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昌图县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领导口才 发布时间:2012-04-16 点击:

2002年昌图县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1月2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乌云其木格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01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去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自治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45.5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第二产业增长12%,第三产业增长12.1%。农牧业战胜雪灾、旱灾等多种严重自然灾害,保持稳定发展,粮食总产量达到123.9亿公斤,牧业年度牲畜总增2589万头(只)。肉类、奶类总产量达到149万吨和100万吨,分别增长3.9%和20%。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实现了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达507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迈出了新步伐。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区590户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78%,上市公司达到20户。农村牧区改革不断深化,土地延包、草牧场“双权一制”得到有效落实,税费改革试点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序展开。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取得初步成效,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共取消、下放、合并行政审批事项559项,精简比例为55.6%。盟市旗县机构改革正在进行,苏木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共撤并苏木乡镇337个,精简人员27.1%。治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对外开放和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迈出新步伐。全区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1.4亿美元,增长11.6%。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共引进国内外资金到位额184亿元人民币,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87亿美元,增长66%,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西部大开发取得积极进展。自治区西部大开发规划纲要开始实施,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496??4亿元,增长15.3%。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治理荒漠化面积147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186万亩。新建公路里程3000多公里,呼包(另一幅)、包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尼尔基水利枢纽等大型水利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38.6万亩。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61万人、250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城建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城镇面貌有所改善。

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达167.7亿元,增长7.8%,剔除减免农牧业税因素,实际增长1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7.4亿元,按同口径增长10.8%;地方财政支出335.3亿元,增长28.4%,工资发放、社会保障、抗灾救灾及机关运转等重点支出基本得到保障。金融部门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200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1470.8亿元,比年初增加130.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区城镇居民、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36元和1950元,分别增长7.9%和2%,农村牧区又有85万贫困人口解决了基本

温饱问题。全区上下奋力抗灾救灾,共发放救灾款3亿元,粮食4.6亿公斤,衣服260.3万件,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研机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围绕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共组织实施了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5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区36户重点国有企业全部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达138户。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教育得到巩固和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率达5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得到加强。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各级政府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全年共办理全国和自治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11件,政协委员提案512件。自治区政府制定政府规章3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6件,清理自治区政府规章87件,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有所增强。集中开展了“严打”整治斗争,共打掉黑恶势力等犯罪集团786个,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各类违纪案件1386件,挽回经济损失7920万元。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很多体会,主要是:面对日益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面对国家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必须抢抓机遇,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有所作为;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困难,必须百折不挠,迎难而上,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困难比较大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克难攻坚的结果,也是兄弟省市区、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朋友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感谢全区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并向各条战线上所有为取得这些成绩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帮助过我们的国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牧业基础仍很薄弱,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规模效益不高,城镇化水平较低;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农牧民增收难度大,部分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困难;政府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一些干部作风不扎实,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种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治。对此,我们正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2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我国正式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协议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年。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全面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财政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3%,人口自然增长

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既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实现既定目标;又要保持清醒头脑,对前进中的困难和矛盾有足够的估计,按照中央提出的“稳定、安全、灵活、多元”的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趋利避害,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一条主线、两个转变、三大动力、五项重点”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速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提高工业化发展水平,有利于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我区的实际,今年要继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扩大总量,搞活存量,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增速提效,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1??5%,综合效益指数达到90。

一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规范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加快兼并、联合、重组步伐,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积极争取政策性破产,做好一些企业依法破产工作,推动劣势企业退出市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继续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二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今年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使技术改造投资达到76亿元。要抓住国家扩大国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有利时机,做好具备条件的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毛绒、乳品、肉类等农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优化存量资产大的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工业,高起点、高水平引进、消化、吸收关键设备和技术,加快研究开发对传统产业、骨干企业技术进步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促进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换代。

