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7初二上册期未作文

来源:记忆力测试 发布时间:2012-01-11 点击:

2017~2017初二上册期未作文篇一

2016-2017年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附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积累与运用 (每小题3分;共9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

A、悠闲 yoū 地窖 jiào B、荒谬 miǜ 诘问jí ....

C、瓦砾 lì 制裁 cái D、尴尬 gàn 琐屑....xiāo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寒噤 鞠躬 触目伤怀 B、肃穆 惶急 情郁于中

C、狼籍 蹒跚 鸡零狗碎 D、噩耗 焦灼 月明风清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物理老师大概是三十三四岁左右。

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9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进。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诎右臂支船

C荡胸生曾云 D是故谋闭而不兴

5比较下面各组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渔人甚异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妻异 ....

C春冬之时 大道之行也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哀转久绝 ....

6.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黄发垂髫”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B 第二三段着重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

C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D 说明桃花源人进入桃花源的原因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填空题(共10分)

7.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8.根据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四题填写)(4分)

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霜落熊升树,------------------(梅尧臣《鲁山山行》)

--------------,芳草凄凄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

9.根据下面的语境或提示填空(任选一题填写)(2分)

最能表现杜甫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

“---------------------------------------------------------”

崔颢的《黄鹤楼》诗中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 。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十到十四题(共12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

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0.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2分)

11.这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请根据内容具体说明(3分)

12.举例说明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13.说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不仅”的表达效果。(4分) 五、写作(60分)

14、我们总抱怨生活的平淡,平淡让我们缺少了情趣,失去了激情,没有了感觉,我们以不会感动,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悉心体会,生活有许多人、许多事,都会让我们心潮澎湃、感动不已。请你以“------让我感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章不得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化名代替。

15、按下面的要求作文。(其中卷面和书写占5分)

在你的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多许多:幸福、青春、理想、机遇、成功、失败、友谊„„有的触动了你的心灵,有的催你猛醒,有的让你留恋,使你懂得了珍惜。{2017~2017初二上册期未作文}.

要求:

(1)根据提示,请以“珍惜”为话题,根据自己的生活,选取某一个角度,或写自己想讲的与话题相关的故事,或写想表述的与话题相关的感受,或写想陈述的写话题相关的见解。

(2)自拟题目。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B卷(共50分)

一、诗歌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完成1-2题(总4分)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2017~2017初二上册期未作文篇二

语文版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2016—2017年上)

班级一、(20分)

1.用行楷书写下面的诗句。(3分)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选出给加点字注音和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答:( )(2分) A、浣.(huàn)妆:梳洗打扮。斑斓.(lán):颜色错阿灿烂。 B、炫.(xuàn)目:耀眼。参差.(cī):指不整齐,不一致 C、潸.然(shān):流泪的样子。倏.(shū)地:忽然,极快的。 D、桑梓.(zī):桑树和梓树。许诺.

(luò):应承。 3、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能概括内容且语言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2分) 标题:

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开设的汉语课程在海外一些国家的大学、中学落户之后,又开始走进普通小学课堂。随着“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温,在欧洲,学习汉语的热潮也开始逐渐向中东欧国家扩展。5月16日,我国“汉办”在欧洲设立的一家小学汉语课堂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六区基础学校举行开幕仪式,中国驻捷克大全过霍玉珍和捷克教育部官员亲自到场剪彩。在开幕仪式上,霍玉珍大使说,希望将汉语课堂从布拉格六区推广到整个布拉格,进而推广到整个捷克。 4、默写填空。(3分)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②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③对曰:“ ,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

B、《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 C、《渔家傲》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渔家傲,词题。( )

D、17世纪,欧洲各国盛行航海,许多与航海相关的游记体小说应运而生。其间影响较大的是美国作家笛福的《鲁兵逊漂流记》和他的同胞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 6、下面一段话中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6分)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①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护的。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③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④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A、第B、第句搭配不当,修改: C、第二、(40分)

(一)阅读下面《看海》这篇文章,完成7——11题(15分)

女儿早就吵着要去看海。今年夏天总算是让她如愿以偿了。

一大堆吵吵闹闹的旅游者,坐在一辆漂漂亮亮的旅游车上。车上装满了水果、食品、罐装饮料,装满了各色名牌或非名牌的服装和鞋袜,另外还装了满车的流行音乐,我不由得想,在这样一副装备里,看见的还是海吗?我有点替女儿感到遗憾。

久居闹市,总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可闹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门对面的那个公园。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们的前面都得加一个“假”字。有时为了躲开这个“假”字,我有意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来,才带女儿进公园。这种时候游人寥寥。草木之间有种难得的沉静,牵着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随意而去,听她讲些学校里的事情,或是什么忽发的奇想。有时我们都停下来,都不说话。然后,我问她,:“你看藏经楼现在好看吗?”暮色中的藏经楼抹去了鲜艳的色彩,只留下一个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远远的天光中还留着最后一点依稀的残红。女儿看看,说:“好看。”后来在一篇老师的命题作文中,女儿提到藏经楼,她写道:“傍晚的藏经楼很孤独。”但我知道,这还不是大自然。这种古老的人文景观,在古老的中国到处都有。

