是,目前仍未决定是否参加,于是, 他去听导游在行前所举办的说明会。这位导游指着地图说:“参加这次的旅游团,可 以让大家对世界的历史文化有初步的理解。首先,我们到A地,在这里会带大家去看 竞技场、万神殿„„,感受一下当地风情,接着,前往奥运会的发源地B地看看古剧 场„„,随后飞越地中海,去C地造访基督教的故乡,去D地探访清真寺的建筑风格, 领略该民族坚忍不拔的品质。然后回国,欢迎大家参与此次的行程!”小明决定出游。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本题共18分)

(1)、请你分别说出A、B、C、D四个国家或地区的名称(4分)

A、 B、 C、 D、

(2)、小明在这四个国家或地区中能感受到哪些文明?(4分)

(2)、小明在这次出游中,他将在以上四个地点分别了解到哪些相关历史名人的 故事。(8分)

(3)、在以上四个地方中你最喜欢哪个地方?谈谈你的理由。(2分)

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2分)

材料一: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忍耐顺从顺从, 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材料二: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 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 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

材料三: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再信 仰本部落的神。

(1)据材料,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大宗教的教义?(3分) ..{中世纪德国的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2)三大宗教的创始人分别是谁?(3分) ..

(3)世界三大宗教中,哪一种宗教对我国影响最大?它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中国又把它传到了哪里?(6分)

2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0分)

材料一:西欧天主教会以罗马教皇为首脑,教皇以下有大主教、主教、教父等。教

会在西欧各地设置主教管辖区,就连最小的乡村也设教堂、置教士,以加强岁人民的统治。 材料二: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他们占有很多土地,一般在1/3以上。教会直 接剥削广大农奴,还向全体居民征收宗教捐税,并利用各种宗教迷信活动进行敲诈勒索。 材料三: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他们在修道院里开设学校,所学的课程是根据宗教需要设置的。

(1)、依据材料总结出中世纪教会所拥有的权利。(3分)

(2)、用简短的语言评价教会在当时西欧社会的地位。(4分)

(3)、教会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影响的?(4分)

24、阅读下面地图,回答下列问题:(本题共20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

表的城市。(4分)

A:B:

C:D:(2)、请说出图中反映

的地域有什么特点?比

它早6个世纪的一个帝

国也曾经在此地域建立,

它是什么国家?(2分)

(3)、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特点?(2分)

(4)、阿拉伯人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中起到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4分){中世纪德国的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4)请列举阿拉伯文化的成就。(8分)

中世纪德国的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篇五

人教版八上社会历史思品期末统考试题模拟综合卷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一)

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

温馨提示:

1.本卷分卷一和卷二两部分,请将所有的答案都做在卷二上。满分100分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作文考试
下一篇:五年级作文210错别字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