三是把实施重点项目作为推进工业化的切入点。要依托资源优势,新上一批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形成产业优势和特色的工业项目。围绕国家“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战略的实施,开工建设达拉特电厂三期、托克托电厂二期工程,继续搞好城网和农网改造,力争岱海、正兰电厂早日批复开工,加强元宝山电厂4号机组、通辽电厂三期、伊敏电厂二期工程和煤制油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长庆至呼和浩特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及城市配气项目,做好苏里格气田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推进我区新兴能源工业的发展。实施工业重点建设项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认真搞好项目调研和科学论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四是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培育和发展稀土、特色制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和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形成规模,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依法加强管理,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健全金融、科技、信息等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切实提高农牧业经济效益

面对日益严峻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要实现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必须进一步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牧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第一,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生态农牧业。我区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的现实已给我们敲响警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走生态农牧业的发展之路。要进一步加大农牧业投入,加快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农田草牧场水利建设,积极兴建小型水源工程,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力争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

300万亩。加大农区半农半牧区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牧区要把单纯靠天然草场放牧的方式,转变为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以及舍饲半舍饲,走建设养畜、科学养畜的路子。要把发展农区畜牧业作为调整畜牧业区域布局、提高畜牧业比重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来抓,进一步加大“北繁南育”力度,有效缓解草原生态压力,逐步形成畜牧业生产的合理格局。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要全面推行种养结合,以户养为基础,以专业化养殖为骨干,加强社会化服务,尽快提升畜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城镇郊区、矿区、林区要发挥技术、市场、人才、资源等优势,努力推进集约化、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

第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效益型农牧业。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调整农牧业结构。要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优质专用品种和非粮种植业的比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扩大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种植比重,由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转变。以科技进步为主导,优化品种品质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外向、无公害、无规定疫病的农畜产品。{2002年昌图县政府工作报告}.

要把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调整农牧业经济结构、提高农牧业效益的突破口来抓。用工业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像工业那样,抓品牌、抓质量、抓成本、抓规模、抓营销。加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特色和绿色农畜产品基地。要把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在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专业化、有特色、大群体”的加工企业。今年自治区将按照突出重点、兼顾公平的原则,以贴息方式择优扶持一批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各地也要对本地的重点企业加以扶持。积极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牧户、产加销一条龙等多种模式,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农牧业,加强产销衔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大力发展农畜产品专业市场,积极培育和建立专业营销组织、中介机构和农牧民贩运队伍,努力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第三,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各项政策,保护和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要坚持稳定完善农村牧区土地和草牧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加强对土地、草场使用权流转的引导和管理,进行土地、草牧场使用权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绝不能侵犯农牧民利益。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要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加强指导的基础上,力争全面推开全区税费改革。要把税费改革同苏木乡镇机构改革结合起来,努力减少乡镇财政供养人员,降低行政和教育成本。积极推进国有农、牧、林、渔场改革,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农民卖难问题。落实好国家金融政策,改善农村牧区金融服务,加大支农支牧力度。

(三)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促进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要以二、三产业为依托,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规模适度的城镇体系。认真抓好呼市、包头等盟市中心城市和旗县所在地城镇的扩容提质,增强吸引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视城市环保与绿化,加强城市管理,塑造城市良好形象。要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方法,建设、管理和经营城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将城市一切可以和能够投入市场营运的有形、无形资产推向市场,切实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改革城镇管理体制,特别是户籍制度,消除限制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性障碍,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转移。 要以城镇化为载体,一手抓城镇规模扩张、水平提升,一手抓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把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市场建设、产业化基地建设和生态移民等结合起来,推进产业聚集、人口聚集和经济聚集。要把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来抓,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会计、咨询、房地产、社区服务和教育、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要加快旅游业发展,尽快形成品

牌、特色和规模。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积极探索和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及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培育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促进生产和消费。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建设,使之成为扩大就业、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切实抓好旗县域经济的发展,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增强旗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