仔细回想起来,我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因为插队而来到吕梁山的腹地。那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还有大自然这码事,是懵懵懂懂地被命运扔进大山里来的。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没有任何机器的响声,随便捡一条小路走下去,就会淹没在林木之间。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有许多次,独自一人呆在葱茏的树林里,或是站在荒远的山顶上:忽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树,变成了一块石头,满心的孤独,如麻的惆怅,都随着脚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随着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极远极远的地方——那时候,就忘了还有一个自己;那时候,就觉得敞开的心胸无遮无拦地躺在天地之间,仿佛一股清风,纤毫之动便可极游八方„„ 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那一次也有一辆汽车,也有满车的旅游者,那次的目的地原本是敦煌。可是当汽车翻越乌鞘岭进入了河西走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抛到了生物圈的外面,抛到一个任何生命都不可企及的地方,你的肉身不知被留在何处,跟着自己的只是一个充满了犹豫、恐惧、彷徨、惊叹的灵魂。狰狞而又庄严的祁连山,广漠如海却又冷酷死寂的戈壁滩,轻而易举地淹没了可以称作人类文明的那点东西。举目所见除了地平线,还是地平线。河西走廊,是造化给人类留下的形而上的大课堂,是人类语言的终点站,从这儿再向前,你将没有任何熟悉的经验和理念可以依凭„„

这样想着又觉得自己有些太功利,有些杞人忧天。与大自然的沟通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人终生置身于自然环境当中,却一直麻木不仁;有的人只因为在一个早晨,偶然朝一片结了露珠的叶子瞥了一眼,却在刹那间领悟了宇宙。

于是,我跟着尖叫不已的女儿走下海去。沁凉的海水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涌上身来,淹没了所有恐惧而又惊喜的孩子们。这种在刹那之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不着任何事先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在这一刹那,女儿开始了她自己和大海的相遇。

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将无法穷尽这一份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 7、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正确的词语。 (3分)

①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感受极深,牢记于心,不能忘怀。 ② :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③ :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8、作者为什么要带女儿去“看海”?(2分)

答:

9、文中写了“我”与大自然的哪两次相遇,作者为什么说这两次相遇是“刻骨铭心”的?请按要求答题。(4分) ①两次相遇: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②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 ,与大自然

10、下面的句子语言优美,请你进行简要的赏析,然后仿写句子。(4分)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 ①赏析:

②仿写: 11、结合全文,对文章最后一段该做怎样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走下大海时在刹那之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不着任何事先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 B、只有和大海相遇,才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将无法穷尽这一份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

C、大海是博大的,我们对大海的认识还只是“刹那间”的。作者意在表达我们应该亲近大海,享受这份恐惧和惊喜。 D、大自然是博大的,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是肤浅的,作者意在表达我们应该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2-17题。(15分)

不必在乎

①人生在世,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比如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等。如果这类做人的根本都不在乎,那就枉自顶着一个人头,空来人世一遭。然而,人要活得豁达、潇洒,又有许多事是不必在乎的。

②宠辱不必在乎。人生是个曲折的过程,有得有失有升有沉,可以得人宠信,也会遭诬受辱。古往今来,这样的人和事演绎了千千万万,谁能数得清?达观者宠亦( ),辱亦( ),早就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之说。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

③名利不必在乎。名利取之有道不是个坏东西,但绝不能做功名利禄的奴隶,否则,那就一定活得不自在,活得很累。其甚者不择手段攫取之,还将造成祸害和罪恶。我们如果淡泊一点,量力而拼,从容而搏,( )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实,有也( ),无也自在,如淡月清风一般来去不觉,不是要轻松得多吗?

④成败不必在乎。“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成失败之母。”这都是智者哲人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懂得了成败之间这种辨证关系,我们便没有多少理由因失败而苦恼沮丧,或因成功而骄傲狂妄。在成功面前最该提醒自己的是:胜不骄,败不馁,即不骄纵自己,隳颓自己。

⑤人言不必在乎。许多人所以举手畏触,抬足畏坠,患得患失,诚惶诚恐,一辈子干不成什么大事,与其说是缺乏才智,倒不如说是丧失自己。他们成天跪伏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脸色,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声咳嗽都煞费猜度,极力迎合,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精、气、神。要治好这种精神上的“侏儒症”,就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⑥至于那些不涉及原则的纷争,鸡零狗碎的恩怨、飞短流长的中伤、亲朋好友的误解,等等,则只能算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更不必在乎。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能事事认识一致,处处无怨无艾,人人对你理解?要学会自我调节,化解块垒,放下那些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对那些烦人的小事说一声“不在乎”,对别人是一种宽容,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⑦许多事不必在乎,是修养,是气度,也是睿智。它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清醒,贪求时变得淡泊,软弱时变得坚强,骄纵进变得谦逊,颓丧时变得积极,愁苦时变得欢快,对任何事都拿得起,放得下,甩得开。人达到这种..境界,精神的天空晴空一碧,云卷云舒,是多么令人神往!