(四)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投资的快速增长

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投资重点,也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生态建设要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突出抓好“五个重点区域”和“八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好休牧禁牧和生态移民工程,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草原退化地区要推行划区轮牧或休牧,退化和沙化严重的地区以及重点工程项目区要实行禁牧,今年力争把舍饲禁牧纳入国家试点范围,并组织实施。对少数生态环境极度恶化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责任制,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政策,确保治理面积、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要求,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交通建设要以公路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高起点建设,适度超前发展,努力提高路网密度和干线公路等级。要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开工建设国道110线老爷庙至呼和浩特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乌海至银川高速公路,按照一级路标准建设省际大通道重点路段,努力完成1000公里的建设任务,确保完成旗县通油路工程。继续搞好呼准铁路、海满复线、桑张铁路的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乌海机场、满洲里机场和鄂尔多斯机场等重大项目,加快阿尔山、二连浩特机场和赤峰机场迁建的前期工作。加强大江大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治理,开工建设尼尔基、绰勒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搞好河套等灌区的节水改造和红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农村牧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五通”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资金筹措和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科学论证、高质量地筛选项目,进一步充实项目库。积极主动地做好项目的报批、争取和引资工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努力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扩大社会投资,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切实加强项目资金和工程质量管理,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审计监督,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五)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区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要尽快调整对外开放的工作思路,制定应对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对世贸组织有关知识、规则的学习宣传,加快培养专业人才。努力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开发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扩大引资的规模和领域,完成直接利用外资2亿美元的目标。要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把引资的重点转向生态和基础设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以开放促进我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争取国家优先在我区进行金融、保险、电信、旅游等领域的开放试点。继续巩固和扩大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全面实施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市场调研,及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保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要巩固和开拓现有出口市场,加强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在能源、原材料、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加大口岸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旅游贸易和加工贸易,努力把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建设成为功能完善、通关便利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承包工程,带动技术、设备、材料、劳务的出口。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市场和法制环境。根据国际贸易和市场经济规则,尽快制定和调整地方配套政策措施,规范市场环境。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

2002年昌图县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2002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昌图县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1月1 8 日在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洛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贵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1年,在市委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扩大内需、结构调整等宏观经济政策,带领全市人民围绕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目标,积极推进改革调整,加快经济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65.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左右。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8.7%和10.2%。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产销率提高2.2个百分点;前11个月,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增长9.9%和23.2%。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亿元,扭转了净亏损局面。在秋粮严重遭灾情况下粮食总产仍达16.43亿公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9亿元,增长9.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4.22亿元,增长14.3%,其中市本级增长17.6%。地方财政支出35.76亿元,增长24.6%。金融运行平稳,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

57.2亿元和28.9亿元。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玉米、牡丹种植分别发展到103万亩、52万亩和6000亩,蔬菜、烟叶、食用菌等特色经济蓬勃兴起,畜牧业产值24.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1648”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有20项开工建设,总投资16.8亿元。其中洛玻超薄玻璃、玻璃加工等2项基本竣工。新安新增6万吨电解铝、2×12.5万千瓦机组和伊川20万吨电解铝一期、12万吨碳素工程进展顺利,单晶硅公司6英寸硅抛光片项目正进行设备安装,一批石化产业关联项目加紧实施,部分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化已初见成效。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11个景区进入国家首批3A级以上景点,共接待境外游客10.6万人次,国内游客12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亿元左右。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升温。新争取国债2.5亿元,国债项目当年完成投资7.3亿元,主要用于滨河路、洛卢路、集中供热和粮食储备库等项目建设。全市69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60亿元,其中小浪底南岸引水口、新安提黄一期主体工程、洛三高速洛阳段等11项完工。新建交通扶贫道路106公里。城乡电网改造进展顺利。南昌路、唐宫路等18条城市道路竣工通车,龙门环境治理二期、洛浦公园东段、亚世绿地广场、青年宫文化广场和西工体育场改造等基本完工,涧西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洛河、龙门二级水面建成蓄水。中州路、南昌路综合治理等19项“两创”工程成效明显,新增城市绿地55万平方米,城市亮化、美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造中低产田

23.6万亩,荒山造林31万亩,退耕还林15.8万亩,通道绿化2105公里,周山、龙门山绿化5300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新增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6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更新改造投资14.5亿元,增长31%。改革开放取得新的成绩。全市19户重点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10户债转股企业改制取得实质性进展。2户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中小企业改制步伐加快。以养老、失业、医疗、女工生育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13.35万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

3.3万名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实现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扩大到6.7万人。1.9万人实现再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全面启动。取消了455个行政审批事项,市、区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展。市级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县级机构改革全面铺开。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进出口总额增长10.65%,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家。其中陶粒支撑剂项目是迄今美商在河南最大的独资项目。东引西进取得积极成果。第十九届牡丹花会经贸活动成交额达20.5亿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9家原部属科研院所改制为科技型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强,完成市级以上科研成果283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引资和创业中心、软件园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普通高招再创历史最好成绩。以洛阳工学院为龙头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方案已获教育部专家组通过,洛南大学城建设正在开展前期工

作。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成功举办了市第九届运动会。唐恭陵、邙山陵墓群和潞泽会馆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和世行贷款项目进展顺利,无偿献血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计划生育圆满完成省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环境保护“一控双达标”成果进一步巩固。坚持建设用地“五统一”管理,合理保护使用土地资源。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得到较好实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8.5%和1.6%。人事、审计、统计、民族、宗教、侨务、人防、地方志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广泛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和企业“三讲”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开展文明景区、文明城市和军民共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争创“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工作通过省验收。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提请市人大审议通过法规3项,颁布行政规章13个。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814件,满意率96%以上。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选举,加强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政府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下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加强。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社会大局基本稳定。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是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扩大内需等宏观政策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

{2002年昌图县政府工作报告}.

市人民同心同德、拼搏奋进的结果。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洛部队和武警官兵,向中央和省驻洛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主要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结构调整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后劲不足,企业亏损面较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靠国债资金和政府投资支撑,社会投资尚未全面启动,投资增长的内在机制没有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外贸出口困难较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投资软环境亟待改善,“四乱”现象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干部作风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2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二年。认真做好今年工作,对于洛阳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们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不容乐观。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同时陷入低潮,对我们的影响不可低估;加入WTO后,由于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市农业和传统加工业等竞争力不强的产业和产品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国外质优价廉产品的涌入,将使一些国内出口企业产品出口受阻,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市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我们也具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加入WTO,为我们真正融入

2002年昌图县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2002年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时间:2006-09-19

2002年1月30日在襄樊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襄樊市人民政府市长罗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1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认真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0.2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6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16.4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32.2亿元,增长9.7%。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作物产量均比上年增加。“五优工程”进展顺利,优质小麦、水稻、油菜、果菜和三元杂交猪的普及率分别达到80%、50%、96%、56%和70%。创建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农业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龙头”作用开始显现。一部分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较大好转。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人口城市化率达到40.5%。农民负担基本实现总量控制,人均比上年减少36元。

(二)工业经济继续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3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利润7亿元,增长3.1%,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15。“金鳄”、“襄阳”、“瑞司达”等7个产品被省政府命名为名牌产品,全市省级名牌产品已达30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

高,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4%,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列入全国扭亏脱困对象的44户大中型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已有38户基本脱困。

(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已有130多家企业实施动态股权制,促进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混合经济的发展;一批中小企业通过产权出售、破产重组、租赁经营等形式,转换了经营机制,提高了经济效益。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逐步扩大,会计委派制度稳步推进。高新、汽车、鱼梁洲三个开发区基本实行封闭管理。乡镇撤并工作顺利完成,共裁减乡镇(办事处)59个;市、县两级机构改革以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在按计划推进。

(四)外经贸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市实现外贸进口6453万美元,增长38%;出口创汇4757万美元,同比下降5.4%,降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210万美元,增长98%。利用外资及出口创汇额在全省的排位分别由上年的第八位和第七位前移到第五位和第六位。与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州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2002年昌图县政府工作报告}.