12、第②③段四个()中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4分) A、自然 B、泰然 C、坦然 D、淡然

13、第③段“其甚者不择手段攫取之.”中加点的“之”指代的是 。 第⑦段“人达到了这种..

境界”中加点的“这种”指代的是 。(2分)

14、第④段引用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成失败之母。”两句名言,如果删去其中一处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

15、第⑤段中的“侏儒症”在文中指什么?(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16、文章主要论说“许多事不必在乎”,但却以“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开头,哪些事是应该在乎的?为什么要在乎?(2分)

答: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答: (三)阅读《古文二则》,完成18-20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 ②空乏..其身 空乏: ③不知其旨.也 旨: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 19、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动心忍性 译文: ②教学相长 译文: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后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论点告诫人们: ;在写法上,这篇文章 ,

②《教学相长》全文只四句话,短小精悍, , 。第一句用不亲自品尝就不能知晓美味比喻 。

三、作文21、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除诗歌外)。全文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参考答案:2、D 3、汉语走进捷克小学课堂 捷克小学首琖汉语课程 5、√√xx 6、A、④ 把“从小” 调到“培养”前 B、③ 在“养成”前加“能否’或去掉“能否” C、①“保护”改为“保存”

7、刻骨铭心 不可企及 麻木不仁 8、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 9、①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腹地 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 ② 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 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

10、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变了颜色,自然的变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 11、D 12\DBCA 13、3段 名利 7段:对任何事都拿得起,甩得开 14、不好,删去后就不能更全面地表现成败之间的辩证关系。15、文中指成天跪伏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脸色,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确一言一语,甚至一声咳嗽都煞费猜疑,尽力迎合,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精气神。 16、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等等,因为些是做人的根本。 17、只有不在乎宠辱、名利、成败、人言和那些不涉原则的纷争,人才能活得豁达潇洒、

18、这样的 穷困缺乏 味美 自己督促自己 19、略20、要有忧患意思,不可耽于安逸享乐;深入。;逐层论证,层次井然、;不学习就无从了解学问道理的妙处。

层层推进,步步

2017~2017初二上册期未作文篇三

【人教版】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上)期末模拟试题

语 文

A卷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匀称(chèng) 惟妙惟肖(qiào) 金銮(lún)殿 嶙(līn)峋 ....

B.震悚(sǒng) 亭台轩(xuān)榭 中轴(zhóu)线 伧(cānɡ)俗 ....

C. 踌躇(chú) 销声匿(nì)迹 萌(méng)发 胚(bī)胎 ....

D. 尴尬(jià) 草长莺(yīng)飞 孕(yūn)育 追溯(shù)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驻足 制裁 因地制宜 月明风清 B.追溯 帷幕 大庭广众 草长莺飞

C.肃穆 琐屑 天衣无缝 物竞天择 D.推崇 颠沛 日薄西山 世外桃园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杳无音信了。 ....

B.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

C.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

D. 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B.《汉字听写大会》意在为青少年提供展示掌握汉字水平的机会和展示个性的舞台。

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身是否努力。

D.小明和小张的妈妈到商店去了。{2017~2017初二上册期未作文}.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郦道元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巘多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

A.何陋之有 .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

7.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8.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第Ⅱ卷 (其他类型题 共76分)

三、古诗默写(共6分)。

9.(1)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任意两句填写(2分)

白头吊古风霜里, 。(陈与义《登岳阳楼》)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在《秋词》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各小题。( 共10分)

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须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10.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2分) 。

11.文章第①段和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作用是什么?(3分) 。

12. .画句子中的“约”可以删去吗?(2分)

13.在我们周围,尤其是夏季,不少人爱以喝饮料代替喝水。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给这些人写几句建议的话。(3分) 。

五、写作(60分)

人生是一次远航,起锚时的林林总总,那岸上的斑驳,那港湾的纷杂,深深烙进你的心底。当你在漫无边际的海上漂浮,从心底带起的思绪便来慰劳你的寂寞;当你在翻腾咆哮的浪谷间争斗,从心底迸发的潜力便来支撑你的肌骨。人生历程像一本本日历,不同时间段折合成册。正值青春年少的你,在装订你的这段历程时会梳理出怎样的册页呢?

请以“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字数600~1000之间。(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B卷(50分)

一、 古诗词鉴赏(4分) 早行

陈与义{2017~2017初二上册期未作文}.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解】注:驼褐,兽毛制成的衣服。

1.此诗写景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⑤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

【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③凫:野鸭。④莳:移植。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嘨”句,东皋由此而来。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上一篇:2001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2017-高考龙泉一轮化学作业24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