(五)投资和消费需求回升。投资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年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87.7亿元,增长9%,超额完成计划。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亿元,增长9%。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恩格尔系数由37.65%下降到35%;消费价格指数为99.1%,同比回升0.2个百分点,市场需求有所增加。

(六)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年实现财政收入30.5亿元,增长9%;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8%,按可比口径,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财政支出29.87亿元,增长17%,其中本级财政支出27.13亿元,增长19.8%。财政支出结构有所改善,全年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0.11亿元,增加39.1亿元;贷款余额286.4亿元,增加10.8亿元。

(七)经济发展环境初步改善。进一步加大治理“三乱”力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欺行霸市等不法行为,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国内外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入驻襄樊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按市场化运作的’2001“一节一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0元,同比增加4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9元,增加93元。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和稽查力度加大,基本保证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按时足额发放。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新的进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全年发放救灾救济款物1410万元,社会贫弱群体得到必要救助。开发式扶贫工作继续深化。 (九)城市面貌变化较大。按照“经营城市”新理念,诸葛亮广场、汉江大道、人民广场二期扩建等17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与公共产品相关的城建投资7亿元,财政资金的带动效应达到1:3。这些工程的建成,以及创建园林城市、实施“畅通工程”、城市管理“百日会战”和“城市卫生日”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改善了市容市貌,提升了城市品位。

(十)社会事业均有进步。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完成国家和省级科技发展计划47项,投资规模5.87亿元,同比增长65.4%。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已有70家,产品300多种,产值达90亿元,同比增长15%。“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组建了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和“四校合一”的新襄樊四中;以广场文化为特色的群众文化发展迅速,“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清理整顿取得成效。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医疗卫生改革稳步推进,防保医疗、农村卫生、卫生监督、中医中药、爱国卫生、卫生科技与教育、红十字会工作取得新进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军民共建活动和“双拥”工作取得新的成果。

(十一)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深入人心。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7.37‰和2.86‰,达到调控目标。环保执法力度加大,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国土资源管理加强,土地储备制度开始试行,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人事、审计、统计、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旅游、粮食、民族宗教、地震、气象、国家安全、人民武装、人防、民政、广播电视、驻外机构、档案、地方志、残联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十二)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及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加强教育和管理,政府公务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有所提高。坚持依法治 市,推行依法行政,开展“严打”斗争,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重视和

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履行职责,主动邀请人大、政协对重点工程建设和“一节一会”筹备情况进行视察,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15件,办理政协委员建议案和提案362件。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矛盾得到较好解决或化解。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进、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纳税人,中央和省驻樊单位干部职工,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1、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所有制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2、国有(或集体所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任务仍很艰巨,相当一部分企业资产质量差,机制不活,效益不高,经营困难,破产企业资产变现盘活难,下岗和失业职工再就业问题突出;3、企业产业结 构、产品结构调整滞缓,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4、农业市场化、农民组织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负担的相对水平仍然较高,个别地方还因农民负担出现了恶性案件;

5、乡镇教师工资县级统一发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有些地方还存在着拖欠工资现象;6、经济外向度不高,外经、外资、外贸工作基础薄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7、财政供养系数较高,财政供养人员人均可用财力较低,社会保障体系还很脆弱,扩大就业、“两个确保”和“低保”任务艰巨;8、一些地方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亟待整治,危及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的 恶性事件仍有发生,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程度不高;9、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任务仍然很重,一些政府部门“第一职责”的意识尚未完全建立,营造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能动性和自觉性亟待强化;10、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力度不够,政府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令不畅、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效率不高等问题甚至腐败现象,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等等。这些问题,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2002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措施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年。面对入世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市委九届二次会议的总体部署和“十五”规划的整体思路,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加强作风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按照这一总体要求,2002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财政收入33.1亿元,增长8.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亿元,增长10%;外贸自营出口5500万美元,增长16%;直接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增长1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400元和8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一)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和机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入世后我市的经济工作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正确应对入世的挑战和机遇,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夯实入世的思想基础。要强化入世应对意识,努力学习和掌握WTO知识,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则,趋利避害,正确应对;强化改革创新意识,积极推进适应入世要求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环境创新;强化扩大开放意识,无论是城市经济还是农村经济,无论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一、第三产业,都要发展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国外、境外和外地开放,让我市经济融入全省、全国、全球经济体系之中,通过提高开放度和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强化抢抓机遇意识,进一步优化环境,调整结构,壮大实力,加快发展,打好应对入世的主动仗。

1、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型经济发展程度日益成为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兴衰强弱的重要因素。对此,全市上下必须有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市发展经济的关键来抓。要深入研究、主动对接世贸组织规则,梳理和修改现行相关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利用过渡期条款和发展中国家例外条款,制定具体的产业对策,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外贸企业改革力度,加速外贸公司与生产企业的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全力扩大出口。对国际市场仍有需求的大路产品,要提高性能,

2002年昌图县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2002年攀枝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2月26日在攀枝花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市长 秦宜智{2002年昌图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

一、2001年的工作情况

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的起始年。一年来,在中共攀枝花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下,市政府组织动员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努力克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基本完成了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据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4.0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7.8%和10.5%。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优质粮、蔬菜、亚热带水果、烤烟、肉类、禽蛋、奶产量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2524元,比上年增加85元。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培育龙头企业工作得到加强。实施世行贷款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市区视野区生态环境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新的进展。农村能源建设成效显著。工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8.94亿元,增长8%,全年实现利税总额15.55亿元,增长34.32%。川投攀西生物药业、圣达机焦、西区威力钢等一批企业陆续建成投产,投资84亿元的攀钢三期工程已全面启动。重点建设继续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0亿元。滨江大道、炳草岗大桥、渡口桥北下线、竹湖园改造工程、临江路和江南二路改造工程、炳大水厂主体、炳草岗5万立方米干式气柜、地震台网数字工程、工行大厦等工程已基本竣工;市民用机场,垃圾处理厂

二、三期工程,晃桥水库,胜利水库渠系配套,二级邮区中心,德铭商城二期,攀枝花学院三期,市广电中心,城乡电网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法拉大桥、高堰沟水库复扩建工程、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等一批项目已开工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所增强,城市面貌有了新的改观。城乡市场消费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4亿元,增长11.8%。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以着力打造旅游精品为重点,加强了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攀枝花国际长江漂流节,旅游品牌形象在逐步凸现。财税工作运行质量提高,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财政收入完成7.52亿元,增长9%;财政支出完成15.88亿元,增长29.40%。金融运行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30.03亿元,比年初增长4.0%;各项贷款余额112.74亿元,增长4.1%。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年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3.78亿元,比年初增长10%。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初见成效。深入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和规范市场秩序行动,全市共查处各类案件9534件,端掉制假售假窝点341个,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12692万元。

(二)改革开放取得实效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及地方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积极进展。按照《公司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中央、省属企业和地方8户重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加大了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力度。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取得阶段性成果。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市属107户改制国有企业中已有66户、县区属111户改制国有企业中已有100户国有资本实现了全部退出。民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全市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1565户,私营企业发展到2422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基本实现了城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市属改制企业和县区属改制企业中的离退休职工已全部移交社保,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保险制度和失业人员失业救济金制度,各种保险待遇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就业和再就业取得新的成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启动实施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矿业权改革,成功实施了省第一宗采矿权拍卖。市、县(区)和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三定”方案基本完成。{2002年昌图县政府工作报告}.

开放力度继续加大。围绕开展“改善对外开放环境年”活动,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1198项;建立了市政务服务中心,27个市级部门的317项行政审批事项进入中心服务。攀枝花省级高耗能工业园区已正式挂牌,3.3万吨铁合金厂已建成投产,10万吨电解铝项目已开工建设。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为我市民用机场建设提供3087万美元低息贷款项目已启动;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16万美元,利用内资6亿元;凤凰二期、温州商城等招商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出口创汇1.24亿美元。年内完成了冬春疗养基地和金沙江漂流基地两个国家级旅游基地的申报工作;成功举办了川滇五市地州首届经济合作会和川滇十地市州首届旅游经济协作会;加强与中科院、同济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友好交往进一步加强。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攀枝花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已获国家批准。建立了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优质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高新技术产业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共实施重点科技项目38个。其中,世界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氮化钒产业化技术”通过鉴定,产品已投放市场;“煤炭井下气化”试验取得初步成功;纳米二氧化钛等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工程开发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全年共有71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科技新增经济效益约5.8亿元。加强了社会科学研究,全年获得市级以上社会科学奖励17项。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不断完善。“两基”得到巩固,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攀枝花大学经教育部批准由专科层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院校,攀钢职教中心经省政府批准改制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幼儿教育社会化稳步推进,多元化办学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围绕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组建了全省市州第一支交响乐团。良好的文化格局正在形成,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现代京剧《老杨这家子》、广播剧《坚守》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村村通”工程得到巩固,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2.1%、93.9%。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竞技体育取得新的成绩。医疗保障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三项制度”改革全面

启动,“六位一体”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农村初保达标中期目标顺利完成,传染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建成四川省放射卫生示范市。劳动、人事、统计、气象、环保、审计、监察、工商、档案、质量技术监督、司法、民政、民族、宗教、人防、防震减灾、药品监督管理、残联、老龄、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地方志编写及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四)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民主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坚持依法治市与以德治市相结合,努力培养公民法制和道德意识。加强了民主政治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注重发挥市科技顾问团的作用。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水平有所提高。“四五”普法工作全面启动。推行县级政权机关政务公开,继续搞好乡镇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坚持以德治市,认真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了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认真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通过“狂飙”系列行动和专项斗争,破获了一批刑事案件,特别是侦破了一批大案要案,摧毁了一批涉黑涉恶的犯罪团伙,抓获了一批负案在逃的犯罪分子,收缴并销毁了一大批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毒品,开展了对重点区域和地段社会治安集中整治和文化娱乐市场的整顿,“严打”整治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及时妥善处理了各类群体突发事件;深入开展了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加大了清盲和自发迁居农民安置工作力度,认真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加强基层民事调解,注意解决了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降至谷底、企业改革诸多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全市人民发扬攀枝花精神,战胜和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开了一个好头,取得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端。过去的一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年;是“三大战略”全面推进的一年;也是近年来我市发展势头最好的一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全市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驻攀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关心支持攀枝花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政府工作,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同攀枝花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贯彻。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工业抓提速、投资抓项目、农业抓增收、机关抓服务”和“保重点、抓关键、攻难点、促亮点”的工作思路,加强分类指导,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任务的基本完成。二是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一起抓,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稳定。三是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妥善处理工业与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关系,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是必须坚持城市发展战略,着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营造良好的硬环境。五是必须坚持科教兴攀战略、大开放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实力和后劲。六是必须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上述六个必须,是对全市人民在改革、发展实践中所创造的经验的初步概括和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既要坚持和发扬,又要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加以创新和完善,以便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更富有成效。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是:我们对全年可能遇到的复杂形势估计不足,对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分析、研究不够及时,GDP增幅未达年初预期目标,欠计划0.8个百分点。地方企业改革难度较大,进展不快;经济发展的环境尤其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转变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对入世挑战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2年的主要工作

200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二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历史赋予本届政府的光荣使命,推进攀枝花跨越式发展,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抵御和克服各种风险和困难,全力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以改革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1980年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2001年最高院工作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